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加工工序和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技术 出自哪里

基本加工工序和切削技术2_机械翻译_毕业设计论文网
未找到您最近浏览过的网页
历史浏览记录
热门搜索词: |
全部设计论文分类
本站所有出售的 资料均严格保密无重复,出售过后会做详细的记录避免重复,
QQ临时会话 可能会导致消息无法正常接收,咨询前请务必先加客服为好友.QQ:
本站提供的资料 都是已经做好的,现成的作品都是审核过的,保证质量和规范.
基本加工工序和切削技术2
以下是大纲或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资料请购买. 限&密&惠
提示:本资料已审核过,内容原创保密,格式标准,质量保证.
1.无需注册,购买下载后即可获取该完整资料.
2.购买后本站提供下载链接或联系客服发送资料.
基本加工工序和切削技术2(中文6900字,英文5000字)
机床是从早期的埃及人的脚踏动力车和约翰&威尔金森的镗床发展而来的。它们为工件和刀具提供刚性支撑并可以精确控制它们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基本上讲,金属切削是指一个磨尖的锲形工具从有韧性的工件表面上去除一条很窄的金属。切屑是被废弃的产品,与其它工件相比切屑较短,但对于未切削部分的厚度有一定的增加。工件表面的几何形状取决于刀具的形状以及加工操作过程中刀具的路径。
大多数加工工序产生不同几何形状的零件。如果一个粗糙的工件在中心轴上转动并且刀具平行于旋转中心切入工件表面,一个旋转表面就产生了,这种操作称为车削。如果一个空心的管子以同样的方式在内表面加工,这种操作称为镗孔。当均匀地改变直径时便产生了一个圆锥形的外表面,这称为锥度车削。如果刀具接触点以改变半径的方式运动,那么一个外轮廓像球的工件便产生了;或者如果工件足够的短并且支撑是十分刚硬的,那么成型刀具相对于旋转轴正常进给的一个外表面便可产生,短锥形或圆柱形的表面也可形成。
平坦的表面是经常需要的,它们可以由刀具接触点相对于旋转轴的径向车削产生。在刨削时对于较大的工件更容易将刀具固定并将工件置于刀具下面。刀具可以往复地进给。成形面可以通过成型刀具加工产生。 〖资料来源: 毕业设计(论文)网〗
Basic Machining Operations and Cutting Technology
Basic Machining Operations
Machine tools have evolved from the early foot-powered lathes of the Egyptians and John Wilkinson's boring mill. They are designed to provide rigid support for both the workpiece and the cutting tool and can precisely control their relative positions and the velocity of the tool with respect to the workpiece. Basically, in metal cutting, a sharpened wedge-shaped tool removes a rather narrow strip of metal from the surface of a ductile workpiece in the form of a severely deformed chip. The chip is a waste product that is considerably shorter than the workpiece from which it came but with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thickness of the uncut chip. The geometrical shape of workpiece depends on the shape of the tool and its path during the machining operation.
Most machining operations produce parts of differing geometry. If a rough cylindrical workpiece revolves about a central axis and the tool penetrates beneath its surface and travels parallel to the center of rotation, a surface of revolution is produced, and the operation is called turning. If a hollow tube is machined on the inside in a similar manner, the operation is called boring. Producing an external conical surface uniformly varying diameter is called taper turning, if the tool point travels in a path of varying radius, a contoured surface like that of a bowling or, if the piece is short enough and the support is sufficiently rigid, a contoured surface could be produced by feeding a shaped tool norma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Short tapered or cylindrical surfaces could also be contour formed.
〖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
相关内容:
本站提供的资料属原创,内容严格把关,均审核通过的,保证质量和规范.
提供下载链接或发送至您的邮箱,资料可重复发送,确保您收到为止.
收到资料后若有任何疑难问题,均可通过本站客服提供帮助解决.
我们确保发送的资料完整无损,如核实为不合格资料,可以申请退换.
本站所列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初衷是为大家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做其他非法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或有损您的利益,请联系本站,经查实我们会立即进行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
苏ICP备号 |你现在的位置:&>
[获奖论文联展]高速切削技术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字体大小:【】【】【】
  摘要:在现代模具生产中,随着产品设计的复杂化和产品外观美观度要求的提高,高速切削加工已不断的应用在模具加工中,开发和应用高速切削新工艺成为提高产品加工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缩短交货周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
Abstract: In the
modern mold-manufacture, as the complexity of product design and
product aesthetic appearance of the increased demand, high-speed
machining has been used in the mold processing,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to high-speed cutting are important
measures, which improve processing efficiency, Product quality,
lower manufacturing costs and shorten lead times and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mportant
initiatives.
关键词:高速切削、加工策略、编程工艺
Key words:
high-speed cutting、 processing strategy、 programming
一、前言:
高速切削技术是继传统机械加工到数控加工后的又一次技术上突破,在加工机床、数控系统、刀具系统、CAD/CAM软件等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高速切削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模具加工与制造中,大大地提高了模具加工速度和质量,减少了加工工序和制造时间。但由于高速切削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慢,部分技术人员对高速切削的实质认识较模糊,使得在应用中不能真正的发挥高速切削的优势。因此,充分了解高速切削的各种特性和有关的工艺,才能更好的发挥高速切削的作用。
下面就有关高速切削的应用和传统加工作比较和分析。
二、高速切削加工与传统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优势
提高生产率
  高速切削中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的提高,可提高材料去除率。同时,高速切削可加工淬硬零件,许多零件一次装夹可完成粗、半精和精加工等全部工序,对复杂型面加工也可直接达到零件表面质量要求,因此,高速切削工艺往往可省却电火花加工、手工磨修等工序,缩短工艺路线,进而大大提高加工生产率。
改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高速机床必须具备高刚性和高精度等性能,同时由于切削力低,工件热变形减少,刀具变形小,高速切削的加工精度很高。切削深度较小,而进给速度较快,加工表面粗糙度很小,切削铝合金时可达Ra0.4μm~0.6μm,切削钢件时可达Ra0.2μm~0.4μm。
减少切削产生的热量
  因为高速切削加工是浅切削,同时进给速度很快,刀刃和工件的接触长度和接触时间非常短,减少了刀刃和工件的热传导,避免了传统加工时在刀具和工件接触处产生大量热的缺点,保证刀具在温度不高的条件下工作,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使薄壁切削成为可能
  高速切削时的切削力小,有较高的稳定性,可高质量地加工出薄壁零件。
  常规切削加工不能加工淬火后的材料,而高速切削可以加工淬硬工件,使复杂曲面零件可以通过高速铣削一次装夹完成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等全部工序,甚至能省略电加工和手工抛光工序,大大缩短制造周期。
上所述,在模具加工中利用高速加工进行开粗和半精加工,利用高速精加工取代光整加工和手工修磨过程;简化工序,提高加工效率;利用高主轴转速和小的切削速度对薄壁零件进行加工或对淬火件的加工,更能发挥高速切削的作用。下面通过矿泉水瓶模(图1、图2)的加工对比进行分析比较。
  矿泉水瓶型腔模图1 
                     矿泉水瓶型腔模图2
  三、两种加工技术在矿泉水瓶模加工中的应用
  1.传统加工
  工艺分析
  该型腔由多个曲面组成,最小的圆弧半径仅R1.275,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采用球头刀加工之后有加工痕迹存在,通过手工磨光能达到所需要求,但精铣工序所花时间要很长,经济上不合算。因此,此类型腔模具加工通常考虑采用数控铣削和电火花加工相结合,以数控铣作为前道加工,留有0.20mm的加工余量,由电火花加工达到型腔的基本尺寸和形状要求,再由手工研磨到所需的粗糙度要求,使加工周期缩短。
  为确保吹塑分型面的质量,解决分型面在粗加工时可能受损的问题,在分型面上留有0.2mm的磨削余量。数控加工前,工件在普通机床上完成6个面的铣削。
  在立式数控机床上以压板压紧方式加工该吹瓶模型腔。以坯料上表面为工件坐标系的Z0平面,瓶体轴向为X方向,轴线与底平面的交点为XoYo点。考虑到分型面预留的磨削量,对刀后将G54坐标中的Z值抬高0.2mm。
  数控加工顺序为:采用 20mm的圆鼻铣刀粗加工,R8的球头铣刀半精加工,精加工采用R5
  的球头铣刀,以R2.5的球头铣刀清角。数控加工工序卡片如表1所示。设备:加工中心MVC850
  (博赛公司)材料:110*200*50铸造铝合金原厂牌号LD30)刀具:W18Cr4V高速钢和YG8、YG6
、YG8N等硬质合金
  表1(数控加工工序卡)
  从上面的加工可以看出,在对矿泉水吹瓶型腔铣削所用的总时间为5小时55分56秒,再加上电火花加工和手工抛光等工序,那么对这样一个形腔的加工生产总时间必定在20几个小时以上。
  2.高速切削
  机床:YASDA
YBM-640V(日本)
  刀具:KOBELKO:VC系列及DOKOLM系列
  夹持:BBT40 
(BIG系列)
  冷却方式:煤油+机油
  工艺分析
  根据现有设备和对形腔分析,采用如下加工工序对形腔进行加工
  (1)粗加工,以 16圆鼻刀采用曲面挖槽加工方式对形腔进行开粗,切除大部分余量。具体加工参数设定如下图3~图6,图7为加工的刀具轨迹路线图。
  编程时,步距通常不得大于刀具直径的10%~20%,深度不超过刀具直径的10%,使用分层切削能控制切削载荷均匀,采用拐角圆弧过度,防止主轴冲击和过切。该加工工序只用12分钟。
   (图3)粗加工刀具参数卡 
               
  (图4)粗加工曲面加工参数卡
   (图5)挖槽粗加工参数卡
                  
  (图6)速加工参数卡
  (图7)
  (2)半精加工,由于MASTERCAM没有半精加工方式,所以用精精加工取代,以R4球刀采用等高外型精加工对形腔加工。主轴转速为15000r/min,进给速度为3500
mm/min,轴向步距为0.5mm。有关切削参数设定如图8~图10,加工时间为21分49秒。
  (图8)半精加工刀具参数卡
              (图9)半精加工曲面加工参数卡
  (图10)半精加工加工方式的参数卡
  (3)精加工,以R1球刀采用平行铣削方式对形腔进行加工,主轴转速为25000r/min,进给速度为3500
mm/min,径向步距为0.1m。有关切削参数设定如图11~图13,加工时间为1小时2分4秒。
  (图11)R1球刀精加工刀具卡            
(图12)R1球刀精加工曲面加工参数卡
  (图13)R1球刀精加工参数卡
  (4)精加工,以R0.5球刀同样用平行铣削方式对形腔进行最后加工以达到要求的尺寸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应该注意把加工余量设定为0。减少径向步距,设定为为0.05mm
,以此代替手工抛光,参数设定如图14。加工时间为2小时3分10秒,减少工序和加工时间。
  利用高速切削加工矿泉水瓶模总加工时间为3小时38分14秒。
  (图14)R0.5球刀精加工参数卡
  通过采用两种不同切削方法对矿泉水瓶模加工比对,传统加工所花时间为20小时左右,而采用高速切削方法加工所用时间为4小时左右,而且传统加工需要多种加工配合才能完成。给生产带来很多的麻烦和困难,使得生产效率底,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充分的利用和发展高速切削将大大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但高速切削是一项新技术,如何更好的发挥其潜在的作用,还需要有关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和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才能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率,创造更大的竞争能力。
四、结束语:
高速切削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因其带来高质量和高生产效率,而被机械制造业广泛应用和推广,了解、掌握和应用这项新技术是技术人员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速切削优点的介绍和分析,使从事高速切削的人员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为生产服务,理想的产品来自于技术与经验的有效结合和不断探索。只有不断的总结和学习,才能更好的发挥新技术带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艾兴等编著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     
等     《高速加工工具系统 》  
   国防工业出版社  
  
艾兴等        《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    
张伯霖主编    《高速切削技术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更多关于的文章
今日重点资讯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电话010--(编辑部)&E-MAIL:
Copyright(c),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技术
我的图书馆
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技术
&&&&1、什么是不锈钢?&&&通常,人们把含铬量大于12%或含镍量大于8%的合金钢叫不锈钢。这种钢在大气中或在腐蚀性介质中具有一定的耐蚀能力,并在较高温度(&450℃)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含铬量达16%~18%的钢称为耐酸钢或耐酸不锈钢,习惯上通称为不锈钢。 &&&钢中含铬量达12%以上时,在与氧化性介质接触中,由于电化学作用,表面很快形成一层富铬的钝化膜,保护金属内部不受腐蚀;但在非氧化性腐蚀介质中,仍不易形成坚固的钝化膜。为了提高钢的耐蚀能力,通常增大铬的比例或添加可以促进钝化的合金元素,加Ni、Mo、Mn、Cu、Nb、Ti、W、Co等,这些元素不仅提高了钢的抗腐蚀能力,同时改变了钢的内部组织以及物理力学性能。这些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含量不同,对不锈钢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有磁性,有的无磁性,有的能够进行热处理,有的则不能热处理。 &&&由于不锈钢所具有的上述特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石油、建筑和食品等工业部门及日常生活中。所含的合金元素对切削加工性影响很大,有的甚至很难切削。 &&&&2、不锈钢可分为哪几类?&&不锈钢按其成分,可分为以铬为主的铬不锈钢和以铬、镍为主的铬镍不锈钢两大类。 工业上常用的不锈钢一般按金相组织分类,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1)马氏体不锈钢:含铬量12%~18%,含碳量0.1%~0.5%(有时达1%),常见的有1Cr13、2Cr13、3Cr13、4Cr13、1Cr17Ni2、9Cr18、9Cr18MoV、30Cr13Mo等。 &&2)铁素体不锈钢:含铬量12%~30%,常见的有0Cr13、0Cr17Ti、0Cr13Si4NbRE、1Cr17、1Cr17Ti、1Cr17M02Ti、1Cr25Ti、1Cr28等。 &&3)奥氏体不锈钢:含络量12%~25%,含镍量7%~20%(或20%以上),最典型的代表是1Cr18Ni9Ti,常见的还有00Cr18Ni10、00Cr18Ni14Mo2Cu2、0Cr18Ni12Mo2Ti、0Cr18Ni18Mo2Cu2Ti、0Cr23Ni28M03Cu3Ti、1Cr14Mn14Ni、2Cr13Mn9Ni4、1Cr18Mn8Ni5N等。 &&4)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相似,仅在组织中含有一定量的铁素体,常见的有0Cr21Ni5Ti、1Cr21Ni5Ti、1Cr18Mn10Ni5M03N、0Cr17Mn13Mo2N、1Cr17Mn9Ni3M03Cu2N、Cr2bNi17M03CuSiN、1Cr18Ni11Si4AlTi等。 &&5)沉淀硬化不锈钢:含有较高的铬、镍和很低的碳,常见的有0Cr17Ni4Cu4Nb、0Cr17Ni7Al、0Cr15Ni7M02Al等。&&&前两类为铬不锈钢,后三类为铬镍不锈钢。 &&&&3、不锈钢有哪些物理、力学性能?&&1)马氏体不锈钢:能进行淬火,淬火后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及良好的抗氧化性,有的有磁性,但内应力大且脆。经低温回火后可消除其应力,提高塑性,切削加工较困难,有切屑擦伤或粘结的明显趋向,刀具易磨损。 &&当钢中含碳量低于0.3%时,组织不均匀,粘附性强,切削时容易产生积屑瘤,且断屑困难,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低。含碳量达0.4%~0.5%时,切削加工性较好。 马氏体不锈钢经调质处理后,可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切削加工性比退火状态有很大改善。 &&2)铁素体不锈钢:加热冷却时组织稳定,不发生相变,故热处理不能使其强化,只能靠变形强化,性能较脆,切削加工性一般较好。切屑呈带状,切屑容易擦伤或粘结于切削刃上,从而增大切削力,切削温度升高,同时可能使工件表面产生撕裂现象。 &&3)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含有较多的镍(或锰),加热时组织不变,故淬火不能使其强化,可略改善其加工性。通过冷加工硬化可大幅度提高强度,如果再经时效处理,抗拉强度可达 MPa。 &&&奥氏体不锈钢切削时的带状切屑连绵不断,断屑困难,极易产生加工硬化,硬化层给下一次切削带来很大难度,使刀具急剧磨损,刀具耐用度大幅度下降。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蚀能力,较突出的是冷变形能力,无磁性。 &&&4)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有硬度极高的金属间化合物析出,强度比奥氏体不锈钢高,其切削加工性更差。 &&&5)沉淀硬化不锈钢:含有能起沉淀硬化的铊、铝、钼、钛等合金元素,它们在回火时时效析出,产生沉淀硬化,使钢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由于含碳量低保证了足够的含铬量,因此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4、不锈钢有哪些切削特点&&&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比中碳钢差得多。以普通45号钢的切削加工性作为100%,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相对切削加工性为40%;铁素体不锈钢1Cr28为48%;马氏体不锈钢2Cr13为55%。其中,以奥氏体和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最差。不锈钢在切削过程中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1)加工硬化严重:在不锈钢中,以奥氏体和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的加工硬化现象最为突出。如奥氏体不锈钢硬化后的强度&b达MPa,而且随&b的提高,屈服极限&s升高;退火状态的奥氏体不锈钢&s不超过的σb30%~45%,而加工硬化后达85%~95%。加工硬化层的深度可达切削深度的1/3或更大;硬化层的硬度比原来的提高1.4~2.2倍。因为不锈钢的塑性大,塑性变形时品格歪扭,强化系数很大;且奥氏体不够稳定,在切削应力的作用下,部分奥氏体会转变为马氏体;再加上化合物杂质在切削热的作用下,易于分解呈弥散分布,使切削加工时产生硬化层。前一次进给或前一道工序所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严重影响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2)切削力大:不锈钢在切削过程中塑性变形大,尤其是奥氏体不锈钢(其伸长率超过45号钢的1.5倍以上),使切削力增加。同时,不锈钢的加工硬化严重,热强度高,进一步增大了切削抗力,切屑的卷曲折断也比较困难。因此加工不锈钢的切削力大,如车削1Cr18Ni9Ti的单位切削力为2450MPa,比45号钢高25%。 &&3)切削温度高:切削时塑性变形及与刀具间的摩擦都很大,产生的切削热多;加上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约为45号钢的&~&,大量切削热都集中在切削区和刀—屑接触的界面上,散热条件差。在相同的条件下,1Cr18Ni9Ti的切削温度比45号钢高200℃左右。 &&4)切屑不易折断、易粘结:不锈钢的塑性、韧性都很大,车加工时切屑连绵不断,不仅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切屑还会挤伤已加工表面。在高温、高压下,不锈钢与其他金属的亲和性强,易产生粘附现象,并形成积屑瘤,既加剧刀具磨损,又会出现撕扯现象而使已加工表面恶化。含碳量较低的马氏体不锈钢的这一特点更为明显。 &&5)刀具易磨损:切削不锈钢过程中的亲和作用,使刀—屑间产生粘结、扩散,从而使刀具产生粘结磨损、扩散磨损,致使刀具前刀面产生月牙洼,切削刃还会形成微小的剥落和缺口;加上不锈钢中的碳化物(如TiC)微粒硬度很高,切削时直接与刀具接触、摩擦,擦伤刀具,还有加工硬化现象,均会使刀具磨损加剧。 &&6)线膨胀系数大: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约为碳素钢的1.5倍,在切削温度作用下,工件容易产生热变形,尺寸精度较难控制。&&&&&5、切削不锈钢时怎样选择刀具材料?&&&合理选择刀具材料是保证高效率切削加工不锈钢的重要条件。根据不锈钢的切削特点,要求刀具材料应具有耐热性好、耐磨性高、与不锈钢的亲和作用小等特点。目前常用的刀具材料有高速钢和硬质合金。 &&1)高速钢的选择:高速钢主要用来制造铣刀、钻头、丝锥、拉刀等复杂多刃刀具。普通高速钢W18Cr4V使用时刀具耐用度很低已不符合需要,采用新型高速钢刀具切削不锈钢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相同的车削条件下,用W18Cr4V和95w18Cr4V两种材料的刀具加工1Cr17Ni2工件,刀具刃磨一次加工的件数分别为2~3件和12件,用95w18Cr4V的刀具耐用度提高了几倍。这是由于提高了钢的含碳量,从而增加了钢中碳化物含量,常温硬度提高2HRC红硬性更好,600℃时由W18Cr4V的HRC48.5上升到HRC51~52,耐磨性比W18Cr4V提高2~3倍。 &&应用高钒高速钢W12Cr4V4Mo制作型面铣刀加工1Cr17Ni2可以获得较高的刀具耐用度。因为含钒量增加,可在钢中形成硬度很高的VC,细小的VC存在于晶介,可以阻止晶粒长大,提高钢的耐磨性;W12Cr4V4Mo的红硬性很好,600℃时硬度可达HRC51.7,因此适合于制作切削不锈钢的各种复杂刀具。但其强度(&b=3140 MPa)及冲击韧性(ak=2.5 J/cm3)略低于W18Cr4V,使用时要稍加注意。 &&随着刀具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批量大的工件,采用硬质合金多刃、复杂刀具进行切削加工效果会更好。 &&2)硬质合金的选择:YG类硬质合金的韧性较好,可采用较大的前角,刀刃也可以磨得锋利些,使切削轻快,且切屑与刀具不易产生粘结,较适于加工不锈钢。特别是在振动的粗车和断续切削时,YG类合金的这一优点更为重要。另外,YG类合金的导热性较好,其导热系数比高速钢高将近两倍,比YT类合金高一倍。因此YG类合金在不锈钢切削中应用较多,特别是在粗车刀、切断刀、扩孔钻及铰刀等制造中应用更为广泛。 &&较长时期以来,一般都采用YG6、YG8、YG8N、YW1、YW2等普通牌号的硬质合金作为切削不锈钢的刀具材料,但均不能获得较理想的效果;采用新牌号硬质合金如813、758、767、640、712、798、YM051、YM052、YM10、YS2T、YD15等,切削不锈钢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而用813牌号硬质合金刀具切削奥氏体不锈钢效果很好,因为813合金既具有较高的硬度(≥HRA91)、强度(&b=1570MPa),又具有良好的高温韧性、抗氧化性、抗粘结性,其组织致密耐磨性好。&&&&&&6、切削不锈钢时怎样选择刀具几何参数?&&1)前角&0:不锈钢的硬度、强度并不高,但其塑性、韧性都较好,热强性高,切削时切屑不易被切离。在保证刀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应选用较大的前角,这样不仅能够减小被切削金属的塑性变形,而且可以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同时使硬化层深度减小。 车削各种不锈钢的前角大致为12°~30°。对马氏体不锈钢(如2Cr13),前角可取较大值;对奥氏体和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前角应取较小值;对未经调质处理或调质后硬度较低的不锈钢,可取较大前角;直径较小或薄壁工件,宜采用较大的前角。 高速钢铣刀取&n=10°~20°,硬质合金铣刀取&n=5°~10°;铰刀一般取&0=8°~12°;丝锥一般取&0=15°~20°(机用)或&0=20°(手用)。 &&2)后角&0:加大后角能减小后刀面与加工表面的摩擦,但会使切削刃的强度和散热能力降低。后角的合理值取决于切削厚度,切削厚度小时,宜选较大后角。 不锈钢车刀或镗刀通常取&0=10°~20°(精加工)或&0=6°~10°(粗加工);高速钢端铣刀取&0=10°~20°,立铣刀取&0=15°~20°;硬度合金端铣刀取&0=5°~10°,立铣刀取&0=12°~16°;铰刀和丝锥取&0=8°~12°。&&&&&&&&&&&&图1 双刃倾角断屑车刀&&3)主偏角&r、副偏角&′r,和r&:减小主偏角可增加刀刃工作长度,有利于散热,但在切削过程中使径向力加大,容易产生振动,常取&r=45°~75°,若机床刚性不足,可适当加大。副偏角常取&′r=8°~15°。为了加强刀尖,一般应磨出&=0.5~1.0 mm的刀尖圆弧。 &&4)刃倾角&s:为了增加刀尖强度,刃倾角一般取&s=-8°~-3°,断续切削时取较大值&s=-15°~-5°。 &&&生产实践中,为了加大切屑变形,提高刀尖强度与散热能力,采用双刃倾角车刀,取得了良好的断屑效果,也加宽了断屑范围,如图1所示。第一刃倾角&s1≥0°,第二刃倾角在接近刀尖部位,&s2≈-20°,第二刃倾角的刀刃长度l&s2。≈ap/3。 当双刃倾角车刀的&0=20°、&0=6°~8°、&r=90°或75°、倒棱前角&01=-10°、r&=0.15~0.2 mm时,在Vc=80~100 m/min、f=0.2~0.3 mm/r、ap=4~15 mm的条件下切削,断屑效果良好,刀具耐用度高。 要求刀具前后刀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小,刀具磨钝标锥VB为加工一般材料的1/2&&&&&&7、切削不锈钢时怎样选择刀具断(卷)屑槽和刃口形式?&&&切削不锈钢时还应选择合适的刀具断(卷)屑槽,以便控制连绵不断的切屑,通常采用全圆弧形或直线圆弧形断(卷)屑槽。断(卷)屑槽的宽度Bn=3~5 mm,槽深h=0.5~1.3 mm,Rn=2~8 mm。一般情况下,粗车时ap、f大,断(卷)屑槽宜宽而浅;精车时ap、f小,应窄而深些。断(卷)屑槽的形式见图2。&&&&&&&&&&&切削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生切屑缠绕在工件或刀具上的现象,表示断(卷)屑槽过宽过浅,可加大进给量,使切屑折断;如果切屑挤轧在槽内,发出吱吱叫声,或切屑飞溅伤人,表示断(卷)屑槽太窄太深,这时可减小进给量。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断(卷)屑槽的位置。断(卷)屑槽的尺寸见表3、表4和表5。&&&&&
&&&&&&&8、切削不锈钢时怎样选择切削用量?&&&切削用量对加工不锈钢时的加工硬化、切削力、切削热等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较大。选择的切削用量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切削效果。&&&&&1)切削速度Vc:加工不锈钢时切削速度稍微提高一点,切削温度就会高出许多,刀具磨损加剧,耐用度则大幅度下降。 &为了保证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就要降低切削速度,一般按车削普通碳钢的40%~60%选取。镗孔和切断时,由于刀具刚性、散热条件、冷却润滑效果及排屑情况都比车外圆差,切削速度还要适当降低。 &&不同种类的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各不相同,切削速度也需相应调整。一般1Cr18Ni9Ti等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速度校正系数Kv为1.0,硬度在HRC28以下的2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的Kv为1.3~1.5,硬度为HRC28~35的2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的Kv为0.9~1.1,硬度在HRC35以上的2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的Kv为0.7~0.8,耐浓硝酸不锈钢的Kv为0.6~0.7。 &&2)切削深度ap:粗加工时余量较大,应选用较大的切深,可减少走刀次数,同时可避免刀尖与毛坯表皮接触,减轻刀具磨损。但加大切深应注意不要因切削力过大而引起振动,可选ap=2~5 mm。精加工时可选较小的切削深度,还要避开硬化层,一般采用ap=0.2~0.5 mm。 &&3)进给量f:进给量的增大不仅受到机床动力的限制,而且切削残留高度和积屑瘤高度都随进给量的增加而加大,因此进给量不能过大。为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精加工时应采用较小的进给量。同时,应注意f不得小于0.1 mm/r,避免微量进给,以免在加工硬化区进行切削,并且应注意切削刃不要在切削表面停留。&&&&加工不锈钢的切削用量见表6和表7.&&&&&&&&9、切削不锈钢时怎样选择切削液和冷却方式?&&&&由于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较差,对切削液的冷却、润滑、渗透及清洗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常用的切削液有以下几类: &&1)硫化油:是以硫为极压添加剂的切削油。切削过程中能在金属表面形成高熔点硫化物,而且在高温下不易破坏,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并有一定的冷却效果,适用于一般车削、钻孔、铰孔及攻丝。硫化豆油适用于钻、扩、铰孔等工序。 &&直接硫化油的配方是:矿物油98%,硫2%。 &&间接硫化油的配方是:矿物油78%~80%,植物油或猪油18%~20%,硫1.7%。 &&2)机油、锭子油等矿物油:其润滑性能较好,但冷却和渗透性较差,适用于外圆精车。 &&3)植物油:如菜油、豆油等,其润滑性能较好,适用于车螺纹及铰孔、攻丝等工序。 &&4)乳化液:具有较好的冷却和清洗性能。也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可用于不锈钢粗车。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应使切削液喷嘴对准切削区,或最好采用高压冷却、喷雾冷却等冷却方式。&&&&&&&&10、怎样对不锈钢进行铣削加工?&&&铣削不锈钢的特点是:不锈钢的粘附性及熔着性强,切屑容易粘附在铣刀刀齿上,使切削条件恶化;逆铣时,刀齿先在已经硬化的表面上滑行,增加了加工硬化的趋势;铣削时冲击、振动较大,使铣刀刀齿易崩刃和磨损。 &&铣削不锈钢除端铣刀和部分立铣刀可用硬质合金作铣刀刀齿材料外,其余各类铣刀均采用高速钢,特别是钨—钼系和高钒高速钢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刀具耐用度可比W18Cr4V提高1~2倍。适宜制作不锈钢铣刀的硬质合金牌号有YG8、YW2、813、798、YS2T、YS30、YS25等。 &&铣削不锈钢时,切削刃既要锋利又要能承受冲击,容屑槽要大。可采用大螺旋角铣刀(圆柱铣刀、立铣刀),螺旋角&从20°增加到45°(&n=5°),刀具耐用度可提高2倍以上,因为此时铣刀的工作前角&0e由11°增加到27°以上,铣削轻快。但&值不宜再大,特别是立铣刀以&≤35°为宜,以免削弱刀齿。 &&&采用波形刃立铣刀加工不锈钢管材或薄壁件,切削轻快,振动小,切屑易碎,工件不变形。用硬质合金立铣刀高速铣削、可转位端铣刀铣削不锈钢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用银白屑(SWC)端铣刀铣削1Cr18Ni9Ti,其几何参数为:&&f=5°、&p=15°、&f=15°、&p=5°、&r=55°、&′r=35°、&01=-30°、b&=0.4mm、r&=6mm,当Vc=50~90 m/min、Vf=630~750mm/min、a′p=2~6mm并且每齿进给量达0.4~0.8mm时,铣削力减小10%~15%,铣削功率下降44%,效率也大大提高。其原理是在主切削刃上磨出负倒棱,铣削时人为地产生积屑瘤,使其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积屑瘤的前角&b可达20~~302,由于主偏角的作用,积屑瘤受到一个前刀面上产生的平行于切削刃的推力作用而成为副屑流出,从而带走了切削热,降低了切削温度。 &&&&铣削不锈钢时,应尽可能采用顺铣法加工。不对称顺铣法能保证切削刃平稳地从金属中切离,切屑粘结接触面积较小,在高速离心力的作用下易被甩掉,以免刀齿重新切入工件时,切屑冲击前刀面产生剥落和崩刃现象,提高刀具的耐用度。 采用喷雾冷却法效果最为显著,可提高铣刀耐用度一倍以上;如用一般10%乳化液冷却,应保证切削液流量达到充分冷却。硬质合金铣刀铣削不锈钢时,取Vc=70~150 m/min,Vf=37.5~150 mm/min,同时应根据合金牌号及工件材料的不同作适当调整。 &&&&&11、怎样对不锈钢进行钻孔?钻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不锈钢工件上钻孔常采用麻花钻,对淬硬不锈钢,可用硬质合金钻头,有条件时可用超硬高速钢或超细晶粒硬质合金钻头。钻孔时扭矩和轴向力大,切屑易粘结、不易折断且排屑困难,加工硬化加剧,钻头转角处易磨损,钻头刚性差易产生振动。因此要求钻头磨出分屑槽,修磨横刃以减小轴向力,修磨成双顶角以改善散热条件。 钻削不锈钢的典型钻头(即不锈钢群钻)如图4所示。&&&&&&&图3中L≈0.32d0,L/2&L1&L/3,R≈0.2d0,h=0.04d0,b≈0.04d0。使用这种钻头钻削1Cr18Ni9Ti时,对&20 mm、&25 mm、呾 mm三种直径的钻头,采用n=105 r/min,f=0.32 mm/r、0.4 mm/r、0.56 mm/r、0.67 mm/r四种不同的进给量,均可顺利地断屑和排屑。 还可采用不锈钢断屑钻头(图5)、S形硬质合金钻头(图6)、四刃带钻头(图7)及可转位硬质合金浅孔钻。 &&&用不锈钢断屑钻头(图5)加工马氏体不锈钢2Crl3时,只需磨出E-E处断屑槽;而钻削加工lCrl8Ni9Ti奥氏体不锈钢时,还需加开A-A处断屑槽。 &&&S形硬质合金钻头的特点是:无横刃,可减小轴向力50%;钻心处前角为正值,刃口锋利;钻心厚度增大,提高了钻头刚性;有两个喷切削液孔;圆弧形切削刃及排屑槽分布合理,便于切屑成小块,以利排出。 &&&可转位硬质合金浅孔钻的特点是:钻头前端不对称装有两片凸三角形刀片,分屑切除孔的不同部分,能自动定心,孔的直线性好,并且切入切出长度短;刀片前刀面上带有多个坑状断屑槽,切削性能良好,尤其是断屑可靠,切屑呈一致的碎卷屑;内冷却使切削液直接喷向钻削加工表面,改善冷却效果,排屑非常通畅;特别是可根据工件材料采用不同牌号的硬质合金刀片,切削速度达80~120m/min,钻削非常轻快。 &&&钻削不锈钢时,经常发现钻头容易磨损、折断,孔表面粗糙,有时出现深沟而无法消除;&&&孔径过大,孔形不圆或向一边倾斜等现象。在操作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几何形状必须刃磨正确,两切削刃要保持对称。钻头后角过大,会产生“扎刀”现象,引起颤振,使钻出的孔呈多角形。应修磨横刃,以减小钻孔轴向力。 &&2)钻头必须装正,保持钻头锋利,用钝后应及时修磨。&LI。合理选择钻头几何参数和钻削用量,按钻孔深度要求,应尽量缩短钻头长度、加大钻心厚度以增加刚性。使用高速钢钻头时,切削速度不可过高,以防烧坏刀刃。进给量不宜过大,以防钻头磨损加剧或使孔钻偏,在切入和切出时进给量应适当调小。&&3)充分冷却润滑,切削液一般以硫化油为宜,流量不得少于5~8 L/min,不可中途停止冷却,在直径较大时,应尽可能采用内冷却方式。 &&4)认真注意钻削过程,应及时观察切屑排出状况,若发现切屑杂乱卷绕立即退刀检查,以防止切屑堵塞。还应注意机床运转声音,发现异常应及时退刀,不能让钻头在钻削表面上停留,以防钻削表面硬化加剧。&&&&&&12、怎样解决耐酸不锈钢钻孔时的断屑问题&&&&耐酸不锈钢的塑性和韧性都很大,钻孔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容易断屑,影响切削液的流入,切削区温度高,刀具耐用度低,生产率低。在钻孔时,切削负荷大,形成切屑要消耗很多的能量,再加上这类不锈钢的高温强度和硬度高,钻屑在切离时不易折断;同时冷作硬化现象非常严重,表面硬化程度可达100%以上,硬化层厚度达0.1~0.2mm。耐酸不锈钢的导热系数小,只有碳钢的1/3~1/4,切削区温度很高,与其他金属的亲和作用强以及材料中存在的硬质点,加剧了刀具的磨损。 &&&为了解决耐酸不锈钢钻孔时的断屑问题,研制了新型钻耐酸不锈钢断屑群钻,用它钻孔时切屑长100mm左右呈“礼花”状从孔中排出,断屑效果十分理想。 在钻孔过程中要出这种切屑的关键是:一要使分屑点处于临界分屑状态;二要适当磨出钻尖高(h=0.05D~0.07D)和圆弧半径(R=0.2D);三是L1=1.7~3.3 mm位置应选择恰当,并配合适当大的进给量和较低的切削速度,使切屑在斜拧状态中折断。 使用耐酸不锈钢断屑群钻钻孔时,应选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和较大的进给量,有利于实现断屑。 &&&&&&13、怎样对不锈钢进行铰孔?&&&对不锈钢铰孔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孔表面容易划出沟槽,粗糙度差,孔径超差,呈喇叭口,铰刀易磨损等。不同种类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不同,在铰孔中所表现出的问题也不一样,如对1Cr18Ni9Ti等奥氏体不锈钢和耐浓硝酸不锈钢铰孔时,主要是铰刀磨损问题;而对2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铰孔时,主要是不容易保证铰孔的粗糙度和尺寸精度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合理选择铰刀和铰削用量,是保证铰孔顺利进行的关键。 &&2)提高预加工工序质量,防止预加工孔出现划沟、椭圆、多边形、锥度或喇叭口、腰鼓形状、轴心线弯曲、偏斜等现象。 &&3)保持工件材质硬度适中,尤其对2Cr13马氏体不锈钢,调质处理后的硬度在HRC28以下为宜。 &&4)正确安装铰刀和工件,铰刀必须装正,铰刀轴线应和工件预加工孔的轴线保持一致,以保证各刀齿均匀切削。 &&5)选用合适的切削液,可以解决不锈钢的切屑粘附问题,并使之顺利排屑,从而降低孔表面粗糙度和提高刀具耐用度。一般以使用硫化油为宜,若在硫化油中添加10%~20%CCl4或在猪油中添加20%~30%CCl4,对降低表面粗糙度有显著的效果。由于CCl4对人体有害,宜采用硫化油85%~90%和煤油10%~15%的混合液。铰刀直径较大时,可采用内冷却方式。 &&6)认真注意铰孔的过程,严格检查刀齿的跳动量,是获得均匀铰削的关键。在铰削过程中,注意切屑的形状,由于铰削余量小,切屑呈箔卷状或呈很短的螺卷状。若切屑大小不一,有的呈碎末状、有的呈小块状,说明铰削不均匀。若切屑呈条的弹簧状,说明铰削余量太大。若切屑呈针状、碎片状,说明铰刀已经磨钝。还要防止切屑堵塞,应勤于观察刀齿有无粘屑,以避免孔径超差。使用硬质合金铰刀铰孔时,会出现孔收缩现象,为防止退刀时将孔拉毛,可采取加大主偏角来改善这种情况。
&&&&&&14、怎样对不锈钢进行攻丝?&&&在不锈钢上攻丝比在普遍钢材上攻丝要困难得多。经常出现由于扭矩大,丝锥被“咬死”在螺孔中,崩齿或折断,螺纹表面不光,沟纹,尺寸超差,乱扣和丝锥磨损严重等现象。因此,攻制不锈钢螺纹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1)攻制不锈钢螺纹时,“胀牙”现象比较严重,丝锥容易“咬死”在孔中,所以螺纹底孔应适当加大。一般情况下,螺距为1mm以下的螺纹底孔直径等于公称直径减去螺距;螺距大于1mm时,螺纹底孔直径等于公称直径减去1.1倍螺距。图10 加工不锈钢用的无槽丝锥&&2)选择合适的丝锥和合理的切削用量,是关系到攻丝质量的关键。丝锥材料,应选含钴或铝超硬高速钢;主偏角和螺距、丝锥把数有关,头锥&r=5°~7°,二锥、三锥为&r=10°~20°;校准部分一般取3~4扣螺纹长度,并有0.05~0.1mm/100 mm的倒锥;容屑槽方向一般取&=8°~15°,可以控制切屑流动方向,对于直槽丝锥,可以将丝锥前端改磨成螺旋形;丝锥的前角一般为&p=15°~20°,后角为8°~12°。 &&3)可采用无槽丝锥对不锈钢攻丝,见图10。&&&&&&使用无槽丝锥挤丝前的底孔直径为: &&&&d0=dw-(0.5-0.6)P&&式中:dw——工件螺纹外径,mm; &&&&&&&&P——螺距。 &&4)不锈钢攻丝时,应保证有足够的冷却润滑液。通常可选用硫化油+15%~20%CCl4;白铅油+机油或其他矿物油;煤油稀释氯化石蜡等。 &&5)在攻丝的过程中,万一丝锥折断,可将工件放在硝酸溶液中进行腐蚀,可以很快将高速钢丝锥腐蚀,而不报废工件。&&&&&&15、磨削不锈钢有哪些特点?&&1)不锈钢的韧性大,热强度高,而砂轮磨粒的切削刃具有较大的负前角,磨削过程中磨屑不容易被切离,切削阻力大,挤压、摩擦剧烈。单位面积磨削力很大,磨削温度可达1000℃~1500℃。同时,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磨屑易粘附在砂轮上,填满磨粒问的空隙,使磨粒失去切削作用。不锈钢的类型不同,产生砂轮堵塞的情况也不相同,如磨削耐浓硝酸不锈钢及耐热不锈钢,粘附、堵塞现象比1Cr18NiTi严重,而1Cr13、2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就比较轻。 &&2)不锈钢的导热系数小,磨削时的高温不易导出,工件表面易产生烧伤、退火等现象,退火层深度有时可达0.01~0.02 mm。磨削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挤压变形,导致磨削表面产生加工硬化,特别是磨削奥氏体不锈钢时,由于奥氏体组织不够稳定,磨后易产生马氏体组织,使表面硬化严重。 &&3)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大,在磨削热的作用下易产生变形,其尺寸难以控制。尤其是薄壁和细长的零件,此现象更为严重。 &&4)多数类型的不锈钢不能被磁化,在平面磨削时,只能靠机械夹固或专用夹具来夹持工件,利用工件侧面夹紧工件,产生变形和造成形状或尺寸误差,薄板工件更为突出。同时也会引起磨削过程中的颤振而出现鳞斑状的波纹。&&&&&&16、磨削不锈钢时怎样选择砂轮?&&1)磨料:白刚玉具有较好的切削性能和自锐性,适于磨削马氏体及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单晶刚玉磨料适用于磨削奥氏体和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微晶刚玉磨料是由许多微小的晶体组成的,强度高、韧性和自锐性好,其自锐的特点是沿微晶的缝隙碎裂,从而获得微刃性和微刃等高性,可以减少烧伤、拉毛等现象,并可以降低磨削表面粗糙度,适于磨削各种不锈钢;立方氮化硼磨料的硬度很高,热稳定性好,化学惰性高,在1300℃~1500℃不氧化,磨粒的刃尖不易变钝,产生的磨削热也少,适用于磨削各种不锈钢。为了减少粘附现象,也可采用碳化硅和人造金刚石为磨料的砂轮。 &&2)粒度:磨削不锈钢时,一般以采用36号、46号、60号中等粒度的砂轮为宜,其中粗磨时,采用36号、46号粒度,精磨用60号粒度。为了同时适用于粗磨和精磨,则采用46号或60号粒度。 &&3)结合剂:磨削不锈钢要求砂轮具有较高的强度,以便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陶瓷结合剂耐热、抗腐蚀,用它制成的砂轮能很好地保持切削性能,不怕潮湿,且有多孔性,适合于制作磨削不锈钢砂轮的结合剂。磨削耐浓硝酸不锈钢等材料内孔时,可采用树脂结合剂制造砂轮。 &&4)硬度:应选用硬度较低的砂轮,以提高自锐性。一般选用G~N硬度的砂轮,其中以K~L使用最为普遍,使用微晶刚玉作磨料的内圆磨砂轮,则以J硬度为宜。 &&5)组织:为了避免磨削过程中砂轮堵塞,砂轮组织应选较疏松的,一般选用5号~8号较为合适。&&&&&&17、磨削不锈钢时怎样选择磨削用量?&&&&陶瓷结合剂砂轮的速度为30~35 m/s;树脂结合剂的砂轮速度为35~50 m/s。当发现表面烧伤时,应将砂轮速度降至16~20 m/s。 &&&工件速度,当工件直径小于50 mm时,n=120~150 r/min;大于50 mm时,n=40~80 r/min。用砂轮外圆进行平面精磨时,工作台运动速度一般为15~20 m/min,粗磨时为5~50 m/min。磨削深度和横向进给量小时取大值,横向进给量大时取小值。粗磨深度为0.04~0.08 mm,精磨深度为0.01 mm。修整砂轮后应减小磨削深度。 &&外圆磨削时纵向进给量,粗磨时为(0.2~0.7)B mm/r,精磨时为(0.2~0.3)B mm/r;内圆磨削时纵向进给量,粗磨时为(0.4~0.7)B mm/r,精磨时为(0.25~0.4)B mm/r;砂轮外圆平面磨横向进给量,粗磨时(0.3~0.7)B mm/dst,精磨时为(0.05~0.1)B mm/dst。 &&&&&&18 磨削不锈钢时应注意什么?&&1)应及时修整砂轮,粗磨时砂轮要修整粗一些,精磨时砂轮要始终保持锋利,以免过热烧伤。修整后的砂轮两侧转角处,不允许有毛刺存在。 &&2)低表面粗糙度磨削时,粗精磨应分别进行,精磨余量一般留0.05 mm为宜,工件装夹误差大时可留0.1 mm。 &&3)磨削过程中必须充分冷却,以带走大量的磨削热和进行冲刷,防止砂轮堵塞和工件表面烧伤。冷却液必须清洁,不能混入磨屑或砂粒,以免将工件拉毛。磨削不锈钢的冷却液,一般选用冷却性能较好的乳化液,或用含有极压添加剂且表面张力小的冷却液。流量为20~40 L/min,砂轮直径大时为80 L/min。 &&4)不锈钢磨削余量应取小一些,外圆磨削时,直径上的磨削余量为0.15~0.3 mm,精磨余量为0.05 mm。内圆磨削的余量与外圆磨削基本相同。平面磨削时,对面积小、刚性好的零件,单边留余量为0.15~0.2 mm,刚性差、面积大的零件,单边留磨削余量0.25~0.3 mm。&&&&&&19、加工不锈钢的实例有哪些?&&&不锈钢的用途很广,切削加工的实例也很多,在这里仅举几个切削加工的实例,以供参考。 &&1)车削:工件材料为1Cr18Ni9Ti,工件尺寸为&900 mm×720 mm。原用YG8硬质合金车刀,刀具几何参数&0=15°~18°,&0=6°~8°,&r=75°,&s=-5°~-8°;切削用量为Vc=28 m/min,ap=0.3~0.5 mm,f=0.16mm/r,精车一刀需刃磨28次车刀,且工件表面接刀痕十分明显。后改用YG8N硬质合金车刀,除将切削速度提高到42.4m/min外,其他条件相同,精车一刀外圆,仅需磨刀5次,工件表面粗糙度Ra为3.2μm,接刀痕也不明显。 &&2)车螺纹:工件材料为1Cr18Ni9Ti,螺纹规格为M20×2.5。原用YG8硬质合金,Vc=10 m/min,f=2.5 mm/r,ap=0.3~0.4 mm,刀具刃磨一次加工不了一件。改用813硬质合金,在Vc=36 m/min的条件下,可加工两件以上,效率和刀具耐用度可提高两倍以上。 &&3)铣削:工件材料为Cr17Ni2,铣削平面,切削用量为Vc=90~100 m/min,ap=3~4 mm,af=0.15 mm/z。刀具为可转位端铣刀,刀具材料为YW4,刀具几何参数为&0=5°,&0=8°,&r=75°,&s=5°。刀具耐用度为41 min。 &&4)镗孔:工件材料为1Cr18Ni9Ti,刀具材料原用YG6和YG10H硬质合金,刀具几何参数为&0=20°,&0=8°,&r=75°,&s=-3°。切削用量为Vc=20 m/min,ap=3 mm,f=0.32mm/r。在相同的条件下,YG6的刀具耐用度为15 min,且不断屑而粘刀,YG10H的刀具耐用度为60 min,而且切削质量良好。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