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我想了解一下,一点公益运营中心基金的投资和运营规定~

从公益事业中赚钱,合理吗?
前些时候看的一部雷片《在一起》,电影内容不用多言。但是影片里面AB从事的行业我却很感兴趣,做的是公益、环保?还说是这个时代最赚钱的行业?请问有道理吗?
-在文章开始之前,需要普及一个概念。全职的公益事业从业者,也是有工资拿的,因为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这个工资水平,虽然不应该过高,但也不应该过低。公益从业者,也要面临生活的各种压力。不是说,做公益就必须要衣衫褴褛,分文不取。在这里我们只讨论普遍意义中以公益为导向,多方出资的,中国境内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组织范畴,以下所有 NGO 、公益组织、公益事业等代词,都遵循上述定义,不涉及以公益产业为目标的商业企业和政府行为。利益相关:以下提及的所有内容,皆不涉及劝捐行为。一、公益组织会赚钱吗?如大众所知,公益组织不同于工商企业,所进行的公益活动,一般不直接产生经济利润。传统定义下,公益组织日常运营的开支由捐赠方无偿提供,也就是靠捐款运营。但目前这个观念已经有所改观,公益组织在逐渐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尝试,试图通过一些商业行为满足自身运营需求,并将商业运作中产生的利润,反哺到公益活动之中。关于公益组织商业运作的案例,我在「」这个问题里有详细阐述,在此不提。但此处需要明确一点,商业活动是为了可以不依靠、少依靠捐赠款,维持公益组织的正常运营为目的,而该组织本身进行的公益活动,依旧不产生经济利润。但此处也有例外,比如公益基金会,对基金管理中产生的资本增值,或许可以定义为「赚钱」。但资金会本身的资金,依旧会在大众监督之下,流入公益事业之中。所以这种「赚钱」,并不是传统意义的「赚钱」,最多可定义为一种「收入」,却不是经营「利润」。当然,如王凯先生所言,基金会从业者的收入一般较高,这里的原因,我会在后面进行分析。在这里我们可以下个小小的定义,公益组织是不赚钱的,以牟利为目的的组织,不能称之为公益组织。二、公益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应该如何度量既然公益组织本身不赚钱,又是靠别人捐助过活,那他的从业者的收入,就只能保持在最低工资标准就可以了吗?在普遍观念中,答案似乎是「Yes」,选择了公益事业,就等于选择了一条清贫的道路。但是显然,这种陈腐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在对公益组织财务报表的审计之中,管理费用(这个「管理费用」是「会计科目」,不是机构收取的「管理费」)中列支了多少员工工资是很敏感的区域。在我国,NGO 从业者的收入差距很大,从没有固定收入到年薪百万以上的都有。这种差距,有合理性,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公益事业从业者获得的收入,不是社会救济,而是正常的劳动报酬。公益活动虽然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具有不可否认的社会价值。而公益事业从业者领取的薪水,就是对其劳动活动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的报偿。这个工资高低的标准,应该从其活动创造社会价值的高低考量。若该组织有较好的社会反馈,则应被支付更多的报酬。若该组织效率低下,则应获得较少的报酬。但问题出在,现行的会计体系中,很难将公益活动创造的社会价值准确入账,纳入财务报表之中。二十一世纪以来,会计学界在此领域进行着不断的探索。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内容,一方面与企业社会责任(CSR)的计量相关,另一方面是 NGO 财务核算的命脉。这一方面的研究,如果在今后可以取得进展,建立一套科学、公允的社会价值核算体系,将会是现行会计制度的重要补充,也会让社会各界提供一个更好的评判 NGO 的价值标准。也正是因为标准不成熟,所以造成了合理性(从业者可以挣到工资)和不合理性(工资标准不统一,收入差距大)并存的现状。(不知道知乎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如有请您指正。)如上所述,NGO 从业者的收入标准,应该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多少出发,而不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出发。这一套工资收入体系,会在未来逐渐完善,当然,也许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当然,现行的 NGO 工资体系尚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种种不合理之处,都在逐渐修正。这一方面需要内部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外部环境的监督。希望诸位知友,在 NGO 从业者报酬的问题上,可以客观看待,并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三、现今中国公益事业从业者的收入现状当前中国大部分从业者的普遍收入水平,虽然还不到「饥寒交迫」的程度,也足可以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一方面,我前文提到的商业化经营思路可以带来收入,但并不适合所有 NGO 。因为从部分业者们(或者说大多)不具有出色的商业思维,难免弄巧成拙,越办越糟。另一方面,基金会对拨付资金的监管严格,因为没有可靠的评价标准,只好一碗水端平的低收入。再一方面,即便 NGO 从业者的收入已经低到如今的情况,社会公众依然对做公益的人领工资保持怀疑态度(这一点中国红十字会功不可没)。简而言之,按办公地点,国内的挣钱没有国外多。按组织性质,国内组织挣钱没有国际组织多。这还是有基金会扶持的,有一定规模的 NGO 遭遇的困境。更多的草根组织,学生组织,财务状况更是堪忧。创始人几年没有收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甚至欠了一屁股债,都是很正常的情况。以如此的工资水平,靠什么激励这些从业者继续进行公益活动。请允许我,在此向国内所有拿着低收入,还坚持奋斗在公益第一线的同事们,致敬。相比于一些草根组织,专业的国内、国际基金会工作人员的收入则要高了很多。他们的工作流程、文化与一般外企类似,收入结构也类似。30岁左右的中层管理人员,拿到20万元以上的年薪不成问题。高层管理人员,拿百万年薪的也不是没有。但即便如此,在我看来,这些收入也绝对算不上高,而且还有上升的空间。基金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极高。有很多都是由职业律师、投资银行、医生、广告公关行业转行而来,他们有着一流的专业素质,放弃过去的高收入,以创造社会价值为目标工作,理应得到一定水平的报酬。没有收入的吸引,NGO 永远找不到专业的工作人员,只会恶性循环。高层管理者负责总体规划,联系捐赠方,为资金会提供资金来源,可以称得上是业界的基石,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不可估量,拿到更高的工资也是理所应当。诸如: 和
都是基金会中的翘楚。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选择大型公益基金会作为职业起点,也是不错的选择。与基金会相比之下,一些从事环境智力、动植物保护、教育类的专家,却得不到与其贡献相对应的报酬,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这些方面也只有一些国际组织做得比较好,例如
等。不过我们可以期待,随着监督体系的完善,未来国内公益组织从业者的报酬水平,会展现出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对社会公众而言,应当明确「公益不是无偿的奉献,只是把重点立足于公共服务的社会价值创造行为」这一概念。理性看待公益事业从业者的工资水平,并平心接受「做公益的比我挣得还多」这一情况的出现。至于这个理想的工资水平,不应是最高的一部分,也不应是最低的。从我个人出发,略低于本领域的平均工资,是可以接受的数字,没有谁能靠 NGO 的工资发财。要知道,公益组织是没有奖金、分红这一说的。四、总结公益组织本身不赚钱,但从事公益事业的人,理应,也的确可以赚到钱。我可以理解社会公众对捐款去向的质疑和不理解,但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一个红十字会出问题,不等于别的 NGO 也有问题,切勿一杆打翻一船人。还有很多勤恳做事、财务公开的 NGO ,如上文所说,NGO 体系的良性运转,与社会公众的监督分不开。最后,我想重申上文中的一个观点。就是,如果 NGO 从业者得不到与其付出相适应的收入,中国的 NGO 运营就永远不会有专业化的一天。只有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收入,才能留得住有公益情怀的专业人才。NGO 财务制度的规范,是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可能绕过去的难题。希望各位可以理性看待 NGO 从业者的财务收入问题,并且给这个行业更多的耐心与理解,谢谢。感谢阅读。-知乎上与 NGO 相关的回答,已经总结在「」,欢迎有兴趣的知友点击关注。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无论什么事业,都得有钱,公益事业也不例外。公益组织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非营利”,大家注意,不是“盈利”也不是“赢利”,这是有区别的。公益组织设立的目的是解决某一个或者某一类社会问题,赚钱不是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说,公益组织不是冲着钱来的。不过也得想清楚,不以赚钱为目的,不代表着不可以赚钱,也不代表着赚钱就一定不好。公益是一个特别广的范畴,有些是基础型的公益——帮助流浪汉,救助孤儿,解决的是弱势群体最基本的问题,忍心收钱的都很少,何况赚钱,可能在大家心中的公益都是这个样子的,不过,这可能只是公益的一个侧面。在台湾有这样一个企业叫做“喜憨儿面膳坊”,培训智障儿童学习面点制作和餐饮服务,并且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我的朋友说,虽然这家的面点比市面上的还贵点,但是平常还是顾客盈门,他们也赚钱了,但是你说他们做的不是公益么?这就是现在公益行业最前沿的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这类的案例现在还真是不少。不是故意举怪例子以偏概全,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对公益有全面的了解。作为一个公益从业者,我倒是希望公益事业能赚到钱,当然这个赚钱有两个前提,一是钱是怎么赚来的,而是钱要怎么花。公益组织当然可以依靠捐赠人的爱心支持谋发展,做项目,养员工,但是也可以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甚至是可以赚到钱的商业模式,支持自己的公益事业不断前进。只要赚到的钱,不是落进了个别人的腰包,而是继续投入到公益事业中,那么这不但不应该被质疑,反而应该点赞。总而言之,取之有道,用之公益,挺好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几个基本的现代慈善理念需要说明:1. 公益事业是指通过非营利机构有组织进行的公益活动(不同于直接捐钱捐物的传统慈善);专业的非营利机构是核心。2. 公益是一个行业,也是一种专业服务,需要专门的从业人员。3. 做公益是有成本的,非营利机构受捐赠人委托,解决某个社会问题,使目标人群受益。4. “非营利”不等于“非盈利”。本质的区别是,非营利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理解为不分红。非营利机构可以盈利,但盈利部分继续用于实现本机构使命的公益事业。基于上面几点,非营利机构赚钱是没问题的。但“从公益事业中赚钱”这句提问比较宽泛,没有主语,提问者可能不单指的是非营利机构赚钱,还可能指向其他商业机构或者私人从公益事业中赚钱。只要不违法,遵守商业精神和契约精神,就没有问题。公益机构也会购买其他机构的服务,比如品牌推广、活动组织等。更宽泛一点,用创新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这被认为是非常好的模式,即“社会企业”,社会企业通过赚钱实现可持续发展。自身造血非常重要。
首先是一些与题无关的话,可以直接略过。感谢 的邀请,也感谢,我一直以来都想回答关于公益的题目,但是知乎这个话题一直没有关注度,便每每作罢。直到这几天,徐博闻在公益的话题下贡献了很多质量极高又极为诚恳的答案,让我觉得很感动。事实上,我对公益事业是热情多于理论,但是我会努力回答的,作为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和对徐博闻等知友的支持。没有赞也无所谓啦,自我满足。(但是最近很忙,希望大家可以邀请我,督促我。^^) ==============正文如下===============合理。而且这条路应该更加顺利。造成现在人们觉得不合理的因素有二:公众偏见,和当前公益事业低迷的发展状况。当然,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公众偏见不得不承认,公众给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与企业设置了双重标准。这里我要引用一位知友提到的Dan的视频,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TED演讲,启发很大。根据Dan的数据和他的观点,悲惨的双重标准是这样的。公众想要看到公益事业有直接、迅速、可见的结果。我捐了一分钱,你就得出一分钱的公益成果。如果我捐的钱到机构那儿去,没有化为“实际效益”。那我就觉得,你把我钱吞了。而对企业又有另一套标准,亚马逊六年未使投资者盈利,大家却说,没事儿,这是亚马逊长期计划的一部分,现在的亏损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但是没人会这么对待公益机构。我们可怜的机构们就根本无法扩建,有野心没可能。在广告和营销方面也是如此。对于这些能够拉取更多赞助,使公益组织更好发展的手段,公众是很反感的。还是上面所说的,没有直接可见的效益。人们最希望的就是公益机构像物流一样,分分钟把钱塞到非洲难民的手中。作为公众偏见的结果,我们忽略了公益机构也有自己的日常开销,也要维护运营。我不清楚具体比例是多少,但是一定是非常大的一部分,而且无法削减。资金越少,这个蛋糕就越小,直接效益就占的就是越小的一块儿。二、低迷的发展状况我认为,现在的公益事业,低迷的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乏一个环境。缺少制度和规则,缺少监督,缺少氛围,这是很多从业者包括志愿者困惑的来源。他们有抱负,有专业知识,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反倒是犹如这些公益机构在利用着他们无偿的智慧和热情,慢慢消耗,进展缓慢。限制公益机构赚钱的另外一点——我了解不多,但认为是有的,如果有了解的请指正——是资金来源(revenue streams)的限制。这个国外更完善,但是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有时间查资料看看。以上讲的是,为什么公众认为公益机构不该赚钱,而同时公益机构自身的状况也印证着"根本没法赚钱"的事实。如何改善?如何赚钱?我要先摆明我的立场,那就是公益组织虽然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但不代表它不能够产生利润。除去捐款这一比例并不大的来源,起码有5个其它的渠道来支撑公益机构的发展。&附属的店铺、中心等等(我猜这应该并未违反公益的原则吧)&与政府合作,订立合同,承担一部分工作取得相应回报。&提供一些培训,如医疗急救课程等等,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相似的有咨询服务等。&市场合作。也就是与企业合作,包括广告,冠名活动等。这和企业直接捐助有很大差异,因为是一个sale或者deal的行为,更加聪明 资金更加可观。由于公益机构的利润不是直接回报给组织里的人员,短期内通过一些活动收取参与者的费用,对机构在钱的影响上是微乎其微的,关键是争取更大的影响力,更大的市场份额,与营利机构争一席之地。但是即使机构能够稳定地有数目可观的营利,也并不意味着从业者就能变成高工资人员,原因见上。如徐博闻所说,公益机构从业者的收入只是劳动报酬,是不能直接受益于机构的利润增加的。但是更多的资金来源,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可以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边际效益,从而间接提高从业者的收入。关键是制度,是使得公益事业的框架架构起来,让利润清晰明了,公众可以参与可以监督,这样才能让从机构到个人长足获益。这样说得很不现实啦,但是可不就是得这样吗。大致写完了,写得不好,手机码字,慢慢修改删减添加。谢谢大家,鞠躬。
我创办了一个“民办非企业机构”,算是类公益组织。什么算挣钱?拿份工资算挣钱吗?如果算,那么公益组织当然要挣钱,不然我们喝风屙屁啊。如果分红才算挣钱,那么公益组织不挣钱,也不应挣钱。这和钱从哪里来没关系,和你所从事的事业有关系。见下。什么算公益?造商品房满足一线城市居民需求,算公益吗?造廉租房给一线城市农民工居住算公益吗?如果你从事的事业可以商业化,也就是说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即有买单者)并且能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可复制),那么这件事就不能算公益。如果有需求,但是没有买单者,商业模式无法成立,或是模式无法复制,那么就是公益。公益也有规模大小。我只有50W,也能建所学校起来,这是小公益。我拿50W建学校,每年学校还能有利润(即有买单者了),然后我把这个事情复制出去,让更多人投钱进来,都能分享这个利润,好了,这事儿就不是公益了,因为有商业模式了。这种时候如果还非要把这件事当成公益来运作,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了,里面慢慢就有猫腻了。比如为老服务。不是所有老人都没有消费能力的。如果你的服务只针对没有消费能力的老人,那么ok,这是公益,因为没有买单者,没有商业模式。如果你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有消费能力的老人,那么这是个商业模式,整件事不是公益。你在这个过程中去为那些没有消费能力的 老人服务,这叫“企业社会责任(CSR)”。BTW,公益这个行业,乱得很。红十字会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首先特别感谢的回答。特别开心看到这么多知友能支持“从事公益应该得到收入”这样的观点。我思考公益慈善有段时间了,我越发的意识到,人们都有关心别人奉献爱心的这个需求,只是目前这个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有钱都不知道捐给谁才放心。我以为,如果把满足人们的这个需求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服务(和开饭店满足食欲,办学校满足求知欲,等等),那么引入商业竞争以及获取相应的高收入,这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以为这也是让公益慈善事业真正发展起来的近乎唯一的可行的路了。希望结交到认可我想法的知友,一起寻找机会推动和实现。
认为公益事业从业者可以比照公务员待遇,或者高一些。公务员收入应该还算社会上中等偏下水平(不包括灰色收入)。公益事业的从业者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一方面是对他们高尚追求的尊重,另一方面,这个行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去从事。他们需要鼓励,无论他的动机是赚钱还是高尚,我们看到好的结果就行了。另外,如果待遇透明,大众也可以自由选择。比如我们看到某个机构员工收入高于自己的上限,很简单,我们不把钱给它不就行了?经过公平的社会选择,不合理的公益机构慢慢也就自然消失了。题主的问题,赚钱实际上是核心。何为赚钱?我认为,一份能维持从业者相对体面生活的、合理的工资,不叫赚钱,应该叫成本。他们分担了部分政府职能,集中了社会能量,难道不应该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受到尊重吗。
作为一个社会企业公益从业者,以内行人的身份来回答:公益事业赚钱是无可厚非的。其实通过两个角度就能回答楼主的问题:第一个就是社会企业运营公益项目赚了钱后,这笔资金去向何处?第二个就是公益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如何评定?那么我以个人从业经历来阐述2016年以前,我一直在NGO、公益慈善组织、基金会中从事海外志愿者工作。这段时间,我去过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主要工作就是带着志愿者深入到贫困地区做一些支教、文化交流,帮助他们更好的建设学校之类的,比如带着志愿者们在当地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孩子们认旗袍,做剪纸,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等,虽然很有意义,但也真累啊!孩子们的精力太旺盛了~先给大家铺垫一下,海外志愿者一般以自掏腰包的形式加入到公益活动中。而这笔费用主要是用于支持整个海外项目的推进,比如人工费、工本费、活动场地费、以及项目涉猎的其他费用等等。跟普通的公益组织一样,我们也是靠着社会募捐以及志愿者的费用去维系整个项目的日常运作,并且那会儿我的工资真是低到尘埃里啊,久而久之,愿意花钱+付出体力精力的志愿者越来越少,导致整个项目“停盘”,没了项目,募款也是相当困难。为了让这个组织活下去,老板也不得不到处“配血”,记得有次在一个国际高逼格晚宴上,老板甩开脸面拿着名片到处找资源,不过最后只是勉强引来一丢丢资金,艰难的维持着日常开支,感觉老板当成这份儿上也是够够了。。。。后来,面对这样的工资、这样“贫血”的行业现状,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经历过这些后,我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公益组织要想长久的发展,一定是离不开商业化运作的,也只有钱生钱,才能更好的应用到公益中。于是,我开始往社会企业这一方向转型。那么回到正题,公益搭上钱,为什么大家这么敏感?原因更多的在于意识上的固化。以前我曾组织过医疗机构为社区大爷大妈测试血糖,一次收费两块钱,而就市场价来说,这已经是性价比百分之九十九的价格了,但最后还是被大爷大妈质问为什么测一次血糖要两块钱?那是因为我们需要耗材费,服务是免费的,但针头和酒精棉要钱啊,卖家可以不收我们的钱吗?所以,公益需要金钱的支撑,需要办公行政,需要市场调研、需要活动费用、需要请专业的人来运营,而公益不再是大众的一种兴趣,它是一项工作与事业。在这个角度上看,公益赚钱无可厚非。换个姿势我们再看,公益也不是一种施舍行为。For eg. 乞丐缺钱,我直接给他钱,这是传统认知的慈善跟公益,但其实公益能做的不只是单纯的物质给予,还以从根本上帮他解决自力更生的问题,教会他一个本领,然后找一份力所能的工作,那么他就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相信大家从这个例子里就能感受到,公益的作用绝不只是物质上的施舍,它还有更大的意义。还是先举个栗子,普通企业工人用普通物料生产出来的袜子其价值只是一双袜子,但是对于社会企业来说,员工所起到的作用则又附加了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他会选择更为健康环保,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的原材来加工,那么这样的一双袜子不只实现了本质价值,同样也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产品;而创造高品质产品的企业也将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所以,公益带来的市场价值要远超大众所投入的,一个公益从业者的工资也不应该介于“敏感工种”的定位而下判断。前不久颁布的最新慈善法中规定:”明确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由民政部门进行备案管理”,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改变传统NGO及公益慈善组织“贫血”的困境,通过商业化运作手段实现公益自造血,让原始资本通过金融手段翻滚出更大的价值,从而更有力的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没有互联网,哪有阿里爸爸~ 互联网的出现让一切变得简单便捷,于是各行各业都来搭乘这趟“无影之风”,无孔不入的互联网已经深入到餐饮、医疗、零售、教育等多个行业,公益行业也在潜移默化中加入了互联网元素,一改以往单一的公益模式。以往我们想做公益干好事儿都是比较被动的,很难找到一个整合信息的平台,基本上都是公益组织下到各个大学或社区里去招募,然后给你几个选项,做这个还是做那个。而互联网+公益出现后改变了这一现状,我们了解到的项目越来越丰富,也能根据自身的特长去对标公益项目。就拿我现在所在的亿人帮互联网公益平台来说,它所倡导的是创新公益,就是利用个人技能也可以做公益,比如你是一个健身教练,你所拥有的职业技能就是锻炼体魄,那么像一般的白领来说,她不缺钱,不缺社交,但是由于工作压力大,身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去教她们,怎么利用简单的器材跟有限的空间让身体得到锻炼跟放松。反之,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360行的状元也可以为你排忧艰难,有付出也有收获。所以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在这个岗位的理由,希望能让更多人加入到亿人帮,利用技能共享的方式来做公益。最后我想说,我跟楼主一样爱baby
  是否合理,要看所赚到的钱用在什么地方。如果公益组织通过出售产品和服务,或通过投资增值,实现盈利,并将赚到的钱继续用于公益事业,比如扩大规模,提高专业能力与服务质量等,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有利于该组织可持续发展。但若将利润用于个人分红,则与商业公司无异,显然是不合理的,应该坚决反对。不过需要注意,公益组织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并不属于个人分红范畴,只需考察其是否合理即可。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走出“公益人不能领工资”等认知误区,平等地看待公益人的工作价值,允许他们以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如果一个人全职从事公益,却又不给他工资或者工资过低,一方面无法保障其正常生活,使其难以将公益作为终身职业,另一方面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影响公益事业发展水平。  实际上,不允许公益组织赚钱才是最不合理的!社会捐赠是公益组织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并不稳定,尤其在经济危机来临时,人们通常会减少捐赠。尤其在中国,大部分公益组织并不具有公开向社会募捐获得资金的资格,来自社会的捐款非常有限,严重影响其生存发展。所以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组织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考虑自我造血,通过出售产品和收费服务,或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盈利,为维持机构正常运作提供资金保障,抵御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简单说,公益组织可以盈利,但不能营利!
好吧,这问题让我情何以堪,我做了4年公益,银行存款连个普通县城的房子首付的一半都交不起。我没看过这个电影,不过怎么算公益也不可能是最赚钱的行业啊(某些贪腐和包皮公益组织是公益组织里的败类,不能代表这个行业)林业局、环保局等各级国家机器很赚钱,某些忽悠人的环保产品(某净水器)很赚钱,但是和公益里的环保不是一回事啊。2010年12月,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一起,发布了《中国公益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对于在NGO,尤其是在草根NGO工作的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绝大部分NGO从业者的月薪收入在5000元以下,约占90%(其中无固定收入和月薪资在1000元以下的共占18.4%;元的占
17.5%;元,占25.7%;元的占12.9%,元的占9%);5000元以上的有10%.进
一步分析发现,5000元以上的绝大部分为基金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慈善基金会如何运作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慈善基金会如何运作
上传于||文档简介
&&慈​善​基​金​会​如​何​运​作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益组织运营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