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地图海鸥集团陈凯希有兄弟叫陈凯祥?

 |  | 
 |  | 乐善好施的陈凯希与他的海鸥集团 - 红商网
&&您所在的位置: >>
乐善好施的陈凯希与他的海鸥集团
  在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的华人和华裔社会,提起陈凯希,几乎无人不知,没人不晓。
  陈凯希的一生很有传奇色彩。他的祖籍是中国,像许多华裔们一样,他幼时的生活极其艰难。因家境贫寒,他只读到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他在胶园割过胶,在罐头厂削过菠萝,还摆过地摊,修过自行车。日,陈凯希作为政治犯被关进监狱,在狱中一蹲就是8年。但8年的铁窗生活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加坚强。
  陈凯希出狱后,一贫如洗,别说想发财啦,连糊口都难。有人劝他打工或是摆个地摊维持生计。陈凯希分析当前形势,认为东南亚各国已进入和平与发展经济时期,马来西亚也是如此,人民不希望出现动乱的局面,而是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陈凯希认为此时如果投身于经济领域,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可是,两手空空,要想在商海中闯荡,谈何容易!有人说他的想法简直是天方夜谭。陈凯希并不灰心,他找到几个当时人称所谓&左仔&的朋友,各人分头募股,一共募集了80个小股东,凑了16万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名称),在马来西亚西海岸的小县城巴生开设了一爿小店。小店以经营中国货为主,其中包括药酒。
  陈凯希经营中国保健品,可谓慧眼独具。从大环境来说,中马两国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中马友谊与日俱增,商业往来日益频繁;从国内来说,这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人们从糊口开始转向健身益寿。尤其是华人社会中的老人和妇女,对保健品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长。
  出乎意料的是,小店经营药酒起步并不顺利,第一年就亏了本。股东们纷纷提出退股。但是陈凯希并不灰心,他认为自己的判断并没有错,首战不利是因为顾客对他们还缺乏了解。
  陈凯希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继续坚持创业。终于时来运转,不久,他们取得了蚕蛾公酒的专营权。这时,小店已正式改名为海鸥公司。公司员工按陈凯希提出的&海鸥&精神:&我们要与众不同,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像海鸥一样拥有毅力、勇气,确定人生志向,努力展开双翼高飞&,加大了宣传力度。蚕蛾公酒渐渐为消费者所接受,海鸥公司开始扭亏为盈。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海鸥公司大胆地另辟蹊径,采取不同于其它商家的方式,将中药酒介绍给中药材商店。在马来西亚,有许许多多的中药材商店,甚至在公路旁,中药材店也随处可见。中药材店的数量大大超过酒庄、饭店。这等于开辟了千百个点。
  另一方面,陈凯希大力加强广告宣传,公司聘请合格的中医师和经验丰富的设计家主理宣传部门。宣传部门想出了许多好点子,如举办千人宴会、幸运抽奖、烹饪比赛促销活动等,并且出版特刊、印发传单、赠送食谱,将宣传材料送发千家万户。
  在强劲的广告宣传和有效的市场策划下,海鸥公司代理的中药酒从18年前的一种年销售几百箱,到后来的100多种、年销售几万箱,占据了马来西亚中药酒市场的一半以上。
  海鸥公司现在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集团,拥有20多家子公司、5家联号商店、18家门市部。经营范围也从药酒扩展到对外贸易、信贷业、饮食业、娱乐业、旅游业等方面。但主要商品仍是中国的商品。中国商品占目前经营商品的85%。
  海鸥公司成长壮大了。陈凯希自然也发财了,成了一个有名的大亨。但他的思想境界仍和从前一样,那就是多为广大民众着想。他从创业之初,就一直坚持自己的商业经营思想。他说:&群子爱财,取之有道;取自社会,用于社会。&这一富有哲学意义的经商之道,也是海鸥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
  陈凯希在当地社会中,最为人称赞的就是乐善好施。多年来,他的海鸥公司从未间断过对教育、慈善、文化团体的赞助。1991年,中国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海鸥公司先后捐助了20万林吉特。
  每年,海鸥公司搞周年纪念时,总少不了捐助社会公益这项内容。周年纪念之外,凡是社会团体搞活动、办特刊,海鸥公司不是出钱为他们登广告,就是赠送礼物,有时还为这些社会团体代付印刷费、代制海报,甚至派人协助卖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乐此不疲。
  陈凯希作为海鸥集团的董事、总经理,在繁忙的经商活动中,还抽空亲自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他担任了马中经贸总商会会长、吉隆坡及雪兰莪中华工商会商业组主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顾问等一系列的社会职务。
  陈凯希有许多文化界的朋友,他十分乐意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近年来,海鸥集团赞助的马华文化界的活动,就有&源头活水文学之夜&、&松柏长青文学之夜&、第一和第二届&马华文学节&、马华作协访华团、马来西亚报业访华团、茶文化节观光团、马来西亚著名书画家访华团等等。
  海鸥集团赞助和接待的访马中国文化代表团有:中国民族艺术团、中国相声团、中国歌舞团、模特团、中国杂技团等。1993年元月初,中国、上海的作家代表团到达吉隆坡时,陈凯希特意设宴款待远道来的客人。席上,宾主进行了联欢,有的唱歌,有的讲笑话,欢声笑语不断,亲如一家人。合影留念时,陈凯希挽着80高龄的柯灵老先生的臂膀说:&早就拜读过您的作品,今日能和您见面,真是不胜荣幸。&
  陈凯希不仅给马华文化的发展以直接的经济支持,而且还为之提供了相互了解、相互切磋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百老汇歌舞厅&。它不同于马来西亚其它歌舞厅。海鸥百老汇歌舞厅洋溢着30年代上海滩百老汇的情调,近百平方米的大厅周围墙壁上,挂着周璇、白光、姚莉、龚秋霞等三四十年代影星、歌星的剧照,舞台上歌手演唱的是这些明星当年的成名之作,舞台背景是当年的上海外滩。百老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优雅、温馨的环境。
  很多当地华人以及马来西亚人、印度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后,都愿意来这里听听歌,跳跳舞,消除日间疲劳,获得精神享受。马来西亚文化界人士更是把这里当做活动之家,常来此聚会。中国来访的作家、演员、学者、记者也常来这里联欢。
  陈凯希热心于社会公益的捐助和支持,自有他的想法。他认为文学、艺术、教育是一个社会走向进步、走向繁荣必不可少的重要事业。而在现实生活中,恰恰是从事文教事业的人,生活并不太富裕,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开展这些很有意义的事业。比较起来,工商业者手头要宽裕得多。既然作为一个工商业者要忙于自己的业务,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开展这些活动,那么出一点钱支持别人去组织这些活动,就不应该看成是一种施舍,而是工商业者道义上的责任,是参与推动社会前进、活跃社会文化的具体行动。
  陈凯希说,人们对钱财应该有正确的观念。企业的利润固然来之不易。是一分钱一分钱赚回来的,但无论如何,这一分钱也是来自社会。把来自社会的利润再用回到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上面,让大家来分享,是天公地道的,出钱者不应该居功自傲,也没有止境。只要企业能生存、发展,就不能停止对社会的回报。共2页&[1]&&& 第1页第2页搜索更多:
手机扫描上面二维码,随时在微信上关注红商网。我们的微信号:redshcom 或red-sh
红商社区热点
红商社区推荐
推荐商机信息
热门商机信息
 -  -  -  - 
权威商业媒体 零售淘金门户
Copyright (c) 2003- 浙ICP备号 红商网 版权所有猜你感兴趣
&热门励志故事马来西亚上市公司海鸥集团
马来西亚海鸥集团成立于1975年,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其经营范围涉及进口、批发、零售、制造、合销及服务业,拥有100多家批发商,3000多家零售商,57间海鸥连锁店,1万1千余名《海鸥之友》会员,4万多名活跃独立传销商,50间分布全马各地的存货中心。
现为马来西亚境内最大的中国著名品牌及医药保健商品进口商,同时还拥有一系列海外及本地的名牌产品代理权及自有品牌商品
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先生是马中经贸总商会、马中医药保健商会和马中友好协会等商协会的创会人。目前担任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马中商务理事会理事暨贸易组主任、马中经贸总商会各誉会长、马中医药保健商会会长、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商务组主任、马来西亚凤凰联谊会会长、马来西亚儒商协会副会长等职务。集团与马来西亚政治、经济、文化及商团等方面建立有良好关系,更获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货源单位的长期默契、真诚的配合
详细资料,请浏览:www..my
如需进一步查询,欢迎随时拨打香港咨询热线 852-或深圳热线86-755-,或发 进行咨询。 登尼特欢迎各位商家随时来访本公司:香港九龙佐敦弥敦道208-212号四海大厦7楼702-703室, 或到中国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南路2020号太阳岛大厦23楼D座
document.writeln('最新播报:
为马中人民友谊默默耕耘的“老黄牛”陈凯希
新华网吉隆坡9月14日电(记者 王大玮)马来西亚海鸥集团被誉为当地专营中国保健品的第一品牌,而海鸥集团创办人陈凯希更是马来西亚华社的骄傲。他的创业故事感动着人们,他孜孜不倦地为马中两国人民友谊奔波的无私精神也激励着人们。
陈凯希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当过工人、割过橡胶、摆过地摊、修过自行车……用他的话说,迫于生计,能赚钱的行当他几乎都做了;陈凯希也作为政治犯坐过牢,而且一坐就是8年,当所有人都认为他的人生将毁于一旦时,他却将出狱作为了他人生的新起点,拼出了一片碧海蓝天。
1937年,陈凯希出生于马来西亚居銮,和当时东南亚很多华裔一样,他的童年生活极其困难。在他12岁那年,父亲因为是同盟会南洋地区的主要负责人而被当时的英殖民当局遣送回中国,母亲后来也带了6个子女回到中国,却因无力抚养而将陈凯希姐弟3人留在了马来西亚。
“我的印象中,整个童年都在逃难,可以说我没有体会到任何童年的乐趣,”陈凯希伤感地说。或许正是因为童年的悲惨经历让陈凯希练就了一副常人不具备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1965年2月13日,生活清贫的陈凯希因为信仰社会主义体制而被捕入狱,在整整8年牢狱生活中,他不仅没有消沉,没有气馁,反而将这段日子作为他反思自我、提高自我的好机会。
陈凯希说,监狱中的生活教会了他很多,也让他有了充分时间去考虑问题,也确实想清楚了很多事。正是由于当时对政治的敏感,陈凯希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从商。
他认为,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东南亚各国,老百姓渴望和平,抵制战争是一种潮流,而且战乱过后的马来西亚物资相当贫乏,因此,此时投身商业绝对大有可为。
可是,该如何开始呢?陈凯希仔细分析了当时的社会形势,他认为,马来西亚华人虽然居住在海外,但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依然相当依赖中国商品。再加上华人对于中国的特殊情感,因此,让中国商品进入马来西亚似乎成为必然。决定了事业的发展方向,剩下是如何解决最难解决的资金问题。当两手空空的陈凯希将他的想法跟周围的华人朋友分享后,效果却是出乎意外的好。很多人都表达了支持的意愿。
陈凯希深知“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的道理,他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朋友,共召集了80名小股东,筹措了16.8万林吉特(当时约合6.5万美元)的资金开了一间专营中国商品的商店。
但满腔热血的他却遭遇了当头一棒:公司第一年就严重亏损。面对股东纷纷退股,执著的陈凯希却在思考为何中国商品质优价廉却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
综合分析后,陈凯希意识到,当地老百姓不是不需要中国产品,而是当时他们所销售的产品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意识到,只有靠品牌才可能扭亏为盈。于是,陈凯希排除万难,取得了中国蚕蛾公补酒的马来西亚专营权,并开始将保健品作为公司的主营商品,这一招可谓否极泰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被陈凯希称作是公司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很多人认为,陈凯希当时在马来西亚经营中国保健产品,可谓独具慧眼。从国际环境看,当时马中两国已建交,两国经贸往来与日俱增;从马来西亚国内环境看,随着战后经济不断发展,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已开始意识到保健身体的好处。而且华裔向来推崇孝道,孝顺老人最好的礼品就是保健品,因此,陈凯希的生意也开始一日千里。
面对日益扩大的马来西亚市场,他决定走规模经济,成立专营公司。1975年,海鸥集团正式宣告成立,兼做批发零售中国保健品业务,分公司也开始不断设立。
为激励新加入的员工,陈凯希提出了“海鸥”精神:“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像海鸥一样展翅高翔”。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海鸥员工,日后,更成为很多马来西亚青年人创业的至理名言。
由于经营有方,陈凯希的海鸥集团发展可谓一帆风顺。仅药酒这一种商品,海鸥的销售量从开始时的年销售数百箱,逐渐增加到几万箱,如今更占据了马来西亚药酒市场的半壁江山。
2002年,海鸥集团顺利与北京同仁堂牵手,成功将中国老字号中医药品牌引入马来西亚,受到马来西亚各界热烈欢迎。2012年,双方又签署了在马来西亚开设投资养生中心的合作协议,项目投资额为1000万美元。
经过近40年的努力,今天的海鸥集团已成为马来西亚最大、最著名的专门销售中国保健品的公司,集团拥有15家分公司、70多家连锁店,员工超过1万人。
然而,个人事业潮起潮落从来没有影响陈凯希为增进马中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友谊而不懈努力。1991年中国遭遇洪涝灾害,海鸥集团先后捐助20万林吉特(当时约合7.7万美元),用于安顿灾区人民;1992年,他协助创办马中友谊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马中两国民间交流翻开了新篇章。
此后,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只要中国遭遇灾害,陈凯希都会第一个站出来,或号召或响应捐助行动,这些故事在马来西亚华社早已传为了佳话。
陈凯希属牛,他也确实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默默地在他的商业王国里勤奋耕耘,在中马两国人民友谊的沃土上播种希望。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凯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