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需求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率分析

责任编辑:zcf
VIDEO NEWS
HPOTO NEWS
 |  |  |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半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贡献率
日 来源: 互联网 【】 【】分享到:
中研网讯:  在一季度增速创下6个季度新低后,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会否“失速”的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大热点。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有助于回答上述问题。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4%,呈缓中趋稳态势。从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看,增速高位放缓,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速从5月份开始由负转正。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  我国经济正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是中国跨过粗放型增长、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必然选择,就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情结中挣脱出来,以平常心对待一个并不太快但扎实有效的增长速度。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经济半年报昨日(7月16日)正式出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  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今年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速相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GDP总量环比回升0.6个百分点,GDP增速开始企稳回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展望下半年经济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要远大于下行的压力,所以中国经济有能力、有潜力、有回旋余地,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但包括连平在内的诸多经济学家都提醒地产对今年经济下半场的潜在压力。“新开工面积大幅回落,预示年内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延续回落格局,预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降至10%左右的水平,将成为拖累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最大不确定性。”连平说。  内需成经济拉动主要贡献  关于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48.5%,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货物及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负的2.9%,负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  盛来运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前主要靠最终消费拉动,净出口贡献率为负数,内需继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增速呈现出波动中逐月有所回升的态势。上半年消费名义增速已经由一季度的12%上升至12.1%。6月份当月消费增速达到12.4%。  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375亿元,同比增48.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819亿元,增长56.3%,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告诉记者,消费一直都是消费增长最大的亮点,保持在30%~50%增长的水平。  “增长也比去年乐观,特别是高端餐饮由负转正,保持较高增速,对消费拖累效应也将减弱。”赵萍说。  需求结构继续优化的同时,产业结构同样稳中有进,去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6.1%,第一次超过二产,今年上半年三产占GDP的比重是46.6%,继续保持增速快于工业,占GDP比重继续提高的势头。  盛来运说,这是趋势性的,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这种趋势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他列举说,因为投资强度不如工业等因素,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虽然可能会促使经济增速放缓,但这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比较强,中国就业弹性可能会趋于提高。同时,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还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促进收入的分配,并且提升消费,进而促使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合理化。  稳增长措施促进经济企稳  4月,国务院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实施了预调、微调,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定向调控,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  盛来运说,从二季度和6月份的情况来看,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以6月份为例,一些指标都出现了积极变化,二季度经济运行的状况也比一季度要好。  其中,PMI指数6月份达到51%,连续4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止跌企稳,1~6月份增速为17.3%,比1~5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工业也在回升回暖,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5月份提升0.4个百分点。  衡量政策加码的一个关键指标是投资,1~6月投资(不含)同比增长25.1%,增速比1~5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路业投资增长14.2%,增速提高5.9个百分点。同时,1~6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4.5%,增速比1~5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总体上符合预期,稳增长举措和旺季叠加,带动工业增长的恢复,下半年经济能保持平稳。  房地产数据藏风险  上半年有些令人担忧的是地产相关数据。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2019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1~5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投资28689亿元,增长13.7%,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朱光告诉记者,房企对行业及市场预期趋于谨慎,投资力度有所下降,开发投资同比增幅继续回落,这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作用愈发凸显。  地产商经营策略趋向保守在销售数据中可以找到原因,1~6月份,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8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8%,而商品房销售额31133亿元,下降6.7%。  销售不旺直接施压企业资金链,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8913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比1~5月份再度回落0.6个百分点。  目前包括、等地均传出放松限购以及刺激楼市等政策措施。“即使近期房地产限购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了明显放松的迹象,年内难以对房地产形成积极反应,房地产投资在年内总体或将仍呈下跌之势。”联讯宏观分析师杨为敩说。  招商银行分析师刘东亮也表示,下半年地产仍将处于下行周期,这将带来三方面的压力。  其一是压制投资、消费等领域的反弹,其二是加大地产资金链压力,等影子银行领域违约风险不减,其三是开发商拿地意愿低迷,将恶化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加大地方财政压力,可能促使各类平台加大融资力度。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关键词阅读:
用服务融入建材市场 全屋家电市场空间巨大...
房地产行业降温趋势有加速迹象。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至四年...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显而易见的...
财政部昨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74638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
去年9月份以来,全国同期推广新能源客车6830台,河南占比超全国的三分之一7...
“谢谢,看到你们周末还在工作,又给我讲了这么多常识,医疗器械安全我们放...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研究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时,提出能源行业要推动能源消费、能...
热泵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国内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二十年来,全国利...
深圳运营中心:深圳市中研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楼全层 邮编:518031 &&乘车路线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6--5388 客户服务专线:6 06 96
专线:6 29596 专线:6
媒体合作:6 广告合作:6网站合作:6 邮箱: 传真:8
咨询QQ:5336038
Copyright (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 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号是全球首家大型政务类网站,欢迎登陆本站!&&&|&&
提示:您在上方可以搜索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数据、统计公报等相关政务信息。
推荐城市:
&当前位置:&=&&
我国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探讨
&&&&日期:&&&&浏览次数:711次
&&&&&摘要:消费、投资、净出口是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构成的三大要素,分析这三大要素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对正确认识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年我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历年来三大要素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以及其贡献率、拉动率等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从而揭示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关键词:消费,投资,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历年GDP中三大构成要素经济数据的描述
为了能从总体上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构成及其变化发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本文根据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中支出法GDP数据,首先进行描述性分析。图1用曲线来表示历年来三大要素在GDP中构成比重的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一)投资需求情况
从投资即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结构来看,1978年以来,总体呈现出提高的态势,投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从1978年的38.2%提高到2012年的48.1%,年均资本形成率为38.78%。尤其是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直高居47%以上,基本和最终消费率持平,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少见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短期内存在着正向联系的特征,即高投资促进高增长,这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为这些年来我国惊人增长所印证。2008年底,为了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政府启动了4万亿的直接投资方案,短期内对抑制经济下滑,带动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格局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会由于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而影响投资回报率的水平,导致经济资源的浪费以及整个经济的停滞。
(二)消费需求情况
从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与投资率相比较,我国的消费率则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消费支出率中居民消费支出率下滑趋势明显。1978年我国的消费率为62.1%,其中居民消费支出率为48.8%;然而到2012年,消费支出率下降到49.2,%,其中居民消费支出率仅为35.7%,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居民消费率一般维持在70%,投资率一般为20%左右,结构构成差异惊人。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突出问题是高投资、低消费的矛盾局面。消费增长速度,尤其是居民消费增长速度长期低于GDP增长率,容易导致的明显后果是高投资率所形成的产能与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局面,生产与消费严重脱节,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不一致,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在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会造成将来经济的波动。
(三)出口需求情况
从净出口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净出口率具有非常明显的波动性,容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8年,我国持续实现了进出口贸易的顺差,外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年这三年净出口占GDP比率达到了历年水平的峰值,平均为8.0%。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方式使得我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外汇储备规模逐年扩大,到200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2万亿美元左右。但是在2008年进出口率达到峰值以后,逐年开始明显下滑,从2009年4.3%,到2012年仅为2.7%,相对波动幅度较大。说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度越来越高,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增长减缓的情况下,想依靠出口拉动中国持续稳定增长不太实际,从长远来看,我国不宜走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综上分析可见,我国政府在2012年年底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宏观战略目标是正确的,一国经济是一个完整体系,它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运行的,生产是基础,交换是条件,分配是结果,消费是最终目的。投资的提高要求相应的消费提高或者出口的提高,经济才能顺畅的运转循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各有各自的作用,其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长效、最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国际上大多数都主要是以消费带动经济循环,消费所占的贡献率最大,有的高达90%以上,走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大要素拉动经济增长轨迹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各个要素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对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文再计算各个要素对国内生产总值提高的贡献和拉动率指标,用以测量出GDP增长量和增长率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要素各自的贡献和拉动程度。计算整理得出我国年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统计数据,见图2。
图1&&GDP支出法构成各要素变化曲线图
图2&&GDP中各要素贡献率变化曲线图
对上述图2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可见:1978年以来,消费需求对我国GDP的年均贡献率为54.78%,年均标准差为16.13%,平均拉动率为5.39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对我国GDP的年均贡献率为39.45%,年均标准差为20.84%,平均拉动率为4.22个百分点;净出口需求对我国GDP的年均贡献率为5.77%,年均标准差为22.72%,平均拉动率为0.31个百分点。
从图2上看,整个35年期间,三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时有交替。资本形成有时与最终消费对应互补,有时与最终消费合起来一起与净出口对应互补。应该说,消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贡献率和拉动率最大,同时数据和图形也显示,其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程度多年来基本保持稳定,也是各要素中波动幅度最小的部分。如果分阶段来进行分析,2000年其贡献率基本一直低于投资的贡献率,反映我国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发展特征十分明显。尤其在2009年这个极端的年份,资本形成于净出口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对应互补关系,国外市场需求疲软给国内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依赖国内加大投资弥补,资本形成对GDP增加的贡献率接近了90%,拉动程度为8.1个百分点。郑学工(2007)曾对中国和国际上多个其他国家的投资贡献率和消费贡献率进行了比较,文中指出&我国投资的贡献率比其它国家高,而消费的贡献率比其它国家低&,&年,全球的投资贡献率为23.15%,消费贡献率为77.14%,几个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投资贡献率分别为20%、18.16%、10.19%和26%,消费贡献率分别为89.17%、73.16%、69.12%和91.18%;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投资贡献率分别为13.19%、24%、20.11%和27.15%,消费贡献率分别为82.16%、75%、70.13%和69.11%。形成对照的是,我国的投资贡献率为35%,消费贡献率为57%左右,投资的贡献显然高于其它国家,而消费的贡献则低于别国&。因此,如何转变增长模式,提高国内消费是我们将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此外,关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外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进出口一向被视为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受到高度重视,然而经济运行指标显示,净出口贡献率和GDP的增长非强度相关。究其原因,我们知道净出口反映的是国外市场对本国产品的净需求,它是出口和进口两部分的差额,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应综合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结论与政策启示
首先,高投资、低消费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过度以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对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有限,并且可能会造成不良的恶果,尤其是在面临着挤占需求情况下,会产生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利润下降、失业增加局面。此外,投资激增可能会带来经济过热的问题,一般说来,投资源于储蓄,但我国实际是高投资与高储蓄并存。近年来居高不下的投资并非来自储蓄,而是源于央行货币的超额投放。需要补充的是,大量依靠投资拉动还会使目前已经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次,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有效果的手段,消费不足严重限制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和协调。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益和效率。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以消费为支柱,消费要素所占的贡献率远大于其它要素,2012年全球最终消费率平均接近85%,我国只有49%,相差巨大。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波动幅度最小,是经济增长中最为稳定的因素,而我国消费率偏低则严重削弱了这一稳定器的作用。消费率太低也反映国民福利水平低下,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会加剧消费与投资比例进一步失调,增强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使经济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最后,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最大,出口导向的模式难以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出口受到外部的不可控因素较多,过度依赖出口,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容易导致我国外部经济严重失衡。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中国对外贸易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口产品受阻,出口数量金额急剧下滑,外向型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失业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在目前全球经济恢复形势尚不明朗的局面下,想要依靠出口拉动中国经济高增长已不太可能。
(二)政策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理性选择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型、出口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走以消费为主的发展道路,形成消费、投资、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首先,我国拥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非常广阔,而且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消费潜力惊人,为坚持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应分析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提高中低层的收入水平;扩展农村消费能力和消费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健全金融体系,建立现代消费文化消费观点等等,形成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形式。第二,降低投资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长期的高投资必然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投资与消费关系的不平衡。从国际情况和我国国情来看,投资率应该控制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下为宜,才能提高消费率,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要注重对投资结构的优化,政府投资的重点应转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卫生医疗制度,住房保障制度,从而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增加消费支出。第三,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过去我国建立在低成本优势尤其是廉价劳动力优势基础上的外贸格局将不复存在,当务之急是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加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的能力,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兴市场,借助市场多元化来规避市场风险。
作者简介:
石凯(1976-),男,经济学讲师,硕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现任教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经济系,教学研究方向为经济、计量、统计等。
牛秀敏(1981-),女,经济学讲师,西南财经大学在读博士,工作单位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经济系,教学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统计、计量等。
参考文献:
1.郑学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需求走势分析[J].统计研究,2007(9)
2.张需松.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的贡献[J].宏观经济研究,2003(3)
3.伍戈.三大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简析[J].中国统计,2010(3)
4.罗光成,周燕.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2(2)
作者:&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石凯 牛秀敏&&
来源:&《商业时代》
【全球政务网】
&|&&|&&&Copyright & 2012 www.govinfo.so&All&Rights&Reserved&全球政务网&&京ICP备号-2&&&&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3.4%|百分点|贡献率_新浪新闻
  原标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3.4%  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增速均为6.7%。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并且也呈现出一些新的亮点和积极因素,结构调整效果持续显现,经济增长动能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
  运行平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6.5%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增速均为6.7%,呈现出阶段性企稳的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上半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符合预期,也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发展规律。盛来运用了五个字“稳、进、新、好、难”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8%,符合市场预期,经济发展平稳。
  此外,就业、物价以及收入消费等均稳定发展。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71.7%。全国大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基本上稳定在5.2%左右,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左右,总体比较稳定。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与一季度持平,6月份CPI上涨1.9%。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实际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7元,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实际增长6.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跟一季度持平。
  转型推进??消费贡献率增13.2个百分点
  连平表示,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54.1%,比第二产业高出1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去年上升了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去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持续推进。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是稳定经济增速的重要动能。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在工业生产稳中略升,盈利状况有所改善的同时,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态势也很明显。
  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3.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贡献率为37%,服务和货物贸易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是-10.4%,内需仍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消费的贡献在提升。
  新动力积聚??网上零售额增28.2%
  盛来运表示,新经济发展的态势良好,新的动力在增长。从企业主体来看,今年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大幅增长的趋势,上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4万户,比去年1.2万户又有所提升。
  从新产业的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季度增长了11.8%,比一季度加快了1.8个百分点。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28.2%,网络约车、在线教育等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好的因素也累积。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经济增长效率获得提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对于市场环境的改善,企业利润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盛来运同时表示,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实体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困难。
  对于接下来的经济运行态势,连平表示,三季度之后全方位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近几年增长持续下行态势可能得到改变,预计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6.7%左右。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会超过60%。
  投资优化??民间投资形势有望改善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增速比1—5月回落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回落,1—6月增长2.8%,比1-5月回落了1.1个百分点。
  对此,盛来运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但是投资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在盛来运看来,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背后有一些可喜的信号。一是适当的增速回落既是结构调整的反映,也有利于传统产业的调整。二是尽管民间投资增速回落,但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在持续优化。此外,一些先行指标表现不错。“只要加强政策的落实,再加上市场环境的变化,先行指标也不错,民间投资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盛来运说。
  新核算方法对增速影响不大
  研发支出核算改革对上半年增速的影响只有0.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了GDP核算方式的变化,对此,盛来运表示,这对于GDP增长速度的影响并不大。
  他说,将R&D(研发)计入GDP的重大改革,是一个制度性的安排。2009年,在联合国公布了SNA2008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后,国家统计局一直在积极研究,准备与国际标准接轨。再加上这几年国家尤其重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为了更好地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家统计局加大改革的力度,于上半年推出了R&D计入GDP核算改革。
  7月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采用新核算方法的结果,并且修订了1952年到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从这些数据看,创新尤其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在不断提升的,但是对增长速度的影响并不大。从过去10年来看,研发投入计入对GDP增速的影响只有0.06个百分点左右。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研发支出核算改革对GDP增速的影响初步核算下来只有0.02个百分点,把它扣除也不影响一季度、二季度及上半年增长6.7%的走势。从长期来看,这项改革既做到了国际可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推动国内的创新活动,有利于推动各地加大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王腾腾
  ■延伸
  新华社评论员:
  经济半年报提振发展信心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7%,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发展的活力与信心。
  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中国经济交出这样的半年答卷来之不易,实属可贵。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再次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单回应了“中国经济悲观论”,展现出世界经济“稳定器”和“发动机”的良好形象。
  保持定力,方能勇毅笃行。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从趋势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上半年诸多经济指标充分印证了“四个没有变”的重要判断,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适应引领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
  深化改革,才能攻坚克难。上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落地,“三去一降一补”等五大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经济走势仍然分化、新旧发展动力逐渐转换的形势下,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释放发展活力,是我们迎难而上、开创新局的关键一招。
  成绩面前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宏观调控的两难和多难问题有所增加。打好今年的“下半场”,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实现良好开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以攻坚必胜的信心、时不我待的紧迫、主动作为的担当,坚定不移促改革,真刀真枪抓落实,中国经济必将持续健康发展,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据新华社电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王腾腾
相比《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所表达的观点,我更感兴趣的是,咪蒙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正如相比咪蒙“永远爱国”,我更感兴趣的是,她为什么忽然爱国。
庆幸我的内心冲动比较强烈,虽然并无太多后天因素。
因为半数选民选择了脱欧,英国首相卡梅伦不得不“赔偿”了自己首相职位。现在的焦点便是谁可以接替卡梅伦?
7月12日,北京时间下午五时左右,除非海牙发生重大恐怖事件,否则,国际仲裁法庭将如预料公布裁决。确定无疑的,中国必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