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爱情诗他的妻子

夜雨寄北_百度百科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身居异乡,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夜雨寄北作品原文
唐·李商隐
君2问归期3未有期,
巴山4夜雨涨秋池5。
何当6共7剪西窗烛8,
却话9巴山夜雨时。[1]
夜雨寄北注释译文
夜雨寄北字词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2]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2]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2]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2]
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作品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3]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2]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夜雨寄北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
夜雨寄北诗意图戴敦邦绘
北,故题作《夜雨寄北》。[2]
在南宋编的《》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4]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5-6]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夜雨寄北鉴赏评价
夜雨寄北作品鉴赏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4-5]
夜雨寄北作品评价
在《诗境浅说》里点评《夜雨寄北》说:“清空如话,一气循环,绝句中最为擅胜。诗本寄友,如闻娓娓清谈,深情弥见。”[6]
评说此诗:“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7]
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5]
夜雨寄北作者简介
(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他和合称“”,与合称为“”,与同时期的、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有《》。[8-9]
.中国文学网[引用日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王一川.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9
.中国华文教育网[引用日期]
.中国文学网[引用日期]
.中国文学网[引用日期]
纪昀.《玉溪生诗说》(卷上):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8
.佛缘网站[引用日期]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中国古代的诗人都有一颗想要入仕的心思,但是大部分诗歌文学成就较高的文人,在仕途上都不顺利,以至于古往今来的隐逸派诗人只多不少。李商隐也是其中的一员,虽自称是皇室宗亲,但是却无人理他,估计是很远的皇室宗亲了吧,这对他的仕途没有任何帮助。文人都需要推荐和知遇,因为文人本身,说得不好听是生活水平比较一般,有些甚至比较穷,不事生产,根本活不下去。   前半生的他基本上平平淡淡,直到19岁时,才被当时的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令狐楚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有了一个好的靠山之后,李商隐便能专心科考,可惜的是晚唐官府渐渐腐朽,李商隐考了多次还是没考上,令狐楚的儿子一次便考上了,这当然不是才华能力的问题,大家都懂的,后来李商隐实在太烦躁,就给令狐楚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发发牢骚,当年中举,与令狐楚的施压脱不了关系。但是可惜的是,晚唐时期牛李之争如火如荼,刚考上进士不久的李商隐被王茂元给招为了女婿,把女儿王晏Z嫁给了他,但是王茂元当时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这下子,李商隐就开始被唾骂了,说他抛弃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令狐家,离开牛党去了李党,中间的波折起伏不多赘述。   李商隐的成就是诗,而且广为人知的是他的情诗。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诗人重感情,李商隐是其中的翘楚。   李商隐在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之后,便跟随在令狐楚的身边学习,令狐楚还有一个女儿,叫令狐函玉,青梅竹马的桥段就来了,但是李商隐这个人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认为自己出身不高(虽自诩李唐宗亲,但是那并没有什么作用,他自己也明白),又没钱,还没有考取功名,于是,一段姻缘便错过了。   之后,太和九年,李商隐上玉阳东峰学道,遇到了一个女道士宋华阳,李商隐有诗《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曲折的记述了这一件故事,但是超出常规戒律,道士的清规戒律可一点都不比佛教的弱,这段感情被发现后便只能悲痛分离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在二十三岁时,李商隐寄居在堂弟家中,遇上了一个商人的女儿,叫柳枝,柳枝此女对李商隐的诗歌极其喜欢,所谓有共同爱好,更容易迸溅出爱情的火花,两人以诗歌作为桥梁,热恋了起来,但是李商隐被令狐楚的儿子叫去考科举,等考完了归来之后,佳人已嫁作他人妇。这段故事在《柳枝诗》隐约有记载。   李商隐的情史之中,最出名的估计是两位宫嫔了,《杜阳杂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宝历二年,浙东女二人曰飞鸾轻凤。帝琢玉芙蓉为歌舞台,每歌舞一曲如鸾凤之音,百鸟莫不翔集。歌舞罢,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宫中语曰&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这里面讲述了两位宫嫔,一个叫飞鸾,一个叫轻凤,李商隐在参加一次贵妃的宴会上结识了二人,开始了约会,后阴差阳错,二女私藏的李商隐的玉盘被查出,畏罪自杀,香消玉殒。   后来,李商隐在29岁的时候,娶了王元茂的女儿王氏,王氏个性温婉,夫妻二人颇为恩爱,但是李商隐也因此卷入牛李之争,在夹缝中郁郁不得志,但是李商隐却并不后悔娶了王氏在结婚后,李商隐洁身自好,但是红颜薄命,王氏患病逝去,我们所学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整首诗表达的意思就是,他思念归家,想与妻子共话巴山夜雨,共剪西窗之烛。实则不然,这首诗作于其妻死后三年。他的痴情,由此,可见一斑,之后,他再也没有娶妻,每逢七夕,必做一首诗来怀念亡妻,直到47岁时在积郁难消的愁苦中离开了人世。最近更新: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故事:
48小时热门李商隐的爱情诗|爱情|诗歌_凤凰资讯
李商隐的爱情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有《无题》这种独创形式,作品多用典故,辞藻瑰丽,诗旨隐晦,意境空灵:
原标题:李商隐的爱情诗◎ 何永炎李商隐生于晚唐。他自述“我系本王孙”。他是晋凉武昭王李蒿的苗裔,唐高祖李渊是李蒿的第七代孙。而上溯五代(包括他的父祖)虽然其中也有不乏才气学问者,但都职位不高,没有一个阔人,且大多早夭。他曾有三个姐姐,也都早逝。其中让他敬佩的“裴氏姐”,“生禀至性,幼挺柔范;潜心经史,尽妙织纴;钟曹礼法,刘谢文采”(《请卢尚书撰李氏仲姐河东裴氏夫人志文状》)。诗人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女性呵护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对于女性有着天然的亲近和依恋。因此,他爱写情诗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李商隐的爱情诗,多有《无题》这种独创形式,作品多用典故,辞藻瑰丽,诗旨隐晦,意境空灵: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诗称“无题”,但诗中的爱情悲剧意味却显而易见。咏诵这些失意的爱情诗篇,恰好表现了诗人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抗议。例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无题》诗设计了四个层次:首联点出相见机会极少,一分手时难舍难弃。颔联以海誓山盟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颈联写他们受到爱情的折磨,充满着惆怅牢愁。尾联想象西母王神话中青鸟成为传递爱情的信使,表达了对美满的爱情和相思充满温情的向往。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成为表达忠贞爱情的千古绝唱。与此诗主旨相似的另一首《无题》,写相思的心情更为动人: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久久不见心爱的人到来,男主人公神魂颠倒,彻夜难眠。他连墨都来不及磨浓,就急着写情书。心中想着她独居的倩影,烛光照着金色翠鸟的罗帐,麝香微薰绣着芙蓉的锦褥,春心萌动而因隔着万重蓬山不禁产生了无限惆怅!诗人本身就是个情种。当他抱得美人归,如愿娶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小女儿,就毫不掩饰自己的新婚快乐:“灵归天上匹,巧遗世人间”(《偶题》),“雾夕咏芙蓉,何郎得意初”(《漫成三首》其三)。宦官专权误国是晚唐一大弊病。由于李商隐身处牛(僧孺)、李(德裕)两党矛盾的夹缝,仕途坎坷蹭蹬,生活也一直清贫艰难,但他对妻子王氏一直是真情相爱的。他写不少寄内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推《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语浅情浓”,既琅琅上口,又抒情尽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有人将这首诗解释成李商隐寄给同性朋友的作品,实在是焚琴煮鹤,很煞风景。生前恩爱必然会有死后的深情忆念。李商隐27岁迎娶王氏为妻(有人推测,他先前曾有过一次十分短暂肤浅的婚姻关系),38岁妻子亡故。诗人悲情不绝,并为此写下了数首悼亡诗,其中以《房中曲》最为凄切动人: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从诗中看,李商隐妻子不但模样美丽,而且应该精通音律,善于鼓瑟。“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物在人亡,睹物思人,诗人的心情是非常悲痛的。这里,不能不提到李商隐那首著名的《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对于此诗,众说不一。有人说是悼亡,有人说是艳情,也有人说是诗人自伤平生。我以为此位李诗人从来就有制谜的癖好,他不明说就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正是诗的魅力所在,因为历来就有“诗无达诂”的说法。是真才子自多情。情乃有专情与花情之别。说专情,诗人对妻子王氏的深情是自不必说的。说花情,诗人确有不少题赠歌女、妓女的作品。请看:“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池,仙衣尽带风。”(《垂柳》)蝴蝶也好,花柳也好,在他眼里一切的动植物都具有女性的特征。“觉动迎猜影,疑来浪认香。”(《夜思》)“腰细不胜舞,眉长惟是愁。”(《无题》)“忆闻珮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水天闲话旧事》)“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闻歌》)谁能说清这些诗句不是写美丽多情的女性身影呢?因为李商隐的诗不少是表现情绪的,给人阅读的感觉是矇眬的,影影绰绰,这样反得审美奥妙,意蕴无穷。请再看《偶题两首》:小亭闲眠微醉消,山榴海柏枝相交。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清月依微香露轻,曲房小院多逄迎。春丛定是饶栖鸟,饮罢莫持红烛行。这两首表现情人幽会的诗歌,没有任何正面描写。第一首诗笔触避人,而以有象征意味的树枝、簟席、枕头、头饰等去表现;第二首则从不要打扰情人的角度表现情人幽会的缠绵。清人纪昀对这两首诗推崇备至,评第一首曰:“艳而能逸,第二句有意无意,绝佳。”评第二首曰:“对面写来,极有情韵,此艳情之工者。”假如我们不去追究作品寓意,其中描写情爱的美感还是十分动人的。李商隐一生坎坷而短促,四处入幕,但一直沉郁下僚;夫妻恩爱又不长久,给他留下了无限的思念与悲痛。但他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个人虽然带着忧伤色调,但却是无限美好、令人向往的爱情世界。多少生前飞黄腾达、锦衣玉食的达官贵人都已腐烂成泥、湮灭无闻了,而失意漂泊、餐风饮露的李商隐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些爱情诗篇,任由着岁月、风雨淘洗,丝毫也不减其美丽与华贵。文学史家木心赞评李商隐“是唐代唯一直通现代的诗人”。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说他的诗歌“华丽、深情、典雅。”(《文学回忆录》上册,第280页)李商隐堪称中国古今以来以诗歌表现男女情爱的第一人,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的唯美、神秘的矇眬艺术,隐露分寸的把握非常成功。简直可以说,隐增一分则晦涩,露加一分则色情——六朝许多宫廷诗歌就是那样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03073
播放数:265362
播放数:256380
播放数:577810
48小时点击排行李商隐妻子是谁 李商隐有几段感情
小贴士: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作者:未解之谜 时间: 点击量:
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作为一位情感丰富的诗人,爱情题材在他的诗歌中占据很大的比重,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表达情思之外,诗人还有不少描写女子思情人的诗歌,以及这首《无题·八岁偷照镜》讲的是一个少女在成长过程中的怀春心理,更有不少人猜测诗人笔下的这位姑娘可能正是李商隐的初恋。无题·八岁偷照镜这首诗歌的大意是,小女孩八岁的时候私底下喜欢自己偷偷照着镜,便已经能够将眉毛画成长眉了。而到了十岁,小姑娘到郊外踏青时会在脑海中想象着把荷花做成自己的衣裳裙子。女孩子到了十二岁,会开始学着弹古筝,银色的护甲套在指上始终不取下来。等年龄到了十四岁时呢,女孩子就会羞着避免面对男性,即便是最亲近的亲人也不例外,这个时候的她可能在思考自己什么时候才会出嫁吧。而到了十五呢,姑娘会背对着秋千哭泣,在风中吹干眼泪,唯恐美好的青春年华如同春天一样消逝。在这首诗歌中,李商隐站在少女的角度上,将小小姑娘初步长成、逐渐怀春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她的焦灼与郁闷,心中渴盼少年男儿的怀春之思仿佛才人等待入仕遇知一般。将姑娘小小年纪就爱美画眉、性情清高以荷花作衣自赏、苦练琴艺、怀春羞涩回避男性以及待嫁闺中的愁绪等一系列过程均描写得入木三分。然而通过描述,也有人认为诗人对这位姑娘如此熟悉,定是青梅竹马的异性才有如此亲密的观察,而“十五泣春风”或许正指代了二人这段无疾而终的初恋。 柳 李商隐 李商隐的《柳》是诗人在感伤自己已经年老之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作,用迟暮来喻指自己的晚年,在诗文中,李商隐纵观柳树今昔之间的衰败与茂盛之差,心生感叹,并以此自比身世,满是感怀。柳 李商隐这首诗写在秋天,描写的是秋日时分的柳树,可是诗人却不从此刻的景象说起,而是先回忆其在春光明媚时节里的面貌,再依此转回到如今眼前的形象。李商隐在这首诗歌中句句不离柳,可全诗竟没有出现过一个“柳”的字眼;诗歌的每一句都是在颂物、在写景,却也句句都在写人、自己,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衰败枯稀的秋日柳树饱含悲叹之意。诗歌所写的是,曾经在春日里的柳树,春光明媚,春风盎然,百花盛放,灿烂夺目。然而士女们有如片片云朵一般,锦筵上红色的裙摆摇曳,绿色的舞袖纷飞,柳树翠绿的纸条也随着姑娘们一起飘荡舞动。然而在对于脑海中春光的描写之后,下面两句笔锋一转,回到了眼前反差强烈的真实景象。夕阳映在柳条上面,而秋日里的蝉伏在柳树上悲伤地鸣号,放眼望去,一派萧条、凄凉的场景。而李商隐在诗中所描写的如今与过去之间柳树的悬殊对比,正是诗人自己的生平写照。李商隐的这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加强反差,用拟人的手法将场面写得更加生动逼真。诗人以柳来自比,托借柳树的春荣秋败来感叹自己少时得志、迟暮失意的年华不再之悲。
大家正在看……
今日阅读排行
12345678910李商隐妻子是谁 李商隐有几段感情 - 武林网
>> > 李商隐妻子是谁 李商隐有几段感情
妻子 爱情在李商隐的诗歌题材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李商隐的感情生活也是古往今来众多学者纷纷去探究的一个方面,对于他感情经历的猜测,普遍认为有好几段爱情,然而他的妻子王氏是他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女性。李商隐 画像王氏是李公之妻,不过也有人在他的《祭小侄女寄寄文》中推断出王氏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然而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也难以得到证实,至于他的初婚妻子是谁,这方面的记载基本上完全空白。当年在令狐楚去世以后,王茂元十分赏识李商隐的才华,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他,也就是王氏。然而也正是这段婚姻使李商隐被卷入牛李两党的斗争之中,一面是岳父所处的李党,一面是恩师令狐楚所在的牛党,李商隐处在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在夹缝中备受压制,很快就因为被指责背叛刚死的恩师于是在官场上屡屡受辱。然而岳父虽然在朝廷有一定地位,但是王茂元生前并没有在李商隐的仕途中对他有所提拔或者帮助,因此李商隐始终在官场沉沦失意。851年春夏时节,两个人结婚不过12年,王氏便病逝了,李商隐虽然常年在外游历,夫妻之间聚少离多,但是在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人之间的感情非常好。王氏出生于富贵的官家,却将家事料理得井井有条,悉心照顾夫儿,因此妻子的死,让过于执着于政治的李商隐心中十分愧疚。在王氏去世以后,李商隐写下不少悼念诗以纪念死去的妻子,言语间流露出诚挚的深情与哀痛,甚至有猜测认为锦瑟也是为妻子王氏所作。 李商隐情史怎解 李商隐的诗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而他的情诗更是广为称颂、千古流传,有很多名句至今还常常被我们摘来在书信中派上用场。他的情诗中无论是抒发自己情思的、描写少女怀春的,又或是刻画妇人渴望情人的,李商隐都描绘得入木三分,那么这样一位多情诗人又有着怎样的情史呢?李商隐情诗李商隐在情感的表露上向来多加掩饰,他的诗文也常常是晦涩难懂,不过据我们所知的一共有三四段感情,其中有一段未遂的初恋是得到他自己承认的。那个女孩叫柳枝,年芳十七,善通音律,住在李商隐堂兄李让山的隔壁。有一次柳枝因为听到李让山吟诵李商隐的诗歌后甚是爱慕,于是将衣带打结拜托李让山转交给李商隐。次日,李商隐与李让山散步路过柳枝家门口,而此时柳枝正好束起发髻,抱着扇子站在门口,或许唐朝年间社会较为开放,因此二人碰面之后马上就相约三天后见面。谁知当时,李商隐突然接到令狐绹的急荐得马上赶去长安赴考,于是二人失之交臂。后来他再次回到洛阳时,就从堂兄口中听闻柳枝已经另有所属的消息,于是暗生感伤,却也无可奈何,尽管二人并没有过多交集,但后来他作下《柳枝五首》纪念这段感情,想必李商隐当时对柳枝很是动心。后来李商隐娶了王氏为妻,二人虽聚少离多,但婚后感情很好,只可惜夫妻缘分不长,仅十二年妻子就去世了。此后李商隐作了很多悼念的情诗,可见他对妻子也是一往情深。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是诗人李商隐身处外乡巴蜀地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写给远在千里之外长安的妻子的抒情诗,是给对方的复信。这首诗立意新颖独特,跌宕起伏,言简意赅却情意浓浓,具有含蓄委婉却触动人心的力量,传诵千年吸引了无数人,堪称百读不厌。夜雨寄北 李商隐诗的前面两句通过问答以及对于眼前景色的描写作为开头,阐述了诗人寂寥的心情以及对爱人深切的思念。而接下来后面两句则是对未来日子里能够团聚相谈的想象,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单。这首诗为即兴之作,写出了诗人在瞬间的情感变化,言语质朴,在用词造句上均不加修饰,不同于李商隐大部分作品的辞藻华美与象征暗示,这首诗言意明了、自然深切。诗歌的大意,你问我什么何时是归家之期,我暂且还没有确定下来。而此刻我唯一能告知你听的,就是眼前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绵绵不尽地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中与你团聚,我们两人共同坐在家中的西窗下面,一面剪着烛花一面谈心。到了那时我再来对你诉说今夜,我客居巴山时听着细细不断的冷夜秋雨,心中对你是如何的想念。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所创造的独特思维以及在章法结构上的严密性都是十分出彩的,诗歌排句立意层层紧扣,想象与现状融合,打破常规,回环往复,创造了时空、意境的错乱之美,做到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统一。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商隐妻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