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股民炒股经历是怎么解决炒股资金缺乏的问题?求支招!

职业股民:炒股是条不归路&不炒股是穷途末路【4】--财经--人民网
职业股民:炒股是条不归路&不炒股是穷途末路【4】
&&&&&&字号
  别把股市当就业市场
  “圈子内认识我的,都知道我专门炒股,遇到生人需要介绍自己的工作时,我也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就是职业股民,不能因为现在行情不好就看不起炒股的人。”不过,王笑并不建议年轻人将股市当就业市场。
  “见证了我翻身的担保公司工作人员说‘我也有50万元钱啊,我也要拿这些钱买股票。’他觉得能复制我的故事。”王笑介绍,“这个人50万元投入了进去,估计能剩20万元就不错了。我能成功他不一定能成功,因为我前面吃了10年的苦,他没见过。”
  回忆起自己的职业股民生涯,王笑认为自己很早就工作,即便是当了几年职业股民,但幸好是在30岁之前就想明白问题了。而现在不少年轻人开始工作时年龄已不小,再被股市耽误几年,等再想回归工作时,也许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知难而退
  日早上,天还没亮,陈海就再也睡不着了,一个人走到阳台上抽烟,不时看到一些邻居正在出门上班。“当时我就想,我该怎么办?就这么熬下去,还是另谋生路?”那一天,陈海决定不再炒股。
  熬过5年熊市,年轻股民决定退出:
  不炒股了,找工作却没人要
  5年的煎熬
  “表面的光鲜,其实这5年我得到的全是煎熬。”回忆自己5年的职业炒股生涯,陈海用了“误入歧途”这个词来形容。
  5年前,陈海还是一位在大江大河里奔忙的船老板。2007年3月的一天,陈海闲来无事便去网吧上网,看到一个人在看花花绿绿的K线图,当时就很好奇,于是忍不住凑上去和那人聊了起来,然而不聊不要紧,这一聊便将他的前途聊了进去。
  “当时还是牛市,那个人估计是赚了很多钱,当时去网吧看行情的,我一下子就被他勾进去了,觉得自己整天风里来雨里去才赚这点钱,人家坐在家里不动都比我赚得多。”面对如此大的诱惑,陈海辗转反侧……
  一个月后,陈海卖掉了货船,带着几十万元钱,找到一个会炒股的朋友,在朋友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职业股民生涯。然而陈海却向记者吐露,其实除了刚开始还有点新鲜感和刺激外,5年来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没从炒股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陈海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对经济知识也不太懂,只会学技术分析。“刚开始行情好,赚了一些钱,可哪想到2008年就开始大熊市,不但赚的钱亏掉,本金也填进去近一半。”当时的陈海已经结婚,之后又先后有了两个孩子,而妻子又因为带小孩不能工作,所以家里的开支全部都押注在炒股上。“当时就想着每个月能运气赚点生活费,可是之后市场一直不好,炒股基本是看天吃饭,吃了上顿没下顿。”
  陈海说,这几年基本就是在混日子,今天赚明天亏,钱没挣到,却把几年的时光白白耗费掉了。而家里的开支越来越大,眼看着以前的积蓄所剩无几,陈海再也坐不住了。
(责任编辑:王千原雪、杨波)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揭王光美"私人相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尺素
&上周理财产品一到期,就把钱全部转入股票账户了。&刚退休的李女士闲不住,听说最近股市火就想学炒股。&一开始先用少部分资金试水,练练手。不过感觉剩下的钱躺在账户上等机会,每天只有活期利息有些亏。&实际上,在炒股间隙,市民手上的资金也能获取比活期利息高得多的收益。
股民闲置资金收益少
本周一,股市一举站上4100点,178只个股涨停,吸引了大批股民入市。记者在岛城多家证券营业部了解到,近一周前来开户的市民比较多,一些营业部的开通股票账户数量甚至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光大证券青岛营业部分析师国龙表示,目前除了前来激活&休眠&账户的老股民,大多数是新股民。&最近大盘指数一路上涨,就想瞅好机会冲进来试试。&在太平路一家证券营业部,市民孙先生的说法得到了不少新股民的附和。
记者了解到,很多新股民都是带着大笔资金进入股市,其中不少人出手谨慎。&股市资金讲究灵活,因此一早就全部转到账户里。&孙先生表示,因为需要随时操作股票,所以不能将资金转移出去,不过每天只能挣活期利息,感到有些可惜。
不光是新股民,一些老股民闲置资金也是经常躺在账户里不动。&平时都忙着选股、操盘、研究、复盘,即使空仓或半仓有不少账户闲置资金,也没想过打理。&老股民周先生告诉记者。齐鲁证券投资顾问李艳介绍,现在一些在熊市被 &套怕&的老股民仓位已经比较低了。记者注意到,不少股民的股票账户里经常会有一笔闲钱,短的一两天用不到,长的几个月也不会用。对于这笔闲钱,很多股民通常置之不理,任其躺在账户中,获取少得可怜的银行活期存款利息。
宝宝理财注意流动性
昨天,余额宝最新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4.502%,不比银行的理财产品逊色。虽然余额宝有赎回迅速的优势,但是并不受股民青睐。&本来想把资金放在余额宝,但是要转到账户有时间差,并且有的银行还有资金限制。&周先生告诉记者,像资金需要两个小时到账就让他受不了,因为股市毕竟是瞬息万变。记者发现,如果是购买货币基金或者余额宝类产品,赎回要T+1天本息才能到账,并且不少银行都对余额宝等宝宝理财的装账金额设置了限制。
不过当下一些资金量大的市民会选择银行宝宝类理财产品,如工商银行的&薪金宝&、交通银行的&快溢通&等,在收益上,银行系宝宝理财产品的收益并不低,像昨天招商银行的 &朝朝盈&7日年化收益率为4.469%。&银行宝宝类理财可以算&T+0&产品,具有流动性与收益兼具的特点&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师表示,如今银行系宝宝产品在用户体验上的逐渐提高,基本实现了无需申购和赎回的操作步骤,最大限度地方便股民将资金在银行和证券账户之间进行实时划拨,且在规避短期大盘风险的同时,实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
券商隔夜理财更方便
&我打算用券商的隔夜理财。&孙先生说,&在证券公司开户时他们推荐的,感觉挺方便。&他告诉记者,现在他账户差不多有5万元现金,如果当天没有使用,在15时30分左右,这5万元现金就会自动参与隔夜理财。第二天早上股市开盘前,约9时10分左右,现金又自动归还账户,孙先生就可以使用这5万元现金买股票。
齐鲁证券投资顾问李艳介绍说,所谓&隔夜理财&是将股民放在股市的闲钱收盘取走、开盘归还,是近年来券商推出的理财服务之一。股民只要和证券公司签订协议,券商就会自动&抓取&账户闲置资金投资,第二天现金自动归还,丝毫不影响买卖股票。&像我们推出的隔夜理财叫做 &锦泉汇金&,比较受欢迎。&李艳发现,该产品在资金量50万元以下的客户中使用比较多,尤其是20万至40万元的客户非常青睐该产品。&我们推出的隔夜理财是&现金宝&,5万元起存,收益在3%至4%之间,比活期利息划算得多。&光大证券青岛营业部分析师国龙告诉记者,一般客户开通一次,系统就可以自动抓取账户闲置资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隔夜理财虽然进出股票账户无障碍,但是取现需要提前预约。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年前股民是怎么炒股的?
微信后台数据显示,我的粉丝大都是25-40岁的股民,所以应该大都没有经历过2000年之前的A股,你能想象日的中国股市是怎么样的吗?当时没有电脑的散户又是怎么交易的呢?今晚咱们玩次穿越,全景复现一遍20年前我A的生态,以及在那个年代为淘金而奋斗的散户前辈们。关键词:印花税、佣金我们现在股票交易一次收的印花税是0.1%(单向征收),佣金平均是0.03-0.05%(双向征收),累计一次买卖的交易成本不会超过0.2%。20年前这两项收费说出来能吓死人,当时的印花税是0.6%(双向征收),佣金是0.3%(双向征收)。这不是段子,当时买卖一次股票的成本是1.8%,是如今的9倍。所以显而易见那个年代没有短线高手,有也都狗带了。关键词:T+0,涨跌停很多新股民不知道,A股1992年-1994年就实行过T+0,后来为了抑制股民过度投机交易,在1995年元旦给改成了T+1,否则按每次交易成本1.8%来计算,一天来回买卖5次就等于吃了一个跌停。除此之外1996年3月的A股是没有涨跌停的,当时上证指数一不小心没搂住涨跌幅就会超出10%,特别刺激。涨跌停制度是在日设立,并沿用至今,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制度之一。年初肖主席搞的熔断天怒人怨,其实现在想想当真没必要,因为涨跌停就是我A的熔断,已经结扎过的人实无必要再戴避孕套。关键词:530、500万这里的530不是要讲530惨案,而是1996年的时候中国只有530家上市公司,不到如今的1/5。20年前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还才刚刚参加工作,现在A股里面代码<span style="line-height: 23.、300、601、603开头的股票都不存在。深交所那一年最后一家上市的公司是恒天海龙(000677),上交所是鲁银投资(600784),基本上代码比这两家公司靠后的当时都还没有进入A股。1996年股民不到500万,虽然A股运行6年已经有一定的财富效应,但对于老百姓来说炒股依然是一种很前卫的行为,只有风险偏好比较激进的才会毅然冲进营业大厅开户。我母亲就是在1996年12月初开户,第一笔资金5000元划入,买了第一支股票鲁北化工,自此开始了她长达20载的k线征途。  以上描绘的主要是1996年A股市场在市场环境上的区别,对于普通股民来,20年今昔之间最大区别是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后带来的信息革命。今天的你穿越回去,会发现当时的股民连股票走势都看不到,你有信心在这样的状态下做交易吗?  1996年的股民想要参与交易主要有4个渠道:1、去交易大厅看大屏幕上股价滚动,那里就是人间悲喜剧场。涨的时候会有人鼓掌喝彩,几个买了同一只股票的散户还会在快速拉升的时候有节奏的喊号子。跌的时候大厅里一片愁云惨雾,一个个靠在座椅上发呆不说话。中午的时候一般买点门口的煮玉米或者煎饼就凑合过了,年纪大的会趁那1个半小时靠在联排椅子上抓紧睡个午觉。在这样的环境里做交易你很难不受情绪上的影响,每个人的恐惧和贪婪都被成倍放大。哦对了,你们还记得当初开户时券商给你一张股东卡吗,我猜很多人一次都没用过,这张卡的正确用法是在券商大厅的交易机上刷一下,输入密码就可以买卖,现在还有很多大爷大妈还保留了这个习惯。2、打开电视机看播报。我记得当时有专门的频道,24小时内容就是滚动更新股价,当年毕竟股票数量少,大概5-6分钟就会刷完一轮。有那么几次我妈在外面办事没回家,就打电话让我帮忙看一眼价格,我可喜欢接这种任务,抄起纸笔就紧张的坐电视机前直勾勾的盯着滚动框,等着熟悉的股票出现。说句心里话,就跟彩票开奖一样刺激,如今的股民可能理解不了那酸爽。一直到2010年我看CCTV2的午间财经节目,下面都还有股价滚动,再后来好像没有了,毕竟现在2800个股票滚一遍就要半小时,谁也没这耐心。3、打券商客服电话查询。这是那个年代上班族的首选,但是由于看不到价格走势+交易成本巨高,所以上班族股民的交易频率很低。他们通常白天专心工作不盯盘,晚上回家后打开电视机看一眼最新的股价,听听专家是怎么喷的,然后第二天就大致有计划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20年前股民的生活状态比现在的股民更健康。4、当时有一些报纸的中缝会印出所有股价,然后边上的版面还有各类专家写文章点评。如今“股市专家”这四个字的名声早已经臭了,但那个年代小散对他们的依赖度还是很高的,因为散户能接触到的有效信息太少,所以听听大V们怎么喷有参考价值,最起码可以了解一下市场情绪。  总的来说,20年前毫无疑问是一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大股民股民做交易时只是知道股票代码、名字、价格而已,至于分时线、K线、市盈率、净资产、换手率、成交量、公司财务报表、十大股东明细……这些就别想了。以如今的标准去看当年的股民几乎是闭着眼在炒股,但在1996年没几个人认为这是个问题,大家觉得交易时知道股价和名字就可以咯。  事实证明现在那么多信息可以看,也不一定能挣到钱对吧...  今晚就这些了,我知道你们一定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我凭什么能知道这些?长辈口授+亲身经历+专业学习+资料查找+轻度意淫,但还有另一个让人惊悚的答案,就是我一直装嫩哄年轻女粉丝开心,实际上我今年已经60了不知道爱你在哪一天不知道爱你从哪一年不知道爱你是谁的诺言不知道爱你有没有变只知道花开在眼前只知道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痴恋着你被岁月追逐的容颜年轻的时候听歌喜欢听曲,现在60岁,听歌喜欢听词。一首喜欢的歌,分享给大家,周末开心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民常见的炒股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