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 发达国家经济那么发达,为什么东西却那么难吃

安徽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什么经济落后?
单从地理位置来说,安徽接近沿海,长江横跨,周边江苏的经济就不用说了,河南和皖北同属于中原地带吧,基础应该差不多。河南的中心城市和安徽的中心城市比起来,经济上还是要高几个档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安徽那么好的基础和资源却没有得到最好的发展和利用呢?
按时间排序
351 个回答
难道不是政治原因吗 ?
我去杭州1个半小时,去上海2个小时,去南京2个半小时,为毛要去合肥这个传销之都?——论人才之外流
讲一个安徽的小故事计划经济时代,中央命令上海援建落后省份,其中就包括安徽 云南等地整个工厂和人员从上海搬到安徽,因为吃定了这是中央的指示,当地人什么都不提供,甚至粮食和盐,都要长期从上海运送,要知道安徽可是产粮大省;对比同样上海援建的云南,当地人会腾出最好的房子给援建人员住,尽管云南也很穷,但是他们拿出了自己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几十年后,这些援建人员已经在安徽落地生根,到了退休的年龄,当地人发话,你们是上海人,不能在安徽领退休金,最后这些人衣食无着,只能求助于上海市政府....这些人至少有几十万人,在上海,很多父母辈的人,无论是否去过安徽,听到安徽人就反感。
留不住人就留不住资源,以我所在县城为例。1.交通方面坐车40分钟可达到市区火车站(普通列车,高铁动车需转车+0.5小时),坐车1小时可到离南京最近的地铁站,而到省城合肥需要2.5小时。2.工资福利等,所在县城大专及以上学历办公室员工2000起,所在市起,合肥不知,但肯定没南京高,这只是起点,更多人看重的是平台和以后的潜力,这些都没法和南京比。3.心态,水住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只要条件好点,谁都想享受更好的生活,换个更好的工作,安徽省同周边省份相比没有优势。4.语言生活习惯等,因为靠近所以可以很好的交流,不会因为语言不通产生诸多不便。安徽省内滁州、马鞍山尤为突出。5.政策,一个企业愿意不愿意在一个地方投产首先考虑的是有利可图,再就是有多少利可图,同样的条件下,一个小县城,再大到一个市,滁州、马鞍山能和南京这样的城市竞争?没法竞争也就没法提高经济水平。当然,最近也有不少很多产业逐步转移到安徽与江苏边界,但说实话这诸多的企业说白了都是别人不愿意要的,但我们起点低,为了发展还是很高兴,毕竟提高了就业,经济也会慢慢活了(扯远了)。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将要毕业或者准备打工的人而言,更多的会优先选择江苏,人出去了,资源也出去了,消费也带出去了。
我觉得吧……山西和安徽地理位置差不多啊。相比较山西,安徽已经很感人了…
作为黄山姑娘~在北京就读的大一学生。个人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_→安徽好大学太少。中科大太高。之后第二名就是合工大。再接下来就是安大。。中间又是差了不少。。中间差了好几十分几万名。从省两百到省几万的这些考生(没有任何歧视分数的意思)大多数都是将来家乡发展的动力。然而他们在省内没有大学读。安徽的的确确就是没有适合高分学生读的好大学。(中科大一年就收几十个人那个特例……根本无法改变全部)结果安徽高分考生大多数去了京广江浙沪……很多都不会回来工作。。长此以往。你懂得。随便以北京为例……适合我这种省千名这个不上不下的名次读的大学有一长串……即使想留安徽读大学然而并没有办法。
因为安徽人是做微商的。。
我问“怎么分辨安徽人?”浙江老板说“街上拿个茶杯,装着茶叶,到哪都要喝口热的就是了!”
安徽北部,我不清楚。安徽南部主要原因是因为被我大皖南省会蓝鲸抽干了阳原。多半有本事的年轻人都来我大蓝鲸发展了。我大蓝鲸人中极个别排外份子也只反苏北人,安徽人来了都是自家人。
我是安徽宿州人,在西安上学,每次坐火车都是到徐州,然后回家。工作的话打算去南京。这些能解释为啥安徽发展不起来么?
天津说我地理位置好 水陆大枢纽北京说我地理位置好
不服来辩山东说我坐山面海南北要道山西说我资源丰富铁道枢纽内蒙说我横跨东西坐拥外蒙辽宁说我出关要道航运大港吉林说我毗邻北韩坐拥长白黑龙江说我三江大枢纽 背靠俄熊上海 江苏 浙江说 呵呵 我们包邮福建说我海港如林南下要道广东说我牙口好港澳台说什么是地理位置云南说我背靠东南亚 辐射金三角西藏说我世界屋脊 好吧 我是真穷重庆说我天府之国江西湖北说长江还能再战一百年基本上靠海没穷地方,内陆大多能吃补贴水陆枢纽没一个穷的倒是安徽不东不西最尴尬而且你知道安徽地形多坎坷么知道他耕地面积才多少么
根本不该有安徽为了摧毁汉族的精神家园,蒙古人用行省制度,强行撕裂江南,并成功至今
如果不是忍住冲动,就要留下不友好的回复了。原谅我吧。
更新一下这个回答,其实说安徽经济落后不知道是不是天然的以为我们是长三角所以把我们和江浙沪对比了吧,可咱安徽的口号是融入长三角啊,咱要是属于长三角还融入个啥。至于和中部省市对比,反正我同学去去中部以及东北上学的不多,毕业了之后就去江浙沪皖发展了。安徽芜湖人,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中部省份都差不多穷,湖北有个武汉湖南有个长沙,长沙已经勉强,至于南昌比合肥好一点吧(经各位提示,合肥比南昌要强),这个几个城市也仅限于规模大,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低,大城市有档次之分,武汉是全国知名大农村 ,合肥知名小农村,南京杭州是大城市,武汉合肥这种大农村对周边城市都是吸血作用。现在经济发达都是沿海省份,东北地区现在经济比中部地区还糟糕,惨不忍睹。具体到安徽,首先分割成三块,语言不通文化不一,皖北,皖中,皖南。皖北这区域,自古以来就穷,可遇见的未来也不会富,皖中就是合肥,建国后定为省会,但是起点太低,以前安庆省会是长江五虎,合肥几十年过去了,和南京武汉这些还是没得比。皖南是安徽最富庶的区域,目前以芜湖马鞍山铜陵为代表,芜湖在安徽经济一直是前列,安庆失去省会身份,彻底没落,芜湖马鞍山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因为合肥实在扶不起,但是江苏的省会也不会管你安徽的事。临近发达地区初期是劣势,因为本身江浙沪需要发展,资源不会外溢,周边地区人口会向江浙沪流动,安徽流失人口900万,目前承接产业链转移,作为江浙沪最近的省份,会有些优势吧。人才流失,首先本地没有好大学,家里有钱有关系或者读书好有能力的都往江浙沪流动,全国哪个省份不是这样呢?来合肥这边发展的基本以安徽农村的大专毕业生为主,和上海南京的吸引的人口一比差距太大了,就算好大学放在穷地方,慢慢也就没落了,典型就是兰州大学,哈工大,以及西安的一些大学,合肥中科大之前比清北分数线都高,现在呢?未来中部省份都会有发展,会缩小与江浙沪的差距,但是差距会一直都有。看到后来一些将安徽发展不好归结于国家政策等外部性因素答案得了高票,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好与不好固然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自身的区位,资源,人,制度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咱在以长江区域经济发展较好的时候也辉煌过,但仍不及江浙沪,现在海洋经济咱落后江浙沪也很正常。
中国大学毕业生收入排行榜百强,安徽仅两所大学上榜,什么原因?
作为皖北人,前来汇报。我们家后面有个大坝,大坝很长也很高。小时候常跟爷爷聊天,听爷爷说(我爷爷今年81岁,1934年人 经历过民国 共和国 也看到过留辫子穿大褂的清人)他记事的时候家里经常发大水,经常是过不多久冲一次,屋子粮食地全冲倒,人都带点干粮挪到大坝上躲洪灾。等水下去了,就下去捡鱼重新盖屋子,然后等着下一次再被冲倒。新中国后爷爷要去挖河道挣工分。包括98年抗洪,我那会还在读小学,记得书记和全村大人组织收尼龙袋装土加固大坝,挖深河道。虽然现在水灾好多了,但我还记得高中时好像是06年左右,温家宝在我们那边组织开闸泄洪,某个县大片的土地麦田被淹盖。当时完全是为了保住上游经济发达地区,不得已牺牲经济价值不高的地区。 从这一点上,看出皖北经济发展不起来是有它自身独特的历史原因。所谓存在就是合理的,不要拿你所认为的合理来评判他,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他的来龙去脉。傲慢与偏见产生于优越感很强的人。就像美国人日本人看不起曾经的中国一样,落后愚昧能生10几亿人口,那是他们把自己当做上帝视角来指指点点全球各个国家。按照某些人的观点,中国把江浙沿海以外的中西部地区砍掉,把8亿农民砍掉,立马跻身发达国家。那些忘本的人啊,想想邓爷爷的那句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只可惜猜中了开局,却没猜中结尾,先富的那部分人很多良心给狗吃了。最后说一句,这世上很多分歧误解都是源于不了解和想当然的认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他会理解世界的不同,客观看待那些超出他认知的人和事,而不是轻易下一个想当然的结论。
謝邀,現今中國的發達城市都是有高增值行業帶動,地理位置到達一定要求後就不是決定性因素了。
作为一个生在江南某市,现在省城上学的妹子来一发~首先题目说,“安徽地理位置那么好”,其实哪里好了?安徽北部,东部自古便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水平造成了当地文化的贫瘠,也培养了其彪悍的民风;江淮一带的经济也是在近年来才发展起来,并且和东部沿海仍差距巨大;长三角地区对安徽的带动作用大概仅限于芜湖马鞍山一带;皖南的徽州(黄山)早已和徽商不可比拟,更多地依靠旅游业发展自身。然后说“为什么经济落后”,就安徽经济而言,确实是东部里垫底的,除了合肥和沿江几个城市,整体的发展普遍落后。
究其原因,首先,我觉得安徽大部分地区不重视教育,没错,这个“重视”不是说读书拼不拼的问题,而是包括整个文化氛围、教育方式、普遍价值观念的问题。家里的老辈一直对“刚伯宁”没有好感,匪气剽悍,没有道德意识,安徽在外的声誉之差也确实和这个有很大关系;此前重视教育的皖南区域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很好发展。对比长三角地区,重视教育,重视养成,整体的软实力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其次,周边地区的强势和安徽自身的弱势形成了极大的对比,安徽人有机会都想出去,南京上海武汉,谁又想在省内呢,安徽内部差异巨大,中原文化、江淮文化、江南文化、皖南徽文化,南北难以统一。
然后呢,我觉得是政策的原因,东部开发,西部崛起..都没安徽什么事,在交通上安徽也没有竞争力。这个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发达丧失了竞争力,从而变得越不发达。
安徽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经济民生都做的还不错,不久通车的京福高铁也可以说意义重大,希望安徽发展地越来越好哈~
别无他法,除了肚里见过6000w人口应该能排到全球20位以内吧,算是一个经济体,面积和人口起码比香港强,潜力也大。想想怎么实施呢?体制政治体制采用精英治国,皿z代议制从合肥建立辐射状量子加密信道通信,独立的政务情报网络,决策,投票网络禁止组党,禁止政治献金各种优厚条件(别墅车美女月球旅行名额火星户口积分..)吸引高素质移民同性恋合法/堕胎自由/性买卖合法化/安乐死合法/一夫一妻注册制所有规则机构交通设施采用迭代机制完善经济先期使用rmb,逐步取消纸币,使用开源程序建立全民积分系统,积分代替法币。积分规则(价值导向):新生儿积分+教育积分+健保积分+权利积分+义务积分+创造价值积分-破坏规则积分设立东西南北4个自由贸易区,1个金融中心教科文官方语言中文英语各自方言受法律保护定都芜湖或者安庆,从江底丢条光缆到太平洋,绕过内网。商业区wifi免费,2G留800M频段,3G网络全部退网,清理频段,其余全部改为4G,每户光纤上网全部免费设立全民教育基金,继续深造奖学金全民免费,研究所。有教育积分。每个地级市建立1-3所高级别大学,技术课程全英文授课,教授欧美的,高级技校德国的老师,研究所,企业孵化器设立到大学义务教育,继续教育奖学金,积分补贴医疗郭嘉推行全民健保计划,健保积分纳入积分体系,国家集采医疗设施防卫建立自卫力量的国防军,法定年龄全民男性义务兵役制。Z*_F招募犯罪分子geek等,公务员待遇,需考试注册执照上岗,有年检,底薪加提成,不许触犯刑事法律,所有非法所得上缴,经原所有者确认后归还。职责:收集无证犯罪人员证据,或者有证人员越界监督或保护公民突发情况,抢险等,间xx谍治理体系:选举采用一套开源算法将确定最终候选人,规则需由代议制机构审核通过,代码开源需由民选程序员审核,全民选举,所有参选人需通过规则审查,民选最高负责人
没有隐私受24小时监控,设立民选代议制机构设立秘书处,财产公开,对全民负责,拥有立法仲裁及最高否决权,公务人员拥有丰厚待遇,建立廉政机关,负责审
核和法律可以设立ngo,所有公务人员需;①选民 选出地区民选代表②地区民选代表 选出最高民意代表委员会(监督机制)③最高民选机构确定规则体系④最高民选机构确定绩效体系人员结构⑤最高民选机构确定行政体系Z*_F只设领导机构职位为公务人员,执行需由公司和NGO操作。对选举上级主体负责对应各区或者全部选民可罢免或弹劾任意各级最高人员(全民公投51%有效票数)产业布局:全省初步相邻地级市建立20分钟经济圈(浅层地下高铁),几年后打通任意地级市之间1小时经济圈。内陆不设机场,边境往里45km范围内为圈划定防空识别区,再往里5km为警戒区,过境客机需绕行,越过警戒区警告无效后用导弹轰下来合肥改名庐州,为全省立体交通枢纽/留来搞高能物理,航天科技,新材料,生物科技,机器人新能源等尖端科技孵化器。铜陵马鞍山搞重工业基地芜湖轻工业,组装,航运港口物流集散地安庆炸一遍,所有住宅逐步移入地下。地上全部建成自然原始生态保护区,水上湿地,地面划小片不相连分布区域,将人类隔离至小区域。黄山改名徽州,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购物度假乐园人造海滩洋馆博X彩电影文创产业(反正是各种腐败的地方)淮北清洁能源基地,能源枢纽,能源转型六安设立自然保护区大别山森林公园/自贸区与华中对接滁州设立金融中心/大数据处理中心蚌埠设立军事防务区,调度统管全国安全防务/机场/自贸区与华北对接宿州亳州阜阳淮南发展种植养殖优势,耕地轮休,精细化农业,中间开辟生态保护区宣城发展配套产业与大陆接壤经济开发区,机场/拓展自贸区与华东对接池州机场/自贸区与华南对接愿景目标第一个五年:过度时期,完善规则,基础设施,建立产业链条第二个五年: 确立规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产业链条升级,建立生态保护体系,所有能耗资源利用循环化绿色化第三个5年:完善生态保护体系,能源优化,高精尖技术升级,10年完成所有垃圾循环使用10年内森林覆盖率超过80%20年月球定居计划30年完成高级具备思维人工智能40年火星移民计划50年火星殖民/星际旅行60。。。。。
河南地理位置更好,简直就是德国之于欧洲十字路口,现实呢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总结了下,三个原因:太平天国,京广线,49年后国家规划,这三条原因也不是各自孤立的。京广线的意义就不多说了,在公路和航空不发达的过去,铁路的作用非同一般。郑州原来只是个县城,有了铁路能干翻洛阳开封。 石家庄在100年前还是个小村庄,也是依靠京广线成了省会。
湖南江西的地理十分相似,南部多山,一条长江支流,北部有平原和湖泊, 正是京广线让它们变成冰火两重天:江西远比湖南闭塞。红军的根据地为什么最后在江西?因为偏僻落后地区才会造反。在湖南的话老蒋的大军分分钟铁路春运过来压着你。 这样江西在太平天国之后再次成为大军拉锯的战场。 而因为红军善于发动群众,导致国军的报复更为猛烈,在35年长征之后的状况可想而知:江西省万人,到1936年居然只有1370万人。下图即是清末修建的京广线,右边一条经过商丘南昌的就是京九线,差不多晚了100年。京广线在过长江的时候其实有两种选择:一个是经湖北武汉,另一个是经安徽,但是安徽已经有京沪线了,所以武汉是当仁不让。过了武汉再往南,又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往西走湘江流域的湖南,另一种是往东走赣江流域的江西,从地理上看两者没有多大的区别。 据说刚开始因为“铁路破坏风水”,江西湖南都往外推,但是等明白过来,又开始了争夺。-----------------但为什么最后选湖南而不是江西呢?答案是太平天国。 天平军和清军交战的主战场是江西安徽江苏浙北一代,多年战乱使得江西经济文化遭受重创,同时也造就了曾国藩等湖南势力的崛起,在竞争铁路上自然江西拼不过了。江西在宋代和明代远超湖南,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占其三,还有朱熹,文天祥,汤显祖等等名人无数。明代70多个状元当中,江西占了大概19个,比江苏还多1个,湖南的为0个。到了清代,江西虽然只有3个状元,仍然比湖南要多。通过剿灭太平天国,湘军一方面在朝廷形成势力,另一方面普通湖南子弟也能从参军积累收入,投入经济和文化方面。有一个湖南农民叫毛贻昌,因家里负债被迫外出在湘军里当了几年兵,积攒了一些钱。回家后,他陆续赎回父亲毛恩普典出去的土地,不久又买进一些地,后来。。。。。。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湖南的优势了,黄兴蔡锷宋教仁程潜。。。。 江西倒是出了个辫帅张勋,全面落后,往后本朝就更甭提了。下图红色部分为太平天国人口损失可以看到,江西损失人口近一半,湖南损失不到十分之一。 战前江西2400万,湖南2200万; 战后江西1200万,湖南2000万,两者逆转。 这一人口比例维持到现在:江西4500万,湖南6800万。对比江西,安徽有京沪线通过,后来也有淮军的崛起,李鸿章段祺瑞等皖系人物也都风光一时,看似损失不大。安徽原来的重心皖南在太平天国战乱中衰落,省会变成北方的合肥。 后来到了现代,安徽也有陈独秀胡适杨振宁邓稼先等,感觉还是人才济济,现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确有些奇怪。但是看了下面的可能就好解释了。----------“苏联援建156个项目”对中部几个省的分配,很有参考意义。这些项目都是重工业,而重工业是最出GDP的:京广线沿线的4省湖北省 安排了8个项目,包括: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厂、武汉肉联、青山热电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和武汉长江大桥。河南省
共10个项目: 东方红洛阳拖拉机厂、黄河冶炼厂、洛阳轴承厂、矿山机械厂、铜加工厂、洛阳耐火材料厂和高速柴油机厂,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焦作中马村立井,郑州火车站等等河北省
共8个项目:华北制药,保定胶片厂,保定化纤厂,604造纸厂,石家庄棉纺厂,邯郸棉纺厂,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峰峰马头(中央)洗煤厂湖南省
共6个项目:株洲硬质合金厂(原中南硬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原331厂)、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湖南岳阳林纸,酃县电站重点来了,江西安徽的项目不仅少,而且都是出卖资源的:江西省 3个项目:江西建成的大吉山、西华山和岿美山三大钨矿,为原苏联援助的156项项目之一。安徽省
1个项目: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下图是最近的老工业基地改造,可以看到当年国家对工业的规划。
最值得对比的就是江西和湖南:江西的矿产资源超湖南,但是冶金机械电力都建在湖南,原因无非就是交通(京广,沪昆铁路),人脉(主席,元帅一堆,朝中有人),再加上湖南离台湾的距离更远更安全一些。最后总结:
作为一个江西人,同时作为一个江西某大学的大四狗怒答。&br& 江西发展落后的原因,我的所见所闻和个人观点如下。&br& 一,位置 &br& 高中地理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江西,不东不西,简直不是东西。作为一个中部省份,发展速度不如西部,发展水平不如东部无需多言。更重要的政策方面,江西没有得到任何的政策照顾。&br& 以交通为例,在这个高铁大力推广的年代,江西此前很长时间都没有高铁,甚至可以说建成了环江西高铁线。而南昌到赣州,这一路至今仍未有动车。&br& 不过话说回来,靠近江西的几个省份挨着江西的地区,在本省经济都不太发达。。。。。&br&二,城市 &br& 江西有大城市吗?江西规模略大的城市应该是南昌,九江和赣州。&br& 以南昌为例,人均收入并不高的南昌有些与收入不匹配的高房价,但是却没有一个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南昌号称中国最大的县城。个人感觉原因是: 1,城市建设差。有外省同学吐槽到,大一报道那天,一下火车看到这火车站,就TM想坐回去复读。脏乱差的南昌站,修了n久的地铁,没有繁华的购物街。尽管红谷滩建得高大上,但是里面的服务业远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标准。万达广场和南昌西站甚至公交都很难坐到。 2,人文。挤公交的大妈,满大街的黑面包,八一广场的乞丐,洪城客运站卖土豪金的骗子。南昌没有人文情怀,充满了小县城的市井气。&br&三,人才&br& 如楼上很多所说,江西的几大高校,昌大财大师大农大及我大职院,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还是在外省。主要是广东和浙江两个省份。&br& 江西落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就业岗位太少。本土的江西企业,稍微有点名气的应该是江铃,江铜和江中,剩下的企业并不多。此外就是外地企业在江西办的分公司,遗憾的是,在江西设有分公司的企业也并不多。因此很多学生的就业选择都是,宁波,广州,深圳,东莞,杭州等周边省份的经济强市。&br& 可以这样说,江西除了南昌有部分岗位,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接纳大学生的企业。我校规模最大的一次双选会,五分之三是外省企业,五分之二是南昌企业,剩下的江西非南昌企业不会超过五家,就这样,怎么建设家乡?&br& 有一个现象,南昌给学生造成的怨念太重,以至于除了部分南昌本地人,留在南昌的毕业生寥寥无几。而在外省读书的江西人不愿回来,在江西读书的外省人不愿留下更不必说了。&br& 前段时间,某物业企业来我校开宣讲会,hr开头问,愿意在南昌的举手,两三只手零星举起,hr有些奇怪,便问,你们意向的工作地是哪里,大家七七八八得喊,深圳,广州,杭州,北京,厦门。。。。hr听完挠挠头:“其实我们来这开宣讲会,就是希望招些南昌分公司的人,之前在外省开的招聘会都没人来南昌。。。没想到南昌本地也。。。”&br& 江西的高校质量也低于其他省份,南昌大学作为211,在很多人看来也仅仅是211这个名头有竞争力,江财号称江西最好的学校,在财经界有竞争力,但是也受限于江西的经济水准,没有得到与实力匹配的地位,师大农大理工这类学校,与各省的师大农大理工相比也毫无亮点。&br&江西人在外面有所成就的挺多,举两个我最敬佩的。&br&段永平,江西泰和人,出生于南昌。小霸王和步步高的缔造者,中国商界的传奇。我一直引以为傲的同乡。&br&&a href=&///?target=http%3A//baike./baike/lemmaInfo.jsp%3Flid%3Dg_ut%3D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aike./baike&/span&&span class=&invisible&&/lemmaInfo.jsp?lid=7662908&g_ut=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王文京,江西首富,江西上饶人,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苦逼会计狗,你一定用过他创办的用友软件。在我看来,王先生的成就不如段先生,却更能代表江西人,毕业于江西的大学,用自己的知识创造财富。&br&&a href=&///?target=http%3A//baike./baike/fullLemma.jsp%3Fsid%3DAVrVrs6ZgE3Ze3G6M1ynyy7J%26lid%3Dmax%3D%26g_ut%3D3%26adapted%3D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aike./baike&/span&&span class=&invisible&&/fullLemma.jsp?sid=AVrVrs6ZgE3Ze3G6M1ynyy7J&lid=744920&max=&g_ut=3&adapted=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四,贪官&br& 所谓的苏荣误了江西。&br& 很多人说苏荣误了江西,他的当政导致江西经济的停滞发展。&br& 我心底希望是因为这个这个原因导致了江西的今天,苏荣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肉食者会带着江西走向正确的轨道。&br& 可是,把种种因素导致的恶果怪在某个人身上不是自欺欺人吗?&br& 希望当政者能够真正意识到江西真正的问题所在,如今的江西,已经不仅仅是停滞,甚至在后退,人才资金劳动力都在迅速流失。在中部崛起,任重而道远。&br&&br&分割线怎么打。。。。&br&在知乎混了一年,第一次有回答得到超过一百的赞,感谢点赞的各位。&br&诚如有些评论所说,以上只是现象,并非原因。但是我觉得,缘由和现状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就像开头说的,我只是江西某大学的大四狗,以上皆为我大学期间的一些所见所闻,见识有限,况且江西落后的因素太多,远非我所能完全解释,希望各位亲多多理解。&br&&br&大年三十啦,祝大家新年快乐。过年期间少刷知乎多陪家人么么哒。&br&朋友圈看到下图忍不住再更新一次。&br&&img src=&/2c33ccd9afea_b.jpg& data-rawheight=&448& data-rawwidth=&6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2c33ccd9afea_r.jpg&&&br&&br&稍微做个更新&br&
前段时间“一带一路”炒得挺热火的,南昌被列为节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将迎来发展。&br&
聊起这个,身边绝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嗤之以鼻,认为想象总是美好的。不过个人认为对南昌而言是一个机遇,但是对于江西全省来说意义并不大。赣南山区太多,吉安更是中部中的中部,虽然有刚刚开工的昌吉赣高铁,但是工期太长,落后别人已经不止一步。未来江西的中心应该是南昌九江城市群。南昌作为省会,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未来,南昌的地位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今年通车地铁,会把南昌的城市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br&江西经济已经失去了不止十年,当前种种弊端,只能一个坑一个坑的填。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寻求改变。肉食者好好谋之吧。
作为一个江西人,同时作为一个江西某大学的大四狗怒答。 江西发展落后的原因,我的所见所闻和个人观点如下。 一,位置 高中地理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江西,不东不西,简直不是东西。作为一个中部省份,发展速度不如西部,发展水平不如东部无需多言。更…
首先我们看看2013年中部五省的人均GDP:&br&湖北,6892美元;&br&湖南,5959美元;&br&河南,5520美元;&br&江西,5140美元;&br&安徽,5133美元;&br&其实后面四个省的人均GDP是大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差别并不大,统计局抽一下风,排名就变了。&br&&br&那么湖北遥遥领先的原因是什么呢?&br&湖北有17个市级行政区,其中武汉一市独大。武汉的GDP是9000亿元,占了全省24668亿元的36.5%,人均GDP14359美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如果抽去武汉,湖北的人均GDP将是5344美元,和中部其他四省处于同一水平。&br&&br&那么武汉是凭什么发展起来的呢?&br&1,交通。九省通衢,长江和京广铁路的交通要道,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大城市的地理中心。这决定了,只要外来资金进入华中地区,首选的门户都将会是武汉。&br&2,国家重点打造的工业城市。武钢和东风汽车两个项目,支撑起了武汉的相当一部分GDP。&br&3,历史渊源。如果要进一步追溯为什么国家会重点打造武汉,自然离不开从晚清洋务运动开始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请记住这个人: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1890年筹办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官办企业汉阳铁厂,当时是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正是张之洞的出现,武汉才能在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br&&br&在剩下的四个省份中,湖南和湖北是很相似的,都是省会一市独大。&br&湖南14市,长沙GDP7153亿元,占了全省24501亿元的29.1%。人均GDP16161美元,是全省2.7倍,比湖北更加夸张。如果抽去长沙,湖南的人均GDP将是4760美元,比安徽还要低。&br&&br&那么长沙的人均GDP怎么会那么高呢?&br&长沙有四个巨无霸企业:五矿有色、华菱钢铁、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他们贡献了长沙GDP的相当大一部分。&br&五矿和华菱都是典型的国企巨头,以资源加工为主,其实这样的国企群体,在江西、安徽都有,比如江西的江西铜业、新余钢铁,安徽的铜陵有色、马鞍山钢铁等。他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通过挖矿,简单加工,出口资源,支撑了本土的工业化进程。但是,依靠他们,中部省份将永远只是一个简单的资源出口型省份,就像拉美一样,是很难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的。&br&尤其是最近几年,房地产大繁荣过去,对资源的需求变得低迷。这条道路将愈显艰难。&br&事实上,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长沙和南昌、合肥的经济差距并不大。长沙的崛起,是在2000年后的房地产大发展中飞跃窜起的,这是中国城市经济史上的一段传奇。&br&这其中的发动机,就是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行业。2000年之前,说起中国的工程机械,大概只有江苏的徐工,说起重工业,工程机械行业的规模也并不算大。但是城市化进程改变了这一切。&br&中联和三一成立在1990年代中期,简单的原始积累之后,很快就在混凝土机械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极具灵活性的市场化机制和进攻性的营销策略,使得这两巨头狂飙突进:为了抢占市场,这两企业大力推行信用营销,你买我的产品,可以获得零首付赊账购买的优惠,这个比例长期维持在60%以上。一般的国企和外企,只能节节败退。在工程机械行业,他们就是小米一样的存在。&br&随着房地产热潮的兴起,工程机械行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风口。但是中联三一这样的巨头到底为什么会诞生在长沙,是基因突变吗,还是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在起着作用呢?如果细细考察长沙的企业群体,我们甚至会发现,最近十几年,长沙兴起的并不限于三一中联,还有白沙烟、湖南卫视等一些全国知名的企业,他们的活力,甚至并不逊色于沿海省市。&br&我并不清楚长沙在1990年代发生了什么,但是这么多具有市场活力的企业在这个时间段同时涌现,这其中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的。&br&&br&河南的工业结构,和长江流域的四个省份是不太一样的。&br&同样是资源出口型省份,但河南的资源主体是煤炭。能源是比矿石资源更有价值的财富,如果你能够明白山西内蒙的煤老板在过去的十多年是怎样的大发横财,那么你也大致能明白河南为什么好像过的还不错,至少比中部的其他几个省份要好上一些(尽管没有武汉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br&记住一点:因为煤炭资源丰富,河南是全国第二大的铝加工省份。&br&不过好运也到此为止了:随着房地产黄金周期的落幕,山西内蒙的经济相应滑落,河南的日子同样变的艰难。&br&&br&其实,如果去除武汉,长沙两个城市,中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完全一致:要么是落后的农业地区,要么是工矿业城市。他们都是为沿海省份打工的经济体。&br&相对来说,安徽和江西虽然更靠近沿海,但产业转移的浪潮其实直到2009年之后才开启,至今不过五六年,尚未能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不管怎么样,由于更靠近东部的地缘优势,安徽和江西的民营经济和制造业发展,是要比湖北、河南更加活跃的。&br&在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这些城市,江西的南昌、新余,都已经有了相当一批转移过来的制造业集群。这个优势,将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带动两省逆袭而上,改变中部的地理经济格局。&br&嗯,我挺看好他们的。&br&&br&&br&事实上,对于目前的中西部地区而言,基本上只有三种工业结构。&br&1,能源。山西、内蒙、河南,主要是煤炭。陕西、新疆主要是石油。这些地方处于第一阵营。&br&2,矿石。其他省份主要是有色金属和铁矿石,有矿的地方就富一点,没矿的地方就穷些,不过再富也比不上有能源的地方。&br&3,制造业。领先的就是重庆、武汉、成都、长沙四个城市。目前也是相对比较发达的二线城市。&br&&br&所以说,只看目前,谁比谁好,看看地里有什么矿就知道了。&br&要看明天,还是看地理位置和交通要道,他们决定了资本的流动和商业的发展。&br&&br&&br&--------------&br&回复一下:&br&&br&河南gdp前四的城市&br&郑州商业&br&洛阳工业&br&南阳农业&br&许昌工业&br&靠挖煤生活的三门峡焦作等市在河南根本排不上号啊&br&&br&看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不是这么看的。比如说中国,只看北上广深,那中国岂不是发达国家了?&br&就河南而言,你将河南百强企业拉出来看看,前20名几乎清一色的煤炭、冶金企业。正是北中部的煤炭产区,带动了充足而低廉的电力,并进一步发展起电解铝和钢铁等行业。&br&如果没有煤炭,河南就只剩下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了。相对而言,机械工业的规模还不算大。当然,我希望他们有更好的发展。
首先我们看看2013年中部五省的人均GDP: 湖北,6892美元; 湖南,5959美元; 河南,5520美元; 江西,5140美元; 安徽,5133美元; 其实后面四个省的人均GDP是大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差别并不大,统计局抽一下风,排名就变了。 那么湖北遥遥领先的原因是…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江浙沪这么发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