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一款产品的核心需求分析师 产品经理

祝给予赞赏的伙伴,2017年发大财!|赞赏
收藏已收藏 | 223赞 | 13
分享到微信扫码分享到微信
产品运营:5年互联网,3年互联网金融
8 篇作品11 万阅读总量
热门问题12345678910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分析app的产品需求 : 经理人分享
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这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实细细想来,这套理论不只仅仅能分析人的需求和行为,拿来分析一款手机应用也是屡试不爽。比如对于微信来说,微信聊天是首要需求,其次才是朋友圈之类的需求,假如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连微信聊天这个首要需求都没有被满足,那么类似于朋友圈这种需求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下面我们就拿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析一下手机K歌软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体验一下唱吧、全民K歌这两款app):第一层需求:生理需求所谓生理需求即对于产品的核心需求,此需求若得不到满足,则产品的存在本身就是值得去质疑的,它是用户使用产品最核心的动力。对于手机K歌软件来说,其核心需求就是唱歌,用户使用手机就能进行KTV,切入的用户场景可以参考用户在KTV包厢里面的行为,分析下来可以分为:搜索歌曲--开始唱歌--试听这三个行为模块,详细流程如下:第一层需求作为产品的核心需求,是以后产品发展和拓展的基础,所以我认为手机K歌软件在开发阶段的第一个版本应重点关注和实现第一层需求上的功能,其余层次的需求和功能可在后续的产品迭代中慢慢完善。第二层需求:安全需求所谓安全需求就是指人保障自身安全的一种机制,这听起来可能让人有点迷糊,深入的对这个需求挖掘一下,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理解为如何保障自身的安全,那么人是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的呢?答案就是控制欲,即希望一切东西都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的,打个比方,假设小明同学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他从未走过的偏僻小路,一条是自己经常走的路,这两条路都可以回家,此时小明十有八九会选择走那条自己经常走的路,因为走那条路是在他控制范围之内的,如果小明走了另外一条路,那么他想必是为此做了一番准备(如身边有一个熟悉那条路的人、带了武器、之前走那条路的人都没事......),如此保证自己事情的发展处于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所以安全需求的核心就在于满足用户的控制欲,让用户感觉一切都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需求理解为: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流畅、方便、快捷、易操作的唱任何自己想唱的歌。上述提到的需求可以拆解为两个问题:“唱任何想唱的歌”问题与“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流畅、方便、快捷、简单的使用”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涉及到“歌曲伴奏库”的完善问题,这点在产品初始阶段的边际收益相当高,是衡量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大指标,而第二个问题就涉及到了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这方面的内容,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做充分的用户调研和分析,和用户进行深度的交流沟通,毕竟产品好不好用由用户说了算,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来优化产品。第三层需求:社交需求什么是社交需求呢?我这里先咬文嚼字一下,“社交”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在这里我们对其中的几个关键词深入挖掘一下:(1)“人与人”从用户的主观角度出发可以理解为“我”与“其他人”,其中“我”即为用户本身,而“其他人”就需要细细挖掘一下了,比如其他人是指哪些人?这些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每个分类的人都有哪些特点?各个分类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哈哈,看到上面是不是感觉脑袋都要炸了?比如可以分为男人、女人、老人、科学家、上班族、同学...,其实在这里我们可以围绕“用户”这个核心来作为分类依据,即从人的主观角度出发,简单粗暴的把人分为“我认识的人”和“我不认识的人”这两大类,借用一下二八定律,先假定“我认识的人”和“我不认识的人”的比例是为2:8,那么其对用户产品的影响力恰恰相反为8:2。同时这两者存在互相转换的关系,即我不认识的人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变成我认识的人,而这些途径即为“我”与“其他人”之间的共性,比如:同学、校友、邻居、共同喜欢某一项运动...(2)“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在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通过视觉(微信、QQ、邮件等等)和听觉(电话、面谈、语音信息等等)这两方面,其中听觉方向的交流比较适合关系亲密的人,而视觉方面的交流则是使用最为频繁和有效的一种方式。(3)“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本质上即为获取来自其他人的方方面面的反馈,比如有趣的新闻,奇闻怪谈、思想碰撞、疑难解答等等。这几个关键词解释清楚了就可以对产品需求进行分析了:第一步:我们要协助用户帮他把自己的“其他人”给找出来针对用户身边的“我认识的人”这类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切入点在于用户本身,因为这类人是和用户有直接联系的,我们可以从他们之间的交流的方式(工具)入手,在这方面微信和QQ有天然的优势,借用这两个渠道(微信好友、QQ好友)然后以好友匹配的形式来用帮用户匹配在使用这款软件的好友了;当然借助其他渠道的方式同样是可行的,比如邮箱好友、微博好友等等;又或者换一种思路: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件事做了,比如规定用户用手机号码登录注册,然后读取其通讯录里面的电话号码,然后通过匹配通讯录里的电话号码的方式来匹配用户的好友。对于用户“我不认识的人”这类人,因为这些人和用户是没有联系,那么就需要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我们先审视一下自己手上的牌了:一个完善的歌曲伴奏库、已有的用户群、用户自己产生的用户数据,切入点出现了,我可以从用户自己产生的用户数据出发来帮用户来建立其与陌生人之间的联系,比如唱过同一首歌、位于同一个地区、拥有同一个好友......,然后以好友推荐或者用户自己发掘的方式来引导用户。好了,就此用户之间的社交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协助用户把他自己身边的“我认识的人”给找出来,给用户提供渠道去认识“我不认识的人”,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乍一看,这不就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模式一样了么?恰恰印证了一句话:一切都源于生活,而且在这里可以参考QQ的做法,把用户之间的联系都用一个指标告诉用户(如QQ的好友度)你们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参考这个指标的得分用户可以有效的筛选出自己理想的目标好友。第二步:提供沟通方式(工具)在沟通方式方面,我认为提供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文字信息沟通”同时辅以用户资料上的个人联系方式即可,毕竟唱K只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无需为此花大代价去建立一个庞大的完整的社交体系,在逻辑上,作为一款K歌软件,我们还需要主动依附用户经常使用的社交工具,去弥补目前主流社交软件(如微信、QQ)在K歌这个小领域的空缺(如提供社交软件分享试听的功能),各取所需,互相促进,比如社交软件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用户粘度,而K歌软件则可以借助社交软件里面的庞大用户量做推广营销。第三步:建立反馈体系反馈体系本质上是用户(内容提供方)与其他人(内容接收方)之间的互动行为。从用户(内容提供方)的角度出发:核心在于提供的各种有效的内容展示平台:听觉方面(如歌曲、语言信息...)、视觉方面(如文字、切合主题的封面图片、视频MV...)从其他人(内容接收方)的角度出发:核心在于提供的能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这个体系有时候简单粗暴一些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参考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做法,使用点赞+评论的体系。第四步:加入各种各样的“鲶鱼”“鲶鱼”,取自鲶鱼效应,在这里指促进用户之间活跃度的活性因子。这些活性因子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换句话来说就是促使人们共同做一件事情,然后反馈给其他人,吸引其他人加入,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交机制。大学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是因为学生有很多机会去和别人共同做一件事,如学习、唱歌、社团活动、班级活动...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手机K歌这个主体去头脑风暴各种各样的“鲶鱼”了,比如合唱模式、歌曲PK、K歌大赛、全民K歌的“我是评委”和“留声机”模式等等...第四层需求:尊重需求从尊重的定义方面,可以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从内部尊重的角度出发,既然自尊是通过比较和自我评价的结果,那么我就需要建立一个通用的标准或体系便于用户进行比较和自我评价,首先既然作为一款手机K歌软件,那么最开始需要建立的就是用户对歌曲把握能力的评判标准(如音准器和歌曲自动评分机制、其他用户的点赞、送礼和评价数量等等),其次就是建立用户整体唱歌能力的评判标准(比如等级机制,各类榜单,头衔、奖励、礼物,成绩概念,认证概念等等)从外部尊重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用户取得的各项成果直观有效的呈现出来(比如淘宝的皇冠图标),让用户能有多种方式去认可他人的能力(如评分、点赞、送礼...),让用户感受到来自其他人的尊重。第五层需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需求自我实现是指人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在这里可以把需求理解为提供各种渠道去帮助用户发挥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唱歌小技巧提示、唱功提高指南、唱歌纠错、练歌模式等等。总结我始终认为一款产品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款产品的初始版本,应该优先考虑的是前面几层的需求,在产品的后续版本迭代中逐步发展和完善,在实际的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需求,它们之间的抉择需要一个理论支撑,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用来作为这个理论支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于资历尚浅,上述提到的需求发掘还处于比较浅的阶段,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指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Joblong
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涉及知识点
我没特长没经验,人生特迷茫怎么办?
关于找工作,谈谈那些不可描述的潜规则
5年线上坚果战后,三只松鼠开始到线下觅食
关注MBA联考,扫描下载联考神器新产品的目标,抓住一个核心的奇妙点
新产品的目标,抓住一个核心的奇妙点
“新创产品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奇妙的点。在这里,最小化的形态与可行性可以完美的结合,让人们乐于使用。经过一段时间,你听取用户的意见建议,对产品进行改进,并逐渐提高‘
“新创产品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奇妙的点。在这里,最小化的形态与可行性可以完美的结合,让人们乐于使用。经过一段时间,你听取用户的意见建议,对产品进行改进,并逐渐提高‘可行性’的标准,使竞争对手逐渐无法跟上你的步伐。” – John Radoff
如果你正着手打造自己的创业项目,那么通常会希望产品能尽快被用户接受,并带来实际的回报。这意味着你要以最小形态来发布产品,并确保用户乐于为之付费。接下来,你可以基于用户的更多需求和期望来设计和开发新的功能,而不是根据你自己的想象替用户决定哪些是他们想要的。
本文中,马克互联网将分享优秀和项目经理在新创产品研发到上线发布的实战经验。为各位介绍一下怎样以真正最小的形态发布产品,并通过不断倾听用户的声音来使你的产品逐渐成熟起来。
怎么确定第一版产品的必备功能
我们可以以很小的形态作为起点,但你仍然需要规划清楚哪些功能是产品所必需的,哪些功能可以为用户带来价值并使他们乐于付费。建议你考虑以下两个主要的问题:
你的目标用户是谁?
你的产品可以帮他们解决怎样的问题?
对于我们自己的产品来说(Perch),目标市场是那些设计代理公司及自由设计师。具体来说,我们的产品是一款CMS(内容管理系统,例如Wordpress、Drupal、Joomla等),不过我们没有意图将它打造成某种傻瓜式的建站工具。我们的目标用户就是那些我们曾经合作过的人:小型设计代理公司和拥有HTML、CSS代码能力的自由设计师。他们需要的不是复杂的建站系统,而是能够帮他们管理作品内容的工具。我们的CMS同样会面向那些有能力开发小型站点的人,不过我们并没想成为Drupal的竞争对手。所以归纳起来,我们的目标用户就是那些有一定前端开发技能的,需要建立小型站点的独立设计师或设计代理公司。
我们很了解这个群体,而且他们也了解我们。我总是建议,如果你要打造一款新产品,那么所面向的最好是你自己已经树立起名声和口碑的那部分市场;这会让你的产品更容易传播,因为人们已经对你有所了解和信任。
你的产品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希望这个产品能解决两个主要的问题:
第一,它的部署方式要足够的快速和简单;一个小型站点不该需要用户花费几天的时间来创建页面模板。第二,我们希望提供一种足够纯净的代码方案,在HTML、CSS和JavaScript中没有任何不必要的东西出现,以便设计师们可以100%控制CMS的代码输出。
以上就是我们的产品所要面对的用户群体以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接下来,我们产生了大量的功能概念设想,但是我们始终把目标用户和核心价值记在心里,所以反过来又无情的砍掉了很多想法,直到我们觉得剩下的功能可以支撑起一个最小形态的产品。最初版本的Perch花了我们四周的时间去设计和开发——当时我们还在帮客户做着其他项目。然后我们又用了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去搭建推广网站以及用来发布产品的必要基础。
充满自信地发布产品
一切就绪之后,你要充满自信的将产品发布出去。也许你有一份包含大量功能设想的清单,希望把他们都做到产品当中,但是用户不知道这些。没关系,只要你的目标用户有困难需要解决,而你敏锐的识别到了这些问题,并在产品中提供了解决方案,那么它就应该可以卖的动。快速发布最小化产品的方式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在投入大量资源设计开发更多功能之前对产品的核心价值进行验证。
在“最小化”和“可行”之间找到平衡点,倾听用户的声音,验证你的想法,持续改进。
不要因为你给用户带来了仅包含很少功能的产品而道歉,只管去推广好了,注意要准确的将产品的功能范围及专注解决的问题告诉潜在用户。假设人们已经购买并开始使用你的产品,那么你很快就会收到新功能需求的反馈建议,而且其中有些建议很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虽然用户提出的需求当中会有一些是你已经设想过的,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他们所提到的一些需求会是你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我们并没有听到过哪些用户觉得我们的最小化产品是缺斤短两缺乏诚意的,因为我们在推出产品并进行宣传的时候就已经明确的让市场知道了我们的特色,我们的营销策略与产品自身是保持一致的。而且我们发现,最初的那些用户会因为我们在改进产品的过程中倾听了他们的意见而感到非常开心;如今我们有很多忠实用户已经使用Perch创建了大量的站点,他们当中的多数都是最早的那部分用户。
倾听那些愿意购买产品的用户的声音
本文一开始就提到过关于尽快让用户接受产品、为之付费的目标。人们总是会不遗余力的告诉你应该免费提供怎样的功能,而那些愿意为你的产品掏钱的用户所带来的反馈和诉求则更加有价值。付费的过程改变了用户与产品及产品团队的关系,用户变成了消费者和客户,他们会觉得有责任提出自己期望的功能与服务。
基于用户反馈,快速迭代
一旦你成功发布了包含最少量功能的最小化产品,并且很快从用户当中得到了功能需求方面的反馈,那么这真心不坏。不过有时这类反馈会让你觉得铺天盖地。你该从何处入手来增加这些新功能?怎样向一部分用户解释为什么他们热忱的期望无法得到满足?
为功能方案进行优先级排序,对多数用户有价值的、能解决普遍性问题的功能更加优先。
我们一直对用户保持透明,对能够使绝大多数用户获益的那些功能方案进行优先级规划。我们会将用户在论坛、邮件、Twitter或当面交流当中提出的功能需求整理起来,另外还会研究用户在实际当中是怎样使用我们的产品的,以发现那些有可能的“隐藏功能需求”。有时我们会观察到用户以非常复杂的方式试图完成一些我们的产品无法做到的事情;如果我们逐渐看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这样做,那么我们会认为这可能是个需求点。这类可以帮到多数人的功能点会拥有最高的优先级。而且我们总是发现,一旦我们确认采纳一个需求量最大的功能方案,很快就会有另一个人气最高的需求爬到优先级的顶端。
要向产品中增加功能,你需要为其定义某种普遍适用的用例。你不能像给客户制作定制化功能那样做产品,功能必须面向足够多的用户解决某种足够普遍的问题,这样的功能才值得投入成本去进行设计和开发。当广大用户希望我们的产品增加某种功能时,我们会向他们提出请求,让他们帮我们解释这种功能的实际用例。我们想要了解他们需要解决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不是他们自己遇到的某种特定问题。
我们发现,在与用户就某个特定的用例进行沟通和探索时——在论坛里,有类似需求的用户也会逐渐加入讨论——慢慢的,这类原来只有很小范围的需求和用例就会变得具有足够的普遍性,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
有时,某个用户提出的一点功能需求虽然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但不会破坏产品的核心用例,而且开发起来相当简单,那么我们也乐于在下一个版本中增加这样的小功能,并让这些有需求的用户知道。做属于自己的产品时,有一个很棒的地方,就是你可以决定让一些用户感到愉悦,做一些非常规的事情来为他们提供帮助。
考虑那些乐于使用产品的沉默用户
我们在打造产品的过程中与用户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并很好的听取了他们的建议,不过要记住,这部分用户很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看看客服系统当中的数据,有多少用户是主动来寻求支持和交流的。对我们来说,这部分用户占到总数的25%,也就是说,我们听到的声音只来自于全部用户的25%,而另外75%的沉默用户可以说是在比较开心的用着我们的产品——至少没有不开心到觉得有必要寻求客服帮助或是提出功能需求。
将这部分理想用户牢记在心,这对你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有时会在人们付费购买我们的产品之前告诉他们,我们并不能确认这款产品对他们来说是真正合适的,但他们仍然会购买。然而接下来他们就会抱怨各种问题,例如系统没有自带主题模板,或是他们必须自己写HTML代码等等。虽然这不是好事,但你也要记得,他们并不是你的理想用户,你的产品并不是针对他们进行设计开发的。所以,要抗拒你内心当中为非目标用户增加各种功能的欲望。
然而有时,你的核心用户群当中发出的一些噪音也会让你误以为大部分的目标用户需要某种特定的功能。你可以对此加以判断,如果这类功能会使产品走向新的方向,或是改变重要的功能流程,那么建议你向数量更多的沉默用户征询意见。我们发现,当我们在自己的博客、播客和Twitter当中宣布某些有可能增加的新功能时,很多我们从未见过和交流过的用户会浮出水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你的统计数据或销售数据可以根据用户进行细分,那么你应该可以识别出那些非常活跃但很少表达自己观点的用户,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喜爱你产品的用户会很乐于看到你向他们征求反馈意见。
微博是用于收集用户简短回馈的绝佳平台。
当你向用户征求反馈意见时,要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而不是问他们怎样看你的产品。如果你正在规划一次重大的改版,那么试着提前向用户解释改版的原因,并让他们设想在使用新版本的时候有可能产生怎样的问题。
保护你的核心用例
充分理解你的核心用例,也就是你的产品所要解决的最首要的问题——这对于后续功能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产品距离初次发布已经四年了,尽管它已经进化到第二个大版本,各方面功能比起刚刚发布时的最小形态来说也完备了很多,但用户使用它的基本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
如果某个新功能会使基本用例变得复杂,那么除非有很好的理由,否则不要添加它。有时你需要告诉用户,他们想要的功能并不适合这个产品,并且你要意识到,部分用户可能因此而选择其他产品。你没法让所有人都开心,你最核心的目标用户也不会希望你试图让产品满足所有人。
新功能对我们销售业绩的推动并不大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了解到,增加新功能的做法并没有对我们的产品销售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年来,我们在Perch当中增加了一些很大的、呼声很高的功能,其中有一些的开发时间甚至和当初我们做整个产品所花费的相仿。然而,这些新功能的上线并没有在我们的销售报表上添加漂亮的尖峰,曲线仍然是平稳增长的,而且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哪一个增长期是由于某个特定的功能上线而导致的。
这并不是说增加新功能不是重要的事情。现有用户乐于看到新功能的上线,他们会把这看作产品的活跃标志,并且会因为产品正在向他们需要的方向进化而感到开心。然而,就我的经验来说,你很难寄希望于通过新功能来吸引新用户。要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并使用你的产品,聚焦于在营销方面的工作有时比单纯的开发新功能要更加有效。
以小为始,保持专注,清楚的了解你的目标用户是谁,产品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是打造优秀产品并使其快速进入市场的高效实践方式。对于创业型产品来说,这不仅意味着尽快带来收入回报,而且能够让你在接下来不断完善产品的过程中可以做出对用户最有益的决策。
随着产品的成熟,考虑你的目标用户,并与他们进行沟通,这将确保你能继续服务于特定的目标市场,而不是盲目的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在充分的研究和思考之后,增加必要的新功能,你一方面可以使现有用户更加开心,这方面也可以使产品在更大范围的市场当中体现价值,同时不失产品最初的核心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转载请注明链接:
------分隔线----------------------------
网页标题:
以下是网友对的评论:出错啦 - PMCAFF产品经理社区 中国第一产品经理人气组织
PMCAFF目前不支持IE浏览器, 请用其它的浏览器打开PMCAFF, 如果是双核浏览器, 请选择极速模式你知道做一款优秀产品的核心秘诀是什么吗?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在工作中最常被人问的问题是“为什么”。
为什么产品要如此定位?
为什么只能满足这个需求而不能满足那个需求?
为什么这个功能要这么做?
为什么这块的设计非得这么做?
为什么人力物力不足的时候要砍掉这个需求而不是那个?
为什么这块还得考虑运营的需要?
为什么不一次性把一个功能做完整了?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脑袋要炸了啊。还好,我挺过来了,脑袋没有炸。但为了应对大家问的这些为什么,我逐渐养成了问自己“为什么”,从他虐变成自虐。而且,在不断地问自己的过程中,问自己“为什么”竟然成为了一个习惯:凡事都想问为什么?通过自虐找到了快感也是无奈了。
最近,在产品这块,我一直在考虑下面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工具类的产品不容易聚焦用户,让用户沉迷,而社交类的产品却截然相反呢?
为什么简单的游戏类产品就能让人沉迷,而大型的团队合作性游戏竟然会让用户成瘾呢?
为什么极限运动如此危险还是有大量的人趋之若鹜?
为什么竞技类的运动(无论是足篮排还是乒乓游泳)让观看者如此着迷?
为什么iphone会让很多人攒钱好几月去买,而魅族小米华为这类体验并不差的手机即使卖到799却也难以获得用户的忠诚呢?
为什么同样的一条凳子,摆在家具卖场就卖几十块,而放到无印良品的店里就是几百甚至几千呢?
为什么街边小店的一碗米饭只能卖两块钱,而五星级饭店就能买到十几块呢?
为什么同样的矿泉水,某些品牌就是比别的品牌贵一倍呢?
简而言之,我想弄明白:一个顶尖产品之所以成为一个顶尖的产品,它的核心秘诀是什么呢?有没有更加本质上的东西决定了一个顶尖产品成为一个顶尖呢?一个顶尖产品之所以成为一个顶尖产品,是否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更加本质的东西呢?换一个角度来说,我想要知道:有没有一个最最本质的东西来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有可能成为顶尖产品?或者说,一个产品只要在这个方面上不断努力,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顶尖的产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答案。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产品。
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
核心产品是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
形式产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
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由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产品的核心是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而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是用户通过形式产品的感知,从而获得直接利益和效用以及附加利益的整个过程来完成的。那么,顶尖产品是不是那些完美地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这么说。但是,同样是完美地满足了人们喝水需求的矿泉水,农夫山泉和冰露显然是不同的,而售价100美元一瓶的日本神户天然矿泉水Fillico则更不一样了。这个问题又如何解释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需求层次理论,也就是大家谈到需求满足的时候经常提到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先简单来了解一下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友情、爱情、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自我超越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可以看出,马斯洛需求理论中,除了第一层意外,多数是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会让人感觉到安全、被尊重、自我实现等。
通过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了解,我的推论是:之所以农夫山泉和冰露不同,而Fillico又更不一样的原因在于:虽然这三者都非常好地满足了人对水的摄入需求(生理需求),这一点上差距其实不大。但农夫山泉的品牌比冰露要好一些,在安全需求方面有了一定的满足,而Fillico在此基础上,还满足更加高级的需求,如体现自我价值、被人尊重、自信、身份标识等需求,Fillico不仅仅是一瓶水了,而是成为了一种身份象征,满足了用户更高层次上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到这里,好像一切都可以解释明白了。一个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层次越多、层级越高,则越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或顶尖的产品。但我在前面说过,我希望能够进入更加深层次的地方,找到一个单一或简单的维度来判断产品,而需求显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人类有多少种需求呢?并不知道。而且很多需求是隐性的,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或产品管理人员,除非出现满足需求的东西,否则甚至可能都难以发现自己对某种东西是有需求的。所以,需求虽然看似可以解释很多东西,但事实上却不是那么容易让人被感知的,除了生理性的需求外。
于是,我决定从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来进行了一些分析。
一个产品,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都必然得被用户感知,最终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在这个产品被感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通过什么,用户觉得自己被满足了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首先普及一些心理学知识,看看在心理学上,一个东西是如何被感知的。
心理学上来说,一个物体或东西,大体的感知过程是,首先感觉、知觉一个物体,然后形成对这个物体的态度(态度包括知识、经验的判断,情感反应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以下是一些更加详细的概念:
感觉: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感觉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第二类感觉是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这类感觉的感觉器位于各有关组织的深处(如肌肉)或内部器官的表面(如胃壁、呼吸道),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人类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例如当菠萝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的酸甜味;通过嗅觉可以反映它的清香气味,同时,通过触觉可以反映它的粗糙的凸起。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手在举起,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以及感觉到肠胃的剧烈收缩等等。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类似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色的;但医生还能看出里边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就看不出来。
态度: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迈尔斯(1993年)指出,态度的机构涉及三个维度:情感、行为意向和认知。即态度的ABC机构。
认知成分:认知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叙述的内容包括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相信、怀疑以及赞成或反对等。
情感成分:《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行为意向成分:意向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或行为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个体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何种反映。
因此,在产品被用于感知的过程中,产品先是被感觉,然后被知觉,然后通过认知和经验的评判,产生情感或情绪,最终形成行为意向。简单来说,就是一瓶水放到我们面前,我们通过感觉来知道它的颜色、温度、手感、口感、包装纸颜色等感觉,然后通过知觉来知道这是农夫山泉还是冰露,进而通过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来评价这瓶水,从而产生情感(是高兴、快乐愉悦还是厌恶、讨厌),最终通过行为意向来决定是否买下它。
那么,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哪一个环节是最容易被用户察觉,最容易被产品经理观察到呢?其实是情感和情绪,这块正常人是非常难以隐藏的。感觉、知觉几乎是人体可以自动化处理的,我们几乎观察不到这个过程。而行为意向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维度,但行为意向会受到非常多的现实情况的影响,尤其对于许多高档产品来说。因此,情绪和情感其实是一个最佳的维度。无论理性上分析是否能够买得起或用得起,但一个产品如果是一个好的产品,就一定会激发用户的积极情感。也就是说,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整个过程中,用户所被激发的情感是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好坏的根本性维度。最简单的说,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激发的情感越积极,则产品越好。
而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看,满足不同的需求所产生的情感类型和复杂度是不同的。怎么说呢?如果就是简单的吃饭的话,吃饱了可能就是愉悦感,但在五星级饭店吃饭,出了愉悦感,可能还有自豪感,还有被尊重感,明显,愉悦是比较初级的情感,而被尊重感则是比较高级的情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带情感上的积极刺激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情感越复杂,越多样,程度越热烈,产品对用户来说越好。即使能够满足需求,但若情感上的刺激是负面的,也不会让用户感觉是好产品。比如,饭店的饭不错,但服务态度特别糟糕,大家照样会觉得产品不是好产品。产品并不是你卖出去的那个东西,还包括前后一系列的服务。
所以,对于产品的研发来说,要尽可能地让产品去激发用户的积极情感,类型越多、越复杂、程度越热烈越好。比如,你的产品是矿泉水。如果只是最普通的矿泉水,那么最多只能让大家口渴的时候喝完了感觉愉悦;如果这时候你定义了一个概念,你的矿泉水是城市白领专用水,那么用户喝完水后,不仅感觉愉悦了,更觉得自己是一个白领(相对高端);如果你在此基础上,你又定义了和这种水的是懂得生活情趣的城市白领,那么用户喝完这瓶水后,就不仅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是城市白领,更觉得自己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的人,而这两种所产生的情感就比较复杂了,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这种情感怎么命名。但无疑,这种情感是积极正面的。当然,如果你能够以比较低的价格来销售这款产品,那必然会比只卖一品普通的矿泉水更好。
因此,一款优秀产品的核心秘诀就是:产品能给用户带来多样、复杂、浓烈的积极情感。
最后,想想我在前面针对一系列产品所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有答案了呢?同样,想想你所做的产品,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用户的积极情感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经理需求分析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