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joy 2016 vr展馆馆和在线展馆都是线上展会,两者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中国那么多各式各样的展会是靠什么盈利?
比如说常州动漫展,今年已经是第十届了,但据我所知如果是单靠参展商的参展费用,恐怕连场馆的租用费用都不够付。还有门票,四天时间大概是卖了24万。对于这类展会是不是有政府补贴?或者还有其它的渠道得到资金?
会展行业被誉为未来最赚钱的创业项目之一,被列为高收入,高盈利,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但请注意“未来”“朝阳”这些字眼,这些字眼的意思就是,现在会展行业发展的还不充分,整天盈利水平并不高,名目繁多的展会中,真正能做到大额盈利的并不是特别多。办好展会主要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对参展商的组织能力,一个是对专业观众的组织能力。简单说,就是你必须有足够的人脉和渠道来组织高质量的参展商和观展方。所以,一般来说,展会的前几届是最难办的,因为你这个展会是刚刚成立的,在行业里边没有什么影响力,既然没有影响力,就没有人原因花钱来参展或者观展,所以,这更需要很广阔的人脉和组织渠道。展会大部分是越老越吃香,在行业的影响力上去了,举办起来也会越来越容易。现在中国的很多展会组织者都在当地政府部门有人脉,这是因为中国的很多展会都会拿到政府的补贴。政府为什么要补贴展会?一是因为展会不仅是展示这个行业的产品这么简单,也是展示一个城市的形象的机会,大规模的展会会带来酒店业、餐饮业、商店零售业、旅游业等很多行业的发展。比如每届云南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都会带动旅游业的迅猛增长。无疑,对GDP增长有利的事情没有哪个官员会拒绝。二是因为很多地方政府会把展会当成是公益性的项目,其公益性体现在展会有利于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政治宣传类会展有利于政令畅通,政通人和,司法展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治安秩序,文体类会展可以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科教类会展可以提高全民素质,公益性的社会效益不可谓不大。从传播对象看,它面向全社会不同层次,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习俗的广大群众,进行广泛的社会教育。用展会形式进行社会宣传教育,目的性强,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宣传教育对象集中、广泛,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影响力大,宣传社会效果好。虽然展会能为当地经济带来发展,也有其公益性,但展会组织方一般也需要再政府有关系,或者你在某个领域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展会的主要盈利来源有:1、参展费用企业参加展会,需要为展位支付费用,展位地理位置的不同,费用有差别,几百到几万不等,参展商根据展会规模不等,可以几十家到几百家。题主所说的常州动漫展来自参展商的收入还不够支付场馆租金,不知道有没有详细数据根据,如果确实如此,也不必大惊小怪,中国很多展会都是很小盈利甚至有负盈利的,所以不是还有政府补贴吗。但总有很赚钱的展会的,比如广交会长盛不衰,展位总是供不应求,一个标准摊位甚至能卖出十几万的天价,那你算算,一场展会光展位费就多少收入?2、门票参会人员需要购票观展,每张票几十元不等。
3、餐饮、住宿4、纪念品、办公耗材5、企业赞助6、政府补贴举例说明。来自上海旅游局的专家预测报告显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仅仅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就将达到91亿元人民币,其中门票收入73亿元、餐饮收入9亿元人民币、饮料费收入4.5亿元人民币、纪念品销售额4.5亿元。展会的成本开支主要有:前期1、广告(部分可以与媒体换)2、办公和人员工资3、宣传资料后期1、场地2、会场开支(如楣板、电气、地毯、视听器材、给排水、展位清洁服务、植物摆设、电话、电脑、打印机、垃圾篓、家具、餐饮、住宿等)收入减掉开支就能看出是否盈利了,不过这些资料一般人也获取不了,盈不盈利举办者心知肚明。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很多地方的展览馆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政绩工程,缺少科学、细致、切实可行的市场调研,更谈不上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模式。这些展馆一年开不了几次张,很多展会还是由政府出资开办的,根本谈不上盈利,所以一直有人呼吁展会应该走向市场化。————————————————————————根据下面资料整理而成:;。
会展专业毕业生,曾经的沾边会展从业人员试图来答:楼上的帝哲已经回答的比较清晰了,贴上之前的作业一份
以上费用仅指展会组展商费用,不涵盖参展商
以上费用仅指展会组展商费用,不涵盖参展商会展行业收入有个比例9:1,与会展相关的行业可能拿到9(餐饮,住宿,旅游等等),组展商的比例则是1,会展业的特点是带动周边产业的消费,所以大部分地方的政府是比较支持这一行业的。但中国的展览仍然比较奇葩,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东南部沿海城市,西南边境城市目前是中国目前会展业最发达的区域,他们的展会机制较为完善,展馆运营成熟,有中国最好的一些会展公司和组展商,所以能举办成功一些有盈利有影响力的展会(如广交会,北京车展,上海车展等);但在中部和西部,展览其实就是展销会,比如中部几个城市按期举办的糖酒会、年货交流会,实际上已经从渠道商交流会沦落为一个临时的零售展销会,组展商带着全国各地的一些批发商到处跑,在一个城市办一场,打一枪就走。会展业发展相对松散,大家都很迷茫。讨论下世界各地一些关于会展的区别,如有谬误,欢迎指正:在北美,展览会并不注重贸易性,绝大多数的展览会都起源于产业协会的年度会议,展览只作为年度会议的一项辅助活动,仅仅是一种信息发布和形象性展示(比较注重专业观众);而欧洲素来重视国际贸易的传统,所以展览类型一直以消费型展会为主,欧洲会展业有十分优秀的运营机制:其它国家的参展商希望参展时可以找到当地的运输代理商就可以直接为展品办理报关手续,受委托的运输代理公司会负责将展品“一站式”的运抵展馆指定位置,参展商的展品运输和报关业务都可以由一家公司来完成。补充:看到这个答案上了日报o(╯□╰)o,于是还想过来添加自己对会展的一点点想法,有些城市几乎就是靠会展业才得以发展起来的,比如博鳌;还有些则以会议扬名,比如日内瓦;会展带动了这些城市的旅游业,同时也给一些展会的主办商(政府部门)带来了持续的盈利。
曾经的展览公司职员来简单回答一下。门票收入只有那种能让老百姓感兴趣的展会才有计算的意义,比如花卉展、动漫展、车展、宠物用品展之类的。对于数目更多的老百姓并不太了解的专业展会:包装机械、乳业、能源技术、医疗器械、化工仪器、畜牧饲养等等,参观的基本只有业内的专业观众,门票收入不多,主要收入就是靠摊位费。摊位费也可以细分为标准摊位费和自设计摊位费。标摊都是统一装修,除了展商的名字外,面积和外观一模一样(一般是九平米);自设计则是买一定的面积,然后自己进行个性包装,如果展览公司连这个设计装修的工作也一起揽下来,那又是多一笔收入。并不是所有展会都能靠摊位费赚到钱的,某些冷门展会展位根本卖不出去,得靠半卖半送甚至全部白送,这个背后一般是有政府掏钱支持的,图的是政绩,赔本赚吆喝。而真正做得好的热门展会,摊位要靠抢的。另外一般展览公司都会对外地展商和外地专业观众提供代订酒店的服务,这也是和酒店有抽成协议的。此外还有针对专业观众出售的会刊,其实就是一本自印的展商名录,成本很低,售价可以上百,但来看展会的专业观众最需要的就是这些信息,一般不会吝惜钱,也能带来一些收入。
作为有着20年大型国际会展操盘经历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一个以巿场需求为目标、成熟规范、具备一定水准和规模、在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贸易展一定是赢利的,赢利多少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异,但一般赢亏平衡点不是很高,规模效应是会展业的突出特点,大型专业贸易展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其次,说说政府展。本人多年来从事专业贸易展,但其间也涉足或接触过各类政府展。对于成果展没什么好说的,政府全额拨款,指派各部门参加,展示政绩,要的是宣传效应或是形式而己,自然没有赢利也不可能赢利,属于把预算的钱花了,事儿办了,一项工作完成了,可以作为工作业绩向上报告就ok,这种展既有一次性也有周期性的。另外一种政府展有综合性也有单一领域的。综合性的往往跨多个行业,像个大拼盘,单一领域的往往是地方政府办的,多与当地产业特点有关。曾经被指派去做一个国字头的政府综合展,6个央字号顶级部门联合下文,举办地政府拨了8位数字的财政预算,钱花得莫名其妙,企业却不感兴趣,最后不得不动用XX委的行政手段强压以及各种地方补贴,勉强开场。出席开幕仪式的官员大到惊死人,工作汇报的结果是直接把国字号忽悠到后面又加上了国际第二年继续忽悠,现场效果不能提,勉强完成赶快撤出,怕的是毁了自己在业内的名声和信誉。至于各级政府办的地方展,很多是作为一个节庆活动,名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说没有成功的未免太偏激,但也见了太多年年贴钱年年做,形式远远大于內容,惨淡经营还在勉为其难苦苦支撑一年又一年的省巿地县镇的比比皆是。有人提到广交会,也想说一句,这完全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展位之所以被炒到天价,也是垄断的结果。它岂止是赢利,完全是暴利,随着它的体量因展馆的扩大而扩大到百万级的数量,也稀释了它的价位。严格的说,这就是个出口商品的超大集巿,专业水准其实真的不敢恭维。近些年,因为欧美经济形势不好,需求减少,广交会效应一直在萎缩。中国的会展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打造了一批在不同行业里的具备国际性、专业性、贸易性特质的大展,从专业水平和影响力上丝毫不输广交会,某些方面甚至早已超越后者,若有一天被取代,也在情理之中。再来谈谈海外展。首先不能同意有人说北美以展示性展会为主,有些协会是年会带展会不假,但仍不乏知名大型贸易展。全球闻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它同时因展会而知名,把这两者如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只有米国人了。欧洲的会展业成熟度是最高的,其中德国是全球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全球展览业巨头数量以德国居首位。各类顶级专业展大多在欧洲,不得不说,有些水准至今我们还是达不到,虽然其中一些已经在中国有了子展。总之,做展会如果纯粹巿场化操作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大家晒出的成本大多只是后期场馆搭建宣传一类的,前期招展和组织专业买家其实是最困难也是最劳心费力的工作,做不好直接影响到来年,关系到展会的生死存亡。当然,如果能进入良性循环,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是一名玩了好几年Cosplay的coser,经常跑各地的动漫展,也认识一些动漫展的主办方。我只能浅谈一下我对于动漫展这方面的了解,至于其他类型的展览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关于动漫展,分几种类型,他们的收益方式都略有不同。1、政府扶持类
2、五一、十一等假期各地例行综合展
3、某动画或游戏或小说主题专展4、同人展
5、游戏为主的动漫展
6.以某高校为据点的晚会、聚会类型的展览
……除了以上这几种可能还有我也不太清楚的,总之全国各种类型的动漫展密集程度是相当高的。我们常用的了解展会的信息方式除了贴出来的海报外,各地的cos贴吧都有信息,以及一些动漫爱好者交流的网站
等等。首先我具体回答一下关于楼主的问题,你说的常州动漫展已经办了十届,我感觉应该是我说的第二类,这种展很赚钱,没有政府补贴,一般来说摊位全部租出去就已经回本了,剩下门票什么的全部都是利润了。1政府扶持类这种动漫展,有政府补贴,内容会低龄化、政治化,全场充斥着喜羊羊这类的动画片,一般规模都很大型。其中有很多展都有国内动画公司的展厅,主要就是向小朋友宣传新开播的动画片,卖周边产品。还会有一些低幼向的游戏公司去宣传,比如摩尔庄园这类游戏等等。去这类展的主要是普通民众和他们的孩子,真正的动漫爱好者一般是不去的,比例会很小。这种展有政府扶持和大型动画和游戏公司的入驻,不缺钱的。2、五一、十一等假期各地例行综合展这种动漫展在全国动漫发展稍发达的城市都有,比如今年五一全国同时在办这种展的应该超过20个城市,一个城市也很有可以同时在办两场。这种展综合性很强,且连办了很多年,名声口碑都打出去了。在运作模式上也很稳定,每次展商都是稳赚(除非同时在同一个城市有另外一个大展商分人流)。这种展的摊位一般情况下几个月前就抢光了。摊位也会分成同人摊位、社团摊位、企业展位、女仆咖啡厅和标准展位。比如这是武汉某展的展示图,其中标准展位(当地动漫周边店租、动漫跑展公司租)、企业展(动画公司和游戏公司租)、女仆咖啡屋(当地女仆咖啡店或个人租),这几种摊位都会很贵。比如有的展的标展位价格800-1000/天,不超过10平米大,然后几十个展位租出去,抵场地租金足够了。企业展价格更高,具体多少不清楚。
剩下同人摊位和社团摊位,这些基本都是学生自己租,大小也只有一张桌子,价格只有一两百一天,买的都是动漫创意周边、同人本等。最后剩下的收入方式就是门票了,好的展子,门票都是一票难求,或者是在展馆门口排几个小时的队伍买票。门票一般都是净赚的钱了。关于支出我引用一点别人的答案:1、广告(部分可以与媒体换)2、办公和人员工资【动漫展在志愿者方面给的费用一般都较低,其实只要不收门票就会有很多学生想去,普通维持秩序的是50/天左右】3、宣传资料1、场地租金2、会场开支(如楣板、电气、地毯、视听器材、给排水、展位清洁服务、植物摆设、电话、电脑、打印机、垃圾篓、家具、餐饮、住宿等)除了这些常见费用,动漫展还有一大支出是请嘉宾,嘉宾出场费以人气来看价格从200至5000元一天不等,以及嘉宾的食宿。这种展基本就没有亏钱的,人流量巨大,无论是办展方还是参展的商家都赚翻了。3、某动画或游戏或小说主题专展这类型展一般场馆很小、无企业展位、无嘉宾,标准商摊少,吸引的只是对某一动漫的爱好者的参与,场内的coser也主要都是扮演这个主题的,同人摊位买的也主要是这一个主题的周边。这类型展,投入少回报也小,是否盈利很难说,来参与的和办展的人都是冲着巨大的爱好去的。也有办的好,赚的多的,去年上海的EVA专展办的相当赞啊,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的收入。4、同人展这类型展基本也含有第二种展的所有方面,但主推同人摊位,参与展的coser和普通民众较少,主流全是画手、写手、技术宅。这两年租同人摊位的和办同人展的基本都在亏钱,在盈利的很少。这里解释一下同人摊位卖什么,卖的是同人本、同人产品,简单说来同人就是对原作的再创作所出来的产品,比如:自己画一些人气角色,加入自己的理解,再印刷成品卖出去。5、游戏为主的动漫展这种展的感觉会接近车展,一堆模特展示游戏,有现场游戏体验区域,有大型的游戏比赛,有现场的游戏实况解说。动漫主题的会占小部分。参与的游客以普通民众和游戏爱好者为主,真正动漫的爱好者很少。参展的游戏公司给的钱就不少,这类展一般也赚。6、.以某高校为据点的晚会、聚会类型的展览学校社团主办,以晚会为主,地点以各种舞台、报告厅为主,会有动漫主题的各类节目(动漫歌曲、舞蹈、各种才艺结合的节目、舞台剧),少量商业摊位,门票一般都很低,参与者为该校学生及周边学校学生。是否盈利看社团的影响力及水平。
温馨提示:根据题主的问题,时间紧张的知友可以只看有下划线的。中国目前格式各样的展(这里只是说展览,不包括会议、婚庆这些大会展的东西),主要包括:1. 政府展——以成果汇报、形象展示为目的;2. 专业展——以满足展商产品展示、公司形象宣传、专业买家寻找为目的;3. 综合类展——以现场成交售卖为目的。其中第1类政府展:
由于目的不在于盈利,而在于成果汇报和形象展示,更有目的地营销的意义。因此并不在乎通过“展会”这个商品形式进行盈利,其赢利点往往以整个城市的商业形象以及将来发展潜力而成为了一个城市公关活动。因此他从最初就没有想要通过单场展会盈利,当然如果通过商业运作(例如:少许展位费、赞助费、特许经营、广告费等)达到收支平衡已经是很不错了。当然广交会由于太特殊,不能算在这里面(文革都没停办过,真的不一般)。政府考虑的是整个城市的收支(可以参考)然后是第2类专业展:
专业展(以B2B-商家对商家为主)目前国内已经将各个题材做到十分全面了,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为某个行业领域创造了优秀的交流平台,并作为第三方对该领域起到了交流沟通、成果展示、发展指导、行业规范的作用。同类型的展会这么多真的都能盈利么?这里持质疑的态度。关于专业展的盈利点也无非是上面知友提到过的展位费、供应商(主场、旅行社、票务、餐饮等)的抽成、赞助费、广告费等。个别展会在不同地方办展,可能还会得到地方政府的资金补贴支持。能盈利的专业展也无非以下3类:i:行业内规模大而全的展会(提供国际性交流平台,对行业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如PharmaChina全国药交会)ii:行业内小而精的定位精准的展会(对某行业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买卖双方进行精准配对,提高了展会效率。如NewDrug全国新特药展)iii:服务地方产业的区域性展会吸引外来的观众(如:义乌小商品交易会)专业展会要想盈利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展会做过一两届就由于资金问题而消失了,所以要培养一个专业展从创建到盈利是一个漫长和不懈努力并不断改进的过程,而且前期要有充裕的资金作为投资。最后是第3类综合类展:
这类展会往往是现场有售卖形式的展会(以B2C-商家对消费者为主),又叫展销会,可以想想成为一个大集市。这类展会往往由于定位比较简单,盈利的可能性到很大。花出去的钱主要是在租场地、搭建、宣传和租大巴往展会拉人就行了,其余的就是招展收钱就可以了。比较成功的综合类展会就是各地方举办的汽车展销会,房交会,婚博会,年货会。这里的盈利点除了上面提到过的以外,有些展会还会根据展位商品的销售流水收取一个分成。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展会同样作为一个产品,也是有其生命周期的,所以在这个展会成长期的时候投入的成本会比较高,盈利会相对微薄或成亏损状态;而存活到展会成熟期后,展会才能有盈利;在展会快到衰退期前一定要对展会进行升级,增加展会活力,以确保延长展会的成熟期,如果有人要收购这个展会,能收个好价钱也可以对展会进行转让。就先说这么多吧。
大学里稀里糊涂的学了四年会展,印象中跑了无数次的新国际博览中心,会展业在我心中“空手套白狼”的印象倒是始终没有变啊!!最粗略的来说,“Cold
Call”多打打,联系联系参展商,卖卖展位,联系一下场馆,最后再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宣传以吸引一些专业及非专业的观众,一场普通的展会也是能应运而生的.先说说展位费.
从定价模式上来说,
会展公司在销售展位时都会将展位分成“标摊”“光地”等等不同形式来进行价格的区分.
再狠一点的,对于国外参展商,很多会展公司都会采用双重定价,
所以“价格双轨制”的问题在中国的会展业实在是太常见,多说也无益.因此展位费的收入基本是妥妥的收入囊中.当然,
除了最硬性的展位费,参展费(不含展位费)对参展的企业来说也不会太过迟疑和纠结,毕竟对于参展商委派的参展人员而言,该类费用的支出都会由各自的企业去承担而非参展人员个人。不得不提的是,在将会展与旅游捆绑销售越来越流行的大背景下,很多会展公司都会为参展企业所委派的参展人员提供额外的旅游或娱乐活动等,这样一来,参展人员也就自然少了几分兴致去和会展公司议价.很多人也许会说,展会的门票钱也很赚钱好吗?! 实际是除了车展这种看肉胜过看车的展会门票收入还比较可观之外,门票收入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黄牛太泛滥,赠票又太多,好不容易来个高大上的,嫌贵,没人去.言归正传,以中国会展业的现状来说,如果真的是盈利很可观的展会,基本都有很强大的政府背景作支持. 顺便说一句,如果展会不以盈利为目的,那么给全体不参加的老百姓放放假也是极好的!所以作为会议展览业的一种,明天即将召开的yaxinfenghui(居然被管理员弹回来了!)将我司排除在放假范围之外的行为是很不人道的!!嚎啕!!!
营业额抽成
/非常高的费率 不赚钱不到结束不准搬货物走 不准撤场 有专人看守
必须抽足一定的额度 不然现金补上一般来说很多人做一次就不做了曾经历过一次
了解有限!
看完动漫,走,我们去桑拿一条龙。
我不会告诉你广州光亚展3天时间卖展位一年收2~3个亿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浙江国际会展
HOME &会展之声
浙江会展之声第407期
作者:管理员 来源:原创
关于组织参加第十八届浙洽会“全球展览浙江论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 & & 作为第十八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浙洽会”)重要活动之一的“全球展览浙江论坛”将于日在宁波举行,届时全球知名展览公司、商务主管部门、专家学者、浙江企业家代表、会展行业媒体及行业协会等逾200人将出席论坛。2016年G20峰会将在杭州举行,6月8日又是全球首个“展览日”,“全球展览浙江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是浙江省展览业面向全球市场化发展难得的机遇。论坛期间将将发布《2016中国会展产业年度报告》,还将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新机遇”、“互联网+会展行业新挑战与机遇”、“浙江企业如何通过中高端展会,展示和打造浙江品牌、浙江制造”等话题进行主旨演讲并展开深入讨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论坛名称:“全球展览浙江论坛”
& 二、论坛时间:日上午半天
& 三、论坛地点:宁波洲际酒店
& 四、论坛主题:“浙江制造,全球共享”
& 五、组织构机:
& 主办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
& 承办单位:浙江省商务厅
& 执行单位:浙江远大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 协办单位:浙江省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
& 支持单位:各市商务主管部门
& & & & & &宁波市会展促进会
& & & & & &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
& & & & & &英国励展博览集团
& & & & & &《国际商报》、《中外会展》、《出展世界》、《第一会展》、《浙江日报》、浙江在线等
& 六、参会报名:
& 1、截止时间:日,请尽快填报《参会回执表》并传真至承办单位;也可关注浙江远大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直接网上报名。
& &2、日程安排(附后)。
& &3、费用:会议免费,参会代表交通、住宿自理。欢迎各有关单位、商协会组团参加,组团单位、商协会领导食宿免费。
& 七、联系方式:
& 电话:6 &39333&
& 传真:7& 39371&
& 联系人:刘小姐&梁小姐& 钱先生&
&&&&&&&&&&
参 会 回 执 表&
住宿推荐:
□宁波洲际酒店(五星)& 地址:宁波市高新区新晖路777号& &标准房:约500元/晚(含早餐 &会议价)
□宁波四季庭院酒店&& 地址:宁波&高新区&杨木\路329弄108号& 距离约1.9公里& 标准房参考价格:250元/间
全球展览浙江论坛议程
嘉宾及内容(拟)
6月7日下午
6月8日上午
8:00-9:00
9:00-9:10
省领导致欢迎辞
9:10-9:20
浙江省商务厅与励展博览集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9:20-9:50
魏建国――中国对外经济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原商务部副部长:“一带一路”的会展业发展机遇
9:50-10:20
周汉民――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原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十三五”期间我国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10:20-10:50
Tim Ramage ――Global Director of Agent Sales,励展博览集团全球销售总监:全球展览供求分析
10:50-11:10
11:10-12:10
议题:“如何通过中高端展会,助推浙江企业展示和打造浙江品牌、浙江制造”
嘉宾: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泰国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主席
美国Emerald Expositions执行副总裁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局官员
浙江企业代表
12:10-12:30
年度报告发布
由浙江省国际会展协会发布:2016中国会展产业年度报告
中午12:40
【关注省内】
杭州出台“满就减”会奖旅游政策
单项目最多可减20万
《杭州市促进会议与奖励旅游项目引进支持办法》正式出台啦!这也意味着,我市以文件形式将“满就减”会奖旅游政策确定下来。来杭州开会,符合条件的,每消费满10000元可减800元,单项目最多可减20万元。
《办法》明确,将对在杭州举办国际会议、国内学术会议、国内商业会议、入境奖励旅游项目等提供资金支持。根据 细则,今年5月25日―12月31日期间,外地企业、机构单位、会议服务商以及杭州会议大使所引进会议委托的本地会议服务商,使用本地商家举办会奖项目时 可享受每满10000元减800元,单项目最多可减20万元;同时可享受指定商家其他优惠政策。了解具体细则和申领优惠券可于5月25日后登录杭州会奖网 ()。
杭州借用商场常用的促销手段“满就减”,旨在撬动更多的会奖旅游项目入杭。近年来,杭州将发展会奖旅游作为旅 游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通过聘请会议大使等举措,赢得了会展业形象和业务的双提升。上周,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发布了2015年度全球会议目的地 城市排行榜,杭州首次跻身全球100强。
会奖旅游成旅游城市“兵家必争之地”是有原因的。据初步统计,2015年我市商务会展和会议培训客人占国内游 总人数18.4%,却贡献了旅游总收入的33.84%。也因此,会奖的扶持政策是不同城市间争夺会议市场的重要筹码。我市之前3年曾实施会奖优惠券促销, 直接拉动会议消费6408万元,而优惠券兑现258万余元,拉动比达到了1∶25。
(杭州日报)
中国将大力推动旅游商品市场发展
24日从国家旅游局获悉,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入不到四成,比重较低。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大力推动旅游商品市场发展。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发布会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表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大事不断、好戏连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1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的旅游市场也面临不少挑战。旅游购物是我国旅游业的“短腿”之一。发达国家旅游购物占旅游收入的比例在60%至70%,而目前我国旅游购物的比重还不到40%。
为了推动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第八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于24日至27日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7届。7年来,博览会共吸引10113家企业参展,累计参观人数达78.5万人次,累计成交额突破219亿元。
吴文学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旅游业也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黄金战略机遇期。希望博览会继续秉承“拓展旅游产业功能,推动旅游商品创新,促进我国内需增长”的宗旨,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的道路,展示地方旅游商品特色,增进区域交流合作,繁荣旅游商品市场,助力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由资源大国向旅游大国、旅游强国转变。
(人民日报)
浙江绿茶(西宁)博览会收官
销售意向金额达5370万元
2016浙江绿茶(西宁)博览会近日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收官。4天时间里,茶博会现场销售金额达到520万元,达成销售意向金额5370万元。
  浙江茶叶组团登上青藏高原
  5月20日至23日,2016浙江绿茶(西宁)博览会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来自浙江的160多家茶企共带来数百款名优茶产品。西北人民品尝、选购浙江名优茶的同时,还在现场体验了浙江茶文化,欣赏来自江南的茶艺、茶道表演。
  “这是我第一次喝到浙江的砖茶,味道很柔,入口很舒服。”茶博会现场,西宁的康先生对浙江的黑砖茶赞不绝口。为顺应西北人民的生活习惯,本届茶博会参展品类除绿茶外,还有黄茶、红茶、青茶与砖茶,并首次开展了浙江砖茶现场品鉴活动。
  据统计,本届茶博会实现现场销售11吨,金额520万元,对接意向合作客商340个,意向供销数量1140吨,金额5370万元,其中砖茶供销800吨,产值1100万元。
  政府搭台打响浙江茶叶品牌&
  作为浙江倾全省之力打造“浙江绿茶”品牌、全面拓展浙江绿茶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举措,浙江绿茶博览会每届都有50个以上的产茶县(市、区)的百家以上重点茶企的参展,为浙江赢得了“世界茶乡看浙江”、“中国绿茶数浙江”的美誉。
  “我刚到松阳工作不久,第一次带队参加茶博会,茶博会对于松阳茶叶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知名度很有帮助。同时,我们也想通过茶博会这样的机会,向其他产茶地区学习好的做法。”茶博会开幕式上,丽水市松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李汉勤说。
  回顾历年茶博会,本届茶博会的成绩并不是最“亮”的。例如,2013浙江绿茶(南京)博览会现场实现产销对接活动签约8670万元。但本届茶博会的意义远非现场销售额的高低那么简单。&
  金华市农业局局长吴国平告诉记者,金华共组织了23家企业参加本届茶博会,展区进行了统一的特装。希望通过展示展销及文化节目表演,提升金华茶叶知名度,拓展北方销售市场,为今后将金华茶叶销往西北更多国家和地区起到推动作用。&
  除了省里的茶博会,浙江为茶产业发展搭建的平台还有很多。杭州、绍兴、丽水等多地每年还会举办属于自己的推介会,推荐本地名优茶,进一步提升品牌和影响力。&
  按计划,到2020年,全省引导建设一批创意独特的茶馆、茶庄、茶博园与茶主题公园,茶一二三产产值分别达到200亿元、300亿元和500亿元,推动浙江由传统茶业大省向现代茶业强省转变。
  产业发展推动茶企、茶农增收
  无论是今年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还是年初出台的《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都提到希望通过茶博会等活动加大浙江茶品牌推广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扩大品牌影响力的背后,是推动茶企、茶农增收。&
  本届茶博会上,武义骆驼九龙砖茶有限公司的产品受到追捧,收到了数百吨的砖茶订单。公司一位祝姓负责人说,茶博会推动了公司在西北地区进一步推广品牌、拓展市场,“丝路茯茶”、“红黑一品”等新产品首次亮相就得到当地市民的追捧。他希望浙江茶产业可以多元化推广,从单一的名优绿茶大省升级为品质茶类大省。&
  收到追捧的还有安吉白茶。安吉白茶协会秘书长赖建红说,最近三五年,安吉白茶以其独特品质倍受欢迎,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安吉每家品牌茶企中都在西宁有经销商,每年销售的安吉白茶占茶企总销售额的10%左右。&
  景宁慧明红实业发展有限公董事长刘园英把红茶做的汽车挂件等产品带到了茶博会现场。她说,茶博会等活动帮助企业提升了品牌,扩大了销路,自然而然地就为企业、茶农增收提供了机会。如今,夏秋茶在这里被制作成红茶,茶叶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幅度提升,每年还可以为当地茶农增加数百万元的收入。&
  从2006年首届浙江绿茶组团进京,11年里,浙江名优茶跟随茶博会的足迹,征战大江南北,“中国好茶叶”的名声越来越响。每一届茶博会,都是浙江茶产业向外走出去的重要一步。每一步,都伴随着茶企和茶农的增收。据了解,已经有多个省份邀请浙江把下一届茶博会办到当地,茶博会的魅力和影响,还在继续。
(浙江在线)
【聚焦国内】
李克强与出席"数博会"中外大咖分享"大数据"
&&& “刚才各位讲到,发展大数据产业要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我在这里倒愿意与各位朋友分享我自己的一个‘隐私’。”李克强总理说着,微微拉开西装外套,向来自全球信息产业的知名大咖做出一个展示的动作,“我的西装是中国企业做的,而且也和‘大数据’有关。”
  这一情景发生在5月24日下午,李克强在贵阳与出席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重要嘉宾举行的对话会上。总理说,他几年前曾经询问这家服装企业负责人,有没有通过数据采集分析,让西装剪裁更加符合国人的身材?这位负责人回答说,他们已经采集了200多万个样本数据,但如果采集数据能增加到2000多万个,“我们的西装一定能做得更好”。
  “过去人们曾经认为,互联网就是‘虚拟’世界。但现在由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产生,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正在日益融合。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总理说。
  他随即向参会的信息产业“大咖”们发出邀请:希望分享大家的建议,共同交流磋商,推动大数据产业更好发展。
富士康科技集团应对新技术的转型,正是网络新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直接体现。集团总裁郭台铭在发言中介绍,富士康正在全力转型工业物联网,扎根“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跻身制造强国。
  “大数据、云计算的确让互联网时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让信息、数据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刚才所举的‘西服’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李克强回应。
  他进一步阐释说,中国经济既要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也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很大程度还需要依靠新经济、新动能,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
  “采集服装尺寸样本、进行数据分析,这是新经济。但分析的成果却用在了西装设计的生产线上,从而改造了传统动能,使传统制造业水平得以提升,更好适应了市场需求。”
  李克强还询问了富士康订单水平与去年相比的变化情况。郭台铭介绍,尽管当前世界贸易仍不景气,但4月以来,工厂设备稼动率显著提升,尤其是创新产品开发的模具生产快速增长。“我们对第三季度比较乐观。”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樊友山在发言中建议,打通信息壁垒、加强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李克强当即要求参会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加以研究。
作为对话会主持人,戴尔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迈克尔?戴尔对李克强说:“您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我们都印象深刻。我认为,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创新就业的第一驱动力。政府和私营部门应该共同培养‘企业家精神’。”
  “中国政府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就包含着培养‘企业家精神’,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李克强说,“中国政府正致力于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培育更多成长型企业。一些小微企业今天可能只是一个‘小矮人’,但明天可能就会成长为‘小巨人’,后天可能就会享誉全球。”
  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全球首席执行官帕特瓦尔丹在发言中说,发展大数据产业,需要过硬的数据分析人才和技术工人,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强的智力支持。
  “的确,我们不仅需要从事新经济的科技人才,还必须要有懂得传统经济、能够直接操作传统设备的‘工匠’。所以我们正在提倡培育‘工匠精神’。”李克强说,“如果把从事大数据产业的技术人才和从事制造业的‘工匠’结合起来,那我们的产品就会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高品质的需求。”
“一个新事物诞生的时候,我们确实不能‘上来就管死了,而要先‘看一看’。这既是给它一个成长的机会,也是为了暴露监管漏洞,让随后出台的监管政策更加公平有效。”这是李克强总理对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发言建议的回复。
  马化腾在发言中就分享经济、新业态发展等提出建议。李克强明确表示:“新业态和传统业态有时会遇到一些矛盾,我们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既要保护新生事物应有的发展,也要推动其自身的修缮过程。”
  思爱普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在发言中介绍了他们公司向更多企业提供大数据、云计算服务的探索。他说:“我们希望和贵州合作,把大数据从学术讨论变为真正的产业应用,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做出贡献。”
  李克强表示,贵州曾经是中国最不发达的省份之一,但现在这里正在生长着一棵“智慧树”。贵州的大数据产业不仅和东部发达地区平等竞争,而且走在了全国前列。
  他随即邀请参会的各位信息产业大咖前来中西部投资,成为这棵“智慧树”坚实的骨干力量。
“信息产业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分享’。但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发展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分享。”李克强最后说,“中西部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感谢各位企业家与我们在这里分享大数据发展经验,也欢迎你们和我们的中西部地区一起,发展‘分享经济’。”
(中国政府网)
上海推进会展业地方立法
国家会展中心3年后或通3条地铁&
&&& 2015年,随着位于虹桥交通枢纽附近的“巨无霸”国家会展中心投入运营,上海全年共举办各类展会851个,展览面积1513万平方米,分别比2010年增长32.6%、88.2%,展览规模在全国位居第一,在世界主要会展城市位居前列。
  5月17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加快会展业发展”提案座谈会上了解到,上海正在积极推进会展业的地方立法工作,由多部门共同开展了会展业地方立法研究工作,形成课题报告并拟订了《上海市会展业条例(草案建议稿)》,将争取早日将会展业法规列为市人大立法正式项目,出台会展业地方性法规。
  上海专业展馆面积居世界第一
  上海市商务委透露,近年来,上海会展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稳步提高。
  2015年,上海共举办各类展会851个,展览面积1513万平方米,分别比2010年增长32.6%、88.2%,展览规模在全国位居第一,在世界主要会展城市位居前列。与此同时,上海展会平均规模从2010年的1.25万平方米提高到2015年的1.78万平方米。2015年全年共有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32个,展览面积589万平方米,占全市展览总面积和38.9%,约占全国同类展会的23%。
  2015年3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运营,打破了上海大型展馆不足的瓶颈制约。目前,上海共有专业展览场馆13个,可供展览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达世界第一。
  上海也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座室内展览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展馆的城市。2015年,国家会展中心共举办各类展会及活动38场,展览面积390万平方米;新国际博览中心共举办各类展会110场,展览面积540万平方米,两大展馆合计超过全市展览总面积的60%。新国际博览中心周转次数27次、国家会展中心10次。周转次数是在国际上认可的检测展馆使用效率的指标,国际较高水平为15次以上。两大展馆去年共吸引参展、观展人次1400万。
  上海市商务委表示,2015年,上海共举办国际展会292个,展览面积1124万平方米,国际展面积占全市展览总面积的74.3%。目前,上海已有经国际展览联盟认证的展览项目20个,居全国第一,国际十大展览公司均已在沪设立了分支机构。2014年,上海率先开展国际来展审批制度改革,由过去的实质性审批改为形式审批,吸引了一大批国外著名会展企业和优质展会落户上海。2015年,非本市注册企业在沪举办国际展68个,面积达386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市同期国际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的23.3%和34.3%。
  国家会展中心规划三线四站,能疏散15万人
  但是,上海市商务委也坦言,上海展览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的制约。展览运营涉及多个部门,但目前缺乏具有执行力的展览业协调管理体系,对展会中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不足。2015年,上海出台的《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沿用至今,部分条款已不能适应发展迅速的展览市场需求。
  针对政协委员的提案,上海市商务委负责人表示,上海市商务委2013年就与上海市政府法制办沟通,共同调研商讨修订《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的可行性。2015年,由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市商务委、市政府法制办、市立法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开展了会展业地方立法研究工作,形成课题报告并拟订了《上海市会展业条例(草案建议稿)》。目前,上海市商务委已提请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会展业立法调研工作组,加强与市人大财经委、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早日将会展业法规列为市人大立法正式项目,出台会展业地方性法规。
  此外,《关于促进本市展览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5月初已由上海市政府正式印发。按照实施意见要求,上海将建立由市商务委牵头,市发改委等24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市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市展览业的改革、促进、管理。上海将在财税支持、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等方面加大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例如发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专项资金的作用,鼓励建立会展产业基金,重点扶持创新性强、符合上海产业发展的展会等。
  针对国家会展中心的交通问题,上海市商务委负责人透露,国家会展中心规划是三线四站,现在只有一线一站,未来这里还将建设17号线和23号线,目前乐观的估计是2019年底能全部实现通车。考虑到大型展会接近60%的客流是通过地铁进行,目前国家会展中心的地铁疏散能力是每小时2万人,大型展会疏散需要2到3个小时,等全部通车后将可以满足15万人的疏散需求。
(澎湃新闻网)
北京科博会十九载见证中国智能时代
第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5月22日下午圆满落幕。北京科博会19年,成果越来越丰硕,越来越有分量。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科博会期间签署技术交易、产业合作项目协议总金额796.42亿元人民币。为期5天的科博会共有22万多人次参加各项活动。共有来自3个国际组织、34个国家的39个境外代表团组和29个省区市代表团参展参会。
走进本届科博会,处处可以感受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竞争未来的精神气象。
自主创新技术成果比比皆是
在本届科博会上,自主创新技术成果比比皆是。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科技成果挺起了中国创造的脊梁。一些国家亟须的、重大的、关键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国家战略空白,带动了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其中,“玉兔号”月球车模型、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试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固体火箭发动机等一批航天领域的重大成果;“蛟龙号”、“科学号”、“发现号”、深海海洋油气勘钻、新式水下机器人等一批海洋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备受瞩目。
在本届科博会上,全国各地拿出最新最尖端最有市场价值的技术、产品、项目,前来摆擂。
从并跑走向领跑,黑龙江哈工大的农机物联网云平台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农机作业深耕探测,填补了国际深耕探测的空白;广东的MOCVD设备,突破了生产半导体材料核心设备的关键技术,打破了该领域近30年的国际技术垄断。
北京以中关村为前沿阵地,展示了人机交互、智能制造等领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产品;贵州的大数据产业风起云涌,“云上贵州”夺人眼球。
山东突出现代农业成果,展示了黄河三角洲正在崛起一批技术领先、业态高端的千亿级新兴农业产业集群;四川则带来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单点金刚石超精密模辊机床及菲涅尔透镜模具机床……
人工智能如火如荼
近距离观察本届北京科博会不难得出结论,中国已经走进智能时代。
在科博会上,随处可见人工智能产品,VR、AR成了热门词。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区,暴风魔镜、疯狂一玩等虚拟现实技术,带来全新的娱乐 体验,裸眼3D灯箱让人物场景呼之欲出。具有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的世界独有的沉浸式弧面大屏,实现了显示技术与人眼光学系统完美契合。
相同的是机器人展台依然火爆,不同的是机器人能做的工作,越来越精准丰富。天津大学的阿童木机器人,开了中国机器人出口英国的先河,一批小型、中型水下机器人相继成为开发海洋资源的先遣队。此外,采用了自主研发的myrobot系统的机器人“优友”,具有人脸识别能力,是继日本情感机器人 pepper后第二个商用服务机器人,可广泛用于各种公共领域。
当今世界,工业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中国制造业的面貌。此次,全球第一个自助云打印平台――VEP云打印,在北京科博会横空出世。取名为“梦之 墨”的世界首台全自动液态金属个人电子电路打印机,可以直接打印集成电路,该技术将在电子器件制造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电子器件个性化制造成为可能。
本届科博会还举办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全面展示了“互联网+文化”的新成果。记者看到,北京礼物创意旅游纪念品系列、国宴餐具系列产 品、里约2016年奥运会特许商品等产品,均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在教育板块,睿易云教育系统提供了实现全过程、全学科、大规模、常态化的虚拟现实 体验;欧浦登84英寸全贴合电容触控一体机,创造了线上教育的电子书写方式。
扩大京津冀科技开放合作范畴
本届科博会秉承“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范畴,促进互利共赢发展。
河北以京津城市功能疏解的新空间、要素转移的新基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的新平台角色,集中展示了以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为支撑的南部创新廊道,以科技冬奥为支撑的北部绿色廊道,以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为支撑的现代都市廊道。
在中关村创新论坛上,中国联通表示将继续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网络,设立京津冀一体化通讯资费。会上宣布成立中关村杂志社保定运营中心,并落地保定节能环保产业联盟。该中心将建设成为京津冀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北京各个展区集中展示了创新生态体系的巨大辐射效应。其中,朝阳区、东城区、顺义区展示了成熟的众创空间和孵化体系;昌平区集中展示了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回龙观、天通苑打造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创业生活社区;亦庄产业创新地图则梳理创新创业要素,展示亦庄创新创业生态,为创 业者、投资者提供全面的指南和服务;清华控股、启迪创业、车库咖啡、中软国际等“双创”平台现身说法,展现中关村在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的示范引领 作用。
另据了解,2017年将是北京科博会20周年,第二十届科博会将于日至21日举行。
(光明日报)
会展业离市场化有多远
前不久,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其中涉及到取消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的地方境内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办展项目审批。屡受诟病的会展批文制由此将退出历史舞台,备案制(抑或是更符合市场规律的制度)呼之欲出。仔细盘点,会展业近年来的改革举措不少:从去年的国务院15号令到紧随其后的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从建立政府退出主办市场机制再到即将取消的会展业批文制,我们看到了政府简政放权的决心和力度,也看到了会展业市场化的希望。
但是,笔者还是有些杞人忧天,会展业究竟该如何市场化?会展业离市场化究竟有多远?隐忧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会展业本身的特殊属性。展会也好,场馆也好,承担着产业升级、区域发展乃至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使命。结合国家战略部署举办某场会展活动,为某场会展活动兴建某个场馆,这是常态也实属情理之中,但这种情况该如何市场化?政治使命尚可以理解,还有一种情况不太能接 受,因为“市长”或班子调整,城市战略发生转移,原定的会展项目夭折,已经开建的场馆烂尾,这种情况也并非没有,“市长”与市场该如何取舍?市场拼不过“市长”的情况在会展场馆建设中尤为常见。笔者经常碰见这种情况,场馆规划要听听市场的声音,于是召集会展业各路人马召开论证会,只不过论证前提加了种种限制,比如规模已定,市长说了要建20万平方米;外观已定,即便它有种种功能上的硬伤,因为能代表城市形象。我们能说这种现象不对吗?建酒店、商场或写字楼,市长可能不会过问,但是建会展中心,很少有市长不过问。正是因为会展业扮演的这种特殊角色,注定了会展业全盘市场化的难度之大。
其二,会展业还有另外一种尴尬,承担着高大上的历史使命,背负着政府和各行各业对其寄予的厚望,但却没有相应的行业地位。我国尚未形成全面统筹协调会展业的管理体制,没有明确的全国性会展业主管部门,这与会展业本身内涵不清有一定关系。市场呼吁“大会展”概念,至少会议和展览应该融合发展。但现行管理机制还 是展、会分离,重展轻会。目前,较为明确的是展览业归属商务部及各地商务委,而会议业归属不详。同时,也没有能为会展业代言的全国性权威行业协会。在4月 19日这期《会展大咖秀》里,笔者提到了“营改增”的问题。
5月1日“营改增”已经开始正式实施。酒店业早就先知先觉,归口于商务部的中国饭店协会和归口于国家旅游局的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均在第一时间召集各自的会员单位,包括酒店、酒店管理公司、旅行社等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对政策进行解读,厘清企 业思路,倾听企业诉求,通过各自途径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反观找不到“家长”的诸多会展企业,只能单打独斗,在观望和揣测中摸着石头惴惴前行。试想,连游戏规则都无人制定,又如何在一盘散沙中走向市场化?
笔者认为,会展业市场化的理想情况应该是:在会展生态圈中,政府能作为生态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营造健康有序的商业生态环境;行业协会能发挥专业职能,对行业的前瞻性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给企业提供更多务实的服务和帮助;企业则能焕发生命活力,各显身手。希望这不要成为虚无缥缈的乌托邦。
(中国贸易报)
展览业的定位、分类与行业管理
在中国,对于展览及其行业的定位是有歧义的。以致分类标准不一,从而影响到行业管理范围的划定,也引发业界与学界、媒体界争论。因此,有必要加以厘清。
展览会的定位 是文化类还是经贸类?
展览会实际上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文化类展览会,一类是经济贸易类展览会。
先说文化类展览会。服务艺术、科技乃至政治方面需要而举办的展览会,就是文化类展览会。文化类展览会在国内外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如美术作品展览、历史文物展览、建设成就展览、雷锋事迹展览、反腐倡廉展览,等等。在中国,文化类展览会在名称上一般称为“展览”,很少称为“展览会”。
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中列有“会展服务”,行业代码为7491。
再说经贸类展览会。服务经济贸易活动需要而举办的展览会,就是经贸类展览会。
2011年1月,国家质量技术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经济贸易展览会术语》国家推荐标准(GB/T)。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展览业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对于“展览”定义为“在一定地域空间和有限时间区间举办的,以产品、技术、服务的展示、参观、洽谈和信息交流为主目标,有多人参与的群众性活动”。 该标准对于“经济贸易展览会”定义为“以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商务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展览会”。在中国,服务于经济贸易活动的展览会,无论名称是展览会,还是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订货会、采购大会或经济贸易投资洽谈会,均可归为经济贸易类展览会。
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GB-T),将会议及展览服务划属“商务服务业”范畴,行业代码为7292。这一国家标准在备注中对于会议及展览服务的界定是:“指为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谈、民间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的展览和会议等活动”(请注意,该标准将服务于经济贸易的会议业与展览业列为一个行业,但本人认为不太妥当!)。
根据上述,结论是:文化类展览会和经济贸易类展览会虽都具有展览展示的共性,但在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中,文化类展览会及其主办方和经济贸易类展览会及其主办方是两个独立的行业。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以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商务活动为主要功能,参展商与观众主要为商品交易及其信息交流而来;而前者以知识分享为主要功能,并不是商品交易的平台。
经贸展的分类 &采取什么样的标准? &
经济贸易类展览会(以下简称经贸展会)既然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独立行业,对其分类就很有必要。否则,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政府的行政管理及其相关的学术研究都会遇到麻烦。
对于经贸展会的分类,目前国内外并无统一的标准。比如,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将展览会分为三类,即综合性展览会、专业性展览会和消费性展览会。但如此分类并未获得德、英、美等展览大国业界的普遍认可。
在中国,根据国情及中国展览业的实际情况,经贸展会较为通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9种:
1、按照展览会的展览范围区分类别,一般分为综合性展会和行业性展会。
综合性展会的展览范围比较宽泛,展品来自多个行业。日施行的《商务部举办展览会管理办法》,提出了“综合性展览会参展的主要行业在3个以上”的概念。
“中国进出口交易会”即著名的“广交会”,就是典型的综合性展会。
2、按照参观展览的观众区分类别,一般分为专业类展会(B2B)和消费类展会(B2C)。参观专业类展会的观众被称为专业观众。参观消费类展会的观众被称为普通观众。此外,还有专业类和消费类相结合的展会(B2B2C),如图书、玩具、体育用品、电子游戏、音响乐器、家居用品乃至航空、防卫装备等主题的展会。
3、按照展会的影响力区分类别,一般分为国际性展会、全国性展会、区域性展会和地方性展会。《经济贸易展览会术语》国家标准将“国际展览会”定义为“境外参展商不低于全部参展商的10%,或者境外观众不低于全部观众的5%的展览会”。
4、按照展会的主办方分类,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分类方法。这实际是根据展会主办方的身份予以分类。在中国,展会按主办方的身份一般被分为“政府展”、“社团展”和“商业展”。
5、按照展会的举办地区分类别,一般分为固定举办地或不固定举办地的展会。举办地不固定的展会,被称为巡回展或流动展。
6、按照展会的名称区分类别,也是中国特色的分类标准。这种分类实际体现的是政府行政管理的要求。按国内现行管理规定,凡冠以“中国”尤其是“中国国际”名称的展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的,主办方须事先获得国务院或商务部、科技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部门的批准。这些经过批准冠名“中国”或“中国国际”的展会,往往被宣传为“国家级”展会。
7、按照展会的出入境性质区分类别,可分为出境展览会和入境展览会。
8、按照展会的规模区分类别,可分为大型、中型或小型展览会。国际上一般以展览面积显示展览会的规模,而较少如国内习惯用标准展位数量来显示展览会的规模。但如何划分大、中、小型展览会,国际、国内均无统一标准。
目前,国内一般认为,面积在5000平方米及其以下的展会为小型;面积在2-5万平方米的为中型;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为大型;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为特大型。
因行业不同,展会规模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如航空展会面积动辄数十万平方米,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虽然展览面积只有4万平方米,但已是全球纺织纱线业最大规模的专业展会了。
9、其它分类,如公益性展会、商业性展会、会议型展会、展会型会议、活动型展会、虚拟展会等。
综上所列,可见展会分类各有标准,而且每种标准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本人认为,在中国,最主要的展会分类有两种:一是专业展与消费展的分类;一是政府展与非政府展的分类。掌握好这两种分类,对于展会主办方的经营管理得道得法至关重要。
展览业的行政管理 & 有没有职责范围?
经贸展会的主办方以及为此提供服务的业者(包括展馆、展览工程、展品物流、展览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经营者)所组成的行业,就是我们常说的展览业。
然而,因国内有许多人对经贸展行业的认知存在误区:一种是将文化类展会与经贸类展会混为一谈;一种是将展览业与会议业统称为会展业。这就给政府的管理带来困扰。
文化类展会与经贸类展会的功能各异,在国民经济统计分类中明确为两个行业,前面已作说明,不再赘述。而展览业与会议业两者虽关系密切,但各为独立行业,则往往被忽略(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两者归为一个行业!)。
1、会议业是一个独立的行业。非官方的学术会议是其主要构成。
会议主要分为官方会议和非官方会议两大类。这是根据会议主办方及其经费来源的性质进行分类的。
在国际上,会议业主要指非官方会议。非官方会议的主办方,主要是社会团体、工商企业或媒体。非官方会议按会议交流的内容,一般分为工作性会议、学术性会议和商业性会议。国际上两大会议协会,会员皆来自学术性会议主办方(一般是行业协会或专业学会)。其每年公布的世界城市国际性会议排名,都是基于参加协会的学术性会议主办方提供的数据。商业性会议通常指公司召开的会议,特指需要租赁开会场所的公司会议。
在国内,国家统计局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对于会议及展览服务的界定为:“指为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谈、民间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的展览和会议等活动”。显然,这个界定所指的会议不包括官方会议,也没有包含学术性会议。在国际上,展览业与会议业的社团组织是分开设立的。由于学术性会议是国际会议业的主要构成,故而本人对于国家统计局把会议与展览列为一个行业,持不赞成意见。
2、在中国展览业发展的过程中,官方对于展览业的认识逐步深化。
中国官方首次为展览业发文是在1997年,即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对在我国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加强管理的通知》。之后,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家工商总局分别颁布《关于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和《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对贯彻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规定了操作办法。该些文件对国内举办展会明确了审批管理制度。可以说,这是中国官方介入展览业管理的最早作为。
2011年国家统计局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GB-T4754),把会议与展览服务列为一个行业后,会展业概念渐为社会熟悉。2005年国家“十一五”规划中 “合理规划展馆布局,发展会展业”的一句话,更使会展业的提法大行其道。
然至2011年后情况有变。先是,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改变了此前展览业政府主管部门缺位的状态。接着,中央决定官办的会议、论坛、节庆活动,其中包括清理国际会议,制定相关规范的部门是财政部、外交部。而官办展览会的清理是另行开展的。2015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5号文)。文件的标题和内容只有展览业,没有涉及会议业;而且,文件所指的展览业就是经贸展组成的行业。同年,中央中办国办发文规范党政机关的办展活动,也未涉及会议管理。是年,国务院同意建立展览业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其职责范围不包括会议业管理。这些情况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已使中央高层逐步认识到,展览业泛指经贸展组成的行业,其中并不包括文化展;展览业也不等同于会展业。
3、商务部是展览业的主管部门,其管理职能经2015年国务院15号文件以及展览业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得以明确。
商务部管理展览业,其职能有八:一是促进展览业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强展览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订和实施;三是加快简政放权,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展览业创新发展;四是落实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政策,优化展览业布局,提高便利化水平;五是加强统计监测和信息共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六是对各地区、各部门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和总结;七是负责审批省(部)举办的展会;八是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此八项职能中的第七项,系2015年中央中办国办规范党政机关办展活动的文件明确的;另七项是国务院同意建立展览业部际联系会议制度的通知明确的。
根据国务院的最新部署,在厘清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商务部将在展览业的改革和发展上有所作为,这对中国展览业在全球行业中由大变强具有重要作用。
4、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形态各异,行业管理多有探索。
目前,国内地方政府主管展览业的部门设置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和商务部对口,由商务厅局负责,或在厅局内设会展办公室;一种是在市级政府之下设立会展办公室,其中包括以贸促会为依托成立的会展办公室;一种是在省市级政府之下设立博览局,其中部分博览局被赋予行政管理职能。
这些机构大多以会展业为管理范围,管理对象包括展览、会议和节庆,少数包括大型群体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赛事。但实际上仍是以展览业管理为主。由于地方机构的管理范围比商务部宽泛,商务部对于地方政府在展览业管理上的指导,包括政策法规的贯彻,在上下对口方面并不畅达。展览业的统计工作因此而长期难以有效推进,就是一个例子。
当然,地方政府独立设置会展办或博览局,也有其合理性。这一机构直接由政府领导,对于展览、会议乃至节庆这样的群体活动,在工作统筹、资源调配、社会协调方面的能力更强,也更具效率。许多地方政府出台政策,以财政资金通过补贴或奖励的方式促进会展业发展,是这类机构从事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个人认为,中国展览业的行政管理所呈现的中央与地方不尽相同的管理机构形态,既是政府在展览业发展中应有所为的管理举措,也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在展览业管理中的积极探索。
(张凡的会展洞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hinajoy 2016 vr展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