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州房价什么时候降价高企真的是因为刚需吗

“高企”一词源出于粤语,“企”等于“站”的意思。“高企”即是指价位持续停留在较高的位置不落,且有再升高的可能,中性词,此词常用于金融、股票业.物价类。部分报刊杂志也将“高企”写作“高启”。
现在很多人都把房子当成投资工具了,来回的炒作价格不高才怪
有本书叫做《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专门描写历史上被炒得发狂了东西和当时的情景。&br&&br&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落就是荷兰人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郁金香,郁金香的价格在两年之内突然被狂飙,上流社会所有人都愿意倾家荡产甚至举债买入。&br&&br&直到两年之后,有人突然发表了一文章质问郁金香这么贵的价值在何处?人们似乎忽然梦醒,一周之内整个郁金香市场下跌了90%。&br&&br&中国房市现在也有着类似的情形。所有人都认为,也都承认了房地产存在了泡沫,但是所有人都不认为房价会下跌,现在,如果我说地产会下跌,恐怕会被一群人喷成是傻逼吧。&br&&br&但是敢问,你们有谁,思考过房价应该怎么定价,既然有泡沫,为什么房价不愿意下跌么?&br&&br&难道你们真的认为是刚需?房价一涨成交量立即上涨,刚需怎么就那么刚好,越是涨越是要刚需?&br&&br&&br&在一个完全的竞争市场,通过供需调整,如果需求旺盛,价格偏高,就立马就会有人以更低的价格卖出商品获利, 知道商品供需平衡,商品价格最后为商品成本价格。&br&&br&供需决定价格,这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但是中国的房价问题出在供给方。建设房子所需要的土地是由政府统一供给的。中国土地与外国不同,并非私有,政府通过地块用途控制了地产,如果不从政府手里拿地,其他商业地产,工业用地,农业用地无法改变用途开发成居住商品房。对于政府来说,土地管理局,国土资源厅,国税地税,财政厅共同联手,一面当裁判的同时,一面只要通过控制拍卖土地的多少就可以做到控制房价。&br&&br&当房价快要降低了,只需要少供给一点土地,少拍出去几个地块,供给少了,自然房价就上去了,地方政府需要的,就是把房价维持高位,保持房价上涨预期。这样,下次拍地的价格更好,这对当地金融市场的稳定在房价未崩溃的情况下亦有帮助。&br&&br&要问为什么地方政府要这么做,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缺钱,当前卖地收入在政府收入中稳居第二,而且当前地方财政大大受益地价高企。拍地收入,土地税收,地产开发税收收入,房地产火爆还对GDP拉动作用明显。&br&&br&另外,在当前地方政府,政绩最明显的还是经济发展,这个时候谁如果主动降低了房价,短期GDP政绩必然下降,就意味着在中国激烈的官场排位中落后,没有哪个一把手愿意作出这样的牺牲,反正全中国都这么疯狂,没人会怪罪谁的,理清房价,就说自己地盘的房价都是刚需推动的就好,现在百姓也好骗的很。&br&&br&&br&至于中央,自然也是明白的,中央政府对于房价高企有着非常大的忧虑,因为这泡沫,就和一个定时炸弹一样,炸是一定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炸,怎么炸,炸完损失多少的问题。&br&&br&如果中央真想调控,房价下来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地产税一下,每平米一年收税一两千,二套房翻番。现在两套房的中产阶级一年上税就交个两三万,更不要说房姐房爷啥的,你看看地产价格会不会下降。&br&&br&问题是,中央政府知道刚需这词是骗人的,房价一旦出现下跌预期,若政府不提供流动性,大部分所谓的刚需会立刻进入观望,房价会出现无量滞涨进而下跌,这将是崩溃性的,房价崩溃之后大量投资者购房者资金链断裂,民间金融市场出现金融危机,进而传递到整个中国市场和其他行业,尤其是以土地抵押为主的银行,银行为缓解自身压力,将从正常的其他企业中抽资自保,造成中国金融危机,之后危机甚至将传导至全球。&br&&br&日本,香港的金融危机都和房价疯狂或多或少有些关系。而且它们共同点都是房价在金融危机之后大幅下跌,政府经济发展减速,更可怕的是他们的衰弱至今都还没恢复。中国政府显然不愿意发生过的剧本再次在自己身上发生。&br&&br&但是,现在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政府如果继续维持房价的上涨,就意味着上涨期间,原本能够更有效率的调配的资源将浪费在将来注定下降的泡沫中;如果打压房价,意味着一个谁也不知道爆炸了会成什么样原子弹被引爆。于是政府幻想了一个很美好的情景,就是保持房价高位不上涨,房价下跌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通胀和人民收入增长慢慢让房价泡沫减小,让消费能够支持房价。问题是,房价不怎么下跌,就意味着房价上涨,房价只要有上涨预期,就注定会成为民众心中超越国债的第一投资保值品,就依然会被市场推高。&br&&br&这个幻想的破灭也意味着政府意识到了经济的高增长与改革注定无缘,也意识到了地产泡沫走到了这一步恐怕也到了危机的边缘。&br&&br&恐怕本次三中全会不会明说太多楼市调整的事情,会把着力点放在地方财政税收改制上面,因为问题根源不在需求方,而在供给方。&br&&br&这也是为什么李博士现在愿意主动调低增长预期,期望能够将经济重心调整到消费而非投资上,无非就是希望能在泡沫爆炸之前有一个较好的布局与后路,在爆炸之后社会能够更快速的稳定下来,找到国民的新增长点。&br&&br&&br&毕竟。欠下的债,都是要还的。
有本书叫做《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专门描写历史上被炒得发狂了东西和当时的情景。 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落就是荷兰人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郁金香,郁金香的价格在两年之内突然被狂飙,上流社会所有人都愿意倾家荡产甚至举债买入。 直到两年之…
各位,虽然这个答案已经获得了1200多赞,虽然我觉得可能深思熟虑,但我最终认为,很多观点未必是正确的,很多事情需要比较详细的数据来支持,也需要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之前文章的观点并不激烈,算温和的,所以也并非是被警告折叠,而是随着了解的越多,越觉得自己看到的仅仅是局部,靠局部来做一个结论未免会耽误别人。所以我决定删掉所有原答案。&br&&br&但无论如何,有几个看似和房地产毫无关系的事情,却是我最想说的:&br&&br&1、求知、奋斗是每一个人需要做的,即使资本收益远高于知识收益,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对创造更好的事物和工作的愿望。&br&&br&2、做一个更好的人,更让别人感到友善的人,哪怕只是建立在某些原则之上的互相接纳,是每个人一辈子都要去继续努力的事情。&br&&br&做好这两件事,我相信你始终会觉得他们远比你买没买房,什么时候什么价格买房,对你的人生更有价值。&br&&br&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哪一天我真的想清楚房地产的问题,再来作答。&br&&br&原答案近万字2015年7月第一次创作,十几次修改而成,删除于日,新答案寥寥数语,同日写成。&br&&br&最后,答案都删了也赞,大家太捧场了。。。。
各位,虽然这个答案已经获得了1200多赞,虽然我觉得可能深思熟虑,但我最终认为,很多观点未必是正确的,很多事情需要比较详细的数据来支持,也需要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之前文章的观点并不激烈,算温和的,所以也并非是被警告折叠,而是随着了解的越多,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中国房价高企真的是因为刚需吗?
“高企”一词源出于粤语,“企”等于“站”的意思。“高企”即是指价位持续停留在较高的位置不落,且有再升高的可能,中性词,此词常用于金融、股票业.物价类。部分报刊杂志也将“高企”写作“高启”。
按时间排序
985 个回答
简单粗暴:是的,就是因为刚需。因为住房是刚需,和住房相绑定的户籍、学位、医疗、治安、就业机会更是刚需。中国能够提供好的教育、文化、医疗、治安、就业机会的城市,或者说城市里面的区位,有几个?我的微信公众号:怪物学者 guaiwuxuezhe
粮食为什么是刚需?饿死人是会造反的!!房子麽,你觉得呢?
我来简单回答一下1. 明显不是刚需2. 是因为地产党耍流氓,保障性需求全部丢给市场3. 还是因为地产党耍流氓,开动印刷机狂印钞票偷你的钱4. 由于10多年来只涨不跌,房产,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产已成为投资的最佳渠道,与居住需求混在一起了5. 高企的房价还能让大家成为房奴,从而乖乖交钱,老实工作,也没功夫想其他的了。这对于稳定大业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如果只是因为刚需,在北上广深等地实施几个董建华的八万五计划,或者学新加坡搞组屋“居者有其屋”,早就解决了。凭地产党掌控全中国的资源,要搞这个事情分分秒秒的事,为什么偏要学港英政府炒地皮呢?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刚需
其他地方不知道,杭州绝对是刚需。浙江人有钱就要杭州那套房,皖南,江西,湖南不少人削尖了要在杭州立足。努力几年不得不出手的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摘要)【一】所谓住房短缺问题·目前报刊上十分引人注目的所谓住房短缺问题,并不是指一般工人阶级住房恶劣、拥挤、有害健康。这种住房短缺并不是现代特有的现象;这甚至也不是现代无产阶级所遭受的不同于以往一切被压迫阶级的、它所特有的许多痛苦中的一种;相反,这是一切时代的一切被压迫阶级几乎同等地遭受过的一种痛苦。要消除这种住房短缺,只有一个方法:消灭统治阶级对劳动阶级的一切剥削和压迫。而今天所说的住房短缺,是指工人的恶劣住房条件因人口突然涌进大城市而特别恶化;房租大幅度提高,每所住房更加拥挤,有些人根本找不到栖身之处。这种住房短缺之所以引起议论纷纷,只是因为它不只涉及工人阶级,而且也涉及到小资产阶级。·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像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渡,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房短缺”的时期。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老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街道在加宽,新的街道在开辟,铁路穿过市内。正当工人成群涌入城市的时候,工人住房却在大批拆除。于是就突然出现了工人以及以工人为主顾的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的住房短缺。·现代大城市的扩展,使城内某些地区特别是市中心的地皮价值人为地、往往是大幅度地提高起来。原先建筑在这些地皮上的房屋,不但没有这样提高价值,反而降低了价值,因为这种房屋同改变了的环境已经不相称;它们被拆毁,改建成别的房屋。市中心的工人住房首先就遇到这种情形,因为这些住房的房租,甚至在住户挤得极满的时候,也永远不能超出或者最多也只能极缓慢地超出一定的最高额。这些住房被拆毁,在原地兴建商店、货栈或公共建筑物。波拿巴政权曾通过欧斯曼在巴黎利用这种趋势来大肆敲诈勒索,大发横财。但是欧斯曼的幽灵也曾漫步伦敦、曼彻斯特和利物浦,而且在柏林和维也纳似乎也感到亲切如家乡。结果工人从市中心被排挤到市郊;工人住房以及一般较小的住房都变得又少又贵,而且往往根本找不到,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建造昂贵住房为建筑业提供了更有利得多的投机场所,而建造工人住房只是一种例外。·住宅问题有一个优点,即它并不仅仅是有关工人的问题,而是“同小资产阶级有极大的利害关系”,因为“真正中间阶级”由此所受的痛苦同无产阶级“一样厉害,也许还更厉害些”。谁要是宣称小资产阶级——哪怕仅仅在一个方面——所受的痛苦“比无产阶级也许还更厉害些”,那么当人家把他归在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中间的时候,他就确实不能抱怨了。【二】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的核心就是工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所有权。……请想象一下,每个工人、小资产者和资产者,都要通过逐年分期付款先成为自己住房的部分所有者,然后又成为住房的完全所有者,这是多么美妙的情景啊!·我们且听一听马德里一家出色的西班牙文报纸《解放报》在日论及这个问题的一段话:“还有另一种由蒲鲁东提出的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它初看起来倒也光辉夺目,但仔细一考察就显得完全无力了。蒲鲁东建议把承租人变成分期付款的买主,把每年交付的房租算作分期偿付住房价值的赎款,而承租人经过一定时期后便成为这所住房的所有者。这种在蒲鲁东看来很革命的办法,现今已在世界各国被投机公司采用着,这些公司用提高租价的办法来让承租人偿付比房屋价值多一两倍的价值。多尔富斯先生和法国东北部其他大工厂主实行这套办法,不仅是为了榨取金钱,并且有政治上不可告人的目的。统治阶级最明达的领袖总是力求增加小私有者的人数,以便为自己造就一支反对无产阶级的大军。……拿破仑第三曾打算用发行小额国家公债券的办法在城市中也造成这样一个阶级,而多尔富斯先生及其同行把可以逐年分期偿付的小住房卖给自己的工人,就是力图磨灭工人的一切革命精神,并用这种地产把他们束缚在他们做工的工厂里。可见,蒲鲁东的计划不仅丝毫没有减轻工人阶级所受的苦痛,甚至反过来直接危害工人。”·关于在美国怎样自然而然地形成这种把工人束缚在大城市或新兴城市附近自己的“住房”上来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爱琳娜·马克思-艾威林日的印第安纳波利斯来信中一段话可以说明:“在堪萨斯城内,或者确切些说,是在城郊,我们看见一些可怜的小木房,每幢木房大致有3个房间,小木房所处地段还很荒僻;地皮价值600美元,面积正好可以容一幢小房子;小房本身又值600美元,所以为了获得到处是烂泥的荒郊中离城里一个钟头路程的一所倒霉的小房子,总共要费去4800马克。”这样,工人就必须负起沉重的抵押债务,才能得到这种住房,于是他们就真正变成了自己主人的奴隶;他们被自己的房屋栓住了,不能离开,只好同意接受向他们提出的任何劳动条件。·对于我们大城市工人说来,迁徙自由是首要的生活条件,而地产对于他们只能是一种枷锁。如果让他们有自己的房屋,把他们重新束缚在土地上,那就是破坏他们反抗工厂主压低工资的力量。个别的工人也许偶然能卖掉自己的小屋子,但是在发生重大罢工事件或者工业普遍危机的时候,受牵连的工人的所有房屋都会上市出卖,因而这些房屋或者根本找不到买主,或者卖得远远低于成本价格。·我们假定,在某个工业地区里每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小屋子,这已经成为通例。在这种场合,这个地区的工人阶级便免费享用住房;住房费就不再算入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以内。但是,劳动力生产费用的任何降低,即工人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任何长期降低,“根据国民经济学说的铁的规律”,也就等于劳动力价值的降低,所以归根到底会引起工资的相应降低。因此,工资下降的平均数量就会相当于节省下来的房租的平均数量,也就是说,工人住自己的房屋还是付了租金,不过不是像以前那样以货币形式付给房东,而是以无酬劳动形式付给他为之做工的厂主。于是,工人投在小屋子上的储蓄确实在一定的程度上会成为资本,但这个资本不归他自己所有,而是归那个雇他做工的资本家所有。【三】住房短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住房短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怎样发生的呢?善良的资产者萨克斯先生可能不知道,它是资产阶级社会形式的必然产物;这样一种社会没有住房短缺就不可能存在,在这种社会中,广大的劳动群众不得不专靠工资来过活,也就是靠为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那些生活资料来过活;在这种社会中,机器等等的不断改善使大量工人失业;在这种社会中,工业的剧烈的周期波动一方面决定着大量失业工人后备军的存在,另一方面又不时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并把他们抛上街头;在这种社会中,工人大批地涌进大城市,而且涌入的速度比在现有条件下为他们修造住房的速度更快;所以,在这种社会中,最污秽的猪圈也经常能找到租赁者;最后,在这种社会中,身为资本家的房主不仅有权,而且由于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责任从自己的房产中无情地榨取最高额的租金。在这样的社会中,住房短缺并不是偶然的事情,它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这种现象连同它对健康等等的各种反作用,只有在产生这种现象的整个社会制度都已经发生根本变革的时候,才能消除。·我们现代大城市中工人和一部分小资产者的住房短缺,只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无数比较小的、次要的祸害之一。它并不是资本家把工人当作工人来剥削的直接后果。这种剥削才是社会革命要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加以消灭的根本祸害。【四】怎样解决住宅问题·那么怎样解决住宅问题呢?在现代社会(按即资本主义社会)里,这个问题同其他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靠供求的逐渐的经济上的均衡来加以解决。这样解决了之后,问题又会不断产生,所以也就等于没有解决。社会革命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不仅要以当时的情况为转移,而且也同一些意义深远的问题有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消灭城乡对立。既然我们不必为未来社会的组织臆造种种空想方案,探讨这个问题也就是完全多余的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各大城市中有足够的住房,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立即解决现实的“住房短缺”问题。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剥夺现在的房主,或者让没有房子住或现在住得很挤的工人搬进这些房主的房子中去住。只要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这种具有公共福利形式的措施就会像现代国家剥夺其他东西和征用民宅供军队宿营那样容易实现了。·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显然遭到了失败,由于碰到城乡对立而遭到了失败。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了问题的核心。住宅问题,只有当社会已经得到充分改造,从而可能着手消灭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已达到极其尖锐程度的城乡对立时,才能获得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不能消灭这种对立,相反,它必然使这种对立日益尖锐化。对此,现代第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和傅立叶已经有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的模范大楼中,城乡对立已经不存在了。可见,这里的情形恰好与萨克斯先生所断言的相反:并不是住宅问题的解决同时就会导致社会问题的解决,而只是由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废除,才同时使得解决住宅问题成为可能。想解决住宅问题又想把现代大城市保留下来,那是荒谬的。但是,现代大城市只有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消除,而只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件事一开始,那就不是给每个工人一所归他所有的小屋子的问题,而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但是,每一次社会革命起初都不免要接过现有的东西,并且凭借现有的手段来消除最难容忍的祸害。我们已经看到:把属于有财产者阶级的豪华住宅的一部分加以剥夺,并把其余一部分征用来住人,就会立即弥补住房短缺。(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233-321页,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任志强这句话是真的假的?  任志强称:“对于房价来说,土地出让金大约占到54%-55%,再加上25%的所得税、增值税可能到60%,包括地价和各种税费在内的成本占到房价的70%左右。”以100万元购买了一套房子,里面约70万元属于上交国家的钱了。
投资和住房双重刚需。
经济学第一课就是需求,什么是需求?什么是需要?前者有购买力支撑而后者没有。刚需,是后者吧。经济学只研究需求。后者是政治家社会学家的研究范畴。没有货币,信贷,再刚性的需求也仅仅是需要,不会带来价格上涨。
好久没上知乎了,只是想总结下自己对于房地产的一些看法回答题主的问题,真的是刚需,原因有四:第一,房地产不是单纯房屋、土地,具有的不仅是居住属性,还有户口、教育、机会等等附加属性;我个人比较反对用租售比(可支配收入-房价比等等)去衡量中国的房地产,没有可比性。因为中国的房产带有户口、学位、配套、机会等等的附加属性,户口、学位、配套等等大家深有体会,我觉得大家忽略的是潜在的机会成本,包括人际往来以及软实力象征。说句不好听的,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个富人区,大家也都明白马太效应是什么 ,社会阶层的发展总是越来越固化的,有几个富朋友总比几个穷亲戚的机会要多很多吧。同样的错误,很多人总说中国A股市盈率高,泡沫,要崩盘,同样的道理,壳资源的价值计算了吗?第二,一线城市的优质地段的房产资源是稀缺资源,供不应求。大城市就那么几个,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中心城区就那么大,不可再生,没有替代品,供不应求,每次放水,哪里的房子先涨大家也都越来越明白。常见的错误是老拿供给说事,你试试去青藏高原上盖满房子看房子价格会不会降?第三,房地产并没有涨到天上去。上天的只是一小部分,以北上深为例,中心城区出现了很多晚上不亮灯,不装空调的房子吗?莫非所有亮灯的住宅都没有主人?我是85后,主观一点,我的大学同学基本都在北京买了房子,以我家所在的小城(四-五线?)为例,看着不怎样的家庭,随手就能甩给孩子200万买房子,看来并非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第四,中国式的“焦虑“。记得知乎上看到一句话,原文记不清了,深以为然:一个文明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当一个社会体制不足以维系最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尊严时,每个阶层的反应就是抢夺一切资源、守住到手的利益,给后代留下足够的遗产。中国人深知弱势群体是如何挣扎,买房也就成了对自我的终极拯救。中国人没得选,投资渠道少,不买房买什么?黄金?股票?P2P?都是呵呵。什么是价值,说白了大家觉得这个价...值!=================反对增加各种房产税,税收效率低下,拥有房产和没有拥有房产的人都增加了成本,税务部门又要增加N多人力去收税,没有人受益,这是经济课的基础知识。反对各种崩盘论,别拿租售比说事,最好别崩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说白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发展问题,努力科技创新,提升生产力,引导产业合并升级,当然,这也是全世界的问题。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总结一下,房子是刚需,但是房价高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是刚需。
最近的思考了一下中国房地产目前的现状,抛个砖吧。
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来看问题,总体上我国房地产是供大于求的,但对于一线城市和热点的二线城市,库存其实并不是问题,甚至是需求大于供给的()。最近(3月以来)房地产暴涨的主力也是这些城市,我们姑且称之为热点城市。热点城市房价的暴涨,先看一下热点城市需求方面原因:1.是宽松的利率环境,从2011年七月央行开始降息,到2014年3年时间共降息4次。而2015年一年内就降息5次!2011年到2015年初存款准备金间才下调了4次,而2015年内下调了6次!。房子这种高杠杆产品对于利率自然是高度敏感。2.是行政管制的放宽(),首套房、二套房购买的行政限制放宽。3.是2015年公积金政策的调整(),关于公积金制度有篇文章不得不看(),(题外话:事实上配合着高首付制度,我国贫富差距迅速被拉大的主因已经不难看出了)。公积金的存款利率目前一年期利率为1.1左右,而shibor 1年期利率为3.05左右。作为任何一个理性人都希望将自己的财富合理配置到更高报酬的资产上去,而由于公积金的渠道特殊性,房子是唯一的出口,这也是为什么首付贷是相当合理的制度产物!是缩小由首付制度造成贫富差距的金融衍生品(所以一刀切是懒政,)。最近政府调节上涨过快也是从公积金政策开始的(可反证公积金确实是房价上涨的主要推手)(,)4.是股票市场的暴跌造成的投资替代效应。股票这一轮疯狂原因诸多,大家各执一词。但说结果是一地鸡毛估计没人会反对。股市从5000点到今天的2800点,一说蒸发了15万亿财富(),QDII额度捉襟见肘()。作为一般中产阶级投资的主要手段还是回归房子了。
综上四点是需求侧的上涨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房价上涨是在月间就开始了的(擦,依然记得股市2015年暴跌前郎咸平在某节目里说自己刚买了上海的房子……),随后利好政策不断落地,价格开始上涨,并在前段时间进行了杠杆化的自我加强,从而导致了我们看到3月份的暴涨。再总结一下供给侧的上涨原因。1.城镇化的动力依然存在。引用梁红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依然缺乏大型城市。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有4-5个人口可能超过2000万人的特大城市,但只有23%的人生活在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中,而在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分别达到45%和65%。另外,中国仅有11%的人生活在人口超过500万的超大城市中,明显低于美国的21%和日本的57%”。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大量住房的质量仍然低下,不能满足住房基本品质要求。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末)时中国有25%的城镇家庭居住在平房中,24%的家庭住房内没有单独的厨房或厕所,19%的家庭还居住在砖木或更落后结构的房屋内,9%的住房建于1979年及以前(基本已构成危房)。随着住房市场向前发展以及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完善,这一状况会持续改善,释放出大量的拆迁改善需求”。2.土地财政必须还要挺住。事实上纵观历史与国际,政府公共支出的比例是一直上升的,非常符合瓦格纳定律()。而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大部分()要靠土地出让。单一的政治制度也限制了政府对于直接税的偏好(不过最终估计还是会来的)。支出的刚性要求收入的稳定性。所以地价必须稳定住,所以房价也就必然要维持在高位。当然地方竞争式政治体制(周黎安,2004)偶尔会博弈出幺蛾子,但18da以来政治集权()和官僚放权()的改革限制了这样的博弈。所以地价从政治角度看要至少维持在目前水平。3.虽然比例下降,房地产市场依然是吸纳劳动力最重要市场。()粗略算下,2013年接近6000万人。由于劳动力多为男性,那么其背后至少有1.8亿人受到影响,(当然老家有地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救命稻草,之后评说)。
唱跌楼市的人也不少,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当然这基本是个算卦表达)。
最后说一下,房地产泡沫破灭了会怎样?
很多人对比东京当年的房地产泡沫(东京那时候泡沫还是很大的比现在首都大!),我认为吧(浅见,特别不成熟),只要政治体制不出问题,泡沫破了也没那么大的影响。第一,我们国家没有通常意义上工会性质的组织(当然有工会)也没有什么终身雇佣制,私企呢也没什么良心,一旦出了经济危机,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大面积下岗,劳动力市场充分调节。而农民工呢(前面提到了)有地啊,饿不死啊!国企事业单位,国家养着啊!额私企白领嘛……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事实上有本事的话也不用20年,过几年经济回来了,也就有饭吃了。
那没本事!没铁饭碗!没地的人!呢?。我刚才不是说了嘛,大前提是政治体制不出问题…………!
额,木有谈到米国加息问题,这个方面大家说的差不多了,也不好说明白,算了吧。
不是因为刚需,是因为垄断
这个本身就是伪命题,中国房价真的高吗?你在4,5线小县城买不起一栋别墅吗?不要只盯着一线城市的豪宅,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一线城市房价高企是因为需求和供给的严重不匹配,不高才是不正常的。谁不想在天安门边上拥有一套四合院?那怎么办呢,只有价高者得了。高价格才能匹配高身份。
另外房产税不能降房价,只能毁中国。没有契约精神的国家是无法发展的。
今天早上在醒酒的过程中想明白假设购买一百平的房子,3万一平,这是300万,多数家庭是拿不出全款的,贷款还30年的话,总价相当于500万,一平米就变5万一平,这房子卖的时候就不可能再按3万卖了,起码5万以上呀,要不刚需得呵呵,这房子的附近教育,交通,商业什么的都只是卖房时的说辞接盘侠如果也是刚需,也从银行贷款买,银行必须哈哈政府爽翻全程
是因为土地供应被认为限制而产生的人为刚需。
我觉得现在房价高的原因和当年一个叫《计划生育》的政策有关系。
1978年出台计划生育后 造就80后一代独生子女群体 ,1980年出生的同胞在25岁时开始组建家庭 也就是买房。
这时是2005年 房价开始上涨 因为组建自己家庭后 会买新房 但父母的房子还在 ,这里就硬生生多出一片刚需。因为双方父母觉得因为是独生子女值得为他们这样做。
那么到90后 00后同样都是值得的,所以从2005年到2015年 90后开始需要买房成家,这片刚需还在增长。
这房价会到什么时候下跌呢?
我觉得会在 80后的父母开始搬进子女家一起住的那天 有可能是失去自我照顾能力的那天 假设80后父母在1955年出生 25岁结婚生子 70岁失去自我照顾能力。那么就是5年 那时父母们开始搬进子女家住 父母的房子开始逐渐空出来了
刚需开始减少
房价就会逐步跌。(失去自我照顾能力那天其实就是跳广场舞的那群人跳不动的那天)
但是 我都能想到 聪明的公务员们也能想到
所以2015年颁布二胎政策 强制增大人口 为未来补上即将缺失的刚需。
其实房价只是物价的缩影 物价也只是供需关系的缩影。维持供需平衡蛮重要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形成的,房价高当然不只是刚需本身的原因,更多的是土地制度本身抬高了房价(土地成本是开发商成本结构中很大的一块)。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使政府成为一级市场的垄断供应者,招拍挂制度在土地供应紧张的情势下不断抬高地价。2004年实行土地公开出让后,土地价格的飞涨带着房价快速提升(见下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
中国房价高企的根源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政府对土地财政吸毒成瘾,就好像当年国民党对长江出海口的关税吸毒成瘾一样。而国民党当年的关税成瘾症,使得国民党彻底沦为依附于外国对华贸易的政权(简称“买办政权”),对扶植本土的工业科技缺乏动力,最终造就了中华民国“黄金十年”工业零增长。
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成瘾,使得地方政府对打压房地产价格没有兴趣,当地人民的承受能力有多高,房价就能涨多高。首先,各位读者要有这么一个概念:一个政府可以背弃自己的理想,可以背弃自己的宪法,可以背弃自己曾经的支持者,但唯独不能背弃自己的财政基础。下面我们看一组数据2014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约40480亿元,高于预算数17.6%,在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盘子中占比近八成,再创历史纪录。
地方政府2014年卖地皮的收入高达4万亿,这是什么概念,地方政府的一年的税收收入也就7万亿左右。卖地皮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依赖度堪比当年国民党的关税成瘾症。由于中国是土地国有制,所以土地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政府手里。(卖方市场),土地的交易情况将直接影响房地产的价格。
而实际情况表明,由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成瘾,地方政府没有任何控制房价的动机。反而拥有推高房价的动机,而在卖方市场下,地价的涨幅完全取决于买家能承受的底线,买家的承受能力有多高,房价就能涨多高!这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市的产业结构和一般地区不同,以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尖端产业为主,所以当地人民具有更高的购买力,能够承担更高的房价。最终的结果是,深圳平均房价超过了北上广,高居全国第一。由于之前中国GDP在飞速增长,所以房地产价格也可以炒起来。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减速的到来,房地产价格涨幅必将超出市场的容纳能力,成为破裂的经济泡沫。届时,中国除了中央政府以外,各级地方政府将面临收不抵支的威胁。(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柱是增值税,不是卖地)======================================本答案放出一个月才,一语成谶。
这个提问有两个问题:第一,房价真的高吗?高的标准是什么?第二,什么是刚需?刚需的标准是什么?真的有所谓的刚需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楼市崩盘3大前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