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投羊网贷平台台是不是要很多钱才可以投的?

想要P2P理财?那么这些骗局一定要警惕!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在最初,P2P被定义为个人与个人之间小额借贷交易,但是这种关系并非需要资金方与借款方双方见面,而是通过网络平台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和手续。但是这样简单的关系,在资产类别多样介入、创新手段层出不穷的时代却愈发复杂化。这样复杂的背景也为新骗局铺就了肥沃的土壤。
  【P2P行业乱象】P2P的变异术
  这个世界在高速变化,人们对创新些许已经失去一些敬畏感,被人们每天挂在嘴边,导致曾经清晰明了的事物慢慢变得混沌不清。其中就包括“P2P”这一概念。
  什么是P2P?似乎现在已经没有人说得清楚,仅剩下一个模糊的影子。在最初,P2P被定义为个人与个人之间小额借贷交易,但是这种关系并非需要资金方与借款方双方见面,而是通过网络平台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和手续。
  但是这样简单的关系,在资产类别多样介入、创新手段层出不穷的时代却愈发复杂化。这样复杂的背景也为新骗局铺就了肥沃的土壤。
  从P2P到P2N、P2L、P2A、A2P、P2B&&概念变化了九曲十八弯。此前不为大众日常接触的外汇、票据、保险等产品在经过层层非正常手段的包装下也进入了最简单的P2P行列。在P2P舆论风评并不好的情况下,平台方也在承认自己是P2P和不想承认之间纠结、拉扯。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多种P2P变种方式,层层拨开,让更多投资者看清当前眼花缭乱的P2P变身术。当然,除文中提到的多种P2P变异方式外,嫁接了融资租赁、房地产项目、车辆抵押项目等都存在着或由资产本身性质或由平台建立者故意为之的骗财之术。
  骗术一:冒名保险公司 险资空手套白狼
  客户,来自险企;从业人员,来自险企;名牌头号,来自险企。保险业务人员的推广手段也自然过渡、移植到了P2P平台。在这过程中,P2P平台共需要“三步”,即搭建平台,寻找到客户源,诱拐投资,最后就可以坐收利润。
  虽然曾经由于保险业务员简单粗暴的拉单推广方式让保险行业并没有给大众留下太好的印象,但随着近年人们对保险的日益重视,人们的思想逐步开始转变,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名声”并不好的P2P来说,保险自然属于正规军,也更得投资人的心。
  “我们是某某保险公司的子公司。”这通常是该类P2P平台向客户介绍自己的第一句话,让客户从心理上打消抵触感。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该类冒名保险公司的平台中,更有甚者端出了“保监会”的名号,声称自己受到保监会监管,是保监会的直属单位。看似真实的公司名牌、墙面上多种资格证书,让人信以为真。
  “框架”搭建之后,填充框架的工作人员也多数来自大量保险公司,曾经的销售员摇身一变成为总经理、市场总监。这些人利用原来在保险公司的客户资源,以高息为诱饵,说服客户将保单质押,进而把质押款作为投资款直接投入P2P平台。
  还有一种情况是以“回馈客户”为借口,称保险公司开发了最新的高回报理财产品,说服客户投资,并向其索取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资料。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认为将资金投入了保险公司,而非P2P平台。
  一位曾经实地调查过该类P2P平台的保险公司管理层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业务员经过“专业培训”,每一句引导话语都紧扣投资者的心理变化。
  在上述保险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保险薪酬机制的掣肘,大量代理制员工“出逃”保险公司,铤而走险,杀入P2P“捞一票”也在逻辑之中。但是投资人一旦被迷惑将血本无归。
  骗术二:P2P配资 爆仓一日毁
  2015年6月股市的蹿升催生了配资业务的繁荣,让某些曾经没有业务增长点的P2P平台找到了新出口。
  P2P配资简单而言就是将借贷业务和配资业务相关联,业务模式共分为两类,一类平台将投资者的闲散资金汇集,然后将资金用于股票配资需求者进行股票交易。投资者的收益则来自配资客在股票操作过程中的盈利,输赢全部押宝于投资者水平。另外一种模式,则是简单粗暴的资金配比,提供高杠杆资金直接给到投资者。不同于机构的2-3倍资金融通,P2P配资甚至高达9倍、10倍,一个跌停就颠覆世界。
  此轮牛市行情演进中配资业务在后期受到严厉打压。配资公司上游做资金批发业务的感受到高风险纷纷退出,市场资金面一度大幅收紧。一位P2P配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受此影响,大量的资金转向P2P。一方面,受经济下滑中优质资产短缺的影响,大量资金站岗,做资金批发业务可以小幅缓解,另一方面,由于配资是暴利行业,因此,可以获得大幅收益。
  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当股灾来临、指数崩溃式下滑时,业内人士称,平台资金链一度断链,未来经营下去自融、拆标、期限错配是不可逃避的方式方法。
  但是,在当时“低头捡钱”的牛市时期,大量的投资者处于眼热状态,并不了解个中问题。“投资,当然是为了获得一定幅度的合理收益。”李先生曾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他们对于投资的理解,但是他对于投出去的资金流向并不在意。
  骗术三:租软件炒外汇 工作人员都是临演
  金融之所以具有神秘性是因为其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性以及与人交易的非频繁性。人们在买衣服、买日用品时能轻易辨别好坏,但是对金融产品的辨识却并不容易。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部分理财产品拨开了神秘的面纱。但是仍然有一些面纱是在短期内难以被普及的,例如外汇、黄金、石油、贵金属。
  当P2P概念被越来越多运用时,许多原本清晰的事物渐趋变得模糊,尤其当线下P2P四散开来时,投资者所需要履行的动作几乎相同,即将资金投入平台,然后定期收取回报。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上海某公司曾经通过互联网租用外汇保证金交易平台破解版,随意命名后,通过后台操作,设立多个虚假账户建立保证金进出记录,以供投资者查看,同时,为让更多投资人信服,组织投资者公司参观活动,将办公室租用在远离市区地带,并雇佣人员“表演日常工作”,展示公司正常运营状态。
  “炒外汇是最好的噱头,兼具时代潮流感和专业神秘感。”某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意骗取资金的人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打消投资者疑虑。
  互联网金融带动新理财观念火爆后,记者本人也接听过多个宣传外汇、黄金、期货的电话,承诺让人惊讶的高的收益,并再三强调当前该类别投资的火热程度,市场局面的良好情况。其实,我国外汇交易尚未全面放开,自称为外汇经纪商的大量群体,以咨询公司、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名义设立多家机构,在拉拢客户的过程中炒外汇存在的投机性被轻描淡写略过,执意强调投资回报,由此产生的踩雷事件也在每天上演。
  骗术四:染指虚假贸易的P2P票据理财
  当收益和安全相比时,相信更多投资人愿意选择安全。曾经在一段时间内,P2P票据理财火爆一时,尤其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银票”,由于加上票据承兑所在银行的背书,更是将安全二字标注在了平台页面的最上端。在更多人眼里,票据也是神秘的代表,更多存在于企业之间的贸易支付,一位票据理财平台的创业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创业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将票据作为理财工具,而是作为更为常规的支付工具,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并表示已经着手开发票据支付结算系统。
  正如货币一样,支付功能的背后代表着流转,在票据中称为流转背书。而一次次流转背书过程中,“上下游企业须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这一规定让票据居间商们在“票据产业链”中产生过巨大的利益空间。
  一位票据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行业中存在大量的“票据包装工”让原本并无贸易往来的企业间拥有了贸易背景、相互合作贸易合同以及看起来更为真实的增值税发票等,当然这一切都是虚假的。
  除此以外,在P2P票据理财过程中,由于票据所产生的风险还包括票据自身的二次质押。而二次质押风险被业内人士看作票据理财安全性真正的拦路虎。所谓二次质押,即P2P票据理财平台在收到企业融资的票据后,先行运用贸易委托付款等多种方式套现,然后再去银行办理托收手续。而前期通过违规方式获得的质押贷款则几乎被用于平台的自融行为,其风险不可谓不大。
  【P2P行业乱象】那些迷人的“花式忽悠”
  “他们拿过政府颁发的奖杯,我们去找政府。”前期第一财经记者赴浙江调查P2P跑路事件时,一位资金受损的投资者激动地站在已经被查封的公司门口,扒着门窗高声喊。
  可是投资者说的这个奖杯并非政府颁发,而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奖杯。但是,投资者并不能清晰地分辨。
  当前互联网金融风头正盛,大量鱼龙混杂的P2P平台涌现,与之相伴的是,为争夺客户,降低获客成本,出现了大量吹嘘、滑稽的宣传手段,骗取大量前赴后继为了高利润而不顾“合理逻辑”的投资者,导致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P2P平台自贴身后有“银行”
  “我们是一家银行,只做房地产业务,资金放在我们这里绝对安全。”一位年长的投资者曾经这样描述过一家P2P平台的宣传方式。该投资者参加某团体组织活动,这家平台为活动的赞助方,当活动结束的时候,一位男士拉住了参加活动的所有大爷大妈,讲出了上面一番话。更夸张的是,该平台居然声称其名称叫“普惠银行”,大量的年长人士在经过短暂的洗脑之后,纷纷在一张白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并承诺在未来几天之内存入少至几千、多至几万元不等的存款。
  一些P2P网贷行业诞生的一刻起,就从没有放弃过寻找“背书”的可能性,而在备选对象中,银行以安全可靠、深入百姓成为首当其冲的“炮灰”。
  这些千方百计与银行搭上关系的手段其实现说法大同小异:第一,平台计提的风险准备金账户开设在某某银行,由银行监管;第二,平台同某某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第三,平台同某某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第四,平台借款人和投资人账户均开设在某某银行。
  事实上,更多情况下,平台所谓的在银行的某某账户,与百姓平时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从实质上讲并无差异,仅仅是将钱选择了A银行而非B银行而已,如果硬要说区别,那么则是,一个是个人账户,一个是企业账户,仅此而已。
  李鬼行业协会遍地开花
  寻找靠谱背书,始终是一些P2P平台推广的不二法则,除上述的银行之外,看似有政府背景的行业协会也成为一些P2P平台的目标所在。
  但是当前,在网贷行业存在游走着大量虚假,以骗钱为主要目的的行业协会。运用一个看似带有政府背景的名字,给更多人以错乱感,其中代表之一即“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看似熟悉的名字,实则偷龙转凤。于2014年4月获得国务院批复,由央行条法司牵头筹建的正派军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两个名字相似度高达99%。
  在李鬼行业协会的网页上可以看到该协会所谓的高层并无一人出自互联网金融行业,而会长宏皓的个人新闻占据了整个新闻页面,此外,本报记者多方打听了解到,宏皓也非其真实姓名。
  在李鬼协会之外,也有部分群体充当正规军中的“蛀虫”,日,中国互联网金融诚信联盟发布公告称,联盟以及联盟的发起机构从未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以及任何第三方收取费用或授牌及颁发帧数。但是联盟近日收到全国部分区域的连续举报,称有人以联盟的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某图个人私利,给联盟造成恶劣影响。
  坏账和风险为零你信吗?
  “平台成立至今没有一笔坏账,坏账率为零。”某P2P平台线下地推人员曾经这样在电话里对第一财经记者宣传。而对于记者能够咨询平台坏账率这一问题,他们也充满了“神奇感”,似乎这是一个较为高深、普通人并不会关心的问题。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4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无论是借款资源还是风控水平,传统商业银行远在P2P之上,如果按照同样口径计算,P2P的不良率甚至5倍、10倍于银行数字,而那些宣称零逾期、零坏账的平台又从何而来?
  更多平台会声称,零坏账的背后是“银行级风控”在把关。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即能戳破此泡沫: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信贷利润。
  如果一个P2P平台能够提供超出常识理财所拥有的资金收益,并且能够在大量线下渠道、多种媒体方式中看到平台的宣传成本,那么平台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一定高企。
  风控并非说说而已,高强度的线下调查,精密的系统搭建,高素质人才的配备,这一切都意味着风控成本不是一个小数字。那么,最终的利润何来?平台着眼于长期发展还是只做一票生意,辨别似乎只在一秒钟。
  【P2P行业乱象】监管细则在路上 P2P行业需软着陆
  今年的寒冬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似乎格外冷。网贷行业发展似乎已经由前年的初期,去年的高速成长期,再到今年的需要成熟期。在行业梯队明显、复杂现象频出的当前,与行业相关的任何一方都在盼望甚至渴求着监管的出手。
  从“四条红线”到“7&18”《关于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监管的确在向前走,但是不得不承认走得很慢,甚至一度被称为“难产”。被从业者频繁提及、讨论、研究的监管细则,至今尚未出台。
  第一财经记者从接近监管层人士处获悉,监管细则正在路上,整体方向依然贯彻创新金融的整体思路,以宽松鼓励为主,从具体信息来看,包含未来将不设立注册资本金的要求,同时在细则出台之后,将设立一定的“考察期”用以过渡。
  行业中对于哪些“条款”被期待已然浮出水面,其中包含资金托管、信息披露制度、由下而上的市场监管机制,以及常年放在口边却发现并非所有人都清晰的“P2P”概念。
  监管细则存多种“七寸”
  监管的细则涉及到平台运营、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到底哪条细则才被认为是“蛇之七寸”,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核心当然是资金托管。”积木盒子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魏伟毫不犹豫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监管资金才是根本。
  在魏伟看来,监管的唯一动机是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只有与资金相关的劣质行为施加到金融消费者身上才会产生伤害。这一出发点,P2P同基金、私募等行业都存在相同的逻辑,当所有钱汇集到一起时,资金流动才是核心因素。“近期行业爆发多种风险事件,这与平台不受监管,能够擅自动用投资者资金密切相关。”魏伟说。
  如果说资金存管是属于平台运营过程中的业务范畴,那么信息披露制度则是属于平台自律范畴,记者梳理了当前全国地方金融管理方式发现,仅有上海推出了首个《上海个体网络借贷(P2P)平台信息披露指引(试行)》,要求披露主体信息、产品信息、业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
  一位行业资深研究员称,信息披露是在监管过程中的“硬骨头”,一方面行业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对于披露口径存在多家平台各说各话的局面;另一方面,不同于行业初期,当前更多平台将此认定为“商业机密”,披露意愿极低,投资者能够深入了解到平台的直接入口被切断。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新宇称,与信息披露相关的需要平台规范的还有平台审计制度,一方面包含对平台资深运营的审计,另一方面则是对平台撮合资金的审计。
  此外,P2P平台运营过程中的多种因素也在本报记者采访过程中频繁提及。刘新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结合他接触的多类平台的法律问题中,网贷平台经营业务的备案制度或应该纳入监管细则。“主要是为了解决平台‘混业/兼业’问题,同时还能够与‘负面清单’相匹配。”刘新宇说。
  对于此前频繁提及的“门槛”、“杠杆”等说法在此番监管声音探讨过程中逐步减弱,被看做行业发展赢得宽松局面的标志之一。反观现实,在当前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前提下并非存在较强的实际意义,除非要求平台实缴并对资金进行严格监管。
  监管难产,P2P影响几何?
  “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一位海外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在刘新宇看来,“进军资本市场”的前提之一必然包括“监管细则的出台乃至成熟”,当下平台难言直接上市,一些平台绕道纳斯达克,或某某平台借壳或被收购,都不是P2P平台“中国梦”的真正实现。
  监管靴子迟迟未能落地,让更多风险投资人士对于平台模式增加了多重顾虑和考量,从PE角度而言,势必会减弱其对行业的信心,PE无法通过常规的资本运作退出并后的收益,加之资本寒冬,行业融资规模逐步萎缩,平台估值自然受到影响,上市步伐渐趋缓慢。
  监管细则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被解读为行业能否真正“阳光化”的分界点,当难言成为行业的当下,始终作为“影子银行”的一支存在。
  上海交通大学凯源法学院教授、金融法律与政策中心执行主任许多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P2P行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模糊了最原本的P2P的概念,大量不属于P2P领域的平台被冠以P2P的名号出现在市场之中。“债权让与行为本来就是线下的,现在大量的游走在灰色地带的P2P行驶着这样的行为,混淆视听。”许多奇说。
  目前行业处于监管分业、行为混业的状态,其中必然存在漏洞和空隙,硬性条款规定不一定拥有较好的效果,最重要的仍然是建立信用机制。通过市场行为自发建立客观中立的行业协会进而推出行业机制,由下而上监管才是应有的监管环境。“行业发展是社会所有力量协商和拉扯的结果,法律也一样。”许多奇说。
  监管对于平台来说是跳舞时带的手铐和脚镣。在当前鱼龙混杂的市场中,奔跑竞赛的大量平台,有的并没有带着手铐脚镣,但是有的人却自觉佩戴。“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会不自觉卸掉这些枷锁,认为自己可以跑得更快。”魏伟称,在他看来,这是监管尚未出台对行业最大的影响&&用市场的手淘汰那些放弃曾经坚守原则的平台。
  对于监管细则出台的时间,虽然迫切,但是更多人给予了宽容。诚然,在创新行业发展过程中,监管并非最终目的,能够用创新的方式带来不同于以往便利的生活,并且能够形成良性竞争的“良币大集合”的业态环境才是监管背后的支撑点。
  行业发展需要时间。中国的现实是,大量的平台已经以无银行存管的资金池模式存在,如果监管层突然一刀切、刺破行业泡沫并非是在拯救行业,而是在人为制造风险,剥夺了决心从良平台的机会。P2P网贷行业已经在整个金融业态中成长至一定地位,在这个时间点推出监管政策需要让整个行业平稳着陆、软着陆。1 2 3编辑:李燕华田维赢:我只想把网贷投资人服务好--百度百家
田维赢:我只想把网贷投资人服务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如果你要让平台碰到钱,你一定要监管,设置门槛,而且必须发牌照,此外对于资金的托管必须严格限制,无论是由银行托管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因为碰到钱是很危险的事情,在目前的P2P里,旁氏,跑路,诈骗都是因为能碰到钱产生的。第二,如果P2P平台只做信息服务,那么只需要过程监管或者说是信息监管即可,你可以监管他的业务和他的信息,是否具备真实性。
作者微信公号:互联网金融(webjinrong)
洲哥: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天眼,你们和之家算是两个知名的投资者社区,你们和之家的区别是啥?
田总:天眼和之家的模式非常相似,之家的用户量是我们的两倍左右,我们主要关注用户的发帖量和文章的阅读量,用手工去统计。我们做了很多精致分析,我们发现我们和之家有一倍的差距,二者都是理财社区。天眼当时比较有特色的一块儿是平台曝光,当时统计了一下,天眼的曝光帖中百分之60到百分之80都说中了。据统计,我们当时贴出了60家的曝光平台,而最后这60家平台全部倒闭了。我们贴出的帖子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预警。百分之六七十都是真实的。我当时觉得天眼和之家一点区别都没有,我之所以看好天眼,我是比较看好侯斌,他对合作的平台筛选很谨慎,不靠谱的平台不合作,骗钱的平台不合作,特别缺钱的平台不合作。当时非常感慨,就是13年的时候,特别多的跑路平台,13年75家平台,都是10月份之后,当时觉得天眼和之家没多大不同,后来发现区别还挺大的。天眼导航中的平台没有一家出问题,天眼考察过的平台没有一家出问题,然后老候说过会有问题的平台都出问题了,这样可以算是天眼的财富。而且,老侯和他带领的团队,看平台非常专业的,到目前为止他所制定的细则和规则我们还一直沿用,这点是天眼最大的财富也是和之家的不同。后面我们也一直在考虑差异化,比如说评级等。其实天眼的数据有超过400家,去年总共230多家。
洲哥:那你的评级工具都参考哪几个维度?
田总:对于维度,我们其实还没有真实的做评级,我们在各个维度有数据、权重。实时监控一些业务数据。比如:XXX在我们这里投放广告,我们会定期抽查他们的数据以及和他们团队沟通。比如去年的某个平台,我们其实做过这个公司的广告,我们自己觉得没什么问题,确立了合作,一两个月后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3600w的标,我们认为他们的团队做不了这么大的标,因而我们也对该项目产生了怀疑,通过和他们沟通,他们说是老总的一个朋友借了这部分钱,因而我们在第二个月没有继续合作。如果我们当时出这个平台的考察报告,我们会认为这个平台有问题,因而我们后来声明,我们的考察报告只能评估3个月,这个平台的合作把我们吓住了,他们刚开始还比较本分地做P2P,但是后来发现它被业务量绑架了(业务量不增加,压力越来越大),法人换了,团队换了,风控能力也越来越差。所以,数据对于一个平台的监控是非常重要的,评级是需要考虑多个维度的,而且很难把握一个平台的好坏。于是我们做了网贷行情,每个平台都会有个利率曲线变化,我们还推出了图形化的信息维度,一个平台借款额度的占比和借款标类型的占比,借款占它大盘的比例,来做这种数据指导投资人。包括我们现在的平台档案都有这一块儿。这是我们和之家不一样的东西,之家还是一些评级、指数的方式评估一家平台。13到14年很多一些作假的平台,造成投资人踩雷。羿飞是做评级,也是我们的版主,虽然不是我们正式员工,但是我们会分享给他我们的数据和尽职调查报告。记得当时,他的评级中也有中宝投资,我们当时给到他的数据显示,中宝投资就只有三十多个借款人,标的描述都非常简单,认为其有自融嫌疑,羿飞就看到我们的数据后把中宝从评级中踢除了,以羿飞观点认为这种自融平台不属于P2P平台。当时剔除中宝非常及时,14年2月中宝被刑侦给端了。
洲哥:你觉得天眼给投资人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田总:交流,信息对称。最初的天眼就是为了解决信息对称的问题而存在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平台看(考察),对于平台的数据和信息很难分析。天眼这样一个平台能够提供一个比较细致的体现,网贷信息的整合。天眼目前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做信息整合,提供给用户。
洲哥:说说天眼的盈利模式?
田总:目前是广告。后续我们会深耕我们的评级,我们把评级给到一些忠实的版主分析,然后,我们将自己的评级做成etf。在评级的平台中做一些市场配置,得到细致的数据和体验,匹配真实的数据。
洲哥:你理想中的网贷天眼会是什么样子的?
田总:其实我原来的想法,将它做成一个最大的P2P垂直渠道。现在想,把它做成一个P2P行业最大的信息通道、用户通道、资金通道。我们会有一个规则,能让P2P平台在天眼上做信息披露。另外一个,资金通道,我能够清楚的知道用户的资金配置,用户可能通过我的平台去投资。另外一个,用户通道,P2P的用户大部分都是从我这里过去。因为我想做的一个指数基金etf,出一个模型,大家按照这个模型购买,我们自己对这个模型配置。后续我们会对这个模型收费,或者我们做一个类似于公用的eft和私密的etf,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未来走向。因为我觉得,金融这个东西本真就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你把所有信息都给用户,用户反而无法判断风险。
洲哥:当下资本蜂拥进入网贷行业,其中包括上市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你怎么看网贷的市场的趋势?
田总:其实我们认为,在今年年底,交易规模突破三千亿,投资人才突破50w,到16年突破1w亿。为什么有这个预期,这和我们看这个行业有关系的,因为我们目前做过尽调的平台有400多家。我们认为P2P这种直投模式,不但能够让民间金融体系能够透明的进入互联网,而且还能够改善产业金融服务。我觉得,后续16年后,或者今年明年之后,许多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都会走到P2P这块儿,这块儿的市场是非常非常大的也是非常健康。现在很多人聊大数据风控,我个人认为互联网的大数据风控,其实不在P2P模型里面,整个金融的大数据这些公司其实目前都没有。拥有这些数据的,都是大家没听过的,比如,在蔬菜行业是有大数据的,海鲜市场、医药市场、二手车市场,我们称作产业链或者供应链金融,每一个传统行业都拥有大数据,但是还没有利用起来,互联网金融可以把这些利用起来。
洲哥:你个人看好哪类P2P?
田总:垂直领域P2P,很容易切入到金融领域。像二手车,房产、蔬菜行业等等…比如给种菜人,卖菜人提供金融服务,解决行业金融信息对称。就是一个供和需的关系,投资人和借款人是这样的关系,行业其实也是这样的。卖菜的人知道什么菜好卖,种菜的人不知道什么菜人们喜欢,什么菜好卖。如果我本身提供整个行业的信息服务,我不仅仅能提供金融服务(资金需求),还提供整个行业信息服务,所以它才是所谓的大数据风控。
洲哥:你分享一下你自己的投资经验?
田总:我现在投P2P主要是垂直行业。我觉得车贷是一个垂直行业,包括它的业务处理我都能看懂。另外一块儿是小微企业,我投得比较谨慎,小微企业的情况没有垂直行业那么乐观。为什么,中国的很多企业六十天之后完全另一个样子,今天很风光但六十天之后可能就没落了。我不是很看得懂,但是我会投资,P2P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P2P的资金成本问题,所以我会投一些,但是一般我会投资我会看的非常仔细。信用贷款我基本不投,因为我还没有从XX贷中的坏账阴影走出来。损失3000多元,它给我的打击不是坏账多少的问题,而是这个时间的问题。而且,可以看一下XX创投和XX贷的黑名单用户,有些用户的坏帐额都过100w的,这些老赖都是很聪明的,借了1000快钱,完了马上就还,额度马上就起来,然后开始循环借款。有些人就是说白了就是拿一年时间来耗,我投过一个人,看他的还款信誉度非常好,所以就投了2000,他到达一定额度就不还了,而且我联系了他,他就是说我就是不还你,我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借到这么多钱的。所以,对中国的信用贷,如果没有良好的风控和催收,坏帐率很高的。对于大企业型贷款我投入的也不多,我投资的主要是垂直行业的问题,比如蔬菜行业,二手车,二手房,药业等。
洲哥:未来监管明确之后,整个行业也有准入门槛了,比如说可能跑路越来少,人们会不会慢慢对你的平台失去依赖?
田总:我倒没有这样的感觉,监管的话,我认为金融的监管分为两部分,第一,能不能碰到钱的问题,如果一个平台要碰到钱,那么它是需要拿牌照的,如果一个平台碰不到钱,那么它是不需要拿牌照的。现在很多跑路的平台原因很简单,是由于它碰钱了,所以无论将来的监管是怎么样的我认为跑路的平台还会有,但是会稍微少一些。信息对称问题还是存在的,天眼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行业在,需求就存在。另一点就是风险定价,每个投资人心理都有一把秤的,因而风险的定价还是有很大的市场,不光是评级。还有,监管下来之后,整个P2P是不是就安静了?其实我个人并不那么看好监管,我认为中国的这些第三方支付,包括拿了一些牌照的金融机构,监管的力度或者说方式是不太给力的,很多形式都还处在形式监管上,做在办公室里看别人提供的监管数据或者设置一个注册资本金要求,这个意义是非常小的。我认可P2P,主要是因为我认为它是直接融资模式,无论将来监管出来还是不出来,我觉得都会存在,这是第一,第二这个行业都会往前发展。大家对于天眼的依赖,我认为不光是一些风险的预警,信息的整合以及行业的信息都是投资者必须掌握的。
洲哥:你怎么看现在的P2P监管问题?
田总:第一,如果你要让平台碰到钱,你一定要监管,设置门槛,而且必须发牌照,此外对于资金的托管必须严格限制,无论是由银行托管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因为碰到钱是很危险的事情,在目前的P2P里,旁氏,跑路,诈骗都是因为能碰到钱产生的。第二,如果P2P平台只做信息服务,那么只需要过程监管或者说是信息监管即可,你可以监管他的业务和他的信息,是否具备真实性。
洲哥:你如何评判网贷天眼社区的言论自由边界?
田总:我们一般看到这些预警帖子或者言语激烈的帖子,我们先看有没有造谣,本身造谣是很难判断,因而关键有几点,第一,是否有充足证据,很多情况下发帖者就一句话。如果非常主观,不涉及辱骂,我们不会删帖。因为中国是有法律的,每个人说话都是负责任的,因而我们主要把握这两个点。比如就是对某个平台,如:平台打不开啦,平台客服服务不好啊,我们一般会把这些帖子转移到平台投诉里面去。那么如果他贴满很多证据,如果涉及到体现困难或者其他问题,我们会安排其他人调查。
洲哥:你们对论坛信息规范的机制,或者是一些恶意帖子的处理机制?
田总:我们有专门的删帖,投诉机制。这个社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世界,我出去到餐馆吃饭,别人都吃的好好的,而就我吃到了耗子屎,我当然会生气,如果我脾气不好,我肯定会大闹,如果要大闹那么受影响的肯定是这家餐馆。但是你能说这仅仅是客人的问题吗?所以,这个问题还是你平台的疏忽,我们没有义务处理这些事情,这些应当交给当事人双方。
洲哥:现在公司发展有什么困境吗?
田总:我个人认为,在创业初期,很多东西都在摸索,一定会存在困惑,包括你刚刚说的那个用户的帖子是否真实的问题。比如说怎么处理,我们后来也得出很多结论,找律师帮我们看这些问题。我们也接到了很多平台的投诉,甚至还有律师函。我们公司目前还放着好几份律师函,其中有十分之四的公司都挂掉了。所以我们当时觉得,如果当时收到律师函删掉帖子的话会有多少人受伤(踩雷)。我们现在宁愿去得罪一些平台,也不愿去做仲裁。很多人说我们黑嘴比较多,我们统计过,去年一些被称为黑嘴攻击的帖子,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很多平台都是因为帖子中暴露的问题垮掉的。
网友:据说以前多次网贷天眼和之家互黑的结果,求真相?
田总:这个事是不可能的,天眼还没有实力黑别人。记得去年11月公司的网站还在改版,完全没有实力和时间去黑别人,我们的技术实力还到不了那个地步。记得当时黑客给我版主留言,甚至给我发邮件。我们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之家,我认为其它第三方目前也不具备这个技术能力,因为我当时一个朋友就说他一分钟就能拿下某网贷第三方全部的数据,当时我让他看了我们的网站,我们当时做了优化和防黑,他说我们的稍微好一些。
网友:你是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脉圈,你本身也是技术出身,本身主要精力放在技术上面,也有些人主要把自己精力放在人脉上面,技术就没有那么精通,田总是怎么把我自身技术能力同时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
田总:首先这个问题不太适合我,因为说实话我现在的人际关系还没有那么好。我只能说是我技术出身,但是我技术出身有一个特点就是人比较善良,包括我原来百度的同事,我们不会主观的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对于一些权钱交易什么的,个人是比较反感。技术人员,首先,非常腼腆。第二,大部分人都非常善良。包括有时候现在我去上台分享一些东西脸都会红,尤其是美女比较多的时候。其实我认为我自己的人脉还是非常少,后期我也会想办法拓宽一些自己的人脉。目前,我还没有从“技术男”中脱出来,我自己也还是主要负责代码,以及些技术工作方面的事情。所以,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因为我也在学习。
网友:你们怕不怕忽然被一个政策给干趴下了?
田总:这个我倒是没有太怕,但是我们会一直防范。前一周,针对我们的论坛,公安部给我们发来一个文件,保障文明上网的倡导,当时我们花了两天的时间把网站上一些不文明的词汇进行屏蔽。全面扫描一些帖子,把一些涉及违法的帖子删除掉。我总体上认为,这些都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的。比如,前段时间有平台直接投诉网站,涉及黄色信息,我们论坛有两篇成人的帖子,藏的很深,他发完就举报我们。我们反黄的脚本两分钟执行一次,当时我们发现了,也删掉了,网警告诉我们说我们涉及黄色信息,我们也非常紧张,因为我们团队也很小非常怕这种事情,网警告诉我们是来自上海的用户举报的,我们跟踪ip之后发现发帖的人也是上海的,所以就是自己发帖,自己举报。所以,政策这块儿,只要按照互联网规范这块儿,应该问题不是很大。
网友:网贷会有最难的日子吗?你觉得它来了吗?
田总:其实,最难的日子在整个行业在去年10月份时候是最难的,黑客、平台跑路,投资人跳楼,各种信息对这个行业打击非常大。黑客这个问题,包括天眼和其它的第三方还有一个系统商,系统出现了漏洞覆盖了几十家平台。所以说,去年是我认为最难的时候,那么以后监管下来之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也有一个艰难的时期。现在很多平台,能够直接碰到钱,隐藏的风险比较大,这部分平台很多,主要是一些小平台。对于这部分小平台,如果监管下来,并且强调P2P平台不能碰钱(需要使用托管)的话,会有一个过渡期,很难适应监管的制度,甚至说适应不下去。今年年底加上跑路和监管出台,会有一个小型的难关。同时,一般每年下半年都是一个民间借贷的兑付期,这段时期风险暴露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大。
网友:你是为什么想创业的?一句话概括。
田总:因为自己本身喜欢创业,想创业。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带一批人,希望他们将来能够成为富翁。
网友:你如何看待律师在交易,运营中的作用,以及律师对标的尽调,对平台出具法律意见的必要性?
田总:其实我认为一家平台,律师是非常重要的,说实话现在P2P整个这个行业很多东西的操作手段还是比较灰色的,包括现行的许多法律,金融法规都还不健全。所以说,有一个律师对于投资人和平台帮助还是比较大。但是对于律师意见书,法律效益还是比较低的,个人不是很看好。但是个人认为,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平台,对于律师的需要还是比较大的。包括我们网贷天眼,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因为P2P行业非常需要这种专业化的法律分析和法律顾问。
网友:如何推广网贷平台?
田总:上网贷天眼
网友:能不能给优秀的P2P平台开放免费广告?
田总:我们的P2P导航是免费的,P2P理财搜索是免费的,平台档案是免费的,这些页面的pv是相当高的。我记得北京有一家平台,上线后对接了我们,当从我们导航里第一周就导了70w的资金。
访谈结束时田总透露,网贷天眼已敲定A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内知名PE,公司估值数亿人民币。
微信公号:互联网金融(webjinrong)
阅读:4909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796
阅读:14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中国手机为何都要起个洋字母名字?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投资网贷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