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研究的理论有哪些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的现状。国外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在:单变量预警研究,多变量"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现状分析
2013年10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的现状。国外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在:单变量预警研究,多变量预警模型,多元判别分析技术;国内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实证研究少,理论分析多。而且大多数是针对上市公司的,对于中小企业的研究还很少。因此,针对我国企业的将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就显得颇为重要。 中国论文网 /4/view-4620803.htm  【关键词】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现状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企业实时监控财务风险的发生,并进行预测预警。对企业来说为了预防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处在研究阶段。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在财务风险预警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国外专家学者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现状   国外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财务危机预警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预警的方法分析。   1、单变量预警研究   1932年Fitzpatrick进行了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这是最早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样本选择了19家公司,样本通过单一财务比率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研究结果显示 “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判别能力最高。尽管Fitzpatrick研究成果很好,但之后的30年内很少有学者进行单变量判别法的研究,这种状况持续到1966年,才有人继续研究破产预测问题。Beaver在1966年发表的《财务比率与失败预测》一文中,最早运用统计法建立预警模型。他以单一财务比率指标为基本变量比较79对公司30个变量在年间的预测能力。结果发现预测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最好的判别变量是“现金流量/总负债”、“总负债/总资产”和“净利润/总资产”。此后,基于单变量的专门研究很少发生。这是因为企业的财务特征,通过多个变量反映,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使用多变量分析方法。   2、多变量预警模型   Altman在1968年最早使用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他选择了1968年仍在运营的33家公司进行破产前1-5年预警分析,其精度非常满意,也促进了财务危机预警的发展。最近几年,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爱尔兰、日本、荷兰在该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为了弥补这些模型的缺陷,研究人员建立了条件概率模型,引进了对数比率回归(logistic)和概率单位(probit)回归方法。Ohlson在1980年回归方法分析非配对样本中,破产概率分布使用选定的间隔,以及两种类型的分类错误和分割点的关系。1984年,Zmijewski在使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功效系数法、递归分类等随着统计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被应用于研究中。1992年Salchenberger等人对判别公司危机时运用了神经网络分析方法。 Messier和Hansen在1988年、 Fletcher和Gross在1993年也使用该办法进行公司破产分析。Tam和Kiang在1992年对德克萨斯的银行财务失败案例进行预测。 Altman、Marco和Varetto在1994年对意大利企业进行分析预测。这些研究相比早期线性分析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多元判别分析技术(Multiple Discriminant Analysis,MDA)   自Altman的开创性工作以来,多元统计分析特别是MDA在金融风险提供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其基本思想是,基于历史样本成立判别公式,应用于新样本的分类。多元判别分析技术的优点是简洁和更好的解释,缺陷是必须建立在大量、可靠的历史统计数据之上。国外很多专家学者针对这些缺陷对MDA进行改进后形成了统计模型和人工智能模型。   目前,国外专家学者研究者对于改进MDA还有许多不理想的地方,在实证中许多理论的优点表现的不理想也不是很稳定。Altman在1994年指出在实证中类神经网络模型、判别分析模型、分类树模型比MDA的优势不明显,在精确性等性能上稍胜MDA模型,但往往不稳定,而在计算效率、可解释性、适应性、稳定性、操作性方面逊于MDA模型。因此MDA几乎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型。   二、国内专家学者研究财务风险预警的现状   从当前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的财务预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研究大部分还在使用财务比率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及管理者业绩上。比如毛定祥(1999),采用复合财务系数对上市公司的资产和盈利能力进行评价;吴少年、李小燕(2000)、张佳明、毛志忠(1997)也针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这方面研究基本上以四部委联合颁布并实施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主。   我国关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基本上停留在上市公司。比如陈静(1999)首次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了研究,把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以1998年的27家沪深两地同行业规模的ST公司和非ST公司为样本,使用了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单变量判定分析和多元线形判别分析,研究发现这两类研究对中国市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基本有效。宋秋萍(2000)则采用了Z计分模型对6家中国公司进行了预测分析,她认为由于两国经济存在很大差别,利用美国公司的财务数据建立起来的模型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公司,认为从中国企业财务数据提炼特征指标来建立判别函数则更务实。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存在不足和问题   通过分析早期研究成果,便于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1、国内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是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为企业提早意识到金融风险和危机并采取对策,从而对企业进行预警;而国外的单变量分析、变量分析法需要建在以下基础上。   (1)企业应当是独立经济实体,没有任何不当交易行为;(2)企业财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并且是相关的。否则结果有可能出现错误的预测;(3)多数研究不是集中在研究财务风险形成过程,而是集中在统计或数学技术的方法上。这在国内企业是难以满足的。   2、国内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系统比较庞大,预警效果不佳,信号传递速度慢而且运营成本过高。   3、我国目前关于财务风险预警基于实证研究少,理论分析多。而且大多数是针对上市公司的,对于中小企业的研究还很少。   通过上述分析,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研究,需要不断地对财务模型进行分析。针对我国企业的将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就显得颇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2] 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42.   [3] 许谨良.企业风险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 章铁生.企业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作者简介】   史小英(1979-)女,汉族,陕西洛川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理论研究,财务管理教育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国内外资金管理研究的现状,财务管理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外资金管理研究的现状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一章】&
【第二章】国内外资金管理研究的现状&
【第三章】&
【结论/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直以来资金集中管理都是全球化的跨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研究学者在资金管理理论以及模式等多方面展开了研究。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一、资金管理研究发展阶段
  资金集中管理最早起源于国外,并且经历和发展了较长时间,实践得出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应用目前已较为成熟,国外相关资金管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大致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启蒙阶段:从 19 世纪末发展到 20 世纪 30 年代,这个阶段随着工业革命成功,企业规模开始逐步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当时资金管理的重点是筹集资金,资金管理的目标是资金成本最低化,而且从初期注重企业的内部经营、逐步向加强内部资金的控制方向发展。这个阶段只是资金管理的思想启蒙,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但并未涉及资金运用及资金管理方式。
  第二、理论阶段:从 20 世纪 40 年代发展到 20 世纪 70 年代之间,资金控制的理论逐步形成,资金管理和控制只是纳入了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基本职能,但并没有切实将理论和企业集团的实际发展结合起来。
  第三、理论与实践应用阶段: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随着世界经济迅速的发展,国外一些企业集团逐步发展并且具有相当的规模,并积累了一些资金管理的实际经验。这个时期,经过学术界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资金管理方式上集权和分权的研究,以及资金管理的控制方式方面。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内部控制理论、委托代理及交易成本理论、内部资本市场和优序融资理论等。这些理论又推动了资金集中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资金管理已经逐步发展为集团总部控制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的重要管理内容。
  二、理论回顾
  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自从诺泊特&维纳(1984)①年出版了着名的《控制论》一书以来,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在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所渗透。
  最早提出在企业管理中要进行管理控制的是法国学者法约尔②,在他看来控制是管理的五大要素中的最后一种,控制就是要&证实一下是否各项工作都符合已经制定的计划,是否与下达的指示相符,以便发现、改正及防止错误&.按照上面的阐述,控制是与企业利益目标相联系的,资金集中控制也是实现企业集团利益目标的重要方式。
  (二)委托代理理论
  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美国学者 Ross (1973)③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他指出:&如果当事的双方,其中代理一方代表受托方的利益进行了决策,也就意味着双方之间构成了代理关系。&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委托代理理论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最为深入,且理论体系也是最为完备的理论,该理论在西方经济发展史上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一理论持有的观点是:企业是由构成企业的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外部的债权人、关联交易商、内部股东、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等)组成的共同组织,是这些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缔结的一组契约的连接。当公司只有很小的经营规模时,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可以保持相对统一,公司的经营活动都可以由所有者进行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并不会发生分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公司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扩大经营规模,生产就会变得越来越专业,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内部组织与协调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在这样的形势下,公司出现了两权分离,从而产生了委托人关心的成本问题与代理人关心的代理收益问题相互矛盾。在双方都无法了解到对方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代理过程中还会出现一定的风险,导致委托人的代理成本增加。出资者为了防止代理成本的大量增加,必然会对子公司采取一系列管理策略,减少所需要的成本,以保持两者利益上的一致性。
  (三)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最早是由科斯(1937)提出的。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制度经济学理论中提及的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外部环境和交易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交易的费用提升,为了节约该成本,企业内部出现代替市场的机制,一种新的形式应运而生。当市场交易成本过高时,人们将交易内部化,即用企业代替市场来配置资源,这就是科斯①在其代表作&企业的性质&中,用交易费用的概念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及企业扩展的边界。但当企业规模过大时,管理协调成本过高,企业将一部分业务拆分或外包出去,通过内部市场或外部市场交易来调节。如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建立内部市场交易,它们的出现就是此理论基础表现。
  (四)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Williamson,O.E.(1975)②把集团下属的分公司、子公司之间进行资金竞争的现象称为内部资本市场。
  Peyerand Shivdasani 学者(2001)③认为内部资本市场是企业集团内部各部门、各分公司之间实现资金分配的一种制度。从内部资本市场来看,总部主要还是借助于权力或权威、等级制度以及价格机制等实现内部资源的调配。
  Khannad 等学者(1997)④指出:因为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对市场机制进行模仿,企业集团可以从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利用集团总部对内部市场的的控制权,一个成员企业的资产可用于为另一个成员企业进行融资。
  Lins, K.V(2003)⑤学者指出:在内部资本市场中,高现金流、投资机会不足的企业可以给低现金流、但有较好投资机会的企业进行融资。
  Gertner 等人(1994)⑥指出:内部与外部资本市场两种融资方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内部资本市场上,出资者(集团总部)是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所有者,拥有所有权;而外部资本市场的出资者则不是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所有者。也就是说,前者具有剩余索取权,而后者不具备。这导致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在企业的信息传递、监督与激励等方面产生不同效果。
  (五)优序融资理论
  该理论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放宽 MM 理论①完全信息的假定,同时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认为权益融资可能会把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传递开来,而且外部融资需要多支付成本,内部资金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企业的融资一般会按照内部资金融资、债务融资最后选择权益融资的顺序进行。
  Majluf 等学者(1984)②指出,公司筹资就是按照资金使用成本的顺序来&啄食&的,交易成本、契约成本及信息成本等各类因素直接造成了企业内部筹资成本小于外部筹资,而在外部筹资中债务成本又低于权益资本成本,因此企业的筹资行为是先选择内部资金融资,当内部资金不足时转向外部融资。
  综上,国外的资金管理研究起步较早,目前的理论研究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三、国外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
  在资金发展的第一阶段,国外的集团基本上采用各分公司、子公司对各自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负责,是属于完全独立分权模式,集团只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及事后的审计。随着计算机普及国外的企业集团加强了对新的资金管理理论的引入。在八十年代,各大型集团公司开始建立资金管理中心,从而对其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市场风险控制。目前,在大型跨国公司当中,都已经完善了资金集中管理方式,可以通过内部结算、现金余额集中以及帐户余额管理等几个组织手段来控制内部资金。
  现金池业务是最早在大型的跨国公司中应用的一种新型的资金管理模式。它采用几种不同的功能来进行资金管理,如现金账户、净额交易、电子数据互换系统等。通过银行对资金的归集,使企业能够及时地掌握资金流动,使企业能够充分地利用内部资源。
  以 GE 为例:1999 年中期,GE 根据集团内不同业务的分布,分别设立了美洲和欧亚 2 个区域的财务管理中心。发展到目前为止 GE 近千个企业在全世界各地有 82 个现金池(其中中国有一个),GE 在全世界使用 19 种货币,在 830 个银行开 17000 个账户。82 个现金池归 GE 公司财务部统一运作。在中国,GE 通过中国建设银行,采用委托贷款的模式,对 50 多个企业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的现金管理在丰富的理论基础之上不断地发展,全球资金的管理在不断朝着扩大对股东价值的关注,对集团的资金进行全球的保值,进一步深化银企关系等方面发展。全球现金管理发展的进程如下表 2.1,目前国内领先的银行还处在发展期的后阶段,国外领先银行普遍进入了成熟期。
  第二节 国内研究的现状
  我国资金集中管理的研究和发展时间较短,国内学者主要围绕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等方面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资金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的资金配置权如何在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或者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分配的模式。集团选择资金管理模式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模式也是多种多样。
  (一)在集中管理模式方面
  孙静芹等学者(2004)按照组织结构和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把企业集团的资金控制模式进行了划分,具体有如下几种模式: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内部银行模式等。
  王玲等学者(2004)按照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程度及各行业资金运行规律的不同,将资金管理划分为&现金池、集中监控、预算驱动拨款&三种模式。
  毛仲玖(2005)则将资金管理模式分为&内部银行、财务结算中心、财务公司&三类,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与职责。
  王之君(2006)则是以组织形式为切入点,把资金管理模式划分为&集团结算中心、收支两条线&.
  纪培锋(2006)等学者指出,根据分公司和子公司的法律地位的差异,为规避法律风险,要对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进行区分,并分别选择各自的资金管理模式。
  刘戬(2006)等学者指出,按照权利分配情况来分析,企业对内部资金的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集权管理,第二种是分权管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通常都会出现报账中心、结算中心、内部银行以及财务公司都等多形式并存现象,其次它们一般都归属于资金的集中管理下。此外,对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方式,直线职能制度的企业一般都是采用集权管理模式,一般都是通过报账中心作为主要的形式。控股分公司的企业一般都采用一种松散的合体制度,相当于每一个子公司都有一定的联合体,各个子公司都有一定的权利,总公司对子公司并没有绝对的管理权。事业部制度的企业内部一般都是采用两种管理模式,集权和分权。一般企业的发展都会经过 4 个时期,初始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调整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内,企业所处的风险阶段有所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财务状况实力也会有所不同。可以通过企业的发展时期来进行对管理模式的应用,当企业属于初始时期时,企业可以采取集权模式,以报账中心作为核心;当处于发展时期时,企业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分权模式,以结算中心为核心;当企业处于成熟期时,企业可以采取分权和以财务公司作为核心的多元化模式发展,所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合理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陈志斌等学者(2007)指出,现金配置权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绝对集权、绝对分权、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相应的现金管理模式也可以划分为:绝对集权管理模式-现金集中管理控制模式、绝对的分权管理模式、集权和分权相结合模式。
  何召滨(2010)就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如何来选取合适的模式这一问题。
  (二)在实施策略方面
  陈晓更(2008)认为信息技术是资金集中管理的依托,不断提升现金预测系统的准确性和筹资控制系统的及时性,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在集团层面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加强资金风险控制。
  刘昌娟(2008)指出,为了有效发挥资金集中管理效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财务的信息化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用。
  苗洁(2010)指出资金的集中必然会导致风险的集中,在企业集团资金集中话管理的过程中,将面临着结算支付风险、流动性风险、融资及投资运作风险,因此必须强化内部控制的措施。
  二、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模式
  在资金管理实践中形成了多种资金管理模式,总起来看有以下五种模式:
  (一)统收统支模式
  企业的一切资金往来、现金支付都是由企业的财务部负责实施的,下属各成员单位无财务部门、无独立账号,资金审批权限都完全集中于企业内部。此模式可以对企业进行预算管理,以达到收支平衡,加速资金周转的速度,减少资金发生沉淀的可能性,但是无法全面调动各成员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拨付备用金模式
  集团拨一定数额的备用金给下属各单位在某一期限内使用,下属单位使用这一款项以后,持有关凭证到集团财务部报销,然后再补足备用金。拨付备用金方式与统收统支模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下属各成员单位仍然有少量的资金可以供自己使用,但是各下属单位仍然没有相应的财务部门,现金收付的审批权限仍然在企业集团的内部。
  (三)内部银行模式
  内部银行是该集团的一个职能部门,它不以赢利为目的,为集团下属各成员单位提供资金,通过集团的名义到外部融资,内部资金采用&存贷分户管理、有偿使用&的原则。该模式的优势就在于其职能独立于下属的财务部,对下属单位的资金可以进行有效控制。
  (四)结算中心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都是由结算中心来负责实施。资金结算中心和内部银行有一些地方是相似的,即都是企业集团内部的某个部门。在两种模式下,成员单位都对资金拥有经营权和决策权。结算中心模式下,集团总部对下属各单位的资金进行统一结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方式。
  (五)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的子公司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经营范围不只局限于企业的内部结算,还承担普通银行部分职能,例如存、贷款等。此外财务公司还可以进行外汇、集团贷款、融资租赁、财务顾问等业务。
  财务公司对集团各子公司的现金要进行管理,但集团各子公司和财务公司的经济利益是保持完全独立的,所以说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是把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与企业&或&银行与企业&的关系融入到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当中,使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具有独立的财权,可以使用自己的现金&.
  在以上几种模式中,大部分企业集团选择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两种模式。
  下表 2.2 对比分析了传统的模式和现金池模式:
  与以往传统的多种资金管理模式相比,现金池业务可以更好的体现出银行服务的专业化,例如资金结算,账户报告处理以及电子银行等,都显出其特有的优势。采用这种模式还可以更好的对资金集中管理进行合法合理的策划,更有利于企业集团的发展。
  第三节 文献评述
  本章中描述了集团资金管理的发展过程及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就目前来看,国外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研究及操作比较先进,然而我国大多数研究仅局限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某个理论方面,只谈论资金管理模式和资金管理原则的宏观内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针对企业集团化的资金集中管理中实务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不能让企业全面认识、全面利用资金集中管理。它对于我国一大部分企业来说仍然属于新兴的管理手段。还有大部分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只是对一部分的分公司、子公司进行了统一管理,还未在集团内全部公司或公司整体的业务流程中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或者资金的集中管理只是局限于静态管理,只观注会计账户的管理。
  还是将目光聚到物流行业。目前,对于物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研究还属于探索阶段,本文在汲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出台的跨境现金池政策,以及物流集团企业资金结算、资金集约化管理的特点,以 J&H 物流集团公司为案例,将其资金集中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以下方面:一、针对 J&H 集团地区分布广、公司管理层级多等特点,在原有的资金归集下,充分利用网络银行,建立跨境人民币、外币双向资金池,完成与境内外资金池的无缝对接,并根据不同的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流动特点,选择集权或者相对集权的资金集中管理方式。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流程为中心,将信息流、业务流进行动态整合,这个整合过程不仅仅是单向的,而且还可以实现双向的,通过管理企业的价值链使整个集团业务形态可视化。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3、现行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3.1、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种类 3.1.1、村账村..
第 5 章 研究结论、局限及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
2 财务竞争力的内涵界定及理论阐述 2.1 财务竞争力的内涵 2.1.1 财务竞争力概念..
第三章、上市银行经营绩效与股权结构现状分析 3.1、我国银行业发展历程及上市银..
现实中,常常会有企业漏税、逃税乃至骗税,可这样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还违法..
第四章 完善新疆中小企业营改增政策的思考 4.1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前一章通..
财务管理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国内外对零售业财务风险分析的理论研究历程,论文用,急求_百度知道当前位置: &
求翻译:本文的研究首先是在总结国内外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现状,探寻国内房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是什么意思?
本文的研究首先是在总结国内外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现状,探寻国内房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问题补充:
正在翻译,请等待...
This article is the first study abroad in the summary on the financial risk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our country's real estate business with status quo, and explore the real estate business is the financial risk.
This article research first is in summarizes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enterprise finance risk fundamental research achievement foundation, the union analyzes Our country Real estate Enterprise present situation, inquired about the domestic real estate enterprise exists financial risk.
正在翻译,请等待...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on the summary financial risk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analysis, combined with my real estate business is today, and explore the real estate business is the financial risk. ;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