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红盘盘的平均寿命

为何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_股权战略管理-爱微帮
&& &&& 为何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导致企业“短命”最重要的原因往往是内部矛盾。而股东矛盾,则是内部矛盾中最主要、最具破坏性的。许多公司业务做得不错,也以倒闭收场;甚至越是挣钱,倒闭得越快,往往是因为股东之间的权益不平衡,引发股东矛盾,阻断了公司的持续经营。除非实质股东只有一个人,否则民营企业出现股东矛盾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公司股东有两方面最基本的权利——财产权利(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利(剩余控制权)。前者主要表现为分红和分配剩余财产,后者主要表现为选择管理者和决定重大事项。也正是这两种基本权利,造成股东之间、股东和控制人之间天然的矛盾。针对股东权利相关的几个重要而又常见的问题,我们来探索如何通过事前设计防止企业股东纠纷,促进企业发展。&  【远离“致命的不一致”】有三家企业(均为个人独资企业),都是进行石灰石矿的开采及相关矿产品的生产。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了以上规模为目的的合并。通过谈判,三家企业都撤销,合并为一家新的公司,原三家企业的投资人成为新公司股东,大致各占三分之一的股权。确定具体股权份额的时候,股权之争十分激烈。在激烈的谈判过程中,其中一个股东A最后做出了妥协,股权份额减为32%,另两个股东B和C各占34%。可是,公司刚成立运作不到三个月,股东之间就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里面有行政捆绑产生的弊端、股权平衡导致的问题,更有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的问题。原来,新建公司的章程是从网上下载的所谓标准文本,规定“重大事项经持有三分之二以上股权的股东同意决定”。股东A很快发现,他联合B或者C两人中的任何一人,都只有66% 的股权比例,达不到三分之二,决定不了重大事项。也就是说,自己提出的重大事项主张,必须说服B和C一致同意才行。而B和C只要取得一致,便可以决定任何事项,自己否决不了。当初让股权(从1/3减至32%)的时候,想到只是比他们少两个百分点的分红,没想到在公司控制上出现这样的结果。于是A要求重新谈判。虽然这种结果不是B和C当初有意谋取的,但是B和C也因为这意外的特权而暗自得意,不肯答应重新谈判。可是A负责公司的生产,而且合并的时候是带着一批人进入新公司的,于是在工作中处处闹别扭,严重影响公司运作。最后,在律师帮助下 ,这家公司修改了公司章程,在持股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股东会表决权按人头行使,不按出资比例行使,并对公司治理作整体重新设计。上述这家公司在进行股权设计的时候,由于忽视公司章程,而对A股东的公司控制权利造成了严重影响。真功夫也是股东协议与公司章程不一致引发矛盾的典型例子。真功夫重组时由股东制定的《合作框架协议》,约定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由蔡达标方和潘宇海方分别委派,而在《公司章程》中约定,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应由公司董事会决定聘任,两者有明显冲突。在个人关系比较融洽的情况下,矛盾不容易爆发。而一旦有冲突,这种自相矛盾的公司治理设计,就引发了巨大的管理冲突,冲突双方分别根据不同的文件进行人事任免直到爆发不可调和的激烈冲突。所以,公司契约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到了是否产生冲突,以及冲突可能产生的成本大小。这里所说的“契约”,主要就是指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股东协议是全体股东协商一致的产物,只要有一个股东不同意,协议都无法签订。公司章程在首次制定的时候,需要全体股东签字确认,以后的修改,则凭借持表决权特别多数(三分之二以上)的股东同意即可。也就是说,公司章程在制定的时候更像“协议”,而在修改的时候更像“法律”。用好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是公司事先设计的重要环节。我有如下建议:其一,公司章程尽量吸收股东协议的内容,保留股东协议。并且在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里面都明确载明两者出现不一致(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都是可以修改的,因此可能出现更多的不一致)的时候的处理方式。其二,首次制定的公司章程全部吸收股东协议中关于股东权益及公司治理的内容(关于公司设立和筹备的内容除外),并明确约定章程中的某些条款的修改必须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不论哪个方案,应尽量减少必须全体股东通过的事项,以保障公司运作的效率。【精心设计三个细节】1、落实知情权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实现财产权益的最重要条件。可是,股东滥用知情权,又会给公司的商业秘密带来威胁。如何平衡股东知情权和公司商业秘密保护之间的关系?小股东利用知情权搅得公司不得安宁的案例比比皆是。股东行使知情权的方式,最直接的就是查账。法律对此有规定,可是过于简单。《公司法》第34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在实际公司设计中,如果在事先约定中明确细节,会省却很多麻烦。而具体要如何落实,则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公司有不同设计。比如,我在协助一家公司进行公司设计时,建议在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摘录公司账簿及财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同时规定了股东的保密义务,除了在股东内部洽谈时使用,以及依法维护股东权益在诉讼或者仲裁程序中作为证据使用以外,不得用作其他任何用途。这是因为,该公司股东人数不多,股权没有过度分散,最小的股东也持有公司5%的股份,股东对公司的参与程度也都很高。而且该公司业务非常市场化,操作也比较规范,对公司商业秘密泄露没有特别的担心。作为配套制度,建议约定股东的竞业禁止义务。2、约定股东控制权股东对公司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参加股东会。这方面,法律留给股东自治的空间很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董事、监事、董事长、副董事长及经理如何产生?新《公司法》对股份公司选举中的“累积投票制”进行了确认,而对有限公司并未提及。这样,占简单多数持股比例的大股东似乎可以完全控制董事会监事会,因此需要股东对此作出适合自己公司的约定。例如,M公司由股东三人组成,其中甲股东是主要投资人,占公司70%的股份,并承担公司主要经营管理职责,任总经理。乙股东和丙股东分别占18%和12%的股份,也在公司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乙、丙的股权部分来源于实际出资,部分来源于甲的配股(配股实现时间为两年)。经过充分的协商,股东们一致认同,既要保证甲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决定权,又要在重大事项上保证乙和丙对甲的适当牵制。我根据与股东们沟通的情况,提出了以下建议:1. 明确公司重大事项(除法律规定事项之外)。2. 公司不设董事会,设执行董事,由甲股东担任。重大事项由股东会经股权2/3以上并股东人头2/3以上多数同意方能决定。(重大事项甲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但没有甲的同意,乙和丙作不了重要决策。)第二项,还有一个备选方案,就是重大事项由持有公司股权80%以上股东同意决定。在目前的股权结构下,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3、对股权转让预先约定我国现行公司法对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是这样的态度:对股东之间的内部转让不做任何限制;向股东之外的人转让股权,适当限制以保证公司的人合性,但是最终不限。同时允许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作规定。其实,股东之间内部转让股权对公司股权结构影响极大,对其他股东的权益影响极大。这种转让可能导致公司话语权的极大变化,也可能使苦心设计的公司治理方案付诸东流。关于股权转让,M公司做了如下个性化约定:1.股东向其他人(包括股东)转让股权(包括股权的继承、赠与及共同财产分割),必须经其他股东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当收购其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不同意的股东决定收购其股权的,收购价格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按事先设计的公式确定股份价格。二人以上的股东决定收购的,协商确定收购份额,协商不成的,按所持股份比例确定份额。2. 股权转让以后不影响现有股权结构的,原则上由新股东承继原股东因本协议而享有的权利义务。转让导致现有股权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权利义务变化的,应由全体股东重新协商确定相关权利义务。3.有配股的股东,在公司成立后两年内不得转让股权。但是经全体股东协商一致同意转让的除外。4. 有配股的股东,未满两年因股东个人原因退出公司或者不能正常提供约定的劳务,其配股部分股权由公司无偿收回注销,或者按比例分配给其他股东,退出股东必须协助办理相关变更登记手续。但是,因为股东死亡、残疾等非主观原因不履行义务,以及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义务又不能弥补的,其股权根据已履行义务的时间按比例折算保留。上述方案有两点可供借鉴之处,一是确定了股权价格计算方式(当然每个公司情况不同,公式也应该不同),避免了因股东对股权价格认识不一产生的纠纷;二是明确了配股的股权实现过程中的转让问题。【避开引发“心脏病”的股权设计】某些股权结构本身就是矛盾的渊源。最容易导致毁灭性矛盾的股权结构主要有两种:平衡型股权结构和平均分散型股权结构。先说平衡性股权结构导致僵局的例子。有两个人,同学多年后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公司业务发展不错,效益也十分可观。但没到一年公司便垮掉了。原来,两人在经营战略、用人理念上发生了分歧,都很坚持自己的看法。正好两人各占公司50%的股份,谁也不能单独作决定。开始还只是理性的争执,后来变成了感性的抬杠,凡是对方主张的一概否决,导致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活活被拖垮。这是典型的平衡股权的难题。两个人股份相当,对财产权利和控制权利的行使力度一样。积极的一面是,两个人力度一样大,可能互不相让;消极的一面,也可能互相观望—反正赔了也有你的一半。只要存在两个大股东,两个大股东对公司的实际影响都非常大,就都属于平衡股权。比如:50/50、51/49、45/45/10、40/30/分散小股东,等等。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就是标准的平衡股权,即便是引入风投进行重组之后,也未摆脱平衡股权的桎梏。在平衡股权结构下,两个大股东死掐,有时候甚至连关闭公司的决定也无法做出,便形成所谓的“公司僵局”。而平均分散的股权结构一旦产生股东矛盾,也可能是致命的。我有一个客户,从零起步,已经运作了近十年。开始是两个股东,一大一小,两个人互相配合,业务做得还不错。后来为了做大,经过几次增资扩股,包括给有能力的职业经理配股,变成了七个股东。其中最大的股东占30%股份,最小的两个股东占5%,另有两人各占20%,两人各占10%。大股东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其他股东分任不同的职务。这种股权结构,导致该公司即便是小事情也难以决定。一次,公司决定中秋节全体员工去爬香山,行政部经理却为了这件事,哭了好几场,都无法协调好。原因是这些股东(他们在企业里面都被称为“X总”)意见不统一。负责销售的股东根本就不同意去,认为正是拿单的时候,不宜耽误时间。负责财务的股东认为预算太高,不值。负责产品的股东认为预算还太少,要搞就得像样一点。在重大决策上,大家要么表态但不关痛痒,要么就不表态。谁也不作负责任的思考,谁也不作有力的担当。而担任总经理的大股东的意见也时常遭到否决。就这样,这家开始发展还不错的公司,后来一直不死不活,租用写字楼的品质越来越差,办公场地也越来越小。这个案例反映的是平均分散股权结构的弊端。由于股权平均分散,没有人能真正地行使控制权,极易产生搭便车的心态。搭便车最突出的莫过于人民公社,这已被证明是没有效率的方式。在这种股权结构下,只有产生一个英雄,有极大的人格魅力并大公无私,公司才有希望。【股权结构设计五原则】现实中没有绝对完美或者正确的股权结构。但根据多年经验,笔者对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提出如下建议:1、最好有大股东,但大股东不绝对控股。必须要有相对大股东对公司负最终责任。其他股东有参与的积极性,有参与的必要,也有参与的力量。2、主要管理者最好占大股:在资本力量不是很强大的情况下,公司的主要管理者最好占大股控制利益与基于股权的财产利益一致,有助于避免非股东(或者小股东)控制人绑架股东利益。在资本力量足够强大的情况下,公司的主要管理者可以占小股或者不占股份。相比平衡股权和平均分散股权,民营企业一股独大更有助于公司发展,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有一定弊端,比如容易形成独裁,小股东的权益容易受到侵犯等。现实中,理论界对一股独大的恐惧和非议,更多来源于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这是股东缺位状态下的一股独大。民营企业股东一般不会出现缺位,反而具有一股独大的独特优势:财产权利和控制权利相对统一,不容易发生矛盾;控制成本低,决策效率高。3、民营企业过早的股权分散式灾难股权过早分散,大股东积极性降低,小股东积极性也不高。尤其是在我国,大多数人缺乏规范的股权意识和公司治理意识,往往把股东和管理者的角色混为一谈,容易造成公司管理的混乱。4、警惕用配股的方式激励员工股东的积极性,正面来源于对公司剩余索取权的行使,反面来源于对投资血本无归的恐惧。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息息相关。配股太少,行使剩余索取权的积极性不高;太多,公司控制成本增大。相比于投资获得的股份,配股股东血本无归的恐惧大为减少。5、投资人在公司设立之初就应当考虑股权结构问题,尽量避免畸形股权。如果畸形股权结构已经形成,或者不得不形成这样的股权结构,就要通过其他手段尽量弥补。比如,设计适应公司实际情况的治理模式,用优先股解除部分股东的控制权,等等。如果不幸矛盾激化,病入膏肓,就不得不考虑动手术了。比如及时通过股份重组、股权收购、公司分离等方式解决问题。总之,留下一个活的公司,比看到一个公司渐渐死去要好。有人说,股权是实实在在的权利啊,如果股东都不愿意放弃,怎么能靠简单的“设计”实现股权结构的优化呢?问题是,如果股东能够预见到畸形股权带来的危害,不但挣不到钱,还要忍受浪费精力和时间、牺牲友情等痛苦,还愿意做无谓的坚持吗?(来源:商业评论网)股权是企业的基石。【事的问题用商业模式来解决】【人的模式用股权激励来解决】【如果你需要设计企业股权架构,股权激励方案,请和我联系】长按下图二维码添加我微信好友,注明“股权”,微信号:isanbu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股权战略管理,是指利用股权建立一种人、组织、环境高度匹配的自组织管理模式,使组织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策略和方向。咨询热线:32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查看: 40|回复: 0
互助盘、分红盘、拆分盘、虚拟币等项目本质分析!
主题帖子积分
发表于 7&天前
  本公众号专注于为广大,资金圈的参与者提供最新最快讯息,实时更新爆料各资金盘的内幕, 不定期发布最新风险预警及评盘信息,希望大家时刻关注了解!
  新手应该怎么选择项目?本人从08年开始接触这个圈子,大大小小做过上百个项目,今天和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目前当红的各类项目!
  新人一定要学会自己分析,千万不要只听你的推荐人说。某某项目好,包赚不赔,投资1万每天能赚多少多少,所有的项目只有通过自已分析过可行才能去投资,因为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只要钱离开你的口袋,就开始有风险,要改变口袋就要先去改变脑袋,所以有一句话叫做,脑子是个好东西,一定要自已用大脑去分析项目才是长久之计。
  1、分红盘
  近几年很火的复利模式,以中炎,自由国际,去年的百川最为红火。复利模式的泡沫非常大。因为每个人的人脉都是有限的,当平台会员量达到一定时,总有那么一天,会进单量减小,这时平台没办法兑现每天返利的承诺,只有半盘跑路。
  经过几年的总结,基本上复利盘很难走过半年。其实大家可以把复利盘比着一个国家的银行,期间不断的发行人民币,你说不通货膨胀才奇怪了,为什么中国人行发行人民币要定量发行呢?有些人说某某公司对接了实体,有实体支持,但实体并不是消除泡沫的地方,实体只是把泡沫转移。
  再说说从去年下半年火爆至今的互助模式,所谓互助模式通俗的说就是,你把钱打出去,别人再给打回来,比如你打1万出去,钱在外面待四五天的时间,系统给你匹配给别人,再打回来,不定是谁给你打,反正打回1万5来,利率一天一千,就是百分之十。
  假设有四个人参与第一批的互助,每人出1万块钱打给该平台,系统排队5天后,这四个人按照10%的利率需收回6万块钱。那么,这6万块钱需要系统匹配第二批的6个人每人1万块钱来帮助,也就是如果今天只有一个人投资1万玩,只够给平台原有的会员利息,还不要算各种奖金,光静态就分掉的。如果连续三天都没人进入平台,那这些钱怎么发出来?当然也可以放长线钓大鱼,看操盘手个人想法。
  3、固利模式
  去年疯狂一时的苗龙、蒙商、敬母模式,就是每个月定量发工资的,当你的业绩达到一定标准(也就是拉的人头)就会涨工资,这类项目往往打着上市企业、集团公司的名义在操作,确实也有个别真的是实体公司,但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不能走长久。其实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明白上市意味着什么?
  现在还有就是炒币模式的,以比特币为王,炒币的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没办法判断币种的真实性,因为时光一去不返,现在不如以前了,如今币种泛滥,实在是太多太多,已知的币种超过1000。
  其中不乏企业币,山寨币,琳琅满目,不知道大家做过调查没有,现在炒币都要求大资金投入,少则1万,多则几十万,并不符合我们互联网投资圈的精遂(我们的口号是:以小博大)。
  各种倍增模式,假如全球始发行量是100份财富,而你购买了其中1份财富,当100份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玩家的需求量时,那么这100份财富将会拆分为200份,那么你持有的1份将会变成2份,你的财富增长了,翻倍了,财富翻倍是因为玩家持有的财富从1份变到2份,那么请问多出的这1份从哪里来?
  从玩家需求量的增加中来,不断有新玩家花钱买“财富”,需求量自然就来了,说到底,还是拿新用户的钱给老用户发收益,是明晃晃的庞氏骗局。
  小编一路走来,纵观互联网金融,每个人都希望做长久,包括小编也是,并不希望像如今的局面,做月盘,天天找,月月换,不管互助仿盘,还是拆分,还是各种币,活的有多少,又死了多少,好的盘子有多少概率,大家其实大致上都知道的,是否因为投机心理,还是博弈心理,又或者说是其他的原因呢。
  今天就跟亲粉们讲到这里,说的不好的地方,还望大家提出来,小编再次感谢所有关注赚友传媒的亲粉们,你们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
  关于赚友传媒
  赚友传媒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宗旨,不评分、不推荐,只做良心评盘,用真实数据说话,不收粉丝一毛钱,永久免费,对于粉丝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经常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发帖内容较有主见
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
经常帮助其他会员答疑
积极宣传本站,为本站带来更多注册会员
积极宣传本站,为本站带来更多的用户访问量
长期对论坛的繁荣而不断努力,或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
活跃且尽责职守的版主
曾经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目前已离职的版主
经常在论坛发帖,且发帖量较大
郑重声明: 本站信息全部来源于互联网搜集或网友发布,仅供交流参考之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Powered by拆分盘和分红盘的区别_wk沃客理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贴子:
拆分盘和分红盘的区别
分红盘就是固定每天给你分红多少钱的意思,如早期的中炎,百瑞等,还有的是,拆分加分红的结合盘,这里不贬低任何行业,我们只讲事实。
分红盘呢,就是不看交易量,无论井场多少现金流,每天都固定给你分红,表面看天天有钱到户,实际中呢,一旦莫段时间现金流小,他就很难给你分出来,这就是问题所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1月份公司交易100万,要分出80万,很简单就能分出来,到了3月份公司交易80万要分出100万,这就很难了,大家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公司老总开公司是为了赚钱的,也不可能贷款来个你分红吧, 这个月贷款,下个月还要贷吗,这就是问题的真相,最后就里关网跑路不远了。
就拿最近的3M来说吧,就是先例,他规定月收益130%,就是说你投资100元,30天你就能收益130元,大家想想,谁能够保证30天公司的交易就一定能达到这个数呢,最后资金就出现了问题,公司有规定所有加入的人,在加入15天只内必须新开一个新户或者是推荐一个新人,请问你能做到吗,公司能做到吗?这就是资金链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分红盘的问题所在。
那么拆分盘又是什么样在的呢,拆分盘是靠每天的交易量来控盘涨价的,交易量大就涨价多一点,交易量小就涨的少一定,这就决定了大盘的长久性。
阳光惠金所理财,惠金所理财官网,新人注册立享2500红包,阳光保险集团旗下互联网理财平台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中国人必读的十五条理财忠告
来源:钱生钱微信号&
  中国人越来越富,关注理财的人越来越多,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透明,但是因“理财“而起的钱祸也越来越多。
  从不理财到瞎理财的中国人,究竟需要哪些忠告呢?
  1、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绝非目的。
  如果目标是解放中国,那投资好似一场战役,平津战役或者淮海战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
  如《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作家乔纳森?克莱门茨所说,我们投资并不是为了击败市场、发笔横财,或者赚取尽可能高的回报,金钱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其他终极目标的手段,投资是为了购买一栋房子,或者让子女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退休生活储备。
  2、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
  赚得多,花得多,永远在老鼠赛跑圈。
  当我们住70平米的房子时就开始琢磨换个两室一厅,随着收入增加,会想要不要去再买下一套海景三居室,赚得更多时,也许会考虑去郊外选一套别墅。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道哲学题永远在变化,理财规划能帮你调试“该赚多少钱来实现它”,但也会提醒你―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将决定你要花多少钱,适当抑制欲望并没错。
  你得赚多少钱实现它?这将决定你需要多少钱,可以增加被动收入。
  3、切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
  你见过20多岁的投资理财大师吗?
  我们见过20多岁的网球冠军、主持人,但极少见到20多岁的投资理财大师。
  任何一种非凡成就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老虎在1996年获得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职业高尔夫巡回赛冠军时只有20岁,但他练习高尔夫球已经有17年了。
  1999年,17岁的朗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一夜成名的时候,他已经没日没夜的练习钢琴有14个年头。
  比如你从21岁毕业,你就需要花时间训练财技―投资1000元与投资1万并没有太大差别。理财是一门实用技术,最好自己能上场,单靠看书恶补并不容易。
  4、人生最大的风险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得太长。
  欢迎来到长寿风险的世界,这看起来不近人情,但这的确比“死得太早”还可怕。
  规划我们退休后的投资组合,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财务难题之一。
  如今,65岁的男性预期平均能活到83岁,而65岁的女性平均能活到85岁,但这些数据会误导人。
  因为它们只是平均预期,不仅有半数的退休者会活得更久,而且人们在活到平均寿命前后时也面临很大的变数,有些人可能在接近70岁就去世,而不少人能活到90岁。
  而且,如果你已婚,则还要考虑两个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寿命仅仅反映的整体情况,至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富裕而且定期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经常阅读理财杂志的人,他们的寿命可能超过平均数。
  如果你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还是谨慎为好,做好90岁,甚至更长久的退休计划。
  可怕的是,在超过20年的收入荒漠里,(如果50岁退休,按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4岁计算,是24年)我们靠什么养老?
  除了社保,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喷泉是最佳解决之道,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社保真的帮不上忙―――如果想像老人那样退休后在冲绳租下一套靠海别墅逍遥过晚年,只能靠自己的安排。
  第二多的人靠着一套房产,但活过了70年,所有权又是一个不确定性。
  根据经验,大家填补养老大坑的现金喷泉依次是:一笔储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产;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红―这些都是被动收入。
  5、不要过早结婚
  当被问及成功秘诀,四叔给年轻人一条忠告:不要早结婚。
  结婚二字对中国人的重压,除了孩子,还有一套房子。一个28岁的青年为了婚房可能要花掉自己工作以来的所有积蓄―能成为母钱的钱,为了凑齐首付,搭上父母积蓄的大有人在,更可怕的是,每月供款会吃掉你存下更多母钱的可能。
  曾经鼓励年轻人,在20岁的时候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像四叔一样冷静的想想,创业失败的几率高达九成,投资失败也绝不少见,但我们可以积蓄母钱的力量,损失的只是,晚几年享受婚姻生活。
  6、卖掉房子去投资
  过去十年,中国房价上涨6倍,年均收益率接近20%,在(,)心中已经成了一个优良的投资渠道,但是接下来10年,还依然会延续此前的辉煌么?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同样楼市亦如此。
  但是楼市是明年还是后年下跌呢,我不知道,但是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重要,我们考虑的一个命题仅仅是,接下来10年,房地产还会是一个优异的投资渠道么?
  衡量房地产价格的两个指标:租金收益率和房价收入比。目前北京普通住宅租金收益率为2.5%,北京房价收入比差不多20:1,这两个指标目前似乎并不合理。
  对这种不合理比率的调整,我们寄希望于资金的上涨,收入的提升。房价如果继续10年保持20%的增长,为了改善目前并不合理的比率,那么租金和收入应该要保持高于20%的增长,但这个数字在现实世界中似乎很难实现。那么降低一点要求10%呢,这也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数字。
  答案很清楚了,房地产要延续过去10年的辉煌似乎并不现实,无论房价下跌与否,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的10年,房地产不再像过去10年是一个优异的投资渠道,而是一个与股票、基金,甚至债券类似的投资渠道。
  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为什么要守着几套房子?
  7、别指望靠赚钱
  买保险重点是买保障,而非投资。台湾理财者会认为买保险是必需的,人有旦夕祸福,需要保险来保障,而内地的创富者偏年轻,可能感觉不到保险的重要性。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而不是投资。
  我们对保险有个最大的错觉―既然是保险,用它投资肯定没风险。这句话大错特错。
  直接忽略掉所谓“保障又理财”的保险,只选择那些纯保障型,至于投资,省下钱来交给更专业的投资机构去打理。中国理财网CEO赵良有个绝妙比喻,投连险好比二合一洗发水。
  事实上,有必要让保险来满足双重需求吗?按照赵良的话,既然有洗发水和护发水,何苦非要用快捷酒店的二合一洗发水?
  8、赚自己能赚的钱
  完全靠投资“发财”可谓凤毛麟角,依靠一份自己的事业改变财富的速度甚至靠谱一些―微软、甲骨文、沃尔玛、LV,除之外的九位富豪的背后都是一家富有成长性的企业。
  我们经常关注那些一年之间就高涨100%,甚至翻两番的股票,阅读有关明星基金经理的小道消息,四处打听有内幕交易的热门小盘股。
  投资家也好,企业家也罢,别人的故事终归是别人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爹,大可不必悲伤富豪榜上没有你的名字,我们可以做的是,赚好自己能赚的钱,把它赚足。
  有时候投资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是避免变穷。
  9、能把钱守住就是赚了钱
  理财的目的不是创造财富。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财富不贬值,其次是力求财富的稳定增长。
  如果你相信一项投资会让你收益丰厚,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可能会让你瞬间实现最高的理财目标,让孩子在美国读中学,全家住别墅。
  但如果你错了,极端的情况是损失了90%之多―如同1929年-1932年美国大萧条时代的情形。这个错误的后果与你错过了一个高收益的机会完全不能相比,你可能会失去全部的养老金,连70平米的房子也住不起。
  10、现在,投什么比什么时候出手重要
  理财者总是陷入两难境地:不满意于国债和保本基金的微薄收益,也不喜欢股票和阳光的大起大落,把钱放(贷)给号称能给5分利(月息5%)的表哥,但又担心要不会来本金;终于打听到一年稳赚13%的产品,却发现凑不齐300万的门槛。
  每个理财产品总是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上纠结不已,如同找女朋友,要么漂亮但不聪明,要么聪明但样子普通,难得碰到才貌双全的女子,却看不上你。
  一个简单的方法帮我们找对产品,先把钱简单分成这四类,对号入座:
  第一笔钱,随时要用的钱(比如一个月后就要支付首付)。保持流动性没商量,把它放在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或者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中。
  第二笔钱,主心骨的钱。说不定什么时候用,因为有它所有很安心,大可以放在固定收益的产品中,比如固定收益类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
  第三笔钱,小赌怡情的钱,没有了也不会太心疼。大可以直入股市、做白银T+d未尝不可,还能顺便提高投资经验。或者尝试些艺术品投资。
  第四笔钱,长钱。可能在10年以后才会派上用场,可以持有股票型基金、阳光私募,半年看一次就好。虽然今年股票型基金亏损,但长期来看,持有8年,也能把投资翻三倍。
  11、隔靴搔痒更安全
  如果理财也是一道料理,大可以将我们善食巧烩的本事移植过来,有米、兼有巧妇足以做出一桌好菜,无肉也不遗憾―在这儿,股市很像是一块生肉。烹饪一道水煮肉片、京酱肉丝、辣炒回锅肉都不赖,生吃?还是小心为上。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了解信用违约掉期、商品升水和抵押衍生品,甚至,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了解股票,与其啖生肉难以下咽,不如找到好厨子烹制肉羹,“隔靴搔痒”未偿不可。
  12、投资最可怕的敌人是你的情绪
  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与投资者们的交流中,她发现投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深刻的影响着投资行为。
  因为痛苦就采取低买高卖策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事件会是承受了下跌(因为不肯割肉),还赚不到牛市的钱(因为赚钱时会频繁买卖,拿不到牛市的收益)。
  13、风物长宜放眼量
  外人看来,低买高卖是应该的呀。尤其是高点不卖出,真是笨人所为。在如此的外部压力下,许多人从长期投资者走向短期交易者,这大概也是现阶段基金发行规模尚可,但整体规模下降的原因之一吧。
  再加上渠道本身的利益倾向,以及长期投资教育声音的弱化,最终让投资者不是走向理性,而是走向短视:
  逐渐关注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而不再寻求大概率、大幅度的获胜事件。直到牛市来临,他们才发现因此丧失了巨大收益,可惜已为时过晚。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长期投资未必是获取最高收益的方式,却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方式。
  14、外人田里有肥水
  汇率进一步市场化的条件在逐步形成。与此相关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的完全可兑换,这件事情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毫无疑问将被不断推进。事实上,资本账户的可兑换在很大程度上正在逐步实现。
  如果一定要算一个数字的话,按照IMF(国际货币组织)的标准70-80%的可兑换项目都已经可兑换了。只差一点点,百姓自己能够把存款完全不受限制的转换到外币这件事。也是一步一步,让我们老百姓直接出国投资。
  为什么这么讲,从百姓个人的利益考虑,国外有巨大的投资回报的空间。我们不要只看到欧债危机,看到美国经济情况不好,看到华尔街指数下降,这个是片面的。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不断上涨,事实上带动了苹果公司、力拓、必和必拓、石油BP、美孚公司、公司等等大企业的股价上涨。
  用中国人俗话来讲这等于是肥水流入外人田,难道我们的消费者、投资者、储蓄者只能隔岸观火吗?
  我们应该积极走出去,布局到这些优质的金融资产上去。让我们的百姓获得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企业的股价上涨、资产价格上涨的部分回报。
  15、花大钱买贵货
  “他们花起钱来总是大手笔,但生活中却节约朴素”,投资专家朴容锡在描述新生代富豪时说。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矛盾。
  每个月接到单时,我们总是有这样的疑惑―钱无声无息滑过指缝。几乎每位女性都有这样的感觉:置装费大把花出去,还是觉得没衣服穿。
  一双质量好的皮鞋,只要保养得好,穿上10年也崭新如初;一典的实木好床,即便连续睡上10年,也结实如新;一套红木家具,可能越用越值钱。
  虽然大家都在说LV贵且不值,但花同样的钱,买一个经典皮具可能比买十个“随便背背”的包划算得多:第一,当时绝对贵,下次自然买的少;第二,钱花在了看得见的地方。
  另外,如果我们把钱花在享受各种经历上,比如,出去和朋友一起聚餐,或者带上孩子去游乐园玩耍,再或者一家人出国旅行。
  这些经历不会变得老旧,也不会令人生厌,取而代之的是珍藏的记忆。多年之后,享受回忆,会觉得无比珍贵。
(责任编辑:李振梁 HN063)
12/08 19:5012/08 19:0912/08 09:2612/08 09:2212/08 00:4212/07 22:2212/07 19:5412/07 15:25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平均寿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