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精尖中心为什么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路径研究
第06版:专题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路径研究
&&&&北京市第8期区县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孟景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关村和北京市发展,把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列为首都四大核心功能之一,同时提出北京要推动经济发展优化升级,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要率先适应和担当这一趋势和要求。&&&&立足于统筹服务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按照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要求,抓好“瘦身健体”、“强筋健骨”两条主线,坚持增量提质与存量优化并举、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联动、产业培育与环境营造同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升级,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富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甘于做减法,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瘦身”。一是按照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总体部署,推动不符合首都城市定位的产业转移调整或转型升级,加快调整退出一批“三高一低”产业,严把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底线。二是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规划,加快疏解转移一批高端产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及下游关联产业,通过主动在京津冀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拓展核心区产业发展的纵深空间。&&&&精于做加法,以产业提质促增量,带动经济提质增效。一是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重点,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立足核心区资源基础,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前沿趋势,聚焦大数据、人脑信息转换、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必争的关键领域和关系社会民生的重点领域,抢占全球先导产业发展制高点,在创新引领中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善于做乘法,推动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聚变,释放产业升级发展的“乘数效应”。一是研究出台“互联网+”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智慧医疗和健康服务等核心区具有发展基础的跨界融合新兴业态发展,领跑全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二是培育支撑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鼓励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业态升级,支持互联网企业并购服务业“入口”企业,加快破除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行业及数据壁垒,构建统一、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库。&&&&勇于做除法,着力推动科技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和价值链提升。要进一步做优做强智力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科技服务业,增加科技服务业的经济附加值。一是聚焦技术转移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等五大优势领域,打造以标准经济、专利布局运营经济、研发设计经济、检验检测经济、平台经济等为代表的智力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科技服务经济。二是加快推进研发服务外包等低效能科技服务业转移和升级,加快推进呼叫中心、基础软件开发测试、基础数据处理等低端业务转移,推动行业解决方案、行业设计及研发等高附加值业务发展,加快打造产业耗能低、人均产值高的新型服务外包业态。&&&&勤于做综合运算,着力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一是探索重构核心区产业组织和产业服务新模式,营造具有内生动力的高精尖产业结构生态体系。要探索建立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的平台型产业组织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搭建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项目培育、市场转化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研发平台。要着力构建领军型企业主导的链条型产业组织模式,支持领军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网络,提升全产业链创新能力。要巩固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学科型产业组织模式,探索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技术研发无缝衔接的科技成果培育、转化、产业化的新机制。要深耕依托众创空间的开放型产业组织,加快构建以众创空间为平台载体、以专业化机构为服务支撑的产业孵化培育体系,支撑创客型经济发展。二是着力完善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制定低端业态改造升级、跨区域转移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和服务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加强对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资本支持。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对北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思考--以
对北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思考--以
[摘要]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海淀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具备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良好基础,同时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海淀区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海淀区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一方面要限制传统低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兴产业业态的产生与扩张。通过要素资源的自然淘汰,实现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中经评论·北京)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北京要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
  一、海淀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基础现状
  海淀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具备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良好基础。
  (一)创新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2014年,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0.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高于同期北京市平均水平。2014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062美元,高于北京市16278美元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市前列。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凸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0.05:14.40:85.55调整到2014年的0.05:13.39:86.5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二)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高端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近年来,海淀区工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走在了全市T业发展的前列。先进工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业总产值2026.6亿元,增长27.6%,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要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发展“高精尖”产业,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三高企业不断退出,技术含量低,效益差的企业不断转移到外地,工业高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三)科技服务业体系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
  过去十年海淀区经济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科技、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支撑,海淀区不仅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过大冲击,反而快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第三产业中科技服务业是海淀区最具优势和特点的产业领域,我国科技服务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大多在海淀率先出现,形成了一批模式新、能力强、影响力大的科技服务知名机构,如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海淀区率先形成了与硅谷类似的产业结构。 版权所有
  (四)互联网+传统产业发展迅速
  作为我国互联网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海淀区顺应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趋势,依托区内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在促进、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已逐步形成了涵盖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互联网教育、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智慧交通、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领域在内的“互联网+”产业链条。
  二、海淀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存在的不足
  海淀区有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良好基础,同时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海淀区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土地等资源约束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
  空间资源不足、成本高昂是制约海淀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很多新产业、企业放弃海淀产业园区,选择其他城区的产业园区落户;同时很多在中关村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随着业务拓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更多的土地、更大的空间以及更低的成本。当海淀区无法满足企业诉求时,为了生存企业被迫迁出海淀。正是上述原因,致使海淀区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例如同仁堂、民航信息、两视、京东商城等纷纷外迁。可以说空间资源不足,是制约海淀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版权所有
  (二)部分产业领域存在高、精、尖人才短缺现象
  海淀区人才密集,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等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环境和实践环境,同时政府对科技人员的发展的重视,也为海淀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但在软件信息等领域仍然存在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高精尖”人才的供需出现短缺现象。通过调研发现,有些企业认为人才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全球性的行业领军型企业比较缺乏
  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众多,目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就有5135家。但从单个产业和细分领域看,却存在总量较大、实力不强,缺乏全球性的行业领军型企业。以电子与信息产业为例,全球芯片市场份额的80%被英特尔主宰,全球路由器与交换器市场份额的65%被思科占据。联想、百度等少数知名企业无论是企业规模、市场份额,还是核心竞争力,距离全球性行业领军企业都有较大差距。百度在我国搜索引擎市场的份额接近80%,但占全球份额不足4%。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牢牢占据全球主要市场份额、赢得国际话语权,是当务之急。 派智库-
  (四)对全球前沿产业的超前谋划布局不足
  与美欧日韩等全球主要创新体相比,海淀区对全球前沿产业的谋划布局步伐仍显滞后。以美欧为例,早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欧就瞄准人脑工程、石墨烯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有望对人类未来生活生产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产业领域,纷纷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出了长期支持计划,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反观我国,在上述领域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仍处于跟跑者位置。
  (五)高端科技产业与低端城市服务业相互交织制约发展
  海淀区现有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高科技产业8万多家,吸纳48%的从业人员,创造的GDP占全区的57%,同时,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低端城市服务业有7万多家,吸纳24%的从业人员(其中外来人口占60%),创造的GDP仅占15%。高端产业与低端产业并存,高端产业对低端产业的渗透、引领作用不强,低端产业自我服务、自我循环,不但挤占了大量城市发展空间,也对高科技产业的成长形成了制约,对教育交通医疗都构成了较大压力。 本文来自派智库
  三、对海淀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思考
  海淀区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一方面要限制传统低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兴产业业态的产生与扩张。通过要素资源的自然淘汰,抑制传统低端产业再扩张,以增量产业调节存量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一)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突破口,加快产业转移调整
  一是按照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的“双杠杆”作用,推动不符合首都城市定位的产业转移调整或转型升级。要综合运用禁、关、控、转、调等方式,加快调整退出一批“三高一低”产业,严控城市低端_丁业总量,严把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底线,稳步推进城市低端业态调整;二是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规划,加快疏解转移一批高端产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及下游关联产业,通过主动在京津冀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拓展海淀区产业发展的纵深空间,弥补海淀区产业发展“硬环节”缺失的不足,构建京津冀产业联动支撑发展的新格局。 本文来自派智库
  (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重点,立足核心区资源基础,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前沿趋势,打造全球先导产业发展高地。聚焦大数据、先进制造、人脑信息转换、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必争的关键领域和关系社会民生的重点领域,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抢占全球先导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在创新引领中产业提质增效、瘦身健体。
  (三)夯实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人才基础
  海淀区要通过多方吸引,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重点引进高端人才。围绕海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目标,引进现代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结合重点工程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围绕产业链的发展,重点引进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对于引进的人才,要合理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优化其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在户籍、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政策保障,使高端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为海淀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做出贡献。
  (四)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生态环境
  一是营造具有内生动力的“高精尖”产业结构生态体系。联合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项目培育、市场转化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民营非企业”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技术研发无缝衔接的科技成果培育、转化、产业化的新机制。支持领军企业面向技术创新需求,搭建一批专业领域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网络,促进提升全产业链创新能力。二是着力完善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健全低端业态改造升级、产业跨区域转移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政策支撑。(《中国经贸导刊》,中共海淀区委党校,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白素霞,何弘毅)
上一篇: 下一篇:北京:推动制造业向高精尖产业转型
当前位置: >
北京:推动制造业向高精尖产业转型
来源:未知
北京资讯 |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绩,综合实力不断站上新台阶,结构和质量出现了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工业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期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各种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为准确把握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梳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的成效,探讨工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工业报将陆续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系列报道。报道将从地方到企业、从宏观到微观,逐层扫描中国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为工业发展勾勒出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不断强化,运行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思路和途径。本期刊发第一篇,同时在本报官网(中国工业新闻网)、官方微博新浪微博名称:中国工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工业报)同步刊登,期待读者和网友们积极参与和互动。
  当前面对呼啸而来的新经济大潮,北京制造业正经历着一次深刻的调整与转型,而调整幅度之大、难度之巨、力度之强,也是北京工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
  作为中国经济重要门户之一,现在的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以及绿色、高端、集约发展水平已走在全国前列。但随着石墨烯、3D打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北京也在不断权衡和校正着产业升级新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北京制造业的调整思路越发清晰:摒弃&大而全&的完整产业链建设思路,并破除片面追求产能扩张的发展模式,瞄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大方向,全力打造一个由&北京创造&为内涵的新型制造业之都。
  &稳中提质&、&高端引领&特征不断显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工业稳中提质,区域产业协同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布局优化&等特征。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在调整疏解中连续4个月回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连续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以生物医药、汽车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占工业的比重超过51%,创历史新高。
  截至5月底,北京市大中型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超百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数2.3万件;规模以上工业劳产率31.4万元/人,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7倍;利润增长1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1~5月,工业大中型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1%。
  当前北京市产业疏解成效显著,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加快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调整退出。今年全市已关停174家企业,2013年至今累计关停1180家。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步伐加快。目前北京市累计签约&4+N&合作平台工业项目60个,涉及投资956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20个,完成投资72亿元。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10个远郊区率先完成入户光改,全市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达11.4兆,较2014年底提高了1.2倍。协调主导电信运营商实行第五次宽带提速,以&50兆起步、100兆普及&为目标,实现光纤宽带签约速率免费翻倍。
  此外,今年以来北京市新增3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8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总数居全国之首。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作为国家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北京。
  形成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北京市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编制印发了《北京市鼓励发展的高精尖产品目录》和《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2016年)版》,细化正面清单,引导高精尖产业增量发展和存量技术改造升级。这些文件规划充分释放了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政策信号,并折射出该市由&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的转型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从战略全局而言,北京市对于制造业规模的认识并不局限于大小之别,也不是其调整转型的目标选项。市主管决策部门深刻认识到,调整的终极目的是要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时逢难得的产业调整窗口期,要在增量创新和存量改造上做出新部署,力争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格局。
  在北京制造业的调整具体部署中,首选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能够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创新前沿产品,如超导材料、纳米材料、智能机器人等。其次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到解决产业短板的关键核心产品,如集成电路装备、高端传感器、航空发动机等。
  同时,顺应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趋势,聚焦发展以&互联网+制造&为代表的集成服务产品,如智能装备系统、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物联网等,并突出轻资产化,聚焦发展设计创意产品。突出保障基础民生,选择发展名优品牌产品,如&老字号&产品、城市应急产品、高效节能产品等。
  此外,北京市还希望通过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能够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起引导作用,在更大空间平台上形成原创技术为支撑、高精尖产品为牵引、区域合理分工的大产业链条和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
  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将被严格禁止
  相比较而言,北京先于全国其他地区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也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开展传统制造业产能减量。目前全市推动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已由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为主向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转换,这也意味着产业发展要在高精尖产品创造上持续发力。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表示,目前已发布的《北京市鼓励发展的高精尖产品目录(2016年)版》和《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形成了有进有退、增减衔接的政策组合拳,体现了政府在产业促进手段上的创新转变,其核心是精准管理、定向引导、不一刀切。对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准确界定,严格禁止,绝不笼而统之;对于符合高精尖特点的产业,清晰方向、鼓励引导,也不广而泛之。
  这几个指导性目录不仅向社会释放了北京市工业发展的方向性信号,也是指引资源要素配置的重要依据。据了解,北京市明确提出,相应政府部门要围绕《高精尖产品目录》和《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制定实施相应的财税、金融、科技、人才、土地、规划等产业政策。对符合目录引导方向的产业项目,将纳入绿色审批通道,在土地供给、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下一步还将研究出台措施,把调整疏解释放的要素资源引导至高精尖产业,实现腾笼换鸟。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下一步,北京市将全面落实&放管服&的改革要求,紧扣制造业创新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题,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方向,突出&北京创造&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构建产业生态为基础,以创造高精尖产品为核心,实施&3458&战略计划,推动北京制造业向高精尖产业转型,将高精尖产业打造成为新时期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支撑,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增长引擎。
几年前,当国内外经济高位运行时,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开始谋求转型。他们以制造业为基石,一面抓支柱产业提...
为搭建社会组织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供需对接平台,近日,共青团重庆市委携手市内各高校,在重庆城市管理...
5月30日洛客大会暨全球创新设计大会正式开幕,会上洛客平台与全球创新精英通过思想的碰撞,以创造不可能为议题...
在今天举行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北京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19.01万亿元,接近全国的十...
企业在线回呼
沃锐猎头评论
让工作更精彩
Better Work,Better World
沃锐全国站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
上海沃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您的需求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如您想更快,请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400-017-8018
400-017-8018
服务热线,7*24 在线
企业在线回拨
24小时客服热线
点击通话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
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到微信王安顺:北京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新网
王安顺:北京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记者 程功 摄
  今天上午,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市长王安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北京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全市常住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
  “下决心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在介绍去年工作时,王安顺表示,2014年北京制定了实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92家,搭建了30个产业疏解合作平台,推进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场36个。同时,还制定实施人口规模调控工作方案,以功能、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全市常住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首都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得到缓解。
  王安顺表示,去年,成立了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完成了国际奥委会的调查问卷答复和视频答询,成功入围候选城市。
  去年空气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4%
  在回顾2014年工作时,报告中也开诚布公地承认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王安顺表示,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去年全市上下付出了巨大努力,广大市民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但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实际下降了4%,相比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降5%左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有关具体情况,市政府已向大会提交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左右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以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4%和2.5%,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
  部分教育医疗服务向外转移疏解
  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今年将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疏解一般制造业,禁止在首都功能核心区新建扩建制造业。加快疏解动物园地区批发市场、大红门地区批发市场、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对其他区域性批发市场逐步制定调整疏解计划。同时,推动部分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向外转移和疏解,促进京津冀区域教育合作和人员交流。
  今年将研究推进居民阶梯气价
  在深化改革方面,今年将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精简200项以上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许可类审批事项。
  今年将适时调整非居民气价、热价,研究推行居民阶梯气价政策,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出台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实施规划和配套政策,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新能源汽车配置指标增至3万辆
  今年,新能源汽车配置指标将增加到3万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同时,执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打造以特色小镇、古村落为重点的休闲度假品牌,提升旅游休闲消费。加快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四新”功能区建设发展,抓好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后续建设和利用,尽快积聚实力、形成规模。
  顺义等地承接中心城人口转移
  推动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编制实施城乡结合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50个重点村建设任务,扩大“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试点,抓好“二绿”地区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试点工作,推动城乡结合部减人增绿。
  加快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完成核心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抓好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推进顺义、亦庄-大兴、昌平、房山等综合性新城建设,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承接中心城人口、功能疏解转移。
  今年,将继续实施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落实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延庆、密云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支持门头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制定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行动纲要。
  今年将制定积分落户政策
  今年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全面实施人口规模调控方案,落实区县调控责任,实现常住人口增速明显下降。出台居住证制度,研究制定积分落户政策。推动制定房屋租赁管理条例,开展新一轮地下空间三年整治。关停300家制造、锻造、小家具等领域的污染企业,逐步清退镇村工业大院,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
  实施新一轮缓堵措施
  核心区全面实现无煤化,城六区基本取消燃煤锅炉。淘汰老旧机动车20万辆,开征施工工地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污费。推动编制实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加大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的实施力度。全面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任务,统筹做好新增林木、原有林地的流转和管护,新增城市绿地600公顷,建设市级健康绿道200公里。
  着力缓解交通拥堵。制定实施新一轮综合缓堵措施。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开工建设4条新线,开通14号线中段、昌平线二期。建设12个停车管理示范小区、30条示范街,推进驻车换乘停车场建设。记者 张楠
【编辑:和星晨】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 ?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