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推广方案的作者如何加入成果网成为广告推广者

自媒体收入变现和广告推广的那些方法论
自媒体收入变现和广告推广的那些方法论
编辑日期: 字体:
每天和这些优秀的自媒体人泡在一起,聊什么呢?
聊的实际就是方法论,就是他们看待世界、理解内容和粉丝的不同角度与方式。
在自媒体的世界里(包括直播、微信、微博、短视频等),超级大号和正在进入超级大号序列的自媒体,往往有着极强的方法论。他们看待世界、理解内容和粉丝的角度与方式其实不一样。
不管是市场和推广(也就是你特别想要的销售转化和变现、病毒传播),和自媒体的实际、粉丝获得,都依赖于此。
微播易开放大V俱乐部的目的正在于此。大家坐在一起,放下手机面对面,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分享和讨论干货,没人做广告,废话套话也少,4-5人精心挑选的嘉宾用不同角度组合出一个小平面,互相印证参考。
此次沙龙的嘉宾(ShowWorld看世界 创始人 李琪缘、内分泌顾锋 运营团队负责人 张寅、市值风云 创始人 杨峰、创业队长 创始人 程长林、星雨印象 创始人 王维国)都是实力强劲,正攀登在超级大号的路途中。相比其他,他们离钱非常近,变现极快,其中最快的甚至3个月内收入400多万。
照样,我这释放部分组合笔记,按照自己现场理解单独整理,完整实录情移步微播易官方账号阅读。
一、直播运营有三个挑战
“我的健身女王”是映客第一女性健身大号,创始人李琪缘其实讲了两个方法论,一是如何理解和布局内容,二是如何理解和布局运营重点。看第二点:
直播三大核心挑战:
一是怎么上热门。
二是怎么留住用户。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是:直播最核心的资源是平台通过热门推荐给你带来很多新用户。但怎么留住呢?
三是礼物收入,也可以理解为怎么样要礼物。
第一个问题,怎么上热门?直播是一个小社会,想要使用直播,需要观察学习去融入。因为如果你自己都不是一个用户,就不能了解软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数据,但却是你做出来内容或者你直播内容过程中的很多体现。
另外平台需要什么,这个形态需要什么。这不是一句虚话。如果你们从内心中没有这个想法,你是不可能在这个生态里面获得好的位置。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则。
此外,对于平台来说,相同的资源给到主播,肯定是看谁的转化高就推荐谁。不管是新浪腾讯阿里,还是今天的东家微播易,逻辑没有任何区别。因此简单说,做好内容自然会赢得相应的热门推荐。另一个是积极参与和配合官方活动。
从核心逻辑来说,我个人觉得在上热门这个事情上,其实不是怎么上热门,而是怎么理解怎么想这个热门,然后按照这个规则想相应的措施,去部署。
第二,怎么留住用户?直播为什么那么难做?那是因为直播从基础上对用户的体验就是不一样的。一篇长文章再牛的人也从第一屏开始看的,也是从标题开始看的。但是直播不一定,有的可能从中间开始看,中间播着播着设备出问题了人也进来了,大家看着你在那愣着。
直播最难的地方在于它的用户进入时间点不一样,所以你需要控制每一个进入点,每一个进入点可能都有很多用户进来。用户是中间跑进来,一段一段看直播,甚至可能用户看了两分钟跑了,然后看完别人又回来了。这个和摇控器看电视的逻辑很像。其实是很大的对内容制造的挑战,你怎么办呢?
我们是这么做的:在每一个直播单位时间内,如直播一个小时,把直播拆成十个六分钟,用户进来时能够通过看六分钟的时间,知道这个节目是干什么的,你是谁,为什么要做这个节目,要不要关注你,能不能跟你互动,这些都要在六分钟甚至是六秒钟内决定。用户划分也不用,有些到处跑,有的铁粉,有的一直在看但沉默,要怎么炸他出来呢?因此做直播首先要知道在哪里使劲。
插入一下:微播易过去多次公开分享过,用户在直播中的行为和遥控器很像,通常都是一路翻台过去,碰到好的直播账号就停下来看2-3分钟,当这段时间还无法被吸引住时就会离开,继续寻找新的直播。
此外,微播易在帮助客户做商业直播时,所制定的方案也和这个保持着几乎一样的出发点,不过不是像6分钟这么碎,而是20分钟为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内容、互动、介绍、引导关注或分享等部分。不仅让随时随地新进来的粉丝能了解当下的直播主题和内容是什么,还能被吸引住完成转化和留存。也成功帮助茵曼、帮宝适、来伊份、子初、幸福阳光纸巾、托尼魅力等知名品牌完成网红直播营销并获得了十分优异的效果。
三是怎么样要礼物?互动需要时间,如果一个直播节目有60分钟,主播可能花10分钟跟其中一个人互动,这在直播中很常见,但就可能导致很多人刷礼物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刷了,或者说整个礼物榜就很难动了。需要想办法去撬动中部、腰部的用户,想更多的形式让他们参与进来。
当然,直播栏目未来不一定完全通过礼物,礼物是用户建立互动的最重要形态,但不要把礼物纯粹看成收入,要把它看成用户参与节目的形式。我们在映客总共有15万粉丝,其中有8067个用户给我们刷过礼物。这会是一个方向让大家都参与进来,通过刷礼物、互动的环节为这个栏目投上一票。
二、直播中的互动,有四个不同层级
斗鱼第一创业大号“创业队长”程长林,他将重点放在用户行为划分上。用这个角度去区分运营。节选:
互动可以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就是观看,最简单的,其实如果说他不愿意跟你发生互动,连观看你都不愿意,因为观看你又觉得很无聊,又觉得浪费我时间。
第二个层级叫弹幕,弹幕是直播里边大家都会发的,弹幕就像线下他两在交流一个话题,我愿意插两句,他们愿意回复我,我就愿意再说两句,就是我愿意加入到他们的话题里去。
第三个层级是关注,关注就像线下的我们在那聊天,你也进来聊了两句,你觉得很开心,要不我们加个微信吧,这就是关注。弹幕之后是关注。
第四个层级就是打赏,打赏对应于线下的关系,就是我们聊的很开心又加了微信,来约一下接着聊,我请客,这就是打赏。
刚开始直播先不要关注打赏有多少,得关注有多少人愿意跟你互动,如果他都不愿意跟你一起聊天,也就不愿意再深入一层了。
打赏其实是分两类的,一种叫意外打赏,一种是确定打赏。意外打赏就相当于某个人突然间要请我吃饭。而确定打赏,就相当于今天大家来参加微播易大V俱乐部的这个会,想进来跟我们一起聊就得付门票,不交钱就没办法进来聊。
三、直播中引流和场控的把握
大号崛起的人群,分别从当年的草根过渡到名人明星、再过渡到媒体精英,今天再次发生变化,过渡到有表达能力的专家这个人群,如上次的“贾客虫”贾伟、此次嘉宾“内分泌顾锋”、“市值风云”杨峰。
这次请来“内分泌顾锋”运营负责人张寅,他如是说:
顾锋教授是北京协和医院的知名内分泌专家医生。“内分泌顾锋”不是专业做直播内容的团队,只是在直播的窗口时间果断的尝试了直播加医疗这件有意义事情。
第一次试播时效果很好,没有做推广的情况下,近1个小时的直播最后的观看量是两万六,粉丝量从零涨到一千六。当时直播平台中医学类内容重点还都是整容、皮肤保健、牙科、生育等细分领域。很少有像顾老师做的这样一个纯知识型的医疗直播,所以这个观看量我们还是比较满意,所以才会坚定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作为顶级专家,顾老师做直播本身就是是一次非常勇敢的尝试。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做纯粹的医疗内容分享,向更多人普及内分泌的健康知识,同时向更多基层医生传授实操经验。实际上也确实有很多医生关注顾老师的直播,向顾老师提问,学习顾老师讲的一些知识点。
我们直播的形式还比较简单,主播就是顾老师一个人,同时有4-5位场控。由于是医疗直播,所以我们的场控主要工作就是严格的维持直播间秩序。
每一次的直播话题内容,全部是由顾老师自己把握,以短问答的形式为主。刚开始时直播经验少,底下有无数的人飘屏问顾老师问题,从医生的职业素养常常促使顾老师把每问题都讲透讲深,一个问题说十分钟、十五分钟都有可能,但是会使直播时的回答量降低;后来顾老师在回答时做了调整,现在基本上以短问答的形式为主,一个问题尽量用一两句话来讲解。
现在,除了固定的每周四的正式直播外,顾老师还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做了十八次零散直播,也这么多次直播的问题中,我们从中提炼出来了映客中的粉丝重点咨询的一些病症,例如,糖尿病,肥胖,月经不调。
9月29日,我们调整了顾老师直播的时间,往后移到了晚上9点,这也是一个直播高峰时间点,这几次直播也都在11万到12万左右的数据。总共进行了28次直播,粉丝数到现在为止8.5万。直播间里的映票给我们提问的都是女性用户居多。
顾老师在直播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坑,比如会有可能是票贩子的人来直播间里通过评论的方式给自己打广告等等,目前除了禁言我们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控制或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只是一个做内容的IP,因为我们要对来听直播的患者负责任。将来我们可能会尝试栏目化,或者邀请其他顶级医生到直播里面做连线、双人直播等。对真正的患者来说这样做的价值会非常大。
由于直播间里提问的人数太多,我们的场控在直播时主动建立了一个类似医院分诊台的体系,如果有人的提问而顾老师没有看到,我们的场控就会帮助顾老师通过评论来回答这个问题,或者帮助他引导关注顾老师公众号那里有详细的协和医院挂号流程等。
对于未来,我们更看重直播或者是其他新媒体平台,能不能帮助医生去更好地完成医疗知识对大众的普及和推广。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层面,我们也在想未来能不能通过直播平台帮助我们做这样的事情,现在也有这样的尝试;比如尝试一些针对垂直病种的小型私密直播等。我们会严格限定人数和限定参加患者会的身份,对患者会来说,人越少提问和回答交流的质量会越高。
四、内容账号的定位
“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
今年6月份正式做账号,到9月时广告额到了450万,拿到新媒体基金,与包括今日头条等平台等合作,我们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的。
当时做“市值风云”这个账号是针对的领域非常垂直,只做上市公司研究。主要分三个方向,一个是RPU,还有一个是并购和重组。方向很垂直,却受众非常大,属于小切口切大领域。同时对炒股中的财务舞弊,我们也一起写,这样我们的受众是一亿股民跟数万个专业机构。所以我们文章展示的不是文笔或文风,受众想看的是专业度,所以未来的商业模式中,收入一定是来自于专业性。
所以内容创业的特点中,过分炫技或花哨的基本没有市场。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有一定的资金量和影响力的人,很专业,不能耍聪明。简单的说,用户对阅读和专业知识的需求已经变了,整个媒体的发展历史越来越细分,这样才有市场。
我们是把多次细分后的领域再拿出来单独做,跟树根一样越往下越细。越细的价值越高,这是自媒体的意识形态,几乎是不可逆,顺着这个路走下去应该不例外。
成功的自媒体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一定在该领域成为“专家”。第二,适应现代化的传播特征和阅读习惯。用户多数使用手机进行传播,现在的阅读习惯需要图文,要排斥研究报告体。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成功首先要具备的条件。
广告是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变现方式,其反作用也厉害,一定要控制量。而真正意义上的变现模式应该是行业红利。所有的商业形态,都在有价值的垂直领域,该领域一定有大量的行业红利可得。
内容创业的本质,是海量获客与批量说服。我们传统的获客模式销售,可能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现在我们每天一篇文章出去,新来粉丝甚至好几百。从6月份开始到现在,利用一百多篇文章获得了八万粉丝(潜在客户)。现在获客方式变了,每天抛文章出去,这文章展示我对市场的认识,用我的专业分析说服粉丝,黏性非常高。文章的说服是长期的、持续性的,而且是有据可查的,不断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说服客户,就可获得长期关注。
内容变现的路径包括深度垂直,然后文要好看,适应现代化的阅读和传播。最终成为一个行业专家或意见领袖,说服了他们你就能获得大量用户,你就可以把变现模式、商业模式都可以迭代给他们。
我们的研究方向,第一是上市公司价值研究和市值管理。第二是并购重组与资本运作,第二是财务舞弊,IPO,董秘业务。我们是从董秘作为切口开始的,因为我和我合伙人都是原来上市公司的董秘,也做了十多年。可我们变现的模式不只是在董秘身上,只是把董秘放在最后,实际上叫做上市公司价值研究。
五、栏目的定位与多样性
一直播大号“熊猫大厨” 创始人王维国:
熊猫大厨的流量入口,首先最主要依托平台的流量。把内容做优以后,平台也会资源扶持提供流量入口,同时留存你的优质内容相当于留住粉丝。其次是我们有很多网红主播,会经常让他们穿插一些栏目,并做粉丝交换和互动。然后是明星嘉宾的出场和转友,他们也想通过直播曝光自己,所以主动找到我们合作。对我们栏目来说,明星也有上百万粉丝的,对我们也是双赢的局面,因此也不排斥非常欢迎。
我们在一直播上有三个栏目,一档是有点心事,定位是闺蜜、八卦、聊天、甜品。之后是个人的形象栏目,牙膏的“谜之访谈”。最早做的是熊猫大厨,累计观看人数超过3千万,其定位针对青年的膳食改善计划。主要两人负责,一个是编导,文案能力很强。还有就是厨师,做过大酒店主厨,在营养搭配、膳食等方面非常专业。然后是拌饭妹也很多,目的是与大厨互动调动气氛,增她们的曝光,同时沉淀她们粉丝,成为我们栏目的忠实粉丝。
过去共播了36期做了93道菜,观看人数超过3千万,点赞超过5千万。我们以直播为主体,但配套的直附属品也在做,包括公众号、微博软文、长图、动图和短视频。最近我们的厨师很火,组织了两期粉丝见面会,叫熊猫大厨熊粉家宴,也配套的做了表情包,这就是熊猫大厨的多样性。因为直播的特点是在于它的互动性,但在传播上不占优势,所以还需要用传统的图文和视频的形式留存客户。
熊猫大厨变现渠道,我们最早做栏目的时候,没有把打赏放在主要位置,因为传统直播平台里主播和用户长期的沟通互动,不管是私下加微信聊还是线上,才能出现打赏行为。但栏目是做主体内容的,不管是做菜还是访谈,不可能把粉丝互动放在第一位,粉丝互动是重要的但绝不是第一位的。所以很难获取大量的打赏,因此我们主要依靠的是,通过栏目的招商和电商变现,这是我们主要方向。栏目招商就是产品和品牌的软植入,电商变现是销售功能的直播,我们在天猫和京东都开了直播,为双十一做准备的。
其中我们和某公司签了一个年单,把他们的产品软植入到整个节目里,一年是50多期,产品是适合年轻人的一款鸡尾酒。因为我们定位是青年,用鸡尾酒相当于打造了青年人的口味,拉近我们与粉丝定位人群的距离,同时满足了电商变现的需求。我们觉得直播销售效果不错,这个栏目化的收入,会是未来电商渠道非常重要的板块。
我们今年的年底计划,主要我们会尝试把熊猫大厨往室外转,因为一个节目形式太单一,所以决定尝试户外直播。如:介绍一些当地的美食等。因为青年都比较讲究生活品质,也会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但他们没有时间去发掘这些东西。所以选用直接给出建议的方式,我们觉得这个接受程度更高,影响会更好。
作者: 徐志斌
本文固定链接:
转载请注明: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运营路上你我他,携手共谈运营事!
专栏作者:爱运营
在爱运营交流各自运营知识,让我们的运营能力在沟通中得到提升。官方微信账号:iyunyingorg。欢迎关注微信。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运营文章感兴趣!如何做自媒体
与“人人都有麦克风”这句话一样,“自媒体”这个词在当下很是火热,网众们常用这个词来“羞辱”一些不争气的传统媒体。这个词,因为迎合了公众在传播中的中心感和主体意识,满足了网友摆脱被动的受众身份自立门户“成为信息发布中心”的想像,而一语风行。
自媒体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和人人网。所谓的「自媒体」的概念,本质上是「自出版」的表现形式。第一代「自媒体」,应该是随着Web
2.0的兴起而出现的「博客」:在BSP(博客服务提供商)上注册自己的账号,将原创文章在网络上发布,而非经纸质出版物,之后,读者(网民)通过直接点击或者搜索的方式到达博客上的文章、图片乃至视频等等内容,这就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版”闭环。而自媒体的概念延伸到现在,主要移植到了社交网络中,即很多人概括为「社会化自媒体」,借助SNS工具的及时性、互动性,使得信息发布和自我内容出版变得更为便捷,影响力扩散也更快,微博、微信都成为典型的自媒体平台和传播方式。可以说,「自媒体」是社会化媒体中一类典型的代表。
这是我在百度上搜索到关于“自媒体”的一个概括。
自媒体形式:自媒体像是一串山楂果,粉丝则像是一锅糖浆。
最终做成的糖葫芦,不会无限制地裹上无穷多的糖浆。自限其规模,是自媒体健康成长的前提。追逐尽可能多的受众,正是很多传统媒体变得平庸的原因。
自媒体是未来圈层社会的共生物,它天生就是一个社会圈层的“意义生产者”。而有价值的圈层,在规模上总是有上限的。
如何自媒体:
1,不要试图讨好粉丝,做自己,保持初心,坚持个性,可以屌一点。
2,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提供自己满意高兴,对他人亦有价值的内容
3,前1000个粉丝最重要,吸引少数人形成社群倒逼大众。就算李宇春有1000万粉丝,也还是大众眼中的异类。做异类挺好
4,不要逼你的粉丝为内容付费,要让他们为你们的价值观和态度买单
5,坚持做苦逼的事情。大家都喜欢苦情戏和大团圆结局
6,自媒体不需要“推广”,只需要“吸附”。一时涌进的大量粉丝,如果不是因为价值观和趣味的深度契合,只能是“水过地皮湿”。
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第一,内容的生产方式不同。这里包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内容生产周期。自媒体发布内容之前,自媒体经营者也必然会通过采访等形式(传统媒体常用的方式)来获得信息,但往往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采访,可以说是“无证上岗”,而往往是通过博主、自媒体经营者个人的行业经验、以及圈子人脉获得信息;在内容发布周期上,基本上无规律可循,不像传统媒体按照日、周、月等间隔周期性发布,自媒体发布信息往往更加随机和及时;
第二,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审查”环节。自媒体的信息、内容常常是直接到达读者。
自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更加强调个人观点,像是传统媒体(某报纸或杂志)上某一个「专栏」的放大。但不可否认,尽管自媒体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审查,但以微博、微信等SNS工具为载体的自媒体,仍然面临另一层面上的审查。
至于二者的关系,我认为自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补充。我看报纸、看杂志,往往是冲着媒体品牌的公信力而去的,而SNS网络上信息泛滥,真假难辨,再加上社交的方式传播的不可控,导致读者无法甄别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而在这方面,不少业界具有权威性的个人通过自媒体,发布观点和信息,为大众提供了相对具有“公信力”的社交媒体入口。
其实,很多自媒体往往并非由个人经营,往往背后有一个采编团队,以文章聚合的形式出现,这类媒体在运营过程中会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呢?
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不是两种媒体样式,而是两种媒体生态。
传统媒体是 “内容——渠道” 之间的二元博弈;
自媒体是 “魅力人格体——运营平台” 之间的二元博弈。
推动这种转型的动力在于:媒体作为信息渠道的价值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不断贬值。
传统媒体的价值枢纽是内容,自媒体的价值枢纽是人格魅力;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于受众规模的扩张,自媒体的影响力在于应用场景的契合;
传统媒体是大众社会的共生物,自媒体是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共生物。
但是,二者的关系并不对立。
自媒体一般不排斥对传统媒体的运用。
所以,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自媒体是从传统媒体的卵壳中孵化出来、破体而出的。
对自媒体的误解:
1、自媒体是旧词新炒,博客时代就火过。但大多数人都没搞明白它是啥意思,以为就是自己办的媒体……《蛮子文摘》《罗辑思维》《黑苹果博客》《一个》《晓说》是自媒体?非也,我觉得更像是公司化运营的小微媒体(魏武挥老师语),包括草根大号。
2、有魅力人格的未必就是自媒体,《康熙来了》《鲁豫有约》《小崔说事》都是以一个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你能说它没魅力人格吗?国外的更不必说了,很多主持人、专栏作者、评论员都有魅力人格,甚至决定一个栏目的生死。但他们显然不是自媒体。
3、自媒体的核心元素,我认为是:作者(包括制作方)不是公司化的,而是独立的个体;渠道归作者掌控,而非被公司买断;与受众进行数字化连接,现在是PC互联网和手机,以后可能是各种智能装备。自媒体更接近公民媒体,而非机构化运营却包装成个人品牌的媒体。
4、最后一条,尽管各种自媒体平台给了每个人以自由出版的权利,但就商业方面来讲,不厚道滴说一句,不管什么媒体,不是动动嘴皮子吹捧下自媒体概念就能做好的,归根结底还是要竞争规模和质量,碎片化的自媒体人都是流动的du客,也许有大du客,但最终赢家还是开du场的。当浪潮退去,就会知道谁在裸泳。
自媒体的价值:一般来说,自媒体是能够提纲独立内容的信息源,无论这是否及时准确对公众有价值。但就现时网络生态所倾向的,是拥有"快,贴近现场,爆点"等特点的信息。
如果从自媒体的内涵来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有一台手机就能成为信息源,门槛很低。至于谁能做好,以及博客用户是否最适合,这个并不能划一而论。年资深的,或者知名的博客用户在组织内容信息时应该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对于内容的呈现有经验,发布信息时容易引起大的关注度。这种自媒体的信息可读性较强,也相对扎实可信。
不过,现时受众对于信息的时效性,爆炸性要求最高,对于真实性完整性要求不高,因此有时剑走偏锋的自媒体可能会不俗的反响,如某涯某扑的网友。
自媒体的营销价值和潜力?
既然传统媒体的营销效果越来越差,数字媒体又不是那么适合品牌表达,不妨考虑一下新兴的自媒体。
奥普拉温弗瑞花了25年时间,从年收入10万美金做到了年营收10亿美金。
现在还只是播种,开花结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互联网可以加快一点。
企业客户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平台的,但到今天为止包括我运营的客户我都觉得没有特叫我满意的案例,至于大家说的什么十大成功案例都是放屁,比起之前的soho小报和万科的内刊都差的太多了,原因是什么?不肯投入啊,有客户用做一本月刊的钱去运营自媒体么?营销的广告价值,企业自媒体可能去发其他企业的广告么?哦,似乎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和全球通可以。企业自媒体就作为一个必须有的窗口慢慢尝试中前进,别想太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做自媒体到底如何赚钱盈利?
很多人纳闷我怎么做到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的,这个和我自身每天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有关,每天除了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我还会去一些问答平台,回答他们的问题,比如:像知乎,豆瓣,百度知道,搜外问答,这些是我常去的问答平台,在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即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还能引发我的一些思考,我想既然别人会遇到这些问题,那么我的读者和网友们是不是也会遇到类似这种问题,我把这些话题经过整理,编辑。写出一篇文章,是不是就能帮助更多人,让更多人看完文章解决一些问题或者能产生一些共鸣,时间长了,慢慢养成了习惯,都知道21天会养成一个习惯,写文章也是,我现在觉得自己应该过了那个坚持阶段了,更多的是习惯。
即便这样,每天看书学习,相信像我一样做自媒体的达人们,也多多少少会遇到像我一样的问题,&思想空洞&不是因为写不出来,也不是不想写,泛自媒体时代,大多数的文章都是一些千篇一律的。就拿我来说吧,平时比较关注A5、站长之家发布的一些关于运营方面的文章,闲下来时会去这些平台看看这方面的文章。之前写文章的时候,想到一句话,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千古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泛作者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写,但不代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者。做好自己,写出自己的观点才是重点。也是每个自媒体人的必备的品质。
好了,回到正题。
昨天发了一条说说:&假如给你一个机会问一个问题我来答,你想问什么?&
有几个读者评论道:&做自媒体怎么赚钱?&&自媒体未来的趋势?&等等。
从这些评论上看,大家做自媒体都是冲着赚钱去的,没错,做任何事都离开利益,说我不是为了以后赚钱那是扯淡,因为只有利益才是真正能促使我们去执行某件事最好的驱动,我们都活在现实中。我也不例外。
之前有一个读者问我:&你做自媒体一定赚了不少钱吧?&
我说:&我到目前为止没赚过一分钱,你信吗?&
读者:&不信,至少有10万以上了。不赚钱谁干啊!&
我说:&信不信由你,我为什么不想这么快赚钱变现,说了你可能不信,我对未来的巅峰更具有诱惑。&
读者:&那你每天靠坚持写文章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巅峰。就算达到一个你所谓的巅峰最后不还是一样为了赚钱吗?&
我说:&不知道,不过每天像你一样问我问题的大概有俩三个,我都会用心的回答他们,尽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他们现在每天都在看我的文章,也许这就是他们对我最好的回馈吧。因为我不知道未来的巅峰是什么,所以我现在不为短期的利益所诱惑,不赚快钱,不滥发广告,久而久之,也许追随我的人会越来越多。我告诉每个做自媒体的人都不要急,其实就是告诫自己不要急,我一直坚信一句话:&帮助的人越多,我得到就会越多&虽然现在不是金钱方面的,我已经觉得很知足了。假如我现在开收费圈子,多了不敢说,几十人是愿意付费的,这种模式,我每天想的是怎么给他们提供价值,假如哪天我不能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我会从心里产生一种觉得对读者的愧疚,也会给自己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所以对于赚钱,我更喜欢自愿打赏的模式。
在说自媒体怎么赚钱之前,我先说一下昨天的日志,昨天日志提到了懂懂大牛,他目前保守的说一年赚1000万是没什么问题的,懂懂确实是我们做自媒体的标杆,他的成功我们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只看到了他成功后的光鲜亮丽,却忽视了他背后的付出,昨天的日志也有很多读者的评论比较有争议,说如今的自媒体和他是没有可比性的。据我所知,懂懂在写日志前在圈里的名气就很大了,包括现在得网络推广技巧等,也有很多借鉴他当年的思路。他的网络基础和人脉也成为他写日志之始的基石。而如今的自媒体时代,我们没有那时懂懂的机会,没有人脉,没有基础。所谓的干货不过是千篇一律。在如今的泛自媒体时代,泛作者时代,我们只有拼一拼谁的毅力更坚定些,谁的所谓干货更干一些,谁更用心一些。如果你看完这些确定自己还要做自媒体,那就继续往下看,我在来说说自媒体以后的趋势和赚钱的方式。
先说几个典型的例子。
逻辑思维,日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5000个普通会员,200元/每位。500个铁杆会员。1200元/每位。这5500个会员名额只用半天售罄,160万元入账。
2013年7月程苓峰一天一万的微信广告位收到三十万广告费。
2013年11月鬼脚七双十一当天7.8W广告费。
随后像知名自媒体人卢松松的(松松兄弟会),秦刚和王通的(秦王会)江礼坤、朱卫坤、冯东阳等人先后开启付费订阅模式,也有很大的收获。从这些典型的例子来看,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一种信任,一种跟随。看出媒体的威力了吧。
这只是说的一种付费订阅和收会员的模式。这种模式和自己的影响力与信任度是同等对比的。也是我比较崇尚的模式。
有了这些前辈的案例并不说明自媒体就没出路了,自媒体又分很多种,现在还有不少自媒体活的挺滋润的,根据自己的自媒体特点还有很多赚钱的方式,我也接触过不少,比如平台广告分成、广告收入、公关宣传、品牌植入、演讲、会员制、出书、线下活动等等。我这里简单说一下自己接触过的比较擅长的几种模式。
1、自媒体平台广告提成模式
像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百度百家等这些自媒体平台,都开通了广告分成,吸引了很多自媒体人入驻,也包括我,这种模式就比较适合能写的自媒体人加入,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用心写,文章的浏览量越高,广告分成越多。
打赏模式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了吧,微信里面的打赏以及新浪微博里面的打赏,微信打赏功能要去坚持写原创文章,目前还是系统邀请才能开通的。不过幸运的是,我的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开通了原创和打赏功能。每个想打赏作者的人,最少不低于1元,每天坚持更新文章使读者们产生共鸣,每天有100人打赏,这也是不小的一笔收入。前提是坚持写文章,用心写。
3、销售产品
这个玩的就是信任度,读者们信任你,你卖的产品读者们就会倾向。就像我当时买鬼脚七销售的&土豪巾&一样,这款
围巾,我买的时候是990元,购买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知道正式售价是1290元,鬼脚七当时之讲述了有48小时不问理由的购买时间,也就是说只需要你花990元买这个产品,并且不问是什么产品,我和众多鬼脚七的粉丝一样,毅然决然的购买了,而且我真的没去问是什么产品,当时想的只是对他的一种支持和信任,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自媒体的威力有多大了吧,信任有多重要了吧。所以我们不难理解逻辑思维在进行售卖会的时候,粉丝们的那种疯狂了。
出书,这个模式我比较推荐,有合适的机会我也会这样做。不过需要写作能力比较强的,感觉只有自媒体平台的广告分成太少,也可以自己出版书籍,但这要求写作能力相当更高。目前也有用低成本的电子书模式,很多微博及微信公众号都有销售电子书籍售卖。这种模式每个自媒体人都可以,你只要确定你的写作能力过关,不但能靠卖出挣钱,你的影响力也会有一个突破。
其实还有不少的方式,我建议自媒体定位:最好只做推荐,不做推销,帮助别人成功,自己才会赚钱,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想给别人创造价值。
以上这几种模式往往不会是单一的,常常会混合,比如:招募会员的方式吸引一批忠实用户,然后给他们提供线上培训,或是咨询服务,再比如:一些自媒体表面看起来是做会员制,但实际上是一种称之为广告费前置的模式,先收取大家的会员费,然后让商家给会员发福利,自己并不收取商家的赞助费,这种方式非常高明,把钱先赚了,然后光明正大的发广告,也不会有人反对,因为是给会员发福利嘛。
在和谐全网营销看来,粉丝经济成就了自媒体,里面充斥了情感营销,如果你是一个意见领袖,不少意见领袖可以影响带动很多人,如果再互相推荐一下,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自媒体人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赚钱,只要能够体面的生存下去,甚至可以把自媒体做成自己的事业,不管如何,那都会是一次从自媒体起向商业的成功转型。
文/魏鹏超 每天分享一篇互联网营销、推广、自媒体运营、微信营销与生活感悟方面的原创文章。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频道。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魏鹏超,(微信公众号:wpcseo)自媒体狂热爱好者,自媒体百强,爱生活、做自己。偶尔...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媒体推广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