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志愿者所在城市「收入低,物价高」

最难赚钱城市排行引热议 海口工资不高物价不低
&&& 2013年人均薪酬最低及最难赚钱十个城市中海口名列榜首,市民网友热议&& &&& &海口工资不高但生活成本高& &&& 据《投资时报》报道,2013年人均薪酬最低、也是中海口列为榜首。此外,人均薪酬最低前20城市排行榜显示,海口以人均薪酬5.3万元成为人均薪酬最低城市。海口成为人均薪酬最低的城市,为什么垫底?海口居民有何看法,昨日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居民中,有6位居民表示海口工资确实不高,生活成本有点高。 &&& 媒体报道:海口是2013年人均薪酬最低最难赚钱城市 &&& 根据Wind资讯数据,《投资时报》研究部近日统计了有十家以上上市公司的城市人均薪酬状况,推出最难赚钱的20个城市排行榜。数据显示,2013年人均薪酬最低、也是最难赚钱的十个城市是海口、兰州、汕头、诸暨、南昌、湖州、中山、淄博、哈尔滨和江阴。 &&& 据《投资时报》报道,在人均薪酬排名最低前20名城市中,海口、兰州、南昌、哈尔滨、成都、贵阳等6个省会城市入围。人均薪酬最低前20城市排行榜显示,海口以人均薪酬5.3万元成为人均薪酬最低城市。 &&& 市民网友:工资不高物价不低 &&& 海口成为人均薪酬最低的城市,为什么垫底?在海口做生意、打工以及上班的居民对此有何看法?记者在昨日的走访中随机采访了10位在海口生活的居民,其中6位居民表示,海口的钱难挣,同时消费还高,从黑龙江大庆来海南海口工作的李先生面对记者采访说出了心声。&在海口生活了三年多,我深刻体会到了海口的钱真难挣。&李先生说,2011年他在海口开了一家台球厅,每个月的毛收入2万元左右,除去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等开销,再加上朋友之间交际,一个月赚的钱所剩无几。此外,李先生还告诉记者,海口消费高,比如平时和3位朋友出去小聚,点上4个小菜,喝几瓶啤酒,花费大约200元钱,而在他们老家大庆,200元可够6位朋友吃喝。 &&& 同样在海口一家公司上班的张先生说,他现在是公司的主管,每个月的工资大概3000元至3500元,一年下来不吃不喝最多也就4万元多,连媒体报道的人均薪酬5.3万元都达不到,而公司一般的员工工资大多在元之间,可以说海口的工资确实不高,不过海口的空气好、环境美。他还体会到,在海口生活成本比较高,就拿平时买菜来说,他去菜市场买白菜现在要3元多钱一斤,而在自己老家最多也就1元钱。而在海口某银行上班的杨女士说,他并不认为海口的消费有多高,海口相比三亚还差得很远。 &&& 此外,有网友对此也发表了评论,网友红衣女侠说:&工资先不说,物价可以别涨那么快吗?都吃不起炒粉了。&而网友天涯雄仔表示:&收入低,但物价高却永远不落后他人!&此外,网友carie87表示:&我是本地人觉得在这生活得还不错,就是好工作太少。&此外,还有网友表示,其实撇开钱不谈,这里的环境还是足以让人产生生活幸福感。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健康岛频道推荐
海南美食频道推荐
海南房产频道推荐
海南汽车频道推荐
海南一家推荐
家居装饰频道推荐
城市消费频道推荐为什么有些城市会「收入低,物价高」,有经济学原因吗?
【今天和贵阳的朋友聊天,朋友说和成都相比,贵阳收入水平并不高,但是物价水平却并不比成都低。 城市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难道不应该成正比吗? 是否有一些城市存在「收入物价比」失衡的状况?经济学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 本题已被收录至知乎圆桌 >> 经济课堂 101 ,欢迎关注讨论。】
越不发达的地区,物流集散地中心化越严重,这就导致了某些省份的重要城市(往往是省会),所占的资源像消费、医疗、教育,的比例远高于其省内经济总量的占比,比如一个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可能只占全省的百分之十,但它拥有的资源可能占全省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这就导致了周边地区的富裕人群,跨地域消费,在县市里获得收入,但在省会消费。如果把这些高消费人群统计进去,收入和物价是大致平衡的。
上面的知友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观点似乎比较有道理:交通物流需求量富人的消费水准具有示范效应说实话,都有点道理。然而,好像多数人都是凭主管感觉来回答这个问题的。那么数据里面我们怎么比较呢?其实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有这么以下几个原因,使得城市之间的价格水平很难比较:难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三线城市的衣服和一线城市的衣服,统计上来看可能档次是不一样的难以控制偏好。北方吃小麦,南方吃大米,怎么比较他们的价格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篮子是不一样的以上两点是很难被观察到的,难以控制,所以单纯的比较不同城市的平均价格、消费水平等是非常不靠谱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得找一个价格水平的合理的proxy。这个proxy必须满足这些条件:产品质量在不同城市之间似乎差别不大各个地方的人对其消费偏好差不多不管什么人都会消费,存在于几乎所有人的消费篮子里面完全竞争,不存在垄断定价的问题(比如不同地方的奢侈品价格差别不会太大)什么商品符合呢?想来想去,似乎猪肉最符合。首先,猪肉在不同城市产品质量不会差别太大,特别是食品监督越来越严格,注水猪肉等现象越来越少。其次,各个地方的人,除了内蒙、青海等地方,只要汉人居多的地方,都缺不了猪肉。再次,不管穷人富人,肉都要吃的,而汉族人又都偏好猪肉。并且,猪比较好养,啥都吃,啥都能当饲料,各个地方养猪的效率似乎没有特别特别大的差别。最后,猪肉这个市场竞争激烈那么猪肉能否反应价格水平呢?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的。从一般均衡考虑,如果每个城市都是独立的市场,那么当其他产品的价格普遍较高,生产猪肉的人力成本也比较高,而由于猪肉市场几乎是完全竞争的,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而猪肉的价格跟这个地方的人力成本等是高度相关的,因而应该是个不错的度量。所以,现在我们把问题简化一下,比较城市的价格水平,从猪肉价格上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那么上面这些因素是不是解释价格水平的好的变量呢?看下表:被解释变量是猪肉价格,表格中所有回归都为中位数回归。被解释变量是猪肉价格,表格中所有回归都为中位数回归。我们首先来看,猪肉价格跟城市的收入水平是怎样的关系呢?从第一列表格看来,当然,确定无疑的正向关系。那么 所说的70%的收入水平的人的示范效应有没有道理呢?很遗憾,在控制了中位数收入之后,似乎这个效应并不显著,而30%的分位数收入是显著的。当然,有可能是函数形式设定的不好,所以第三列,把两个收入之差做回归,发现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城市的收入差距越大,则物价越高,似乎是其所说的证据。然而,由于我们的被解释变量是猪肉的价格,很多地方之所以猪肉价格便宜可能仅仅是因为农业比较发达。所以我们控制一个第一产业比重(好像没找到更好的变量),收入差异的效应不显著了。那么需求呢?用人口的对数当做需求的一个代理变量,发现仍然是,不显著的。交通呢?使用道路面积的对数作为交通便利程度的代理变量,仍然是,不显著的。最后我们发现,唯一显著的就是。。。。。中位数的收入。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收入差异,在各种设定中虽然有的不显著,但是t值也没有太小,也有可能是小样本的问题,这个存疑。但是至少现在来看,最能解释物价水平的仍然是收入水平。那么哪些城市从回归中看起来其物价水平更偏离收入水平呢?看图:其中红色的线是上95%的分位数回归,紫色的线是下5%的分位数回归。其中红色的线是上95%的分位数回归,紫色的线是下5%的分位数回归。首先来看题主提到的成都。似乎跟其他收入水平类似的城市比起来,物价便宜一点,但是没有便宜到哪里去。贵阳不在样本范围内,不做评判。比较有意思的是那些“偏贵”的城市,我们来看:汕头、揭阳、茂名、湛江、梅州,发现什么共同点了么?没错,广东的!这几个广东的城市可谓异军突起,硬生生的在图上搞出一个驼峰出来。为啥会这样?我想了想,有两个可能的解释比较靠谱:虽然这几个城市本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低,但是可能很多人在广州、深圳工作,其实消费水平不低阴谋论,这些地方的猪肉都供给香港了不过,好下巴
给出了一个另类的解释:因为这几个城市不懂猪肉保鲜。嗯,我从未踏足过广东这片神奇的土地,是不是下巴欺负我读书少,你们评评理吧。另外,看看那些偏”便宜“的城市,似乎集中在安徽、山东两省。为啥呢?我也不知道。。。至少我觉着我老家淄博物价是很便宜的。所以结论呢?收入水平可以很好的解释物价,收入差异也潜在的可能解释。但是其他的解释,可能需要我们更仔细、更详细的分析。以上纯属扯淡。另外,记得有篇论文就是讲这个的,调整了不同城市产品的质量来比较价格水平,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忘记在哪里了,哪位大神能找出来?谢谢啦!
bluememphis:
的研究非常EXCITED~我想接着他的结论继续:(没有兴趣看过程的请跳到最后结论 第 5 部分)1 本答案以慧航结论为基础,即以猪肉为代理变量代表各城市名义物价水平时,不存在物价与收入负相关的结论(有特例)出发,引入D-S模型中的消费者偏好多样化效用函数,以单位货币的福利来定义物价,说明影响『低收入,高物价』感觉的关键因素在于差异化产品的数量,并对特例进行了推测分析。2 总结 的结论:(半夜写的,引用不了回头联系你。。。所以先直接帖图了,抱歉!)2.1 由于猪肉有以下特点:a、质量差别不大b、偏好相同c、各城市都有d、完全竞争所以将猪肉作为城市间商品物价的代理变量。我将具以上特点的商品(包括猪肉)称之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同质产品』(一般为农产品和初级轻工业产品)。2.2 拿『同质产品』和收入水平做分位数回归,发现:a、绝大多数的城市(95%——5%分位数之间)收入物价为正相关,而且拟合图看起来还挺漂亮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城市不存在『低收入,高物价』,你的感觉是幻觉!b、但是!!!也有些城市是特例:一个是高物价低收入的广东各城市(爱花钱的『坏孩子』),另外是收入差不多物价却低很多的安徽、山东的各城市(节俭朴素的『好孩子』)。2.3 首先我认为慧航的数据分析没什么问题。得出的结果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也想告诉各位,大家的『低收入,高物价』也并不是幻觉。因为在慧航的分析中,没有加入消费者多样化偏好和差异化产品的分析。再但是,慧航的分析结果却是接下来分析的基础,所以 的这两个结论非常重要。这个问题 引用了D-S模型但是没有说清楚)-------------我是正文分割线-----------------------3 .1 偏好多样化下的消费者效用同样是消费者偏好相同,并且消费者对各个商品没有特别的偏好。接下来不同之处是:首先:城市中存在两类产品。一类是『同质产品』——a(猪肉,农产品,初级轻工业产品),另一类是『差异化的工业产品』——m(各类品牌,各类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如举例不当请指正)其次:消费者的偏好是多样化的,对差异化产品的消费函数效用公式可用离散型不变替代弹性效用函数表达:(假设、推倒过程略,不想看公式的直接看结论)
(1)以上是假定各个差异化商品的价格都一样。如果各个商品的价格不一样呢?这里我们引入完全价格指数:
(2)如果我们的消费和收入相等,则:总消费为:
(为『同质产品』消费)实际收入为
(4) (V也称为间接效用函数)3.2 以上几个公式说明:a、在支出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消费的差异化商品的种类n越多,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也就越大。(1)公式b、当商品品种增加而保持原有品种的商品价格不变时,完全价格指数是下降的。(2)公式c、以差异化产品消费和完全价格指数定义实际收入。名义收入相同时,如果消费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则其实际收入要更高!(3)(4)公式3.3 初步分析回到慧航的结论上来。 如果我们用各个城市都有的『同质商品』的名义价格进行测量,会发现不存在『低收入、高物价』。但是如果我们回到消费和效用的视角上来,也就会发现,花同样的名义货币,消费的品种越丰富,我们的幸福感越强。同时,由于有些城市和区域(比如大城市群比如北京长三角珠三角):1、为消费多种差异化产品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2、由于存在多种可替代商品的竞争,越是差异化产品丰富的城市,各种可替代产品的名义价格更低(同样完全价格指数也更低)(而差异化产品在缺乏竞争的区域,名义价格也相对较高)3、以上两点往往意味着城市中的生产力水平较高,因而平均的名义工资水平较高。(这点有特例,接下来会分析)3.4 总结性分析a、我们所持有的『收入低,物价高』的感觉之所以被打脸是由于『同质商品』价格很好的反应了收入!b、而我认为『收入低,物价高』的感觉并不是幻觉,是因为:这种感觉的来源可能指向3个方面,或者说从3个方面来重新定向,重新解释:一、商品品种的增加提高了我们的幸福感,也就是说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收入。二、差异化商品的竞争确实降低了其名义价格,如果这些差异化产品移植到没有竞争的小城市,其名义价格将更高。三、很多符合一、二的城市都是大城市,平均收入高。(有特例)在一、二、三这几个效果的混合作用下,我们有了『低收入,高物价』或者反过来说『高收入、低物价』的心理感觉。c、而如果我们重新定义:『物价』是单位货币的效用时,我们将直接得到『低收入、高物价』的结论!!!这种现象,可以认为是由经济集聚所带来的『大市场』效应造成的。d、所以结合慧航的分析,若要解释『高物价,低收入』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差异化产品这个切入点定义城市和区域的实际收入和实际物价进行分析。在名义收入都相同的情况下,越是产品丰富的城市,人们的消费幸福感越高,实际收入越高,相同名义价格下的完全价格指数越低,同时差异化产品的名义物价会更低。走远一点,当一个城市的环境,教育,医疗,其他公共资源也纳入我们的消费篮子当中时,城市功能越丰富,那么消费者的消费幸福感越强。。。(北京的同志别喷我,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另开一个话题)再走远一点点,一个城市和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你有我有谁价格更低,而在于我有你无我价格随意!4 特例(反例)分析:3、以上两点往往意味着城市中的生产力水平较高,因而平均的名义工资水平较高。4.1 低(中)收入,高物价其实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城市之间,收入水平差不多,但是物价(包括同质商品的价格)差很多——比如慧航提到的广东各市和安徽山东各市;也或许产品丰富程度差不多,但是收入水平差距很多——我大胆的猜测:比如慧航提及的广东各市和广东的两个一线城市。关于后者,体现了广东省区域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虽然广东历来都是全国省一级的GDP的头把交椅(北京上海特殊),江苏万年老二,但是江苏最穷的几个苏北地级市(苏北兄弟轻拍),也能在广东稳稳占据中游水平。此情况下,经济发达的中心区域差异化产品在竞争效应的影响下溢出给周边城市,但是收入水平受经济发展的制度、历史原因没有跟上,所以出现了收入不高,物价比较高——我想这点可以用
提到的示范效应去解释。4.2
低(中)收入,更低的物价但是山东安徽省的几个城市城市与广东省的那几个城市不同在于它们距离经济中心区域比较远,结合市场成熟度、运输等原因(推测),这些城市的产品不怎么丰富。所以会出现慧航分析中的收入中等但是物价低——差异化产品的极度缺乏,加之消费者多样化偏好条件下,单一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导致了物价比较低。(推测)当然如果要进一步证明上面的推论是否『真实』则需要进一步实证分析,在此仅提出猜想。--------------------------我是结论的分割线------------------------------------------------5 以上文字中,我对
结论的第一条进行了补充,并试图通过第二条结论中的特例证明我的理论逻辑的完整。回到问题本身:是否有一些城市存在「收入物价比」失衡的状况?经济学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关于第一问,我说是。也说不是。a我说不是是因为:在这些城市中,从各个城市普遍都有的商品的物价水平进行分析,得不出『物价高,收入低』的结论。b我说是是因为:这种『收入物价比』失衡的『状况』是由城市中差异化产品的数量造成的。差异化产品的存在以及差异化产品的丰富程度,既通过竞争效应影响了差异化产品本身的名义价格;又决定了我们消费的满足程度;同时也作为一个城市/区域收入水平的代理变量,代表了收入的高低(有特例)。以上三点的混合效应影响了我们关于『收入,物价』的感觉——也即影响到我们消费的幸福程度。c如果更加粗暴一点,把物价定义为单位货币所买到的效用(幸福感),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得出『低收入,高物价』——『高收入,低物价』的结论。当然关于产品丰富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关系也有特例,慧航给出实证,我提出一些推测。关于第二问,以上文字,包括慧航的分析,以及该题目下所有答题者的分析,都属于经济学解释。-------------------我是补充说明的分割线-----------------------------a、由于能力问题,无法在特例的推测上做一些实证贡献。b、关于差异化产品竞争条件下的区位选择和价格是另一个专门的论题。在此没能仔细说明。c、关于广东省的经济分布不平衡,江苏和广东两省经济形态差异是一个专门的论题,没能仔细展开。d、在引用弹性不变效用函数时,初始假设各种产品价格相等,虽然这个不妨碍分析,但确实略去了证明过程。最后,特别感谢
的邀请。以上。
1.物流设施。大城市的物流较为发达,造成物流成本相对较低,而小城市运输不便,物流成本就高。2.需求量。需求量越大,平摊下来,单价的成本也就越低,比如某商品运了100吨运到了成都,却只运了10吨到贵阳,计算每吨成本,贵阳的就可能比成都的高。成都的人口是贵阳的几倍。3.竞争。大城市竞争充分,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以及缺乏竞争造成的垄断,都可能造成小城市的物价高。
谢 邀先说说我这个答案讨论的”物价“的范围:吃和用,房子加进来基本就主导了物价,所以暂时放一边。这个答案就不谈物价数据了,主要从衣食住行的感受出发聊吧。我去年去了一趟赤峰,感觉当地跟北京物价水平相当。而去年赤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3199元,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3910元。后者几乎为前者的两倍。下面我来比较一下两者在几个影响物价的方面上的差别:海运:北京紧邻天津港和秦皇岛港两大良港,当然后者是能源港口。赤峰离秦皇岛港和营口港最近,但离能源港和综合港的距离都比北京稍远。另外,离赤峰最近的锦州港吞吐量在全国20多名。河运:北京好像没有河运,赤峰水系发达。铁路运输:北京是全国性铁路枢纽,赤峰处在北京和沈阳两大枢纽中间,不过高铁似乎尚未通(去年听说在建,不知道何时通车)公路运输:北京我印象中有十几条高速,赤峰五条高速。空运:北京有我国最大的国际机场之一,赤峰的机场较小。农产品产地:两市中间夹着河北省,赤峰还挨着辽宁。房价:北京的房价早就破了四万,赤峰离破万还有点距离。前者房价是后者的五倍以上(顺手一搜发现200万能在赤峰买300平米豪宅,在北京,能买个南城的小房子就不错了……)上面这些条件比下来,看上去各类商品到两市的成本差不多。由于北京的地租比赤峰高不少,所以北京的物价应该比赤峰高。下面我想比较一下其他的方面:人口:北京人口2000万左右,实际挤在北京的人可能超过3000万。赤峰人口不到500万。北京本地人比例远低于赤峰(几乎全是本地人),换句话说就是有买房需求的人比例远高于赤峰。面积:北京总面积一万六千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六环内大概2500平方公里。赤峰的市区面积大概6000平方公里,总面积九万平方公里,全世界前几名。不过包括好几个旗和好多草原。从这两点来看,虽然两市都有发达的市内公路交通,人口体量也都足够大,但北京的城区人口密度远高于赤峰。这意味着匀到每个商铺头上,北京商铺的流量要远高于赤峰同类商铺的流量。尤其是卖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的商铺,两个市的人都是买那么些,不会可劲买也不会亏欠自己。这个效应(部分)抵消了北京在租金上的劣势,应该会把两市物价往同一水平线上拉。总不可能一个市的零售业毛利率比另一个市高很多吧?所以,我认为要解释物价,看运输、房价、人口密度三个指标应该差不多了。现在都是全国的东西往全国卖,所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物价影响其实不大。为了验证一下这仨,我再简单看一下一个我去过的城市:厦门的指标。厦门自身就是重要海港,空运发达,铁路、公路和赤峰相当。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北京相当,人口规模比赤峰略小。人口密度比较大,更接近北京。房价大概是2万出头将近3万的水平,是北京的60%左右。而厦门的物价就比北京低不少,相应地也比赤峰低不少。至于题主要求的经济学解释,我觉得跟供需什么的没啥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商品的成本构成。
一个城市的收入受到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决定一个城市的物价受到市场上供给者和需求者数量决定所以收入低意味着劳动力数量很多,但是工作机会少;物价高则说明需求超过了供给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城市自己产生或涌入大量的资本但是却并没有带来多少就业,而本地的劳动力数量依然庞大却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得以提供。在三亚、闽南、潮汕一些县城均存在这种现象。房地产投资需求大、外出经商人士众多等导致了这些城市资本大量聚集,但是却并没有为本身带来就业岗位,本地人的收入也就难以上去。
趴趴的睡熊:
有啊我大哈尔滨,消费倒挂的典范。不过他的成因比较特殊。哈尔滨食品价格比较低,但是消费品价格高。同期同等地段房价,哈尔滨高于长沙,沈阳,长春,略低于大连,成都。(同期哈尔滨人的平均月收入是1680,长春1760,沈阳2400,大连4000)这是因为什么?由于富人具有的示范作用,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的省会,具有较好的商业,附近的一些城市均有矿产出产,大庆的石油,双鸭山,鸡西,鹤岗等等的煤炭。很多人都喜欢来哈尔滨买房子,来哈尔滨消费买衣服什么的。当然,他们也会去海南买个房子。因此哈尔滨本地人就被牺牲掉了,你简直不可以想象哈尔滨会有那么多奢侈品店,居然还有江诗丹顿的店。。。之前和爱彼的工作人员谈到过这个,他说基本北上广开完之后,就是成都哈尔滨。。。物价就这么被其他地区的人给顶上去了,而本地人确实挣得又不多,只能饱受折磨。
奥地利经济学家格雷维茨研究过这种现象,并在1993年的世行年会上宣读了专题论文,他将这种悖逆现象命名为“流动性位差”。极简言之,一个城市的物价并不是由该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决定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前百分之七富人的消费水平与后百分之三十的低收入人群的忍耐度。富人的消费水准具有示范效应,在其集聚区附近,房价惊人、房租惊人,推动物价水涨船高。随之而来的便是链接扩散效应。
要用到克鲁格曼模型。问题中强调的“收入物价比”和区域差异,自然就想到了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Dixit-Stiglitz Model;又叫“垄断竞争模型”),和用在区域差异问题上的是克鲁格曼模型(DS-Krugman Model),就是那个一个人领2008年经济学炸药奖的家伙的模型。DSK中的福利表达式:是间接效用,表示福利;是劳动力收入;是当地制造业物价总体水平;是农产品物价水平;是制造业产品占劳动力消费水平的比例。当劳动力是没有资本收入只有工资收入时,收入=名义工资:因此即是福利,又是实际工资水平,完全符合“收入物价比”。然而为什么会出现“和成都相比,贵阳收入水平并不高,但是物价水平却并不比成都低”的情况呢?这个要涉及到区域聚集的问题。区域聚集,理论上,就是制造业、劳动力从其他地方向一个地方聚集。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并非特例,历史上各个国家,包括法国、美国、欧盟等,都经历过区域聚集的过程,通俗地说,是一个地方越来越富,另一个地方越来越穷,或者没有前者富得快。一般而言,科学家们公认聚集将发生在:1)历史所偏袒的区域(有良好的资源禀赋或发达技术)、2)人们一致预期会发展很快的区域、3)已存在基础设施的地区(Zipf’s law,建立在城市规模基础上的城市等级结构极其稳定)。克鲁格曼的研究结果出人意料却符合现实:贸易成本(包括地理屏障、贸易壁垒、汇率差、信息不对称和文化差异形成)越低,经济聚集导致的地区差异越大,相反,贸易成本越高,经济分散便使地区差异减小。一些关键结论(推导见《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1. 经济一体化,即贸易成本下降,首先加强区际贸易,对各区域都有积极作用。接着出现厂商的重新布局以及经济系统变为更加不平衡的空间结构——向“核心—边缘结构”转变,尽管这提高了核心区(A区)的实际工资水平(福利)从而使核心区所有劳动力从中获益,但又对留在边缘区(B区)的劳动力产生消极影响,出现的情况,因为厂商的重新布局提高了边缘区的价格指数,因而降低了该区居民的购买力。2. 一旦贸易成本足够低,则技能劳动力的转移将扩大初始差距(即使它非常小);当贸易成本较高时,结论正好相反,初始的规模优势逐渐变小,最后消失。3. 尽管空间经济从分散转向聚集,但这并不是集体选择的结果,而是广泛的个体无意识的结果。4. 聚集是累积性的,具有很强的抗拒外部冲击的性质,有很强的“滚雪球”效应,一旦聚集开始或形成,厂商与劳动力在区位选择时不再受到自然约束的限制,因此补贴边缘区域,并不会导致(至少在某一临界值以内)劳动者区位改变。5. 聚集或分散中的任意一个都不会对另一个具有帕累托效率优势,居住在边缘区的劳动力总是偏好分散结构,而住在核心区的劳动力总是偏好聚集结构。因此可以见到迁移到大城市的人更愿意留在大城市,而留在小城市的人更愿意继续留在小城市。贵阳是贵州省会,按理说贵阳会在省内成为核心区域,即经济聚集区,事实也是如此。然而将视角放大到全国,有北上广等核心区,中部又有重庆市这一核心区,相对而言,贵阳、成都都成了边缘区。再比较而言,贵阳(2013年GDP2085亿)比成都(2013年GDP9109亿)经济规模更小,于是收入物价比(福利)比成都更低,并且在国家区域规划的大环境下,如果没有很好的政策,这个差异将越来越大。当然,DSK模型还有很多扩展、改良和继续研究的空间。
可以说,整个海南省都是这种情况。首先,海南省本身的工业,制造业基础薄弱,许多商品都要从省外“进口”,加上海南省现有的交通运输方式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同时运输成本较高,推动了物价的上涨。而海南省又是一个依赖旅游业和房地产行业的省份,在三亚,海口这两个旅游城市物价自然比其他地区要高。而海口又是入岛商品的“中转站”。但与高物价不相称的是海南省的工资水平并不高,海南省缺乏发展工业和制造业的基础,更缺乏高新技术所需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从事农业和服务业是大多数海南人谋生的方式,这无疑限制住了海南省收入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海南省较发达地区大都分布在沿海,中部内陆地区大多是欠发达的农村,虽然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热让一部分被征地的农民一夜暴富,但缺乏投资渠道和生意头脑让许多人变成了住在楼房里的穷人。不断攀升的房价也推高了人们的生活成本。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收入水平的提高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说几个常见的原因。城市的收入多来自收入转移。比如说,城市居民有很多老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外出打工的子女,虽然收入低,但是消费能力不低。很多农村的消费水平其实不低,因为和城市比起来,发展程度太低了,而许多商品又比城市里低不了多少,就是这样造成的。总收入的收入被少数人拿走了大部分也是一个原因。很多依赖于旅游的城市就是这样。比如说丽江,出租车本地人都坐不了,因为太贵了,出租车都是给外地人坐了。但是出租车的收入主要是给出租车公司给收走了,司机只能拿走很小一部分。房价也很高,但是大多都变成某些人的收入。最有可能的是认知的偏差,即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很多要计入物价统计范围的商品,比如房租,汽车价格等,是需要长时间的居住才可能会了解到的,而短暂的停留不会,造成一种认知错误。
封闭系统里面贫富差距过大就会有这种情况。
又黑我大青岛←_←
没有人说对,我来说吧。无论是题主提出的“收入低,物价高”的情况,或者反之的“收入高,物价低”的情况。这都是很普通的现实经济现象,当然有经济学解释了啊。国家养那么多经济学顾问每年研究宏观调控方针,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物价保持合理水平,像第三方咨询机构每年拿政府这么多钱的,说白了就是建个模型预测下政策出台会对物价走势的影响,模型建成以后,每年就改改参数,大把大把的钞票就到手了。 废话不说了,正文吧,本文不采用某一具体商品举例,纯用经济学和数学来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先说结论,收入低,物价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理由:1,税收、企业剥削劳动者(收入低的原因)2,成本(物价高的原因)3,财富的流动性(物价高的原因)(ps:成本很好理解,令我震惊的是,至今那么多人回答没有人提到财富流动性这个常见的概念,这么多人就没人参与过国家层面或者某城市的宏观调控工作?)收入低,物价高用数学模型可以写成(X=物价/收入),让我们在此把这个X称作“收入消费比”,X值越大说明收入低,物价高的现象越明显。本题需要解释为什么X会在某些地方大于平均值(偏离标准值)。1,税收、企业剥削劳动者(收入低的原因)让我们来分析等式(X=物价/收入)右侧两个函数,先说收入低,收入低应该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同一岗位才能对比收入高低。理论上,在任何城市从事同一岗位获得的报酬应该是一样的,现实中,由于各地税收和各企业剥削程度的不同,会产生各地从事同一岗位收入高低的区别。税收和各企业剥削程度的不同,这是收入低的原因。这点不多说。2,成本,(物价高的原因)在经济学中,通常认为在竞争充分的行业/地区,同行业中每个企业的利润是相近的,比如我们经常引用的工业利润率:6-7%,运输业利润率:8-9%。只说大部分(通常是95%以上),极端高利润企业、低利润企业不考虑。如果 物价=成本+利润
成立,那么既然利润是已知的,那成本就成了物价高低的唯一变量。成本,这就是物价高现象出现的第一个原因。有一些商品/某一些地区(物流/当地储存条件等)成本在那儿决定了他的价格必然高,这和当地的收入高低没有一点关系。你住在交通不便的山里,那很多工业化的商品物价肯定就高。这是显而易见的,也很好理解,我想这不是题主想知道的答案,在此就不更多引入和解释了。2,财富的流动性: 物价=成本+利润 先前我们假设了利润是固定已知的,成本是变量,那现在让我们来假设有这么一个世界,在那儿所有产品在任何一地点的成本(含物流运输)都是一样的,且市场充分竞争、完全不存在垄断的行为。那么这时候利润就成了物价变化的唯一变量。利润率是企业和市场经过一段时间博弈后协商出的结果。这里就引出了一组概念,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我们在此将市场理解成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加成。在去除所有外来变量的模型当中,两个收入相同的城市,同一件商品的价格应该是一样或极其相近的。因为人对同一产品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是不会仅仅因为地域的变化而改变的。财富的外部流动性:现实中,城市与外界是时刻不间断在进行各种贸易行为的 ,这就导致了财富出现了流动,相应的产生了区域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我们假设有如此一座城市,世界上所有人都需要购买此城市出产的商品Q,而这个城市的人不需要购买任何其他外在商品,且这个城市对商品Q产生的利润采用全民均分的方式,那结果就导致了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会拥有大量的财富,相对应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导致这座城市内的物价上升。这是一个贸易顺差的极端例子。现实中也不难理解,当一个城市能吸引大量外来财富流入,而本身又并不需要流出大量财富时,这个城市的物价就会偏高。外来的财富流入提升了区域内人们财富总额,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能力的水平,如果这些人没有对应的在区域外消费,那就会导致区域内物价的提升。比如:外来流动人口多的城市(旅游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等),外来人口带来了财富额外的流动性(流入),因此这样的城市物价肯定高于周边地区或同类型城市,因为外来流动人口带来了货币流动性。现实中,为了避免出现某一区域财富流动性过高,进而导致物价畸高的情况,我们不能让一个城市聚集太多的功能,又是旅游城市、又是交通枢纽、同时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这样就会导致大量的外来人口长期/短期的流入,带来大量区域外财富的流入。从而对区域内的原有经济秩序带来冲击,导致物价上涨。大量的财富单向流动,必然导致区域内的物价上涨,目前国内采用的方式是藏富于国,由国家持有大量的外汇、定向补贴等手段来控制贸易顺差带来的财富流入导致的物价上涨压力。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可以长期持续的手段,同时本该由市场承担的风险全部转嫁到国家身上,这也是存在巨大风险的。就不多举例了。说了消费能力,再来说消费意愿,这也是现在世界各国制定经济政策时努力要刺激的。财富的内部流动性也不多举例了,就说两个常见的。福利完善的城市(比如:医疗、教育、养老、财产保险等都完善的城市、地区),商品物价肯定高于同样GDP的福利低城市,因为人们无需存钱应对可能出现的灾难,这样的城市/区域人们消费意愿强烈,收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消费上,那物价肯定高于没有或低福利的同类城市。信用消费流行的城市(行用卡发卡率高、活跃使用人数高、及其他透支消费手段普及高),商品物价肯定高于同等收入但不使用信用卡消费的城市。二战后,现代信用卡的发展,可以理解成各国刺激经济消费的一种手段。其他情况,在此略5000字总之,财富流动性越好的地区,相应的消费能力越高。如果不是有人在囤积居奇,以上几点应已能解释一切收入低、物价高的情况。即税收和企业的剥削决定了收入的高低,而成本和财富的流动性决定了物价的高低。世界各国很早就在对收入低,物价高的情况进行修正,基本采用的手段包括:修建更便利的交通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福利待遇(降低用来以防意外的存款比例),鼓励信用消费(提升消费能力),计算每年的货币发行量,大型工程上马进度等等。说明:本文只是最简单的解释,并未引入完全的变量,仅作入门解释。
收入低 物价高,不就是穷吗!为什么中国穷?人多资源少;技术水平差;竞争不充分;生产效率低…
谢邀。两个城市都待过两年以上,先部分肯定题主的直观判断。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现在回到了五线城市的家乡工作和生活,同样有类似的感受。
 经济学不懂,说点自己的看法: “收入低,物价高”并不是单独的对应关系,这是一个众多因素相互影响产生的结果。
1、城市居民的人口阶层结构比例对生活消费水平有影响,如中产、低收入的人口结构比例。关于这一点还可以和城市首位度联系起来谈。
2、城市主导产业比重和绝对值,如贵州本省所生产的粮食根本不够本省消费,……
3、交通物流成本,如贵州山区道路修建隧桥比高,成本越是平原地区的两倍,相应高速公路收费也高。
4、生活消费习惯。北方和南方肯定不一样,不过成都和贵阳两个城市都比较喜欢吃喝玩乐…… 
5、两个城市都是省会城市,但支撑的体系差别很大,所谓这个体系一个是四川省,一个是贵州省,如果说城市是一个区域的栽的果子,那么不同的土地肯定结出不一样的果子……
在上班,写得有点乱,回头再补充。
收入低导致购买力低,导致销量低,导致老板赚不到钱,导致涨价,导致物价高。我瞎掰的,别当真了。
物价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就这么简单。
john swan:
当物价里包含了某些垄断甚至是腐败的时候,它就不会低,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
我觉得如果要强行比较,应该比较两个城市位于中位数同行之间本地人10年左右的消费、收支等,至于房价完全不应该包括在内。很多消费是非本地人不可想象的。谢谢
路德维希圣:
你可以理解为:总收入=物价x销量+储蓄。物价高收入低必然伴随着销量少。
我第一个想到的这种地方是马尔代夫。马尔代夫的物价高的令人发指,本地没有任何工业,农业也很薄弱,所有商品都要靠进口,连淡水都无法自决,然而这么多岛运送物资实在是不方便,成本高企。成本高,消费水平更高,好不容易运来的物资,游客的消费水平远高于本地人,贩卖产品完全没有降价卖给当地人的动力,你不买,有的是游客买,不降价。那么旅游业是不是能带动当地就业和收入呢,不能,大多数人分不到旅游业的羹,其解决的就业很有限,而且收入不高,旅游业的收入取决于资本而不是劳动,能给富人带来更多的财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收入低,物价高。
(小更新)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摆上高中教科书上的两句话:价值决定价格,供需影响价格。接下来回答问题:为什么有些城市会「收入低,物价高」?我的思路是,数据分析。为了防止偏差,这里边的物价要分成两个部分:房价,和其它商品的价格。为什么要这么分呢?因为房地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一瓶可乐,无论在北京还是农村,它的价值都是一样的。然而一处100平方米的公寓,在北京,在青岛,在锦州,价值却是大相径庭。一处大城市市中心的房产,意味着与其相配套的教育、医疗等等资源,以及更多的工作机会,其价值当然远远高于小城市和城郊。而在供需方面,不同的城市,房地产的供应量是不同的,有的是供大于求,有的是供不应求。而其它的商品,由于资源的全国配置,在各地的供需情况都比较接近——所以我们很少能看到某个地方的加多宝或者可口可乐库存告急的新闻。我们先去分析简单的一类,也就是除了房地产之外其它商品的价格。这些商品在各地的供需和价值差异不大。当然,不同城市的人群其消费能力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普通的日常商品而言,需求弹性较低,因此影响也不大。因此影响价格的,只有物流、仓储等方面的成本。所以就很容易理解了,大多数大城市,之所以物价较高,就是因为单位面积的仓储成本远高于小城市。我们看大城市里的便利店,价格一般会高于大型超市,也是这个道理。而有一些三线城市物价较高,如贵阳、拉萨,原因自然就是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因此我们看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收入比较高物价却比较低,原因很简单——江浙沪包邮嘛!所以说,导致不同城市商品价格不同的真实原因并非消费能力、供需等等因素,而是由成本决定的。接下来讨论房价,这个就复杂很多了,不同城市的房屋,价值与供需状况都各不相同,这个如何比较呢?首先说价值,房屋的价值,基本上是与城市的规模吻合的。规模越大的城市如北上广深,房屋以及其配套服务的价值越高,反之则比较低。那么规模是如何界定呢?人口?南阳迈入一线城市行列~面积?一线城市从此集中在新疆西藏~所以还是拿出大杀器,GDP吧!然后是房价的排名,差异还是很大的。然后是房价的排名,差异还是很大的。最后,由于供需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我们将各个城市的购买力以平均工资的形式也体现出来,如下。然后我们比较这三份榜单,由于工资的数据比较少,我们只能局限于32个城市,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这里把这些城市分一下类别。1.GDP、工资、房价比较吻合:代表是北上深。2.工资房价都跟不上GDP:代表是广州、天津、沈阳等。3.房价远超工资和GDP:代表包括厦门、三亚等。当然这只是最多的三个类型,还有其他的类型,比如杭州是工资和房价高于GDP水平,苏州是房价低于工资和GDP水平等等,不一一列举。数据上得差不多了,类型也分完了,先休息一会,50赞更新分析。
我想说我家~我家是个十八线的小县城 然而物价堪比省会城市 主要是因为交通不方便 山路九转十八弯 物流运输是一个问题 另外就是垄断了……全县一共三家大超市 全部都是一个人开的 基本垄断了县城的物价 那是相当的高 (#?Д?)
以宁夏银川为例。第一,低处偏远,物流成本较高。淘宝上很多小商品可以江浙沪包邮,但是如果发货到新疆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可是要加运费的。全自治区人口只有六百万,基本就相当于整个苏州市的人口,人口太少,平摊的运输成本就高。第二,银川市内很多蔬菜水果农产品都是从外地省份运进来的,苹果来自陕西山东,蔬菜来自河南陕西,热菜水果更不用说了,荔枝运到江浙沪和运到青海宁夏哪个成本更高?哪里的消费人口更多?第三,省会首府城市在省内独大。除了银川,其他城市根本就买不到像样的东西,省内其他县市的公务员和小老板普遍会在银川市买房。县城公务员有公积金,县城房价两三千一平,还不如买银川市的六七千一平的房子,商业和教育资源好很多。其他县市的消费力集中到了银川,也是造成银川消费较高的原因。总结一下,三点原因:省份地处偏远,农产品不能自给自足,省会一城独大。一城独大的省会还有:武汉、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宁、兰州、贵阳、昆明。县市百花齐放,非一城独大的典型省份有: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上面说了很多,我提出一个观点,供参考。很多人觉得一个地方的物价,是由这个地方的经济决定的,其实不完全是。如果这样,大陆的苹果手机怎么会比香港贵呢?虽然我接下来要说的说的不是这个理由。苹果手机算是特殊物品,不说。讨论物价我们就说日常必需品。我就拿苹果(也可以是卫生纸,牙膏,洗发水,运动鞋)举例子。这些东西的零售价格,取决于它的成本。成本包括出厂价+中间物流环节价+零售商的成本。在中国各个地方来说,可以看做一个大的,充分竞争的市场,出厂价可以认为相同。而中间环节价格,山东的苹果运到贵阳,可能比运到上海要高出不少。虽然上海门店租金,人力成本比贵阳高。但是一个苹果的价格这三部分加起来,贵阳未必就比上海便宜。所以山东红富士,相同品质,不要期望贵阳比上海便宜。其他一些商品也差不多类似。但是有人说,这不科学啊,上海人有钱,苹果5元一个,我们贵阳人穷,苹果也五元一个。那怎么办?这个市场也会调节的!首先:可以大个味美的红富士卖到上海,差一些的运到贵阳,这样贵阳最后价格能便宜点。实际上多数贵阳人消费的苹果没有上海人消费的好。其他商品也一样,品质差一些的销售到穷一些的地方。这个大家可以自己对比自己家乡的县市和北上广。看看是不是这一个情况。而我们比较物价的时候,肯定都是拿相同品质的东西比较,这样贵阳自然不比上海便宜。另外:消费数量也不一样。上海人有钱,吃苹果吃的多,一个人可以早上吃一个,晚上又吃一个。贵阳人穷,十天半个月也不吃一个。所以物价,顾名思义是商品的单价,并不一定随着地方的贫富线性相关。因为和贫富相关的是经济总量,这个决定的是物价*物品数。其实另外一些商品,具有强烈属地特性的,和当地经济状况关系更大,比喻不动产的价格。这个不谈。
这个我要怒(xia)答(che)一下!
题主你问的是贵阳嘛,那么身为一个从小生在贵阳长在贵阳,现在混在帝都的贵阳人,我觉得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其实我觉得很多答主列举的原因都挺有道理,我想结合我所知道的贵阳的情况补充一些实例。
先直观描述一下“收入低,物价高”。其实这个现象差不多是我们这些常年漂在外地的贵阳人共同的感受了。贵阳的工资有多低呢?我一个发小儿在被认为相对“有油水”的政府部门,八项规定后,新入职大学生转正后到手大概2200/月,加上各种奖金平摊下来,月均大概3500,研究生的话不到4k。而且这个工资是超过不少私企职工的。对于一个西部伪二线城市好像也不算太差了对不对?然而让我们来看一下物价。。。去年夏天回家逛超市,凭印象大致比对过贵阳和北京超市的物价,我的印象是贵阳基本没有比北京便宜的货物,略贵的大概占了1/3左右,进口食品极少。再举个例子,在贵阳吃早餐如果不着急,大多数人会选择牛肉粉、肠旺面之类的粉面,目前的话基本要10元以上才能吃饱,然而我在帝都5元的包子豆浆吃到撑。当然这个和饮食习惯有关系,但选择大多数人的常规早点横向比较,我认为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我认为其他答案中提到的原因,有三点在贵阳相当典型:1.物流成本。位于云贵高原的腹地,山地地形和喀斯特地貌可以说是贵阳发展最大的瓶颈。经过”刘跨越时代“,你还能想象一个地区性的铁路枢纽直到2015年才联通与北上广三大经济区的高铁吗?实在是它离三大生产中心和贸易集散地都太远,而且关山阻隔。我每次给老妈淘宝买东西,不管店家在全国哪一个地方发货(甚至有的就在西南),基本都要一周左右才能寄到。话说这是寄到一个几百万人的省会不是寄到县城啊。。。。再微观一点说,贵阳整个地形就是在一个面积狭小的盆地里,从外围各方向进入市区基本都是要经过隧道的。当然现在10km之外的卫星城建成,同时又作为高铁站,物流这个难题正在被一点点消化。2.资源集中。话说现在每次回家,都有种快要听不到纯正贵阳话了的错觉,能听到的几乎都是贵州各地市口音、四川口音、东北口音。当然这么多人愿意去建设贵阳我是很高兴的,但是仔细想想,很多贵州老乡到贵阳打工,原因可能是迫于无奈,因为资源实在太集中了。以教育资源为例,大家更多关注的大概是人大附,衡水衡二这样的出头鸟,但实际上越是教育欠发达省份,超级中学一家独大的情况就越明显。我高中是贵州人民都知道的某超级中学,垄断到什么程度呢?清北每年招生占全省1/3,校长推荐、自主招生、奥赛指标这些占不只1/3,实验班小一半人直接去欧美读本科(注意这是个GDP倒数省的省会),省文理状元如果不至少拿一个就属于稀奇。更奇葩的是,当年我读书的时候,省优(省级优秀学生)全省最初的三个指标,直接内定给我校一个。。。以这种垄断程度,你说贵州一个普通县级中学的好学生如何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呢?很难很难。所以土豪纷至沓来,物价水涨船高。3.消费习惯。这个有答主提到了,但并没有展开说,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下。贵阳人的精神气质里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及时行乐。有个经典的段子吐槽,贵阳人民的旅游就是,无论走到天涯海角,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凑四个人,支个小桌儿开始战斗= 。=还有就是入夜后灯红酒绿的pub、通宵达旦的夜市、周末漫山遍野的烧烤摊,数量和这个不大的城市完全不成比例,甚至名校中学生脱了校服混迹其中的也大有人在。典型的贵阳人并不太在乎今天花了明天的钱,认为不懂吃喝玩乐的人生不幸福,当然炫耀性消费也是不少的。我并不觉得这是贵阳所独有的气质,但我认为贵阳人把它发挥到了极致。极高的消费欲望对助推物价有多大作用我不敢妄言,但我认为一定不是毫无关系的。——————————————我是欢迎大家去贵阳的分割线————————————
以下严重跑题的安利时间。
然而,尽管”物价低,房价高“确有其事,如果你是一个认为生活惬意本身胜过一切的人,我还是强烈推荐试试到贵阳生活。我对它的未来很有信心。1.虽然我们物价高,架不住我们房价低啊!亲,这是个单价6000就可以确保挑到满意公寓的城市,这是个不到500万常住人口却有4个可容纳百万人超级大盘的城市,这是个作为”鬼城“被点名警告的城市。。。所以,可见的将来,贵阳的房价涨幅必然有限,乐业不敢说,安居不会很困难。(每次回家看着我家那个在帝都换不了一个主卧的”大房子“的怨念,你们不会懂的T T)
2.小马哥真神奇,大数据是个好东西!大数据峰会一声炮响,为贵阳人民送来了一个产业园区。。。虽然目前项目落地尚需时日,但在可见的未来,或许贵阳将成为一个适合创业的城市也未可知。 3.空气清新,夏无酷暑。这个就不多安利了,反正大学前的我从不觉得空调是啥必需品,谁去谁知道。
最后说说自己吧:离家多年,距离让我越来越能冷静地看待这座城市的好与坏。尽管清楚地知道它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也不像帝都这样的城市每一节地铁都挤满了梦想,但我最终还是决心向习以为常的食物、气候和生活妥协,也可能是因为这种活得舒服胜过一切的观念写进了大多数贵阳人基因里吧。我已确定在合适的时机,带着我些许的物质和精神积蓄,回去为我的家乡贡献绵薄。
我是贵阳人,我爱贵阳。
汗!!!!!!!!!原来楼主就知道一个贵阳?????????就归纳出这个规律??????????????????,我觉得,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相当,这两者或者一个高一些,反正,贵阳消费水平,不可能和北上广,深圳,或者中间一点得青岛,相比一个level中,大哥二哥,半径八两,没有讨论意义
因为花钱买的只是一方面。综合考虑环境人文等,高物价低工资的地方性价比也不会差。
ness dark:
老夫窃以为经济学问题是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甚至是一张网,并不是(原因----->结果)这样的一个单向线性逻辑。后发现代化地区通常都有这个收入低物价高的问题,就拿贵阳来说,人均收入低--->消费意愿低--->商业规模小--->额外利润小--->商人经商的意愿低--->更少的商品流通--->产业链更少的利润--->人均收入低。似乎这个循环上并么有关于物价的点,其实物价的信息是包含在其中的。这样的一个循环是动态平衡的,在总体的成交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必然需要更高的利润率来维持商人经商的预期。
物价水平并不是由当地的收入水平决定的,还是由成本和利润率决定的。一个苹果在原产地很便宜,在产地附近很便宜,但是运到一千公里以外可能就很贵。一个苹果,同样是运到一千公里以外,火车运和飞机运,成本不一样。一个苹果,如果运到广州,需要冰库保存,如果运到哈尔滨,常温保存即可,成本不一样。同样是苹果,在大城市每天卖上万吨,经销商上千个,大家竞争激烈,所以需要薄利多销。在小地方(非产地)每天销售个几十吨,经销商几个,竞争不充分,所以可以卖很贵。实际上大城市在肉,蛋,奶,水果等大宗的日用食品售价常常比小城市便宜。你觉得贵,那么分析一下成本和利润率就知道原因了。 不要总拿贵的东西跟成都比,可以肯定,你们那里也有比成都便宜的东西,例如请个保姆的价钱。
灰太狼的美国舅舅:
没有收入和物价成正比这回事。如果有,那各地居民生活水平就相同了,显然现在还没达到。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图们、珲春等地处山区,紧邻朝鲜,少数民族以朝鲜族为主因为民族缘故,这个地区的朝鲜族人天然有语言优势,于是年轻人普遍去韩国打工,赚到的韩元汇回中国延边老家,同时带回了韩国的消费方式(毕竟是发达国家)推高了当地的物价据说,据说啊,延边、图们、珲春等紧邻朝鲜的省份物价普遍很高,这也和朝鲜有关,毕竟那里是一个巨大的毒品源
比如专卖店折扣,大城市要大的多,这是竞争使然,也因为需求量大,周转快,店家选择薄利多销。从成本考虑,大城市是物流中心,运输、分销成本低。小城市反之也是如此。
和你指的物价是哪些项目有关。如是房子,那就扯了。如是日用品、食品之类,那必然老百姓可以少坐车,少出去玩,少看电影来补贴自己的基本生活。关键原因是政府补贴。没有刻意的食品、副食的政府补贴,大城市一定什么都比小城市贵。相对便宜的物品,一定有人支付了部分补贴。
迷失的鸽子:
比如呼和浩特
谢邀。说来也巧,题主以贵阳为例,问的是「收入低,物价高」的问题。我刚因为一个学术交流去美国了一趟,临走前跟两位朋友(一位就职于LA的Intel,一位就职于西雅图的Amazon)到拉斯维加斯玩儿,感受到的却是相反的「收入高,物价低」。当然,我相信这在美国也不见得是普遍现象,在此只是以它为例,说下我的理解。我的两位朋友都是本科同学,赴美读硕士之后,留在美国工作。跟他们交流得知的情况如下:他们二人都是工科专业硕士毕业,一位是EE,一位是CS,毕业起薪大概是税后年薪7到9万刀。日常开销方面,每个月房租大概是刀,吃饭自己做的话不到500刀,暂时没有女朋友额外开销也不多。生活起来比较富足。到拉斯维加斯玩儿,从洛杉矶到拉斯维加斯往返机票大概200刀,一夜五星级宾馆130刀,一场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表演110刀,一顿海鲜自助55刀。三个人在超市买了个大披萨、鸡翅什么的当早餐,一顿也就不到15刀——饮料、牛奶、炸鸡等等都很便宜,一整只炸鸡5刀,一瓶1.25升的可乐0.99刀。本人纯粹土老帽进城,只看到了这点价格。但觉得还是足以让普通劳动者感到「收入高,物价低」了——这里的普通劳动者不包括超高收入人群,指其所提供服务具有相当可替代性的人,我的两位同学属于这个人群中比较好的。思考的原因如下:1. 本国人力价格高:导致普通劳动者的收入高在美国自己做饭的成本很低,但出去吃的成本很高,我理解主要是因为人力成本高。其他的,也听说一天送4个小时外卖可以赚100刀,相比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简直好太多太多了(每个月26天×12小时赚6000+人民币)。人力成本高,可以更准确地说是:人力价格高。人力价格高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看:首先,供职于高科技企业的人产品附加值高、工资高,具有较强的购买力,推高了对普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曲线;其次,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降低了普通人出力劳务的动机,闲暇作为机会成本推高了普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曲线。最终,普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高,也即普通劳动者的收入高。2. 他国人力价格低:导致普通劳动者感到物价低对于赚着美元的美国人来说,他们购买的商品大多是由其他国家(如中国、老挝、越南等国)的人生产的,尤其是常见的日用品。在那些国家中,因为没有第1点中所说的优势,人力价格比较低,导致这些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也比较低。综上:这是我理解的,我两位同学相对国人感到「收入高,物价低」的原因。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感觉「收入低,物价高」?原因大概就是反过来了吧。此外,也有交易成本带来的物价升高,比如好多知友提到的物流成本等。
价格和供求有关系,其中的求是有效需求,即拥有支付能力前提的需求。物价高,即供不应求;1)供给少,原因正如前面回答,由于地域的原因,物流成本高、信息流转成本高、管理成本高等,导致供给量有限,竞争不足,价格上涨。 典型案例就是四、五线城市的李宁、361等运动品牌卖的价格要比一线城市贵很多。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地域限制,物流的大规模发展降低了成本,这种现象会被削弱。2)特定商品的有效需求大;尤其在贫富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实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者很多。除了以上两点,还得提一下,和商品属性也有关系,有些是必需品,有些是奢侈品。但原理还是一样的,即供求关系。
我认为和一个城市的产业构成和就业分布有极大的关系。比如大连,高端产业过分集中,但吸收就业明显过小,比如金融业。制造业广泛分布,同时解决大量就业问题。造成的现象就是富有的人群拉高了整个地区的消费水平,但平均收入却偏低。同时旅游业又进一步促进了物价的上扬。当然,和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等也有很大的关系。
从大的格局来看,整个中国都处在“低收入,高消费”的状态。题主所提到的某些城市的 “低收入,高消费”现象是在中国内部比较而得出的相对状态,其实整体都处于这个状态。中国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由资源的稀缺程度决定的。首先,中国人口众多,但是资源匮乏,这是物价攀升的原因之一;其次,中国的整体经济结构是以农业和制造加工业等低附加值的行业为主,而高科技以及金融却不占主导地位。所以造成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收入不可观,人均GDP更少。就我国国情来说,政府的政策使企业的收入通过各种税收变成了财政收入,使职工工资变少,但是各种资源的掌控者和企业管理阶层收入高,造成收入分配不均。当然在城市层面,以上原因是在城市之间相对而言的,比如说:资源相对匮乏,经济结构相对落后等。从城市功能来说,旅游型城市普遍都存在“低收入,高消费”的现象。最终还是归结到资源上来。
很简单,外出经商或者务工的人有赚到钱,回到乡下拉高了消费。
收入怎么样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物价怎么样取决于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二者受各自市场的调控,并不具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 而且还要看什么样的劳动力,什么样的商品,有的地方工资低只是低端劳动力的工资低,中高端劳动力的工资并不低,而且人口密集的地方财产性收入也很高,带动物价高很正常,不可孤立地看待问题。
然而我想到了风景旅游区专坑游客的那种←_←
chenjunrui: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虽然是线性但是截距不为0的可能。假设四个城市收入2,1,吃一顿饭要200,190,180,170。这种感觉就会导致最后一个城市收入低,物价高。另外,这个问题除了需要考虑供需关系,产品成本除了考虑城市差异,还要考虑人工成本的占比更为妥当。
同问,大青岛,月薪五六千算是不错的了。房价,一万块钱的房子算便宜的了,还是郊区……海鲜,很多比济南的都贵,特别是“本地的”海鲜,价格贵的离谱,为什么呢?
百思不得姐:
泻妖,不是经济学专业,说说个人观点点: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只是理论上成正比,现实生活中很多因素影响着两者关系。如商品市场准入的条件与规则不尽相同、城市居民消费欲望的强烈程度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及性格、城市的区位条件、地域的历史问题及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就我老家所处地域而言,乃江汉平原的小城,曾经的贫困县,或许天高皇帝远的关系,长期的官商勾结,市场混乱,甚至说是垄断,直接造成恶性竞争,物价抬高;在外务工人员多,每年春节将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习惯带回老家,进而促进一些行业的发展,而又使得物价的长期居高不下(说法是打工的人好宰);小城每年的消费占当地生产总值的很大比重,在哪里生活的人对吃喝玩穿衣等很看重,消费欲望强烈,流行在餐馆吃饭,在宾馆打牌睡觉、离省会城市近,受其物价的影响,现在小城的房价竟然也不比市区低,还有一些在外读书的年轻人,他们奇葩的消费观,无疑也在默默的为物价的抬升做贡献。当然,小城的收入水平并不高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交流,手码不易,不喜勿喷!
发展畸形的 山西晋城
我想说我看到这个题目就知道说的什么地方了,因为我家就是那里
旅游城市都是这样的。
谢邀。对经济学专业的知识不太了解,就说说自己的看法。个人觉得决定物价高低的主要的原因不是收入的多少,而在于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经济能力大小,有很多城市的物价是因为旅游带来的,而不是收入增加带来的。经济能力的大小在于发展的趋势,收入的多少只能表明各地的基本经济状况,而真正带动发展的却是旅游等第三服务业,所以决定能力在于这里,而不是收入。所以才会出现“收入低,物价高”的经济状况。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热门吉他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