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6年 中央1号文件又会涉及哪些农业变革 展望未来

2016年一号文件颁布在即 农业将启动供给侧改革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包括黑龙江、山东、浙江等在内的农业大省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都设定了优化农业结构的目标,其中黑龙江省将突出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和优质高效作物种植,发展订单农业。
时值年初,聚焦“三农”问题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在即。记者获悉,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已被列为今年一号文件的草稿。而从标题看,一号文件也将连续第四年聚焦农业现代化。而与前两年相比,今年在秉承农业现代化工作推进的基本思路上,更提出了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此前,国家已密集发布了一系列重量级的农业政策文件,涉及农村电子商务、农垦改革、农村深改等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而从全国31个省区市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来看,各省区市也将农业发展重点落在现代化上,积极响应国家农业发展新理念。
“一号文件将具体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现代农业建设就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来进行补短板、补短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记者表示,这份将于“十三五”开局之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将为我国农业中长期发展张本和引路。
供给侧改革:农业结构性调整
包括黑龙江、山东、浙江等在内的农业大省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都设定了优化农业结构的目标,其中黑龙江省将突出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和优质高效作物种植,发展订单农业。
记者了解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在化解工业产能过剩中提出的理念今年也将被应用于农业。
“与工业领域相似,我国农业同样存在着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库存过高,而大豆、白糖等过度依赖进口,产能分配不合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经常出现。”兴业证券在一份研报中如是说。
事实上,国内农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已不容小觑。去年,由于产能过剩和大量库存积压导致市场价格下跌,我国实行了七年的玉米临储价格也首次下调至每斤1元,广大玉米种植户面临丰年不丰收的窘境,影响甚至传导至产业链下游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养殖户等终端。
这一问题背后首先是玉米种植结构亟待调整。在去年12月26日举办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特别指示,要全力完成“镰刀弯”地区玉米调减1000万亩以上的任务。他指出,当前种植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
记者整理各地“十三五”规划建议后发现,包括黑龙江、山东、浙江等在内的农业大省在“十三五”规划中都设定了优化农业结构的目标。山东省提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标准高、融合深、链条长、质量好、方式新的精致农业。黑龙江省也将在未来五年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和优质高效作物种植,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订单农业。
另一方面,结构供给问题还反映出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机制尚不完善的痼疾。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而去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已提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包括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完善玉米收储制度,继续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等。
一位农业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围绕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和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未来在市场流通方面仍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一点和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坚持市场导向、消费导向来发展农业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除此之外,要真正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中泰证券农业分析师谢刚指出,“对农业产业,未来转型方向不在于规模化和纯粹‘高产’,而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以产链思维横向或者纵整合,提升整体效率。”
农村电商:促进三产融合
农村电商也被各地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议重点,比如四川省提出农村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到2017年农村电商总交易额超1000亿元
“互联网+”的春风也吹到了传统的农业领域。
去年下半年,国家连发三份政策文件,加码农村电商,基本奠定了农业电商的发展思路。各地也将农村电商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议重点。在农村三产融合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可作为耦合多方的纽带,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在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市场,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为引导促进发展。
河北省提出,“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培育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流通业态,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四川省提出农村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到2017年农村电商总交易额超1000亿元。
与此同时,农村电商也将带动农村补短板工作推进。去年10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在五年内投入1400亿元完善农村宽带电信服务,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在之后出台的《意见》中也涉及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这些将有效加强农村薄弱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农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铺开也将促进农村落后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天津市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促进农业功能向二三产业拓展,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应用,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等新型业态。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生物农业,培育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市场人士预测,农村电商和互联网农业将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重点之一。
农垦改革:集团化发展
各地农垦集团迈入改革快车道,广东省提出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海南省则把农垦医院移交有关工作纳入统筹谋划
一直以来,拥有大量土地资源和资产的农垦系统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占据着“国家队”的特殊地位。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垦改革首次占据重要篇幅,此后农垦改革步伐加速推进。
去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农垦改革大幕正式拉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在近期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农垦改革主要有两个核心,一是垦区国有产权体制改革,二是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广发证券分析师陈果指出。改革具体措施包括了推进垦区集团化,整建制转换体制机制,建设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改革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劳动用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创新土地管理方式。
在国家大政策指引下,各地农垦集团也迈入改革快车道。广东省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海南省于去年11月召开专题会议把农垦医院移交有关工作纳入海南省“十三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统筹谋划。去年12月29日,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口成立,该公司是在海南省农垦总局和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的省政府直属国有独资企业,标志着海南农垦实现体制机制的根本性转变。
去年,我国农垦实现生产总值7011亿元,农垦粮食总产量达到727亿斤,比2010年增长21.2%,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7.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业内普遍认为,农垦改革涉及的土地流转和企业重组将进一步盘活农垦企业资产和各个要素,在“十三五”期间释放巨大改革红利,提升农业附加值。(完)
责任编辑:崔思琦
陈晓华表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十三五”时期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到“六个全面提升”。
马云在演讲中强调说,“双十一是网民的,年货节是农民的,我们只有让农民富起来,解决八亿农民的生活问题,解决他们的富裕问题,用商业的手法完善社会,用商业的手法解决真正的贫困,我相信中国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希望,更多的未来。”
马云在演讲中强调说,“双十一是网民的,年货节是农民的,我们只有让农民富起来,解决八亿农民的生活问题,解决他们的富裕问题,用商业的手法完善社会,用商业的手法解决真正的贫困,我相信中国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希望,更多的未来。”
从遗传上看,水稻和玉米是二倍体,小麦是六倍体。上天早就决定了杂交小麦育种的复杂性。那么,科学家该怎样攻坚?
在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农业厅等机构的指导下,由广东广播电视台策划主导,联合国内主流电商全力推出的“1月1电商节”大型项目今天上午在广东电商大会上正式启动!会上,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对“1月1电商节”表示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财经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股票/基金&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阿思达克通讯社讯,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号文件27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据新华社1月27日消息,这份文件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5000字,共分6个部分30条,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文件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并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确保粮食等重要 (,)实现有效供给,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必须完成和破解的历史任务和现实难题。
  文件指出,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认为,今年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对解决“三农”新老问题、有序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HF044)
01/25 14:5012/27 08:33
期货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您的位置:>>>>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以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
  据新华社 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号文件27日发布,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
  这份文件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5000字,共分6个部分30条。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对解决&三农&新老问题、有序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今年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专家指出,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件中仅出现一次,但15000字的文件内容通篇体现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
  &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聚焦数量问题,主要是结构和效益问题。&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认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问题也十分突出。玉米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优质饲草供应不足,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
  文件还提出,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记者了解到,马铃薯主食开发工作将继续推进,越来越多的马铃薯馒头、马铃薯面条等产品将端上人民群众餐桌。
  &绿色发展&保护资源修复生态
  文件提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绿色发展本是农业的天然功能,但目前很多追求眼前利益的做法与绿色发展相悖,需要及时纠正。&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要加快改变农业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的掠夺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采用休耕、轮作、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修复农业生态环境。
  文件还提出,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这意味着&舌尖上的安全&或将与领导干部的&官帽&紧密联系在一起,督促地方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食品安全问题上。
  &产业融合&支撑农民增收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不高且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双碰头&,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
  对此文件提出,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在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接二(产)连三(产)&是一个重要方向。&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
  与此同时,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也被寄予厚望。我国休闲农业近年来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2015年休闲农业吸引游客11亿人次,受益农民达3300万人。
  对此,文件提出,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文章来源:新华社)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新闻
新闻热线:010-2 邮箱: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推进农业现代化(全文)
(原标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十二五”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飞跃;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民生保障水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践证明,党的“三农”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亿万农民是衷心拥护的。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一方面,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十三五”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1.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提高建设标准,充实建设内容,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建设布局,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健全管护监督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2.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空间格局,增加水环境容量。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山丘区“五小水利”、田间渠系配套、雨水集蓄利用、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大力开展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扩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范围。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合理确定农业水价,建立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水权交易市场。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护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3.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力争在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和工程,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加快研发高端农机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林业装备现代化。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制定促进协同创新的人才流动政策。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对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支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农技服务。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鼓励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深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4.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全面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加快推进海南、甘肃、四川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强化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优异畜禽新品种。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加大保护利用力度。贯彻落实种子法,全面推进依法治种。加大种子打假护权力度。5.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加快形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加生产性投入。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需要,允许将集中连片整治后新增加的部分耕地,按规定用于完善农田配套设施。探索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改革试点。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准入、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6.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办好农业职业教育,将全日制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资助政策范围。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通过5年努力使他们基本得到培训。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把一部分资金用于培养职业农民。总结各地经验,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相关政策向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7.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合理调整粮食统计口径。制定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加强渔政渔港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热作农业、优质特色杂粮、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经济。8.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统筹农产品进出口,加快形成农业对外贸易与国内农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体系,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加大对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巩固农产品出口传统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扩大特色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利用和市场,优化国内农业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优化重要农产品进口的全球布局,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快形成互利共赢的稳定经贸关系。健全贸易救济和产业损害补偿机制。强化边境管理,深入开展综合治理,打击农产品走私。统筹制定和实施农业对外合作规划。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投资、贸易、科技、动植物检疫合作。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环节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二、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9.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基本建立农业资源有效保护、高效利用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严禁毁林开垦。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扩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规模。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快改造盐碱地。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地下水监测,开展超采区综合治理。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行强制性保护。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强化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严厉打击象牙等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非法交易。10.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基本形成改善农业环境的政策法规制度和技术路径,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治理明显见到成效。实施并完善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通过轮作、休耕、退耕、替代种植等多种方式,对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综合治理。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1.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适当提高补奖标准。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湿。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加强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利用。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三北、长江、珠江、沿海防护林体系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善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休渔禁渔制度,开展近海捕捞限额管理试点,按规划实行退养还滩。加快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跨地区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编制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12.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实施食品安全创新工程。加强基层监管机构能力建设,培育职业化检查员,扩大抽检覆盖面,加强日常检查。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规范畜禽屠宰管理,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强化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防控和边境、口岸及主要物流通道检验检疫能力建设,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行动。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三、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大力推进农民奔小康,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13.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支持农产品加工设备改造提升,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作用,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优胜劣汰。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研究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赵顺_NF4865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革 展望未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