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美元到底成长需要付出代价多大代价

转过路角忽然发现,3岁的儿子已在路口等着自己回来。
在0℃的江苏无锡街头,环卫工用双手疏通下水道。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先后有297万部队以志愿军名义入朝,直接消耗战费62亿元人民币,还对苏联欠下30亿元人民币(当时折合13亿美元)的军火债,战时牺牲15万多人(近些人因又有事后补报的因伤病死亡者,确认烈士为18万人)。
  抗美援朝虽有代价,收益却更为巨大
  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基本回到了开战时的三八线位置,可谓平局。中国进行的二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取得了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500公里并挽救了邻邦的胜利,这一成就是任何熟悉历史且有正确立场的人都会肯定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便参加了朝鲜半岛上的一场当时世界上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局部战争,难免要付出一定代价。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先后有297万部队以志愿军名义入朝,直接消耗战费62亿元人民币,还对苏联欠下30亿元人民币(当时折合13亿美元)的军火债,战时牺牲15万多人(近些人因又有事后补报的因伤病死亡者,确认烈士为18万人)。中方付出的代价与战果相比,还是相对较少的,尤其是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发挥很高的作战技巧,人力物力损失都远小于对手。按“联合国军”公布的数字,战时美军死亡共5.4万人,韩国军人死亡22万人,还有其他盟国的数千人,美国的直接战费超过200亿美元。
  将抗美援朝战争的花费与当时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相比,其总量并不算太高。战争期间中国的整个国民产值达2000亿人民币,国家财政支出为600亿元人民币,抗美援朝战争的开销只占同期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一。正因为如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国内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每年经济增长率平均在15%以上。至1952年年底,我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并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站在“第一线”出兵朝鲜,让苏联站在“第二线”,这种民族牺牲也换来巨大的经济回报。在中国出兵朝鲜后,苏联领导人才改变了过去援华不大慷慨并有怀疑的态度,中国得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外来经济援助。1952年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141个大型工程项目,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又增加15个项目,形成了后来通称的“一百五十六项”(最后落实为150项)。这些援华项目的设备虽然还算成本费,技术转让却全属无偿,就此中国能以堪称世界上最低的成本奠定了工业化的最初基础。上世纪80年代时,解放初期主管经济工业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对此曾回忆说:“那时他们对我们的援助是真心诚意的。比方说,苏联造了两台机器,他们一台,我们一台……那真是援助,体现了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情谊。”苏联能够在援助中体现这种情谊,受中国抗美援朝的精神所感动可谓重要原因。有了这种援助,也使中国众多老一代人有那么深的“苏联情结”。不过一切事物往往带有两面性,若全面地看,在接受苏援时全面照搬苏联模式,也给后来中国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中国出兵朝鲜,与世界头强美国在战场上取得均势,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这在政治上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与苏联真正形成了基本平等的兄弟关系(东欧各国与苏联则是父子关系)。在旧中国,2万八国联军就能长驱进入北京,60万日军就能占领大半个中国,而朝鲜战场上的百万“十六国联军”在境外便被打退,此战又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毛泽东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豪言,在朝鲜战场上变成了现实。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终于被公认为强国,获得了近代从未有过的地位,美国也承认自此才把新中国看成一个平等的对手。过去日本社会上都轻蔑地称中国为“支那”,看到自己最敬佩的美国居然被中国人在朝鲜打败,才心服口服地改称正式国名。
  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百年来对外战争从未有过的辉煌胜利,又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共产党的凝聚力,自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力从此得到了恢复。不夸张地说,抗美援朝战争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新加坡的资政李光耀也总结说,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
  经过抗美援朝这一仗,中国解救了处于危机中的朝鲜政权。不论后来的半岛局势演变如何,我国工业中心东北就此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外部安全屏障,我国所显示的威力也使周边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安全环境。后人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时,认为有两大成果最值得重视:一是打出了几百公里的安全纵深,二是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
  测测你的财商:
  向爸爸借了500,向妈妈借了500,买了双皮鞋用了970。剩下30元,还爸爸10块,还妈妈10块,自己剩下了10块,欠爸爸490,欠妈妈490,490+490=980。加上自己的10块=990。还有10块去哪里了呢?
  打开微信,关注微信号:aqxw66,回复“10”即可知道答案啦!!
  成功者必备的微信号,毋庸置疑!不管你信不信,成功真的有很多小窍门和大智慧!成功的智慧微信号:cg2399
  活在当下,实属不易!生活需要很多技巧,请加幸福生活秘籍,让您活的更简单,更健康,更幸福,微信号: xfsh5699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455681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房地产不是答案..日本何能控制微观经济?..70万亿.一场空!
房地产不是答案
万般皆下品,唯有房价高。较之往年的“金九银十”,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收获季来得格外猛烈。8月间“地王”频出,交易量暴涨,上海甚至上演了为规避限购而排队离婚的奇观。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房地产的骤然升温已有多轮。每次发动,都是市场一次无声的共谋,无论是稳健还是中性的货币表述,都会被视为宽松信号;政府的限购限贷令,正是催促入市的良机;经济指标下滑,凸显地产是众望所归的引擎;各行业低迷,反而是银行转向地产的最佳理由。股灾仍有余悸,债牛已然见顶,M1和M2的剪刀差让人发慌,唯有房地产是所有问题的答案。或者说,每个人都相信房地产是别人特别是决策者的答案。在这种强大的心理共振之下,房价自然一发而不可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反复提到一个心理定式:当人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往往会把“我应该做什么”转化成“我会做什么”,进而欢快地沿着熟悉的路径狂奔。在转型不利、改革胶着之际,“拉动房地产”正是这样的容易解。
房地产当然不会是答案。此次房价上涨,尽管从一线城市逐渐渗透到东部地区的二线城市,但三四线和内地城市仍然库存积压,东北一些城市开放户口吸引购房者的效果依旧不彰。尽管银行在加大按揭贷的比重,对于开发贷仍然有所顾忌。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不会因为房地产回暖这颗安慰剂有丝毫缓解,反而在美联储加息的倒计时中变得更加紧迫。
更值得注意的是,房价的畸高虽然看上去不像股市高杠杆那样脆弱,但是带来的社会后果要远为恶性。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成了高度控盘的庄股,有力者不断拉抬,不仅洗劫了普通居民的财富和生活,还将实业企业引向脱实向虚的歧途。近年来,民间投资的下滑与房地产投资的上升几乎同步发生,资源配置的扭曲可想而知。至于贫富差距拉大带来的价值观崩解,更有理由令人不安。
地产不是新问题,之所以在弱势经济下反复冲高,折射的是市场对结构性改革的信心不足,反而迷信房价与固有机制一样刚性保值。要打破这一迷信,需要与土地收入相关的财政体制改革大步推进,配套户籍改革与社保改革及早发力;而经济结构获得根本性调整,方为长治久安的答案。
....................................................................................................
国内房地产企业同样也在疯狂
上半年,国内不少城市房价的疯狂,让更多的住房投机炒作者更为贪婪与恐惧;而国内银行的信贷资金又以住房按揭的方式基本上流入房地产市场,也让银行既惊又喜,惊的是国内住房投机炒作为何会如此疯狂,如果这种狂潮退出,银行的贷款如何收回,喜的是在房价上涨时,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长,就是银行利润的扩张,所以今年上半年国内银行的利润水平比2015年要好,原因就在这里。
在国内投机炒作者疯狂及银行向房地产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的同时,国内房地产企业的疯狂也在所难免。国内房地产企业的疯狂不仅在于如何把早几年积压在手上的项目快速推出,快速销售,让其资金回笼与利润实现,同时也表现为顺政府为保GDP增长把融资成本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之风,加大杠杆,进行大量的融资把以往外债及高成本的资金置换出来,及融资更多的低成本资金来抢地,以便未来的业务规模大扩张。因为,国内房地产企业早就看到政府的软肋,只有推动房地产市场投资,才能保证GDP的增长。所以,在中国政府要求去杠杆化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全面加杠杆成了2015年以来的时尚,也是今年以来国内不少城市地王频繁出现的最大动力。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份,沪深两市137家上市负债合计超过4.33万亿元。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在这137家上市房企中,超过百亿元负债的房企总计为59家,占比43%,超过300亿元负债的房企有32家,占比为23.3%,其中,万科、绿地控股、保利地产、华夏幸福、招商蛇口、首开股份和泛海控股负债均超过1000亿元,分别为5741.33亿元、5453.3亿元、3249.3亿元、1835.74亿元、1599.14亿元、1253.5亿元和1178.6亿元。
截至2016年中期,资产负债率大于80%房企占22.6%,在70%至80%之间占比为20.43%,60%-70%之间的占比为20.43%。资产负债率排在榜首的企业为*ST珠江,高达115.45%。有分析指出,在这一轮房地产上升周期中,A股房企整体净负债率依然处于高位,有息负债总额仍在攀昇,同时分化加剧,龙头房地产企业的杠杆率改善,而中小型房企杠杆依然维持高位,杠杆率较高的皆为国企。
因为,在2015年以来政府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及央行过度扩张的住房按揭贷款政策下,不仅让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住房销售的创记录更是重新唤起房地产企业对市场的憧憬,房地产的大小开发商又开始储蓄力量要这些市场机会与条件再次疯狂冲刺。因为,历史来看,从来就没有过如中国房地产企业能够在如此短期的时间里聚集或掠夺社会财富的机会。
比如,基于公司债发行门槛低、融资成本低等优势,2015年全年房企发行公司债规模高达4302亿元,其中下半年占比达到95%,2016年前7个月,已累计发行5760亿元,超过2015年全年水平。有分析指出,低成本的公司债融资大潮实际上加速了“地王潮”的蔓延。大型房企都在回归主流城市,然而其回归成本却很高,不得不借公司债发行门槛降低时大规模“储粮”,以期在抢地中占优势。
可以看到,国内房地产企业之所以如此疯狂加大融资杠杆,增加负债率,并疯狂地冲击这些热点的土地市场,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房地产企业看准了中国政府为了保证GDP增长不会放弃房地产这个增长动力的要害。既然政府要以房地产来保中国的GDP增长,那么政府就不会改变当前中国的房地产政策,也不会改变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利益格局。中国政府还是会以更为优惠的信贷政策及税收鼓励中国的住房持有者进入房地产投机过度炒作,也会不断向投中国的住房投资者发出更为明确的信号,住房市场仍然是最好的投资赚钱工具。比如,当前政府所谓因城施策的房地产政策就是这样一种信号。在这种信号下,不仅可以把不同城市的房价逐渐推高,增加住房的销售及所谓的繁荣,也会让房地产企业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憧憬。
可以说,只要政府不限制住房的投机炒作而让住房仍然成了一种主要赚钱工具,只要不把住房的投资与消费用税收作一个区分,在按揭贷款利率及首付比例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的情况下,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炒作不仅不会停止,反之会由一线热点城市不断地向三四线城市蔓延。对于这点,国内的房地产企业看得最为清楚。对于中国这个无限大的房地产投资市场来说,只要房地产泡沫还可以向三四线城市蔓延,尽管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是时间问题,但这个无限大的市场同样为这个巨大房地产泡沫存在留下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预期各种城市的房价还会上涨,中国房地产企业要把握好住这个机会最好的方式当然以高杠杆快速扩张。这是国内房地产企业最好的选择。
当然,对房地产企业的高杠杆行为,只要房价上涨,只是房地产泡沫不破灭,无论是房地产企业自己来看,还是国内银行及地方政府来看,都会认为不存在风险。但是,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所有的风险都会暴跌出来。尽管中国这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只是时间问题,何时破灭是不确定的,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高杠杆只会加快这个泡沫破灭速度。估计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内在法则。
....................................................................................................
商业店铺实体店关闭潮 社科院报告称1/3将被淘汰
&21世纪经济&
喜投网xitouwang
中国普惠金融的实践者
官网网址:
理财热线:400-788-9566
  “周末到大商场逛街,走累了喝茶吃饭,下午再看个电影。”曾几何时,这一模式颇为被推崇,甚至成为商业地产的经典模式,受到许多城市的复制。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同质化的购物商场出现,很多购物商场人流冷清,甚至不得不关门结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8月27日,青岛阳光百货关闭;8月31日重庆万象城百盛购物中心关闭;9月1日,大连久光百货关闭……
  这些关闭的百货市场、购物中心,是中国实体商品交易市场走向闭店潮的一个缩影。
  9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发布《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未来5年内,中国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3将被淘汰,有1/3将转型为批零兼有的体验式购物中心,还有1/3将成功实现线上与线下对接。
  事实上,受到网络冲击,加之实体商业店铺房租上升较快等因素,许多实体店早已运营困难。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告诉记者,实体店关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而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实体店铺关张背后原因复杂,有一些与地方政府“大上快干”商业地产综合体,以至于造成严重过剩有关。
  实体店关闭潮
  位于重庆九龙坡区万象城的百盛购物中心大门紧闭。该中心运营两年多,刚在8月底关张。而在5个月前,重庆大坪百盛也遭遇同样的关门命运。
  “没有人气,不关不行。”9月5日,一位在万象城门口招揽餐饮生意的人对记者说。
  这些关张的购物中心并非唯一。据洪涛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5年,全国有百货店138家关闭,262家超市关闭,体育品牌店市场6209家关闭。至于服装专卖店,同期有9464家关闭。
  导致实体店关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蓬勃兴起,甚至有很多居民在线下店铺看货,网上下单的情况,实体购物商店面临网络严峻挑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雪峰认为,现在网络销售很好,以阿里巴巴、唯品会等为代表的网络零售巨头已经形成。他们在并购市场比较活跃,不过,这些并购与实体零售业融合的程度较低。
  因此,整体上,网络零售对实体零售的影响主要是冲击效应,融合带动作用还没有显现。
  另一个原因是,不断增加的供给和相对有限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以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实体店铺过剩日益严重。
  比如北京的人民大学双榆树附近一公里左右的商圈,有超市发、沃尔玛、(3家)家乐福、乐天玛特、麦德龙、欧尚、双安商场、华宇购物中心等购物地点。而成都的在建购物中心面积为320万平方米,在中国仅次于上海,是购物之都巴黎在建购物中心面积的30多倍。
  据蓝皮书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购物中心近4000家,是美国的3倍之多。另外,据中国购物中心产业咨询中心预测,从现在到2025年,还会有7000家购物中心建成开业,届时中国内地的购物中心将超过1万家。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很多实体店铺由于同质化严重,且并未掌握核心竞争力,导致“脆败”。
  以颇受推崇的商业地产模式为例。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认为,这种商业地产的模式自己打败了自己。
  “商业产品应该是自己采集、自己定制或者自己设计商品,掌握整个价值链,但是现在百货商店的服务员都不是商场的人,是厂商的代表,扭曲了商业的本质。”荆林波说。
  他坦言,现在商业实体店被电商“围攻”,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电商太厉害,是实体店自己没做好。“美国日本等国的实体商业没有像中国这样衰微,他们做精细化的服务。正是实体商业本身的硬伤决定了自身的衰微。”
  1/3商品市场或消失
  根据蓝皮书,未来更多的实体商业店铺还会加快关闭。
  该蓝皮书指出,未来5年内,中国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3将被淘汰,有1/3将转型为批零兼有的体验式购物中心,还有1/3将成功实现线上与线下对接。
  做出这一判断的基础是,目前实体店铺的严重过剩,且大量在建。
  数据显示,日本、韩国人均购物中心面积约为1平方米,香港地区约为1.5平方米,但中国内地的一些二、三线城市人均购物中心的面积已经达到或超过了2平方米。
  而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最大的前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3个。其中,上海、成都和深圳在建购物中心面积为330万平方米、320万平方米和260万平方米,分列全球前三位。像惠州这样的城市,城区人口只有不到150万人,未来3年有超过11家购物中心开业,预计开业总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
  可以预见,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些购物中心开业之后的前景并不乐观。
  尽管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必然有实体店铺能够生存下来。那么,实体店铺该如何突围?
  上述报告建议,应该鼓励百货店探索改进传统的盈利模式。如对部分热卖品牌的品类和款式进行买断营销,以增强价格话语权,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要做好线下线上结合,并进行全面流程再造,实现全渠道零售。
  该报告也建议,地方政府应当科学规划,审慎开发商业地产,防止再次形成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甚至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等的开发热。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保持商业设施的适度、协调与稳定,既要避免“大干快上”式的一哄而上,更要防止“风卷残云”式的一哄而散。
  荆林波认为,实体店还会存在,但一定要转型升级,瞄准顾客,做好定位。“建议是这些实体商业交易市场要确定顾客是谁,能给顾客提供什么,实施差异化竞争,不是百店一面,更重要的是要有体验,就是增值服务。”
  “只有围绕商品和服务提升质量,围绕顾客最终的体验,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才会愿意为差异化、高品质付费。” 荆林波说。
  洪涛则认为,国家应该做好供给侧结构改革,比如要降低实体商业店的成本。
  现在房价上升较快,很多购物中心和百货市场房租成本极高,如北京王府井区域商品每平方米1年租金超过了2.8万。他指出,很多店关门都是房租所逼的,而电商不用交税,这与实体店铺形成了不平等竞争。
  “建议现在实体店加快转型,不能追求销售额,而要追求利润。要改变过去的粗放模式,集约经营,可以结合网上交易、微信等促进交易,利用大数据来提供便利化服务。”他说。
来源:21世纪经济
..........................................................................................................
失去二十年,日本为何能控制世界微观经济的命脉?
&跟我读研报&
喜投网xitouwang
中国普惠金融的实践者
官网网址:
理财热线:400-788-9566
  近些年,“失去的十年”或“失去的二十年”再次成为很多学者评定日本经济状态的最多用语,众多评论也拿日本经济“衰退”作为衡量中日之间谁强谁弱的依据。
  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舆论下有着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之说,日本人自己也同样在大肆渲染日本经济衰退论。在日本国内从政府到学者也将“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演绎得“淋漓尽致”。
  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完蛋了”“日本从此以后将潇洒地走向衰落”“日本是19世纪的英国”等论调开始取代“日本神话论”“21世纪是日本的世纪”“日本是不可战胜”等论调。尤其是2001年3月,已经年逾八旬的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亲自上阵宣称日本经济面临崩溃,正式拉开了“日本经济崩溃论”的序幕。
  然而,就在这种外界甚至自己都在“唱衰”自己的论调下,日本已经悄然控制了世界微观经济的命脉。
  微观经济的王者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用辩证的观点论述了深知刚强,却安守柔弱,知雄而不争雄,守雌而为繁延,甘作天下的溪流。日本遵循着这一古老东方的辨证思想,以其嬗变的手法和“知强守弱”的生存技巧赢得了“安全”,也营造了这一“无威胁的国际生存环境”,开始以另一种方式来建立自己的世界性的生存体系,继续着其支配世界经济的“王道”。
  显然,潜藏在暗处,并从“细节”上来控制世界,是日本最好的战略选择。日本通过采取向国外大量转移产业的方式来淡化产品的国籍,以借船出海的方式避免引起他国的注意。日本财团的制造企业纷纷通过在欧洲和美国建厂来摆脱限制,也使日本海外财富迅速膨胀。到2002年末,日本的海外纯资产约合16277亿美元,相当于法国、德国、意大利对外纯债权总额的6倍,与1991年的3831亿美元相比,11年间增长了3.25倍。
  日本还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手法,从整体战略(产品)转向了局部战略(零配件)。在成品领域,日本竭力以低调和不事张扬的面貌出现,并主动放弃了许多世界第一的称号(无论是在制造业、商业还是金融业)。
  日出版的《财富》杂志公布了2007年全球500强全名单,日本企业的排名出现大幅后退,只有丰田汽车公司跻身前十名。此次入选500强的日本企业有67家,大大少于1995年入选的147家、2000年入选的100家和2005年入选的80家。值得思考的是,日本企业2002年后效益大幅提升,为什么排名却迅速下降?
  日本虽然放弃了表面的张扬,但在暗中却一点也没有停止扩张,而是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零配件生产、加工与供应体系,将优势集中到零配件这一不易为人所觉察的领域,通过向各国的民族品牌提供精美而高质量的零配件来反客为主式地占领各国的市场。在暗中,日本通过获取大量的发明与技术专利,在悄然无声攫取和瓜分世界的财富。2002年美国发明专利最多的10家大公司中,佳能、NEC、日立、松下、索尼和三菱等6家登上该排行榜。
  日本千叶商科大学校长加藤宽露骨地说:“美国移动电话配件九成是日本造。换句话说,美国也被日本控制着。应像犹太人那样进入对方国家,支配那个国家的经济。所谓‘没有禁区的结构改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摄像机、DVD等领域,日本企业的创新和变革始终都在延续,所有这些创新所需的关键部件均来自日本。日本企业在这些创新方面甚至占据了70%-90%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日本于2002年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全面启动了“知识产权战略”,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大对世界经济的盘剥与渗透,全面封杀和堵截高新技术向其他国家企业转移的各种路径,来确保日本在高附加价值领域,甚至在基础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对美欧的竞争优势。在对外投资方面,全面加强包括生产制造技术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日本财团企业对外投资战略的一个重要特征。
  民族品牌的背后
  当世界各国人民在全力地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时,日本人却用世界各国的民族品牌来包装日本的零配件。这样,便出现了一幅让人们十分震惊的图画:虽然从外表上看都是本国民族品牌,但如果从内里看则不难发现大多是日本的零配件。世界各国的工业产品越畅销,越火红,对日本零配件的需求与依赖也就越大,日本的厂商就越得益,日本的利润也就越丰厚。品牌满足了世界各国的自豪感,而利润却让日本商人暗中狂喜。
  举个最贴近我们的例子,虽然近年来国产智能手机异军突起,但是很多国产手机厂商以采用索尼手机拍照传感器为卖点。据统计,目前索尼控制着CMOS感光元件市场中35%的份额,是绝对的领导者。
  日本在确立了自己对世界各国民族品牌的零配件供应体制的优势后,开始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加强对世界各国各种产品使用日本专利收取高额费用,以此来加强对世界各国市场的渗透与控制。日本积极抢夺专利,以知识产权为武器进行“经济入侵”。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由首相亲自率领的知识产权部,松下、索尼等很多大财团的企业都已加入其中,以达到争夺世界市场的最终目的。
  美国对日本企业的技术依赖十分巨大,例如,英特尔公司的闪速内存是委托夏普等日本企业生产的;摩托罗拉的高性能动态内存条通过其与东芝的大型合作项目的工厂生产;惠普的RIS芯片中很多是由和日立的合作项目生产的;IBM自己生产的最先进打印机的引擎部分多是依赖日立供应。又如,隐形轰炸机机体的防雷达的特殊涂料,就是日本研制的。从战斗机到军舰,美国尖端武器电子装置中所使用的陶瓷部件,95%是日本制造的。
  如果只是简单地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从宏观经济领域考察日本经济,就会有很大的片面性。日本经济模式真正的优势和特点在微观经济领域,要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标来评价。GNP等于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一般表现为GNP大于GDP;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一般表现为GDP大于GNP。两者的差异,最终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生产要素不均衡下的财富转移。
  “日本第一”并非言过其实。在日本GDP低迷的2000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却排名世界第一。“人均国民收入”,是指包括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日本海外所得的国民总收入(GNI)的人均水平,相当于人均GNP。此时,日本财团在全球的跨国经营活动重点正在向中国转移,表面看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资本,实际上是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活动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控制力。日本谨慎而有序地进行着新的经济制度调整,其实质是不断强化对全球微观经济的控制。
  日本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在日本《呼声》月刊(2004年5月号)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说,“只要仔细分析中国的实态,我还是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文章写道,中国经济发展受制于日本,主要因为两点:一是日本企业能向中国提供中国产业不可缺少的高质量的产品;二是日本拥有优秀的技术实力和为确保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大投资。
  其实早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日本经济界(主要指财团)就提出了“中国大活用”、“超制造业”、“国际间垂直分业体制”等构想。“中国大活用”是指实现中日两国关系产业互补。“超制造业”是指日本脱离制造工业,从事研发和部件制造,组装在中国进行。“国际间垂直分业体制”则是生产一个产品需要很多的工序,把这些工序垂直地安排到全球产业链上。如今,以三井物产等综合商社为首的日本财团正在将这些构想变为现实。
  纵观当年美日争霸的实质是后发国家与先进国家的较量,大国崛起也许可以通过和平崛起的方式,但是不通过激烈的竞争,后发国家的崛起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者另一个大国的衰落,先进国家不会允许被后发国家超越。
  对一个发展中国国家来说,建立强大的制造业无疑是在创造价值,更重要的是强大的制造业是任何国家崛起的根本,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经历了这个过程。金融工具是无法取代实物商品,金融业的发达与制造业的低迷是不可能长期共存的。如果一个国家偏重于靠金融获取利润而忽视通过制造业创造价值,那么这个国家经济的根基是相当不稳固的。
来源:跟我读研报(ID:FollowmeRR)
..............................................................................................
紧盯美元到底需要付出多大代价?
原创&&张平&
历史教训证明,一国货币紧钉美元是有利有弊。利在施行紧钉美元制度有利于一国货币的稳定。但弊端也很明显,当年泰铢紧盯美元,使得泰国的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而使出口受挫,经济全线滑坡。
据彭博社报道,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国政府抛售了大量外汇储备。据中国央行网站统计,整个2015年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了近5000亿美元,这是20多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量的首次下降。于是,有专家建议,201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应维持在3万亿左右的规模才会较为安全。
就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越战和美国国内经济衰弱,以及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多数发达国家早已放弃了钉住美元的制度,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还都采取紧钉美元的政策。
事实上,一国货币若实行紧盯美元制度,其结果必然是双刃剑。从好的方面讲,施行钉住美元制度后,会比较有利于本国货币的稳定,并且对于治理国内通货膨胀、稳定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都有不错的效果,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货币信誉和地位。
但是紧盯美元制度也有较大缺陷,因为采取紧盯汇率制度会导致一国经济政策失去独立性,当一国货币钉住美元后,就意味着美元涨,该国货币就要跟着涨;而美元跌,该国货币就要跟着跌。这让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失去了独立性。
上世纪70年代,港币就采取紧盯美元的联系汇率,而到了90年代末,美国经济转强,美联储宣布加息,香港政府也不得不加息,这是导致当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裂的直接原因。
更加直观的是,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1984年泰国政府宣布采取紧盯美元的“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美元在篮中的权重高达80%以上,而且泰国政府将泰铢长期维持在1美元兑换24.5-26.5泰珠之间。在采取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后,由于美元在年长期走弱,泰珠的有效汇率也大幅下降,这无疑提振了泰国的出口总额,有力的推动了泰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10年间,泰国的GDP增速每年都保持在8%左右。
但从1995年开始,美元开始大幅升值,泰铢的汇率于是跟着美元走强,这导致泰国出口的竞争力下降、逆差开始扩大,企业出口量急剧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泰国政府本应该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使泰铢进入贬值通道,但是为了维持美元汇率制度和仰制资本外流,泰国政府仍然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不断提高利率,这使泰国国内贷款成本上升,企业无奈之下转向国外借债。到了1997年,泰国外债高达9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0%,而且这些外债在年间马上就要有450亿美元到期。
由于外债高居不下,以及出口贸易受到重挫,使得泰珠快速进入贬值通道,而泰国政府则动用了20亿美元的外汇率备来稳定汇市。在时,泰国政府还有能力抛售外储将汇率稳定在1美元兑换25泰珠上。但泰珠的贬值压力有增无减。到了6月底,泰国政府外汇储备耗用殆尽,基本丧失了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最终泰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钉住美元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消息一出,当天泰铢就一下贬值了30%。
同样,紧盯美元倒霉蛋还有沙特,在过去的18个月内,国际油价下跌至30美元以下,这严重打击了依赖石油出口的沙特经济。于是国际投资者开始做空沙特货币。而为了保住钉住美元汇率的制度,沙特在一年内抛售外汇高达1201亿美元。而目前沙特的财政赤字在1000亿美元左右。据世行预计,沙特2016年经济增速仅为1.2%,而在2015年的沙特经济的增速则为3.4%。
历史经验已经表明,维持钉住美元的制度除了会让一国外汇储备快速消耗外,还会让一国丧失经济政策的独立性,而后者所带来的恶果将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去年年底,中国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要看一篮子货币,而非美元。这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正逐步与美元脱钩。因为只有与美元脱钩了,中国才会有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
现在的状况是,中美两国进入了不同的经济周期,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失业率稳步下降,货币政策逐步收紧,而中国进入改革和调结构的攻坚期,货币政策有必要适度放开。所以现在放弃紧盯美元制度或许是必要选项。
紧钉美元到底要付出多大代价?历史教训证明,一国货币紧钉美元是有利有弊。利在施行紧钉美元制度有利于一国货币的稳定。但弊端也很明显,当年泰铢紧盯美元,使得泰国的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而使出口受挫,经济全线滑坡。同样,紧盯美元的沙特,为了保住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一年消耗了1200多亿美元的外储,而沙特的经济态势仍然难有起色。所以紧钉美元所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
..................................................................................................
保险业再不改变,70万亿市场最后一场空!
原创&&郎咸平&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可点击标题下方的“郎club”关注我们。
我们未来的保险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最有潜力的市场,其行业规模将会有70万亿!!!但是目前只有12万亿的规模,如何能发展到70万亿是保险业需要思考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客户解决问题,而不是以赔钱为目的。
&  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的通知》,对试点地区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按照24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个人所得税前予以扣除,被保险人为16周岁以上、未满法定退休年龄的纳税人群。保险公司不得因被保险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证续保,这是一个好消息。大家还记得吗,四年前我的一期节目当中批评了当时的保险行业,之后引起轩然大波,业内人士对我口诛笔伐,之后政府监管单位陆续出台了很多监管政策,这样来看的话这种刺激是有必要的。
回顾一下四年前,我指出的保险四大问题
  第一个就是险种单一同质化。一般而言,我们财产险、人身保险、健康保险、车险等等的,这是我们所理解的保险。虽然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多元化的发展,很多新的险种会出来,更符合大众需要,但这只是开始,总体来看这几年来保险品种比较单调。
  第二个问题,保费一刀切,年纪比较大的保费就比较贵,年纪小的保费就比较便宜,这是不公平的。以我为例,我生活规律、又不抽烟、经常运动、我也不敢开车,因此我的保费应该比较低才对,我的儿子又酗酒、熬夜、抽烟,健康程度不如我,他的保费比较高才对。保险公司为什么不知道我们身体的状况,因为我们保险业还没有进入大数据的时代,进入大数据的时代它能够分辨出我们的差别,按照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应该收不同的保费,但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做不到,还是根据年龄来收购平均的费用,这是不对的。
  第三,销售的方式令人反感。中国青年报在2014年8月份做过调查,53.6%的受访者认为被保险业的销售人员误导,40%的受访者遭遇过保险公司宣传收益夸大,我们社会大众有80%的人群透过手机、微信、固定电话、E-mail收过各种不同形式的保险的宣传,而且这个80%里面的一半表示对这种方式是不信任的,这种方式的接受程度也是很差的。
  第四,保险的赔付是个问题。以天津为例,2015年天津市车险的周期的是25.26天,中国青年报在2014年8月份透过手机腾讯网对14569个人做过调研结果显示,89.8%的表示对于当前保险理赔的满意度非常差,又慢又抠。
   四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确实看到了保险业的进步,那么这一点我也感到欣慰,我认为我们未来的保险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最有潜力的市场,其行业规模将会有70万亿!!!
&&之所以敢这么说,请看下面的分析
  美国的GDP是18万亿,美国的保险业差不多17.6万亿美元的产值,也就是说美国保险业的产值规模和GDP是一样的。中国是10.86万亿美元的GDP,保险业只有1.9万亿的规模,换句话讲中国保险业的规模只有GDP的17%,因此未来的潜力还有6倍,这6倍什么概念?将来可以增加接近7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产值。一个行业在未来有70万亿这样子规模,远远超过过去4万亿的投资,吓死人了,所以这个行业是极其有潜力的一个行业。
  另外,根据央视财经频道号播出的《2016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百姓投资里面的前三名分别是,保险第一名占了36.79%,股票第二名占了33.05%,理财产品第三名占了32.69%,我们都非常意外的发现,到了2016年保险竟然成为老百姓的理财首选。2014年保费收入占了全球保费收入6.87%,排名第四,再看一个数据,保险的密度就是人均保险收入,截至到2014年年底我国保险的密度,人均保险收入是237.2美元,发达国家平均在4000美元以上,英国是4823美元,日本4207美元,美国4017美元,法国3902美元,而中国只有237美元而已。别人是我们的十五倍到二十倍,我们确实比较低。我们的保险深度,就是保费收入占国内GDP的比重,我们是3.18%,日本是10.18%,英国为10.6%,法国9.1%,美国7.3%,我们是远远低于已开发国家的水平,所以说保险业的密度跟深度远远不如西方国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保险业将来还有6倍的空间可以增长。
  但是,目前我们还不足以让这个行业昂首阔步的走入70万亿的规模,因为我们目前有很多的问题。如何能够帮助我们的保险业从业人员够改变思路,走入一个辉煌的未来?
纠正,我们买保险真的不是为了那笔钱!
  首先纠正一个观点,我们买保险真的不是为了那一笔钱!
  其实我们今天对于保险的需求已经从理赔变成一个解决方案的新概念,因此我认为,我们保险的业未来是提供解决方案的行业。
  以健康保险为例,中国人是很不健康的民族。据调查,中国人70%是亚健康,15%是生病的,15%是健康的,15%生病的人是不可能再接受健康保险的了,70%是亚健康的人迟早都爆发危机,而这些人也是保险公司最大的负担。保险公司为什么这么抠门,因为它利润就在于理赔,越少理赔它的利润就越高,赔的越多利润就越低,因此抠门是个合理的是个正常的现象。问题是,70%的保险的人都可能随时发生危机,因此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健康保险的未来是极其让人担忧的,理赔绝对要出问题的!因为,保险公司之所以能够生存,必须依靠大数法则之下的小概率事件。换句话讲,你不能只保100人,必须保1000万人,这里面有1%发生问题的话,可以拿其他人的保费来赔偿这些人的损失,这个叫大数法则,因此第一,基数要非常大,第二,出事的人必须小概率事件。目前来看,就算我们做到了大数法则,但不是小概率事件,这种做法就影响到了保险业未来的发展,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未来,以健康保险为例,是非常可怕的未来,是一个绝对摧毁你的未来。
  但对我所提的解决方案的对保险业而言,它是一个辉煌的未来,换句话讲这种理赔的保险业由过去的保险业1.0发展到了提供解决方案的保险业2.0的时代,对70%亚健康人群而言,保险1.0会被淘汰掉,保险2.0会因为这个原因茁壮成长,因为解决方案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根据调查,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要的费用当中,如果抢救费是100块,治疗费是8.5块钱,预防费只有1块钱,所以对这70%人群而言的话,如果我们不提供解决方案,等到他去抢救的时候再来付的话是100块钱,就算不抢救而去医院看病那也是8.5块钱,可是预防只有1块钱。
  密西根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爱丁顿博士的研究结果显示,假设有健康管理和没有健康管理的人医疗费用都是100块钱,这个教授发现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低到原来10%,没有进行健康管理的10%的企业和个人医疗费用会上升90%,变成190块,所以预防只花了1块钱,而且预防的话还能使得你的支出再降10%左右,换句话讲健康管理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这叫解决方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疾病可以通过预防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而得到有效控制,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对健康保险而言,保险公司要知道目前中国人的健康环境是70%亚健康情况将彻底摧毁保险1.0时代,虽然是大数法则,但是违反了小概率事件的原则。对于保险2.0提供解决方案的时代而言是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因为移动互联设备出来了。我们对一个人投保,他是个胖子,又不喜欢运动,又喜欢喝酒,毛病很多,这种人应该给他带个手环,测一下他的心跳、血压、运动量,甚至给他一个血糖检测仪,根据这些收集他的数据。假设有1000万个客户,透过这种移动互联设备可以给1000万个客户都搜集各种数据,经过几年搜集之后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型数据库。第二步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可以预估这个人生病的几率有多少。然后第三步就是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果按照医生的指示来来做健康管理,他的保费从过去的10倍降到1倍,这就是大数据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透过大数据的整理,给每一个人健康管理的话,它的费用从100块抢救费、8.5块的治疗费,会降到1块钱的预防费,使得保险2.0时代保险公司的成本支出大幅下降,这么多亚健康人群可以透过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保护他们健康,降低了保险公司成本,这是一举两得!如果真的生病怎么办?我们还是要提供解决方案,走到下一步医院提供服务。按照这些数据找性价比最高的医生,有时候是不需要去看医生的,也不需要去排队的。如果真的需要看医生排队,保险公司会帮他把床位、时间预约好,钱帮他都付好,只要人就去就是了,这就是解决方案。
  上面的整个系统就是一个解决方案,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有这种解决方案的话,我觉得也是前途无可限量。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将付出代价 败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