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16经济数据据什么时候公布

2016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公布 GDP增速预测为6.6%
继CPI和PPI数据公布之后,二季度数据将陆续出炉,CPI重返“1时代”,将对居民带来多种重要影响,而经济增速又究竟如何?引发了广泛关注。7月10日,国家统计局披露了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这拉开了全国第二季度经济数据披露的序幕,本周相关部门还将披露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速、货币和信贷数据、数据、财政数据等。二季度经济增速继续保持平稳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于二季度经济增速。目前多数机构预测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速略低于一季度(6.7%)。6月份第一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结果显示,2016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均值6.6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考虑到一季度货币投放较多,而5月和6月货币投放明显减少,二季度经济增速有可能低于一季度,他的预测增速为6.6%。高盛高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也发布预测称,二季度GDP增速从一季度6.7%降至6.6%。同比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去年比较基数偏高,去年二季度更高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强劲的市场表现提振当时的GDP增速。一季度,中国经济达到了6.7%,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如果到二季度如市场预期的稍放缓至6.6%左右,仍符合今年中国的主要经济预期目标。因为根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6.5%~7%,CPI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等。其中,上半年就业形势稳健,已经成为经济整体稳健的基础之一。
发现资讯的价值
中研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热点图文分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
烦请联系:、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研究院
中研普华通过对集装箱涂料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集装箱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央视今日将公布2016年国民经济大调查数据|国民经济大调查_新浪新闻
  2016年,国事、家事、心事老百姓最关心啥?
  ——央视财经频道独家发布八十项国民数据大发现
  2016年国民经济大数据正式发布!投资、就业、房价.。.你最关心啥?
  3月7日,央视财经频道重磅首发《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国民大数据。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媒体民生调查活动,《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在充满变化的 时代,深入中国最微小的经济细胞—普通家庭,以持续十年、每年调查十万个样本、累计数千万个民生基础数据,传递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经济主张,《中国经 济生活大调查》成为财经频道全国两会报道的独家数据支撑。3月7日18:26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之夜”央视财经频道 播出。
  本届《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向全社会发布和分享的数据,涵盖机遇、财富、消费、养老、幸福等方面,累计近八十项大调查独家数据发现,如:
  收入信心强势反转,63.97%的受访者预期2016年收入上涨。中国家庭预期收入增加的信心创下大调查十年新高点;
  幸福感“V”型反转,超半数中国居民在2015年感觉生活幸福,达到五年来大调查发现居民幸福感近五年来最高点;
  投资“U”型反转,2016投资“求稳”是王道,超三成受访者计划投资保险。与前些年相比,保险实现大逆袭成为百姓投资首选;
  消费“U”型反转,保健养生的消费意愿较过去几年明显提升,未来一年,有31.84%的受访者想要购买保健养生,消费意愿上升到第三位;
  重视“舌尖上的安全”,提到“全面小康社会”最期待的图景,“健康放心的食品安全”(54.92%)最被百姓看重。其次,山青水绿的生态环境(50.56%)和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47.20%)也很重要。
  最想说走就走,未来五年,百姓旅游的打算,2008年排在未来消费的第三位,近两年则连续登上榜首,2016年,更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首选外出旅游;
  面向2016年,有创业意愿的受访者比例高达27%,创业意愿连年攀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在持续发酵;
  养老(46.6%)替代住房,与收入(54.8%)和医疗(45.3%)共同成为民生三大困难。其次是住房、子女教育、就业和婚姻状况等问题;
  “与子女同住”仍是目前中国的主要养老方式,与三年前相比,我国独居老人比例明显提高,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等方式仍亟待增加;
  全面“二孩”放开,“生还是不生”,百姓考虑最多的为经济负担(50.2%)、年龄因素(45.4%)和身体状况(41.5%);
  大调查幸福感城市十强出炉,在调查走进的省会城市中,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安徽合肥、河南郑州、甘肃兰州、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乌鲁木齐、河北石家庄、广西南宁和江苏南京上榜。
  (详细内容详见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报告)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创办的年度民生调查,它每年发放10万张明信片问卷,覆盖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104个城市和300个县,每年调查10万户中国家庭的生活感受、经济状况、消费投资预期、民生困难和幸福感等。
  从2006年创立至今,《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已经连续举办十届,它完整地记录了“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百姓的生活轨迹。它是国内第一个大 规模调查国民幸福感的活动,并成功推出了居民收入信心指数等原创大数据产品。《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社会影响力正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被激发,大调查 数据报告已经正式被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典藏收录,调查数据结果向全社会开放,标志着大调查正在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调查活动之一。
  3月7日18:26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之夜”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责任编辑:倪子牮
3500元的月收入在很多地区只能维持温饱水平,特别是对一些从内地进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青年劳动者来说,在每月付掉房租后已经所剩无几,生活明显偏紧,近年来,个税起征点过低,已经成为民众感受很深的一个“痛点”。
两会这个政治舞台上,我们理应从自己做起,使女权主义远离污名化,使女代表女记者女翻译们远离被审视的“他者”化,用对准美女身材的镜头对准二胎政策、父亲产假与哺乳室,看看新一代的女性究竟还面临哪些结构性问题,我们又可以做什么。
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亮点。
北京某高校经济学院在校学生吴谢宇,涉嫌在去年7月通过极其冷血的手段谋杀其母亲,并包装尸体,通过摄像头随时可以窥尸。不言而喻,嫌疑人的罪行如果证实,那么这将是一起极度心理变态下的弑母案。国新办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实录_网易财经
国新办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实录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国新办就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主持人 袭艳春: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2016年上半年,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就先请盛来运先生作介绍。盛来运: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按照惯例,我先向大家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数据,然后回答大家的问题。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同比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一、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夏粮产量略有减少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上年减少162万吨,下降1.2%。夏粮总产量略低于最高年份2015年,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853万吨,同比下降1.3%,其中猪肉产量2473万吨,下降3.9%。生猪存栏40203万头,同比减少3.7%;生猪出栏31959万头,同比减少4.4%。二、工业生产稳中略升,盈利状况有所改善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集体企业增长2.6%,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和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2和2.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1%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7和1.2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47%。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5117亿元,同比下降0.7%。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816亿元,同比增长6.4%(上年同期为下降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91089亿元,增长23.5%;民间投资158797亿元,增长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460亿元,同比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101702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投资149198亿元,增长11.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9085亿元,增长20.9%。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上半年到位资金28244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1.8%,国内贷款增长12.4%,自筹资金增长1.4%,利用外资下降7.2%。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0202亿元,同比增长25.1%。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5%。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6%。房屋新开工面积775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43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8.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8682亿元,同比增长42.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4.4%。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2100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753万平方米。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8135亿元,同比增长15.6%。四、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网上零售增长较快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13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1075亿元,增长7.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4249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889亿元,增长11.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6683亿元,同比增长11.2%,商品零售139455亿元,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66857亿元,增长7.6%。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环比增长0.92%。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2367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143亿元,增长26.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6%。五、进出口降幅收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1335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027亿元,下降2.1%,收窄3.6个百分点;进口47307亿元,下降4.7%,收窄3.7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6720亿元。6月份,进出口总额20378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出口11745亿元,增长1.3%;进口8633亿元,下降2.3%。贸易结构优化。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4%,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7%,提高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2%,为出口主力;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6%,占出口总额的46.6%,继续保持出口份额首位。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上半年对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印度和埃及出口分别增长22.5%、16.6%、9.0%、7.8%和4.7%。部分进口量保持增长,上半年进口铁矿石4.94亿吨,增长9.1%;原油1.87亿吨,增长14.2%;煤1.08亿吨,增长8.2%;铜274万吨,增长22%。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0%,衣着上涨1.6%,居住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2.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3%,医疗保健上涨3.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6%,猪肉价格上涨28.2%,鲜菜价格上涨18.2%。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下降0.1%。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2%。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8%,6月份同比下降3.4%,环比上涨0.2%。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工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7元,同比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0,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0505元,同比名义增长8.3%。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509万人,同比增加73万人,增长0.4%。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02元,同比增长6.7%。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继续发挥。上半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3%和7.2%,快于东部地区0.9和0.8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3.5%,快于东部地区1.8和2.5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上半年,原煤、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7%和1.1%。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1%。3-6月,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4个月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22元。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7%和22.5%,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7.7和13.5个百分点。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上是我发布的上半年主要指标的运行情况,下面很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主持人 袭艳春:谢谢盛来运先生的介绍。今天现场有很多外国记者朋友,所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情况,我们安排了全程同传翻译。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还是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中央电视台记者:我们刚才看到二季度的P增速还是6.7%,和一季度持平,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了走稳,或者说这已经是L型走势的底?另外,对于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发言人如何看?谢谢。盛来运: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情况,我们总的一个判断是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符合预期,也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讲,我想用五个字,“稳、进、新、好、难”,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稳”是指经济运行平稳。首先,经济增长是比较稳的,一季度和二季度增长率都是6.7%,呈现出阶段性企稳的态势。虽然上半年增长6.7%,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个百分点,但是我也计算了一下,上半年的6.7%所创造的GDP增量如果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话,反而比去年上半年多增了230亿元人民币,所以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是在稳定增长的。第二,就业稳。从人社部调查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71.7%。从我们统计的失业率数据来看,全国大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基本上稳定在5.2%左右,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左右,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第三,物价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与一季度持平,6月份CPI上涨1.9%。把能源和食品价格影响扣除以后,最近几个季度核心CPI上涨基本上都在1.5%-1.6%小幅波动。第四,收入和消费增长稳。上半年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5%,一季度也是6.5%。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跟一季度持平。所以从这些指标看,我们总的判断经济企稳的态势非常明显,稳的态势在持续,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在稳步推进,力度加大。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三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三产占GDP的比重达到54.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中我们比较关注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0.2%,占比12.1%,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需求结构有进。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3.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贡献率是37%,服务和货物贸易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是-10.4%,从三大需求来看,内需仍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消费的贡献在提升。第三,从区域结构来看,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还在继续发挥。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普遍要高于东部,高于平均水平。另外“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也是稳步推进的。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落地,“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从去产能看,上半年煤炭产量下降了9.7%,粗钢下降了1.1%;从库存情况看,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3月末减少了2100万平方米;从去杠杆的情况来看,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从降成本的角度来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的主营成本是略有下降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尤其是农林水、扶贫、科技这些领域的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新”主要是新经济发展的态势良好,新的动力在增长。从企业主体来看,今年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大幅增长的趋势,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上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4万户,比去年1.2万户又有所提升。从新产业的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季度增长了11.8%,比一季度加快了1.8个百分点。从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来看,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28.2%,网络约车、在线教育、医疗等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好”主要是表现在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改善,好的因素在累积。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有所好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提升。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4%,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是负增长。另外,社会事业各个方面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国经济总体上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新。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运行中也是稳中有忧,稳中有难。“难”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从国际环境看,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贸易持续低迷,而且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包括近期英国的脱欧公投,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所以外部的环境比较难。二是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实体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困难。另外,宏观调控的两难和多难的问题有所增加。所以整个形势还是比较复杂,困难还是很多的,而且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对这样一个艰难的局面,中国经济上半年能够交出稳定增长、稳中有进的答卷,应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壮大新的发展动能,力促经济稳中向好。谢谢你。记者:请问统计局最近公布了GDP核算方式的改变,对这次数据有一些影响,也有外界分析认为,这样的核算提高了相关数据,您如何看待呢?盛来运:谢谢你的提问。最近大家对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发布的研发支出核算改革的报道很多,大家还是积极肯定国家统计局这一重大改革,包括这两天我们也陆续收到国际组织的一些来函,像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国际组织统计部的一些负责人给我们国家统计局来函表示赞赏,并且表示支持。关于将R&D计入GDP的重大改革,这是一个制度性的安排。近几年随着联合国公布了SNA2008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后,国家统计局一直在积极研究,也在积极准备与国际标准接轨,所以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再加上这几年国家尤其重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为了更好地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真正做到国际可比,国家统计局加大了这方面改革的力度,于上半年推出了新的核算方法。7月5日我们公布了采用新核算方法的结果,并且修订了1952年到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从这些数据看,创新尤其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在不断提升的,但是对增长速度的影响并不大。从过去10年来看,计算研发投入对GDP增速的影响只有0.06个百分点左右。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研发支出核算改革对GDP增速的影响初步核算下来只有0.02个百分点,把它扣除也不影响一季度、二季度及上半年增长6.7%的走势。另外,从长期来看,这项改革既做到了国际可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推动国内的创新活动,有利于推动各地加大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谢谢你。路透社记者:民间投资增速上半年回落到了2.8%,政府一再强调要采取措施提振民间投资,但是效果好像不是很大,您解释一下原因好吗?谢谢。盛来运:谢谢你的提问。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回落,1-6月份增长2.8%,比1-5月份回落了1.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为什么会回落,从大的背景来讲,还是跟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关系。民间投资中50%左右是制造业投资,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以后,传统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所以需要进行市场出清,市场环境偏紧,加之工业品的价格在持续走低,所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这是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第二个原因,近期国务院九个督查组对全国各地调查发现,确实有一些地方存在着对民间投资进入准入门槛过高、改革不到位的情况,还存在不少“玻璃门”、“弹簧门”,民间投资虽然愿意进入,但是由于这些门槛的限制,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增长。第三个原因,跟民间投资融资的成本有关,民间融资主体很多都是小企业,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以上多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影响了民间投资增速。我想强调两点,第一,这种调整跟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相关联,所以适当的增速回落既是结构调整的反映,也有利于传统产业的调整。第二,我想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在回落,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是在持续优化的。从产业结构来讲,虽然说二产的投资增速回落,但是三产的投资增速还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7%,占比继续提高。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速度是加快的,而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上半年高技术投资增长13.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是22.5%,另外还有国家补短板领域的一些投资,像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长速度达到26.7%。虽然投资增速回落,但是结构在继续优化。最后,一些新指标表现不错,像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上半年增长25.1%,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近期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尤其是PPI的降幅在持续收窄,这一点对企业的利润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刺激或者吸引民间投资,因为市场环境好了,企业的效益改观了,企业也有积极性加大投资的力度。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针对民间投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具体政策。只要加强政策的落实,再加上市场环境的变化,先行指标也不错,民间投资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谢谢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近两年服务业增长很快,是稳增长的功臣,特别是其它服务业增长更快。有分析质疑,其它服务业之中是有水分的,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另外,刚才您也提到民间投资增速在回落,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也有一些政策应对,未来这种回落的态势在企稳之后有没有可能出现转向的可能?谢谢。盛来运:关于民间投资的问题,我刚刚已经解答了。这里我就服务业发展情况及其相关数据着重回应一下。服务业这几年确实发展比较快,而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去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突破50%,达到50.5%,今年上半年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5%,占GDP的比重是5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9.7%,而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所以,服务业仍然是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确实是厥功甚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想说,服务业近几年保持较快增长是有理由的。首先,服务业加快发展符合产业成长规律,从国际经验来看,一般是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都会出现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情况,因为工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是在不断提升的。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家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也是急剧高涨,这两点共同推进了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在加快、比重在提高。现在大家都知道,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的GDP占比普遍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我国进入这个转型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是符合新常态发展规律的。第二,这几年党和政府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因为工业在调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服务业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所以政府加大了对服务业的引导,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实施的效果是明显的,共同推动了服务业较快增长。第三,服务业的发展跟相关指标是配套的。从几大指标来看,首先,发电量的情况,上半年第三产业的用电量增长9.2%,比全社会的平均用电量提高了6.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加快了1.1个百分点。其次,从投资情况看,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7%,占全部投资比重57.7%,而且三产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外商投资这几年有一个新的特点,以前外商的投资主要是投工业项目比较多,但是这两年投服务业比较多。今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投资中服务业投资增长8%左右,比整个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高将近3个百分点,而且外商投资的比重中有70%左右是投向服务业领域。再次,从税收来看,上半年三产税收增长速度是10.9%,比全部税收高4个百分点左右。在税收比重中也有一个数据,三产所占整个税收比重是58.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左右。可以看出也跟服务业走势是相匹配的。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劳动力调查数据,规模以上大企业的就业人员下降,因为结构的调整,工业中一些去产能的行业就业人数有所下降,但是规模以上三产的就业人数增加。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来,相关指标和服务业增加值是很匹配的。第四,国家统计局高度重视统计工作,这几年我们加大了改革创新力度,建立了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联网联报制度,有些互联网大企业直接报送数据,同时我们又建立了小型服务企业的抽样调查制度,另外我们还跟相关的部委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行政记录的数据,这些数据综合放在一起,有利于服务业有科学核算的基础。关于你刚才讲的现代服务业,这两年确实增长的比一般服务业还要快,因为现代服务业中主要囊括的是一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服务业,比如有刚才所提到的信息传输和软件服务业、商务和租赁服务业、文化影视服务业,还有养老健康这些幸福产业,包括了九大行业,这九大行业都是符合产业升级的方向,也符合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所以他们发展得快一点,也有很强的支撑。尽管社会上有一些报道,提出了一些质疑,如果他真的了解统计的制度和核算基础的话,这些疑虑都会打消。当然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数据公开和透明的力度。谢谢你的问题。中国新闻社记者:近期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统计局正在开展新经济的调查和核算,我想请问一下什么时候能公布调查结果,对GDP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影响?我想问一下影响中国近期28个省的洪灾对GDP等一系列经济数据有没有什么影响?谢谢。盛来运:谢谢你对统计局核算制度的关心。我先回答关于水灾的问题。最近洪涝灾害频发多发,涉及面比较广。因为今年确实气候有一些反常,极端的气候天气有所增加。这次的洪涝灾害,具体影响的程度还没有数据来监测,但是我们最近要求各地统计机构加大对这方面的监测力度,具体情况还难以汇总。但是从各方的报道和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这次洪涝灾害对生产、人民生活,包括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短期来讲,对受灾严重的地区是有一些影响的。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洪涝灾害有些影响是容易恢复的。比如大家所担心的蔬菜价格是不是会上涨的问题,短期来讲这些地方蔬菜的供应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价格可能会上升,但现在天气比较暖和,再加上蔬菜的生产季节也比较短,洪水退去以后,灾区人民恢复性生产,很快就能把蔬菜的供应问题解决。还有一些问题,尽管从经济增长角度来讲是有一些压力,但是灾区洪水退去以后,各地可能加大灾后重建的工作,对投资可能有一些正的拉动。关于新经济统计的问题我想讲几点看法。第一,监测新经济,反映新经济发展的状况是统计局义不容辞的责任。近两年新经济发展确实比较快,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各个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新经济的培育和新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也高度重视加大改革创新,加大创新的力度,所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非常快。这些新经济的成长,对冲工业调整的下行压力,对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有责任把新经济的情况搞清楚,把新经济的体量有多大搞清楚,把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搞清楚,以客观地反映新旧动能转化的情况。第二,国家统计局为此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我们先后建立了跟“三新”统计相关的制度,比如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制度、电子商务和网购的统计制度,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成果我们尽可能在GDP核算中反映。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又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统计的调查制度。这个制度包括了目前新经济所涉及绝大部分领域,比如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互联网金融、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众筹等,还有城市综合体、各地的开发园区,我们先把这些情况都收集上来。4月份国家统计局把这个制度下发到各地,根据初步安排,今年7月底希望能够有初步的数据上报。第三,我们搞“三新”统计调查制度不是另搞一套核算制度,更不是为了把GDP做大,它是跟现有的GDP核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联系,“三新”是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自然是GDP核算中间的一部分。所谓区别,比如说GDP核算是要建立在市场交换,价值量核算的基础之上。而“三新”的统计既包括有价值量的,也包括没有价值交易量的核算,其中前者应该包括在GDP核算中,没有价值交易量的核算就不计入GDP核算。比如现在的网购,有些互联网提供了免费服务,在新经济中间可能要反映这方面的情况,但是按照GDP核算的原则要求,不进行交换的话暂时是不纳入进去的。所以绝大多数有交易活动的“三新”统计活动都已经反映在现在的GDP核算中间去了,只不过是由于分类的问题,现在还难以给它区别出来,主要是混合经营越来越多,但现有的统计制度是按法人单位统计的,按主营收入归类的。举个例子,假如说有一个大的钢铁企业,不仅生产钢铁,还有研发中心、物流中心,还有其它一些新经济活动,有些研发中心不仅仅满足本企业,可能还对社会开放。从报表角度来讲,主营是什么行业就归到什么行业,主营是钢铁就归到钢铁,相关一些经济活动价值量核算成果都归到这个行业中去了,没有区分开来。我们现在搞的“三新”统计调查就是想把这些活动,该纳入GDP核算的照常纳入GDP核算,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标识,定一个标准或者范围,把它反映出来。我们将来的目标是能够争取做到大的集团中,区分出哪些是主营活动创造的价值,哪些是新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不是说把新经济加到GDP里面的问题,而要把内涵和边界搞得更清楚。最后,因为“三新”统计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据我了解,关于“三新”统计国际上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所以要给它搞清楚很难,再加上“三新”统计变化快,涉及到各个领域。国家统计局现在开展的“三新”统计调查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带有很强的探索性性质,将来我们对数据和成果会进一步加大研究。我们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国家统计局加大制度改革创新的力度,尽可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三新”经济活动以及新动力成长情况。我们希望在现有的调查基础之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来推动“三新”统计的完善。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我想问一下,您刚才说下一步咱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方面有什么样的措施,会在什么时间出来?盛来运:谢谢你提问。首先我想讲,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基本政策取向,这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有明确提法的。适度扩大总需求,关键点是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也是很明确的。具体一些政策上的建议,到底什么时候出台什么政策,我想这些方面你咨询相关部门可能更合适。金融时报记者:关于贷款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央企贷款特别严重,煤炭行业好像更严重,民营企业还面对非银行贷款高利息的问题,这些贷款的问题会影响下半年GDP的增长吗?第二个问题,我听说金融行业占服务行业的20%,是这样吗?如果是的话,贷款率如果下跌的话,会不会影响服务行业的增长率?谢谢。盛来运: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我想回答你金融业对GDP影响的问题,大家也很关注。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金融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是下降的,上半年金融业不变价的增长速度也是6.7%,比去年也是有所回落,众所周知,去年的股市成交量比较大,再加上今年M2增速比去年回落了将近2个百分点左右,所以金融业增速也是有所回落的,对GDP增长的贡献是有所回落的,而且它的贡献率并不像您所说的达到20%这个比重,今年上半年金融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在9%左右。
关于央企的贷款和民营企业贷款的问题,确实存在着这个现象,中央企业由于担保比较扎实,所以央企更容易获得一些贷款。从贷款结构来看,上半年央企的贷款增长速度、投资的增长速度,国有控股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好于民企。民企方面,一方面是民营企业本身有很多是小企业,存在着担保不足的问题。另外,民营企业投资中间有50%左右是制造业,目前制造业的市场环境,因为在调整过程之中,所以对企业扩大投资的积极性是有所影响的,所以存在着民企贷款不足,或者是贷款贵、贷款难等等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相关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也在加快政策改革的力度,比如说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加大相机调控、结构性调控、精准调控,这些结构性调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贷款或者信贷进入实体经济。我相信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通过结构性的改革,尤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等相关改革的措施配套以后,这些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具体的情况你咨询金融部门可能比我了解的情况更多。谢谢你。主持人 袭艳春:时间关系,今天还有很多记者没有得到提问机会,也欢迎大家会后和统计局的新闻办联系,来寻求您希望得到的答案。谢谢盛司长,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本文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杨泽宇_NF6036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非农数据公布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