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门冰箱冷冻在哪里 这个在哪里学?什么公司需要??我怎么没听过

从一个普通业务员到公司总裁的故事(三)
第三章 再辟战场)
01-8-6 下午 05:39:06
走遍四大火炉之一的南京,满城连一台格力样机都找不到,要打开缺口谈何容易?僵硬的官商作风一度将我轰出门外,从不妥协的我却在“门外”找到了商机。在滴水成冰的季节,我成功地推销出去一单200万元的空调生意,创下了一个奇迹,但几乎与此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空调广告大战打响了……
1992年,格力在安徽一年的销售额达到1600万,而在相邻的江苏省,那一年才仅仅完成300多万。
一个是贫穷的省份,一个富裕的省份,结果却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一个富裕的省份在销售上远远落后于一个贫穷的省份?这引起了公司领导的注意。
为了了解市场,格力的总经理朱江洪提出对华东地区进行考察。
不久,朱总打电话给我,说要来安徽。
我到合肥机场去接朱总。他一个人提只旅行包来了,以前就听说他喜欢一个人出差,但亲眼看到他一个随员都不带,心里还是深有感触的。
听说“格力”的总经理来了,铜陵市的经销商热情地专门派辆车供朱总考察使用。我们盛情难却,只好乘他们的车到安徽各个城市跑,看看安徽的市场究竟怎样。
一路下来,我们听到的都是褒奖之词。
在铜陵,经销商说:“我们没有去过格力,为什么觉得可以相信格力呢?因为我们觉得,您们的业务员水平这么高,你们公司里的管理水平一定更高,我们有信心做您这个品牌。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格力在安徽一定有更大的发展。”
在安庆,经销商说:“你们的业务员讲话有层次,又很勤奋,帮了我们很多忙,格力一定可以做上去。朱总,感谢你培养了这么能干的人才。
在合肥,那家汽贸公司的总经理说:“合作以前,我从来没有到过你们厂,也没有见过你们的产品,但在市场上闯荡了这么多年,自信还有一点直觉,我信得过董明珠。事实证明我眼力不错。她帮着我们分析市场,果然给我们带来了收益,让我们赚了好几十万。“
在铜陵,由于铜矿企业多,人口少,城市小些,是块处女地,我在此开辟了一个大市场。记得当初找到铜陵供电局,他们马上接受了我。朱总来到,他们也对朱总说是我的精神感动了他们,“小董穿双黄球鞋、背个黄书包,像个下乡知青。女同志能吃这样的苦,不容易,
咱们做格力吧!“
一路上,朱总感慨地对我说:“没想到上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省份,在空调还没有走进老百姓的家庭时,市场的潜力已经有这么大了。没想到你做得这么好,小董,你不容易啊,我代表格力全体员工感谢你!安徽的经验一定要向全推广!“
我听到自己的工作被朱总肯定了,挺感动,说:“朱总,能有你这句话,我拚死拚活都要干下去!”
我对朱总说这话,并不是一时的感动,而是朱总作为一个企业家,是我生平最服气的上司。他其貌不扬,胆大心细,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可以说,“格力”就像是他亲手养大的“孩子”,为了“格力”的成长,人可说是费尽了心血。
别看“格力”的名字现在响当当的,可在当时,她的“出生证”却来之不易。朱江洪是从广西百色调到珠海来的,先是在我们“海利”隔壁的冠雄塑胶厂当厂长。海利和冠雄同属珠海一家集团公司。冠雄原来只有百来人,亏损200多万,工人工资都发不出,一个个只好去关口倒卖香烟。朱江洪1988年到冠雄,1989年便让这家厂赚了70多万,1990年一下赚了400多万。冠雄五金产各种模具,顺德华宝空调器厂的空调外壳就是由他们加工的,那外壳做得可漂亮了,当时,海利的总经理气呼呼地发牢骚:“我们的邻居在帮华宝打我们,我们能坐视不理吗?”于是,海利的总经理跑去集团公司告状,要让集团公司负责人召集冠雄、海利两厂负责人开会,双方各执其辞,争论不休,最终集团公司还是以行政命令让冠雄停止空调模具的开发。
但是,朱江洪也是一个脾气耿直之人,他认定的事情十八匹马也拉不回来。既然明的不给做,就暗地里做。朱洪洪后来曾得意地说:“要是不偷偷地做,合并后的格力空调还有什么新产品可销?”
1991年5月,集团公司从产品结构考虑,加大空调产品的开发力度,决定让朱江洪兼任海利空调器厂厂长。在此之前,朱总曾领着部属搞出一种畅销一时的海乐牌鸿运扇。说起来让人惭愧,他们竟好长一段时间没想到要去注册商标。等到想起来时,商标局说,海乐已被人抢注了。朱总想花钱跟那家公司买回来,人家不干。没办法,只好自己跟自己发脾气,他招来两个副手,门一关:“今天什么也别干,哪儿也别去,给我在办公室里想商标,想不出不许回家!”
名字起了一堆,却全不合眼缘。后来,他们从英文单词GLEE(快乐)得到启发,这个词翻译过来是“格力”——格外有力(几年后,又引申出另一种意思:格力——人格魅力),一下子就相中了。使用了约两年时间后考虑到今后在世界商业市场里的竞争,担心GLEE这个词意思太好,将来去英语国家注册,说不定又会跟人撞车,便参照日本SONY公司的做法,创造了一个读音与GLEE相似,而英文肯定没有的词:GREE。读真情起来,既有点像GREAT(伟大)、又有点像GREEN(绿色),还有认同的意思(AGREE),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大家一致同意就这么定了。
集团公司领导获知后,对GREE一词大为激赏,一把抓过去“充公”了,让集团下属厂的产品都打这个牌子。朱总无可奈何地笑笑:“格力又不是名牌,人家乐意用吗?”果然,各下属厂家都觉得与自己的原招牌有了感情,没谁肯打“格力”的牌子。海利是朱总来当厂长,当然是个例外。
到了1992年,海利正式更名为格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质量、价格竞争转为质量、品种、信誉、企业形象和服务水平等综合素质的竞争,进而发展为商标之间的竞争;可以说,在当时的空调市场上,谁能创出品牌,谁就拥有称雄市场的资本,谁也就能够独占鳌头。
朱总毕业于华南理理工学院,对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当看重。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空调用户很重视高效节能、价格适中,格力在这方面打出了自己的特色,所研制的多规格节能窗式空调,在市场颇具竞争力,由于当时的市场刚刚启动,就分体式还是窗式哪种更适合我国市场的问题上,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就拿“空调王国”日本的情况来说,他们生产的空调器有窗式、分体式和柜式等多达上百种型号。一般家庭多用窗式和分体式,窗式空调噪声比较大,吵人(这个问题直到90年代末才部分解决)。于是分体式空调兴起,在70年代打破窗式空调一统天下的局面。分体式空调因为压缩机放在室外,主要噪音也移到了室外,室内只留冷风主机送风口,相对安静。而且这样一来,它就不占地方了,这对住“鸽子笼”的日本人无疑有特殊吸引力(从后来的发展看,住房面积同样不宽松的中国人也偏爱分体式)。分体式价钱相对高些,耗电大些,富裕的日本人然对此不会太在意。可是分体式盛行一段时间后,日本用户发现,因室外压缩机与室内主的连接管过长,管口的连接螺丝密封性又难以保证,会造成制冷剂氟里昂慢泄漏现象,几乎每年都要重新加一次氟里昂。而窗式机一次灌装的氟里昂可用十年,氟里昂泄漏对大气层的臭氧层也有破坏,这些又是分体式空调的缺点。
在朱总的正确意识领导下,格力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分体式的技术问题——主要是氟里昂泄漏问题解决后,应该会大有市场。它的外型美观、不占地方,噪音小,而人对生存环境的忍耐力,只会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减弱,受不了夜深人静时空调机在房间里没完没了地发出噪声。但对1992年度的全国市场来讲,肯定是窗式占主导。因此,格力在1992年之前,主要以生产窗式空调为主。
可以说,正是朱总的远见卓识,才为格力的进一步起飞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朱总又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企业家,深知92-93年是格力能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最重要的一年。因此,当他发现江苏和安徽的销售情况反差这么大时,马上着手亲自在华东地区考察。
考察完安徽市场后,朱总很满意,又提出要我陪他去江苏看看。于是,我们又从合肥到了江苏的徐州,然后赴南京。
我这个人性格外向,有话在肚子里憋不住,一路上嘴巴没有闲着,一个劲地向总经理讲述自己的营销观念,反正朱总也没当过业务员,还不算班门弄斧。我说,真正良好的销售策略,不仅仅在于是否把货卖出去、把钱赚回来,而且要看工厂和商家之间,能不能通过操作的一致来达到利益的一致,这样,生意才能做长久。对用户来讲,这也是最有利的,消费者可以拿到最好的产品,得到最好的服务,不会在厂、商的扯皮中浪费时间。空调可不比别的产品,大热天一坏,不赶紧修好还不把人热死?当然,它最好是别坏,这就要产品质量过关了。作为业务员,我可没少为产品质量听人埋怨。我们的售后服务也有待加强。等等。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积在心里的不满委屈也一股脑儿朝外倒了。
路短话长,我们到了南京。
六朝古都南京,繁华如旧。她是长江之畔著名的火炉之一,华东地区最大的空调集散地。这里的夏天虽然没有南中国漫长,但年年有长达40多天的酷暑。其时烈日烘烤着石头城,入夜也没有一丝风,人就像在烘箱中受刑。这里绝对是一个做空调生意的风水宝地,但是,格力在此地却没有知名度。
南京市场和安徽一样,做空调生意的除了十几家大的、有实力的商场,就是家电专营店、医疗器械商店等。我们先去了几家大的商店,经理听我们介绍完身份,就摆出趾高气扬的样子:“格力?没听说过。”
接连走了几家,都被“钉子”碰了回来。
偌大南京,哪儿才有格力呢?我们在街上转悠,来到一个与我们有业务关系的商场。找到家电部,我把朱江洪介绍给他们部门经理,他连头也不抬,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也不叫人倒茶、让坐,一开口便是:“您们的货很不好卖啊!”
我和朱总对视了一眼,朱总问:“到底怎么个不好卖,我们想听听您的意见。”
您们的产品不行,虽然质量好,但你们的服务跟不上,你们的人员也找不到,没人来管我们,没人来做具体的工作,我们要调货要配搭品种,根本找不到你们的人。这样子当然不好卖。对方的埋怨一古脑儿朝朱总发过来。
我们只好道歉,说格力工作没做到位。
其实,朱总和我都注意到,这家电子公司的展橱里摆着一台“海利”。格力空调已经打了一阵子品牌了,安徽的海利早已卖完,这里却还有剩货。很显然,格力没能进入南京市场,在江苏没有品牌形象。那一年,格力在安徽的销售额达1200多万,而江苏只300多万那么,驻江苏的业务员这300万是怎么完成的呢?真难为他了。一直没有打开局面,一直没有正规销售渠道,日子肯定是很难过的。在中国这块最富饶的市场上,他打的是游击战、麻雀战,太可惜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片兵家必争之地竞争空前激烈,连迎燕、宝花等拓荒产品,都被当时咄咄逼人的春兰、华等压下势头了,格力也处于一个相当弱势的位置。
一走出了这家商店的门,朱总就开玩笑似地说:“只不过跨了一个省,怎么像是到了两个国家?”
接着,他又感叹地说:“看来,这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啊!”
我明白他的感受:相对于安徽经销商的热情,南京这里的反应太冷淡,对比太明显了。也难怪这儿的经销商们,人家不熟悉格力,更没有因为卖格力挣到钱,能给我们好脸色看吗?
接着,我们又去了常州等宁沪线上的中等城市,不管有没有客户的商场,都去摸摸行情,问人家是否有经销格力的兴趣。
江苏之行,给朱总留下的印象很深。
考察完江苏市场,我把朱总送到上海机场,一路上,他的脸色很凝重,眉头皱得很深,我知道,他又在为一项决策大伤脑筋了。嘴巴闲不住的我这次没有打扰他,从心底来说,我对这位总经理深为敬佩,不仅仅是他卓识的远见、宽阔的胸襟,还由于他朴素的作风、开朗的性格,更由于他的知人善用,对下属体贴入微的关怀。说一句不过份的话,这许多年,我能忍受那么大的委屈,顶住那么大的压力,把太多太多的心事深埋不露,而忘我地为公司卖命,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对这位总经理的知恩图报。这恩,就是他对我的肯定与理解。
我常想,一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不管走多远,当她回首往事的时候会发现,能使她义无反顾地往前走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要说格力的总经理朱江洪对我就起了这种作用,我认为一点儿也不过分。
一个月后,我回珠海总部报帐的时候,他就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问我:“小董,你能不能把江苏市场也拿过去?”
跟朱总分手的时候,我就隐隐约约地猜到了朱总想让我接手江苏市场的想法,但我想不到朱总决定得那么快。
我既感到有些突然,又有些犹豫。
如果从上级领导的信任角度讲,我应该义不容辞地去承担这个责任,但是,如果从面对我的同事这方面来说,又觉得是对同事的一种伤害。
我这样想不是没有理由的。当时,格力业务员的提成为1%,江苏的市场再差,一年也有300万的销售额,我这样一接手的话,不是明摆着抢了别人一年三万元的收入吗?我的性格虽然外向、坚强,但骨子里毕竟有中庸传统的一面,没法坦然面对因为自己强而令同事丢掉饭碗的事实,这样的精神压力我随不了。
再说,安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把一件事做好,必须深入进去。把江苏也拿过来我可能顾不过来。
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我是不愿意接手江苏市场的。
但看到江苏的现状,我又不得不为企业考虑。就像朱总所说的:“在要不要接手江苏市场的问题上,你不能太自私了,你得为整个公司着想。”
经过慎重考虑,我说:“我服从公司的决定,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只接南京市场,江苏其它地区留给人家,也给人家一个机会。
就这样,我一方面要继续开发安徽市场的同时,还要兼开发南京市场,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又重了好多。
过不了几天,我就从广州坐火车赴南京。那是1992年秋冬,从空调销售的角度说,正处在淡季。
当火车驶进江苏境内时,身负重命的我心里竟涌起了一股难以言状的感觉。上个月与朱总在这里跑了圈,我深切地感觉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的那种阵痛。在这儿,商家是官商,财大气粗,对用户对厂商都是颐指气使。南京空调市场的规矩就是先发货后付,没得商量,爱做不做。
合肥追债的经历,时时浮现在我的脑际。如果按照南京的规矩,款能不能收回来?我会不会一年用300天时间来讨债?又有谁愿意陷入这种追债的泥藻中呢?但是光凭我,能改变南京空调市场的规矩吗?
我想,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借鉴安徽的经验,先对整个市场有所了解,选择好的经销商。
南京市场比安徽市场困难得多,稍微了解一下当时空调销售的背景就知道了。
格力在南京市场上的牌子不硬。江苏由于人们的文化素质等等都比较高,空调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了,当时华宝、春兰,在江苏都不可一世。南京空调市场国产品牌最响的是春兰,春兰是南京市家喻户晓的名牌。春兰的前身是江苏泰国州的一家冷冻设备厂,1986年开始搞空调,1990年工业产值达1。2亿,1991年光用于售后维修就拿出了100多万,1992年又放出话说要再拿500万元来强化“无忧无虑服务活动”,能够跟春兰一较上下的国产空调是广东顺德的华宝,这家1988年制造出全国第一台分体式空调机的厂家势头很猛,在江苏市场的年销售额有好几行万元。
格力还要面对的另一大强敌就是“洋空调”。和其他电器一样,这些舶来品以其质优价高傲视群雄。进口空调机普遍比国产机售价高出30%至50%左右,其中窗式单冷1。5P售价高出国产货59%;窗式冷暖5P高出30%。分体式更邪乎,单冷IP高52%。日产三菱MSD-09GCIP分体式空调,1990年4月至1991年4月的市场零售价是8850元,1992年4月涨到元。日本年产空调约800余万台,家用普及率达70%,富裕的中东沙漠国家、西欧国家;电力充足的南美国家、东欧国家;经济起飞的东南亚国家等,商用民用空调器的90%来源于日本。其三菱重工、松下、日立、夏普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国际品牌。而空调鼻祖美国,亦携飞歌、飞仕达、雷神等对中国市场探险头探脑。格力等国产空调,暂时从质量来讲还无法与之抗衡,只能从服务、价格方面着手迎战。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作为我来说,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如何求生存、求发展,给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我该怎样迎接这种新挑战?
我想,在种环境下,我首先得为自己树立起坚定的信心,我考虑到了格力自己的有利因素:
首先,格力起步虽然迟些,却应了那句老话:“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们正赶上了空调市场全面启动的关头。空调进入家庭消费始于1985年左右,基数虽小,却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1991年,全国空调产量约60万台,家庭消费占总量的2%。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统计,截至到1991年底,我国房间空调器的社会拥有量为446万台,其中集团拥有量为384万台,居民拥有量为62万台——这个数字相对于城市家庭数目微不足道,大有潜力可挖。电力紧张一直制约着空调业的发展,但到了1992年,这个瓶颈已随着国家电力增长渐呈突破之局。与此同时,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只要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的家庭,就可能成为空调用户。因此,普通人家开始成为购买空调的主要成分之一。70年代,象征一个家庭富裕的“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80年代为彩电、冰箱、洗衣机;90年代则是音响、录像、电话、空调。因此,中国的空调市场是在1992年突然启动的。
其次,在江苏,由于人均收入和夏天的气温都较高,空调市场的前景会比其它地方更好。
再次,格力产品价低质优,更接近一般市民家庭的承受压力。比如1P单冷窗式空调,市面售价仅2900多元。因论底气、论前景,我认为格力是不输于人的。
到南京后,我选择了南京市最繁华的商业区——新街口,企图从这儿打开一个缺口。这儿有南京市最大的人民商场,是我决定要攻破的第一个“堡垒”。
在这家商场的家电部逛了一圈儿,发现他们经销的大都是进口空调和国产名牌。没有“海利”,更谈不上“格力”了。
找到经理室,跟经理自我介绍完毕,我以在安徽的一贯方式,和这家商场气派很大的部门经理谈起了“格力”。
“格力”?对方夸张地瞪大了两眼,我怎么没听过?哪个格,哪个力?新牌子吧。
一开始,我并没有被他傲慢的神情所激怒,而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起了“格力”的品种、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并向他讲了在安徽的销售情况。
我们从来没有销过你们的产品,不能光听你的一面之词,他打断我的话说:“这样,你先送来一批,看看销的情况再说。”
我不失时机地提醒他:“那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把款汇到我们帐户上呢?”
“什么?”他又一次瞪大了双眼,要我们先付款后提货?实话告诉你,我们从来都是代销别人产品的,别说你们的什么什么牌子了,就连那些名牌空调,我们都是销完了货再付款的。
我耐心地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制度,他们是他们,格力是格力,在安徽,格力都是先付款后提货的……”对方看了看我的名片,截住我的话头说:“董小姐,我看你是进错门了。”
我愤然地从这家商场冲出来,我的潜意识告诉我,这是一个非常刁蛮的经销商,他利用他的商场的位置和他先天的条件来要胁我,我不吃他这一套,我不信除了他就在南京市场找不到突破口了。
出了人民商场的门,已到了中午我在附近找了家面食店坐下,要了一碗面条,一边吃面条,一边琢磨江苏人和安徽人有什么区别……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再物色第二个目标。
这一次,我选择了靠近中山陵的太平商场。这是家大商场。很大一栋楼,位置好,附近都有是院校、部队和机关,消费档次不低,关键的是,他们跟海利有过生意来往。
太平商场的经理是个女的,姓雷。很面善,我想,女人跟女人毕竟容易交流一些,看样子又有希望。为了慎重起见,我接受了上一次的教训,对雷经理换了一种方式,先介绍自己是格力新业务员,以前南京由某某人做,现在是我,你们做海利碰到什么问题吗?前任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我们尽量来改正等等。
听了我的介绍,雷经理的话脱口而出:“不行,你们的海利,质量不好,服务也不好。业务员也不来,货到后三个月才露一次头,用户投诉连人都找不到。哪有这样做生意的?”
我连连表示道歉,对不住,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职。请您放心,以后我一定会尽力在货源上、品种上和商场配合。
现在我们不忙进货,你们的海利还有一些,卖一段时间再说吧。
话就说到了这儿。走出太平商场的大门时,我觉得这家商场挺有希望,剩下来的工作就看我到不到位了。凭感觉,这个雷经理的话弹性很大,留下来的余地也很大。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业务员,就是要能敏感地捕捉到客户话里的弹性与余地,然后才能再找到更佳的突破口。
我选定了太平商场,选择了雷经理,我要用服务和行动来打动她,在南京建立第一个经销点。
于是,在南京最初的一段日子里,我除了天天乘巴士跑其它市场外,一有空余时间就到太平商场“上班”,向雷经理推销格力。
在太平商场,我发现他们将海利摆在一个销售不利的位置上,我委婉地向营业员表示,能不能把海利换个位置,说不定就卖出去了。营业员听了不以为然:“人家即使买国产空调,也是要春兰、华宝、宝花、迎燕这些名牌的,谁买海利呀?”
话虽这样说,但因为我常和她们一起站柜台,帮助她们推销空调,她们的热情也不由自主地高涨一些,有时会主动向顾客推荐我们的产品。
南京是个繁华之地,在这里站柜台,我学到了在安徽做生意时没有学到的更多的东西。比如,不能强迫推销,不能一直盯着顾客,要让人家轻松自在地尽兴逛。顾客有需要时,才上前协助,还要尽可能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为他们做参谋,帮他们分析,尊重他们的嗜好。遇到顾客前来退货换货时,态度得比出售时更和气,人家心里舒畅了,才有可能仍是你的客户,否则弄不好会把官司打到消委会去。对顾客的意见,一定要认真倾听,听后立即付诸行动改进,这样才能把生意做好,令顾客产生信任感。
每天回到住处,我都尽可能看看当天的新闻广告,了解市场行情与此地的潮流走向,现在是信息时代,顾客对商品的了解有时甚至多于单一推销某种产品的业务员,不能不特别关注信息。
渐渐地,我们的产品每天也能从商场里走出几台了,雷经理和我的信心都增加不少。终于有一天,雷经理表示对格力有兴趣了,但她的兴趣是有条件的,她说:“还是按老规矩,先发
货后付款。你应该信任我们,太平商场这么大,还会赖你帐不成?”
和气生财,我知道这么个道理,但原则上的事情不能来得半点含糊,我说:“我们也是很大的公司,你也要信任我们——凡事都有例外,这样吧,我们能不能都退半步,你先给我们付一半款?”
她丝毫不为我所动:“你虽然对格力的产品介绍得很仔细,但我们现在对格力还没信心。你我都知道,海利在我们商场以前销售的情况并不好。”
厂家的业务员跟商家的营业员一样,流动率很高。但是,有时候客户只认你这个厂的商品,而不是专门对你个人。这时候,我假如说前一个业务员是前一个,我是我此类的话,只能会令对方反感。我能做的,只能是更详细地介绍我们格力的状况,例如我们在发货、货物品种搭配等方面所作的考虑和安排等等。我说:“我们也认识这么些日子了,以后如果格力、包括现在还在卖的海利现出现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保证解决。我也是南京人,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会拍拍屁股走人的。”
雷经理脸了露出难色,说:“你看,我们商场经销几百种商品,流动资金也是挺紧张的。”
我们的情况确实太特殊,能不能这样,我和她商量道:“你把支票开好,拿在你手里,货到后再给我?”
谈判了很长时间,都是围绕提货付款的顺序问题。最后,雷经理终于同意为我们开一个先例:先付款,后提货。
这件事对我而言,意义太大了,不仅仅是做成一单生意那么
简单。它说明在开拓一个市场的过程中,个人参与的重要性。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就失败呢?关键是谁做,怎么做的问题。
和太平商场做成这单生意时,已到1992年11月。空调销售分淡季旺季,旺季从每年4月1日至8月底,淡季从9月1日至次年3月底。淡季,商场一般是不会大批量进货的,一来这样做不但需要解决库存问题,还会造成资金积压,二来,空调一年一个价,如果第二年降价,早进货就吃大亏了。而且,一旦卖不掉麻烦就会更大,谁知道次年是不是凉夏?所以,经销商都是到了旺季才拚命抢着进货。
12月处于空调销售中淡季的淡季,这事让我进一步理解了那句名言:对做生意来讲,无所谓季节,无所谓景气不景气,不论何种情况,只要你用了心,就能把钱赚到手。
我十分珍视雷经理给我的这次机会,我向她保证,一定会以长期合作的态度来对待我们之间的生意来往,经常沟通,特别是旺季供货会尽全力来保证。
鉴于和雷经理交往中产生的相互信任感,后来我发给太平商场的这批货不止20万,而随后的发展也证明雷经理是个守信用、通情达理的人。
把第一批货押到太平商场库房后离开时,迎着深秋的寒风,我心情雀跃:初战告捷,下一步就是如何扩大战果了!
第二步,我紧紧地盯着市场,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进一步寻找合作伙伴。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1992年的春兰订货会上,我找到了一个“扭转乾坤”的时机。
1992年11月,“春兰订货会”在扬州召开,得知消息时,我心中一动:在会上,可以见到许多有实力的商家,如果能去参加该有多好?春兰为什么能做得这么成功,为什么这么多的经销商愿意做春兰的产品?这是一个值得我去研究一下的现象。
在大小商场跑了一阵,我结识了江苏一批做空调生意的朋友,徐州的一位经销商听我讲想参加春兰的订货会,连声道:“对对,你应该去看一下,开阔一下眼界也是好的,会来很多人呢,你就跟咱们一起去吧。”
可以说,我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走进春兰订货会的。
扬州是一个美丽的古城,江苏有长江、淮河、沂水河三大水系,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流经扬州。隋唐时代,扬州就是我国东南部粮食和食盐的重要转运站,淮扬盐商富甲天下,这里风光秀美,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如今,地处江苏中部的扬州仍为苏北的门户,是著名的风景又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商业发达。
我却无心游览淮扬风光,关注的只有商机。走进春兰订货会,给人的感觉眼前一片光明。那时春兰是空调业的老大,各路精英荟萃,到处都是路子,到处都可听到商业信息。
淮扬美食以精细著称,很一般的大锅饭也有其讲究。饭桌上,大家绷紧的神经都放松了,讲话再不像平时那么谨慎,三山五岳的经销商们聚在一块,筷子一竖,口没遮拦,谈起各个牌子的空调,如数家珍。
照他们的说法,做春兰能**,可是春兰服务跟不上,让人有后顾之忧。甚至有经销商煽动闹事,要刁难厂家,逼厂家让利。这种话令我感慨不已:家业大了,管理一处跟不上来就会出毛病。大家劲不往一处使,企业非垮不可,多少企业昨天还好好的,名声如日中天,一夜之间就奄奄一息。
听着他们的议论,我心里非常感慨:如果我们格力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工作呢?什么样的商家才是我们培养的对象呢?
我正在对这些问题苦苦思索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一天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的旁边走过来一个陌生的女人。在饭堂吃饭,大家都是自由组合,看哪里有空位就在哪里坐下。这天吃午饭,我们这桌坐了六男二女,我与同桌的男士们都熟,说说笑笑。那女的却是陌生面孔,看来她跟谁都不认识,一副孤独的样子。我以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经销商,或者一个公司的会计什么的角色,出于一种女人特有的同情心,我就主动跟她聊起来:您是头回参加春兰订货会吗?
她感到了我的善意,回应了一个灿烂的笑容,朝我点点头。
我们年龄相近,又都是女人,话越说越近。她问我是哪里的,我向她透了底:“我不是经销商,是珠海格力的业务员,随我的朋友来春兰学习参观的,来江苏这边发展市场的。”
她挺感兴趣:“我是江苏五交化的,我们也经销空调,你们的产品怎么样?”
五交化是江苏省一家很大的公司,资金雄厚,批发网络十分健全,这岂不是“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我连忙向她介绍格力1991年搞出来的大圆弧流线型结构的窗机,它带有压缩机(空调心脏)自动保护装置,设有三种可供选的风速和自动送风装置,最大的特色是噪音低,只有48分贝,这是我们国家日用电器质量监督中心检测的结果。48分贝,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空调不得高于54分贝的标准。
果然,这位新朋友来了兴致:“您们厂怎么样?”
厂小,现在一年出两三万台空调。但正在发展,很有前景。我告诉她,格力正加紧进行大规模工程技术改造,建一个占地10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的新厂,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00万台空调机,从电脑设计到模具配套,五金、塑胶、电子和装配、检测等生产力的多种规格高效节能窗机,在安徽市场走的如何不错,现在全国有好几十万用户。我又向她介绍今年夏天才研制出来,目前主打海外市场的格力空调王。这是一种外观设计为流线型的分体式壁挂机,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国家A级规定,采用微电脑控制,具有通风除尘、温度调节、独立除湿、调节风速和睡眠等自动控制功能,夏天已摆进了香港吉之岛、八佰伴、丰泽、西田等大商场和澳门各大商场,以后有望成为国内市场的畅销产品。
她听得很仔细,大家吃完了我们还在聊。她也感到很投缘,末了,她说:“我是江苏省五交化公司的业务经理,”只见她掏出名片:“得空你来看我,我带你去见我们老总。”
“好好好。”我一叠声应承,高兴得心都差点要蹦出来了。认识五交化的业务经理,是我参加春兰订货会的最大收获。走在扬州那铺着碎石子的园林小道上,眼见腊梅怒放,我兴奋得脚下像生了风,真有“我欲乘风归去”那种轻飘飘的感觉。
会后,因为还要兼顾安徽市场,我直接从扬州江对岸的镇江赶火车去了合肥。
由于心里记挂五交化这位新朋友,不几日我赶回到南京找她。可是不凑巧,她出差了,我心里失望极了,真是的,怎么不先打个电话过来给她呢?
返回安徽后,我差不多隔天就打个电话到五交化,看她回来了没有。一天终于是她本人接的电话,我高兴极了,说找了她多次。她说:“欢迎你过来商谈。”
当天晚上,我就乘车赶到南京。
五交化的批发公司在江苏商业厅的大楼里办公,有些政府机关的味道。这个院子很大。后楼才是五交化的批发部。我心里升起一丝遗憾:怎么位置这么靠里呢?也没有零售场地,这对做生意可不太好。
走进了业务经理的办公室,她热情地和我握手,说:“可惜这次钱总不在,见不上面。”
我心里有些失望,虽然没有表现出来,没关系,我看出了你们的诚意。我想你们是真诚希望合作的,现在你们只见到我这个人,不见得会信任格力,希望你们老总能够去珠海做客,考察考察,和我们的总经理见见面,了解一下格力的实力、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相信我们会有很好的长期合作。
我将准备好的资料交给这位业务女经理。但说实在的,我对此并没有抱很大的希望。一个小小的业务员,人微言轻,能请动大家一个大公司的老总吗?
没想到,五交化的那个钱总12月初真的去了珠海,并与朱总见了面。
在中国空调行业,格力电器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朱总的形象好。当然不是电影明星那种好法,他看上去朴实忠厚,在工业制造方面造诣很深,任何人跟他一见面一谈话,便会觉得此人不仅是一位空调行家,而且是一个信得过的忠厚人,不可能坑人骗人。商家做厂家的产品,总希望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过硬。朱总科班出身,身边又聚集了一批实干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全公司有技术职称的此时已占了全体员工的38%。当时,格力的精神是“开拓、创新、超前、快速”,投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力图比别的同类厂家先一步创出新品种。
格力还有件事曾轰动珠海:下设的技术部、质检部、企管办、总装分厂联合向公司实行空调器质量承包。朱总让人在总装分厂厂部放了一部大铁锤,产品要是质量不达标,就由四个部门的责任人当众用铁锤一一砸碎,并对责任人重罚,若是质量达标,就重奖。如此一来,1992年度,格力空调的开箱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
得知钱总去了珠海,我觉得跟五交化的生意已有八分成功把握,眼见为实,五交化老总应该会对格力有信心。
果然,不几天,江苏五交化总公司便提出,江苏全省的格力空调由他们总代理,保证年销售额不低于1000万。
对此,朱总则相当冷静地提出,1000万只是基数,争取2000万,还不包括苏南地区在内。钱总当然不会同意,主要是数量问题,他说就是1000万,超过部分也要给0.5%的奖励。
为此,我跑到五交化交涉了多次,钱总仍是不肯松口。回过头向朱总请示,他认为其他省份都没有这样做,不能开这个例,不能给经销商奖金。
考虑了几天,我从南京打电话给朱总:“我们在江苏没有一点名气,苏北地区又穷,卖空调主要是在南京市场,销售额一下由300万增长到1000万,人家也不容易,会有很多费用——广告费用、安装费用等等要支出。算算现在超出的这部分相当于2000台空调,利润不止0。5%,咱们产品质量过硬,那就相当于多出2000个义务宣传员,省下的广告费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话没说完,朱总截住了我的话头:“不要说了……就按你说的办吧!”
我之所以认为可以同意五交化的条件,是因为这段时间,全国一下子出来几百家空调厂家,空气里弥漫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一场大战近在眼前。想来朱总也看到了这点,一提广告费他就拍板了(空调大战打起来后没多久,广告费便由厂家算给商家)。
有了朱总的话,我与江苏五交化签了约。
第一笔,他们就打过来200万现金。这又在公司引起轰动。当时格力总销售额才1。75亿,时在滴水成冰的12月,有人说只有疯子才会把这样大一笔钱投入空调。
一些专家也认为,1992年南京高温季节不长,按上年温度影响下年空调销量的蛛网理论,前景难测。而且“复关”声紧,专家们分析,“复关”后机电行业受冲击程度可分为四级,空调属“严重”一级。凡此种种,五交化大批量进格力空调显得不明智。
五交化的看法是:空调战会打起来,格力没名气,炒冷牌子说不定会爆冷门;而做名牌,利润相对薄些,商家不见得多合算。
而我的信念则是:五交化是我们的大户,为我们付出了许多,一定要帮他们把空调卖出去。
因为跟太平商场的生意谈成是在五交化前面,一签约我便去找雷经理。自然,她有些不快,但资金短缺是没法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没批发网络,我就说,五交化打到“格力”的货款多,这样发过来的货也多,品种规格齐全,太平商场在本地拿货方便,三台五台都没关系,但要是量这么少,直接去格力拿,就不好运了。
她想了想,觉得我讲的在理,大家终于达成了谅解。
果然,1993年空调大战不可避免地来临了。
那场令国人瞩目的“空调大战”最早从1993年元月的“广告争夺战”就开始了,断断续续,至1994年夏天达到高峰。从头到尾,作为当时“格力”的业务员,我都置身于这场大战的炮火中。
也许是职业关系,我是不怎么欣赏这种大战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60冷冻室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