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蛇事件山头镇有几家手机店

泗 县 山 头 镇 小 姐 哪 有 全 套 确 实 按 摩 找 电 话_旅游行程计划_百度旅游
他还没有创建行程计划哦~泗县的十大民间传说,收藏了! -
泗县的十大民间传说,收藏了!
泗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神话传说更是数不胜数,本文将陆续整理一批泗县的民间传说故事,敬请指正。1、小白龙探母在泗县、五河、灵璧、固镇地区都流传有小白龙探母的故事。小白龙探母的时间是在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五日。每年的这一天不管是大是小都要下雨。百姓说,这雨是小白龙来探母哭它妈时流下的泪水。话说在泗县北濉河边有一村庄。庄里住着一姓何的大户人家,何家有一女儿,年方二八,生得眉清目秀,性格温柔娴淑。小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每日在闺楼上吟诗作画,描金刺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周围村庄多少富家子弟登门求亲,父母都以女儿年龄尚小为借口加以推辞。 一天夜里,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下起了滂沱大雨。小姐一觉醒来,觉得口渴难耐,看看外边雨下得正急,便拿来水杯,伸出窗外,等了一杯雨水。谁曾想,此时天空中有两条龙正在飞舞交欢,雌龙将卵子甩出,恰巧落入小姐杯内。小姐哪里知道,将水一饮而下,就回房熄灯而眠了。三个月过去了,小姐渐渐地感觉身体不适,先是口中无味,想吃酸食,接着四肢乏力,懒得动弹。更严重的是,小姐老是觉得腹部微微蠕动和膨胀。家人发现小姐身体异常后,也甚感奇怪,以为是生病了,便从邻村请来大夫看看。大夫把脉后,对主人说:“小姐有喜了!”父母闻听此言,顿觉五雷轰顶,惊诧万分。再看小姐,早已羞得昏了过去。家人一番捶打,小姐方才苏醒过来。父母逼问小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小姐哪里说得清楚呢,只是委曲地嘤嘤啜泣不止。就这样,小姐每日以泪洗面,家人更是长吁短叹,不知如何是好。几个月过去了,一天,小姐一人在绣楼上,忽然感觉腹部疼痛难忍,有分娩征状,可是又不敢声张。小姐左思右想,实在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觉得实在委曲,无颜见人,竟找来二尺白绫,要悬梁自尽。正当她爬上登子,把绫系牢,要将绫扣套向头上时,忽然腹部又是一阵巨痛,从登子上摔了下来。伴随着一股殷红的鲜血喷出,小姐生产了,可是所产的不是婴儿,而是一条一尺来长的小白龙。小白龙见风而长,片刻间伸长到一丈有余。小姐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顿时吓得魂飞魄散,香消玉殒。小姐死后家人就将她埋在野外。次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既是小白龙的一周年生日也是它母亲的忌日。这一天午时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稍后大雨倾盆,天地一片迷茫。待到雨过天晴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小姐本来小小的坟墓已被卷成一个偌大的土丘。狂风暴雨将坟墓卷成小山是小白龙前来扫墓给娘报恩。因此,从那以后,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五就成了下雨的日子。所以民间普遍传说“五月二十五,小白龙来探母!”这天的雨水,就是小白龙来哭它妈时流下的眼泪! 2、山头镇的传说泗县东北有个山头镇,因位于赤山最南头,俗称山南头,简称山头。却不知山头的来历还与当年王莽追杀刘秀有关。传说沛县人刘邦起事时,过芒砀山(当地也叫蟒挡山),遇蟒蛇拦路,跟随的人皆恐惧,欲散伙。因民间素有蛇迷踪,大而变蟒;蟒御风,大而成龙;龙随云,降落人间便为天子的传说。所以蛇是草头王,地头蛇是也;蟒示公卿,将相是也;龙喻王侯,天子是也。刘邦正愁无法慑服众人,便从腰中拔出青龙剑想借斩杀蟒蛇来立威,就在举剑之际,蟒蛇突然开口说话:大王想造反,杀我祭旗,遇你是我劫数,我无话可说。但我在此已修千年,快成正果,所以不能动弹,不过我死有不甘,不知大王想怎么杀我?刘邦正住剑迟疑,听到背后一片惊恐之声,遂不等蟒蛇话说完就举剑连剁,把蟒蛇拦腰斩成三截,随即一股青烟升天,半空中传来声音,恨恨说道我与你无冤无仇,奈何下手如此之狠?我誓报此仇。你们刘家本有400年江山,你斩我头,我就乱你儿孙,你砍我腰,我就杀你后代,可惜,当中一截子,你留短了。后来到西汉中期,王莽果然篡汉,建立新朝,新朝历史也确实很短。王莽正是当年刘邦所斩杀那条蟒蛇托生。当时,刘秀是仅存的,也是对王莽威胁最大的,有刘邦血统的传人,王莽因而四处追杀刘秀。刘秀在逃难中,民间传说最多的:就是香椿树、洋槐花,蝼蛄都曾救过刘秀命。却不知,要不是赤山相救,刘秀差一点命丧山头,这就是山头来历的另一个传说。3、泰山石敢当泰山脚下有一个人,姓石名敢当。此人非常勇敢,武功高强,好打抱不平,在泰山周围名气很大。泰安南边五六十里地,有个大汶口镇。镇里有户张姓人家,张家的女儿长得是脱俗漂亮。可近来每到太阳压山的时候,就从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气,刮开她的门,上她屋里去。这样天长日久呢,女孩就面黄肌瘦,很虚弱。找了许多先生看,也治不好。人们说,这是妖气缠身,光吃药是治不好的。张家老人听说泰山上有个石敢当很勇敢,就备上毛驴去请他。石敢当一听,他就去了。他交待下人:"准备十二个童男,十二个童女。男的一人一个鼓,女的一人一面锣。再就是准备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搓成很粗的灯捻,准备一口锅,一把椅子,只管把东西准备齐了。"这样天色一黑,他就用灯芯子把香油点着了。他用锅把盆子扣住,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这样虽然点着灯,远处也看不见灯光。一会儿,从东南方向来了一阵妖风,看着风就过来了。石敢当用脚一踢,踢翻了锅,灯光一亮,十二个童男童女就一齐敲锣打鼓,妖怪一进屋,看见灯光一亮,就闪出屋,朝南方跑了,上了福建。然而福建有的农户又被妖风缠住了身体。怎么办呢?人家就打听,后来,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能治妖,就把他请去了。他又用这个办法,妖怪一看又跑了,就上了东北。东北又有个姑娘得了这个病,又来请石敢当。他想:"我拿他一回儿,他就跑得很远,山南海北这么大地方,我也跑不过来。这样吧,泰山石头很多,我找石匠打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气,你就把它放在谁家的墙上,那妖就跑了。"以后就传开了,说妖怪怕泰山石敢当,只要你找块石头或砖头,在上面刻上"泰山石敢当",妖怪就不敢来了,所以以前泗县人在盖房子、垒墙的时候,会把“泰山石敢当"放在宅子门口,就可以避邪。4、哭活头枯河头在县城东北30里,原名“哭活头”。相传霸王在垓下兵败别姬后,携带虞姬头颅摆脱追兵逃到这里稍事休息,就将虞姬的头颅拿出来看看,因霸王对虞姬感情至深不觉潸然泪下,这时只见虞姬的眼睛眨巴一下,被项羽哭活了。因此,这里就叫“哭活头”。据说虞姬的头颅就埋在这里的高滩上,后因隋唐运河挖到这里干枯无水,施行纳粟行舟,就改成了枯河头。枯河头曾经三易其名,经历了“哭活头”、“哭孩头”、“枯河头”的不同称谓,每个称谓都有一段历史传说。5、水漫泗州相传康熙年间,泗州城西北有个大李集,村上有个叫李长善的老人,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叫“混帐”。混帐6岁进私塾读书,学习马虎,调皮点子倒不少,结果把先生气走了。张果老出游到泗州,听到这件事,就特意去大李集做塾师,他不用戒板抽打学生,而是和颜悦色地启发。他上的第一堂课,是教学生育荆条( 当地称腊条子), 那荆条长得又粗又壮,把孩子们的手都磨破了,混帐更是受不了这份苦。于是,张果老问他 :“这腊条子为什么不好育弯?” 混帐随口回答说:“太大了。”张果老趁机启发道:“从小好育,长大可就不好育了。”小混帐似乎从中明白点什么,这以后,他比以前听话多了。后来,张果老经常给孩子们讲:“祖遂闻鸡起舞”,“欧阳修划地为纸”等古人好学故事。渐渐地,混帐喜欢上先生,学习也认真了。张果老见混帐走上了正路,便向李长善夫妻及乡邻告辞。临走时,他给混帐起了个学名叫李守志。还告诉守志,以后如有事找他,可到盱眙山上,一块几丈见方的大石板前,便能找到。张果老走后,李守志学习更加勤奋,18岁那年,他参加县试,中第一名。李守志中县试后,同年赴金陵参加乡试,途中借宿淮河岸边,淮河水神水母娘娘见守志美貌儒雅,欲强招为婿。守志胸怀大志,时刻不忘老师的教诲,便回绝了这门亲事。谁知水母娘娘恼羞成怒,顿时起了报复之心。她一路尾随到金陵,在一个小客楼里找到了李守志。 这一回她干脆亮出了自己的身份,逼守志就范。守志仍是不答应,只见她念动咒语,变成一只花背猛虎向守志扑来,守志连忙抓起桌上的砚台,对准虎头猛力砸去,他哪里知道,这块砚台是张果老丢下的神砚,也是件降妖的宝贝,水母娘娘躲闪不及,头上被砸了个大疙瘩,她慌忙恢复原形,气愤而去。开考那天,李守志拿到考卷,只用了一半时间,就写好了。当他在考卷上面写名字时,刚写上,瞬时就不见了,他一连写了几遍都是如此。原来这是水母娘娘暗中施了妖法,故意找他麻烦。李守志只得中途弃考,忧愁而回。回家不久,李长善夫妇便相继过世。守志只好托一个亲戚帮忙,在泗州城租了间房子,靠卖文维持生活。此时水母娘娘仍不愿放过李守志,她乔装成一个老太婆,到泗州城卖水。她挑了两只小桶,在大街上边走边吆喝。这天,李守志走在街上觉得口渴得很,上前买水。水母娘娘心中暗喜,脸上却笑容可掬地打招呼。守志端起水瓢刚要喝,突然水瓢被一只大手猛地夺过去。他转身一看,身旁站着一个白发老头,手中牵着一条毛驴。老头说:“这水我买了,给我小驴喝。”李守志忍着气走了。水母娘娘见这老头坏了她的美事,便发起火来,说:“这水你买得起吗 ?”老头说:“请问,这水值多少钱?”她没好气地说:“一万贯!”老头不慌不忙从驴背上取出钱递了过去。一万贯,一文不少。水母娘娘接过钱傲慢地问:“我的水,你的驴喝得了吗?”老头说:“再多的水我的驴也喝得光。你的桶中能盛多少 水?”水母娘娘伸出指头说:“五湖四海零三江”。老头听罢笑笑说:“我的驴呀,正巧也能喝五湖四海零三江。”原来这老头就是张果老。水母娘娘将两只桶梁抽掉,让驴儿尽情地喝,一会儿,两桶水只剩下角儿。水母娘娘装作不介意地拎过桶,说:“这桶角儿太脏,倒掉算了。 ”也因张果老一时大意,只见那水母娘娘把桶一翻,便腾云而去。一时间,桶角儿变成汹涌的洪水,波浪滔天,张果老忙骑上驴飞向空中,他低头一看,一座美丽的泗州城霎时淹没于水中。李守志也被大水夺走了生命,尸体漂浮在水面上,但死未膜目。张果老后悔不及,用手向守志尸体一指,那尸体突然变成了一只鱼鸥,“嘎”地一声飞走了。李守志变成一只鱼鸥,在家乡茫茫的水面上空边飞边哭,飞了三年,也啼哭了三年。为报这血海深仇,他经恩师张果老指点,历经艰辛飞到东海,联合众海鸥,在一日太阳刚刚升起时,无数只海鸥在李守志的带领下,飞向泗州。这天夜里,海鸥们悄悄地飞到淮河边,在水宫的上空,他们同时丢下了口中的泥土。那一口口泥啊,堵塞了奔腾的淮河水,埋葬了水宫。水母娘娘也葬身于河底。6、马场古槐说在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扯旗造反,以罗成、秦琼、程咬金为首的山东响马,共有三十六人歃血结盟反抗朝廷。当时隋朝老将杨玲领兵驻扎淮安,杨玲接朝廷圣谕起兵勤王回援长安。山东响马三十六弟集兵在泗县东北的黑山口(南是朱山,北是黑山,两山之间的唯一通道叫黑山口)截杀杨玲。两军相逢,双方交战,秦琼在重岗与尉迟恭大战,尉迟恭打秦叔宝三鞭,秦叔宝还尉迟恭两翦。尉迟恭吐血败至朱山,罗成三枪挑开黑山口,回马枪捎带凤凰窝。就因为这场鏖战,朱山脚下成了两军交战跑马的战场,所以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马场了。那时,在马场的北头有一座玄帝庙,庙院里有一棵槐树,罗成的马就拴在这棵槐树上。在马场民间还到处流传着“程咬金勒马看古槐”的传说!如今这棵古槐腰大十围,历千年不死,虽然中空腐朽,弹痕累累,却依然抱子携孙,枝叶繁茂,青绿欲滴。由于老槐树年逾千岁,道业极深,所以被当地农民奉以为神,人们在这里烧香还愿,顶礼膜拜,祈求福祉,树上被还愿者披红挂绿,如旗飘飘。更有甚者,当地民间还留下了老槐树南京开店的传说: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起,老槐树死了四十年,满树干枝,没有一片绿叶。在一九五八年,当地有一人在农闲时去南京谋生,在南京下关偶遇一人开店,寒暄中,店主问道:“请问你贵姓?家乡何处?”那人说:“我免贵姓孙。家住泗州东北的马场。你呢?”店主说:“真巧,我姓槐,也是泗州马场人。”姓孙的问:“老槐,你住在马场哪头?”店主说:“我住在马场北头!”姓孙的问:“我也是马场人,怎么不认识你啊?”店主说:“我出来开店已经四十年了,不在家,你上哪认识我啊!我那时在家没有鞋穿,天又冷,脚全部露在外面,冻死我了!”姓孙的回来后就在家忙农活,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收完麦后才想起询问那个在南京下关开店的槐姓店主,可问遍街邻,都说马场没有一家姓槐的。孙姓人就找到街北头,直至看到老槐树的根全部露在外面才忽然想起那店主就是这棵古槐的精灵。人们猛然醒悟:啊,怪不得这棵老槐树死有四十年啦,原来是它的圣灵去南京开店了啊!孙姓人就弄土来把老槐树的根埋个严严实实。第二年,这棵已死四十年的老槐树又重新发芽吐绿了。人们纷纷奔走相告“老槐神回来啦,老槐神回来啦!”从此,老槐树重新复活,直到今天依然蓊蓊郁郁!7、泗县东关石马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泗县东关外还有一批石人石马,一共二十几个,石人一米左右,腿脚埋在地下,笔直一排紧傍路南,过往行人,会随手对石人头摸上一把,天长日久石人头上被摸得锃亮光滑,听先人们说,原先路北也有,不知什么原因被砸掉了。这些石人的记忆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已经模糊了,但与石人一河之隔的汴河北岸斜立的一匹巨大石马,却给人留下了深深的不解之谜。话说清朝末年,泗县城东关外小汴河北岸有一大户人家,世代以种蔬菜为业。汴河北岸上百亩菜地,每临春夏,一眼望去,生机勃勃,各类蔬菜,应有尽有。可是这一年夏天,主人觉得奇怪,早上到菜地里采菜,总会发现菜被动物吃了些,而且糟蹋得挺厉害,再看泥土里的蹄印,分明是马留下的。于是主人便找来伙计,夜里帮忙照看菜地。伙计一夜四处巡逻,不敢有半点疏忽大意,可令人奇怪的是,第二天依然看到菜地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到处是被吃过和践踏的菜叶,还有踩得深深的马蹄印。伙计把菜夜里又被偷吃的情况说给主人听,主人当然对伙计的巡视不满意,责怪伙计偷懒,不知跑哪睡觉去了。于是第二天夜里,主人亲自带领几名伙计隐蔽在菜地的排水沟里,眼都不敢眨一下,时刻注视菜地里的风吹草动。一夜无事,主人以为万事大吉,哪曾想早上查看菜地,依然和昨夜一样,到处被践踏得乱七八糟。主人觉得此事十分蹊跷,于是夜里和伙计挑灯看守,可是第二天菜地依然如故。无奈,主人只得让伙计在白天对着四下叫喊,希望邻居看好自家的马匹。再说汴河南岸也有一户衰落的大户人家,祖上是生于明朝永乐年间后官至户部尚书的陈翌,此人素来刚正,廉于职守,善于任人,敏于建功,广得百姓的赞誉。人死后埋在此处,皇帝为了表彰其功勋,在墓前雕琢安放了一批石人石马,后因修路,高大的坟墓被平掉,一条沿河东西大道从石人石马群间穿过。几百年过去了,陈尚书的子孙们依旧悉心守护着石人石马。在尚书的后人中,有位老者,每天早晚都会到石人石马群中溜达一圈,拍拍马背,摸摸人头,甚至还用衣袖擦擦日里落在它们身上的尘土。可是这几天老人百思不得其解,每天清晨,他都发现最大的那匹石马的蹄子上粘了很多潮湿泥土,还夹有踩碎的菜叶。再结合这几天汴河北岸人家的叫骂声,老人觉得十分奇怪,莫非石马成了精,会跑去偷人菜吃?老人想到这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三更过后,老人悄悄起床,来查看石人石马,只见石人都在,小石马也在,唯独不见了那匹大石马,老人又远远地躲着,直到天快亮时,突然看到石马不知何时又回到了原地,一样的站姿。老人看到这里,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石马真地成精了,居然能隐身跑去偷人家的菜吃,这还了得!天亮后,老人绕路来到北岸,找到菜地主人,问他有没有看到偷菜的马是什么样子。主人说这畜生很是神奇,即使你挑灯巡视,也见不到它的踪影。老人于是把自己看到石马的一系列反常举动说给主人听,主人也觉得太奇怪了。于是大家一起商议对策,看看如何证明此事,逮住石马以探究竟。这时,坐在一旁的老管家对主人说:“隐身之物最怕身上系红线,系了线就隐不了身了。可以在它的腿上系根红线。”主人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请老人回去准备根线给石马系上试试。老人回到家中,找根红线,黄昏时悄悄来到石马后面,把线系在了一条后腿上。而此时河北菜地的主人也准备好了打马的工具,有刀叉,有棍棒,大家趁着夜幕的掩护埋伏在排水沟里,只等石马到来。半夜里,忽听河水哗哗作响,大伙借着星光向南一看,果然有一匹白马渡河而来,虽然夏季里河宽水深,但是那马却如履平地,三下两下跃过了河面,来到菜地就呼哧、呼哧吃起菜来。大伙面面相觑,大气不敢喘一声,十几分钟后才冷静下来。主人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情急之中一声令下,大伙拿着“武器”从四面围追堵截,其中有一年轻伙计眼疾手快,举刀向马飞掷,只听“当啷”一声,那马瞬间失去了踪影,正当大家惊奇之际,忽见地上有一截石头,点火一看,正是石马一截粗壮的后腿,后腿上还系着一根红线。有人赶紧跑到河南岸去检查,发现唯独少了那匹大石马。于是大家对石马成精深信不疑。黎明时分,有人发现汴河的北岸上突然有了一匹石马,后腿掉了一截,依然昂首振鬣,表现出奔跑姿势,而当把那截掉了的后腿拿来放上,正好吻合。为了让这匹成精的石马永远不能再乱跑糟践人,主人把那截腿扔到了深深的河中央。原来那天夜里,石马因为被系了红线,失去了隐身功能,后来恰巧被伙计砍掉了系着红线的后腿,于是又恢复了隐身,可是当它用三条腿挣扎着往回跑到了河边时,实在筋疲力尽了,再加上鸡也叫了,天也亮了,再也跑不动了,只能永远定格在那里了。8、老山(盘龙山)传说在泗县城北三十里地的群山之中,有座山怪石嶙峋,山石层层盘旋而上,形如盘龙,这座山就是盘龙山。盘龙山上,那嶙峋的石片是龙的鳞甲,红色的泥土是龙的血肉,隆起的盘石是龙的脊梁。龙嘴是山顶的清泉,龙尾是大地的溪流。这里是龙的故乡,龙的传人。这座盘龙山,不知始于何时就建有玉皇阁、龙霄殿,琼楼玉宇,巍然壮观。传说主宰万物的玉皇就出生在这块土地上。相传,在遥远的古代,在离夏丘(今泗县)很远很远的地方有座龙虎山,山上古木参天,蓊蓊郁郁。山下有个姓赵的员外,家有万贯家财,世称赵善人。一天,有个和尚到赵家化缘,赵员外以礼相待,谈话间得知他姓张,名叫张大帝,家在夏丘城北三十里地的盘龙山。从此以后,张大帝就成了赵家的常客。后来张大帝又云游四方,一晃3年,杳无音信。3年之后,张大帝再次来到龙虎山下找到赵员外说:“我这次来是有求于你,请你从龙虎山上砍伐一批千年古木运到盘龙山上帮我修建庙宇。”赵员外闻说慷慨解囊,答应照办。但他却说:“这木材好砍,可路程相隔数千里,怎么运呀?”张大帝看赵员外面有难色,便道:“这个你不必担心,你将砍掉的木材放到河里,任其漂流,我自有办法。”张大帝走了。赵员外按照张大帝的吩咐悉数照办。但张大帝从此却又不见了踪影。久而久之,赵员外思友心切,便收拾行囊踏上了访友的征途。于是他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一路访查,直奔盘龙山而来。赵员外来到盘龙山上,问遍所有的和尚,都说没有张大帝这个人。当赵员外提到施舍运送木料一事时,众人无不骇然。原来在二年前的一天早晨,从庙院内那口深不可测的井里,木材一根接一根地往外冒,恰巧和赵员外砍放到河里的木料根数相同,一共999根。方丈告诉赵员外:“这修建龙霄殿的木料都是从那口井里冒出来的,只是没有叫张大帝的和尚。”在盘龙山上,赵员外虽然受到方丈的盛情款待,但终因没有访到朋友张大帝而闷闷不乐。一日,赵员外告别方丈到山下访查,可走遍盘龙山下方圆几十里地,都遍访无着,结果弄得囊空如洗,贫困潦倒,只得沿途讨饭访查。七月流火,天然炎热。一日,赵员外累倒在土地庙前的一棵大树下睡着了。冥冥中,只见土地爷浑身大汗淋漓,跑到赵员外跟前对他说:“施主,玉皇大帝差我向你禀报,他身为神主,生于此地,为建家乡盘龙山龙霄宝殿,只能和你在龙虎山相见两次。现在玉帝念你真诚,差我告诉你快点回去,不要再访他了,日后自有厚报!”土地言讫遁去,踪迹全无。赵员外惊觉中醒来乃是南柯一梦。赵员外在大惊中慌忙跪拜土地夫妇,只见土地爷的石刻像浑身潮湿,而土地奶奶的石像却一身干燥,显然,土地爷是从天庭奉命赶来才累得满头大汗的。于是,赵员外磕头跪拜,千恩万谢之后便立即返乡了…后来,赵员外的三个儿子相继入朝为官,且为政清廉,誉满朝野。在垂暮之年,赵员外再次来到盘龙山上,并把这个故事走到哪里讲到哪里。从此,人们才知道,张大帝就是神主玉皇大帝,他的家就在盘龙山下。那真正的龙霄宝殿不是在虚无飘渺的太空,而是在盘龙山上。据考,夏丘古邑遗址就在现在安徽省泗县城东南一里地。盘龙山就在泗县城北三十里的徐贺乡境内。山石盘旋而上,状如盘龙,且鳞甲宛然。山顶的玉皇阁、龙霄殿均在1948年毁于炮火。眼前只青山屹立,在无声地期待着美好的未来。9、关于阴阳眼的传说小时候,我听到过两例关于“阴阳眼”的传说,吓得我晚上都不敢出门。一个说的是在县城西关外的梁园,有一小孩叫梁栋,晚上从同样位于西关外的县人民医院出来,被两个“白胡子大仙”一边一个架跑了,本来家在西边,出了院门该向西转,然而却向东跑去,脚不着地,耳畔生风,不一会就跑到了城东二十里外的通海街,过了几天才被家里人找了回来。另一个说的是在我老家,有一个五岁的孩子阿亮,在午收季节,阿亮跟在大人拉麦子的板车后面跑,在经过一座大坟头时,阿亮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于是大人们停下车来问他怎么回事,阿亮说:“我看到大坟头里有一个老头,带着六个女的,手拿大烟袋要磕我的头呢。”大家想,这孩子讲的是真的,大坟里确实埋着一个老头和他的一个大老婆、五个姨太太,老头生前抽着大烟袋。于是大人赶忙把他抱上车来。当时这两个故事在附近传得沸沸扬扬,人们展开了热议,说两个孩子都是“阴阳眼”,“阴阳眼”就是不但能看到阳间的人和事,还能看到发生在阴间的人和事,等孩子到了六岁或者十二岁后,“阴阳眼”自动消失。这有鼻子有眼的传说,活灵活现,哪个还能不信。多年后上了高中,梁栋正巧和我成了同班同学,每天一路来一路去的,我就问他那次“被白胡老头绑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梁栋说:“那纯粹是人家糊编乱造的。当时我母亲在西关县医院住院,晚上让我自己回家,我出了县医院大门后转向了,不是往西走,而是往东走了,当时想,离家本来不远的,怎么就老是走不到家呢,一直走到离城三里外的东关石人石马那里,并不是人们所说的二十里外的通海街,我才觉得害怕,就哭了起来,正巧这时有个好心人路过,问我怎么回事,我就说了我家是西关外梁园的,那人说是往回走,就能走到家了。我到家时,已经是后半夜了,家里人和邻居都在到处找我呢。”还是多年后,我老家村里的孩子阿亮也参加工作了,在和他的一次闲谈中,我问及他当年“阴阳眼”的事来。阿亮说:“自小就听家里人说,村西头的大坟里埋着一个老头和六个女人,老头生前抽旱烟袋。那天收麦子,大人们拉着一板车麦子在前走,因为怕危险就没有让我乘上去,而是让我跟在后面跑,我又热又累,看到大坟后还害怕,就哭了起来,如果不撒个谎骗他们说看到了大坟里的人,他们还不把我抱上车呢。”两件埋藏心头多年的离奇故事都在后来我的一一验证下求得了真相。可是老家的很多人还都清楚地记得这两个传说,并且依然深信不疑。泗县一直以来关于阴阳眼的传说始终没有停止。10、“打雁刘家”的传说泗县丁湖境内,有一个村庄叫打雁刘家。为什么叫打雁刘家?说起来它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呢!据说在很久以前,这村有个姓刘的老汉在耕作之余爱好打猎,他每次出去都收获甚丰。有一年隆冬,冰天雪地,刘老汉又背着猎枪去野外打猎了。他来到银装素裹的原野,远远望见一群大雁落在一片洼地上。刘老汉绕了个弯,利用一片高地作掩护猫着腰悄悄靠近雁群,“砰”只听一声枪响,雁群“呼啦啦” 冲天飞去。刘老汉颓然中惊喜地发现一只大雁“噗啦啦”怎么也飞不起来。一种猎获的喜悦与激动驱使刘老汉拎枪飞快地向大雁奔去。随着刘老汉的靠近,那只大雁强烈的求生欲使它喊叫着在雪地上奋力挣扎。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一道殷红的血痕。刘老汉捉住大雁后发现它的翅膀被打断,就把它带回家中拴在院里的一棵石榴树下并弄来食水喂它。可它惊恐地望着这块陌生的地方既不吃也不喝,不时还发出凄厉的叫声。从这只大雁被刘老汉捉回家的那天起,人们就见一只孤雁一天到晚在刘家庄周围的上空盘旋,并“吱-嘎-”地发出呼朋引伴的叫声。那只受伤的大雁听到叫声亦在院中竭力回应着。当那只盘旋的孤雁发现同伴时,就在刘家的上空飞来飞去,想引起那只受伤的大雁一起飞离险境。可几经尝试都失败了。当它确认同伴不能起飞时就毫不犹豫地落到院里。两只雁细语呢喃,相依相偎。一阵缠绵之后,那只健康的大雁几次展翅欲飞试图带走伴侣,可都没有成功。当它确信带不走受伤的伴侣时,它也不走了。它们拒绝刘老汉家人丰盛的赏赐不吃不喝,把脖子象搓绳一样摽在一起,直至双双死去。“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就这样它们交颈而死,实现了爱的永恒。俗话说:人有人言,鸟有鸟语。这一切使刘老汉的家人十分感动。他们没有吃这对大雁,全家人在感动之余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将这对雁掩埋了。至此,自感惭愧的刘老汉将猎枪砸了,到死再没打猎。这个村庄从此就叫打雁刘家了。今人通称雁刘家。时人有将“雁刘”之“雁”书之为“堰坝”之“堰”,谬也!申明:文章素材综合自网络,泗县话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泗县话(微信ID:sixianhua8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泗县最新楼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