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清盘公告”在p2p相关法律法规上是怎么回事

金豪利清盘公告
浏览次数:3606 日期: 16:05:40
尊敬的各位投资人:
&&&& 经历近一年多的风雨与共,金豪利再次感谢所有投资人的信任与支持!现受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 国内其他平台崩盘、股市等影响,导致广大投资人集中要求兑现借款。现因借款企业贷款资金未及时到位,金豪利经慎重研究后决定清盘,以保护广大投资人的利益。在过渡期间对于大家的资金和提现的问题,我们秉承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进行处理,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事情最终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现公布第清盘方案
清盘规则如下:
&&&&&&&&& 1:清盘规则:(投资账户总额-待收利息)*65%
&&&&&&&& 2:清盘分 6个月内处理完毕。如若投资人选择一次性提现,平台将按投资账户总额-待收利息的50%优先处理。
&&&&&& 3:清盘期间,平台暂停发标,平台工作人员照常上班。
&&&&&& 4: 建立收款、提现专用账户,收回的每一笔资金都划入专用账户,专款专用,开放监督查询密码,以供投资人核查。
&&&&& 5: 同意清盘可申请加入清盘群,群号。
注:为保障投资人的权益,鞭策平台努力催收,谢红旺在此向大家承诺:如果六个月内(2016年4月15日前)不能完成清盘,投资人账户总额将回归到债权前的数据并从原债权清盘当日按年化利率18%计算。在没有完成提现的时间段里,所有在平台的可提现资金均按年化5%的利率支付利息。
清盘期间,金豪利金融核心团队尽快做好催收工作,衔接好与平台投资人的资金,请广大投资人进行监督。平台将以最快的时间来解决,以崭新的面貌与大家相见,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的信任我们,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 &&&&&&&&&&&&&&&&&&&&&&&&&&&&&&&&&&&&&&&&&&&&&&&&&&&&&&&&金豪利清盘小组委员会
&&&&&&&&&&&&&&&&&&&&&&&&&&&&&&&&&&&&&&&&&&&&&&&&&&&&&&&&&&&&&
&&&&&&&&&&&&&&&&&&&&&&&2015年10月15日
上一篇:下一篇:
金豪利官方群:837200
QQ三群:(己满)
QQ二群:(己满)
2016 深圳市金豪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P2P平台清盘四大共同点 公告透露停业原因
  P2P平台清盘四大共同点 公告透露停业原因
  就在几年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初兴之际,各式各样的网贷平台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如今,这样的势头不仅不再持续,已出现的平台还纷纷惨遭淘汰。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网贷行业出现的停业及问题平台已有两千家之多。
  在已出局的平台中,以停业的方式退出正逐渐成为主流。数据显示,在9月份出局的98家平台中,停业转型平台占到了58家之多。
  网贷平台为何要停业,业内人士往往笼而统之的将其归因于政府监管政策的收紧,平台合规压力骤增以及盈利困难云云。这样的说法并非有什么问题,只不过各家平台之间情况各异,停业退出的原因亦有所不同。
  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要回到这个问题,由已停业的平台给出的答案似乎更为切实精当。这些停业平台在停业之际大部分都抛出了自己的停业清盘公告,这些公告中有四大共同点,透露了它们选择停业的原因。
  新规执行难 业务合规风险高
  据网贷舆情观察这些停业公告,可以发现,确实有不少平台将停业委因于行业政策的调整以及网贷监管办法的出台。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网贷平台面临较大的合规压力。于今年8、9月间停业的聚车贷、广州贷就在自己的清盘公告上,坦承网贷办法的出台使平台运营面临合规风险,故而做出关停的决定。据悉,广州贷标的多为赎楼贷和过桥贷,借款金额往往较大,超过办法规定的借款上限。聚车贷亦被认为存在类似的问题。同样的平台还有携银网、钱趣网等,它们也在自己的停业公告中提到了政策调整给平台带来的合规压力。
  资金端建设乏力 客户流失加快
  投资人减少、续投不足也是一些平台选择停业的重要原因。于今年7月12日停业的华融众信,就在停业公告中说明,投资人续投减少,让平台出现了流动危机,所以才不得不关闭平台。类似的例子还有良信财富、携银网,它们也在自己的停业公告上提到平台出现了&投资人偏少&、&交易量持续走低&等和华融众信相同的问题。
  投资人数是影响P2P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多数平台也都将获客作为自己财政投入的大头。可是,相关数据却显示,平台的获客成本在过去几年间不断攀高,资金端获客成本在2015年底已接近1000元/人。面对此种情况,有钱的平台继续硬着头皮烧钱揽客、留客,没钱的则只好坐等投资人流失,乃至资金端干涸出现有项目却无人投的尴尬局面。
  造血能力不足 运营压力加大
  运营成本的居高不下也是不少平台选择退出的原因。于今年2月份停业的平台聚投融,就在清盘公告中向投资人哀诉平台自成立以来&盈利微乎其微,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老板因资金匮乏无力继续维持平台的经营,而最终将公司解散。良信财富、美利金融等平台的清盘公告也有出现&运营成本高&、&理财资金成本高&等相似的表述。
  鉴于网贷运营成本的高企,平台一旦获得了其他的资金来源,不差钱了,往往也会选择关闭线上P2P,另作他谋。根据钱趣网公布的清盘公告,&新的低成本资金方介入&即是该平台选择退出网贷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家美利金融也是在&平台资金渠道逐渐丰富&后,选择了终止个人理财业务。
  难抵风险 危机之下不堪一击
  还有,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也会让一家平台遭受停业的厄运。这种风险事件包括负面舆论冲击、项目逾期、投资人挤兑、平台服务器遭人蓄意破坏等不一而足。携银网、投融范、和诚德在线等平台均为受累于风险事件而骤然停摆,虽然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但至少从它们公布的停业清盘公告来看,风险事件是压垮它们的那根稻草。
  当洗牌浪潮席卷整个网贷行业之时,并不是所有平台都甘愿老老实实地被拍死在大潮之下而无计可施,其实,亦有相当数量的平台奋起弄潮。
  这些平台虽然也宣称退出了网贷市场,但这里的退出以转型称之似乎更为恰当一些。金联所在停业公告中就将自己的退出,视为&集团战略布局调整&、&进行业务转型&的结果。而另一家一度被看好的平台美利金融选择关停个人理财端业务,是为了更好的&专注发展消费金融&。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P2P清盘公告出炉 如何看清P2P清盘把戏
,通俗点的说法就是“破产”,在变幻莫测的行业,看起来清盘远远比跑路要更易于被投资者接受。近几个月来,就有几十家P2P平台遭遇清盘的厄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不少P2P平台看似要为投资者完成本金兑付,但一个比一个奇葩的清盘公告令投资者被“玩的团团转”。
最牛清盘公告出炉
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逐步出台,P2P也迎来洗牌期,不少小平台处在倒闭边缘。但与此同时,奇葩清盘公告也越来越多。
日前,有投资者在论坛上贴出了一家P2P平台的清盘公告,而这份公告中的威胁语气,令投资者深感诧异。
根据这家平台制定的最终清盘方案,对不同投资金额的投资人按照3折、2折、1折的等级进行债权转让,其中,待收1万元(不含)以下,3折收购;待收1万-5万元,2折收购;待收5万元(含)以上,1折收购。这样的回收方案无异于让投资者割肉。根据测算,该平台现有200多万元待收,经过此次债权转让后,凭借该平台现有的资金,30万-50万元就能完全化解此次危机。
不过,这份公告的后半部分就变了味。先是平台负责人表示绝不跑路,即使有一天网站关闭了,也会按照各位的投资情况将赔偿资金打入各位投资人的银行账户中。
随后,该公告更写明“忠告那些妄想报警的人员,按照此方案,你虽然只是暂时拿到一部分,但以后会拿到完全的本金甚至更多的利息,如果报警,一分钱也不会拿到,孰重孰轻自己考量”。字里行间中的威胁溢于言表。
昨日,北京商报记者试图登录这家P2P平台的网站,却始终无法打开。
奇葩的清盘公告不止这一家,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多家发布清盘公告的P2P网站发现,几乎所有的清盘公告都是分期清盘,甚至有的平台称,要想全额提现,必须先续投一个月标。
坑爹的清盘方式
网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遭遇困境的平台往往会选择清盘,但清盘可不是立刻就能拿到投资本金,而是根据平台制定的提现规则而定。
-清盘术1:分期清盘
在诸多清盘方式中,多数为分期清盘,平台会限定投资人单笔提现金额、延期提取、提现门槛等等。例如中信速贷是从日起,每月的14日为提现日,14日当天可以提现。每月6日发布公告,确定每月回款提现的基数,具体提现规则如下:资产总额小于2000元,按投标时间回款,按清盘时间处理,每批次处理20名投资人待收金额;资产总额大于2000元,按清盘时间每批次处理账户可用余额3%的金额(3%为最低基数)。
而安徽平台恒艳财富此前曾在官方QQ群发布了清盘公告,自7月到10月,分4个月将平台所有待收兑付。前三次分别提现本人本月到期总额的20%,10月30日,所有投资人剩余待收一次性提光。但是投资人每月末能提现部分需要续投一个月标,月化收益4%。对于一个已经出现运营问题,甚至有可能演变成跑路的平台来说,让投资者投标赎回本金,无异于火中取栗。
-清盘术2:债权转股权
第二种是投资者转为股东,此前就曾有平台使用过债转股的方式,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金额,换算为平台的股份,万一有风投机构看上了入股的平台,投资者拿到的收益比投网贷的收益能够高出数倍。但清盘平台显然已经遇到很大问题,究其原因则是坏账过多、团队不专业等种种因素,平台本身已经先天不足,在监管越来越严格、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平台想要重新翻盘逆转也是很困难。
去年12月,渝商创投宣布经由投资人债转股完成股改的新渝商(宝筹网)正式开始运营。根据宝筹网6月中旬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平台待收已突破1200万元,累积成交额超3000万元,注册人数突破6000人,实际投资人近400人。当时,宝筹网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非常乐观。在6月的一份权益回购公告中,宝筹网还表示,“目前公司发展形势良好,实现盈利指日可待,股权市值可能上涨,请谨慎转让股份。宝筹网正在与机构洽谈合作,近期会有实质性进展,结果可能对股权价格有较大影响。”但这样一个清盘重组后的平台再一次陷入了风雨飘摇中。9月29日,宝筹网发出了暂时停运的公告。该平台称,重庆袖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平台名称渝商创投)以及重庆宝筹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平台名称宝筹网)正在被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公司正在等进一步通知,平台现暂时停止运营。平台也已经停止了借款项目的发布。
-清盘术3:打折回购
此前案例中的打折回购则属于第三种方式,对于平台来说,这显然是低成本、低风险清除债务的方式,但如此低的回购折扣,无异于让投资者割肉,5万元以上投资按1折比例回购,等于投资者的5万元只能拿回5000元,投资者的血汗钱还是被白白吞噬。
不少业内人士直言,多数踩雷的投资者,压根就无法判断平台抛出打折回购投资者代收,究竟是一开始的预谋行为,还是迫不得已的无赖之举。据了解,过去确实也有一些心存不良的平台,专门以类似的方式吞噬投资者的血汗钱,成为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敛财方式。
监管应牵头建立预警机制
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后发现,大概从5月开始就有20多家P2P平台清盘,而这些平台的共同特点具有地域性,同时品牌知名度极低,几乎多数平台都是当地的一些小平台,而且未曾听说过。
不过,在监管缺失的当下,也有人认为,自动清盘是问题平台的最好救赎。
据公开资料显示,现如今问题平台占到P2P平台总数的20%,不少问题平台的处理方式不是跑路就是关门歇业,而对于监管尚不明确的P2P行业,出现经营问题最直接的处理方法就是“溜之大吉”或者“关门大吉”。
对于“P2P平台应如何合理合规的实现退出”,爱钱进创始合伙人张辉认为,应该建立不同等级的预警机制,银监会定期披露P2P平台经营及逾期状况,针对最高等级预警,由银监会指定专业机构托管平台,实现平稳过渡。
不过在监管细则还没有明确的时候,张辉认为应该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对于退出的平台负有管理责任的公司高管实行个人破产。借鉴建立国外普遍实行的个人破产制度,促使平台高管更审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但这些都需要逐步完善,可能还是长期的过程。
对于投资者而言,能做的可能只是擦亮眼睛选择P2P平台,现在P2P平台鱼龙混杂,有些平台打着P2P名义在做自融业务,容易出现本金兑付不了的情况。P2P从2013年火爆至今,基本已进入优胜劣汰阶段,投资人一定要选择被证明有实力的平台进行投资,切不可再受高息蛊惑。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相关法律法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