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10亩水深20-308万左右能干什么洼地,适合干什么呢?

&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发布供应信息请先注册为金农网新用户!
您所在的位置:
> 供应信息
洪湖白三叶一斤种多少面积?
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 中 】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
信息标题:洪湖白三叶一斤种多少面积?
发布时间: 09:17:31
信息编码:.shtml
金农网农业百科: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其适盐、适温范围广,海水、咸淡水或纯淡水均能存活,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生长适温范围为1℃~30℃,最适温度为12℃~25℃。梭鱼不仅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还可在淡水池塘、水库和湖泊中进行养殖。梭鱼既可以主养,也可以与淡水鱼、蟹、虾混养,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利用池塘中的饵料,而且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每亩能提高产量10%左右,是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
  一、池塘条件
  1.池塘选择&
  面积为4亩~10亩,水深1米~1.5米,池底淤泥深15厘米。鱼池的位置要背风向阳,呈长方形,坡比为1∶2~1∶2.5。鱼池要靠近水源,排灌通畅,水质清新,水量充足且无污染。
  2.鱼池清整&
  苗种入池前20天,选择晴天时,抽干池水,割除池边杂草,清除过多淤泥,耙平池底,曝晒数日,为梭鱼养殖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3.药物清塘&
  每亩池塘用100公斤的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池底和池坡要均匀泼洒,彻底杀灭鱼池内的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
  4.注水施肥&
  苗种入池前10天,注入新鲜河水,注水时要用双层过滤网严格过滤,以防野杂鱼、虾或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注水后每亩池塘施猪粪或鸡粪100公斤~200公斤,以培育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使梭鱼入池后便可摄食到充足、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以提高鱼池的天然生产力。施肥量及施肥时间可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鱼苗入池前6天左右。
  二、鱼苗放养&
  梭鱼原为海水鱼,在进入淡水培育前必须经过充分淡化,淡化时间要求在20天以上,盐度在3以下。运输前,鱼苗应在水池中暂养2天以上。
  1.鱼苗运输&
  鱼苗运输水温宜为16℃~23℃,采用规格为70厘米&40厘米的塑料袋加淡水运输,每袋装鱼苗1500尾~2500尾。运输用水要清新、有机物含量低,充氧密封后采用面包车夜间运输。运输时间控制在3小时之内,鱼苗成活率可达100%。
  2.调温入池  
  经长途运输的鱼苗,到达池口后,不要直接入池,应先将鱼苗袋放入池水内约15分钟。等袋内、外水温一致后,再打开鱼苗袋,选择上风处将鱼苗缓慢放入池中。
  3.放养密度&
  梭鱼夏花培育鱼种及放养密度,主要根据鱼种出池规格要求、池塘条件、饵肥供应状况以及养殖技术水平等情况决定。一般放养规格为每公斤3000尾~4000尾,每亩可放养7000尾~9000尾,当年即可培育成规格为12厘米~16厘米的鱼种。一般放养体质健壮、鳞片完整、规格均匀、无伤病且为同一批繁殖的鱼苗。
  4.套养原则&
  为充分利用池塘的天然生物饵料,提高鱼池天然生产力,鱼种池也可适量套养鳙鱼或草鱼夏花,一般每亩放养2000尾~3000尾。为避免套养的鱼种与梭鱼争夺饵料、水质和空间,在培育梭鱼苗种时,须掌握两个原则:
  (1)凡是与梭鱼在栖息水层、食性、水质上有矛盾的鱼类,不宜混养。
  (2)为提高梭鱼鱼种的培育规格,梭鱼夏花应提前放养,以促进主养鱼快速生长。
  三、投喂饵料
  1.饵料种类&
  梭鱼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菜饼、米糠、豆饼粉、花生粉、小杂鱼、蚕蛹或专门的人工配合饵料等。
  2.投喂方法&
  根据梭鱼喜弱光、集群、清新水质的习性,在投饵上,要做到&四定&:
  (1)定质&
  投饵要适口。粉状饵料要新鲜,不能腐烂变质,经盐度为40的食盐水消毒后投喂。配合饵料要求动物蛋白含量必须在37%以上,并根据鱼体规格,掌握合理的投饵粒径,并且要现配现喂,不能搁置很长时间。
  (2)定量&
  根据不同生长季节及鱼体规格,科学制定好全年的投饵量。鱼苗入池前期,是梭鱼的快速生长期,以粉状饵料为主,日投饵为2次~3次,投喂量是梭鱼体重的 3%~4%。在高温季节,水温较高,夜间池水易缺氧,梭鱼也易发生各种鱼病,以投喂配合饵料为主,日投饵2次,投喂量为梭鱼体重的2%~3%,注意不要让鱼吃夜食。秋季水温下降,梭鱼不易患病,可日夜投饵,以增加其体重,为梭鱼越冬创造条件,日投饵为3次~4次,投喂量为梭鱼体重的4%~5%。
  (3)定位&
  驯化梭鱼集中摄食,是培育梭鱼苗种的关键。梭鱼为中、上层鱼类,食台可放浅些,用芦席或网片制成。夏花入池后,第二天开始投饵驯化,一般经过7天时间,可使梭鱼养成集中、定点摄食的习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饵料浪费。
  (4)定时&
  在生长季节,投饵要坚持早投饵、晚停食及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投饵要有固定的时间,一般在上午8时~9时,投喂全天饵料量的1/3;下午17时~18时,投喂全天饵料量的2/3。
  四、水质管理&
  梭鱼喜清新水质,培育期间应长期保持水质肥、活、爽。鱼苗入池前期,保持水深在60厘米左右,以利于提高水温,促进天然饵料生物繁殖生长;养殖中期,保持水深为80厘米~120厘米;养殖后期,保持水深为120厘米~160厘米。生长季节,一般每15天换注新水1次,每次换池水的30%左右。换水时,应先排掉部分底层老水,再注入新水,让阳光尽可能深地照射水体,使整个水体成为富氧区,以促进梭鱼快速生长。
  五、施肥&
  施肥可促进天然饵料生长繁殖,提高鱼池天然生产力。除施放基肥外,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池塘水质和透明度及时、适量地追肥,使水体长期保持一定的肥度,增加梭鱼的天然饵料。一般每20天追肥1次,每次每亩池塘施鸡粪或猪粪100公斤~200公斤。
  六、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梭鱼不易发生重大疾病,但要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夏花放养时,用盐度为30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10分钟,以保证下池夏花具有良好的体质。每隔20天每亩池塘用生石灰2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以消毒水体、预防鱼病。平时定期在饵料中添加食盐、大蒜素等药饵,连喂7天。梭鱼的主要敌害有螯虾、蟹及肉食性鱼类,一旦发现,应立即清除。
  七、日常管理
  1.巡塘&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观察池塘水质、梭鱼摄食、浮头及病害等情况,经常清除塘边杂草,保持池口清洁卫生,并做好养殖记录,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降温&
  梭鱼原是海水鱼,当夏天水温在35℃以上时,梭鱼很难适应,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应将池水水位升至最大高度,并适时换水,以降低水温。
  八、并塘越冬&
  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冷,水温随之下降,梭鱼的活动能力也相应减弱,此时应停止投饵。约1周后,选择晴天拉网并塘,并按照规格分类计数,放入越冬池准备越冬。
洪湖白三叶一斤种多少面积?
武汉佳禾苗木种子公司,承接各种草花工程、&nbsp观光花海设计与规划&nbsp、打造薰衣草花海,批发零售各种草花种子,品种有百日菊&nbsp万寿菊&nbsp格桑花&nbsp薰衣草&nbsp马鞭草&nbsp虞美人&nbsp孔雀草&nbsp波斯菊各种草花组合;&nbsp苗木种子&nbsp&nbsp造林种子、草坪牧草种子、.药材种子、水生植物种子、进口观赏草种子等千余品种;是大中型园林的理想合作伙伴,&nbsp凡在我公司订购的种子,&nbsp由当天下午发货&nbsp,一律快递&nbsp,物流配送支持货到付款。
洪湖白三叶一斤种多少面积?
以上信息由自行发布!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经理(女)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在线QQ咨询: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流芳社区街道
邮政编码:430000
电子邮箱:
信息标题:洪湖白三叶一斤种多少面积?
金农网农业百科:
黄鳝又叫鳝鱼、田鳗、罗鳝、长鱼。黄鳝肉质细线路,营养丰富,列为席上佳肴。鳝肉还具有补血、补气的功能,是上等水产滋补品,并有治疗风湿、虚劳咳嗽、小儿疳积、中耳炎、黄肿等疾病的功效。黄鳝肉还可加工成罐头,其头、发骨是加工鱼粉的好原料。故而畅销香港、日本,远销美国,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各地都大量收购,但各地价格不一,一般冬季收购价每0.5公斤活黄鳝10元左右。人工饲养黄鳝,占地面积少,管理简便,病害少,饲料来源广,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收益大,是农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一、黄鳝的生活习性黄鳝为底栖生活的鱼类,多生活在河道、湖泊、堰塘、沟塘及稻田中,常在田埂、堤岸和乱石缝中钻洞穴居,亦喜栖于腐植质多的偏酸性的水底泥窟中。黄鳝昼伏夜出,白天藏于洞内,晚间出外活动,常于夜间守候洞口捕食。当气温、水温较高时,白天也常出洞呼吸与捕食。黄鳝喜活食、耐饥饿。冬季,在其栖息处干涸时,能潜入一尺多深的泥土中越冬达数月之久。黄鳝鳃小,主要依靠口咽腔的内壁表皮作为辅助呼吸器官,通过表皮上发达的微细血管网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浅水中常可发现黄鳝竖直了前半段身体,将吻端伸出水面进行呼吸,所以黄鳝在氧气极端贫乏的水体中也能生活。黄鳝体表粘液丰富,离水后不易死亡,故宜长途运输。黄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2&C。低于10&C以下,很少觅食;低于5&C,停止进食,进入冬眠;高于32&C,藏于穴内避暑。对光刺激不太敏感。故春夏秋三季活动频繁。黄鳝是一种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各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如摇蚊幼虫、蜻蜓幼虫等)、大型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类),也捕食水蚯蚓、蝌蚪、幼蛙、螺、蚌及小型鱼、虾类。而且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间常游至岸边,甚至离水上岸觅食,捕食陆生蚯蚓、蚱蜢、金龟子和飞蛾。此外,还兼有食机碎屑、丝状藻类和浮游藻类。&
二、黄鳝的繁殖&
1、繁殖习性黄鳝在生物学上有奇特的性逆转现象。从胚胎期到性成熟,都是雌性,产卵以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黄鳝体长在20厘米以下的全为雌性;体长在22厘米左右时,开始性逆转;体长36-38厘米时,雌雄个数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的个体全为雄性。黄鳝两年成熟,全长在20厘米左右的个体即可达到性成熟,怀卵量约为200-300粒,全长50厘米左右的个体,怀卵量约500-1000粒。黄鳝的生殖季节较长,产卵季节为每年的4-8月,产卵盛期在5-6月。黄鳝生殖腺右侧发达,左侧退化。繁殖期间,右侧卵巢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可把肝等内脏压缩至胸腔上部。在这期间,透过腔壁,肉眼可以看见卵巢轮廊与卵粒大小及色泽。生殖腺左侧退化,仅为两端封闭的一根细管而已。生殖也在肛门后方,只在生殖期才接通。黄鳝产卵常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或挺水植物、乱石块间。产卵时常在洞口或水中出现泡沫,积聚成团的卵并不产于泡沫中,而是产在洞口附近的巢中。卵分批产出,成熟的受精卵为金黄色,比重较水大,无粘性,卵径在2-4毫米之间,吸水膨胀后可扩大到4.5毫米左右。受精卵孵化期较长,约需七、八天才能孵出幼鳝。刚出膜的幼鳝,全长13毫米左右,此时具有胸鳍,鳍上布满血管。胸鳍经常不停地扇动,是幼鱼期间的重要的辅助呼吸器官,当鳝全长达到30毫米以上时,胸鳍即逐渐退化,最后消失。
&2、孵化黄鳝的人工繁殖,目前在国内外都还是一个没有攻克的难关。国内人工养殖黄鳝,一般是从黄鳝的自然产卵巢由采集天然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或捕获性成熟的亲鳝进行人工采卵和人工受精,然后进行人工孵化或自然孵化。
(1)繁殖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8-15平方米左右,深约70-90厘米,水深15-20厘米,底层约为30厘米。在内再建一个多孔圆形或菱形幼鳝保护池,孔洞用小网目铁丝网与繁殖池隔开,水可自由流通,幼鳝可从网目中进入保护池内,而雌雄亲鳝不能入内,达到保护幼鳝的目的。在繁殖池内模仿稻田产卵环境条件,到了产卵繁殖季节,使亲鳝在其自然产卵环境中筑巢产卵,并巧妙地做一些幼苗收集设置。
(2)雌雄搭配合理:每平方米池内可放养成熟良好的雌鳝5-8 尾左右。放入体长50厘米以上的成熟良好的雄鳝3-4尾,产前强化培育1-2个月,主要喂给适量的蚯蚓、蛆等高蛋白精料,加速其腺性发育。
(3)专人管理:精心观察其产卵活动规律,作好记录,并及时把孵化出来的幼苗收集进来专池培育。目前,我国各地主要是从稻田、池塘、湖泊等水域捕捉野生鳝苗或在市场上收购无伤、无病的小鳝投放饲养。已经养起黄鳝的地方,可采取保护幼鳝越冬的办法来保存种苗。具体做法是:每年10月份左右,将大黄鳝捕捞起来,小鳝则留在池中,让其钻入泥穴越冬。这时应把水放干,保持土壤润湿。在气候较冷的高山深丘、山区寒冷地带,可在池土上面覆盖一层3-6寸的稻草或其它杂草稿杆之类,以保温防冰冻。到第二年春暖之后,再放水入池,幼鳝即出穴觅食,成为第二年的饲养种苗。在同一个饲养池内,各苗大小要求大体均匀,以免大吃小,造成损失。黄鳝生长缓慢,一般多用上一年繁殖的幼鳝饲养。每平方米饲养池,可投放种苗50-60条(约3斤左右),有经验的也可投入80-100条。
三、黄鳝的饲养管理&
1、鳝池的建造鳝池可用砖石砌成,池壁、池底、池角等处用水泥砂浆或三合土色缝,石灰多的地方,也用三合土筑池。目前,常见的鳝池有三种。
①自流换水养鳝池:其特点是 80厘米深的鳝池底部比排水沟高,池呈长方形,面积3&4(平方米)或3&5(平方米),一端进水,另一端排水,水自流排灌而无死角。出口孔均设网罩防止黄鳝外逃,排水孔为多级小圆孔,换水时可全部排干净池内污物;遇有暴雨或多余积水均可从水位控制孔中自动排出。
②栖息和喂饵组合池:其特点是栖息与喂饵分开,即在饲养池中砌一道隔墙,分割四分之一的池面专为喂饵池,在隔墙中央留一长方形孔口,孔口与泥土层相平,夜间黄鳝即可从洞口到喂饵池摄食,白天回大池栖息,既利于观察吃食与生长,又便于及时清除残饵。
③简便池:有些地方的鳝池墙基稍深,池底可不铺砖或石块,可降低建池成本。不管什么鳝池都要开一进水口、一排水涵洞和一个溢水口。进水口最好接一水槽,让水从水槽中跌落入池,这样注水时,一方面可曝气增氧。另一方面可防止黄鳝沿水口逃逸,在进水口的对方池,开一个排水涵洞,并在池面开一溢水口,水大时,多余的水可从溢水口流走,以防止大雨时水漫池埂逃鱼。各水口都要安装好拦鱼设施,出水涵洞的管口要用棕片或铁丝网拦好,溢水口要安装好拦鱼棚。一般池底填增土25-30厘米深,土层以上保持水深10-20厘米左右。池内也可用三分之一水面养殖水浮莲、水胡芦和绿萍,或种慈菇、茭白等水生植物,并在池旁种南瓜、扁豆等,池上搭架遮荫,为鳝鱼生长创造好生态条件。鳝池在放养前,应用生石灰清池消毒,一般按每亩池面积排干水后用生石灰50-60公斤,消毒后半个月左右才能放养鳝苗。家庭养殖黄鳝,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水塘、小沟、小坑、洼地及零星水面,将其改建成鳝鱼池。面积大、小均可,但要有水源,以便干旱时人工加水或换水。池深 0.7-1米为宜。形状圆形、椭圆、方形均可。新建鱼池,最好选择避风向阳、近住宅、靠水源的清洁地方,面积约2-10平方米,以4-5平方米最好。无论那种鱼池,都必须不漏水,四周池及池底、池角等处用水泥砂浆或三合土色缝,防止黄鳝逃跑,池四周应高出水面30厘米,在池顶与水面之间,留一孔径为3 厘米的溢水孔管,软肥土泥层。以有机质较多的粘土或河泥青草为好(也可用70%的肥塘泥、20%的牛粪、10%的猪粪、拌均匀入池,铺填50厘米厚)。土层上垫3寸厚的蚕虫、黄豆、花生、油菜等秸秆,水深保持10-15厘米。&
2、饲养管理&
①水源足水质好:黄鳝生长要求水质肥、清洁、深氧足,投饵不宜太多,多了会腐烂发臭,使水质变坏,一般于投饵后1至2天需注换新水一次。生长期水深保持 10至15厘米,并视天气变化调节水深。
&②注意水温的变化:池内除种水生植物外,还可在池边种一些瓜豆、搭棚遮荫。冬季低温,要防寒、排干水,覆盖一层稻草,保持池温与土壤湿润。防止鳝鱼冻死,但在池内不要随意行走或堆压重物,以免压实地下孔道,造成通气孔堵塞,导致黄鳝窒息死亡。
&③加强巡逻观察:常注意观测水质、水温、池水深浅之变,凡是打雷下大雨时加强看管,防止洪水冲垮池子或鳝鱼翻池。
&④防毒防害:要防止有毒物质进入养鳝池内,池内不得放鹅、放鸭,以免吞食幼鳝,减少收益。
&⑤适当保持水层深度:一般10-15厘米深度为宜,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但不可超过20厘米。要经常灌注新水,具体换水间隔时间,春秋季七天换一次,夏季三天换一次。换水次数也须因水源、黄鳝多少、水质情况而定。入冬之后,要排尽池水,只保持池土湿润。并在池土上覆盖一层6-8寸的稻草或其它杂草,以免池水冰冻,因池中无水,尤其要防猫、狗、鼠入池,吞食鳝鱼。&
⑥饵料的投喂:黄鳝有大吃小的凶残现象。因此,宜按大小规格分池饲喂。刚孵化4-5天的幼鳝,主要投喂水蚤、轮虫、新鲜鱼浆和藻类等,尤以水蚤最佳。以后可逐步喂蚯蚓、螺肉、蚕蛹等。投放饵料,用量视吃食情况灵活掌握,确保吃好而又不让残饵留下毒害水质。当体长达到6-8厘米即行分养。成鳝主要投喂蚯蚓、蝌蚪、小蛙、蝇蛆、小虾、蚕蛹、螺蚌肉等,也可喂一些下杂鱼浆或其它动物内脏等。尤以蚯蚓最佳,每5-6克鲜蚯蚓能增长1克鳝肉。也可喂一部分麦麸、米饭、瓜果、菜屑之类植物性饵料,今后要探索&混合饵料&喂料。喂饵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免幼鳝由于暴食引起病害。黄鳝昼伏夜出索食,开始宜每天下午4-5时或傍晚供饵,以后逐日提前投喂,约10-15天驯饵,即可在每天上午9时或下午2时供饵,也可隔日供饵,以增加其食量。每日投饵量为鳝鱼总体量的6-7%,精料宜少,粗料宜多。分早晚两次喂养,投饵集中投在饵料台上。饵料台可用木框、竹箩、铝制网线或尼龙密网布等制饵料框架,并将其固定在池中。水温对黄鳝食量及其摄食活动影响很大,15-28&C为最佳生长温度,摄食活动增强,此时要勤喂,喂饱;15&C以下,摄食缓慢,影响索饵;10&C以下,停止吃食,随水温下降而进入洞穴冬眠。 三、黄鳝常见病的防治黄鳝一般发病期是在5-8月份之间。其大部分病还会导致生命危险,但对黄鳝的生长有严重的影响。下面介绍黄鳝常见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赤皮病(又叫赤皮瘟、擦皮瘟)此病大多是因鳝鱼的皮肤在捕捞时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症状: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尤共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病鳝身体瘦弱,春末夏初较为常见。预防方法:(1)放养前用1/20万至1/5万的漂白粉浸洗鳝体约半小时;(2)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进行预防(每平方米用0.4克,看池子大小而定,大的可用2-3个篓,小的可用1-2个篓),用竹子搭成三脚架放在池里,再用绳子把篓吊入水内;(3)在捕捞和运输种苗时,操作小心,勿使鳝苗受伤。治疗方法:(1)用漂白粉在全池进行泼洒,每平方米用0.4克,兑成溶液泼匀,也可用在挂篓方法治疗,方法同上;(2)用磺胺噻唑拌料投喂,第一天按池内鳝量每100斤用药5克,第二天100斤用药2.5克,方法是把病鳝放入2.5%食盐水中浸泡15-20分钟;(3)每平方米用明矾0.05%克泼洒,两天后用生石灰25克泼洒水面(按平方米计算)。 细菌性肠炎又叫烂肠瘟,乌头瘟。症状:行动缓慢,停止摄食,头部显得特别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者腹部有血和黄色粘液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此病一般在 4-7月份发生流行较快)。 预防方法:(1)用石灰水彻底清池(每平方米15-25克);(2)在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漂白粉消毒一次。治疗方法:(1)用磺胺噻唑每50公斤鳝种用5克拌料投喂;(2)用大蒜每50公斤鳝种15克拌料投喂;(3)2-6天后减半继续投喂,另外还可用呋喃西林代替,每50公斤鳝种用2克拌料投喂。 水霉病又叫鳝毛病或肤霉病。主要是互相咬伤皮肤伤口侵入霉菌所致霉菌的菌丝在体表迅速蔓延扩散而生成&白毛&,使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而死。防治方法: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大小分养,尽量减少鱼体受伤。发现鳝病后,可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毛细线虫病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肠壁粘膜层,破坏组织,使肠中其它病菌侵入肠壁,引起发炎,如果大量毛细线虫寄生,也可直接造成黄鳝消瘦死亡。防治方法:按每50公斤鳝鱼用90%的敌百虫晶体4-5克,拌豆饼粉1.5公斤,作成药饵投喂。 发烧病由于高度密养,黄鳝体表分泌的粘液在水中聚积发酵,释放出大量热量使水温聚升,深氧降低,黄鳝焦躁不安,相互缠绕,造成大批死亡。防治方法:鳝池内可混养少量泥鳅,吃掉残饵,并通过泥鳅上下窜游,防止黄鳝相互绕。黄鳝发病后,立即更换亲水,或在池中泼洒万分之六的硫酸铜溶液(每平方米洒40-50毫升)。感冒病由于注入新水的温度太低,黄鳝一时不能适应而引起大量死亡。防治方法:使用温度太低的井水或泉水给鳝池换水之前,应经地面流过一定距离,使水温升高接近原鳝池水温时,再注入池内。当秋末冬初水温降低到12&C以下时,黄鳝开始入穴越冬,此时要排干池水,保保持池土湿润,并在池土上面覆盖一层稻草保温,以免池水冰冻。 梅花斑病黄鳝背部出现多处黄豆大小梅花斑状溃疡,发红,出血。据群众经验介绍,可取两只蟾蜍(癞蛤蟆)削开头皮,用绳子扣住,在池内来回拖转,使蟾蜍分泌的蟾酥散布在池内,可防治此病。&
四、黄鳝的捕捞方法捕捞黄鳝一般在10月下旬至春节前后,这时气候气温较低,黄鳝已停止生长,起捕后也便于贮运和鲜活出口。捕捞的方法有:排干水后翻泥捕鳝、网捕鳝法、笼捕法。一般家庭养鳝可采用笼捕法,此法操作简便、效果好。捕鳝的笼用竹篾纺织而成。捕捞一般在晚上进行,捕捞时在笼里放入鳝鱼喜欢吃的饵料,然后放入池中的投饵处,大约隔2-3小时,就可提取笼中的黄鳝,规格小的自然掉入池中。编第规格,应当因地制宜,达到捕起商品鳝鱼的目的,而又不影响小鳝的生长。五、黄鳝的贮运捕捞的黄鳝,可用水缸、木桶、水泥池来暂养。一般60公斤容量器内,可贮存黄鳝30公斤,加清水25公斤,气温23-30&C,每4-6小时换水一次,并用手伸入底部翻动一次,防止发烧缺氧窒息。起捕装时容器贮运时,一定要洗净泥沙与污物,勤换水,并严禁用油污容器贮运。运输方式:①木桶装运。一只高67厘米,口径57厘米的木桶,上加有小桶气孔的盖板防逃。运程一天内,装鳝25公斤,加水25公斤为宜,若天气炎热时还可酌情减少运量,在途中要勤换水,或在桶内放入一些泥鳅,利于搅动,减少黄鳝互相缠绕,成活率高。②尼龙袋充氧装运,每袋装10公斤左右,加水淹没鳝体。充氧后扎紧袋口,利于空运。③箩筐装运,箩筐垫无毒薄膜,每筐装25斤为宜,筐内不放水,不封口,防止缺氧气,为避免外逃,可用竹筛盖口,并在筐内放少量肥泥,贮运时每筐一天用四个鸡蛋打破搅入筐内,再用手搅散,以保持一定的养分和水份,每筐内放泥鳅一公斤,每隔12小时,用手插入筐内搅动,避免鳝体起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我有一个鱼塘大概有10亩左右。水深大概有两米左右。是流动水。打算种草来养草鱼。不知道应该放多少条鱼-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我有一个鱼塘大概有10亩左右。水深大概有两米左右。是流动水。打算种草来养草鱼。不知道应该放多少条鱼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0:37:09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我有一个鱼塘大概有10亩左右。水深大概有两米左右。是流动水。打算种草来养草鱼。不知道应该放多少条鱼”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我有一个鱼塘大概有10亩左右。水深大概有两米左右。是流动水。打算种草来养草鱼。不知道应该放多少条鱼”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打算种草来养草鱼我有一个鱼塘大概有10亩左右。是流动水。不知道应该放多少条鱼苗。水深大概有两米左右,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你那水质怎么样,如果水流大水质好的话每平米可以放八到十二条
解决方案2:
2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3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北大法律信息网 - 法规中心-天津律师协会
收藏夹( )
【法规标题】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苏府办[2016]21号&
【批准部门】&
【批准日期】&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法规类别】&
【唯一标志】&
您好!没有登录不能查看法规全部内容!
如果您想继续查看,请成为会员!联系电话:010-;
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的通知
(苏府办[2016]21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苏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已经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苏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成就和经验
  三、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年限和目标任务
  第三章 建设标准和内容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三、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标准及内容
  第四章 区域分布与建设任务
  一、高标准农田分区建设重点
  二、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重点区域
  三、建设任务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第六章 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二、经济效益
  三、生态效益
  第七章 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影响分析
  二、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三、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二、建立协调机制,强化绩效考核
  三、加强规划指导,做好衔接协调
  四、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资金整合
  五、严格项目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六、注重机制创新,加强示范引导
  七、加强建后管护,发挥持久效益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我市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以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为重点,以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及灌区节水灌溉项目等为抓手,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10月,国务院审定通过《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4年6月,国家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新的要求。2014年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省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委员会和农业资源开发局等部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2010年编制的《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进行了修订,编制形成《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年)》。
  按照省政府对省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市政府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苏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为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规划中增加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任务。规划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65万亩和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23万亩,更好地改善全市农田基础生产条件,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章 规划背景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地理位置在北纬30度47分至32度零2分,东经119度55分至121度20分之间,北枕长江,西傍太湖,东与上海相邻,南与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相连,西北与无锡接壤。苏州地处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与长江经济发展带交汇处,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境内京沪高速铁路、沪宁铁路、沪宁和沿江高速公路贯穿东西,京杭大运河和苏嘉高速公路连接南北,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苏州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全市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江南水乡之名闻名遐迩,古典园林之美冠绝中西,是全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土地资源。
  苏州全市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8.27%,其中平原面积约46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4.8%;丘陵面积为2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7%;水域面积为3609.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5%。土地面积中,张家港市772.4平方公里、常熟市1094.0平方公里、太仓市620.0平方公里、昆山市864.9平方公里、吴江区1092.9平方公里。
  苏州地处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平原的底部,地貌以平原为主,全市地势低平,一般高程为海拔3.5~5米。西部为低山丘陵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丘陵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米之间,其中,穹窿山高341.7米,南阳山高338.2米,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米,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米左右。该区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米、天平山201米、狮子山114.5米,均由花岗岩组成,岩性为火山喷发岩。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地势低洼,最低点低洼地在海拔2米以下。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土地资源以平原低洼地为主,资源自然性好,土层大都为淤泥质土和粘土、及沙壤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适宜耕种,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
  (二)气候资源。
  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苏州多年平均气温为16.5℃,月平均气温以7、8月份为最高,分别为28.5℃和28℃,1、2月份为最低,仅为3.9℃和5.7℃。无霜期平均长达233天。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86.9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0.9毫米,平均雨日数125.3天,5~9月为降水多发月份,初夏的梅雨季和盛夏秋初的台风季降雨量集中,年际降雨量变化较大,汛期易造成洪涝渍害。
  (三)水资源。
  苏州市全境总体上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略有倾斜地势,平原广阔,水源充沛,山丘点缀。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其水系分属长江和太湖两大流域,太湖是苏州供水的重要水源地。境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达,拥有各级河道2万多条,大小湖泊300多个,京杭运河贯通南北,娄江、浏河、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等镶嵌其间,被誉为“东方水城”。全市水域面积为3609.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5%,淡水养殖面积超百万亩,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出产长江白吉、刀鱼、太湖银鱼、白虾等30多种淡水鱼类。太湖水域面积2338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90亿立方米左右,常年水位约2.9米,常年水位时最大水深3.33米。阳澄淀泖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元荡等,全部为浅水型湖泊,平均水深不到2米,最大水深一般也在3米以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工程控制影响,常年水位2.8~3.0米,其年变幅l米左右。
  苏州市境内的河流、湖泊受上流来水和下游江海潮汐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文情势比较复杂。梅雨和台风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2014年全市水资源总量243.86亿立方米,其中入境水量196.8亿立方米。入境水量中太湖来水58.01亿立方米,沿江大小闸门抽引长江水量27.04亿立方米,无锡入境水量44.25亿立方米,浙江来水量53.67亿立方米,供水厂境外提水13.84亿立方米。太湖来水、长江引水、无锡来水、浙江来水和境外提水分别占入境水量的29.5%、13.7%、22.5%、27.3%和7.0%。丰富的过境水资源量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四)土地利用情况及农业生产水平。
  全市农用地总面积450.22万亩,其中耕地保有量面积370.77万亩。种植业以粮(水稻、小麦)油(油菜)生产为主,辅以蔬菜、果品等生产。2014年,苏州市粮食总产110.46万吨,单产486.7公斤/亩,单产比全省平均高53.8公斤/亩;全市有效灌溉面积276.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68.7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63.2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7%;陆地森林覆盖率29.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5%。
主要成就和经验
  (一)主要成就。
  2010年以来,整合各方面专项建设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等项目实施,以“治水、改土、整田”为基本内容,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加强灌排设施保障,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全市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
  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通过灌排骨干工程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高了灌区灌溉保证率、灌溉水利用率、防洪除涝能力和降渍能力,全市改善有效灌溉、防洪、除涝面积各3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6万亩,显著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各地围绕“四个百万亩”产业布局,依据当地农业资源特色和区域比较优势,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开发”的原则,重点扶持优质粮油、特色蔬菜及其他优势农产品等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了一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产出高的现代农业园区,2014年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达到95万亩。
  3.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坚持以构建和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为着力点,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优质粮油、高效园艺、优质果品、优质水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改良土壤,引进良种,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田产出率,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4.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农田灌排工程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防洪除涝能力和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田林网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林网覆盖率,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通气能力,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通过推广良种良法、节水灌溉,减少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使用,化学农药使用量较“十一五”期间降低了5个百分点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农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二)基本经验。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面对耕地后备资源紧缺和易地调剂补充耕地愈加困难的两难局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深度挖掘潜力,用全局的观念、创新的思路来提高规划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发展。
  2.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坚持“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开发”的治理模式,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在项目安排上,突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基地建设需要来安排建设内容,按照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需要安排基础设施配套,解决主要制约因素,2014年全市新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8家,进一步扩大园区面积,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13.5万亩、累计95万亩。推进园区发展产业、完善设施、配套服务、培育主体、要素流动、创新机制,提升园区档次。此外,通过建设实施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库,2014年全市经验收确认的新增耕地达6281亩。
  3.培育产业,提升效益。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视粮食生产,重点推进农机与农艺结合,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和高产示范创建。通过粮食补贴+农机补助+生态补偿等综合政策,苏州市粮食亩产量已连续十二年保持增长。同时围绕产业发展和升级,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收种机械化,调研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和其他综合利用方式,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7%,位列全省第一。其中,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95.5%、机收率100%,秸秆机械化还田率70%以上。
  4.多元投入,综合治理。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以开发项目为抓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多渠道投入、多内容建设、全方位服务农业的,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建设路、桥、涵、泵、渠、林、晒场、仓库等基础设施。年,全市共承建项目67个,总投入6.2亿元,全部规划为粮油和蔬菜,建设面积达到71.2万亩。此外,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向全社会进行招商引资,如昆山市的张大千农业园区建设、张家港市的凤凰生态农业园建设等,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5.部门协同,规范管理。苏州市农委、国土局、水利局等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多渠道增加投入,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如在苏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中,市农委与国土局负责道路与土地平整;市水利局则主要负责灌溉站、渠道等水利设施建设。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坚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项目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使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确保资金规范分配、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6.尊重意愿,依靠群众。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农民谋利益,兼顾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两个目标。以“农民要办”为前提,安排项目、组织建设,保证农民在项目建设中的参与权、受益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宏观决策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力支持。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随着《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先后出台,以及《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苏州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规划》等,进一步为苏州市高标准农田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另外,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颁布实施,也为苏州市贯彻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持。
  2.经济繁荣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物质保障。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苏锡常都市圈核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运输便捷,为苏州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2014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444亿元,比上年增长8.5%,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为苏州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3.现代农业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重要基础。随着产业形态不断优化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初具格局,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已连续数年位居全省首位,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均显著提升。“四个百万亩”的农业空间布局、不断创新的农业发展载体、经营机制和支持保护制度均为苏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4.自然资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良好环境。苏州市属北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过渡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宜,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高标准农田规划区水土资源丰富、建设所需物资来源广泛、劳动力充足、交通便捷、用电方便、灌溉水取自太湖水或长江水,水质有保证,排水有出路,发展潜力巨大。
  (二)制约因素。
  1.上级扶持政策面临调整。近年来,苏州市的开发项目建设从资金投入保障、监管实施、成效发挥等方面比较稳定,对推进苏州高标准农田建设起到了领跑和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苏南地区项目载体的减少和国家、省开发政策的调整,苏南地区承建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将逐步减少。特别是2014年按照“加强苏北、突出苏中、兼顾苏南”的扶持政策,省农业资源开发局重点加大了对苏北、苏中的扶持力度,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向“六大帮扶片区”及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倾斜。未来受政策因素影响,苏南地区土地治理项目将逐渐减少。
  2.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难度不断增加。苏州是典型的农业资源约束性地区,新世纪以来农业生产空间受到较大压缩,人地矛盾问题突出。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大多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开发难度相对较低,但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项目载体不多,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地块已相当缺乏,必须对一些基础条件相对较弱的区域进行开发,建设的难度逐渐增加。
  3.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偏低。早期投建的一些农田灌排设施标准较低、配套不够,老化失修,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存在差距。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本不断上升。尽管国家及省级政府逐步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但与苏州市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的实际需要仍存在较大差距。
  4.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建后管护不到位。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中,存在田间工程设施产权还不清晰,高标准农田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健全,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还没到位,工程建后管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管护资金不落实等普遍问题,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的持续发挥。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具体举措。江苏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江苏省高标准建设标准(试行)》,并发布了《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年)》,对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及省、市、县(市、区)各级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指标进行了全面部署,指导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苏州市对照标准,结合本地实际,高起点、高质量地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对整体推进苏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十分必要。
  (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几年,苏州市大力推进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将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巩固了“四个百万亩”产业基础,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但部分地区的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仍不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的必要保障,也为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基本前提。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以现代科技、现代物质装备为支撑,推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不同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基本条件,有助于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经营规模化,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水平。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2014年苏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万元,同比增长10%。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可为苏州农业生产的省工、省水、省肥、增产创造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有利于苏州市建设高水平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可有效拉动机械、建材、建筑和运输等行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国家、省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加大资金投入,规范建设标准,明确建设重点,创新项目管理,提升质量效益,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减灾能力,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主、以粮食、蔬菜产区为主,科学布局项目重点区域,明确重点工程、实施步骤。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统筹兼顾流域治理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化全市高标准农田总体布局。
  (二)连片优先,综合治理。统筹兼顾自然条件、基本农田分布和农产品基地建设需要,结合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园建设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农田连片规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连片开发、整体推进。对于标准落后、配套不全、设施损坏等早年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要作为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提升改造建设。统筹运用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措施,实行同步投入、综合治理,形成合力,提高整体建设水平。
  (三)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支农涉农资金统筹的同时,依托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挥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与生态化建设的有机协调。
  (五)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贯彻《苏州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灌区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保障灌区改造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鼓励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服务体系,通过机制创新,促进高标准农田生产效益的释放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六)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项目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确保资金分配规范、运转安全、有效使用。健全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采取以奖代补等有效手段,落实农田基础设施工程的管护主体和责任,强化检查督导、监测评价,确保高标准农田持久达标、发挥效用。
规划年限和目标任务
  本规划起止年限为年,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5万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达到23万亩。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与扶持,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8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0%以上。通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亩均效益达到3000元以上。第三章 建设标准和内容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和《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结合规划区实际,建设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田块。具体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高标准农田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生产田块。
  (一)灌排设施配套。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和江苏省农村水利建设标准,结合苏州市实际情况,本规划的灌溉设计标准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取P=95%。排涝设计标准为:日降雨200毫米雨后1天排出。降渍设计标准为:农田地下水位控制在田面0.8米以下。田间灌排工程配套率、完好率90%以上。
  (二)农田平整肥沃。条田面积100亩以上,耕层厚度20厘米以上,地表以下1米土体无明显障碍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沙土区20克/公斤以上,非沙土水旱轮作区20克/公斤以上、旱作区16克/公斤以上。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三)田间道路畅通。机耕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接,路面净宽4~6米,高出田面0.5米,主要路段硬质化;生产道净宽2~3米,高出田面0.3米。
  (四)农田林网健全。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80%以上。沟渠路设置防护林带,干支渠和机耕道两侧配置2行林带,农渠配置1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每格200亩)建设标准。规划株距3米,树种以水杉为主。
  (五)生产方式先进。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0%以上;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六)产出效益较高。粮食种植田块周年综合生产能力1000公斤/亩以上,其它高效经济作物种植田块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一)整治田块。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分区和管制分区,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农田结构布局。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深翻深松土地,通过充填客土、剥离回填肥沃表土,改善农田耕作层。
  (二)改良土壤。
  采取农艺、生物等措施,对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后的耕地进行土壤改良、地力培肥。通过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翻埋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1.推广秸秆还田:积极提倡稻麦留高茬,推广机械反转灭茬还田、覆盖还田、生物菌剂快速熟化、菌渣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堆肥还田、沼肥还田等秸秆还田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每公斤20克以上。稻麦留高茬即在稻麦收割时留高茬20~30厘米,结合机械耕作、微生物分解进行还田。
  2.增施有机肥: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多积造一些有机肥,如厩肥、圈肥、土杂肥。有机肥要经过充分的腐熟后再施用,特别是人畜粪尿及豆饼,堆制一段时间后要经过7~10天的发酵后再施用,每亩施用优质堆肥或厩肥公斤,活化土壤,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增强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又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完善氮、磷、钾与微量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每年对规划区按自然地块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取土化验,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配制相应的专用肥料,并按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等方法进行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4.种植绿肥:为了减少农田化肥投入量,优化农产品品质,解决土壤由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的问题,应鼓励农民种植紫云英、蚕豆、豌豆、芦蒿、三叶草、黑麦草等绿肥进行轮作,不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5.合理耕作: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热、空气、水分和养料。其中,水分和养料主要是通过土壤供给的。因此,只有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才能为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也才有获取高产量的可能。
  6.土壤治理:治理酸化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
  (三)建设灌排设施。
  按照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的原则,加强水源工程建设。遵循尽量充分利用田块现有水利设施,按照灌溉与排水并重、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并进的原则,配套建设和改造输配水渠(管)道和排水沟(管)道、泵站及渠系建筑物。对太湖低洼圩区的治理,采用“四分开、两控制”(即洪涝分开,内河外河分开,排灌分开,高田低田分开;控制圩区外河道水位,控制圩区内河道水位)的措施,整治河道水系、加高加固圩堤、建设闸站工程,建设农村联圩,防洪圩堤,三闸,排涝站,以形成“挡、排、引、降”的水利工程体系,有效抗御水旱灾害。
  建设过程中,灌溉工程要做到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站、路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排水工程要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和排水沟生态护坡技术,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排涝设计标准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四)整修田间道路。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合理确定路网密度,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地)坡道、桥涵等附属设施,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道路网络布置尽量与水利工程渠系布置相一致,沿沟渠布局,并与田块已有道路相连接。同时在田间道两旁布置防护林带,从而使道路和林带、渠系很好的结合,形成林-路-渠-林、林-路-林、林-渠-路三种配套断面形式。规划实施后,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达到100%,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
  以生态脆弱农田保护为重点,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根据防护需要,在主要道路、河流、沟渠两侧或者一侧,按照适时、适地、适树原则,设置农田防护林带,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水平。在排水沟渠、尾水塘等处做好化肥农药拦截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在水土流失易发地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
  (六)配套农田输配电设施。
  对适合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完善农田泵站等供电设施,提高用电质量和安全用电水平。
  (七)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目标,大力引进和推广应用新品种,提高良种规模化种植水平。集成推广应用作物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病虫害安全高效防控技术、气象灾害防御技术、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技术、循环利用和节本增效新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合理推广使用智能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广高性能植保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和专门从事种养业生产的农民大户的科技培训,指导农民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技术到位率。
  构建和完善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综合监管平台和各部门相关信息管理平台,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吸收引进和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工程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项目建设管理的技术水平。
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标准及内容
  依据《江苏省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试行)》的总体要求,结合规划区实际,建设连片整齐分布、进排水渠分设、配套设施完善、生产方式先进的标准化养殖池塘。
  (一)连片整齐分布。
  池塘集中连片50亩以上,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形状规则,形成相对独立的生产区域。池塘形状为长方形,东西朝向,长宽比1.5~3∶1为宜。池塘面积一般10亩左右,最大一般不超过50亩。主池埂顶宽度不小于3米,支池埂顶宽度不小于1.5米。池埂坡比1∶1.5~3(砌石、水泥板护坡除外)。池塘平均深度不低于2米,有效蓄水不低于1.5米,虾蟹养殖池塘有效蓄水不低于1米,塘底淤泥厚度不超过0.2米。池塘护坡可因地制宜,虾蟹养殖池塘可采取生态护坡措施,养鱼池塘可使用聚乙烯网片护坡,或采用砖砌、垒石、土工布、预制多孔板或水泥板现浇等多种形式护坡。
  (二)进排水渠分设。
  进、排水系统分设,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进水口应建到来水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利用暗渠作为进水渠的,一般用水泥预制管或PVC管,减少占地面积;利用明渠作为排水渠的,可以在沟渠内设置净化生物,形成生态沟渠。养殖场的进水渠道、池塘、排水渠道一般应交替排列,池塘的一侧进水另一侧排水,使新水在池塘内有较长的流动混合时间。
  (三)配套设施完善。
  电力、渔业机械、生产道路、生产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完善。供电系统安全可靠,供电量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合理配置渔业机械,如投饵机、增氧机、微孔增氧、水质检测、在线监测等设备,渔业机械综合作业率不低于85%。渔区道路实现硬质化,主干道宽度不低于3米,次干道宽度不低于2米。生产管理用房一般在15~60平方米,高度在2.6米以上,生活、储物、饲料、药物等区域分别隔开。渔区废物处理规范,每50亩池塘设置一个固体垃圾收集筒,集中收集后运出养殖区。生活区、管理区与主干道两侧选种适量绿色植物和花木,养殖区无杂草、杂物。整体环境有序、整洁、美观。
  (四)生产方式先进。
  水产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大力推广混套养、种草放螺、内循环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养殖尾水实施净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第四章 区域分布与建设任务
  根据《江苏省农业综合区划》,结合苏州市实际情况,以农业后备资源丰富,增产潜力显著的连片农田作为规划主区域,着力改造中低产田,加快土地整理步伐,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优化生态环境,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将全市划分为沿江农区和太湖农区。根据各农区的水土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点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制约因素,对各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高标准农田分区建设重点
  (一)沿江农区。
  本区主要包括张家港市、太仓市(不含双凤镇),以及常熟市的海虞、梅李、碧溪和董浜,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地面大部为河流冲积的沉积层,气候温和、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利条件较好,是苏州市现代农业基地。
  本区土质沙性,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潮土、黄棕壤3个土类,其中98%以上为水稻土。水稻土的低产特性主要有冷、粘、沙、盐碱、毒和酸等。
  本区以优质稻米、小麦、油菜、蔬菜瓜果等作物为主,是全市土地利用率最高、产出能力最强的高产稳产农业区,主体功能定位为优质稻麦产区和高效园艺示范区。
  本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沿江圩区防洪圩堤、圩口闸仍有少部分防洪不达标,排涝泵站老化和排涝能力不足;(2)灌溉设施配套差,灌溉效率低;(3)农田灌排设施老化失修现象突出;(4)土壤经过长期耕作,存在有机质含量低、耕层浅等问题。
  本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是:
  1.灌溉系统:疏浚引水河道,提高引江能力,加强灌溉泵站的新建与改造,提高灌溉保证率。除设施农业外,固定泵站单站控制面积宜不小于500亩。单站控制灌溉水田面积小于300亩和灌溉旱田面积小于500亩的宜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在沙土地区渠道宜采用混凝土衬砌防渗,泡田定额可按每亩100~120立方米考虑。沿江低洼圩区,粘性土地区可不进行渠道混凝土防渗,但要在衬砌材料的选择、断面结构上下功夫,在考虑生态的同时加强田间工程配套完善。高效经济作物推广喷滴灌等节水工程技术。
  2.排水系统:该地区除部分圩区外,大部分自流排水,一般不需要建设排涝泵站,但大都需要进行防洪闸站的新建(改造);需要新建(改造)排涝泵站的地区,排涝泵站选址结合农业联圩的调整,合理设置,配套的排涝站按排涝模数不小于1立方米/秒/平方公里的标准建设。引排水河、沟淤积严重,需要注重引排水河(沟)道疏浚整治。按照排涝设计标准确定的排涝模数进行河(沟)断面校核与设计。特别要加强排水配套建筑物的配套建设,在沟道排水入河处设置排水闸涵与消能防护设施,防止河沟坡冲刷。河堤(坡)要注重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
  3.道路与林网:机耕路主要干道硬质化。林网可选择杨树、刺槐、国槐、臭椿、香椿、楝树、榆树、紫穗槐等。
  4.土壤改良与培肥: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合理轮耕作等措施,解决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低、耕层浅、养分贫瘠等问题。
  5.科技推广:重点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特色旱作物新品种和粮油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二)太湖农区。
  本区主要包括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昆山市,以及常熟市的虞山、古里、沙家浜、支塘、尚湖、辛庄和太仓市的双凤。本区是长三角经济圈的腹地,人多地少,城镇密集,工商业和交通发达,农业经济比重低。目前种植业以稻麦、油菜、设施蔬菜、特色果茶、花卉苗木等为主。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优势明显,对农业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要求较高。
  本区属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整体地势平坦、低洼,绝大部分水田的田面高程在历史最高洪水位之下。区内湖泊河道交叉成网,水利条件较好。区内的地质全为湖沼沉积土,土层深厚,土壤质地为重壤或粘壤,中性或微酸性,无石灰反应,土质肥沃,土质主要有水稻土、黄棕土、沼泽土、石灰岩土等,土壤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总体较高,但也存在少量中低产田,主要障碍性土壤为太湖白土。由于本区地处长三角腹地,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耕地不同程度受到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和城乡生活垃圾等污染,潜在污染的耕地面积也较大。
  本区经济发达,水资源丰富,耕地资源有限,绝大部分为低洼圩区,河网密度大,灌排方式主要是抽水排涝、提水灌溉。防洪排涝降渍、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质保护是本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部分联圩建设标准不高,排涝动力不足;(2)部分灌溉设施配套较差,灌溉效率较低;(3)农田灌排设施老化失修现象突出;(4)农村河道水质污染,部分河道淤积严重、排涝能力衰减。
  本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是:
  1.灌溉系统:灌排宜分开布置,规整格田,加强固定灌溉泵站建设与改造,固定灌溉泵站单站控制面积宜200亩以上。由于本地区水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灌溉标准可适当提高到95%。地面灌溉时,在建设混凝土衬砌渠道灌溉的同时,推广应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既提高输水效率,又节约土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喷灌、大棚滴灌、微喷灌等方式为主。
  2.排涝系统:加强排涝与降渍工程建设,特别要注重排涝泵站建设与改造,排涝泵站选址结合农业联圩合理设置,配套的排涝站按排涝模数不小于1立方米/秒/平方公里的标准建设。部分排涝泵站可与灌溉相结合,排涝泵站设置也可结合内部水体换水之需,以加强水体中水的流动,改善水质。由于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排涝标准可以适当提高。根据圩区水面率及内河水位预降情况,按照排涝设计标准确定的排涝模数进行排涝工程校核,并科学规划与设计。疏浚排水河沟,拆坝建桥,完善配套建筑物,加强内部水系流动与水质改善。
  3.道路与林网:机耕路主要干道硬质化。林网主要栽植大规格的良种柳树、金丝垂柳、水(池)杉、落羽杉、枫杨、银杏、乌桕、枫香、樟树、女贞等,搭配栽植迎春花、木槿、紫荆、紫薇、紫叶李、灌木柳等,增加层次和绿量。
  4.土壤改良与培肥:以改良障碍性白土和修复已污染耕地为主攻方向。通过生物、物理及工程措施,对污染性土壤进行修复,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扩种绿肥、合理轮作等措施,改造障碍性白土层,提高耕地地力等级。
  5.科技推广:重点推广应用水稻、油菜、蔬果、花卉、苗木等新品种及相应的优质、安全、生态栽培技术。
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重点区域
  苏州是水产养殖大市,渔业资源丰富,气候温润,交通便利,十分适宜渔业发展。沿太湖、阳澄湖周边地区是苏州市水产养殖最为集中、产业特色最为鲜明的现代渔业生产基地,是江南鱼米之乡的缩影。沿太湖渔区主要分布在吴江区和吴中区;沿阳澄湖渔区主要分布在昆山市、常熟市和相城区。
  沿太湖、阳澄湖周边地区和其它百亩连片地区的养殖池塘是标准化改造的重点区域,要做到应改尽改,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保护区内的养殖池塘,须实现标准化改造全覆盖。通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沿两湖周边地区和其它连片养殖区域实现池塘养殖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品质、高效益发展,形成渔业产业发展、渔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良好局面。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根据各地耕地、耕地保有量现状和基本农田保护要求,按照落实到“四个百万亩”任务和“新建与提升改造并重”的原则,规划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优质水稻基本全覆盖和高效园艺面积大部分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
  苏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表
  单位:万亩
2020年建成目标
苏州市合计
经济开发区
玉山镇(高新区)
松陵镇(太湖新城)
同里镇(开发区)
您好!没有登录不能查看法规全部内容!
如果您想继续查看,请成为会员!联系电话:010-;
显示"法宝之窗"
 会员登录
  北大法宝特色
  北大法宝产品中心
  购买指南
  法院检察院专区
  联系我们
热线:400-810-8266
电话:010-
传真:0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厦9层
 客服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价格洼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