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资本稳健系列对银行稳健经营的意义

深刻理解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面临的挑战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
作者:赵世刚
  商业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承担着储蓄向投资转化及信用创造的重要职能。银行业的安全和稳健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本作为确保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缓冲,越来越受到各国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自身的重视。随着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及监管政策的从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更好应对各方面挑战,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这些变化和挑战,认真贯彻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理念。
  一、资本管理逐步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  (一)从无到有:银行业资本管理的起源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资本对维护存款人信心、保持银行业稳定至关重要。英文中银行这个词(bank)就是从意大利语凳子转换来的,当时只要有一条板凳就可以开办存贷汇业务,可见早期的银行根本没有对资本的硬性要求。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银行业也得到大力发展。截至上世纪70年代,欧美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维持在8%以上,但以日本银行业为代表的一批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5%。一单位资本开办的业务在不同国家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样就在客观上造成了银行在国家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欧美监管部门开始协商资本充足率国际统一标准的问题。经过多轮磋商,直到日,西方十国中央银行签订了《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即《巴塞尔协议》,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从此,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国际上有了统一公认的监管标准。  (二)从监管资本到经济资本: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理念的演进  巴塞尔协议统一规定了监管资本要求,并对资本的定义、风险资产计量等做出了统一规定。监管资本虽然解决了资本统一监管的问题,但监管资本无法直接与银行具体的经营实际相联系,引导银行业务发展,也无法体现银行高级管理层对资本管理的理念和要求。随着风险计量手段和信息技术的提升,以摩根、美国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提出了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经济资本是描述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上,一定时间内,为了抵御银行的非预计损失所需要的资本。经济资本管理基于资本的稀缺性和高成本性提出,总量上与监管资本大体相当。通过发挥经济资本在预算管理、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上的作用,推动了商业银行管理的现代化。应该说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的提出是资本管理理念上的一次大的飞跃,基于经济资本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正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主流的经营理念。  (三) 逐步推进:资本管理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  首先,自我国监管机构正式实施资本充足率管理以来,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水平逐年提高,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国281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达到并超过8%的监管要求,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达到并超过了10%的稳健水平。2010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2%,比2009年末提高0.8个百分点,超过国际监管要求。  其次,资本稀缺性和资本有偿使用的理念逐步在各家银行内部树立。国内银行逐步建立了基于经济资本的资源分配、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基于经济资本成本和经济增加值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地在银行内部传导了资本成本的理念,各家银行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资本管理文化和资本管理理念。资本约束业务发展已经成为各家银行自发和内在的机制,资本管理已经逐步成为各家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危机之后压力资本监管政策的出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国内外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加大银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资本管理难度  1.全球经济复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经济环境仍旧十分复杂,充满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全球经济依然十分脆弱,金融体系不稳定因素在增加。最近的金融市场风波加大了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面临的下行风险。欧洲债务危机的扩散和美国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让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明显趋弱。  从2010年初开始爆发以来,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继希腊等周边国家先后接受欧盟的救助之后,危机正在向核心国家扩散。欧元区内国家对于希腊第二轮援助计划的对立导致市场担忧情绪再次上升,希腊国债收益率再次快速走高。同时,由于德法仍然坚持对欧猪(PIIGS)国家实行惩罚性的财政紧缩政策,并不愿意牺牲本国的利益来减轻高负债国家的偿付压力,欧元区共同债券的发行遥遥无期。因此,短期来看欧债危机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对策。如果欧盟缺乏对欧债危机有效的干预手段,而放任市场自行对欧债危机做出最终反应的话,未来欧洲经济衰退的步伐恐难以停止。  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低于此前的预期。就业问题、短期的通胀压力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是制约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低迷的表现可能还将持续。从近期数据看,美国各行业复苏情况均不乐观,房地产业仍在下跌,就业市场反复波动,美国当前国债占GDP比例已突破100%,人均负债达4.7万美元。由于前期债务评级被下调,增加了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难度,要想通过私人消费提振经济更是难上加难。  2.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诸多压力  自2010年以来,受主要发达国家奉行持续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量热钱涌入中国,使得通胀压力持续攀高,给国内经济金融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自去年以来,我国紧缩政策已经持续了约一年时间,今年第三季度中后期,一系列主动调控政策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实质影响,高房价、高物价问题出现拐点迹象,二者很有可能在年内步入下行趋势。但另一方面,“双价控制”付出的代价是经济增速的回落。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焦点将转移至经济减速程度方面,经济总量指标在短期内虽有企稳迹象,但预计年内仍呈加速回落的趋势。持续从紧的政策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历史经验来看,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显现会有一定滞后期,因此前期政策的累积效应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内经济增速,还需观察。保障房投资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是否还能维持等等,目前都尚存变数。上述不确定因素都是未来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  总体来说,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不稳定因素有所突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行业带来的信用风险可能加大,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期间国内经济转型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规划纲要为我国银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发展和转型描绘了蓝图,为我国银行业带来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银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产业结构长期调整对银行的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十一五”时期的实践表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呈现加快重化工业发展和将房地产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明显势头,这使得银行贷款在行业结构上向重化工业、房地产等领域集中,在期限结构上向中长期贷款集中,在客户结构上向大企业集团和政府融资平台集中。“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将对既有的银行信贷深度介入行业产生重大冲击,形成潜在风险,加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  二是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银行安全稳定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十二五”规划已经正式把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写入其中,行长在2010年底就中央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了全面阐述。国际国内实践表明,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其直接影响是导致银行业净息差缩小和利息收入水平下降。现在看来,从2011年起,推进利率市场化已进入行动的轨道,这给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定价、持续盈利能力等带来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对一些资金实力有限、风险定价能力不高、金融创新能力不强的中小银行带来了生存的压力。  (三)全球银行业监管趋于审慎,资本约束压力持续增加  1.全球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下降  根据瑞银集团2010年的估测,至2012年全球银行业资本充足率都将有所下降,降幅约为1.7%,日本和欧洲银行的降幅最大,将分别下降3%和2.3%。(见表格1)  巴克莱银行(2010)则认为欧洲和美国的银行将受到最大影响,资本充足率将下降3%-6%,日本银行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杠杆率方面,美国银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而日本最小,分别下降约5%和0.9%。(见表格2)  以上的分析得出总的结论即:新的监管规则将使全球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下降,对日本、欧洲、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冲击巨大,而对加拿大和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2.全球银行业面临巨大的融资需求压力,融资成本被推高  根据瑞银的分析报告,若核心一级资本的底线要求为6%,则全球银行业需要筹集1290亿美元资本金;若升为8%,需要筹集的资本金将升至3750亿美元,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需要补充的资本金将达到330亿美元。(见表格3)  为满足监管需要,银行主要依靠资本市场增发和发行长期次级债等方式进行资本补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不平衡、长期债务的流动性溢价和风险溢价等因素都会造成融资成本被推高。而在危机过后的部分发达经济体,由于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出现政府与银行争夺资金的局面,进一步造成融资成本被推高。  3.银行业股权回报率降低  更为严格的核心资本定义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带来去杠杆化压力将导致银行业股权回报率(ROE)下降。根据巴塞尔协议III之前与之后的标准预测,2012年全球银行业的股权回报率将由13.8%降至13.5%。而危机前的年,全球银行业的股权回报率平均为16.3%。  (四)监管部门对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的监管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对资本质量和规模的要求,引入杠杆率指标规避高杠杆风险;二是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要求,改善银行融资模式;三是补充和改进了市场风险衡量模型,提高对场外交易的风险计量要求;四是征收逆周期超额资本,对银行顺周期行为加以遏止;五是提高风险覆盖的范围,第二支柱将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和信息科技风险等纳入监管范畴,实现监管范围的全覆盖;六是从治理机制入手改善银行经营理念;七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最近公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以巴塞尔协议II的三大支柱为基础,统筹考虑巴塞尔协议III的新要求,体现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银行监管理念。《办法》实施后,商业银行若不能达到最低资本要求,将被视为严重违规和重大风险事件,监管部门将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虽然新《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影响仍在评估之中,但可以肯定,一旦在2012年初正式实施,仍然会对银行业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银行产生巨大的压力,部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甚至会跌破10.5%,从而面临严厉监管手段和发展停滞的困境。根据最新披露的2011年半年报,现行监管标准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全部满足监管要求(见表格4),但根据新《办法》测算,考虑次级债扣减、操作风险计提风险资产、准备金计入附属资本的限制等规定,预计资本水平将普遍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从而出现才部分银行突破监管要求被差别化监管的可能。(见表格4)  面对冲击,银行业的资本补充途径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银行业将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内生资本的积累,更加注重金融工具的创新。  首先,《办法》对核心资本的监管要求大幅提高,实际核心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底线由原先的4%提升到8.5%,资本缺口导致下一轮资本市场融资的启动时间将提前到来。目前,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补充渠道主要包括原有股东注资、再融资和利润留存分配。其中,股东注资对原始股东的资金压力较大,上市再融资又面对银行业资本补充集中的趋势,市场竞争与融资成本均会大幅提高,最终,促使银行更加注重内生资本的补充作用。  其次,次级债发行将集中涌现,但发行难度将加大。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导致银行已发行的次级债将不符合监管要求,需要通过补发、增发的方式弥补缺口。次级债可核销与可转换性条款、集中的大规模补发、增发,使得次级债筹集成本和筹集难度都将大规模提升。  其三,面对监管压力的增大,商业银行在资本、债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必将迎来新的高潮。《办法》要求一级资本必须是权益类项目,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符合监管要求的品种非常有限,而对现有二级资本工具的苛刻条件,都将激发银行业对金融创新的尝试。  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权重体系做出了调整,体现了规避潜在系统性风险的决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变动对其贷款行为存在正向影响。根据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资本充足率每增长1%,6个季度后贷款增长率将提高0.511%。而核心资本充足率每增长1%,3个季度后贷款增长率将提高0.574%。换句话说,银行资本越充裕,其贷款增长速度越快。监管当局从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总量入手,意在强化系统风险管控。  三、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全面资本管理体系,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  当前,资本约束日益增强,监管政策趋于审慎,使得以往粗放扩张性的银行增长模式成为历史。面临严峻的监管形势,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理念,深入进行结构调整,努力推动经营转型,从自身经营特点出发,建立资本有偿使用机制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在资本集约式经营理念指导下,积极转变经营战略,切实提高盈利能力。在建立的第二个五年中,渤海银行要加强资本管理、成本管理、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高度关注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表外业务风险,贯彻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经营管理战略,积极推进经营管理的“四个转型”(即:管理模式由简单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信息科技由满足业务需求向满足客户需求转型,绩效考核由简单考核财务指标为主向考核经济资本增加值和当地同业市场进步度转型,业务发展由以公司业务为主导向批发零售并重转型)和业务发展的“三个转变”(即:批发业务的增长方式从简单扩规模向调结构转变,零售业务增长方式从低起点向高起点转变,中间业务的增长方式从单一突破向全面提升转变)。  (一)将转型发展作为渤海银行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方向  资本是商业银行最初的、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银行承担风险和消化损失的最后防线,是维持市场信心的重要基础。无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贷款压力还是存贷比压力,归根结底反映的都是资本压力。未来两年,资本仍是渤海银行业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单纯依靠股东增资来补充资本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渤海银行的发展要求。  目前,渤海银行的业务发展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解决好业务发展过度依赖传统的存贷款规模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二是解决好过度依赖存贷差的盈利模式,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三是解决好单纯依靠频繁的股东增资的融资方式进行资本补充,努力提升盈利能力,实现内生性资本良性补充机制。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要探索内涵式发展模式,探索有质量的发展模式。因此,我们要以收入结构多元化、服务手段电子化、客户结构中小化为目标,坚持资本约束下的理性经营,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坚持科学的资源配置策略,将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倾斜,向回报率高的产品、机构、领域倾斜,切实改变传统的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管理的外延粗放型经营方式,真正构建起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发展的经营管理体系。做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质量、效益综合平衡,朝着资本消耗低、价值稳定增长、服务能力高、风控能力强、创新能力领先的方向迈进。  (二)将创新驱动作为渤海银行二五发展规划的持续动力  创新是银行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依托。银监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2006年指出:“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各项创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创新要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披露透明、风险补偿能力充足等原则,依靠优秀的人才队伍去推动。创新还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约束,如果没有符合银行实际的风险约束,创新就是一种“毒药”。没有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银行战略转型的基础就不会坚实。资本约束的硬要求,使得商业银行必须强化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和技术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撑。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创造电子行业的神话,就是因为其非凡的产品创新能力。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每一款产品的推出均让无数苹果迷们为之疯狂。创新使苹果公司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银行业来说,创新的意义同样重要。没有管理和技术创新,银行产品和业务创新就很容易被同业模仿,就不会有持久的活力,更不会有重大突破。没有管理和技术的创新,也就无法有效地运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经济资本有效管理的先进方法和计量模型,从而失去竞争力。  (三)将风险管理作为渤海银行二五发展规划的根本保障  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今明两年,渤海银行将把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摆到重要的位置。一是要实施主动风险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向的预判能力,加强对行业风险的跟踪研究,要根据全行风险偏好,定期检讨风险偏好和强化对全行的信贷政策的指导,要特别关注监管部门提示的政策性风险和行业风险,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的要求。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贷监控体系,严格控制信贷资产质量,严格落实贷后管理的各项条件,逐步改变担保质量不高、抵押不足的状况,切实提高信用风险缓释能力,要加强对各分行存量贷款的质量分析和发展趋势分析,当前,要对债务重组、循环贷款要加强监控。三是要特别关注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要关注短存长贷期限错配,要关注银行理财业务的期限错配风险。  (四)大力推进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是树立资本集约式经营理念,构建经济资本管理文化。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都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系统性工程。渤海银行注重吸收等国外先进同业经验,积极推进资本管理理念化、机制化和流程化建设,坚持“全员、全面、全过程”原则,提高各个层面对新理念的认同,扫除思想上的障碍,由上至下树立资本有偿使用机制、资本价值最大化经营目标和全面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培训和理念传播,让上至管理层,下至一线营销人员深刻理解经济资本的内涵和重要意义,通过预算管理、绩效考核、风险评估、产品设计、客户营销、流程管理等各层次内部管理渠道渗透资本约束原则,在全行树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和效益观,逐步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质量和执行效果。同时,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不单是规避风险,而是要依靠先进的风险度量和配置技术,承担那些能够管理好、并能够对其给予充分补偿的风险,从而提高本价值,让股东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以经济资本约束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商业银行的核心经营理念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并不等于利润最大化,而是盈利能力与风险承受能力有机的结合和辩证的统一。基于这个理念,渤海银行以发展战略为导向,以资本回报水平为标准,以资本规划为限制条件,通过预算管理,在机构、条线和部门层面进行经济资本配置。采取增量配置和总量配置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资本占用的总量增长和组成结构进行规划。总行统一确定经济资本增量和资本分配系数,确定统一标准和调整机制。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和流程,对预算实施情况按日监测、按月分析、按季考核;通过整合运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会计、资产负债管理、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模型、预算管理等工具,引导机构、条线不断优化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降低资本消耗,提高经营效率;建立以效率优先为原则的预算调控机制,预留专项资源奖励配置高效的机构和条线,对效率低下浪费资本的现象计收超额成本,从机制上引导优质资源向资本节约、效率优先的方向流动。  三是构建以经济利润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业绩考核体系。以经济利润和经济资本回报率指标有机结合作为业绩考核体系的核心指标,有利于在银行内部构建良好的长效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变追求短期效益、忽略风险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引导业务增长方式和资本配置的转变,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收益,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保障。  渤海银行按照“有效配置资本、提升盈利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要求,建立以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将绩效考核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引导全行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利用经济资本的计量体系实现对各项资产业务的总量约束和结构调整,利用经济增加值来度量各机构业务发展对全行价值创造的贡献度,体现了机构绩效奖金总量与经济增加值的挂钩兑现关系,将机构人力费用总量考核方案和业务费用总量配置方案的指导思想和挂钩方法全面渗透进预算编制当中。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中,选取影响全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考核指标,进一步明确了全行价值最大化的经营导向。  (作者系渤海银行行长)  表格1 巴塞尔协议III前后各经济主体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变化分析(单位:%)  国 家  巴塞尔III  巴塞尔II  降幅  澳大利亚  8.8  9.6  0.8  加拿大  9.1  10.9  1.8  欧洲  6.9  9.2  2.3  全球新兴市场  9.2  9.8  0.6  日本  3.9  6.9  3.0  美国  9.6  11.5  1.9  全球  8.0  9.7  1.7  资料来源:瑞银全球证券研究报告(2010)  表格2  巴塞尔协议III前后各国杠杆率指标变化(单位:%)  国家  资本充足率  一级资本杠杆率  巴塞尔III  巴塞尔II  降幅  巴塞尔III  巴塞尔II  降幅  澳大利亚  11.29  11.69  0.4  4.20  4.26  0.06  加拿大  12.04  14.95  2.91  2.16  4.73  2.57  欧洲  10.70  13.90  3.20  3.25  3.62  0.37  日本  12.04  14.56  2.52  3.09  4.80  1.71  美国  8.91  15.02  6.11  1.47  6.90  5.43  资料来源:巴克莱银行(2010)  表格3  巴塞尔协议III下各国银行业资本补充需求(单位:亿美元)  国 家  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  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  澳大利亚  0  13  加拿大  0  9.8  欧洲  645  2076  新兴市场  10  335  日本  625  1209  美国  12  112  全球  1292  3754.8  资料来源:瑞银全球证券研究报告(2010)  表格4  2011年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报数据  单位:亿元,%  银行名称  总资产  净利润  净利增速  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充足率  华夏银行  11,408.00  42.67  41.89%  13.32%  7.57%  浦发银行  24,552.40  128.80  41.83%  11.50%  9.16%  中信银行  22,452.18  150.24  40.61%  11.40%  8.87%  兴业银行  20,899.06  122.32  39.57%  11.22%  8.24%  招商银行  26,432.05  186.00  40.88%  11.05%  7.81%  光大银行  16,621.00  92.10  34.93%  10.82%  8.06%  民生银行  21,610.05  139.18  56.98%  10.73%  7.75%  (,)A  8,521.00  47.32  56.00%  10.58%  7.01%  渤海银行  2,722.33  9.61  57.03%  13.38%  10.83%  资料来源:各行2011年中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9/09 21:2309/09 15:2509/06 02:3109/02 08:0109/02 01:1109/02 00:3409/02 00:0109/01 12:54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资本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保证,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于实现商业银行的财务目标和稳健经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是对商业银行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运营能力、资产安全能力以及银行竞争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资本结构直接影响经营绩效。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直接决定银行的融资的方式、结构、成本以及风险。二,资本结构间接影响经营绩效。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决定银行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又决定经营绩效。银行资本具有高杠杆性,即总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非常低。鉴于这一特点,第二种间接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大。而我国现在正处于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对优化银行资本结构和提高其经营绩效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对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的情况,重新界定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定义,并介绍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有关的理论。主要借鉴的理论有以下三种: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入理论、净营业收入理论和折中理论)、现代资本理论(包括经典的MM理论、有税的MM理论、Miller模型、破产成本理论和静态权衡理论)、新资本理论(包括不对称信息理论、融资偏好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以及控制权理论)。
其次,针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特殊性,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的特点及衡量方法,从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和资本充足性三方面评价其资本结构;接着,结合一般绩效的测度方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评价体系,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流动状况、资产安全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对银行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引入因子分析法,构造出一个评价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指标。
最后,在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之后,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实证结果分析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1)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才能促进银行经营绩效;(2)第一大股东性质与经营绩效负相关;(3)流通股的比例与经营绩效无关;(4)属资本比例与经营绩效正相关;(5)资本充足率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综上,本文认为,尽管我国银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仍有待完善,经营绩效仍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从优化资本结构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核心资本结构、加大附属资本比例、加强银行资本监管以及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等几点建议,以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832.33;F832.51;F275【目录】:
摘要5-7ABSTRACT7-9第1章 导论9-15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9-1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2-13 1.4 论文内容及框架13-15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5-23 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5-17 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7-21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评述21-23第3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借鉴23-29 3.1 相关概念界定23-24 3.2 相关理论借鉴24-29
3.2.1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24-25
3.2.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25-26
3.2.3 新资本结构理论26-29第4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29-43 4.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点29-32 4.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测度方法32-38 4.3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38-43第5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43-51 5.1 研究假设43 5.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43 5.3 变量定义及模型设计43-45 5.4 实证分析过程45-49
5.4.1 因子分析45-47
5.4.2 描述性统计分析47-49
5.4.3 回归分析49 5.5 实证结果讨论49-51第6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51-57 6.1 研究结论51 6.2 政策建议51-54 6.3 本文的局限性54-57参考文献57-61致谢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媛;[J];财经科学;2002年05期
张雪丽;[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1期
朱建武;[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孙君阳;;[J];金融论坛;2008年08期
邓学衷;彭利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刘海云,魏文军,欧阳建新;[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郑玲;;[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蒋健;赵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刘远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06期
曹万林;;[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仁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岳香;洪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徐斌;李燕芳;;[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徐晓宁;张新春;;[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王思薇;;[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赵瑾璐;张璐超;;[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杨世坤;[J];商业研究;2003年21期
孙文祥;;[J];商业研究;2005年21期
衣方磊;丁黎黎;王成胜;;[J];商业研究;2006年03期
宗杰;;[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庆明;应智明;;[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张锦洪;;[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王汉生;;[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江春;许立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黄旭平;;[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肖志光;;[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苑洁;李政;;[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陈阵;郑红艳;;[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王晓丹;康凯;;[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修晶;刘文革;;[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思薇;[D];西北大学;2010年
郁方;[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韦颜秋;[D];南开大学;2010年
魏世杰;[D];南开大学;2010年
高玮;[D];南开大学;2010年
郭薇;[D];南开大学;2010年
郝大江;[D];南开大学;2010年
徐挺;[D];南开大学;2010年
方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王晓枫;[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维安,张亚双;[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梁媛;[J];财经科学;2002年05期
范文燕,刘宗华;[J];财经科学;2002年05期
王晓枫;[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0期
张雪丽;[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1期
吕炜;[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杨大光,朱贵云;[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薛俊波,滕园;[J];财经研究;2002年10期
朱建武;[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乔海曙;[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凯成;[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月玲;[J];商业研究;2000年06期
王福义;[J];南方金融;2000年03期
赵耀忠;[J];上海会计;2000年09期
陈永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夏晶;[J];统计与决策;2000年04期
杨从杰,秦懿敏;[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0年05期
赵会星;[J];冶金财会;2001年02期
黄震,王洪海;[J];江苏商论;2002年06期
钟田丽,郭令秀;[J];中国软科学;2002年07期
刘贵生,万虎高;[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尚宗;;[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王培欣;李文华;向廷勋;;[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纳鹏杰;纳超洪;;[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杨慧辉;;[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小军;王平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范蕊;;[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侯金旺;侯卫强;;[A];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赵自强;熊筱燕;易秋旻;;[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陈晓红;万光羽;曹裕;;[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王郑磊;;[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丁大勇 朱荣;[N];中国财经报;2004年
青梅;[N];金融时报;2003年
卢中慧;[N];证券时报;2003年
薛辉?通讯员
陶文胜;[N];恩施日报;2007年
北京北开电气股份公司董事长
于宗杰;[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N];中国证券报;2003年
忻州军分区
沈晓玲;[N];山西科技报;2001年
章迪诚;[N];中国工业报;2008年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张继民;[N];中国证券报;2002年
戴友陵;[N];中国财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操君;[D];厦门大学;2009年
黄国良;[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何威风;[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付小平;[D];复旦大学;2005年
纳丁姆(Nadeem Ahmed Sheikh);[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纳丁姆(Nadeem Ahmed Sheikh);[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赫凤杰;[D];厦门大学;2008年
马悦;[D];吉林大学;2010年
葛结根;[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赵自强;[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刁志勇;[D];湖南大学;2008年
吁涵;[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王艳平;[D];东北大学;2007年
彭舒扬;[D];湖南大学;2012年
刘程蕾;[D];厦门大学;2014年
杨玲燕;[D];江南大学;2013年
张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车艳华;[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胡锋;[D];苏州大学;2009年
黄丹丹;[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稳健经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