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央行整治,央行摸底聚合支付付企业要怎么赚钱

面临央行整治,聚合支付企业要怎么赚钱?
内容来源:36氪
(原标题:面临央行整治,不打擦边球的聚合支付企业要怎么赚钱?)
近日,网络上流出多个地方省市监管机构要求整治违规聚合支付的通知文件,文件中对聚合支付的定位做了明确规定,同时附有32家聚合支付公司的具体名单。
据财新报道,春节前夕,央行总行就统一安排下发了《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近期部分收单机构和聚合技术服务商,在相关业务开展过程中部分聚合技术服务商以大商户模式接入收单机构,违规开立支付账户和实质性从事特约商户资质审核、受理协议、签订资金结算、收单业务交易处理等业务。
定位“收单外包机构”,严打“二清”模式
据网贷之家报道,《通知》对聚合支付作出的定位为“收单外包机构”,并提出四种严格禁止的行为:
不得从事商户资质审核、受理协议签订、资金结算、收单业务交易处理、风险监测、受理终端(网络支付接口)主密钥生成和管理、差错和争议处理等核心业务;
不得以任何形式经手特约商户结算资金,从事或变相从事特约商户资金结算;
不得伪造、篡改或隐匿交易信息;
不得采集、留存特约商户和消费者的敏感信息。
《通知》要求,摸底工作于日前完成;违规机构于日前进行整改,对于未整改的机构,将其纳入无证经营支付业务专项整治范围依法处置。
去年以来,随着各种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兴起,传统商户的收银系统由原本的刷卡POS机演变为扫码枪和台卡,但商家若要同时申请或对接那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所需要的手续繁琐、成本较高,由此出现痛点。
于是,“聚合支付”就产生了,聚合支付介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户之间,又称为“第四方聚合支付”,借助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通道与清结算能力,整合各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或清算组织的支付服务,还能够根据商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为商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服务”、“集合对账服务”、“技术对接服务”、“会员账户服务”等服务内容,以此减少商户接入、维护支付结算服务的成本支出。前方好近、哆啦宝、收钱吧,都是这类型的企业。
[精彩推荐]当前位置: >>
>> 央行整治清理“聚合支付”这事,看看大家都怎么说?
央行整治清理“聚合支付”这事,看看大家都怎么说?
来源:移动支付网&&&&&&作者:慕楚&&&&&& 9:08:40
  大伙最近是否是感觉支付行业都在关注&聚合支付&,那是因为央行来了一发监管文件,直接把&聚合支付&推到了风口浪尖。春节前夕,央行心急火燎的发布了《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但大伙看到的还不是原文,而是重要的一页。如下:
  在最近,移动支付网也找到了原文件,如下:
  其实央行的这个文件逐条通俗一点可以这么理解:
  1、大家备个案。
  2、聚合支付别越界,别碰资金,别碰敏感信息。
  3、收单机构自己反省下,有没有跟聚合支付瞎搞违规的事。
  4、我们央行开始监管聚合支付了,你们以后都小心点。
  不久之后,支付媒体陆续刊发了济南、深圳等地的文件延伸版:
  济南版本基本是原版照抄:
  深圳央行似乎少了备案一条,而且特区文件更加人性化,不是长篇大论,就让你做三件事&&开展自查、整改要求、持续管理措施:
  另外,无论是央行总行还是各地分行都反复提到的《媒体报道的部分聚合技术服务商名单》,移动支付网也找了一份,就是下图:
  看完之后,小编就非常诧异了,什么时候央行这么听媒体的嘀咕了?如果按照以上名单自查,聚合支付技术服务商总部在山东济南的一个都没有,济南央行这么积极干嘛。或者这也说明,央行也不知道发展了多少聚合支付技术服务商,只能先靠媒体曝光的先查一部分,所谓枪打出头鸟。
  文件发出半月后,业界也是炸了锅。
  有拥护央行,表明立场的。(以下言论引自社交媒体)
  &央行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是在认可聚合支付地位的同时,提前布局,将聚合支付行业整体的规范化、正规化提上日程。&
  &央行此次的监管目标,正是将有二清嫌疑的机构驱逐出去,加速行业优胜劣汰,甚至重新洗牌,最终实现聚合支付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有一种,一夜之间天下皆是忠臣的感觉。
  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央妈仰天大笑:哈哈,终于养肥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这些龟孙子!不要以为价改了,你们搞个聚合我就可以放任你们,线下二清好不容易被搞死,线上这次价改没统一你们就可以趁机浑水摸鱼!告诉你们,让你们壮大的过程,就是我收拾你们的过程!
  也有一针见血的评论。
  &不做二清,不碰大商户等,说易做难,只做信息处理的护城河太浅了,竞争就是一个零和博弈。&
  &对于完全合规的公司来说,与其说他们懂政策,不如说他们胆子小,不害人。&
  也有表示担忧和出谋划策的。
  &网联出来,联通了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之间的通道,加上支付清算协会即将出来的二维码支付标准,聚合支付是否还有市场值得怀疑。&
  &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是移动支付,特别是聚合支付的蓝海市场。&
  在小编看来,2016年聚合支付随着移动支付应用的全民普适而爆发,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钱的地方就有央行,央行对其的监管也是迟早要来的事。在此之前,聚合支付需要面临盈利模式匮乏,商业逻辑与政策存在擦边球的风险,而今央行监管一来,市场更加规范,更加正规是自然,但是水至清则无鱼,监管尺度的收放在未来会是一个话题。目前,央行只是摸清市场阶段,更加细化的监管相信马上就会到来。
&&&&&&&&责任编辑:苏洁&&
投稿邮箱:
关于 &&&& 的新闻
一周点击热点
关于我们&&&&&&&&&&&& Copyright&&&一卡通世界网&(粤ICP备号)聚合支付越正规越不赚钱?监管部门整治究竟顾虑什么?|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聚合支付越正规越不赚钱?监管部门大力整治究竟顾虑什么?
  李意安
  聚合支付乱象是一个市场整顿过渡期的阶段性现象,随着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的推进与收尾,违规会慢慢减少吗?监管真空又是谁之过?
  春节前后,央行的一纸文书再次撼动了支付市场的神经。年前,央行支付司统一下发摸底清查整改通知。《通知》要求,摸底工作于日前完成;违规机构于日前进行整改,对于未整改的机构,将其纳入无证经营支付业务专项整治范围依法处置。这则关于“聚合支付”的整顿消息无疑成为支付行业今年的第一个头条,也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真正的聚合支付供应商其实是不碰钱的,虽然现在针对央行提及的这些违规行为,有清算资质的机构都在进行排查,但从业务层面而言,这次的整顿其实对正规的服务供应商应该没有任何实质影响。”面对媒体将祥付宝列作重点整治名单之列的误会,祥付宝创始人李紫建感到十分不平,却又无奈,“其实文件中虽然罗列了‘媒体报道的32家聚合支付公司’,但并没有说要着力整顿这32家企业。但以讹传讹之后,现在行业口碑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一位第三方支付的高层人士称,从监管处获悉今年支付市场至少对第四方第五方支付有两拨整顿,但经济观察报未从监管方获得该消息的确认。
  劣币驱逐良币
  聚合支付也称“融合支付”,是指只从事“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之外的支付服务,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将一个以上的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服务,整合到一起,为商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集合对账”、“技术对接”、“差错处理”、“金融服务引导”、“会员账户”、“作业流程软件”、“运行维护”、“终端提供与维护”等服务内容,以此减少商户接入、维护支付结算服务时面临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户支付结算系统运行效率的,并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务。
  事实上,聚合支付并不是一个行业新生态。李紫建告诉经济观察报,早在四年前,祥付宝就提出了“超级收银台”、“聚合收银台”这些概念。
  “原则上来讲,聚合支付公司相当于只提供技术上的整合,为支付通道和银行提供专业化服务,并不直接触碰资金和客户核心信息。当时我们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小微商户收款难的问题。民生类商户有多少是没有营业执照?卖煎饼果子的也有微信收款的需求,但是你让他去开工商账户,申请微信支付,如果要开公众号每年还要交三百块,他是否愿意?”她补充表示。
  在聚合支付的产业链条中,有商户拓展方、平台建设方、通道集成方以及增值服务的通道提供方。
  举个例子,你知道自己在奶茶铺用微信支付了一笔钱,而你不知道的是,此前祥付宝已经将商户送到了处审核,民生银行与商户签订了特约商户协议,此后奶茶铺每发生一笔收入,资金都将打到民生银行在微信开的账户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笔资金的流向中,用户支付的入口决定了银行收款的入口,即,用户用微信付款,这笔资金就只能流入民生银行在微信开的账户。最后,民生银行会将这笔钱按照一定比例向通道方、平台建设方、商户拓展方和商户去分配这个资金。
  随着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各大钱包横扫线下,二维码在线下支付场景中大量普及,2016年无疑成为了聚合支付的风起之年。随着大量参与者的涌入,手续费差额被大幅压缩。
  “比如市场统一费率是千分之六,聚合支付服务商跟民生结算的是千分之2.5,中间就有千分之3.5是中间的服务费,但是很多时候为了抢占市场,中间有很多是要让利给商户的。聚合支付的真正收入大约是在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五左右。”
  她给记者算了另一笔账:“服务真实商户的聚合支付平台机构,并不赚钱。银联收益是固定的,收单通道方的收益也是有保障的。但是服务商每要组建团队地推商户,做系统接口开发,做市场推广,配合场景做解决方案,万二到万五的手续费根本不足以覆盖成本,因此,做支付入口的手续费生意根本不赚钱,要由入口导入其他增值服务才有可能赚钱。”
  在李紫建看来,另一个残酷的真相是“越正规服务真实商户就越不赚钱。”
  这或许也正是“二清”机构大量存在的原因。对支付行业的人而言,“二清”的概念并不陌生,这种区别于一清机构(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的存在,几乎包揽了所有与违规相关的概念。
  “二清在POS时代就存在,许多的路边小商铺,三证一表都未必齐全,但是消费者存在信用卡消费的需求,所以这些小商户就必须用大商户来包,大商户收款后再拆分具体金额。现在聚合支付诞生了以后,不排除有一部分人会在有费率差的前提下小额套现利用这种方式套现。就实际情况而言,聚合支付针对的都是5万以下的小额支付,许多行业甚至限额只有1000,从套现的角度来讲效率不高。想要大额套现的人一般还都会用POS。”李紫建表示,“我们身处这个行业,从我们的感知而言,大多数行业参与者还是正规机构,监管对于二清机构的打压部分程度上是也伤害了我们这些正规经营的企业。”
  监管的顾虑
  “一直以来,聚合支付领域确实存在着监管真空。”在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看来,李紫建的冤枉可以理解,却也十分无奈。“经过我们的调研,大量聚合支付的服务商有些触碰了核心的交易信息,有些触碰了交易资金,还有一些是都碰了。触碰核心交易信息容易导致金融信息泄露,触碰交易资金就更加危险。许多二清机构首先将钱收到自身平台上,然后再转给商户,这中间涉及到资金沉淀,资金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属于违规业务,一旦平台跑路,就会引发商户上访的社会问题。现行的收单管理办法对收单外包的业务范围是有明确界定的,只有持牌的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才可以接触到敏感信息。因此我们认为,整顿第四方支付市场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大多数从事聚合支付的机构都是无牌经营的企业,这让央行可能怀疑自己看到了一个假的支付市场。虽然根据监管的要求,第三方支付之间不能互接通道,聚合支付供应商不具牌照似乎也并不奇怪。
  “聚合支付的违规本质而言和前些年POS违规原理差不多。大量二清机构存在,然后资金挪用、变造交易、层层嵌套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一位接近央行的支付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只是换了换上了二维码的马甲,乱象却依旧:“虽然没有权威的数据统计,但从调研结果来看,违规和正规的比例可能是在一半一半。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本身其实也并非与聚合支付的业务全无关系,我们了解到市场上也存在第三方支付通过设立一个专门团队,或者收购市场上从事聚合支付的机构来介入这个市场的情况。”
  一家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想要做聚合支付的门槛非常低。“自己做一个门户——H5、APP或微信号都行,接入支付宝和微信,卖给商户收手续费再融合一些营销资源,收点增值业务的费用,然后就可以违规做T+0,这样就涉及了备付金和结算资金挪用。从应用场景而言,违背了‘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该人士透露,尽管没有详实的第三方数据,但以其了解,目前在灰色地带交易量巨大,如套现、洗钱、诈骗甚至黄赌毒等违法犯罪领域。
  聚合支付不同于第三方支付公司,前者主要通过返佣分成获得利润。但是这一部分是相对比较微薄的收入,利润空间非常有限,真正盈利还要依靠其他增值服务或金融服务。目前主要的方法有,通过与消费金融公司合作推出面向消费者的分期消费服务,为商户提供SaaS软件、会员体系管理、营销系统,或者推出面向商户的金融服务等。“敏感信息和资金是最重要的两项,商户的拓展、协议的签订和资质的审核、密钥pos终端,网络西溪加解密,交易监控、交易处理。其中,只要是非核心业务都是可以外包的,比如商户拓展、提供商户培训、为商户获客引流等等。”
  支付创新似乎总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墙,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十分匮乏,变相的违规却总是无孔不入地寻找突破点,假借“创新”的名义层出不穷。无论是POS还是二维码生态,似乎都与生俱来的存在争议——既带来了操作上的便捷,也带来了违规的空间。“安全与便捷的平衡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安全的层层把控必然是要让渡一部分的便捷的,反之也一样。”
  “监管本意是希望在最大程度上扶持创新的,但核心业务不能外包,这是创新的底线和红线,这是监管在反复强调重申的。违规机构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窗口内没有完成相应的整改工作,面向聚合支付的整顿工作就有可能被纳入今年的互联网专项整治工作中去。”上述支付专家表示。该人士判断,目前聚合支付乱象只是一个市场整顿过渡期的阶段性现象,随着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的推进,违规会慢慢减少。
责任编辑:周宇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摸底检查聚合支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