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家的爱农特色农产品超市快速进超市

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开进”超市_原创新闻_实时播报_新闻_金华新闻网
关注我们:
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开进”超市
金华新闻客户端10月14日消息&&金华日报记者 朱静怡 通讯员 陈程
日前,磐安县市场监管局指导磐安县华联超市、磐安县世纪如海超市、磐安县尖山好又多超市3家综合型超市建成了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目前已规范开展检测工作。
该检测室每天对所销售的各类农产品进行快速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农药残留、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刻下架,并在超市内通过张贴或电子屏公示等方式及时公示食用农产品检测信息及不合格食用农产品信息。截至目前,共检测蔬菜389批次,水果265批次,豆腐106批次。
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综合新闻部 朱静怡 通讯员 陈程 责任编辑:贾振伟优质农产品如何进超市?_网易新闻
优质农产品如何进超市?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优质农产品如何进超市?)
实习生余泽洋
日前,在界首市经营两千多亩山药园的马艳敏大姐满怀憧憬来到合肥,参加由省农委与家乐福超市共同举办的 “农超对接直采培训会”。“农产品要做到绿色、优质不算难,难的是像咱们那偏僻的地方,好东西怎么能销出去。 ”她对记者说。
省农委与家乐福联手组织此次活动,也正是希望为马大姐这样的合作社领头人提供一个大型销售平台和机会。此次培训邀请了全省近20个市县超过130个合作社参加,产品涉及蔬菜、水果、肉禽、水产等多个类别。记者了解到,要想让农产品走上大型超市的“舞台”,要接受的“考验”还真不少呢!
家乐福采购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超市通常会选择资质优秀的合作社进行合作,一般需达到以下标准:遵守国家政策、保证合作社60%的利益回馈给农户、须设立在生产基地、须从生产区而非批发市场发货,此外,最好有一定的的运输能力。当然,农产品的品质才是第一标准。超市会对品质做初步考核,接着会邀请第三方检测团队对产品进行二次安全检测。经过筛选,最终才能在大超市中占有“一席之地”。
农产品进入大型超市,农民能得到哪些实际利益呢?据介绍,除了长期直采合作提供的稳定销售平台和收益,超市还会不定期地为优秀的合作伙伴提供 “农民直供日”活动,让农户直接将产品用卡车销售的形式展示给消费者。此外,如家乐福还推出了 “农超对接二维码”,为超市内的直采农产品提供二维码展示板,以提高消费者信任度,也为合作社进一步拓宽市场提供了平台。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农村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农产品进超市 路在何方_联商网
农产品进超市 路在何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以及消费安全日益重视,生鲜产品在超市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生鲜超市应运而生,如以生鲜闻名的法国冠军超市已经在北京开店、北京王府井百货也联手伊藤洋华堂欲在京城开办生鲜超市等。  而从销售终端的角度讲,要经营好生鲜超市,必须解决好生鲜产品的供应来源与渠道问题。这就与农产品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尽可能多的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既能满足城镇消费者的生活需求,也有利于解决农民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为农产品顺利进入城镇消费市场打开了一条通道,这是一件有利于城市消费者和农民的大好事,也是一个关乎我国农业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大课题。    我们还要看到,现阶段在我国城镇存在着大量的农贸市场,这种与我国目前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方式相适应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极大地方便和满足城镇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特别是新鲜果蔬的需要的同时,也存在着与现代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它必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为更现代、更符合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销售方式如生鲜超市所替代。在我国各地出现的“农改超”等就是这种转变趋势的集中体现。然而,“农改超”既然是农贸市场向现代连锁超市转型的过渡产物,是在中国消费市场现实中的一种探索,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我们关注农产品进超市的过程中,对“农改超”及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探讨就不可回避。  2003年7月中旬,继南京市首家生鲜超市“大清河”开业后,“鑫荣”、“华宝”、“绿邦”等7家生鲜超市也先后亮相。然而好景不长,它们的存活期均未超过一年就纷纷“倒下”。今年7月上旬,南京龙蟠生鲜超市因经营难以为继而歇业。至此, 8家生鲜超市 “全军覆没”。    2002年7月联华超市上海首家生鲜加强型超市福州店开业时,总经理王宗南表示,到2003年年底,联华超市将在沪上开出300家生鲜加强型超市。然而到目前为止仅开出3家。    浙江首家“农改超”超市家友文苑店日销售额15万元左右,撇开原先店面的各种投入不算,扣除130多名员工的工资加上电费、房租等费用后,平均日亏损5万元。    厦门自2003年以来,共开了130家生鲜超市,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骑虎难下,平均每家日营业额不到2000元,毛利不足200元,长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难与农贸市场匹敌。    鉴于厦门的现状,本来准备推广“生鲜超市”的广州,决定暂时按兵不动。    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了“农改超”目前的尴尬处境。为什么专营农产品的生鲜超市受人冷落?农产品的超市化之路为何步履维艰?  “农改超”陷入困境    在越来越多的生鲜超市或经营转向或关门大吉的“气候”下,“农改超”似乎遇到了寒流,目前这种在全国各大城市大力推广的农产品超市化模式正陷入危机。    “这不能说是某一种模式的失败,只能说搞生鲜超市的人不懂得超市的经营之道。”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博士说:“超市的经营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这其中商品的搭配也非常关键,单纯的生鲜超市,在目前的状况下确实是很难盈利的。”    我国的“农改超”是国家改进“菜蓝子”工程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实施以来,涌现出了 “武汉模式”、“深圳模式”、“福州模式”等多种发展模式,但近几年的发展表明,“农改超”只在极少数几个大城市取得了初步成功,大部分城市盲目兴起的“农改超”热潮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参与的企业陷入亏损的困境。为此,业内人士认为,落后的农贸市场的消亡和先进的农贸超市的兴起,只能是市场发育、市场竞争的客观产物,而不是政府行政干预的结果。这种“业态”变迁的自然规律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行政方式,单纯靠一纸行政命令或政策的一厢情愿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农改超”在某些地方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与这一地区的经济、人口、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也许这就是很多地方推广“农改超”失败的根本原因。    苏果生鲜部经理王一功认为,单纯的“生鲜超市”目前无法盈利。他说,到目前为止,不管是洋卖场还是苏果的大卖场,纯粹的鸡鱼肉蛋菜经营没有一家不亏损,苏果把冷冻食品、盘菜、面食、南北货、干货等都算做是生鲜,也只能做到保本,最多微利而已。他毫不含糊地说,以为办个几百平方米的生鲜超市就能很快有回报,几乎是天方夜谭,农贸市场能做到的,生鲜超市不一定能办到,因为成本不一样。    应该说,生鲜超市有相当数量的客户群,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社会群体就是它的客户定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消费者必然越来越多。因此,虽然目前在发展模式上存在着问题,但生鲜超市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农产品进超市关键在于价格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市民日常买菜仍旧依赖面广量大的农贸市场,传统农贸市场在普通消费者中仍占据着主流地位。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便宜,可以讨价还价;网点多,可以就近购买;商品多,服务灵活,可以满足顾客的多种需求。这些方面超市显然处于劣势。    “农产品一进超市,就不是农产品了,成了‘贵族’产品。中低收入人群当然不会去购买”,采访过程中,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说。    对于服务与质量是否有助于人们选择去超市购买农产品,消费者的否定之声也时有耳闻。一位老年人说:“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不需要超市给我洗得干干净净的包装好,而且超市里的菜质量也不一定好。我就喜欢到农贸市场去转悠,那儿的菜比超市便宜。”     价格似乎是影响人们去超市购买农产品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导致超市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呢?成本高应是原因所在。从上缴税金来看,农贸市场是交固定税,销量越大,税金分摊越薄,平均成本越低,而超市是交增值税(内含销项税),税金没有下降空间,成本自然无法降低。因此,尽管超市在服务、质量、品牌等各方面均优于农贸市场,但依然无法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如果价格能降到与农贸市场一样或是更低,谁不愿意去超市买菜呢,那儿的环境比农贸市场可好多了。”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专家黄祖辉称,缺乏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导致了农副产品超市化进程缓慢。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家庭式的小作坊式模式,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很少。无法按超市的质量标准提供大量高质农产品。供应链的短缺使得超市只能采取和农贸市场相同的进货渠道:批发市场。在进价相同的情况下,销售成本的高昂使得超市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这种产业链和供应链严重失衡的现状,是阻碍农产品超市化进程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农产品进超市是大势所趋    “农改超”与农贸市场的区别是: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定价的连锁超市的经营方式。产品有产地、有质量标准、包装标准,有商标。它比农贸市场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品牌、声誉。它对所出售的每一份商品都以一个大型市场整体的身份向消费者负责。从以往农贸市场“卖商品”,转变为农贸超市卖“商品+服务”。    然而推行“农改超”这几年来,农产品超化市的进程却增长缓慢。有关方面的调查表明,我国农副产品进入超市销售的比例依然不高。农副产品销售在超市销售总额中所占比例不超过三成。即使是在上海这个全国连锁超市业最发达的城市,农产品销售在超市销售中所占比例也不过25%。在上海市农产品需求总量中,超市农产品销售只占20%。    据统计,我国目前仅有6%的农产品是由超市售出的。这表明我国农产品在城市的销售方式在经历了国营菜场时代和农贸市场时代后,要真正进入超市销售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农产品超市化的发展仍然乐观。专家们认为,尽管农副产品的超市化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是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趋势。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数据和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欧美发达国家,80%至95%的农产品通过超市和大型食品商店流通,绝大多数人们购买农产品是选择去超市。在阿根廷,也有大约40%的消费品由超市售出,部分商品比例已达到50%至70%。    胡定寰博士说,其实我国的农产品进入超市应该已经达到了30%左右,虽然在水果、蔬菜方面人们去农贸市场居多,但在肉类、蛋、鱼等生鲜产品方面,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在超市消费。农产品全面进入超市时代,美国用了60年,欧洲用了40多年,超市业态在中国也仅仅出现了十多年,农产品的超市化就已经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难得。而且,胡博士认为,到2008年,超市将占我国大中城市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总额的50%。他同时表示,超市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将是中国农民走向市场的火车头。超市提升了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是推动农产品产销变革的一股“强大力量”。    专家分析,农产品销售商业业态的变革必然来源于深厚的市场背景:首先,这是农产品销售进入品牌竞争阶段的标志和必然反映。目前农产品生产进入了一个相对过剩的时期,解决农产品“卖难”的根本办法是实现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创立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竞争愈演愈烈,销售业态的要“升级“是必然要求。其次是来自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一方面这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现代化、规范化的销售形式在解除人们对“餐桌污染”的担心、提升人们对农产品品质的信心方面具有传统农贸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三,这也是我国农业“入世”前后,农产品销售形式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不吐不快?把你的想法发上来
全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赶快跟帖哦
新闻关注榜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top_wx_show_box").length == 0) {
$("#articleCmtAndFav").append(Qrcode);
$("#top_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top_wx_clo\"]").click(function () {
$("#top_wx_show_box").fadeOut(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function articleQrcode() {
var url = arguments[0];
var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wx_show_box").length == 0) {
$("#headerCommentNum").append(Qrcode);
$("#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wx_clo\"]").click(function () {
$("#wx_show_box").fadeOut(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var theArticleId = $("#ArticleId").val();
if ($("#headerCommentNum").length > 0) {
showshare("headerCommentNum", {
url: "/news/show.aspx?id=" + theArticleId,
eventName: "articleQrcode"
var ytvalue="";
if(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null)
ytvalu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 }
if(ytvalue=="3" || ytvalue=="8")
{ BAIDU_CLB_fillSlot("568527"); }
联商网版权所有 &经营生鲜超市经验教训
篇一:《生鲜超市的经营方法》
生鲜超市的经营方法
一、生鲜超市概述
(一)生鲜超市的定义及特点
生鲜主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消费的农副产品,其中包括蔬菜、水果、水产、粮食等,它是人们家居饮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生鲜超市则是指专业从事生鲜经营并结合现代超市经营理念的专卖店、连锁店,其类似于家电超市、建材超市。但此时的生鲜则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一般的农副产品,还涉及到一些强相关性的产品,例如,加工食品、半加工食品、厨房用品等,可是说生鲜超市经营的内容是农贸市场所有的,是家庭厨房所需的。
生鲜超市是农贸市场与现代超市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够取二者之长,弥二者之短,充分发挥特色优势。
1. 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严格的准入制度,防止了有毒有害农产品的进入,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规范农产品市场,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与世界接轨。
2. 舒心、幽雅的购物环境,有利于“菜篮子”产品的高效流通,贴近了现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
3. 生鲜超市的专业化、多样化、优质化经营,有利于促进现代零售业向小而精的一头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水平。
4. 生鲜超市所创建的“绿色市场”推动了绿色生产,加快了传统农贸市场向现代超市的转变,有利于使产品资源通过现代化的流通渠道面对终端客户,促进投资者改善和树立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
(二)生鲜产品与超市业态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上十年的励精图治,“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 “菜篮子”产品当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产、供、销的各环节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目前“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业态,正日益侵占着以往街头小店、百货店等传统业态的地位,其功能日趋多样化、全面化,以至形成“很多东西非要到超市才能买到”的局面,连锁超市异军突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人们“一站式购齐”的购物观念,另一方面人们将大卖场购物看作是一种新型休闲娱乐方式。连锁经营被称为商业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因为他把现代大工业、大生产的组织原则应用于商品流通领域,提高了协调运作能力,实现了规模
经营效益,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流通方式,超市作为连锁经营的主力业态在现代商业流通领域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连锁经营在我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诸多方面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零售市场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态势,面对严峻的形势,加快推进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对于改善流通结构,进一步提高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专家预言中国零售市场发展的五大趋势中,“以经营生鲜食品为主的超市和专卖店将替代农贸市场”首当其冲,可以想象,生鲜经营将是外国进入的又一个争夺点。目前,我国政府已经确定把发展连锁经营作为在商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到“十五”计划末期,“全国连锁企业店铺将发展到10万个,销售额达7000亿元” ,“培育5家至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
二、生鲜超市市场机会分析
1、 “菜篮子”产品与超市相结合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中国农副产品的销售一直是“提篮小卖”或集贸市场,而超市则被视为工业制成品的销售场所,中国发展到现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跨越,但微观上农副产品及其销售的发展一直滞后,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依托超市这样一个抓手,把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形成农业的全新观念”。从陆续报道于各地新闻媒体的关于生鲜经营的消息,我们足以得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超市取代农贸市场经营“菜篮子”产品将是必然的趋势。据调查,发达国家的超市中生鲜食品占有10%以上的份额,而我国仅有1%。
2、 “菜篮子”产品现有的经营模式与竞争环境
生鲜消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过去是农贸市场和国营菜店一统天下,现在的消费需求已明显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层次化。各种零售终端的生鲜销售功能在不断分化、重组和提升中,正不断创造着各自的市场特色和生存空间,传统农贸市场原有的销售地位倍受排挤。研究生鲜经营的环境,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存在三种竞争形式:传统农贸市场、小型超市大规模连锁、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他们各有各的特点,既有优势又有劣势。生鲜超市只有认真分析当前的竞争环境,认清形势,找准对手的弱点,取长补短,才能准确定位,把握主动权。那么建立生鲜超市的真正意义在哪里?这就是以“菜篮子”产品为结合点和突破口,以实质性的找到和解决怎样使生鲜经营在最有效的载体形式下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和发挥,满足现代消费群体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生鲜超市市场定位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需要农贸市场配合规划管理,改变脏乱差的局面,同时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推动着农贸市场朝着能够有效建设食品消费安全保障体系的形
式发展。为此,通过长期的摸索,近几年各地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改造模式,主要有广州模式、武汉模式和深圳模式三种。其中要数深圳模式最为有效,其以原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批发市场为后盾,发展连锁生鲜超市,生鲜经营的利润源跳出批零进销差价的局限,向上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延伸,在生鲜供应链上形成的优势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比较以上三大模式,深圳模式显得更具特色,更有创新意识,关键在于其对生鲜的流通渠道这个载体形式进行了本质上的改造,摒弃了传统运作了几十年的旧有农贸市场模式,从根本上依靠超市概念改造旧传统,从而解决农贸市场引起的诸多问题,探索的真正意义无非在于积累经验,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市场切入点,降低风险。在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农贸市场面前,生鲜超市只有把握好方向,才能作为农贸市场的替代品,与其共生存、共发展,直至最终取代农贸市场。为此,生鲜超市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合理定位。
1. 实行产品多样化和创新经营;
2. 经营方式更要贴近消费需求;
3. 在环境、卫生、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高水平的专业化改造。
四、生鲜超市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一)产品策略
国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根据消费中的餐食加工者和用餐者、加工地点和用餐地点的不同,将生鲜食品消费形态细分为内食、外食、中食。内食主要指传统餐食加工消费方式,主厨和用餐者都是消费者家庭成员,做饭的厨房和用餐地点也是在家里,外购做饭所需的原材料,但整个餐食加工和消费过程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外食主要指在外用餐形式,主厨者以及厨房和用餐地点都在消费者家庭以外,整个加工和消费是在家庭以外的地点完成的,用餐者则有多种组合方式。中食是近年逐渐流行的用餐方式,其加工者和加工地点是在家庭以外的加工场或超市完成,加工品一般是半成品,消费者则以家庭成员为主,用餐地点可以在家里也可以不在家里。因此,在体现专业化的生鲜超市中应具备较全面的消费品类,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
1. 以内食为主, 2. 覆盖面广,
3. 分类清晰;
4. 辅助外食,
5. 建设超市厨房工程;
6. 大力推广中食,7. 扩大超市产业化规模;
8. 辐射产品经营范围。
(二)价格策略
由于生鲜消费的需求弹性较小,属于消费频率高的需求品,市场定位在于中低端,实行优质中价或优质低价的定价策略不失为最明智的价格策略,因此薄利多销应是生鲜超市遵循
的原则。在产品价格定位上要灵活决策,这主要体现在分拆后产品的定价和合并后产品的定价两个方面。根据需要的不同,生鲜超市很可能要进行一些化整为零的操作,这样无疑会改变一些原始的数据,使定价复杂化。因此,超市要灵活处理,运用有效的计算方法合理制定价格,达到既有竞争力又实现客观利润的目的。
(三)促销策略
促销的目的是告知信息、说服客户、提醒客户采取购买行动等,要达到促销目的,就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运用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首先必须针对自己的特定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生鲜超市在掌握消费群体行为的情况下,可以充分运用广告、公共宣传、有奖活动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促销,宣传自身的优势,引导顾客消费。
1. 以社会责任为主题,突出生鲜超市的绿色营销;
2. 以浓厚情感为主题,显示价格及品种优势;
3. 以提升形象为主题,贴近生活,宣传服务;
4. 以不变应万变,创新促销模式。
(四)渠道策略
生鲜超市作为生鲜经营供应链末端的销售环节,其中存在不少来自供应链上游的各种问题,如果生鲜商品在进入超市销售以前已经最大限度的标准化了,那么生鲜经营必然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耗和成本浪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生鲜流通渠道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找到优化采购渠道和销售渠道建设的途径。由于繁琐复杂的流通渠道,使得流通成本增大,运销成本波动性大,再加上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更增加了营运风险,所以有必要缩短、消除传统的一些流通环节,建立起“公司+农户”的产销模式,把农户生产直接纳入超市体系。同时,生鲜超市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确定目标消费群体,特别是选址上要进行充分考虑分析,合理布局。以发达城市为建设中心,坚持两大原则,一是依托与借鉴传统农贸市场的布局,贴近农贸市场建设生鲜超市;二是配合小区建设,进驻居民区。
五、建设生鲜超市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提高,生鲜超市的连锁经营必将成为农产品销售不可取代的主渠道。然而,在经营、管理、物流方面还存在着大量问题。面对生鲜经营中所存在的缺少适销的农产品,没有完整的冷链供应和配送,生鲜经营的完整性不够,管理和培训体系的不健全等问题,生鲜超市经营者必须冷静的对自身生鲜经营现状、差距和盈利能力做出客观的分析评价,在生鲜的管理、经营、物流三方面做好工作。实行经营连锁化、本土化;建设配送中心,把握物流关;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经营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鲜经营连锁的规模效应,增强生鲜经营的灵活性和竞争优势,解决差异性所形成
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资源上体现出巨大的整合效应,减少投入成本和损耗成本,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资源;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生鲜超市与农贸市场间的根本差别,以高水平的管理标准和经营体系为基本保障,达到和维持较高的生鲜水准,使生鲜超市所独具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最大显现。篇二:《生鲜超市蔬菜经营现状分析》
生鲜超市蔬菜经营现状分析
毋容质疑,生鲜经营是超市功能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的学者甚至提出,“生鲜食品”是驱动整体卖场的灵魂,是超市经营的命脉,是商场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是门店吸引来客数的重要因素,社区型超级市场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生鲜商品销售营运的好坏。同时,蔬菜、水果在整个生鲜部是个极其重要的部门,蔬菜、水果、五谷杂粮,都是人们每日必须消费的食品,因此蔬菜、水果等的质量和价格,成为生鲜经营商品质量、价格以及形象最敏感的温度计。商业上有句名言:蔬果带动肉类、海鲜;肉类、海鲜带动面包和熟食。可见蔬果经营在整个生鲜经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生鲜部门是超市中最具特色的部门,同时营运的特点也是难度最大、跨度最广、专业性最强,而在生鲜品经营中难度最大的恐怕就是蔬菜了。由于蔬菜本身的物化性能,怕磕碰,水分易丧失,保鲜不好易影响卖相与鲜食的效果,甚至腐烂变质,以及现阶段蔬菜储存、运输、加工条件的落后与流通方式的不配套,使得现在超市蔬菜经营存在着很大的困境。
问题与困境分析首先要确定主要竞争对手,确立参考系,找出不可避免的损失因素与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单纯从蔬菜经营的角度来讲,超市蔬菜经营最直接、最根本主要竞争对手是农贸市场、早市以及马路商贩。果蔬产品不同于服装、家电等其他耐消费品,顾客会多跑几家超市,好货比三家。每个生鲜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务半径,为了采购的便利性,顾客一般都会就近购买。因此,由于服务半径的影响,同行不是主要竞争对手,其他超市并构不成太大竞争。
可以说,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超市蔬菜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是:鲜度控制不好与过大的物损。“新鲜度”是鲜销蔬菜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质量判断主要还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在同样的采购成本条件下,鲜度最终可以影响到销售的价格。但由于蔬菜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怕磕碰,难储存,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水分散失与货物损失,这些是产品的物化性能带来的必然损失。但是,由于管理水平、流通销售方式的不同,即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失差别却很大,这些因素是改进经营状况中需要控制的重点,需要认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与产生差距的原因。根据笔者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管理上的原因。由于蔬菜类商品的产品化程度低,以及其本身怕磕碰、易变质、不易保鲜的物化特征,在配送、摆放、销售、指标核算等各个环节,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与不同的管理流程细化程度,会对蔬菜的鲜度保持与物耗控制产生很大的差异。其中的重点是责任心管理,不可能要求蔬菜经营各个环节的人员做到小商贩那样的责任程度,关键是如何最大可能的用指标核算、物质奖惩、规范流程来提高各个环节所有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2、销售方式。销售方式涉及到蔬菜商品的设施、灯光、摆放、保鲜,以及供应商合作方式、定价原则、折扣等各个方面。
3、采购。货物采购的方式与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销售。现在超市蔬菜绝大部分的货物来源还是批发市场,不管是超市的自采还是供应商供货。不同于工业产品,蔬菜类商品的分级质量标准,描述起来非常模糊,难以明确,蔬菜本身在生长过程也不可能大小规格统一,所以采购与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对接,性价比的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几点,往往是超市蔬菜经营管理者注意最多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却不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也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因为单纯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上述几个方面无论超市管理做的多么好,不可能超越小商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还需要从下述几个方面认真应对:
4、二次包装与配送。为了便于管理与降低成本,现在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鲜品配送中心。生鲜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有(针对蔬菜类):统一采购,依靠规模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与堵塞采购漏洞;对采购的蔬菜进行初步分级与加工;蔬菜的临时保鲜储存;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将蔬菜配送到各个门店等。可以说,生鲜配送中心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分装与二次配送的时候,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注意的物损的问题。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剔除残次果、烂叶是必须的,但是笔者认为对大部分蔬菜分包,包裹保鲜膜的工序是没有必要的无奈之举、多此一举。
包裹保鲜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鲜与防止顾客随意挑选带来物损。其实蔬菜本身就是鲜销产品,依靠保鲜膜来保鲜,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办法,还没有加湿的效果好,保鲜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把蔬菜销售出去。虽然没有包保鲜膜,小商贩的菜比超市的新鲜,就是一个明证。另外,消费者在采购产品的时候,都有一种主动挑拣的欲望,你把产品都给他捆好了,让他被动去消费,缺少了一种挑拣的乐趣,岂不让他非常的不爽。有过超市促销经验的人都知道,对于大堆头的随意挑拣促销产品,场面非常的火暴,价格是一个方面,随意挑拣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原因。归根结底,采取这种包装方式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没有信心,产品如果比较统一、标准,看上去都很新鲜,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再强一点,象小商贩那样,难道还怕顾客挑选?
同时,二次包装对蔬菜的损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与磕碰。在运输过程中,些须的摩擦与磕碰是难免的,但是,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二次的磨损,甚至更大的磨损。就拿黄瓜来说,在第一次运输过程中,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会有轻微的压痕,这是必然的,当在第二次包装时,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必然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的又会出现第二次压痕。更糟糕的是,当进行了二次包装后,重新装箱配送,装箱一定不会紧密,会比较蓬松,而蔬菜运输时最怕的就是装箱不紧实,这样在运输过程的颠簸中,给蔬菜带来的磨损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观察农贸市场商贩的蔬菜,怕磨损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象呵护婴儿那样的保护蔬菜,这也是黄瓜可以保持“顶花带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二次包裹保鲜膜必然会增加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二次包装是得不偿失。
5、偏重设施建设,忽略了与上游蔬菜供应环节的紧密联系与协作。连锁超市的蔬菜经营管理,一般都会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蔬菜经营形式,包括经营品种项目、卖场布局、设备配置等。在蔬菜经营管理流程设计时也会更多考虑蔬菜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而对蔬菜供应上游的采购环节、来源和物流配送的影响却疏于认真考察与应对,实际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购配送现状等外部因素对超市蔬菜经营的影响非常之大。
对于生鲜产品来讲,商品的产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难度越小,例如面食、分割冷冻肉等。如果蔬菜产品在进入流通与销售之前已经最大限度地标准化和产品化了,超市蔬菜经营者就会大大减少为蔬菜产品加工核算,以及损耗控制之类的问题所困扰。这就需要现在的超市经营管理者,要重视与加强与上游的蔬菜供应商的协作,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与“零库存”思想,把蔬菜的产品化程度尽量前移,向基地化采购、加工方向发展,真正的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单纯的竞价打压政策。传统的购买运作与现代采购战略在观点上的差异可以集中归纳为致力于所有权总成本最低而不是购买价格。尽管生鲜商品的购买价格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仅仅是蔬菜总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考虑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务成本和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产品周期寿命成本对生鲜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例如,如果从批发市场进货,和竞争对手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如果能
够从蔬菜种植基地直接进货,就可以节省1-2天的货物周转期,这1-2天的时间对蔬菜的保鲜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就具备了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
6、价格虚高,依靠高价格弥补管理与供应链的弊端,牺牲了大批顾客群体。超市明亮、干净、卫生的整体形象是传统农贸市场无法比拟的,这本来是超市经营很大的优势所在,但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在经营上基本走入了一个&怪圈&。由于场地设施分摊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影响,在还没有把顾客群体从农贸市场争取过来,销量还没有上去的前提下,可以说,超市蔬菜的平均销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几乎大部分超市的价
更多相关内容:
与"经营生鲜超市经验教训"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农特色农产品超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