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成鱼养殖介入室技师年终总结结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淡水成鱼饲养试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淡水成鱼饲养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青鱼 养殖系统性总结——我国排名前十的青鱼养
NO1. 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青鱼个体大,肉厚,多脂,味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每100克肉含蛋白质19.5克、脂肪5.2克,并含有大量维生素和锌。它是淡水鱼类中的上品,在四大家鱼
NO1. 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 & & & 青鱼个体大,肉厚,多脂,味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每100克肉含蛋白质19.5克、脂肪5.2克,并含有大量维生素和锌。它是淡水鱼类中的上品,在四大家鱼中肉质最好,经济价值很高,青鱼无公害养殖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养殖环境要求  养殖环境包括大气环境、鱼类生长水域环境和渔业水源水质等,养殖环境必须符合国标《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 -2001)、《渔业水质标准》(GB/T11607-89)、《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的规定。
  1.养殖水域选择
  青鱼养殖水域应选在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域。养殖水域内以及上风向、灌溉水源的上游,没有对养殖水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2.清除池塘多余淤泥
  淤泥是由生物尸体、残剩饵料、粪便、各种有机碎屑以及各种有机物和泥土沉积物组成。它们通过细菌的分解和离子交换作用,源源不断地向水中溶解和释放,为饵料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养分。但是,淤泥过多,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和硫醇等,这些物质在水中积累,影响青鱼的健康和生长。因此,应除去多余的淤泥。具体措施就是每养殖一二年,排干池水,挖除过多的淤泥,使其池底淤泥保留2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让池底暴晒和冰冻,杀死害虫、寄生虫和致病细菌。
  3.池塘水体消毒
  改善池塘环境,消除敌害生物,预防部分细菌性疾病,要对池塘及水体消毒。常用消毒剂及其用量如下:
& & & &&①用含量为每升200毫克~250毫克的生石灰带水清塘,或用含量为每升20毫克~25毫克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
& & & &&②用含量为每升20毫克的漂白粉带水清塘,或用含量为每升1.0毫克~1.5毫克的漂白粉水全池泼洒消毒;
& & & &&③用含量为每升0.3毫克~0.6毫克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或用含量为每升0.2毫克~0.5毫克的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全池泼洒消毒。
  4.水质管理
  水环境是青鱼在池塘中生活、生长的基础,各种养鱼措施也都是通过环境作用于鱼体。因此,水质管理是青鱼无公害养殖的桥梁。要保证池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机物和营养盐丰富;池水的透明度要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之间。水中的溶氧量大于4毫克以上,pH值为7~8.5,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二、苗种的培育
  青鱼苗种的生产与引进要符合我国《渔业法》、《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9956—88)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青鱼、草鱼、鲢、鳙亲鱼》(GB/T5055—1997)的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苗种质量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
  1.苗种的选择
  青鱼苗种的优劣可以根据出塘规格的大小、体色、苗种的活动情况以及体质强弱来辨别:优质青鱼苗种应符合《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出塘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有光泽,行动活泼,受惊后迅速潜入水底,抢食能力强。进行抽样检查时,苗种在白瓷盆中狂跳,身体肥壮,鳍条完整,无异常现象。反之就是劣质苗种。
  2.苗种的培育
  根据青鱼苗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饵料的不同要求,可划分成2个阶段进行培育。
& & & &&①鱼苗阶段。投放出膜3天~5天的水花,放养密度每公顷100万尾~150万尾,池塘面积以1334平方米~2668平方米为宜。下塘后第1天~第10天喂豆浆,其中前5天每公顷30公斤,后5天每公顷40公斤,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每隔5天~7天加水15厘米~20厘米,到夏花出池加至1.3米~1.5米水深。根据培育池的水质,适量施用追肥。鱼苗经 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为夏花鱼种就应稀疏分池,出池前要进行二三次密集锻炼。
& & & &&②鱼种阶段。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放养时间是夏至以前,面积以 2000平方米~4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2米,青鱼每公顷放8万尾~10万尾,鳙鱼每公顷放1.8万尾~2万尾,鲫鱼每公顷放0.5万尾。先用少量精料引诱青鱼到食台,然后每天喂豆饼浆2次,每次每万尾喂豆饼浆二三公斤;规格达5厘米后混投菜饼,7厘米后改投浸泡的菜饼或豆饼;规格达 10厘米后混投轧碎的螺蚬,开始每万尾喂30公斤,以后逐步增多。
  投饵要实行四定。定点:在食台或食场投喂;定时:每天2 次,上午8时~9时,下午2时~3时;定质: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给予优质新鲜的饵料;定量:每次投喂以1.5小时吃完为准,每月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比例: 6月占4%,7月占15%,8月占23%,9月占25%,10月占15%,11月占10%,12月占4%,1月~3月占4%。食场经常清扫、消毒,保持卫生。经常注水,控制肥量适度,溶氧充足。每天早晚巡塘2次,仔细观测,根据情况安排生产,发现病害及时治疗。
  三、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面积3335平方米~6667平方米,池埂坚实,不漏水渗水,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鱼种放养前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经冰冻曝晒数日,加水30厘米,然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对水后全池泼洒,隔二三日经过滤注水后,每 667平方米再用茶籽饼50公斤浸泡一昼夜后泼洒。同时要求具备动力电源,每2000平方米~3335平方米水面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投饵机1 台。  & & & &&2.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要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过滤注水,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鱼种宜在2月底前后放养结束,因此时水温较低,鱼的鳞片较紧,拉网、搬运等操作鱼种不易受伤。每667平方米放养尾重1公斤的二龄青鱼种200尾~250尾,搭配尾重0.3 公斤的鲢鱼种100尾、鳙鱼种50尾和尾重0.05公斤的乌鳢鱼种20尾。鱼种入池前用硫酸铜(每平方米用量8克)和漂白粉(每平方米用量1克)合剂浸浴 20分钟~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消毒15分钟
。  3.饲养管理  ①饲料的选择。饲料要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NY)和水产养殖的行业标准。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养殖,并填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表。饲料要求色泽一致,无异味,无发霉、变质、结块的现象,呈颗粒状,表面光滑,熟化度高。饲料不能过于松散,对水稳定性要求在20分钟不溃散。同时要对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营养价值需求也不同。鱼种阶段一般选择蛋白质含量在 35%~45%;成鱼阶段一般选择蛋白质含量在28%~41%。  ②饲料投喂。用木板、竹板搭建一个向池中心延伸三四米的投饵台,以驯化方式使青鱼集群上浮抢食,逐渐集结到投饵台用投饵机定点投喂。日投饵率可按3月占鱼体重的1.5%、4月占2.0%、5月占3.0%、6月占4.5%、7月占 5.5%、8月占6.5%、9月占5.0%、10月占3.0%、11月占2.0%执行,并视水温、水质、鱼生长和吃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喂三四次。每次投喂让鱼吃七八成饱。均匀投喂,投喂持续时间控制在30分钟~45分钟。  ③日常管理。巡塘:每天必须早晚巡塘,检查水质,观察鱼情。增氧:6月~9月,晴天中午开增氧机一二小时,阴雨天半夜开机,浮头较重时必须开机到天明。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6 月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每667平方米用量15公斤~20公斤)。   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渔用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养殖,并填好《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表。  1.鱼病的预防  4月底5月初和9月~10月鱼病多发季节,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用量为每升0.5毫克,预防杀灭锚头蚤、中华蚤等寄生虫。2天后再用含氯制剂(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和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1次,防止继发细菌感染。自5月中旬起至8月底,每月2次,用生石灰与含氯制剂交替全池泼洒,预防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发生,生石灰含量为每升20毫克~30毫克。  2.药物治疗  青鱼鱼苗、夏花阶段常寄生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鱼病;乌仔阶段可发生跑马病;青鱼鱼种常感染病毒性出血病;青鱼大规格鱼种和一二龄成鱼易患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和赤皮病。发现鱼患病,立即确诊治疗。NO2. 青鱼地欧酮催产技术青鱼在催产过程中如果不使用脑垂体,一般很难取得成功。而脑垂体价格昂贵,自己采摘的脑垂体质量又难以保证。如何找到脑垂体的代用品,是许多青鱼繁殖者所面临的难题。2004年,扬州市邗江区水产指导站和邗江长江系家鱼原种场用人工合成的地欧酮激素(DOM)和激素类似物(LRH)进行青鱼人工催产取得成功。
  亲本养殖 &试验用青鱼亲本来源于邗江长江系家鱼原种场。亲鱼培育池面积3.5亩,水深2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水温10℃以上时,2~3天喂一次商品饲料,按在池鱼体重的1%~2%投喂;水温18℃以上时,日投饲量增加到在池鱼体重的2%~4%;水温22℃以上时,日投饲量增加到在池鱼体重的5%~8%,并投喂大量的螺蛳、蚬等动物性活饲料。春秋季节每月注水2~3次,夏季每月注水5~8次,每次注水8~12厘米;春秋季节每季换水一次,夏季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5~1/4。
  催产 2004年5月19日上午,拉网捕捞成熟度较好的青鱼亲本放入产卵池中。试验共催产亲鱼10尾,其中雌性5尾,平均尾重21.9公斤,雄性5尾,平均尾重19.6公斤。催产采用两针注射法。第一针注射时间为5月19日中午12~13时,采用胸腔注射法,注射时水温23℃,每公斤雌鱼注射1微克LRH、0.5毫克地欧酮,雄鱼注射剂量是雌鱼的1/4;第二针注射时间为5月20日凌晨1时至2时半,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法,注射时水温22℃,每公斤雌鱼注射6微克LRH、5毫克地欧酮,雄鱼注射剂量是雌性的1/2。每次注射后将雌鱼放入产卵池中,保持微流水,第二次注射8小时后加大流水量。
  人工授精 5月20日上午10时半,亲鱼开始发情,11时半发情达到高潮,此时拉网人工采卵与授精。先将卵采集在盆中,然后挤入雄鱼的精子,立即晃动盆,使精卵充分结合。
  试验结果 &(1)催产率。催产5组青鱼共产4组,1组未产,催产率为80%,共产卵292.5万粒。(2)受精率。受精率为90.5%。(3)孵化率和出苗率。共出苗252万尾,孵化率为95.2%,总出苗率为88.6%。
NO3. 池塘主养青鱼技术要点青鱼又名青鲩、乌青、螺蛳青。该鱼个体较大,肉质细嫩,居&四大家鱼&之首,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故开展池塘主养青鱼效益可观。&
  一、池塘准备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之间,面积5亩-10亩,池埂坚实,不漏水渗水,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鱼种放养前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经冰冻曝晒数日,加水30厘米,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隔2日-3日经过滤注水后,再用茶籽饼每亩50公斤浸泡一昼夜后泼洒。同时要求具备动力电源,每3亩-5亩水面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投饵机1台。
  二、鱼种放养
  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过滤注水,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鱼种宜在2月底前后放养结束,因此时水温较低,鱼的鳞片较紧,拉网、搬运等操作鱼种不易受伤。每亩放养尾重1公斤的二龄青鱼种200尾-250尾,搭配尾重0.3公斤的鲢鱼种100尾、鳙鱼种50尾和尾重0.05公斤的乌鳢鱼种20尾。鱼种入池前用硫酸铜(用量8克/平方米)和漂白粉(用量1克/平方米)合剂浸浴20分钟-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消毒15分钟。
  三、饲料投喂
  选用粗蛋白质含量为30%以上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颗粒粒径为4毫米,长度为颗粒粒径的1.5倍-2倍。可用木、竹板搭建一向池中心延伸3米-4米的投饵台,以驯化方式使青鱼集群上浮抢食,逐渐归结到投饵台用投饵机定点投喂。日投饵率可按3月1.5%、4月2.0%、5月3.0%、6月4.5%、7月5.5%、8月6.5%、9月5.0%、10月3.0%、11月2.0%执行,并视水温、水质、鱼病、鱼的吃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喂3次-4次。
  四、日常管理
  1.巡塘:每天必须早晚巡塘,检查水质,观察鱼情。6月-9月,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2小时,阴雨天半夜开机,浮头较重时必须开机到天明。
  2.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6月每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每亩15公斤-20公斤)。
  3.鱼病防治:用含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在饵料中添加药物制成药饵投喂。
NO4. 病毒性鱼病-青鱼出血病防治技术此病与草鱼出血病相似。体表充血不显,以肠道、肌肉充血较明显。
  [治疗方法]
  1、给鱼种注射灭活疫苗或不养双季草鱼种。
  2、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煎煮或开水浸泡过夜,与饵料混合投喂,连服5天。并以敌菌灵0&6克/米3水或硫酸铜O.7克/米3全池遍洒,两天为一个疗程。
  3、发病季节,每亩水面水深1米,生石灰15公斤/次,溶水后全池遍洒,15-20天一次。
& & & &&NO5. 青鱼人工繁殖技术一、亲鱼培育
& & 亲鱼要求6龄以上,体重超过15千克,按雌雄比为1:1.5放养,亩放15~20千克的青鱼10尾左右。
& & 亲鱼池池底平坦,以沙壤土为好、保持水质清新,以投喂螺蛳、蚬、蚌肉为主,辅投少量豆饼、麦芽,定期加注新水及冲水,一般冬季每月冲水一次并保持水深2米以上。开春后,降低水位便于提高池水温度,每星期冲水一次,4月中旬开始增加冲水次数,可2~3天冲水一次,以促进性腺成熟。
& &在亲鱼池中,搭配少量的花白鲢调节水质,同时可适当套养肉食性鱼类如黑鱼、加州鲈等,捕食池中的野杂鱼,利于亲鱼培育,又增加池塘效益。
& &二、催产
& &1、催产时间、水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催产时间为5月中、下旬,催产水温25~28主最适宜。
& &2、亲鱼选别:亲鱼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催产效果,鉴别标准为雄鱼轻挤腹部有精液流出,遇水后立即散开,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腹部鳞片较稀疏。为了提高群体成熟度,可在4月中旬,拉网检查,对成熟度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情况,分别注射LRH-A3~5微克/尾。
& & 3、注射催产剂:常用催产剂为LRH-A、DOM、PG等,通常两种混用效果较佳,我场采用三针注射,催产率较高,高达95%以上。第一针每尾亲鱼每千克注射LRH-A1微克,针距20小时;第二针每尾亲鱼每千克注射LRH-A5微克,针距8小时;第三针雌亲鱼每千克注射LTH-A20微克加PG3~4毫克或加DOM4~5毫克,雄亲鱼的剂量视具体情况注射雌亲鱼剂量的1/3~1/2,注射时均采用胸腔注射。
& &三、发情与人工授精
& & &效应时间的长短随水温的高低而变化,。据观察,水温26~28度时效应时间为6~7小时。亲鱼发情到预定时间并结合实际发情状况,把亲鱼捕起进行人工授精,授精时注意做到动作轻而快,精卵混合时,适当加注0.6%的生理盐水,延长授精时间,同时授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溅入,提高受精率,正常受精率达90%以上。
& & 四、孵化
& & &将吸水后的受精卵投入孵化环道或孵化缸中孵化,水的流速以能把受精卵冲起翻滚为度,孵化用水应进排分开,不宜循环使用。鱼苗出膜后,水流应适当加大,以防鱼苗下沉窒息死亡,鱼种孵化24小时后,水流应适当减小,避免水流过大消耗鱼苗体力。同一发育时期水的流速白天小于夜间,如天气反常,温差大时应适当减小,避免水流过大消耗鱼苗体力。同一发育时期水的流速白天小于夜间,如天气反常,温差大时应适当加大水流。
& & 五、病害防治
& & 每批孵化前,应对孵化池彻底清除污物,用一定浓度的霉菌净溶液消毒,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鱼苗出膜前,水质定期用霉菌净进行消毒,防治水霉病。鱼苗出膜后易染车轮虫病,常造成大批死亡,一量发现车轮虫病原体,孵化用水立刻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泼洒,直到病虫彻底杀灭。
& &六、狠抓日常管理,提高出苗率
& & 建立健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加强行政监督和技术指导。做到各个生产环节专人负责,根据技术人员指导进行药物消毒,熟练调节水流操作,勤洗刷,并检查有无逃苗、漏苗现象,正常出苗率达75%以上。
NO6. 青鱼主养模式技术要点
  主养青鱼的池塘每亩用250~300公斤生石灰清塘,清塘时水深控制在0?2~0?3米之间,以杀灭水中的敌害生物,4天后加注过滤新水至1?5米深,即可放养鱼种。每亩放养尾 重250克的青鱼种350尾 或尾 重400克的250尾。搭配尾重100克的白鲢80尾 、鳙鱼20尾,尾重100 ~150克的草鱼20尾 ,放养少量小规格草鱼,摄食鱼池中的水生植物和岸边杂草,既净化了养殖环境,又利用天然饵料增加了鱼产量;投放400克的黑鱼(乌鳢)2~3尾,控制野杂鱼的繁殖生长,减少与青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鱼种入池前须用食盐和敌百虫混合液进行浸泡消毒。
  青鱼对饲料蛋白质的含量要求较高,一般在36%左右,饲料中鱼粉比例不应低15%。放养初期日投饲量为青鱼(不计其它鱼类)体重的0?8%~1?2%,分3次投喂。颗粒饲料直径3毫米即可,随着鱼体的长大,可投喂直径4~5毫米的饲料。生长旺季日投喂量增加到1?5%~1?8%,不宜超过2?0%,投喂饲料过多而消化吸收率降低,容易形成脂肪肝。
  主养池因放养密度较大和鱼类生长快,水体载鱼量高,容易发生缺氧浮头和泛池死鱼现象,必须加强水质管理。一是合理使用增氧机,充分发挥增氧机在高产养殖中的作用。二是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塘最高水位。三是在高温季节,15~20天施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40公斤,使水质呈微碱性,增强鱼类耐低氧能力。
NO7. 高蛋白豆粕饲料养殖青鱼技术评价了以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36/7饲料在池塘中养殖2龄青鱼的情况。青鱼放养在沈阳市水产研究所养殖试验场的3口2.4亩(合0.16公顷)的池塘中,放养密度为600尾/亩(合9000尾/公顷),同时搭配放养100尾/亩(合1500尾/亩)的鲢鱼种。放养时青鱼的平均规格为51克。&
  青鱼的放养时间为日,捕捞时间为日。在以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32/7型豆粕型鱼种饲料开展养殖的131天内,青鱼每日投喂2次,每次投喂至饱食。投喂的饲料为膨化浮性颗粒料。&
  池塘管理按照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80∶20模式进行。该试验青鱼的目标养殖规格为500克。&
  在131天的试验期内,青鱼从51克长至平均体重693克。捕捞时的鱼产量为青鱼平均395千克/亩(合5925千克/公顷),鲢鱼93千克/亩(合1395千克/公顷)。青鱼的平均成活率为95%。3口试验池中青鱼对36/7型高蛋白豆粕饲料的饵料转化系数平均为1.32∶1。&
  由于投喂36/7型豆粕饲料,鱼类饲料转化系数低,生长快速,若按青鱼市场价9.0元/千克(合1.14美元/千克)和鲢2.5元/千克(0.32美元/千克)计,可使生产商取得平均每亩1280元(合2430美元/公顷)的净回报。3口试验池的投资回报率平均达51.1%。投资回报率是按每口池塘的净收入除以每口池塘的总投资来计算的。&
  在哈尔滨的养殖试验&
  哈尔滨试验评价了以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36/7饲料在池塘中养殖3龄青鱼的生长情况。2006年试验所用的鱼种系2005年在位于哈尔滨近郊的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示范养殖场生产的亚市场规格的青鱼。2006年哈尔滨试验的青鱼放养在3口3.0亩(0.2公顷)渔池中,放养密度为450尾/亩(6750尾/公顷),同时搭配放养100尾/亩(合1500尾/公顷)的鲢鱼种。放养时青鱼种的平均规格为250克。3口渔池中青鱼的放养时间为日,捕捞时间为日。在以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32/7型豆粕型鱼种饲料开展养殖的126天内,青鱼每日投喂2次,每次投喂至饱食。所有投喂的饲料均为膨化浮性颗粒料。池塘管理按照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80∶20模式进行,同时还采用了水体零交换策略,以保护该缺水地区的水资源。该阶段青鱼的养殖目标规格为1000克。&
  在129天的试验期内,青鱼从250克/尾长至平均855克/尾。鱼产量为青鱼平均368千克/亩(5520千克/公顷)和鲢51千克/亩(765千克/公顷)。青鱼的平均成活率为95.7%。3口试验池中青鱼对36/7型高蛋白豆粕饲料的平均饵料转化系数为1.08∶1。&
  在青鱼市场价16元/千克(2.02美元/千克)和鲢4元/千克(0.5美元/千克)时,试验取得了2154元/亩(合4090美元/公顷)的平均净回报。3口试验池的投资回报率平均达54.7%。&
  2006年开展的2个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高蛋白36/7型饲料是青鱼从鱼种至商品鱼阶段养殖的优异饲料。在沈阳的养殖试验中投喂36/7型豆粕饲料,2龄青鱼生长迅速,经131天的饲养,至收获时鱼体的平均体重超过500克的目标商品规格39%。&
  试验证实36/7型饲料是养殖2龄和3龄青鱼的有效和经济的饲料。饲料转化效率是优异的,其饲料转化系数仅在1.08∶1至1.32∶1。投喂36/7饲料青鱼的生长和养殖经济回报利率均显著好于2005年养殖试验中投喂32/6型饲料的养殖效果。在哈尔滨和沈阳地区用36/7型饲料养殖青鱼的经济回报率也显著好于养殖其他多数鱼类的经济回报率。&
  在哈尔滨的养殖试验表明,美国大豆协会的零换水养殖技术结合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饲料养殖青鱼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据报道,零换水技术能显著减少能源成本。&
  总体而言,美国大豆协会的36/7型豆粕饲料被证实是青鱼养成的优异饲料,并证实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投饲型青鱼养殖是经济可行的
NO8. 青鱼球虫病防治技术[病原] &艾美虫(即球虫)。
&[病状与诊断] 病鱼的鳃部贫血,呈粉红色。剪破肠道,明显可见肠内壁形成灰白色的结节,病灶周围的组织呈现溃烂,致使肠壁穿孔。肠道内有荧白色脓状液。严重时,肠外壁也出现结节状物。病鱼外观症状显现腹部膨大,鳃苍白色。剖开腹部,严重的病鱼肠外壁明显可见肠壁溃疡穿孔,有些部位现结节养病灶。剪开肠道,肠管特别粗大,超过健康鱼的2倍-3倍,前肠肠壁上有许多魄小结节,将小结节取下,置显微镜下检查,证实这些小结节是由艾美虫的卵囊群集而成,从而可确诊此病。
&[流行与危害] 国内凡饲养青鱼的地区均有些病存在,但流行普遍和危害程度以江、浙两省最为严重。在江、浙养鱼地区,由于艾美虫适宜繁殖水温为24摄氏度-30摄氏度,此病流行季节是在4月-7月,尤以5-6月为甚。
&此病是通过艾美虫的卵囊来传播。病鱼体中的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池底,被健康鱼吞食,就感染了此病。1龄以上的青鱼患此病后,易引起死亡;2龄-3龄青鱼常因此病生长不良,而使产量下降,蒙受损失。
&[预防与治疗] 预防方法:
& & & &&(1)资氯酸钙清塘消毒。每公顷用507.5千克,可预防此病。
& & & &&(2)每100千克鱼体重用碘2.4克,均匀混入豆饼内投喂,1天1次,连用4天。在4月开始发病判投喂此药,可预防此病发生。
&治疗方法:
& & & &&(1)硫磺粉。每100千克的鱼体重用100克,拌入豆饼投喂,1天1次,连用4天。
& & & &&(2)碘。用量与用法,用预防方法(2)。
& & & &&(3)乙酰胂胺。药与食料的配比为1:1000,吃食量按鱼就吃食日投量投喂,1天1次,连用3天-5天。
& & & &&(4)呋喃唑酮。用量与用法同(3)。
NO9. 精养池里团头鲂青鱼混养技术
& & &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武汉市东西湖一口面积为16亩的精养池中混养团头鲂和青鱼,搭配适量鲢、鳙、鲫,年底共产鱼14770公斤,其中吃食性鱼产量10870公斤,饲料系数达1.64,平均每亩利润1410.1元。
& & 池塘条件 &池塘长方形,东西向,水源条件良好,进排水设施完善,水深可控制在2.4米以内。池底较平,淤泥厚25&30厘米。池中配备投饵机1台,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
& & 鱼种放养 &每亩池塘用生石灰100公斤干塘消毒。放鱼种前15天鱼池进水1.5米,放养后逐渐加水至2米。1月上旬16亩池塘共放养尾重900克的青鱼550尾,尾重167克的青鱼100尾,尾重50克的团头鲂740尾,尾重200克的鲢鱼1000尾,尾重250克的鳙鱼130尾,尾重50克的鲫鱼350克,尾重16.7克的黄颡鱼35尾。鱼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泡消毒。
& & 饲养与投喂 &全期投喂海大牌722鳊鱼全价配合饲料,粒径有2.0、2.5、3.5毫米三种规格。其主要原料为优质鱼粉、豆粕、次粉、麦芽根和少量棉子粕、菜子粕。饲料投喂按照&定时、定点、定量&的原则。自3月中旬开始人工投饲驯养,投喂前予以一定的声音刺激,青鱼较容易驯化到水面抢食,团头鲂也在水面抢食,但抢食强度较青鱼小些。驯食成功后改用投饵机投饲。3&6月在每天的9点、12点、16点各投食一次,7&9月在每天的9点、12点、15点、18点各投饲一次。水温过高时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饲量。日投饲量为在池吃食性鱼重量的2.5%&3%,每10天调整一次投饲量。
& & 由于池中有不同规格的吃食性鱼,每次投喂时先投喂大粒径饲料,后投喂小粒径饲料,以保证小规格鱼有较好的摄食机会。3&6月饲料粒径为2.0、2.5毫米。7&9月饲料粒径为2.5、3.5毫米。
& & 鱼病防治 &每20&25天间隔用生石灰、强氯精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调节水质、预防鱼病。养殖期间曾发现青鱼有类似于草鱼的烂鳃、肠炎和出血病症状;6月份曾出现青鱼内脏器官出血病,团头鲂也有出血病症状。按每40公斤饲料拌200&250克盐酸土霉素投喂,连喂4天治愈。
& & 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池,观察水色,经常加注新水。全饲养期没有投放肥料,靠吃食性鱼的排泄物来维持水的肥度。坚持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1.5小时。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
& & 分批捕捞 &6月30日和8月10日两次在池中拉网起捕大鱼。9月10日干池捕鱼。
NO10. 养殖青鱼有饲料的配方
& & & &&(1)干草粉40%、蚕蛹30%、菜饼10%、大麦20%,饵料系数为3,该配方由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提供。
& & & & (2)青干草40%、棉饼30%、豆饼10%、菜籽饼5%、蚕蛹5%、鱼粉5%、元麦5%,饵料系数为3,本配方由上海水产学院提供。
& & & &&(3)豆饼47.5%、鱼粉35%、酵母1%、无机盐等16.5%,饵料系数为2.26,该配方由上海市水产科研所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NO1. 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青鱼个体大,肉厚,多脂,味美,...
青鱼人工繁殖技术一、亲鱼培育 亲鱼要求6龄以上,体重超过1...
1 范 围 本 标 准 规 定了青 鱼 食用 鱼 池塘养殖的 环 境条件、...
青鱼的概述 青鱼又名青鲩、乌青、螺蛳青。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
一、生态习性 1、食性 青鱼属肉食性鱼类,鱼苗、鱼种阶段主要...
青鱼 中国历来将青鱼与鲢、鳙和草鱼等混养,成为中国池塘养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输油技师年终工作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