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没有绑定银行卡信息泄露自查,也没网银,卡没丢,密码没泄露,就算手机打开病毒链接,卡里的钱会不会被盗刷,谢谢

手机突然没信号 警惕绑定银行卡钱被盗
06:23&&&&来源:
卡明明在身上,卡里的钱却没了……近来,关于银行卡里的钱莫名被盗取的新闻层出不穷。9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走访了内江多家银行,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提醒消费者在平日消费时,怎样保密自己的私人信息,保护好银行卡里的个人财产。
【案例】手机突然没信号 补卡后钱被盗
在内江市中区的一家国有银行,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表达了希望了解一些关于金融诈骗的典型案件。该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截至目前,他们还未收到一起消费者报案,但在平时,他们经常都会做关于金融诈骗防范的宣传。
“可以说一个比较新的案例,提醒一下内江的消费者,注意通过手机盗钱的情况。”该工作人员拿出他们收集的资料展示给记者。
资料显示案例为“手机突然没信号,补卡后钱被盗”。春节后刚上班的李先生遇到了件蹊跷事——手机莫名没了信号。补办新手机卡后发现,和手机绑定的两张银行卡内的两万多元不翼而飞,原来,李先生遭遇了“被补卡”诈骗。
银行工作人员说:“我们学习这个案例的时候,重点说明了类似李先生这种情况,他当时发现手机一直处于无服务状态,经过关机重启后仍没有信号,这就是疑点,值得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核实】有人拿假证办卡 盗取卡内余额
发现手机异常后,李先生来到手机卡营业厅咨询,被告知“可能是卡坏了”。在补办了新卡之后,李先生收到了提示短信:“您正使用XX银行卡进行现金交易,验证码XX。”再查,李先生的两张和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共被转走2万余元。
后经查证,当天有人冒充李先生补办了一张手机卡,办理过程中还附上了李先生的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这些资料所显示的姓名、身份证号、生日均和李先生身份证原件相同,只是照片和住址改变了。显然,这名盗卡者使用了一张假身份证作案。
而李先生所说的手机莫名没信号的一段时间,就正是有人补办了他的手机卡,造成了李先生原卡失效,进而获得了手机验证码,通过网络将李先生银行卡内余额转走。
防骗小贴士
身份证复印件注明用途 手机信号异常需警惕
“这个案例是过去一段时间从未接触过的,之前宣传的防电话诈骗,只要消费者不去主动转款都不会产生损失,而此案件,对消费者来说很被动。”该银行工作人员提醒,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任何细小的异常情况。
“网络支付需要更高强度、多重的验证机制。运营商、银行应就关键业务受理加强身份审核。”银行专家认为,“另一方面,消费者要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可在身份证复印件上注明,‘仅用于办理XXX业务’。在平时消费时,消费者也要注意保护好隐私信息。当有与资金账户相关并绑定的手机号码,如出现无信号等‘故障’的时候,则要警惕。最后,不要在手机捆绑的网银上存放过多现金。” (记者 邱雨)
编辑:涂丽君
页面功能&|&字体:&&&|&&|&
跑男成都录制
最美双胞胎姐妹校花走红
松花江畔现三月雾凇宛如冰雪童话
北极熊母子草地晒太阳
日本皇室公主大揭秘
复旦女神刘芷微神似杨幂
探访北影表演系艺考
苏州女警颜值爆表
雾霾一直是每个城市的百姓都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哪些食物可以减少雾霾对我们的伤害你必须知道!
·&·&·&·&·&
除了天台山、平乐古镇,到邛崃,还可以耍啥子?邛崃景点全盘点,拿走,不谢。
·&·&·&·&·&
·······
社会新闻 |
·······
······ ·
娱乐魔方 |
·······
·· ····· · · ·
新华社记者看四川|
········
国内热点 |
··········
新华网四川频道您好,分享的企鹅
银行卡在手密码未泄露 钱却莫名其妙被盗走了
银行卡一直在手,密码也未曾泄露一次5000元,一次3000元,一次1000元银行卡一直在手中,密码也未曾泄露过,手机突然收到短信,称银行卡账户被划走了几千元,充值到一个陌生手机里———你不要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几个重庆人就被一伙外地人这样坑了。昨天,渝中区检察院批捕此案时,向重庆晚报揭秘了这起案件的秘密———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黑色产业链,有盗取银行卡号及密码的,有负责电话银行转款充值的,有专门收购充值话费的,统统都是网络交易完成。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罗彬 实习生 吕延银行卡给陌生电话充值重庆人王先生有一张某银行的银行卡。6月4日,他的手机收到银行发来的一则短信:称他尾号为29的银行卡申请了自助缴费协议,缴费号码是1345297****。紧接着,他的银行卡有4次消费记录,每次都是为上述手机号充值,第一次消费6100元,第二、三次各消费6000元,第四次消费5000元。只是前三次消费都没成功,只有最后一次成功消费5000元。王先生觉得蹊跷,自己没有申请自助缴费,而且那个手机号码不是自己的也不是亲友的。他的银行卡从没遗失过,密码也没泄露,而且密码也不是简单密码。次日他到银行去查询,工作人员证实他的银行卡消费了5000元。重庆市民小刘也有相同遭遇。6月5日,他的银行卡分别给3部手机充值,分别充了5000元、3000元、1000元,而这3个手机号他同样不熟悉。他的银行卡一直放在家里,密码也没第二人知道,也没开通过网上银行。检察官称,另外还有两位重庆市民也遭了,他们卡里的钱分别被充值了5350元和19200元。警方跨省抓捕幕后黑手渝中区警方介入侦破。根据网络线索,发现幕后充值黑手不在重庆,而是在湖南长沙遥控操作完成的。7月10日,警方在长沙将犯罪嫌疑人蔡某抓获。蔡某27岁,高中文化,在家待业5年,平时没事就泡在网上。他交代,2012年10月,他听说了银行卡“四大件”(黑话、行话)———即银行卡的开户名、身份证号、卡号、密码。他的QQ号里有几十个QQ群,2013年5月他在QQ群发言说收“四大件”,就有人和他私聊。他试水了一次尝到甜头,并在网上认识了网友“啤酒瓶”。“啤酒瓶”专门给蔡某提供“四大件”。蔡某称,他知道“啤酒瓶”提供的“四大件”是盗窃来的,因为对方每次发给他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开户人信息都不一样。一般都是每次只发一张银行卡的“四大件”,成功了再发下一张,每次发的都是重庆的银行卡。因为只有重庆的银行卡才可以对重庆的手机号进行空中充值。“啤酒瓶”总共发过七八次,近4万元。蔡某将充值的话费变现后,一般都是和“啤酒瓶”对半分,并通过支付宝把钱给“啤酒瓶”打过去。至于“啤酒瓶”的真实身份、是哪里人,他至今不知情。黑色产业链有三大环节蔡某称,如果说“啤酒瓶”获取银行卡“四大件”并发给他是黑色产业链的第一环节的话,他用银行卡进行话费充值则是第二个环节。围绕产业链派生出一门生意,就是手机卡买卖。因为充值的手机必须是通过实名登记认证的。他就是通过网上买了5张重庆的手机卡,并都是实名认证过的。检察官称,经调查,这5张手机卡的主人都没办理过该卡,可能是不法之徒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然后出售牟利。黑色产业链的第三个环节,就是话费变现。话费充值到手机怎么能变现?蔡某的下家是毕某,河南人,两人从未蒙面只通过网络联系。毕某在家开了个专营话费充值业务的淘宝网店。对话费进行变现。毕某称,正规网上充值话费在9.5至9.7折。蔡某卖给他的充值话费都是7.5至8.5折。他也知道来路不正,但利润高。他收到话费后就通过网银付款给蔡的支付宝,蔡通过支付宝的钱转到银行账户中并提现。检察官称,毕某因为收购赃物,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也被抓获。蔡某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获利,涉嫌信用卡诈骗罪。揭秘银行卡“四大件”如何泄露的上述案件中,持卡人报案均声称银行卡一直在手,密码不曾泄露,那么不法分子是如何将“四大件”弄到手的呢?承办检察官分析可能有如下几种途径:一、持卡人的电脑被木马病毒入侵,一旦持卡人在利用中毒电脑进入网上营业厅操作时,银行卡密码、卡号等相关信息就被病毒发送到指定地点。二、黑客通过技术手段将持卡人使用的互联网屏蔽,然后黑客与持卡人之间的电脑形成一个局域网,并由黑客控制局域网进行操作,窃取银行卡相关信息。这个方法是一般人员无法做到的。三、制作山寨银行官方网站,一旦持卡人不小心进入山寨银行官网操作网上银行时,银行卡信息就会被泄露。四、QQ等聊天工具被盗后,不法分子利用聊天工具问询好友,由于一些是自己亲戚朋友,在未经验证下将个人和银行卡信息泄露给对方。调查 银行卡“四大件”网上喊起卖为证实蔡某的说法,重庆晚报记者在百度贴吧找到了不少这类信息。网名为“出4大件”发布信息称,“可出各大银行卡,最高有100万以上。”此信息尾部标明了联系方式。记者找到网名为“vvvv”的银行卡信息贩卖人。在表明想购买4大件来意后,贩卖人没有及时回复,而是在半小时后发来信息回答道:“先钱后货,抽4成。”记者与其讨价还价,对方问:“如果能出20万以上可以3成,但还是必须先钱后货。”当记者询问具体如何使用时,对方回答:“你连通道都没有就找料?”(通道指销赃渠道,料指银行卡4大件),便与记者中断了聊天,并将QQ拉至黑名单。随后记者又与 “House卡”的贩卖者联系,对方同样提出:“先钱后货,保证质量。”贴吧中还有不少收购“四大件”的帖子,并称大量收购,寻求长期合作。在一个综合社区网站里,也有“求四大件”的网络帖子。提醒 市民如何确保网银安全检察官称,市民防范网上银行卡安全,要从自己的电脑和银行卡两方面做起。第一,为防止木马病毒,安装强大的杀毒软件。不要上色情网站,许多病毒潜伏在色情网站里,一旦点击就会中毒。第二,很多网站推出快捷支付服务,绑定后可越过手机短信密码验证这道防线。这样虽然快捷了,也增加了风险,所以要谨慎使用快捷支付功能。第三,设置每天或每笔消费限额,最好设置在5000元以下。即便被盗也能将风险降到最低。第四,开通短信提醒功能,一旦账户有异动会随时提醒。持卡人第一时间到就近ATM机存入或取出小额资金打印凭条,表明卡在手,便于以后打官司维权所需。第五、工商银行高新区支行工作人员熊先生支招,在电脑上使用网银首先要安装银行提供的插件,其次要安装正规的杀毒软件如金山、360等。要使用比较复杂的密码,不要用自己的生日等简单密码。提醒银行密码即将过期,喊你去升级发的短信信不得重庆晚报讯 “X银行电子密码器将于次日生效/即将过期,请尽快登陆手机银行维护网站,进行更新,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如果你收到这样的短信,一定要多个心眼,这很可能是骗局。昨天,九龙坡区警方介绍,这样的新型骗术已在全市发现10余起,涉案金额超过百万元。2日中午1点过,杨家坪市民穆某的手机收到一则短信,内容正是告知他银行电子密码即将生效,注意去网站进行维护。穆某回想,最近网银业务的确无法使用,他随即根据短信内容,登陆网站。穆某想都没想,按提示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密码。5分钟后,穆某就收到银行账户短信,自己的账户支出1392元,他立马报警。警方介绍,嫌疑人采用群发短信,设置虚假银行钓鱼网站实施诈骗。目前,警方经证实包括“”以及“”两个钓鱼网站,嫌疑人使用的短信号码均为。警方提醒,市民如果收到类似短信,应打电话到银行公开电话进行咨询核实,切勿轻信。重庆晚报记者 黄河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陈芮]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手机上绑定了银行卡丢了很危险-银行知识 - 南方财富网
 ;您现在的位置:  >
手机上绑定了银行卡丢了很危险
   南方财富网   
    
手机上绑定了银行卡丢了很危险
  昨天下午,杭州的王小姐出去办事,在体育场路拦了一辆出租车,一上车,司机李师傅就向她推荐微信支付,&你用微信支付车费,可以减免10元,我也能得到10元。&李师傅说,在上下班高峰期间,他还有机会再获10元奖励。好奇心加现金优惠的吸引,王小姐果断加了李师傅的微信号,并将账号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通过手机支付,王小姐如愿得到10元减免。
  与微信支持的&嘀嘀打车&手机应用一同砸钱贴补司机乘客血拼手机支付市场的还有&快的打车&,这两款叫车软件背后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个互联网大佬,手机支付的普及趋势在巨头的拼争中加倍提速。
  1月16日,平安集团推出手机&壹钱包&。稍早前,新浪与支付宝联手推出微博支付,移动支付已经成为群雄必争的战场。在大佬们的疯狂竞争下,移动支付的体验日益畅快,用户数也不断飙升。捆绑了银行卡的手机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重要。手机丢失,我们的损失从通讯录演变为照片视频和个人信息,直至所绑定银行卡里的钱也可能会被席卷一空。现在,手机更像是一个随身的箱,承载太多以至于一时找不到就魂不守舍。
  便捷和安全至今仍是一对矛盾体,至少目前来看,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能还没有追上极致体验。究竟手机支付有哪些安全漏洞?昨天,快记者进行了一番测试发现,支付宝、微信等几款主流的手机支付应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我们建议移动支付用户应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测试1:
  主流支付软件超便捷存安全隐患
  1月16日,某网站测试了手机丢失后,模拟陌生人通过手机验证码来获取支付宝账号和登录密码,解除有U盾的数字证书,找回支付密码等,并成功将余额宝里的钱转出来,然后转账至他人银行卡。
  按照该网站的测试步骤,在不知道支付宝登录密码的情况下,如果绑定了手机号,只需通过&忘记登录密码&功能,获取手机校验码即可进入支付宝账户。
  此时,如要将余额宝里的钱划到支付宝,或者将支付宝的钱转到其他银行卡,还需要支付密码。测试人员同样通过&找回密码&和&短信验证&功能,获得了支付密码。之后,无论网购和转账,该手机的支付宝账户就完全处于获得者的掌控之下。
  不过,支付宝相关人士昨日表示,现在一般要求实名注册支付宝账户。快理财记者找到了几个用实名注册的支付宝账户,在重复上述获取密码步骤时,账户提醒要输入登记的身份证号。如何在知道手机号时获取机主的身份证号?百度一下,居然发现多个途径。也就是说虽然相关步骤较为复杂,但最终仍有可能进入相关支付宝账户。
  再来看微信支付。由于微信一般默认在线,只需6位数支付密码即可网购话费充值。同样使用&找回密码&功能时,被要求输入所绑定的银行卡卡号、持卡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相比而言,这三个信息同时获得的难度大一些。
  如此看来,如果用户手机和身份证一同丢失,盗取支付宝账户将毫不费力;如果身份证和银行卡随手机一起丢失,微信银行账户也将不保。
  网站测试人员总结说,这一切悲剧的根源在于,手机的权限太大,居然可以解除其他所有安全设置。正确的策略应该是数字证书优先于手机验证,而不是低等级安全防护措施能干掉高等级防护。
  测试2:
  手机银行应用安全性高便捷性弱
  一般来说,现在的智能手机上大多安装了手机银行应用,如果手机丢失,这些APP是否面临同样风险?快理财记者打开工行手机银行,没有看到类似&找回密码&功能。
  工行客服对快理财记者说,如果只是查询,建议用绑定的手机发送代码短信至客服号,注销手机银行后重新注册;如开通了网银,同时密码器绑定网银及手机银行,则登录网银,重置手机银行登录密码。最后一种方式是带上银行卡和身份证,本人到银行柜台重置密码。招行客服人员说,如果用户忘记手机银行登录密码,有两个找回途径:登录该银行网站或者联系客服,同样需要多项验证信息。
  在手机银行转账环节,如非本人同行注册账户之间转账,银行一般会有电子密码器等更为高级的认证工具。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便捷性。
  实际上,在安全领域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没有绝对安全,安全是相对的;二是所有的简单、方便都是以牺牲安全程度为代价的,只是如何权衡罢了。
  观点:便利和安全之间需要平衡点
  除了手机银行,越来越多的银行同时开通了微信银行。招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胡滔表示,微信银行只是充当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对它的功能定位以服务为主。客户理财、资产配置等稍复杂的业务还是要放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私人银行等重型业务就必须去网点。
  &互联网公司原来没做过金融,他们认为便利性和增值是最重要的,反而对风险要求比较简单,往往为了做好客户体验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安全性。&胡滔称,&微信银行不可能成为客户端一样的平台,我们必须要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必须把机制和流程掌控在自己手里。&
  多位银行人士表示,微信到客户的系统由腾讯开发,微信向银行开放接口,银行专门针对微信的数据系统是银行自己开发对接,但必须统一定义接口。&关键是在客户体验的便利性和资金安全性上找平衡点。&
  移动支付大爆发
  手机病毒紧相随
  &我们本来预计的下载量是10万,结果遭遇&大塞车&,下载量达到百万级,所以我们不得不&管控&一下。&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在推出&壹钱包&当日表示。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相信,10年内60%的现金、信用卡将被手机钱包取代。
  实际上,众多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大佬不断砸钱押注,无疑也在加速移动支付这一趋势。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显示,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元,达到2012年规模的5倍以上。
  金钱所在,黑暗跟随,与手机支付同时爆发的还有安全事件。2013年手机安全相关报告显示,去年手机中毒用户数达到1.08亿,是2012年的3倍多。同时,手机支付类病毒开始泛滥。其中,一款名为&银行悍匪&的手机病毒,被称最厉害的手机银行病毒,它附着在&坦克大战&等热门游戏中,诱使用户下载安装,该病毒可窃取用户银行存款,危害极大。专业人士分析,该木马高度模仿真正的手机银行软件。(南方财富网银行频道)
相关阅读: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24小时排行
关于南方财富网 - - - - --特此声明: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均与南方财富网无关 南方财富网 © 版权所有您好,分享的企鹅
女子手机中木马病毒 银行卡未离身存款被盗刷
荆楚网-楚天快报杨柳 黄玲玲
  银行卡在身上,近5000元现金却在5分钟内被盗刷。数日前,小徐遭遇如此烦心事,遂致电本报求助。  22岁的小徐是樊城区太平店人。去年12月31日,她到某银行柜员机取钱时,柜员机提示:账户余额只剩48元,原有的4960元存款无缘无故没了。随后,她查询发现,4960元存款是在12月28日一天内,分5次被盗刷了。存款被异地取走,而卡一直在身上,小徐百思不得其解,当即到人民路派出所报案。  昨日上午,记者和小徐一起到银行咨询。经查,小徐的银行卡在事发时,显示异地网银在线登录,账号前两次都显示登录密码错误,但10多分钟后,密码正确,连续转出5笔钱,共计4960元。  小徐说,她从不网购,平时也很注意保护密码,而且开通有短信提醒服务,但事后并没有收到任何短信。“发现钱不见了,曾让朋友给我发短信试验,结果也没收到。”  根据这些异状,该银行电子商务负责人程先生分析,徐小姐可能是遇到诈骗了,手机中了木马病毒,它会自动转发用户短信致使客户无法获知自己的交易状态。“系统显示我们事发时接连发送了5条交易短信,我们将积极配合警方,提供相关流水单和信息。”  银行提醒:此类现象多发生在年轻客户中,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银行或接入一些不明的WiFi网络,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手机中毒。遇到上述情况,要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进行账户挂失,并快速解绑手机绑定的第三方快捷支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lwx]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蹊跷!卡没丢未输入手机验证码 卡里钱被转走了 - 网易忻州
十天内免登录
蹊跷!卡没丢未输入手机验证码 卡里钱被转走了
银行卡没丢,没有输入手机验证码,但银行卡里的钱却被别人在异地扣了2000元。近日,市民冯先生遇到了这样的蹊跷事儿。
银行卡没丢,没有输入手机验证码,但银行卡里的钱却被别人在异地扣了2000元。近日,市民冯先生遇到了这样的蹊跷事儿。冯先生的银行卡用了三年多,很少用于网上购物,开通网银是为了方便转账。5月3日,他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您的建行卡正在开通短信验证委托扣款,同意请回复验证码。”刚收到短信时,他以为是诈骗信息,并没有理会,也没进行任何操作。后来接连收到三条内容类似的短信:“尊敬的冯先生,本次支付金额1000元,同意请回复验证码。”看到这条信息,他感觉有些不对劲儿,但没有进行任何操作,马上去银行查询,发现这张卡刚刚发生了2笔交易,每笔扣款1000元,总计扣款2000元,他立即办理了挂失业务。冯先生在银行查询这几笔消费明细后发现,消费地在福建。“我的卡和手机绑定在一起,没有输入任何验证信息,手机和身份证都没有丢失过,怎么就会被扣款呢?”对此,冯先生很疑惑。据农业银行网络中心的工作人员分析,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密码泄露。为防范密码泄露,用户进行网络交易的电脑或手机必须安装防火墙或杀毒软件,当输入密码时,密码框内显示的应该是*号,如果直接显示密码数字,用户应当检查电脑是否中毒,并立即停止网上交易。此外,用户在一些自助设备上使用银行卡时也要小心,谨防自助取款机上被不法之徒安装盗取芯片信息的设备。
本文来源:太原新闻网
责任编辑:xz007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易忻州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信息泄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