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农村金融钢铁供求失衡衡的问题

&&欢迎来到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导读::小额信贷自9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方式,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正在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小额信贷机构能够有效地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与其他金融产品,解决农村金融的困境。但截至目前,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仍然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盘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支农发展现状,归纳分析小额农贷在我国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供求不平衡
  小额信贷(Microfinance),从国际流行观点看,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其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的含义:第一,为大量低收入(包括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第二,保证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1]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额信贷机构在政府信贷项目陷入困境,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几近关闭的情况下为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信贷带来了新的曙光。2006年,小额信贷的先驱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以及创立的格莱敏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供求不平衡,标志着小额信贷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得到了公认。据世界银行统计,截止到2008年,全球各类小额信贷机构约有家,为1600万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总运转资金超过25亿美元。
  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长需要增加资金投入,而农村经济却面临资本高度稀缺的问题;二是农民获得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难的困境一直制约着农村资金的良性运转。小额信贷在中国十余年来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负担起农村金融市场中最低端的金融信贷服务,拓宽了农民生产经营渠道,增强了农民获得信贷支持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为确立农村金融发展新思路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2]截至2008年1月,仅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2260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38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达到1351亿元。获得贷款的农户达到774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6%,占有合理需求并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近60%,受惠农民超过3亿。
  一、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其深层次还存在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成为制约小额农户贷款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我国农村的小额信贷存在供求失衡的状况,另一方面,其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重重阻碍。
  (一)农户小额信贷供求矛盾分析
  长期以来,在中国农村金融领域内,由于缺乏合适的有效连接金融机构与农户的信贷产品,农村金融发展面临供给与需求失衡的困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广大农民愈来愈多地参与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资金支持。据调查98%农户有贷款需求,小额信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供求不平衡,但相对于农户旺盛的资金需求,农信社明显地资金供给不足。而且,在农户信贷需求多样性变化情况下,农户信贷供给模式未能随之发生转变形成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供给非均衡。[3]
  1.农户小额信贷供求函数
  影响农村信用社对农户所提供小额信用贷款量和农户对小额信用贷款的需求量的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金融机构发展状况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为了能深入分析,我们简化了一些量。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供给函数为:
  其中,rl是指贷款利率,贷款利率越高,其供给量S越大;r2是指贷款沉没的风险,与供给函数成反方向变化;R一C是指该笔贷款的收益减去成本,其值越大,供给量S就越大;w是指其他一些因素,如分配在其他用途的贷款量,农村信用社所吸收的存款数量,央行及政府对小额信贷的政策扶持等。
  农户小额贷款的需求函数简化为:
  其中,rl是指贷款利率,其值越大,农户对小额信贷的需求越小;r3是指农户从其他途径得到的资金的利率,与需求函数成反方向变化;R&一C&是指该项投资的收益与成本之差,数值越大,对小额贷款的需求量D就越大;w&是指其他因素,如得到贷款的难易程度,从亲戚处取得无息贷款的难易程度等。
  图1 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状况
  如图1所示S和D表示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如果农村的资金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则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于均衡点E,此时的均衡的利率和资金数量为r*和Q*.由于农村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有限,如Sl供给曲线,在利率受到管制的情况下,如果规定最高利率不能超过r*则存在资金缺口Q*Q2,如果政府适当放开利率管制,允许利率在一定的幅度内浮动供求不平衡,但规定最高不能超过r1,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Q*Q1的资金缺口。这意味着,在政府对农村贫困户支持力度还不够的情况下,将有一部分的农户想贷款却无钱可贷,因此从宏观上说这不符合农村贫困户的大多数人的利益。[4]
  2.农户小额信贷供求矛盾成因
  (1)从小额信贷的供给方面&&农村信用社来看: 第一,以小额信贷供给函数分析,目前rl比较低,而r2却很高,造成了R-C很小。据有关资料研究,据有关部门测算,小额农贷的成本率为4.60%,收益率为2.30%,小额农贷单位成本比企业贷款高0.72%,收益率比企业贷款低1.38%,造成小额信贷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第二,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等级评定时对农户个人信誉、还款记录、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缺乏一套切合地方实际、科学完整的评定办法,操作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第三,农户小额贷款见效的缓慢性和长期性与金融机构考核机制的短期性发生冲突,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和带动是长期的和缓慢的,很难在短期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信用社对于推广农户小额信贷积极性不大。
  另一方面,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不足。农村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农户强烈的资金需求,一方面是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造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期刊网。如图2所示,根据2008年对覆盖8个省的1650户农户的调研显示,各收入水平的农业贷款发生率和实际需求情况都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收入水平较低的贫困人口,有30%~40%的借款需求都未能得到满足。而且,农信社自身资产质量不高,亏损大供求不平衡,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后,农信社资金需求量大增,而其在吸收存款上受到限制,农信社的存款得不到相应的增长;再由于中央银行为支持&三农&,要求农信社加大对农户贷款的力度,但政府在税收上却没有给农信社必要的照顾,这使农信社负担加大。农信社既面临着支付性风险,又要满足支农资金需要,资金问题最终成为农信社推广农户小额信贷的核心问题。
   图2 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借款发生率及需求情况(单位:家庭人均收入/元)
  (2)从小额信贷的需求方&&农户来看,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成本过高限制了申请的积极性。在农村信贷市场,依然存在着一些寻租、设租行为这样就变相地提高了贷款成本。在需求函数,即公式中,成本提高使得小额信贷利率与其他途径的贷款利率r3的之间差距变小,甚至小额信贷利率rl超过r3。
  而且在农户信贷需求数量增长的情况下,需求结构也放生了变化,朝多层次多类型的方向发展。如图3(根据对覆盖8个省的1650户农户的调研)所示,富裕农户主要从事较大规模盛产,资金周转量大,使用期限较长,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数量较大,受收入增长的带动,一般农户是农户消费贷款的需求主体,贫困农户在农户信贷需求中范围最广泛, 但是受自身条件限制,实际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户数和金额较少。而农户信贷供给模式未能随之发生转变,农户信贷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农户信贷供给与农户信贷需求结构性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
  图3 农户借贷需求的额度分布(单位:家庭人均收入/元)
  (3)供求双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供需形成矛盾。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收入,使小额贷款的供给主体&&农村信用社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而小额贷款需求主体&&农户首先考虑的则是贷款成本与方便性。这样二者就会产生明显的矛盾,一方面是信用社&惜贷&,一方面是农户&盲贷&,小额贷款资金难以充分发挥其效用。
  (二)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我国小额信贷在发展上始终未能取得长足进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片面重视小额信贷扶贫效益而忽略小额信贷组织可持续发展。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是指小额信贷机构可以不依赖外界优惠资金等条件而独立生存并发展壮大,它的本质含义是指在没有或剔除所有补贴的前提下,机构的经营收入能够覆盖成本。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利率、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
-------------------------------------------------------------------------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
热门:&&&&浅谈农村金融的发展困境与对策小学论文:&&&&&&&&&(教学反思&&&)初中论文:&&&&&&&&&&&&高中论文:&&&&&&&&&&&&其它:&&&&&&&&&&&&&&&论文主题:&&&&&&&&&&
快速导航: > 文秘文档 > 浅谈农村金融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相关推荐:1.2.3.4.5.6.7.8.9.10.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的农业大国,正把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通过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对农村经营模式的创新,我国的农业逐渐出现了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新型的发展方式,并取代以往单一的农耕生产结构。在此过程中,由于生产经营的资金加大,农户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农资和相关的现代化设备,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因此,农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才能保证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将对当前农村金融市场面临的发展困境开展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使农村金融市场得到更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困境;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农耕文明历史的国家,一直在世界农业国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之后,工业、等市场经济较为活跃的领域长期占据金融业的重心,而农业由于一些客观情况,如:农业生产的滞后性与盲目性、农产品市场的不开放性、农村人口的分散性等情况,导致我国的农村金融长期以来均处于政策性金融的发展阶段,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发展。由于现阶段的农村金融存在着较多,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深入开展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研究,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   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主要的农村金融服务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社为核心,民间借贷为补充。当前我国正逐步启动农村市场,在开展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对各涉农金融机构开展相关的金融服务,从而希望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村金融并没有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既制约了新时期农村各项工作的发展,同时又对金融机构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信贷资金存在供求失衡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对农村经营模式的创新,我国的农业逐渐出现了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新型的发展方式,并取代以往单一的农耕生产。在此过程中,生产经营的资金加大,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趋向于多样化和层次化,农户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农资和相关的现代化设备,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需要进一步拓展。但与此同时,本应该为农业提供资金帮助的金融机构却没能适时增加对农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无法跟上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由于在正规金融机构得不到信贷满足,因此不少农户为筹集发展农业的资金就不得不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机构,即非法民间借贷。非法民间借贷没有较大的经济实体作为依托,因而普遍存在着利息高、还贷期长等灰色陷阱,加大了农户的经济负担,扰乱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2.农村金融机构存在供给不足的状况   一方面,以营利为目的、用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加以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的商业银行,其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在为维护自身利益时取消不少了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商业银行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减少自身的营运成本,但是却影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农业的生产具有滞后性和盲目性,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较大的经济系统风险和个体风险。因此,部分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为规避坏账风险,大多会把业务集中于以吸收存款为主。而且面对一般利率低、期限长、金额小的农业贷款,都不愿意直接提供贷款。与此用时,农村银行贷款的手续繁琐,效率较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户向银行申请贷款的积极性。   3.农村金融市场存在运作风险   我国已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社为核心、民间借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其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多'……剩余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显示。前一篇:后一篇:您的位置: &
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状况分析
优质期刊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原因及调节对策_经济论文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一、边远地区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现状 (一)农村金融的需求情况 ..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7:47: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原因及调节对策_经济论文
官方公共微信>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及解决对策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及解决对策
&&&来源:中国风险投资网
&&&网站管理员09
  解决农村金融供需非均衡性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供需总量矛盾。1、建立农村信贷风险分担体系。首先,确保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农业贷款贴息、农村不良贷款补偿和贷款奖励等方面,形成财政对农业贷款的直接补偿机制。其次,推动农村担保业务发展。可由政府出资设立农村担保机构,引入商业资本入股,增强担保资本实力。也可鼓励商业性担保机构扩展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努力解决农村信贷担保难题。第三,引导保险机构扩大农业保险业务,积极开展农村种植、养殖、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农村物流等新型保险业务,对风险较高、保险机构不愿涉及的行业由财政予以适当补偿。
  2.健全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机制。目前人民银行已开展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考核,然而由于金融竞争不充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大多存款量大,信贷资金并不缺乏,存准率下浮对其吸引力不强。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在鼓励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方面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在县域的贷款投放与其存款吸收不成比例,必须予以重视。可考虑制定农村地区信贷投入相关法规,形式规定各类金融机构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三农&,以增强机制约束力。
  3.大力拓展农村融资渠道。大力培育农村经济体的社会融资意识,引导其拓展思路,多渠道解决融资困难。推动农村产业实体通过整合壮大实力,做好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债权、股权融资辅导,促使其通过发债获得低成本融资;多渠道、多方式引进资本,增强农业企业资本实力,对条件达标的企业促使其通过创业板、中小板上市融资。激活民间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产业,积极引导基金、信托、租赁、担保等融资机构到农村开展业务,促进农村地区融资格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户信用档案建档和评级工作,加快征集与金融机构无信贷关系的农村企业信息,扩大入库企业信息面,通过信用体系建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
  (二)解决结构供需矛盾。1、加快城市与农村金融的融合。金融机构要积极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在经营理念上转变对农村市场的偏见,增加农村地区机构网点和服务设施,为活跃农村金融创造条件。金融机构应合理定位市场,主动挖掘农村市场客户,降低客户准入门槛,逐步扩展新型农村经济主体客户。引导涉农金融机构找准市场,合理确定自身客户重点,走差异化的经营路子,形成既有侧重又有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秩序。
  2.发展农村小微金融组织。应大力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小微金融组织,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积极组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涉农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小微经济体的金融供给。认真落实民间投资优惠政策,促使农村民间金融走向阳光化、正规化。
  3.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应在贷款担保方面有新的突破。依托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农产品等农户有效资产开发新的贷款业务品种。探索适合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信贷产品,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介入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中,大力推广订单金融,以农产品订单为纽带,对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捆绑,开发新型信贷产品。在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进一步丰富信用贷款业务种类,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农户、企业提高贷款额度,放宽审贷条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制&特征,导致长期以来农村地区落后于城市,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更使得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向城市。金融作为资金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资源,也随同这一趋势,向城市地区聚集。对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忽视,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薄弱,金融供给与需求缺口较大。同时,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模式被逐渐打破,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不同的需求,迫切需要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农村金融非均衡供需问题分析
  (一)农村金融供需总量矛盾。从供给方面看,我国农村金融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供给性抑制。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尚未放开,低存款利率对社会资金吸引力较弱,导致资金分流,储蓄率持续下降,信贷资金供给有限;另一方面,农业的高风险性、农村贷款业务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以及贷款需求的分散性、小额化所导致信贷业务规模不经济问题,使金融机构始终对农村信贷缺少动力。
  从需求方面看,随着农村地区小农经济模式逐步瓦解,规模经营主体快速增加,广大农民经营意识和金融意识在不断增强,对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大,但是由于农村地区事实上的贷款门槛高、贷款利率高和审批时间长等客观因素以及&熟人社会&的行为偏好,使得民间金融大行其道,对正规金融形成了&挤出效应&,造成对正规金融的有效需求不足。
  (二)农村金融供需结构矛盾。1、金融机构存款业务定位与农村贷款需求增长的矛盾。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及以下机构业务权限很小,基本无信贷审批权,主要业务定位为办理存取款、结算、汇兑等基本业务,成为只存不贷、或少贷的&储蓄所&,吸收的存款被大量上存,信贷资金转移出农村。
  2.农村信贷需求多样化与信贷业务创新滞后的矛盾。首先,农户信贷需求从生活消费性需求向产生经营性需求变化,小额信用贷款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经营性大额信贷需求。其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家庭工场、贩运大户等农村新型规模化经济主体不断壮大,金融服务对象层次增加,金融产品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对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强烈。第三,农村生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提高,新型经营方式不断涌现,而金融机构对介入其中的金融产品开发不足,信贷业务类型单一,导致金融产品供需结构性失衡。
  3.传统金融服务需求与现代金融服务供给的矛盾。农村地区居民对金融业务的认识仍然主要集中于存、贷、汇等传统业务,需要实体的机构网点为其提供人工服务,既对其他新型业务知之甚少,也对现代化的自助服务设备、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服务方式接受程度较低。
相关阅读:
& & & &为有效缓解...
? ? ? ? ? ? ? ?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独家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求失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