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名字,一个情节是一个解开保险无主之地矿区大门钥匙的钥匙,解开保险无主之地矿区大门钥匙的钥匙是他的身体。身体里少一个牙齿都不行,

钥匙的意象
钥匙的意象
&王樽:作家、影评人。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散见各文学杂志。与国内外著名导演的对话收进《一个人的电影》等专著,曾在或正在《大众电影》、《收获》、《看电影》等杂志开设专栏。著有随笔集《与电影一起私奔》、《谁在黑暗中呻吟》、《带电的肉体》等多部。
在我保存的零碎物件中,有各种式样的钥匙,这些不同质地、颜色,面貌大同小异的东西曾是我某段岁月中的必需品,它们开启过我生活或工作过的门、柜、抽屉、自行车等等。
与其说,它们是我曾经拥有的记录,不如说是早已失去的见证。
这些麻木而傲气的玩意儿,一度曾左右着我的生活。本来,这些已是废物的东西早该被扔掉,却因各自不同的原因,被保存了下来。有时,我在不经意间看着它们,禁不住想分辨出这些钥匙与自己曾经的勾连——锁上或开启过哪些难忘的门、箱柜,以及已经消逝的人生?想归想,结果却常常徒劳,它们彼此太相似了,辨别起来颇费心思。钥匙很像时间,一旦过去,便如泥牛入海,去而无回,虽然尚存些残留琐记,终归是徒有其表,模糊暧昧,叵测可疑。
有些钥匙当然只是饰品,比如我手上来自纽约、罗马等地的仿古钥匙。它们与某些所谓的“城市的钥匙”不同,后者通常会在某些庄严仪式上被授予那些杰出或有特殊贡献的人,以表达其对此城所拥有的特定荣誉或身份意义。它们被升华和赋予了某种责任,在有些欧洲爱情电影里,同居的男女往往共同拥有一把钥匙,平时放置在门楣顶端或门槛前的脚踏毯里,谁来就直接取用而入。当主人再也不想让那个男人或女人进门,不需换锁,只要将钥匙揣在自己包里,失去钥匙的男人或女人也就失去了对情侣的控制。
也许是潜意识里的占有欲,我至今仍保留着这些没有实用价值的钥匙。就像前朝下野的皇帝面对玉玺,可以借此缅怀失去的江山,以及未曾实现的绚烂梦想。
有对金黄色的钥匙格外醒目,戒指般的项圈将其串在一起,造型古朴对称,摊开放在手掌就像两柄微型的宝剑,冷峻,锐利,沉甸甸,还透着凛然不可轻慢的高贵与权威感。显然,它们已超越了实用意义。事实也的确如此,那是一位电影制片人所赠——大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法国/意大利/德国合拍的电影《玫瑰之名》的电影后产品。
因着历史与宗教的深厚背景,这对金钥匙象征着至高的权柄,具有开启天国大门的内涵。寓意教导与劝惩——一把是宣告上帝的圣言;一把是明示教会的劝惩。正如《启示录》中所说:“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所谓天国是什么,按照教会的解释,并非是权能的国度,也不是荣耀的国度,而是恩典的国度。具体到现实生活的代表就是教会,此地的一切都具有天国的属性——君王,臣民,财物,围墙与大门,开启与关闭等等。这永久性的权柄属于基督,包括捆绑与释放、赦免与滞留,奉基督的名所运用,按基督的律法所行动,且没有地域与时间的限制。
《玫瑰之名》根据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的原著改编,以中世纪为背景,讲述师徒两位天主教教士在意大利北部山区某修道院的经历。不过一周时间,却耳闻目睹了多起神秘的死亡,畸形的风化事件、意外的鱼水之欢,以及一桩桩险恶诡异的秘密。这是一部披着宗教外衣的谋杀电影,或者说,是以悬疑的故事阐释宗教博大精深的文艺探索片。眼前这对熠熠闪光的金钥匙,让我记起观看该片时的疑惑和缅想。再见它们,不禁唤起我要重温该片的念头,也许,所有的不解都附在上面,等待着新的检索和揭示。
钥匙与锁相生相伴。若将烦恼青春喻为人生的第一扇大门,那么,在敞开与封闭之间,钥匙与锁与门构成了一种冲突和对峙的三角关系。执手探往,门后的世界诡异叵测,钥匙显得有些犹疑不定,踌躇徘徊,瞻前顾后,不经意地出现,不经意地消失。是情窦初开的苏醒,也是难以张扬的欲望。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期望有把万能钥匙,可以开启各种门——七情六欲的热望,五花八门的财宝,都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如同美国和德国合拍的电影《万能钥匙》中的卡罗琳,因不堪神秘阴森大宅的压抑,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一把万能钥匙,从此便可以走进各种隐藏的房间,能够发现诸多新的秘密。在法国经典越狱电影《洞》中,
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也在无奈之下打起了万能钥匙的主意——在逼仄的牢房内,五个犯人挖洞不止,待到打通了铜墙铁壁般的水泥高墙,还有多重的门锁等待着,面对这些躲不过的难关,老谋深算的囚犯头目就用一根钢条制成一把简易而实用的万能钥匙,通过一句台词——狱警为减少钥匙拖累,而将所有狱锁设成一样。告知观众其不可置疑的真实性。虽然成功地打开了大大小小的监狱门,最终仍被人心的枷锁困厄,年轻犯人盖博难抵免于起诉的馅饼,从而让整个伟大的越狱行动功亏一篑。
万能钥匙稀见,又很难信靠。生活的常识朴素而简单,多数情况下,仍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几次出现钥匙,都是欲语还休的含蓄状态。暗示了个人在欲望觉醒中的迷惘和迷乱——起初,藏在床下的马小军首次看到了心仪的女神,本来应该看到米兰换衣服的裸体,却只能看到她的光脚和小腿,而米兰脚腕上拴着的钥匙即此成了标志性符号,也延伸了马小军的欲望萌动。当他再见米兰,仅凭借着脚腕上的钥匙便立即认出了她。再此后,阳光少年又见心中女神,此时的米兰正在打电话,边对着话筒说话边用左脚触碰右脚腕上的钥匙,此时的钥匙与脚的性意象同构,无意间成了撩拨的符号,挑逗和诱惑,骑着自行车的马小军在她身后停下,痴呆地盯着看那脚和连带着的钥匙。最后一次出现,是马小军冲进米兰房间,扯断了她脚上的那个金属小东西,意味着阳光少年已从羞涩的潜意识的觊觎,过渡到了对青春女体的强暴性占有欲。同时,呈现了懵懂心底的原始爱情的渐变,以及理想根基的坍塌和幻灭。
如果不是过度解读,小小钥匙的出现,可视为青春的驿动,心门的开启与闭合。就像扬琴的琴竹,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演奏时击弦拨弦的不可或缺。暗喻少年的成长,生活的节律。
作为某种特殊符码,钥匙的意象神秘而多意,常常事关私隐,隐含信任与寄托。
在法国电影《蓝》中,茱丽叶·比诺什扮演的女主人公将钥匙交给邻居妓女,让其帮助去处理家中被毒死的老鼠。她将不愿面对的杀生后果交给他人,除了对妓女的信任,还有对残酷人生的逃避。在另一部记不得名字的亚洲电影里,也有关于钥匙的暗示——主人公所居住的小区遭遇几家连环盗,有天傍晚,他见对面邻居家的门上插着钥匙,知是邻居疏忽,进门后忘记了取下,便好心拔下钥匙,敲门还给邻居,邻居瞬间错愕后微笑致谢,但第二天却把好好的门锁拆下来,换上了新的。
在信任匮乏的大背景下,钥匙自然成了须臾不可离身的东西。
在我收藏的钥匙中,有一把特别记忆犹新,那是一枚闪亮的银色小铜钥匙,拴在一朵玲珑的小塑料花上,那是一辆曾经崭新的红色公主自行车的车锁钥匙。1992年的春节早晨,在海口,我和妻子骑车去友人家吃年饭,那还是卡拉OK时代,上楼便纵情放歌,把酒言欢,猜拳行令,不亦乐乎,傍晚准备到银龙剧场看电影《笑傲江湖》,待到楼下取车——我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像个无人搭理的潦倒汉子,依然靠在墙边;妻子那辆如同漂亮公主的红色新车却没了踪影。那时的自行车还算贵重生活用品,妻子当时委屈的神情顿现,眼里都有了泪光,作为主人的朋友勃然大怒,粗腔大嗓地骂着四处梭巡,还报告给了懒洋洋的巡警。当然,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那可是大年初一啊——好人都休息了,蟊贼却不闲着。
还有一把钥匙,有着历劫沧桑的凝重感,是那种老式吊锁的配偶,黑而粗,锈迹斑斑,还有些扭曲。在同样粗拉的金属圈上挂着一枚小铁片,那是张士兵牌,上面划着三个字——“百宝箱”。那是我放在北方老家旧木箱的名字,“百宝箱”里有二十几本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日记、作文及喜爱的连环画、风景画片等等。很多年前,我因公出差时顺便回到阔别的老家,曾试图打开它,浏览一下幼时的存放,左扳右拧,就是打不开。那老旧的锁已失却了功能,变成了僵死的摆设。我放弃了开箱,决定任由它放在那里,待年迈到只剩下哀叹时,再砸掉这把老锁或破开木箱,抚摸儿时的珍爱,看逝水年华如何将青葱少年变成废物老朽。
原以为这把无能的钥匙早丢了,却居然还在。
如同盛宴中的调料,文章里的关键词,钥匙的意象充满生活的日常。很多次,我都想以钥匙为题写些文字,思来想去,下笔后每每觉得似曾相识,最后发现,此类文章自己竟已多次涉及。比如在我早期的电影随笔集《与电影一起私奔》里,就有《女人与钥匙》等多个与钥匙有关的篇章。
令我念念不忘的,是台湾导演蔡明亮的电影《爱情万岁》的开头——一把插在门锁上钥匙的特写,相同圆环里簇拥着数十把贴着标号的钥匙。它们掌握在杨贵媚扮演的一位姿色渐衰的售楼小姐手里——她可以打开某些楼盘所有的门,却没有一间房屋属于她自己。就像某些风尘女子,可以与无数男人同床共枕,夜夜周旋于纸醉金迷里,除了一晌贪欢后数额不等的钱币,没有一个男人真正属于她。姑且可以将这里的钥匙视为男性的阳具,其进进出出,开开合合,不过是欲望的本能,当云收雨闭,各走各路,剩下的爱情与真实就只是寂寥绝望的“空”。
不知是该庆幸、羡慕,还是该悻悻或不屑,在《爱情万岁》里还有些“爱情”的蛛丝马迹,虽然稀缺还不能等同于无,至少有着概念上的意义。具体的男女交合,欲盖弥彰的男男之情,都让一圈形态各异的锁和钥匙贯穿,其隐喻的弦外之音,让人想到肉体之网、欲望之殇。不过几十年,实有的钥匙正开始离开生活,就像早些年的科幻片《2001漫游太空》或后现代的《黑客帝国》等电影中所展现的,很多封闭的开启已无需有形的钥匙了——代之于某种感应,比如指纹、眼睛,以及其特设的某些数码或个体信息。
现代化,让血肉之躯的人都在渐变成某些抽象元素或密码符号,就像电话取代了信件,电子邮件取代了纸上书写,网络、微信正在蚕食或取代报纸一样,小小的钥匙势必退出历史舞台,只具有古董或纪念或收藏的意义。
还有一种无形的钥匙,通常被人们所忽略,就是言说在口、源自内心的念想。某些时候,它是理解人的行为或动机的关键,即所谓“人心的钥匙”。
在科恩兄弟执导的影片《醉乡民谣》中,这把无形的钥匙隐蔽在非线性的散文化叙事中,需要揣摩和捕捉,否则确实是看不到的。电影的中心人物是名不见经传的民谣歌手勒维恩,他在音乐理想与维持温饱中疲惫奔波,四处碰壁,初心不改,随身携带的吉他,就是一把寻找和登堂入室的钥匙。影片开头和结尾部分,酒吧老板漫不经心地两次提到一把无形的钥匙——片中唯一的亮色:勒维恩的前女友珍。开始,老板与驻场歌手勒维恩站在吧台边,两人看着台上凯瑞·穆丽根扮演的珍和她的现任男友吉姆等人在演唱。老板对勒维恩夸赞,他们唱得不赖。并跃跃欲试地表示,真想把珍勾引到床上。后来,老板又旧话重提,真假难辨地称:他已经“上了”珍。老板引申说,来这个酒吧的观众都是想跟珍或吉姆上床——男人想“干”珍、“干掉”吉姆;女人则是“干”吉姆、“干掉”珍。
这两段看似可有可无的对话是个要点所在,可作为一把透视人心深处隐秘欲望的钥匙。
更意味深长的是,该片还有多段表现因没有钥匙而导致主人公的颠沛流离。比如,客居的勒维恩一觉醒来,看到室内有只大黄猫——此后这只大黄猫的意象贯穿影片,如果将大黄猫视为主人公的音乐理想,那么它与开门的钥匙每每构成冲突——为抓住逃跑的猫,勒维恩被关在了门外,面对紧紧锁闭的门,没有钥匙的他只得抱着猫(累赘)坐地铁到友人家;当勒维恩与前女友在酒吧交谈,他突然发现了跑丢的大黄猫(理想的回归)正在街上,他捉到了猫并还了回去,最终却被发现此猫非彼猫(理想的同质化和虚幻性)。
因为没有钥匙,无着无落就成为勒维恩的生活常态——或在匆匆的路上,或等待在门前台阶,或叩响陌生的门扉。在这部男人视角的电影中,通篇是青蓝白的冷色调,唯有珍出现时用过暖色调——珍穿着一件橘红色的毛衣上台演唱,像一抹暖阳,燃烧了观者的渴望和联想。
好多次,我都将珍看作影片的情欲焦点,一把点缀在冰天雪地里的橘红色钥匙。我曾几次将《醉乡民谣》的影碟放进机器里,用快进键推到珍演唱的片段,她唱着——如果你错过了我坐的那班火车/你应明白我已离开/你可以听见一百里外飘来的汽笛声……(节选)
已投稿到:他把一生都奉献给日本电影。他是一把打开电影世界大门的钥匙_奇遇电影_传送门
他把一生都奉献给日本电影。他是一把打开电影世界大门的钥匙
时代映画社
《黑泽明的世界》(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1983 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黑泽明的世界》一书,译者李克世、崇莲,定价为2.1元人民币,在当时一个普通工人月薪才几十块的80年代,定价不菲。它出版在文革刚刚过后的80年代,却意味着当时大众很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电影和书籍——尽管在80年代,要看到黑泽明的电影不是容易之事。这意味着这很“先锋”。把这件先锋之事介绍给全世界读者的,就是佐藤忠男,当时他已界50之龄,在日本出版了近百本(现在这个数字早已超出)电影著作。黑泽明这本出版于1969年,算是早期作品。随后,在文化消费贫瘠的80年代90年代初,中国陆续出版了他的《小津安二郎的艺术》(1989)、《大岛渚的世界》(1990)、《沟口健二的世界》(1993)等书,日本三大导演至此通过佐藤忠男的介绍,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这位如今已86岁高龄的老人,从1952年22岁开始,就为推介日本电影、研究世界电影而贡献了大半生。佐藤忠男1930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他成长之时,日本正处于二战全民备战之中,他的家庭是一个日本典型的军国主义家庭。所以14岁的时候,他受家教影响参加了臭名昭著的日本海军预备飞行员训练计划——这些学院最后的出路就是加入神风敢死队,用性命“报效祖国”。1940年代后期,佐藤忠男(左后)和他的战友在新泻县海边合照但幸好战争很快就结束了,他退役后加入了新泻政府铁路学校,那里是培养日本铁路未来的员工的。毕业后,他加入了日本国营铁路公司(JNR),但因为战后通过膨胀、经济改制,很多公共部门开始裁员,他是其中之后。那是1949年,佐藤忠男被铁路公司解雇,其后开始在电话修理厂工作。这时候,20出头的他,遇上了电影。20岁出头的佐藤忠男开始疯狂迷恋电影忆述少年时代,他的父母就曾带他去电影院看电影,他记得印象最深就是《金刚》,当三层楼高的怪物把金发女郎高高捧起悬在半空时,“我惊呆了,我记得很清楚,我是如此兴奋,我在我的座位上直跺脚!”1950年代的电话维修厂小工佐藤忠男怀念他儿时看电影的这种体验,况且在百废待兴生活艰苦的战后日本,电影差不多是唯一也是最奢侈的娱乐方式。他几乎把他所有的工资都花在了电影院。那时经历过战争的佐藤忠男看电影也不再是抱着单纯的娱乐消遣的心态,他更想弄清楚的是,何以日本为何输掉了战争?他抱着试着去了解美国,了解美国人思维的心情去看。在那些流连在电影院的悠长日子里,佐藤忠男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被美国发行公司带到日本的电影:《春之序曲》(His Butler's Sister,1943),狄安娜o德宾扮演的一名年轻女子去探望她在纽约的弟弟,有个场景是狄安娜o德宾走过一条街,因其美貌,街上所有的男人都回头看着她——毫无顾忌,但脸上洋溢着一种暧昧的充满诱惑的笑。《春之序曲》里狄安娜o德宾大波浪、迷人的笑这在当时保守的日本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当时的日本社会充满了悲情、愧疚、保守,很难想象在当时的日本电影中有这种秋波荡漾的场景。但在美国电影中,这很正常。“然后我确定,这就是一种叫做文化的东西,我需要更多的了解!其实,我认为我们输掉了这场战场 可能是一件好事。”佐藤忠男后来回忆道。通过美国电影再反观日本电影,然后又拉扯旁及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电影例如墨西哥电影(墨西哥电影场景和当时的日本一场贫困,但电影里表达出的情绪跟日本电影又不同),慢慢地,佐藤忠男开始构建出自己的观影体系和观影观念。看电影多了,佐藤忠男开始尝试撰写影评。当时的日本杂志,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写电影的年轻人们。他开始为多家杂志转告,包括了《科学思想》,当时的日本杂志没有字数限制,任由年轻人们自由发挥。佐藤忠男从日本黑帮电影开始——在他看来,这些当时被看作是下三滥片的电影有着它的社会意义——一发不可收拾。这些杂志文章后来结集成书,第一本是1956年《日本之映画》,60年来他写了超过100本电影书,用著作等身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在欧美,电影迷把他看作间接推动日本电影的人,他每次出访欧美,影迷把他跟三船敏郎相提并论,像追星一样追逐他。在上世纪60年代起,他不遗余力地推介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尔后在80年代,他又向全世界推荐大岛渚、今村昌平这些当时还很新锐的导演——佐藤忠男并不保守、固步自封,他乐意和日本电影一起成长。2001年,佐藤忠男与今村昌平在一起,他们关系非常好。1975年,今村昌平建立了日本私人电影学校。1996年,佐藤忠男开始掌舵负责该学校。到了2011年,佐藤忠男把他升级为四年制的日本映画大学,专门培育日本电影人次。如今活跃在日本电影界的两成人才都出自这所学校。国内的电影迷们对佐藤忠男应该丝毫不陌生,因为2000年后,佐藤忠男的著作持续不断地被翻译成中文版本,像2005年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年而写的《中国电影百年》(上海书店版)、系统介绍日本电影大师的《日本电影大师们》(共三册,2013年中国电影出版社),还有近来大家比较熟知的书写二战时中日电影关系的《炮声中的电影》(2016年世界图书版)。我收藏的佐藤忠男部分著作中译本新近翻译出版的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三卷的《日本电影史》。这是是佐藤忠男倾注毕生心血的集大成力作,构思了40年,写也用了20年,堪称迄今结构最完备、材料最翔实的日本电影通史巨著。 《日本电影史》(全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文版
2016年 6月版《日本电影史》首版于1995年由岩波书店出版,问世后就得到各方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获“每日出版文化奖”、“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等重要奖项。2007年岩波书店增补版《日本电影史》,复旦版即从这个版本翻译而来此后,根据新发现的影像资料和最近的日本电影发展状况,佐藤忠男又修订、补充了相关内容,于2007年出版了增补版《日本电影史》。这套三卷本的简体版即根据增补版翻译。佐藤忠男的著作早于中国便向欧美传播,特别是1951年黑泽明《罗生门》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之后,日本电影开始为欧美影迷所认识。他的日本电影研究丛书对于欧美影迷来说来得恰是时候,许多热爱日本电影的欧美学生正是通过他而认识日本电影,他就像一个窗口一样。美国电影学者、日本通唐纳德o里奇,他曾是CC影碟花絮里的常客,于2013年去世旅居日本多年,尔后返回美国推介日本电影、日本文化的唐纳德o里奇曾在佐藤忠男所著《当代日本电影》的序言中写道:“有了这本书,日本电影第一次被英语世界所认识,它向大众隆重推出了日本,也同样推出了佐藤忠男——他是日本独一无二、最好的影评家。”有一年佐藤忠男去伦敦演讲,他被学生们称之为“传奇”,他谦虚地摆手,但,这说明了他在欧美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日本电影史》从日本19世纪末的“映绘”——即皮影戏开始将其,洋洋数百万字,共分11章讲述了日本100年的历史:草创期()无声电影的成熟()无声电影末期与有声电影初期()战争下的电影()殖民地和占领地的电影活动占领下的电影界()黄金时代(1950年代)危机与变革(1960年代)多样化的时代(1970年代)制片厂时代的终结和新的摸索(1980年代)1990年代以来的日本电影这也是目前为止作为输出国的日本自己的影评人所讲述本国电影历史最详尽的著作。为什么要抛弃那些以讹传讹的二手转述?佐藤忠男自己就曾一再澄清,欧美人用“禅宗思想”去解读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是不正确的,在战后的日本,净土真宗才是占据社会的主流思想。“禅宗?很可笑,禅宗试图抹掉了生与死的界限,所以他们(注:军国主义者)鼓励民众勇敢献身为国捐躯,这不是很荒谬么?” 佐藤忠男说,“所以用禅宗思想去解读小津,完全是用错了方法!”所以,他是打开日本电影世界大门一把准确的钥匙。?------------------------------《日本电影史》(全三卷)目前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官方微店上设有奇遇电影特卖专区,这套书在京东售价162.9元,目前还无货。大家请长按以下二维码通过奇遇电影专区购买,有现货发售,售价150 元。复旦社还为通过奇遇购买的读者赠送一套六张的电影书签:●◎●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套巨著书影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奇遇电影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7月7日 21:31
奇遇电影 最新文章
奇遇电影 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w城市大门钥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