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区在哪

无锡高新物流空港物流园区_百度百科
无锡高新物流空港物流园区
无锡高新物流空港物流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019亩,总投资约10亿元,按照阶梯性发展原理,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目前已启动建设,占地约300亩,主要建设内容11个500吨级件杂货泊位及相配套的交易中心、加工室内仓库、室外堆场、道路等,年设计吞吐量380万吨。总投资约3.86亿元。在一期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二期建设,二期规划用地面积约525亩,主要建设8个1000吨级泊位(其中件杂货泊位6个,多用途泊位2个)及交易区、加工车间、室内仓库等,年设计吞吐量为400万吨,其中钢材320万吨,集装箱8万TEU,总投资约3.65亿元。同时远期规划建设占地约150亩的铁路专用线,与沪宁铁路相通,形成铁、公、水、空多式联运。
无锡高新物流空港物流园区交通优势
无锡高新物流空港物流园区位于无锡新区沪宁铁路以西,京杭大运河以东,G312国道以南,机场南路以北,横穿新安大桥和硕放大桥之间。周边有多个运输主干道,交通网系四通八达,具有很好的运输条件。紧园区邻312国道、京杭大运河及沪宁铁路,距无锡硕放国际机场仅5公里,同时规划在园区内引入铁路专线与沪宁铁路相通,形成水、空、铁、公多式联运枢纽。
无锡高新物流空港物流园区园区功能
无锡高新物流空港物流园区作为无锡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总体功能定位为:集现代仓储、加工配送、商品交易及展示、电子商务信息、金融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园区共设交易功能区、仓储功能区、加工功能区、综合服务功能区、配送功能区5大功能区块。
无锡高新物流空港物流园区经营业务
无锡高新物流空港物流园区一方面全力发展仓储、装卸、加工、交易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另一方面紧紧抓住新区积极整合各类物流资源的契机,结合无锡市、新区的发展规划及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积极开拓思路,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快速发展动力,重点打造好以下特色化物流服务功能:  1、保税仓储与航空物流功能  2、二类口岸功能。  3、铁路货场功能  4、信息化管理系统[1]
.无锡高新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周凤臻一行深入锡林浩特市调研
新闻中心&& 10:21
------------------------------------------------------------
  10月30日,盟人大工委主任周凤臻一行深入锡林浩特市就在建项目、民生工程等工作进行调研。
  盟人大工委秘书长吴晓东,锡林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锦明、市人大主任齐振华,市委常委、副市长孟玉明等陪同调研。
  在锡林河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现场,周凤臻详细了解了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情况汇报,他强调说,要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宝贵的湿地资源,公园的规划要高标准,做到生态保护与开发和谐统一;建设要高水平,切实提升公园的档次和品味,让湿地公园真正成为锡林浩特市集旅游、休闲、娱乐、科教、环保于一体的重要景点。
  锡林郭勒草原火山地质公园,是锡林浩特市为有效保护、和开发200万年前火山喷发留下的火山地质遗迹,而申报的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公园的建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地质观光、了解自然的原始天然场所,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锡林浩特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将有力拉动旅游业及三产服务业的发展。
  周凤臻实地察看了锡林郭勒草原地质公园文碑、平顶山核心园区火山地质遗迹、以及火山地质公园博物院等建设情况,他指出,地质公园的建设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充分挖掘原生态资源优势,在突出原生态地域特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建设。要在文碑等火山地质品牌形象宣传的策划上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突出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景区廊道、亭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更加注重人性化、个性化细节考虑,从而打造旅游精品工程。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加大民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切实改善城市居民饮水质量,2013年投资建设提升城市水质工程,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调研中,周凤臻对锡林浩特市民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参观了锡林浩特市三水厂水质提升工艺流程后,他说,民生工作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特别是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锡林浩特市本着对百姓高度负责的精神,引进国内最为先进设备,优化工艺提升水质,为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办了一件好事。
  周凤臻一行还深入到锡林浩特市空港物流园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记者:王莹、索利德)
主办单位:中共锡林浩特市委宣传部
承办:锡林浩特市新闻中心
锡林浩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电话:,8229976空港物流园区
空港物流园区
近日,国家《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出台,将哈尔滨定位为东北北部区域物流中心,对俄国际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粮食与农副产品、装备制造业、医药、石油化工、能源、木材等行业物流和边境口岸物流;重点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围绕这一目标,我市应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公路物流港、铁路物流港、航空物流港、航运物流港四大物流港及相关园区。 我市公路和铁路物流规划建设启动相对较早,而对航空物流重视不够,当前应把空港物流园区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一、我国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
  空港物流园区是以现代物流为基础,依托航空港,以航空及机场地面配套物流设施为核心,以运输服务作为手段,为多家航空公司、航空货运代理、综合物流企业提供公共物流设施、物流信息服务及综合物流服务的场所。空港物流是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快捷、方便和优质的服务符合现代物流服务的基本要求。空港物流是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连接的重要纽带,是衡量国家或地区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信息和物质交换便利程度的重要标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空港物流客观上承担着国家或地区经济纳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关键节点及载体功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拉动,航空货运作为现代物流中的重要环节,正在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各地把兴建空港物流园区作为提高机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物流乃至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型枢纽机场所在地的空港物流园区建设起步较早,已形成一定规模;其它地区也都在积极谋划,制定战略规划。我国的空港物流园区建设从起步阶段开始向理性、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⒈空港物流园区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空港物流园区高效的物流运作,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促进与其相关的产业发展,带来可观的税收、带动机场周围土地升值、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我国依托大型枢纽机场所建的空港物流园区,大都成为该区域最具经济活力的新增长极。如首都国际机场所在地——北京顺义区政府2002年在机场北侧规划建设了北京空港物流基地,投入运营后用四年时间实现税收由零到11亿元的突破。2007年基地实现税收15.6亿元,同比增长40.8%。
  ⒉空港物流园区集聚效应凸显。为加快空港物流园区发展,各地政府均制定政策吸引物流企业入驻。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在园区投资兴业,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如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引进企业200多家,其中包括TNT、日本邮船、三菱、索尼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外运、近铁、宅急送、顺丰速运等60余家物流企业。
  ⒊空港物流园区保税功能突出。保税区是航空物流发展的空间依附,可强化国际机场在物流加工、仓储、展示方面的保税功能,进而向空港自由贸易区转型。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今年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家直接依托空港口岸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其中的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首批企业已入驻运营;为充分发挥海空两港综合优势,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天津港保税区中的空港保税区和空港国际物流区获批,入区企业已有30余家。上海、广州、重庆、大连等城市也都在积极向国家申请辟建综合保税区或空港保税物流中心。
  二、我市建设空港物流园区的必要性及现实基础
  ㈠必要性
  ⒈满足航空货运增长的需求。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以来我市经济高速增长,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总量的增长引发对航空货运需求的增长。“十五”以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每年以两位数增长。而机场目前现有的机场货运站和南航黑龙江分公司货运站面积仅8000 m2,设施和功能无法满足未来航空货运增长需求。
  ⒉推动航空枢纽建设。航空枢纽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空港物流园区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对降低商品总价值中的物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可吸引机场辐射区域的货源向园区集中。同时,货源充足又会吸引航空公司和物流企业入驻,开辟新航线,加大航班密度,促进枢纽机场的形成和发展。枢纽机场建设能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提升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国际竞争力,使其成为区域性枢纽航空港乃至国际门户枢纽港,客观上要求推进空港物流园区建设。
  ⒊带动空港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现代化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为核心的空港经济的竞争将取代传统的以公路、铁路为中心组织经济的竞争方式。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天津、武汉等城市十分重视空港经济发展,把其纳入经济总体发展战略之中,加大了建设力度。2004年我市道里区规划33.38平方公里土地作为太平空港经济区,现列入哈大齐工业走廊之中。但几年来发展迟滞。可以空港物流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启动空港经济发展。
  ㈡现实基础
  我市发展空港物流园区具备相应的现实基础:一是良好的区位条件。我市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位居亚太经济发展区腹地,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的交通枢纽。哈尔滨机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航空物流提供了客观条件。二是机场的运营基础。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全国具备飞行区等级4E级25个机场之一;经营航线57条,其中国际航线7条;通航城市46个;2007年实现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443.7万人次、5.25万吨、4.02万架次,分别列全国民用机场排名23、23、29位。三是具备发展的空间载体。可依托太平空港经济区,借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之机,推进空港物流园区建设。
  三、加快推进我市空港物流园区建设的相关建议
  ⒈加强领导,高起点规划。发展空港经济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走出仅仅是机场和航空企业抑或道里区太平镇政府的事这一认识上的误区,应把空港经济发展上升到市乃至省政府层面来推动,予以重视和加强领导。从国内外发展空港经济的经验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发展空港经济的根本保证。发展空港经济涉及到较多的利益主体,体制问题比较复杂,空港、产业园区、保税区、交通网络建设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市及省政府规划、协调和扶持。必须在市及省层面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推动工作开展。
  空港物流是空港经济的核心和主导产业,当前应把空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作为空港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首先启动。空港物流园区建设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涉及城市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郊区土地使用、交通运输现有结构、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必须科学、长远、统筹规划。空港物流园区规划要与机场发展规划、省市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物流发展规划、交通规划等衔接,并纳入其中。园区规划建设一定要高起点,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应具备较高的现代化程度,综合功能性强,能满足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需求,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
  ⒉明确定位,合理布局。空港物流依托于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而发展,是直接服务及依托于航空运输业的产业。空港物流园区的目标定位与机场的规划定位和运营发展息息相关。为提升哈尔滨在全国乃至国际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实现逐步把哈尔滨机场建设成为区域性航空枢纽、东北亚航空枢纽、国际航空门户枢纽的目标,空港物流园区也要长期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设成高效率、一体化、全方位、功能完备的区域性航空物流中心、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空港物流园区规划首先要与机场扩建和货运区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无缝对接,充分满足航空货运对速度、质量的要求,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学习国内外空港物流园区建设经验,功能区块可以分为物流核心功能区和增值服务区。核心功能区主要包括快递中心、国内货物存储及中转中心、保税物流园区(主要为国际货物存储、中转、生产加工等)、航空货运代理中心、航空公司基地等。核心功能区块之间联系相对较强,布局应相对集中;国内货物存储及中转中心、保税物流园区应与机场货运区无缝对接,减少货物的运输次数和存储次数。增值服务区主要是围绕航空货物的生产加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航空运输的服务业,围绕航空人流开展的商品展示、国际贸易及围绕航空物流的咨询培训商务等。商品展示、国际贸易等区块应与机场服务设施相互连接,生产加工区、商业服务区可布局在核心区外围。
  ⒊制定政策,引导集聚。一是做大物流企业,吸引物流航母入驻。利用多种方式,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特别是大型国际航空转运中心落户往往能带动相应产业的集聚和发展。美国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落户广州新白云机场,每年将带来60-80万吨的航空货运量,吸引大量的物流企业入园。我市应制定政策,对于物流引擎作用和拉动效应显著的项目,给予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引导航空物流企业拓展业务范围,为客户提供包装、分拣、配送、报关、保险等全方位物流服务。改造、整合、升级中小型航空物流企业,壮大企业规模,向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联盟化方向发展,尽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产业群。二是争取国家支持,规划建设空港保税物流区。所谓保税区是指一个国家在边境或其它地方划出一个特殊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在海关的监督下,对进出口区内的货物免征关税。保税区是我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性区域,是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特殊区域。由于保税区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实行比其他开放地区更为灵活优惠的政策,它已成为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必须规划建设空港保税物流园区,进而向综合保税区发展,提供保税增值服务,减少货物的税收成本、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
  ⒋空地合作,联动协调。一是以合作共赢为纽带,深化空地友好协作关系。正确处理场、航、政府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利益,形成合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企业共同发展。政府应在规划、用地、税收、资金投入、补贴等方面支持机场和航空公司发展。可邀请机场集团、基地航空公司共同参与空港经济的规划、建设、发展,形成政企之间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空地协作关系。二是联动协调,共建大通关平台。整合机场、航空公司及其它物流企业信息资源,按照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构建航空枢纽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物流信息平台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金融等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保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畅通,使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国际货运枢纽的“神经中枢”。建立机场、航空公司、海关、检验检疫、财税、外管、国土、规划、商务等单位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一单多报、协同查验、电子申报、网上核销的“并联式”通关模式,建成大通关系统,提高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缩短货物周转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三是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实现多式联运。打造以空港为核心的大交通格局是发展空港物流的基础条件。空港物流辐射带动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港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接条件。应逐步完善空港至公路物流港、铁路物流港及省市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等重要物流结点间的公路、铁路物流通道;进一步加强物流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公路、铁路在航空货物集散、“门到门”配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公、铁、航多式联运,实现航空物流与其它物流方式之间有机链接,构建公、铁、航立体物流体系,为客户提供快速、安全、高效的综合物流服务。&
发表评论:
馆藏&1448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空港物流园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