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 罗辑思维维正在偏离“社群经济”吗

>> “罗辑思维”的社群生意从网上做到成都
“罗辑思维”的社群生意从网上做到成都
来源: &&作者:&&&&责任编辑:解冲&&
速度50秒60秒70秒提示:按键盘 ← → 键可以翻页
内容提要:如果问今年最火的自媒体是什么,非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莫属。
  就在这几天,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开始在微商城上卖起了“真爱月饼”。正如多数业内人预想的一样,“罗辑思维”开始走上了商业化的快车道,开始探索如何将个人影响力变现。“真爱月饼”沿用了众筹、预定的形式,以“实验”的名义进行销售。与以往不同的是,首次引入了“真爱”的互动式玩法。用户、粉丝在销售页面填好个人信息后,可以把付款邀请发送到朋友圈或者直接发给小伙伴,让别人付款赠送;而得到赠送后,亦可以在微信上展现出来自己的“受宠”。
  这是“罗辑思维”社群平台商业实验的又一次尝试。按照罗振宇的说法,月饼从传统眼光来看“遭人鄙视,很low(矮小、低下)”,如果月饼也能卖成,完全可以复制到很多品类。“我们的实验就是希望通过游戏红利来撬动那些‘不被想要’的商品。”
  有业内人士调侃说,凭借“罗辑思维”高黏性的社群势能与罗振宇的个人影响力,即使是五仁月饼也不至于无人问津,“如果月饼这件事情做成了就能证明,互联网时代自由人自由联合方式完成生产。因为‘罗辑思维’的存在,社群里的所有协作成本变得越来越低,这就是我个人在其中的作用。”
  在3个小时的授课中,罗振宇和他平时在网上视频中一样巧舌如簧,几乎没有停顿,甚至当场宣布取消茶歇也得到学员掌声支持。罗振宇力图将他“有种、有趣、有料”的演讲宗旨发挥到极致。
  “这是一个完全颠覆此前商学院既定思维的存在,从头到尾、从里到外,无一处不标新立异。”一位慕名而来的创业者说。
  一个订户眼中的公开课
  罗胖值钱,还是内容值钱
  □杨舸 成都商报记者
  “罗辑思维”有一期经典节目叫《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罗胖清楚这个时代摧枯拉朽的变化,故而不愿以旧的框架束缚自己。
  从前看罗胖的节目,每天早上听他坚持不多不少必须60秒的音频推送,觉得他是个思想解放、洞察未来又“毒舌”的人。面对面听了罗振宇的公开课,才发现他的睿智更多地源于他对现实的思考。正如他给创业者的建议,“关注当下的问题,别背历史包袱,也别期许太多未来。解决当下,是创业者唯一靠谱的生存方式,解决掉它就是成长。”
  罗振宇在课上强调的魅力人格体,强调自身的魅力吸引听众,形成的是个人品牌。但罗振宇经常说,自己是没有定位的,也就是罗辑思维没有固定的范围,听众们是因为对此人对此栏目的信任而不断收听,他最大的好处就在于除了表达的人是确定的以外,内容观点并不确定。
  授课过程中,罗胖始终强调一点,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不是内容值钱了,因为内容太多了。是人变值钱了”。那么,一张公开课门票售价最低3999元,最高9999元,到底是因为“罗胖”这个人值这个价,还是“罗胖”的授课内容值钱呢?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在场学员的共鸣。对此,罗振宇直言,“没有‘入口’,即使他讲得比我好也招不了这么多人,人就是‘入口’,没有人就没有‘入口’,比我讲得好的太多了。”
  从罗振宇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对自身个人价值的看重,而他口中反复提及的“入口”,按照他的解释,就是目前他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搭建起来,以他为中心的各种连接和资源价值。
  这是一个“失控”的时代。可以预料,未来专注于某个领域、小而美的创业将越来越多,但正是这样的“失控”,孕育了包括罗辑思维、晓说等在内的一批自媒体,他们拥有自己的铁杆粉丝和忠实用户,并在社群中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创始合伙人李天田说,互联网的逻辑不是线性逻辑,是非线性逻辑;不是加法,是乘法。所以,在互联网的游戏规则里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颠覆行业。
  “你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我想,和我一样,这应该是大多数前往听课的学员的初衷吧。
  一个前追随者眼中的公开课
  除了理想,还有生意
  □郝天喜(钛媒体作者、蜂窝私人董事会首席社群运营官)
  最近,“罗辑思维”将发起面向全国9大城市、为期60天的“演唱会”巡演。对此我认为,罗辑思维正在偏离社群经济的轨道,越来越无爱了。
  首先表明态度,我是忠实的罗粉一枚,写这些只是为了建言献策,并非腹黑乱咬人。我本人受罗胖的影响至深,因为他对“社群经济”的执着探索,我也加入了钻研社群经济的队伍当中,还选择了一份社群运营官的工作,践行实验关于社群未来的各种可能。但当我头脑中“社群经济”的认知愈发系统全面时,再看看罗胖所做的一切,觉得根本不是那回事。
  何为社群经济,我的定义是:互联网时代,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不再是单纯功能上的连接,消费者开始在意附着在产品功能之上的诸如口碑、文化、魅力人格等灵魂性的东西,从而建立情感上的无缝信任。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价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就叫社群经济。它有三大特点:1、情感连接;2、利益联结;3、范围经济。
  但反复咀嚼社群经济的定义和特点后,我认为罗辑思维有着偏离“社群经济”的三宗“罪”———
  罪状一:史上最无理会员招募。
  这是一件被计入互联网大事记的奇观,第一波:6个小时160万,引业界骚动;第二波:一天时间,2万会员,800万。但为什么说是无理呢?在粉丝不明确能得到何种产品和服务的情况下,就发出会员招募令,诱使粉丝在冲动不理性的情况下完成一次消费。从社群经济的角度而言,这样做有失偏颇,社群建立之初肯定要设置漏斗的,不能只认钱不认人,导致社群成员结构的参差不齐,这势必会折损社群的价值。况且,我认为社群最大的价值在于粉丝与粉丝之间,如果这批粉丝不做筛选匹配,如何保证社群的价值呢?另外,10万粉丝的社群上限根本无法驾驭。我认为,罗胖的会员规模控制在1万人就足够了,只要这1万人的价值在社群中得到数倍的递增,罗辑思维的平台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而不是现在一年1000万的会员费那么初级。
  罪状二:社群商业模式青黄不接。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  
  >  
从社群到社群经济,还是“利”字当头!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又到年底了,商业网站们的年度互联网热词盘点已着手准备,剔除利益及政治因素,近些年的排行榜基本反映了中国网民的关注点及中国互联网的走向。2014年互联网界有一个普遍的观点,即今年是中国互联网社群起步并起势的一年。
从2013年罗辑思维放出一波接一波会员邀请,到今年做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社群,时间仅有短短几个月。罗辑思维凭借优质内容获取粉丝,展开多轮线上线下活动,老罗一呼百应,几乎设置了中国社群行业的议程。
老罗说,社群应该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希望把社群扩大到10万人,罗辑思维给所有成员提供集市和渠道,即便最后“闭关锁国”也能解决个人的大多数需求,而未来每个人只需要贴上若干个社群标签就能畅游全世界了。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是不错,只是罗辑思维的根基是老罗的个人魅力,辅之以优质内容,但忽略了如何“盈利”,这里的“盈利”是指创造价值,而不是仅仅产生流量。罗辑思维是不可能包养粉丝的,等兴奋劲头过去了,粉丝还是要思考生活上的问题。
印象中,加入罗辑思维的会员费是100元人民币,10万会员即1000万;按照设想,社群利用这1000万管理庞大的平台,控制资源的浪费,过滤掉细枝末节,试图为所有成员解决大部分社交和生活问题。但就如个别学者预言的那样,“罗辑思维正在偏离社群经济”。罗辑思维的会员粉丝来自各行各业,我们当然希望看到会员之间互通有无,利用平台赚大钱,但粉丝的忠诚度是经不住考验的,而且通过现实的平台就能各取所需,还要罗辑思维干嘛?
罗辑思维是经营概念或品牌的社群,而不是产品型社群,不像小米那样可以通过产品提升粘度,而作为概念型社群,罗辑思维的品牌方向却并不清晰。一个依靠粉丝忠诚度的社群一定走不远,因为除了情怀还有利益,除了社交还有生活,老罗或许能挖掘大家的智力,但提供不了赚钱的手段。
这么说吧,罗辑思维的目标是做成最优质的平台,计划把粉丝的娱乐、社交和营生都纳入社群,做成类似移动电商的效果,但罗辑思维会包养粉丝吗?结果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近期罗辑思维无论是“真爱月饼”亦或是“柳桃”,都表明粉丝们其实是在帮老罗打工。
当然中国不止老罗一家社群,在笔者看来眼下有三种社群如果经营有道是能够越走越远的。
首先是职业型平台化社群,比如新锐社群“御鉴家”。粉丝的忠诚度不可靠,但如果粉丝都从事同一个行业,甚至都是行业精英呢?御鉴家是中国第一家酒店业创新平台,也是酒店精英高端社群。对于御鉴家这样的社群,社交本身就能创造价值,更甚者如果其精英化道路走得好,或许真会颠覆整个酒店行业。共同的职业会创造大部分话题,提升御鉴家会员的黏性,当大部分精英们坐在一起时,还会怕走弯路?
其次是组织化社群,比如华为、海尔这样的大公司。互联网时代大公司随时会被吃掉,这样的例子抓来一大把。海尔等大公司需要发挥所有员工的积极性,让人人成为CEO,实现管理扁平化,所有人献计献策,最后分享利益。
还有就是产品型社群,比如小米,这里不再讨论。
社群经济是利用社群转化生产力,从社群到社群经济,关键看如何产生利益。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习主席作出重要批示,提出继承弘扬“两路”精神。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京公网安备号京网文[7号ICP:31罗辑思维正在偏离“社群经济”吗?-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罗辑思维正在偏离“社群经济”吗?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 12:26:30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最近,罗辑思维三剑客罗振宇、李天田、吴声将发起面向全国9大城市、为期60天的“演唱会”巡演,面对这场年度大戏,我只想说:“万万没想到,节操不见了,罗辑思维正在偏离社群经济的轨道,越来越无爱了”。首先表明态度,我是忠实的罗粉一枚,写这些只是为了谏言献策,并非腹黑乱咬人。我本人受罗胖的影响至深。因为他的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曾几何时,我辞去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有过一段自由撰稿人的手艺人生活;因为他匠人精神的熏陶,现在,做任何事情我都保持极客、死磕的态度;因为他互联网拜物教徒的虔诚,我毅然选择在互联网红利爆发前的黎明时分摸爬滚打;因为他对“社群经济”的执着探索,我也加入了钻研社群经济的队伍当中,翻看各种关于社群的书籍,选择了一份社群运营官的工作,践行实验关于社群未来的各种可能。但当我头脑中“社群经济”的认知愈发系统全面时,再看看罗胖所做的一切,觉得根本不是那回事。姑且抛砖引玉,等待各位的唇枪舌剑,待毙!何为社群经济,我的定义是:“互联网时代,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不再是单纯功能上的连接,消费者开始在意附着在产品功能之上的诸如口碑、文化、逼格、魅力人格等灵魂性的东西,从而建立情感上的无缝信任。基于此和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发生群蜂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价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就叫社群经济。定义虽说有点绕口,但凡是互联网道上的人应该会了了分明的。我接下来,会阐述社群经济的三大特点,为我接下来的所有分析判断做理论支撑。特点一:情感连接,社群能产生一股类似万有引力的神秘力量,给一群有共同价值主张、等同趣味的人建立情感关联,使得他们能够产生点对点的交叉感染,并且可以协同行动产生叠加能量,从而合力创造出涌现价值。特点二:利益联结,社群本身也是一种组织形态,要维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系统内的每个个体都能产出价值和获得收益,而且系统本身还会进行周期更迭。就像人体内的细胞一样,每个细胞都应该获得营养供给,死去一批细胞,要有新的细胞补位,从而保证组织体的结构完整性。特点三:范围经济,社群本质上是一套小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是工业化文明触碰到天花板,进化而来的一种部落化经济形态。社群本身是要有自生长、自消化、自复制能力的,并不以中心化的永动机来牵引导航。请大家,反复咀嚼以上社群经济的定义和特点,然后再随我具体回看罗辑思维偏离“社群经济”的三宗“罪”。罪状一:史上最无理会员招募&这是一件被计入互联网大事记的奇观,第一波:6个小时160万,引业界骚动;第二波:一天时间,2万会员,800万。祝贺,恭喜发财,劳燕分飞,节哀。为什么说是无理呢?其一:在粉丝不明确能得到何种产品和服务的情况下,就发出会员招募令,通过设置普通会员和铁杆会员的层级感和分批次的招募的饥饿感叠加,诱使粉丝在冲动不理性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消费。按理说,你情我愿的买卖并无所谓对错,罗胖也说了爱就供养,不爱就观望。但从社群经济的角度而言,这样做就有失偏颇了,社群建立之初肯定要设置漏斗的,不能只认钱不认人,导致社群成员结构的参差不齐,这势必会折损社群的价值。事实上,社群成型后,就出现了一些粉丝向罗胖索求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人会被视为不具备社群精神的人,要被清退。无理之处在于,罗胖忽略了维系社群生态的肯定是价值,粉丝可以不较真应得的产品和服务,但社群组织者不能不把这些当会事。况且,我认为社群最大的价值在于粉丝与粉丝之间,如果这批粉丝不做筛选匹配,如何保证社群的价值呢?
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社群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云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社群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企业、媒体等的运营环境都在发生改变。人们的交流、连接打破了时空限制,社群的聚集不再简单的依靠血缘和地缘属性,传统的人际关系结构发生颠覆性变化。自2001年国外学者提出品牌社群的概念以来,这个因品牌而聚集的非正式组织对于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就受到广泛关注。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此为媒介的虚拟品牌社群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也推动了自媒体的爆发式发展,并在社群的助力下,升级为一种商业现象。
论文将品牌社群和社群经济有效结合,从品牌社群的概念与价值维度对目前国内社群经济尝试较为成功的代表“罗辑思维”进行分析,旨在提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自媒体、企业等组织构建品牌社群发展社群经济的普适性策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品牌社群和社群经济的研究现状,奠定后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其次从社群活动、策略、意识三方面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先对“罗辑思维”的社群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概述,对重要的社群活动进行归纳;再利用经典的4P理论框架分析其社群经济的发展策略;然后通过对云南省“罗辑思维”会员的问卷调查,分析成员活动参与情况以及虚拟品牌社群五种价值维度与社群意识形成的关系。最后在理论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将依赖品牌社群发展社群经济的策略归纳为基础、着手点、核心点和保障机制四部分内容。
论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创新地从品牌社群角度对目前中国实务界较热的社群经济进行分析,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移动互联网影响下的企业和自媒体等组织利用现实品牌社群和虚拟品牌社群来扩大影响力、获取更多商业价值提出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G206;F272【目录】:
摘要3-4Abstract4-91 绪论9-14 1.1 选题背景9-10 1.2 研究意义10
1.2.1 理论意义10
1.2.2 实践意义10 1.3 论文内容和框架10-12 1.4 研究方法12-14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14-24 2.1 品牌社群14-17 2.2 社群经济17-20 2.3 品牌个性20-21 2.4 自媒体21-22 2.5 4P营销组合策略22-243 罗辑思维社群经济发展概况24-39 3.1 罗辑思维简介24-27
3.1.1 罗辑思维24-26
3.1.2 “罗辑思维”与品牌社群26-27 3.2 罗辑思维社群发展历程27-37
3.2.1 三次会员招募27-29
3.2.2 罗辑思维会员福利29-32
3.2.4 罗辑思维社群活动32-37 3.3 罗辑思维盈利模式分析37-39
3.3.1 全国公开课收益37
3.3.2 会员费37-38
3.3.3 广告收入38
3.3.4 微商城销售利润38
3.3.5 与其它企业合作的收益38-394 罗辑思维社群营销策略分析39-46 4.1 产品策略39-41
4.1.1 以社群定义产品39
4.1.2 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39-40
4.1.3 用户参与决策,成为品牌的推动者和投资者40-41 4.2 渠道策略41-42
4.2.1 选择适合的平台41
4.2.2 社群活动02041-42 4.3 价格策略42-44
4.3.1 产品+价值贩卖42-43
4.3.2 倒价竞拍43-44 4.4 促销策略44-46
4.4.1 魅力人格,打造品牌个性44-45
4.4.2 社群互动,提升品牌忠诚45
4.4.3 高端互助,扩大品牌影响力45-465 罗辑思维会员社群意识调查46-60 5.1 社群选择与数据收集46-47 5.2 问卷设计47-48 5.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48-60
5.3.1 “罗辑思维”云南社群参与情况48-54
5.3.2 “罗辑思维”云南会员社群价值感知54-606 以品牌社群促进社群经济发展的策略60-68 6.1 基础: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品牌社群60-63
6.1.1 企业主导与非主导社群相互促进60-61
6.1.2 独特的品牌定位和个性化形象61
6.1.3 入群管理61-63 6.2 着手点:搭建社群连接平台,提升社群价值63-64
6.2.1 渠道平台选择63
6.2.2 社群成员细分63-64
6.2.3 迎合品牌社群价值开展社群活动64 6.3 核心:传播社群文化,积累社会资本,打造社群势能64-66
6.3.1 仪式与传统构建社群文化64-65
6.3.2 实践活动传播社群文化65
6.3.3 平台共享打造社群势能65-66 6.4 保障机制66-68
6.4.1 情感互动增强归属感66
6.4.2 高度忠诚成员的激励机制66-67
6.4.3 特色化社群活动优化成员体验67
6.4.4 个性化产品与服务加强对社群的依恋67
6.4.5 “去中心化”发展减少个人崇拜对于社群成员的影响67-687 论文总结与展望68-70 7.1 论文总结68 7.2 不足与研究展望68-70
7.2.1 本文的不足68-69
7.2.2 研究展望69-70附录:调查问卷70-74参考文献74-78致谢7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立印;;[J];管理科学;2007年02期
王静一;王海忠;;[J];经济经纬;2012年03期
李新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王世华;冷春燕;;[J];新闻界;2013年20期
杨烽;;[J];价值工程;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小龙;;[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刘新;杨伟文;;[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万文海;王新新;;[J];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田阳;王海忠;王静一;;[J];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薛海波;倪建文;;[J];经济经纬;2009年02期
王静一;王海忠;;[J];经济经纬;2012年03期
万文海;王新新;;[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7期
万文海;王新新;;[J];技术经济;2011年12期
张伟召;;[J];价值工程;2008年10期
楼天阳;陆雄文;;[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小龙;;[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王毅;王兴元;;[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陈志霞;[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金立印;;[J];管理科学;2007年02期
王新新;薛海波;;[J];管理科学;2010年06期
刘新;杨伟文;;[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闵学勤;;[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李建州;;[J];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薛海波;王新新;;[J];经济管理;2008年03期
封展旗;段兴民;;[J];经济管理;2008年Z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史军;车燕;;[J];学习月刊;2006年12期
刘镇;;[J];传媒观察;2007年02期
刘昱彤;;[J];青年记者;2008年33期
吴南;;[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11期
张彬;;[J];今传媒;2008年08期
余欢欢;;[J];青年记者;2008年24期
罗攀;;[J];今传媒;2009年02期
廖旭东;王子超;;[J];青年记者;2009年02期
常冬;戚振扬;;[J];新闻世界;2009年06期
王长潇;张晓达;;[J];新闻界;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玉;;[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欧雨路;;[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张少君;;[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叶汉杰;;[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任宁;[N];中国信息报;2008年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
段瑞群;[N];人民法院报;2011年
凌渊;[N];中国旅游报;2011年
梁晓声;[N];中华读书报;2011年
潘祥辉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
屈联西;[N];工人日报;2012年
夏孟琦;[N];常德日报;2012年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
曲强;[N];证券时报;2012年
黄平 崔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袁元;[N];证券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丽;[D];吉林大学;2011年
陈晨;[D];暨南大学;2011年
王蒙;[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于子钧;[D];山东大学;2006年
陈云萍;[D];四川大学;2007年
王嘉颖;[D];复旦大学;2011年
王贵川;[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徐璐;[D];安徽大学;2012年
吴亚楠;[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杨静;[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岛经济学 罗辑思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