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一下,如果报名参加世纪鼎利产学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项目,公司能提供

产学合作 协同育人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雇主联盟签约暨卓越人才网上线仪式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来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讲学一开学,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就收到了一个惊喜:没有经过任何申报,该校就作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优秀案例被教育部全国推广。“以培养好用的人才见长”让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名声在外。这个仅仅成立4年的学院如何迅速成为工程教育优秀案例,成为业界名牌的?有怎样的独到之处?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天软)作为“天津滨海高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机制,由来自政府、高校与企业的相关人员组成管理团队,共同参与学院的管理,创新的管理机制体制给学院带来巨大的办学活力。天软组建了以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为代表的10余所入驻高校所组成的“高校联盟”和以Oracle、IBM、Adobe国内国际等20余所入驻企业所组成的“企业联盟”。学院联合“汉柏科技”等行业技术领先企业,共同开发多样化、本地化、数字化的实训课程与套件,联合各合作高校与企业共同编订如《21世纪高等学校实用软件工程教育规划教材》,专业方向围绕产业行业定制,使学生就业更有针对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育人天软建立的“班级公司化”学生管理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意识,每一位学生在“公司”内扮演着真实的角色,大大缩短了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深化,不仅得到在校学生的充分认同和积极参与,也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许。一致称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上手快,职业精神强,好用实用,大大减少了企业新员工培养成本。同时,学院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包括中科院院士陈永川领衔建设的“软件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十余个协同创新实验室,引进企业开发团队入驻基地内的校企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学生结合这些真实项目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解决了传统高校毕业设计中“设计时间不足、教师指导不足、学生参与不足”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学生“带着项目毕业”的培养目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课程项目驱动天软依托企业的真实项目,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突破传统的校内学习、校外实习的传统理念,推广校内“顶岗实习”形式,鼓励与支持校内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既定课程并提早全日制实习。天软的“校企协同研发计划”鼓励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完全引入到学院实训体系中。通过项目需求筛选学生,由企业工程师引导进入研发项目组,并与企业工程师混合编组研发团队,按照项目需求和软件工程规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开发和测试,并实施交付,表现优异的学生有机会直接被相应企业录用。创新自主学习模式 提高人才质量作为天津市“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牵头单位,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配合落实“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课程设置围绕行业的需求开展,制订出多样化的涵盖本科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方案,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解决了“老师教学生不想学”这一培养难题,实现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就业方向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和学生根据个人时间安排选择课程和任课教师“真正实现了“一人一张课表”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真正把学生自主权还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学生多次在国内重大比赛中斩获佳绩,如连续三年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两届获得一等奖,获奖比例连年上升。2013年9月,天软“产学协同育人的软件人才平台创新与实践”项目获第七届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显著,通过建立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运行管理机制、多高校资源共享集约化联合培养的运行管理机制、多培养层次的分类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动态师资管理模式及特色学生管理模式,不断建设并完善实践教学与协同研发共享互动平台,实现了一个公共平台上的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四大功能,建立了产学深度融合的新型培养模式,实现了软件产业链、学科链、人才链的紧密对接,形成了天津市高校人才培养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的教育学科与软件产业相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有力支撑了天津市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与国际知名工程应用型院校先进培养模式及理念的比较分析,可以说,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在育人理念和培养机制等方面,初步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与国际同类院校达到同一起跑线。招商引资的人才名片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作为滨海高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产业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滨海高新区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缺口,学院每年能够为滨海高新区提供约2000名具有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直接促进了奇虎360、宇信易诚、三五互联(300051,股吧)等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高新区,投资额达9000万元。天软与滨海高新区数十家软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涉及人才培养、高新成果转化、协同技术研发等多个合作方向,已经完成及正在进行的合作项目达到137项,实现项目产值达4100多万元,为滨海高新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学合作支撑。校企合作培养好用的人才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积极推进校企互动联合培养模式,借助科技部火炬联盟、高新区软件园、软件协会等机构与企业建立了将政府、行业、学校联系在一起的“企业联盟”,充分依托和发挥“企业联盟”的纽带作用,引进了Microsoft、Oracle、IBM、软通动力等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共建高水准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搭建实践教学与协同研发相结合的互动平台;以新成果、新课程和新项目为主要内容联合开展实践教学,使各高校学生共享企业之间的优秀教师和优质课程,协同参与软件技术研发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所长,直接选择不同领域的企业进行实训并参与企业项目的协同开发,确保各高校根据需要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进驻实践教学,进一步促进在校生能力提升和多元化发展,支撑和实现多高校、多企业、多层次为特点的人才培养实践,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用性、国际化软件人才。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校企协同开发计划”项目作为常规专业教学计划的有益补充,作为校企对接的重要途径,项目设计领域有移动终端开发、图形图像开发、服务外包、网络营销等方面,涵盖软件开发与测试、服务外包、嵌入式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同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院校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不断涌现出许多优秀团队,如:天津拉卡科技公司的“掌上校园”项目已经上线运行,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已经将其作为企业展示、新闻活动发布、成果展示的重要发布渠道;天津雅讯天地科技(600582,股吧)公司的“霸三国(高端智能终端3D美术项目研发)”项目,已由国内最大手机用户社区—手机腾讯网发布、上线、联合运营;天津瑞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天津海关医疗费用报销系统,天津普嘉科技有限公司的天津市北方人才网,天津云霄科技有限公司的云舟移动APP自动生成系统等65个项目均已研发完毕并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参与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协同研发的企业共有47家,参与院校本市15所、外地11所,参与工程师人数524人,参与项目实习学生达近650人次,汇聚行业项目近140项,完成项目65项,在研项目近80项,项目投资大于100万元的项目35项。目前,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已基本形成“技能实习实训”与“真实项目实践”及“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的校企协同创新研发的开展格局。伴随着“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的深入实施,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一流企业、越来越高水平的一线项目不断加入到校企协同研发、协同创新的“产学协同创新发展”的合作中,并不断促进提升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及各合作院校在校学生“工程化、适用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实践能力和交付水平,促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实现“带着项目毕业”,为今后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先行一步 创业教育建立创业直通车体系 创业带动招生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把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依托团中央及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创业竞赛活动、有相关专家评议,发现并积极跟踪辅导这些创意创业学生群体。天软通过校企紧密合作,以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与专业能力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推动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培育为纽带,在学校及企业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围绕创业目标,开展深化创业技能的各项学习,同时鼓励这些学生构建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学院积极与相关机构合作,从场地、设施等方面扶持创业项目,为创业项目提供项目评估、方案设计、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依托学院资源优势 创业带动就业
天软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支持在校学生创业。学院设立了近两万平方米的就业与创业基地,帮助创业团队规划创业项目,并免费向初创企业提供经营场地、项目对接和政策咨询等服务,营造“在创业中成长,在成长中创业”的氛围,扶持学生实践创业。截至目前,学院已扶持创业团队3组,并均已注册公司,带动了学院20余名毕业生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3.5%,其中2014届毕业生王翌、李晓艺创办的“宏艺创想”数字传媒公司已入驻学院,带动了学院10余名毕业生就业;薄华星同学创办的天津市星辰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注册以来营业额已达30多万元,现在每月的营业额均已达到六位数,现在正在进行的一个制药企业的网上交易平台项目,一期款就达到50万元。在学生创业过程中,学院创立的“双轨制创业导师制度”,即由学院教师和企业高管共同指导学生创业,确保学生能够享受到充足的政策支持及专业指导。在9月12日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举行的优秀创业项目展示与推荐会上,来自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六支创业团队进行了交流活动,展示了“校园微信平台”、“赚来赚去”、“久久生活”、“情侣去哪儿”、“农梦成真”、“营养魔方”等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来自企业的创业导师们也对项目展示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通过相应各项活动,促进了创业团队之间的交流学习,增强了在校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了解,进一步推进学院的协同创新计划的全面开展。
本文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的位置:&
安徽科技学院参加2016年全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
5月27日,2016全国产学合作 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为高校与企业双方搭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海军到会致辞。微软、谷歌、英特尔、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慧科教育集 团等1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代表,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近200所高校的代表,以及“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的有关专家等近500人汇聚一堂,探讨如何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安徽科技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夏显明参加了会议。?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从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阐述了产学合作的重要意义,认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是破解人才培养难题、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途径。张大良肯定了有关高校和企业近年来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产学合 作专业综合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建设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实践平台等多项举措,加快培养产业亟需人才,取得了积极成效。张大良强调,高校和企业深入推进产学合作,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高校要优化专业结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协同育人机 制;同时要加强交流研讨,建立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联盟,通过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创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对接会上,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介绍了近年来教育部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具体思路、举措以及成效。吴爱华指出,在产学合作、协同育 人项目平台上,合作项目企业要具有行业先进性,反映行业趋势,能够体现产业发展对人才最新需求。此外,希望企业和高校针对项目开展课程研发工作,并探索更具广泛意义的共享模式。会议还邀请腾讯公司、艾默生过程控制有限公司、慧科教育集团三家公司和天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两所高校,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 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蒋宗礼教授分别做主题报告,介绍产学合作以及专业综合改革方面的经验。会议组织今年实施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联合基金项目的企业与高校进行了对接。近年来,教育部在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鼓励企业通过自 主立项并提供专项资金,资助高校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变了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不对接的现象,主动加强与企 业联系与合作,共同实施培养人才,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全流程协同育人。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应深入领会《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此为契机,主动加强与相关企业联系,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夏显明 特约通讯员:邓艳萍)
单位新闻点击排行榜
单位新闻发布排行榜
备案号 : 皖ICP备案号
主办单位 :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
技术支持 : 安徽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1号教科大楼 邮政编码 : 230061公众号:shijidingli
公司成立于2001年(股票代码:300050),总部设立在珠海。 公司专注于为通信运营商、系统设备商、网络服务商等提供专业的网络测试、优化、建设、运维、运营方面的产品、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
相关作者文章
感谢您阅读2016年教育部-世纪鼎利产教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 ,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