为什么中国不算世界经济强国最新排名

为什么中国不算世界经济强国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商务进行时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为什么中国不算世界经济强国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十二五规划,关于人均GDP收入和社会公平的讨论很多。不少观点都很有新意。笔者认为,在注意分析单个代表性指标时,应当把单项指标放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完整体系来考察。
  社会经济发展是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将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每个环节各有特殊的作用和内容,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在数据上,表现为一个庞大的指标体系。世界银行定期公布的世界发展指标有393项、1200多个指标。这些指标的科学系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无论夸大或低估某个单项指标,都容易产生片面性。
  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的。没有生产,什么收入和分配都谈不上。于是就有了一系列反映生产要素、过程和结果的指标。包括资源及开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投入,第一、二、三产业各自创造的增加值及主要产量,以及其总和即GDP。它是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最综合的经济产出总量指标。除以人口,即是人均GDP。这是世界通用的综合指标。
  人均GDP是生产环节的指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是分配环节的指标。二者处于社会再生产的不同环节,分别表示不同客观存在,不可相五替代,也不可偏废。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人均GDP不反映居民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就予以否定。
  人均GDP非常重要。它不但大体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更大意义在于反映劳动生产率。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我国每一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增加值为504美元,法国是52674美元,美国45418美元(2007年),分别是我国104倍和90倍,这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力相当低下。
  2007年,我国制造业每一员工创造的增加值为17913美元,日本是124397美元,美国是183734美元,分别是我国的6.94倍和10.25倍。这说明,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总体上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而低端是很难带来世界经济强国的。这一切,表明我国劳动生产率还远远落在后面,同我国2010年人均GDP仍排在世界百名之后大体吻合。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从大国到经济强国 中国应该拿什么来影响世界?
  一个人的伟大程度取决于其所战胜和挑战的难度,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十八大以来,中国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的迈进,最直接的底气来自于国家内部的稳定发展。随着“+”、“双创”和共享经济等观念在实践层面的汹涌推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成为“双创”最为活跃的领域。不仅金融、传媒等行业实现了全面技术超越,装备制造、餐饮住宿等传统产业也纷纷借“互联网+”改造升级―中国经济不但保持了发展的速度,甚至在发展的内涵上也直追发达国家。
  这种发展局面确实来之不易,特别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均遇到阻碍的环境下。即便在中国,以往30多年所积累的种种问题,也已逐渐从积聚期进入爆发期,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而过去三年中,许多本有可能爆发的深层次问题并未发作,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家治理层面的种种努力。
  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层面的治理在对内和对外领域颇有成效。这些举措包括:通过反腐败重塑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以“中国梦”为核心引领重建思想价值体系;打破利益集团的阻碍坚持市场取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为中国后续发展积蓄动力等。
  这些举措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而通过执政党、国家、全球等不同层面的配套治理,中国自然会走向构筑其全球治理体系,这可以看成是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路径描述。
  历史上中国的血管中就奔腾着强国的血液,除了少数历史时期,大而强乃是中国的常态。但在现代列国谱系中,中国历来是一个大国,仅仅在最近几年,才被其他国家作为强国来看待。大国和强国的区别,在于其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大国因体量巨大而被外界所重视,但不一定有意愿或能力介入国际事务。而强国则力求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例如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决定公共产品分配流向,为他国争端进行仲裁。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一轮的外交战略,开始尝试主动影响和改变世界:面向三洲两洋的“”战略试图通过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发展地带;50多个国家筹建的亚投行构建了全新的国际金融组织;丝路基金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意在打造一个全球盟友体系。这些举措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构筑了中国自身的权力体系,强化了其进一步改变世界的意愿和能力,形成了国际-国家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断向外开拓着
  中国发展的新空间。
  当然,在一系列外交成就的背后,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迄今为止,中国撬动世界变化主要仍是依靠自身强大的经济硬实力,而非强国本身固有的影响力等软实力。
  2014年,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超越,成为世界第一。这个位置相当于1872年的美国,当时美国购买力平价GDP首次超越,但其真正的GDP超越英国则在20多年之后的1896年。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之间的差距也不过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点恰好切合“两个一百年”所提出的国家发展目标。
  历史从来就不是一根直线,不会笔直向前。一个强国的崛起意味着原有的平衡体系被打破,必然遭致反弹。可以预见,在成长道路上,中国将需要跨越诸多沟壑。但相对于一个前进中的强国来说,来自外部竞争和挑战并不致命。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那些没有打倒我们的,往往使我们更强大。历史上的强国正是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确立了地位,赢得了尊重,掌握了权力。
  而对一个强国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光荣复兴的国家梦并非梦想的终点,而且单纯的国家主义也不能解决时代的问题。事实上,国家存在的价值正在于保障人民的福祉,让人民免于恐惧,而非迷失于强国地位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只有人民奋起,才会有强国之梦真正实现的可能。这也是过去三年执政党更多地将“中国梦”解读为“中国人的梦”的主因。
  要将国家的梦与人民的梦合二为一,不是喊几句漂亮口号就自动实现的,最需要的是一种建立在价值合理性基础上的普遍共识,以及与国家的强大相伴生的民众个体的强大。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的内涵,正是这样一个通过关注个体福祉来建设强国家的共识性战略。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我情愿生在这样一个国家:在那里主权者和人民只能有唯一的共同利益,因之政治机构的一切活动,永远都只是为了共同的幸福。这只有当人民和主权者是同一的时候才能做到。”
  十八大以来,中央所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首先坚持的正是人民主体地位。所有关心政治的人都知道―这只有通过启动史无前例的改革才能做到。而过去这三年内外政策的现实成就,以及人民与国家伴生崛起的现实,已让我们坚信,政治发展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将会展开无限的可能性。
  (时代周报特约评论员 唐昊)
(责任编辑:李振梁 HN063)
02/22 09:5702/23 07:4402/23 06:0102/23 05:3002/23 01:1502/23 00:5602/22 17:34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中国是世界大国,这点毋庸置疑,我们的人口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还有很多的世界前列,在国际事务中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国际会议中“听中国说”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2009年,中国经济依然一枝独秀,保持高经济增长率,成为拉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谷、迈向复苏的强心剂。
很多国人据此就把中国当作了世界强国,持这种态度的外国人也不少。美国皮尤中心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4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只有2 7%的人认为美国是第一经济强国。看到这项调查结果,每个中国人都该自豪、都该骄傲,因为就连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中甚至有44%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人是个自傲的民族,能对中国作出如此高的认同度实属不易。这也确是中国发展、崛起,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
不管外国人如何戴高帽子,评价再高、认同再广,却不能改变中国的现实状况。成为世界强国就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很多时候被其他国家或机构冠以“世界强国”虚名的背后往往带着很不纯的政治动机,需要中国承担责任、收拾烂摊子时,“世界强国”论无一例外都会喧嚣尘上。可是我们却不能被这些“糖衣炮弹”给俘虏了,飘飘然,忘记了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
现在的中国是世界工厂,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菲律宾、摩洛哥,不论是航天产品还是锅碗瓢盆,我们都能见到“MADE IN CHINA”的标志,美国皮尤中心被调查的对象估计也是在美国商场无所不在的中国商品得出了“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结论吧。可是我们不能跟着这些美国人瞎起哄,我们必须得清醒地认识到基本国情。我们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占据如此广泛的市场,靠得就是中国制造的廉价劳动力、低成本,而很多核心技术的专利却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我们制造的越多,收获越多的是那些掌握着专利的外商,我们所挣得都是最辛苦、最低廉的加工费。
要想真正实现世界强国的梦想,就必须得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蜕变与升华。总书记在珠海考察时就特意强调“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需要多方的努力,教育要改革、培养卓越杰出人才,学者研究人员必须得努力奋斗、攻克一个个技术堡垒,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企业必须得加大投入、坚持自主创新,总之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是转变的推动着,每个人也将会是蜕变升华的受益者。因此我们必须得人人参与,举全民之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蜕变。
等到“中国创造”也能风靡海内外,靠技术含量占据世界市场高份额,世界强国的头衔我们高傲地昂着头欣然接受,只是在这天带来前我们还有一段很长、很艰辛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评论&&&
&& & & & & & & & &  人类历史表明,封建社会之所以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之所以取代封建社会,最深刻的经济基础在于后者能够提供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曾说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提供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我国要成为世界领先的经济强国和稳固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靠减少人口或改变汇率。这就要迅速发展现代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力争在不太长的时期内走在世界前列。
  要做到这一点,将依赖劳动(劳动者)、劳动对象(资源)和劳动资料(生产工具)。衡量指标,包括教育程度、研发开支占比重、专利拥有量、环境制约(碳排放)等。我们必须在所有这些方面达到相适应的指标。离开这些,就谈不上人均GDP的大幅提高。
  总之,完整、科学地研究和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其中一切环节、变动,并相互联系起来,将有助于我们尽可能接近了解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从而有助于提出尽可能符合实际的计划、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平衡健康发展,早日让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何伟文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
相关的新闻
网友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经济强国最新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