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理论的利弊,政府财政职能是由中央政府负责还是地方政府负责好

研究构建和谐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对策
研究构建和谐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对策
来源:财税毕业论文编辑:欧李楚凡阅读:
  面对财政分权,政府该采取什么对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篇论文吧。
  论文摘要:财政分权体现了各级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现行财政分权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需要通过确立合理的原则和目标,深化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的财政分权模式。构建和谐财政分权体制,要进一步规范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规范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财政分权;财政体制;和谐财政;效率与公平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目标之一,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高度的责任心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表明我们党致力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决心。和谐社会需要和谐财政,优化和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现行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弊端与不足
  近些年来,虽然中国公共财政转型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政支出结构不均衡,导致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就财政的提供公共产品责任而言,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在无法脱离对传统生产建设财政依赖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财政支出在规模或结构上对经济建设的掣肘,无法满足纳税人对基本公共需求的满足。更值得关注的是,财政支出在转型期内由于既要兼顾原有体制框架下的支出需求,又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支出,使支出结构更趋复杂,存在着不均衡的供给情况。在现有条件下,中国财政在转型期内无法完全满足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服务性支出和保障类支出,与此相对应的传统财政性支出项目在短期内所占比重仍较大,社会公共性财政支出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制约了财政体制转型的步伐,财政职能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二)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拉大了区域差距。随着财政分权的进行,地方政府掌握了相当大部分的财政自主权,为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并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往往会产生保护本地市场的冲动,并通过税收竞争等手段吸引投资。对发达地区而言,其原始的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对企业和投资的税收优惠较大,有利于本地企业的竞争及投资的引入,进一步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其财力本来就相对匮乏,为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以完成正常的财政职能,无法给予企业较多的税收优惠,面临比发达地区更加严重的财政压力。
  (三)转移支付机制滞后,冲抵了财政分权收益预期。在财政分权的体制下,由于各地方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有较大差异,产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为避免地区差异过大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建立一套完善的转移支付体系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财权和事权得到了较为明确的划分。但与此相配套的转移支付体系并未能尽快建立并发挥应有作用,甚至转移支付本身加大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程度,一方面,税收返还偏高;另一方面,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偏低。
  二、构建和谐财政分权体制的一般性原则
  (一)和谐财政分权体制构建要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核心。公共财政的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其理论核心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建立包括财政主体在内的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社会公平。
  (二)和谐财政需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是建立在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基础上,但公平问题、特别是社会公平也需要摆在重要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技术进步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作用。在这种社会和经济背景下的财政政策应在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作用。财政分权体制改革要以财政政策调控和构建和谐财政体制为目标,在保证分权效率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和谐,实现财政基本职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需要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渐进式地突出公平的地位。
  (三)和谐财政要以增进社会福利为出发点和前提。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当市场无法通过自发机制和手段来保证&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时候,政府就会在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政府的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弥补市场失灵,而财政效率和公平的均衡发展必将承担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时期,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及时更新理念和思维模式,通过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和财政政策的调整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增进社会福利,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进步。
& & & & 三、构建和谐财政分权体制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间的关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间的关系,在于理解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增长和平衡、竞争和协调三方面的关系。其一,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经济发展中的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全局利益要兼顾局部利益。财政分权所体现的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根本在于处理好各个层面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动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其二,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间还体现了增长与平衡的关系。分权会导致少数地区经济增长过快,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过大。这种由于增长的不均衡带来的差距过大问题会影响到社会安全与稳定。正确处理好增长和平衡的关系是中央和地方之间合理分权的前提和保证。其三,地方之间在分权体制框架下通过竞争获得经济增长,不断提高经济效率。中央和地方乃至地方与地方间的关系,在于下层增长前提下建立上层协调机制,以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和全局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二)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集权和分权的核心在于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因此,要确定合理的中央与地方在政府责任和收入权力上的关系,实现各级政府&收&&支&的合理匹配。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集权或分权,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央政府也不可能包揽所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事权的下放,所有的公共产品也不可能由哪一个地方政府独立承担。地方政府在本辖区范围内具有相对事权,而事权范围依其管辖范围而定。如果原本应由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推卸给地方政府,则地方就会由于激励不足而导致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高或者数量不足;如果原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上收到上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则会造成过度集权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在笔者看来,处理中央和地方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关键在于界定政府间的职责范围,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各级政府的权责利,分别承担其责任和使用其权力,在渐进化分权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权效率。
相关范文推荐
摘要: 就业问题不仅是关系经济增长的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更是一个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就业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造成当前就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就业问题的财税政策思路。 关键词:
现在环境问题在我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响应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政策,我国税收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条例,但是没有设立以环境保护为根本目的的专门税种,且税收优惠措施单一,反而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
随着我国新科技的发展,各种关于新科技的企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冒出了头来,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新科技企业的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的筹划的问题,在这里,小编给你们带来一篇探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的论文,
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地域、跨领域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长远的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呈上关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长效机制研究的论文哦! 摘 要: 通过论述财税政策促进节能环保产
毕业论文无论对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成教毕业生都是个挠头的问题,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等等都是让人十分烦恼的事情,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财税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在石油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对纳税筹划引起足
本文精彩评论
最新范文推荐
精彩范文推荐当前位置:
>> 文章正文
世界各国的财政分权模式
发布日期:日&&&
& (摘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网)目前,财政分权成为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普遍趋势。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各国财政分权模式进行不同的分类:以分权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和均权型财政分权模式;以财政分权背后的民主化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法治化财政分权模式与行政式财政分权模式;以财权与事权的对应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对称型财政分权模式和非对称型财政分权模式。  
  一、集权型财政分权、分权型财政分权与均权型财政分权
  各国的财政分权呈现出分权的不同态势,甚至出现集权名义下的分权或者分权名义下的集权现象。因此,依据一国财政权划分的实质是集权还是分权,或者说以分权的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我们大致可以将各国的财政分权模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
  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是指一国在划分财政权限时把绝大部分财政职能都划归中央政府,把绝大部分财政收入也都划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只承担很少的财政职能、只享受很少的财政收入权限或地方政府的大部分财政职能均由中央政府指定,其所需财政资金大部分均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承担的财政分权类型。
  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的特点是全部或绝大部分财政收入划归中央政府,全部或绝大部分财政支出由中央政府承担,相应的财政收支立法权和管理权也归属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完全依赖中央政府,实质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分支机构,执行中央政府的职能。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1)能够有效配置全国性公共物品或准全国性公共物品;(2)有利于协调地区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的不平衡;(3)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4)在征税上,由中央政府征税,比由地方政府征税要有效得多;(5)中央预算的一元化可以避免由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所造成的消极影响;(6)可以集中力量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便于统筹规划,便于树立中央政府的权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缺点是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和管理效益低下,不利于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从而难以适应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适合于规模非常小的国家和一些政治经济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例如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属于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全国人口总数约500万,中央政府完全有能力直接管理国家全部事务,没有必要进行多层次的分权。因此,新加坡是典型的财政权基本集中在中央政府层面的国家。再比如,建国初期的新中国,政治经济高度集中统一,要求事权高度统一于中央政府,因此当时采取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2.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
  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是指一国在划分财政权限时,把绝大部分财政职能和财政收入划归地方政府,仅把一小部分财政职能和财政收入划归中央政府的财政分权类型。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的特点是地方政府承担大部分财政职能,享有大部分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收支立法权和管理权,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收支范围。分权型模式有利于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也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缺点是难以解决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问题,难以完成某些需要巨大资金的项目,对于具有较大规模效应的项目,也很难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也不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分权型财政分权模式适合于地方政府独立性较强的联邦制国家或地方自治较完善的分权制国家。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很多联邦制国家开始都是这种分权型财政模式,但随着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流行和罗斯福干预政策的成功,美国等联邦制国家正在逐步改变这种过于彻底的分权模式,联邦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职能正在逐步扩张。北欧一些国家,例如挪威,中央政府开始在卫生等领域进行改革,朝着中央集权化的方向迈进。由此可见,这种彻底的分权模式并不是各国认可的最佳选择。
  3.均权型财政分权模式。
  均权型财政分权模式,是指一国根据国情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并在事权划分的基础上对财政收支等权限予以适当划分的财政分权类型。均权型财政分权模式背后的理论基础是政治理论中的均权主义,是在总结和综合中央集权主义和地方分权主义基础上的新发展。
  均权型财政分权模式亦被称之为混合型财政分权模式,是介于集权型模式和分权型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在财政收支权相对集中于中央的同时,赋予地方一定的财政收支权,根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来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限,通过转移支付制度来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收支。这种模式克服了集权型模式的过度集中和分权型模式的过度分散的缺陷,并吸取了二者的优点,因此,是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财政分权模式,被绝大多数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是采取均权型模式的国家,具体分权与集权的程度也是大不相同的。  
  二、法治化财政分权与行政式财政分权  
  随着财政立宪主义的理论发展,关于各国财政分权模式的讨论开始关注分权的制度保障。大部分学者以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将财政分权问题写入宪法性文件为参照,建议用宪法或者宪法性法律来确立一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但现实中,却有不少国家的财政分权是在行政政策层面运作的,背后折射出财政分权的民意基础和民主化程度。因此,以财政民主程度高度和财政法治完善水平为依据,可以将各国财政分权模式概括为法治化财政分权模式与行政式财政分权模式两种类型。
  1.法治化财政分权模式。
  法治化财政分权模式是指一国财政分权制度用高位阶的立法予以确立的模式。这种财政分权模式目前更多存在于实行财政联邦制的国度,其典型特征是财政分权问题要立宪,要有民主性,要由老百姓说了算。正如学者所言,在财政联邦主义国家里,财政制度的发展变迁,或者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整,不是由政府或行政机关说了算,财政制度变迁的民主性主要体现在立宪性上,即必须通过议会或其他代议制民主机构来确认,才能成为对居民有约束力的制度。&从根本上讲,对政府间财政分工方式的确认是纳税人,说了算,而不是州长或总统说了算。&
  法治化财政分权模式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方面,贯彻经济性、功能性和地方政府优先性原则。具体而言,在事权分工方面,是由公共物品消费上的经济性特征来确定的,全国居民都可以收益的公共物品最好由中央政府来提供,而受益范围局限在某个区域内的公共物品则由地方政府来提供。在财权划分方面,贯彻对称性、规范性和地方政府享有税收立法权的原则。
  2.行政式财政分权模式。
  与法治化财政分权模式相对应的是行政式财政分权模式,这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的财政制度变迁、以及政府间财政分工关系的调整模式,它的假定前提是政府(或官员)具有道德人和智者的双重行为能力,一方面对居民消费公共物品的需求一清二楚,能够及时根据居民的需要和纳税能力来提供适销对路的公共物品,并且对公共物品的生产管理具有完全信息以最低成本来提供;另一方面,假定相对于居民而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具有完全理性,尤其是中央政府,她往往是全体居民的福利代表,对调整财政分工方式具有权威性,主导财政分工方式的变迁。这种财政分权模式是由中央政府或者国家的行政系统说了算的政府行为。
  行政式财政分权模式的特征是:首先,中央政府在财政关系调整中居于主导地位,地方政府往往采取策略性行为。行政式财政分权模式主要存在于市场经济不够发达或者财政法治建设不够完善的国家,最终这种分权模式都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进和法治建设的推进而逐步向法治化财政分权模式转型。  
  三、对称型财政分权与非对称型财政分权  
  由于各国财政分权制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财权和事权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划分问题,因此,以财权与事权的对应程度观察分权模式,无疑是一种有价值的分析思路,或许更能体现分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北京大学魏建国博士以财权与事权的对应程度为标准,将各国的财政分权模式分为对称型与非对称型。
  1.对称型财政分权模式。
  对称型制度模式是指一国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财政权时,重视财政收益权与财政支出责任的匹配,基本保证&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收入权&的模式,因此,这种分权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财政收益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匹配程度比较高;财政收益权和财政立法权的划分相适应,一级政府享有一定的财政收益权,就意味着同时享有一定的财政立法权;在财政收益权的划分上多采用同源课税方式。目前,世界各国中,美国和加拿大是典型的采取对称型财政分权模式的国家。
  2.非对称型财政分权模式。
  非对称型财政分权模式是指一国在划分财政权限时,财权与事权并不是完全匹配,或者匹配程度较低,财政收益权更多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特征是,财政支出责任和财政收益权划分不是完全匹配;财政收益权和财政立法权也不是完全相适应,享有财政收益权并不表明自然享有财政立法权,大部分财政立法权由中央政府享有;在财政收益权的划分上多采用共享税的方式;存在比较大规模的以均等化为目的的政府间转移转移支付。目前,世界各国中,德国和日本是典型的采取的非对称型财政分权模式的国家。
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关闭窗口】>>>>>正文 字体:小中大
关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作用机制研究
日期:作者:anter编辑:ANTER点击次数:61销售价格:免费论文论文编号:lw255188论文字数:3894&论文属性:职称论文论文地区:中国论文语种:中文&
摘要:目前关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以Barro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及Davoodi和Zou在Barro模型基础上得到的多级政府支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这些理论模型虽然精确刻画了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但是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实证研究模型却存在两个缺陷:首先,只能从财政支出角度描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不能反映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文章从财政职能角度入手,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分为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并分别将其通过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来反映。这样就建立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究模型,解决了文献中实证研究模型理论基础的两个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二维作用机制实证研究
一直以来财政分权研究的目标主要是资源分配的效率,财政的平衡性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经济增长并不是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研究的目标。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财政分权改革,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独立性,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使得改革后经济得到快速增长。这些国家的表现使得人们开始关心财政分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财政分权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
一、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两个途径公共经济学将政府财政的职能看成: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这三大项(Musgrave)。财政分权的基本经济含义是公共资源在不同层次的公共部门中的配置,通过配给低层次政府更多的公共资源,由较底层的政府提供地方公共产品,能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1.资源配置效应。根据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在预见力不足和生产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条件下,资源配置很可能是非均衡的,通过外界干预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能够加速经济增长。这种效应在私人部门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如果公共部门也是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其结构转变很可能也有类似的作用,即如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效率存在差异,那么将公共资源在两个部门内进行重新分配必然可以提高公共支出效率,效率提高必然进一步动态化为经济增长(Oates),这与传统公共经济理论对财政分权的看法是一致的。这个过程即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财政分权通在公共部门内部配置的变化作用于公共部门的生产效率,影响公的产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产出,作用于经济增长。这是财政分济增长作用的直接途径,是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2.制度环境效应。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承认政府与私间存在依存关系,改变了公共部门结构,影响到公共部门的行为门的行为也会随之变化,使社会总产出受到影响。例如,在亚当来公共部门应该是私人部门发展的“守夜人”,而凯恩斯则赋予了门直接参与宏观经济调节的角色。总的来说,对于公共部门是私发展的重要制度环境因素,是无可置疑的。因此,由于财政分权重了政府职能并加以相应的约束,必然对不同层次政府的行为产从而使私人部门所处的公共部门环境发生相应变化,私人部门会变化做出反映,影响其产出,进而影响社会总产出水平,对经济发长产生作用。这个过程即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通过改变公内部力量的对比,影响了私人部门所处的外部环境,并进一步影济增长。这是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间接途径,是通过公共部门部门的影响发生作用的。它不要求公共部门对社会经济生产有直用,只要求承认政府(公共部门)的行为是私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环境因素。
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究模型根据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二维作用机制可知,财政分权对长的影响过程分为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分权的生产作用于经济增长。首先,将公共部门看作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为公共支出,产出为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然后,由于中央财和地方财政支出在不同的支出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在一有拥挤成本或者具有规模效应且受益范围覆盖全国的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反之,在一些受益范围较小的公上,由于地方偏好的差异,地方财政支出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政分权通过资源在公共部门内部配置的变化可以影响公共部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产出,作用于经济增长。因此,在实证研究中过财政支出分权来研究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效应。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主要是通过财政收入分权的制度作用于经济增长。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作用过程比较复杂及到财政分权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还涉及到政府行为改变对私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作用机制影响以及其经济绩效。目前的理论研究在财政分权会导致地方政府间竞争方面已经达成共识。财政分权引起的政府间竞争主要表现为税收竞争,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纵向税收竞争,以及不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税收竞争。通过财政分权,各级政府获得了一定的税收权力,通过实施相关的税收政策以达到提高地区财政收入目的的同时,在客观上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证研究中可以通过财政收入分权来描述政府间竞争,以及由于政府间竞争而对私人部门的影响,从而可以反映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效应。综上所述,在实证研究中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来描绘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
三、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上述研究来讨论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财政分权指标。在传统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中,一般采用州和联邦收入或支出的比值来衡量一国的财政分权水平。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文献和中国的国情构建财政分权指标。首先是对转移支付进行处理。Akai和Sakata认为,如果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是有条件的,那么这部分转移支付应该属于地方政府掌握的财力,如果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是无条件的,那么这部分转移支付应该属于中央政府掌握的财力。这个原则是十分合理的,但是,由于转移支付项目众多,并不容易分类、计算,笔者将按照这个原则进行近似处理。其次是预算外收支的处理。在中国的财政制度中,预算外收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并且更能反映地方政府的分权状况,因此,必须包含在财政分权指标中。最后,考虑到各省人口的巨大差异,在计算财政分权指标是应该取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计算。
2.模型与数据。根据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究模型,结合中国的国情,将实证研究模型设定为:Yit=αi+β’DCEXPit+yDCREVit+φ’Xit+δ’Mit+εit其中,下标it表示相应变量在第某个省份的数据,αi、β’、γ’、φ’和δ’是系数矩阵,εit是扰动项。Yit是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率,DCEXPit是财政支出分权指标,DCREVit是财政收入分权指标。生产函数变量Xit包括劳动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分别用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长率L、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I来衡量。控制变量Mit包括税率PT、进出口贸易增长率XM和通货膨胀率P,分别用各省财政收入占该省GDP的比重、各省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率和各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增长率来
本文源自:无忧论文网转载保留版权源头地址:
会员老师编辑
论文相关搜索
留学论文中心
论文新闻中心
论文代写需求
论文网公告中心
论文代写供需发布
()始建于1999年,提供专业论文格式,论文范文,包括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留学生论文,essay,职称发表论文等的专业论文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明集权与分权的利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