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账户托管的钱安全不?

500元存银行13年,取款时却反欠银行钱!1997年张先生在某国有商业银行一次性存入500元,13年后取款时,却被告知反欠:不仅取不到钱,还倒欠银行钱。一问原来是银行2007年开始收取小额账户以及长期不动户管理费,张先生一共需缴纳720元,这样扣除500元不说,张先生还要再给银行220元。最后,新闻主持人一句话点破:银行有风险,存钱需谨慎!那么存款该去哪呢?安全性银行据说的安全性最高,但是最近的存款流失,银行概不负责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怀疑;P2P、基金等,一坑就是一大笔,泛亚、E租宝、霍文芳……多少人投入后血本无归;鑫福一生,央企品牌,《保险法》、《合同法》保障,安全可靠,本金有保障,写入合同,绝对不亏。收益有保障,最低2.5%,写入合同,决不食言。资金有保护,一定程度上避债避税。收益性银行存进去,跑不过通货膨胀,存进去已经开始要亏钱了!宝宝类:已经跌破“3”了。号称年化12%,T+1赎回的E租宝已经证实是个骗局。鑫福一生:每年返还写进合同,鑫账户保底年化2.5%,目前年化4.5%,给的还是复利。稳定性银行稳定啊,稳中下跌,稳稳的低;股票、基金、P2P,过山车太刺激,现在还没缓过神来;鑫福一生:稳稳的幸福。返本前每年给付保额15%,返本后每年给付保额12%。这样看来,我们的存款有去处了:鑫福一生。&&开户后,小宝一生可以固定获得的收益如下图:&&1、合同生效即可每年享受公司红利分配机会,实现财富收益;&2、在小宝3岁时,开始每年领取24072元,共领取37次,直至39岁;&3、小宝40岁时,一次性领取2000000元;&4、40岁开始,一直到终身每年领取19257.6元;&5、小宝长大成老宝,老宝身故时,也能获得基本保额160480元的保险金。&这些钱若不领取,直接进入鑫账户,享受保底2.5%,目前4.5%左右的复利,日计息月复利。&按中等收益4.5%计算:&45岁时,小宝可一次性领取966万;&80岁时,小宝可一次性领取1962.7万;&100岁时,小宝可一次性领取12154万……&在这期间,小宝若手头有多的钱,可以免费追加,多多享受高额复利;&小宝若手头紧张,需要投资,不仅可以免费领取鑫账户中的价值,还可以利用鑫福一生进行保单贷款,贷款期间鑫账户中的钱继续享受复利。&这笔钱可以给小宝择校、留学、婚嫁、创业,也可以用于小宝父母养老,或进行财富传承。&安全性、灵活性、收益性、稳定性,每一场较量胜者都是鑫福一生。
推荐阅读 ^o^
【实用】用了这么多年冰箱,你只用了它1%的功能...
警惕!一场危机正笼罩每个中国人(未来十年,你的钱该怎么办?)
警惕!一场危机正笼罩每个中国人(未来十年,你的钱该怎么办?)
今日盘面的三大特点,后市需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责编:刘建
&&&&2013年以来,以P2P网贷、余额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消费产品和服务产品呈现爆发式成长,同时,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障和风险防范面临相应的挑战。目前,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仍存在欠缺立法保护欠缺、欠缺跨部门的统筹监管机制、征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其中尤以P2P网贷平台的问题最为突出。&&&&P2P网贷平台一般会以高收益率(年收益率普遍超过10%)为诱饵,吸引散户资金,但同时危机也如影随形。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出现公司倒闭、高管跑路、提现困难等各种问题的P2P平台75家,今年1月份新发生11家,2月份新发生2家。甚至一些在投资者眼中有一定知名度的P2P也接连出现不良状况,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这一系列事件除了给投资者敲响风险警钟外,也对金融监管和法律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时值315,本文将对目前中国市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P2P网贷平台进行一番调查与探讨。详解P2P网贷业务:众筹模式风险大&&&&P2P网贷是在2013年最为火爆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是提供中介服务——中介平台把资金出借方与需求方结合在一起。发展至今,中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经超过2000家,服务模式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1、担保机构交易合作模式,这也是相对安全的P2P模式。此类平台作为中介,平台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重担保。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1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此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2、大型金融集团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此类平台有大集团的背景,且是由传统金融行业向互联网布局,因此在业务模式上金融色彩更浓。此类P2P业务大多采用线下的借款人审核,并与担保公司合作进行业务担保,还使用专业团队来做风控。线下审核、全额担保虽然是最靠谱的手段,但成本并非所有的网贷平台都能负担,无法作为行业标配进行推广。&&&&3、众筹模式下的“P2P债权合同转让模式”,也可称为“多对多”模式。其借款需求和投资都是打散组合的,构架体系可以看作是左边对接资产,右边对接债权。甚至有P2P金融公司的法人作为最大债权人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然后获取债权对其分割,通过债权转让形式将债权转移给其他投资人,获得借贷资金。P2P网贷&&&&这种P2P网贷平台的平衡系数是“对外放贷金额”必须大于或等于“转让债权”,如果放贷金额实际小于转让债权,等于转让不存在的债权,根据《关于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等活动的通知》,属于非法集资范畴。从现有的案例来看,众筹模式P2P网贷的风险较大,出的问题也最多。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4334956996145071260839009160010648四大P2P网贷理财技巧,让你的钱安全过冬
每个进入P2P网贷市场的投资人都抱着美好的期望,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美梦成真,投资网贷如果不注意风险,最后收获的可能是一个噩梦——这一点,它和股票市场很相像。必投网理财师整理了股票投资中的一些基本原则,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说,对于P2P投资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一条经验:不要赔钱
巴菲特两个最重要的投资原则是:第一,永远不要赔钱;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这条原则中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当你拿100元本金去投资时,股票上涨100%才能将它变为200元,但账面上200元股票,只需要亏损50%变回了100元。网贷投资人如果没有对风险的敬畏意识,很可能一下子就损失掉自己的本金,之前所有努力全部白费。
第二条经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风格
股票投资的时候讲究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国际股票市场买家大致分为两类人:投资人和投机人。投资人以长期回报为目的,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纪律。投机人则是短期投资行为,目的是在股票市场动荡中火中取栗,快进快出。另外还有一些投资人就只捡自己熟悉的一到两个股票投资,低买高卖,永远盯着固定的股票池进行操作。
网贷投资人同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起步阶段就要搞明白:自己打算进行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投资;还是打算进行一个月甚至更快速的短期资金管理。如果对太多的网络借贷平台不熟悉,也不妨先专精研究几个自己熟悉的产品。总之,各人应该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没有必要用别人的成功来折磨自己。
第三条经验:资产分配
分散投资是老话题,但老话题不代表没有价值。即便是投资风格再单一的投资人,也需要做资产分配的工作。
网贷人资产分配可以是多个层次的。例如把家庭可支配资产分成若干份,按照不同百分比配置股票、基金、债券、P2P网贷、投资型保险,甚至是银行存款等等。在P2P网贷的选择上,也可以挑选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标的,进一步分散风险。如果你熟悉投之家的选标中心,也用它来帮助筛选自己的投资目标。
第四条经验:不要盲目跟风
当股票剧烈波动时,总是有重磅的消息伴随。这种情况下,许多投资人会受到市场情绪影响,在大盘暴跌时卖出,在大盘暴涨时买入。这种情况下,并非每一次群体行为都会是正确的选择,特别需要考虑市场的表现是否已经消化了所有的消息面影响。所谓“利空出尽是利好,利好出尽是利空”。
在网贷投资人选择自己的投资方向时,同样需要冷静分析市场热点,不能一味跟随高人气,或者追逐活动热闹的投资方向。人气高的平台不完全等同于安全的平台,关键还是要投资人自己做出独立判断,对自己的资金决策负责。
第五条经验:不断学习
股票投资是一门学问。许多人买了两本股票投资方面的书,业余时间读完,就自以为对市场有了充分了解,把好不容易赚来的钱拿去赌一把,结果很可能是冲进股市交学费。这种做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试想,如果你买了几本外科医学等书籍,念完之后,就要在家人身上试试身手,大家肯定说你是疯子——投资同样需要的专业知识,掌握投资技术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网贷投资和股票投资一样,也需要不断学习。P2P网贷本身是一种新生事物,它更需要投资者潜心学习,积累金融财经知识,面对日新月异的投资环境。
【轻松理财 就在必投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P2P理财平台中的猫腻,是庞氏骗局吗?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P2P,就是伙伴对伙伴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你直接对理财平台,或者是理财平台直接对你。这些平台最诱人的地方是,向客户承诺收益最低8%最高达到了红线的24%。这个收益对银行来说是没法比的。这就是P2P理财平台的高大上之处,也是它的高风险所在。
怎么理解上面的话呢?高收益就不说了,你进了这个平台肯定是冲着这个来的。那么高风险指的是什么呢?首先你得搞清楚,P2P理财平台为什么帮你理财?他们吸收你的钱干什么去了?最后会怎么样?
理财平台吸收资金后,一种是投资到中小企业中,至于企业最终会赔钱或赚跟你没关系,因为你的钱支配权己不归你了,理财平台是拿你的钱跟别人做买卖。举个例子,吸收你时承诺是12%,理财平台却敢以6%贷款给中小企业。我倒,这不是赔钱吗?P2P平台的人傻啊?不要急,看下面:你的收益是年利率,年化收益=本金x年化收益率x投资天数/365。以3个月算,你投资10万元。那么你的收益是10万x12%x90/365=元。而不是1.2万。你的实际收益是3%,而理财平台是3%以上。这只是个例子,实际操作中你和理财平台的比例比这个高。这就是理财平台敢以比给你低得多的利率贷给中小企业款的原因。这也就是p2p理财平台高大上的地方。利率比银行高,能直接与企业联系,而你因为利率低不愿意把钱存到银行,又因为资金规模小不能直接与企业联系。
另一种情况是与银行业务挂钩,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补银行资金空位,收取高额回报,这是内部规则不好说。第三种情况是,把你的钱再用去投资更高收益率的理财平台。这个赔赚看运气。除了以上三种情况还有一种是找不到生财源,资金来回滚,拿新客户的钱垫付旧客户利息,本金一直沉淀在资金池。这种情况就是“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怎么?理解不了?好吧!“传销”能听懂吧!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庞氏骗局,前面说的两种情况,如果找到想融资的企业,银行也有好的时间空位。那没问题,你的本金安全,利息照付。如果没有,那么一种是进入庞氏骗局最终坑你,另一种是直接跑路坑死你。
好吧,好吧!这都让你看出来了。那我让保险公司进来,这下你该放心了吧?好嘛,保险公司。P2P理财平台告诉你的是你看上去一点漏洞也没有的东西。他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同,是不会让你知道的。下面看剖析:
人保财险为P2P理财平台提供财产安全保障。解释下这条,就是保险公司只担保你的卡是不是安全?你开的账户是不是被人盗了。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只保证卡和账号被盗了以后赔你的卡和账号而不是你卡里的“本金”。简单点说:就是保险公司派了一个保安人员保护你去银行刷卡。至于你在卡里交易什么,最后你是不是被理财平台骗了,不关保险公司的事儿。人寿财产,就是为客户提供人身意外险,这个你应该更懂。就是你在与理财平台交易时出现了意外比如说跌打损伤,这个人寿可以管,至于说你卡里的钱怎么回事儿,人寿不管。那么问题就复杂了,你与理财平台交易的钱安全吗?比如你投入10万到平台那么,这个本金在理财平台发生了逾期、坏账或者是倒闭跑路,保险公司不会付给你一分钱的。有有你说的那么吓人吗?
这个看个人理解。反正咱们国家官方对这个P2P理财平台不看好,请注意收看近期的周小川及两位副行长对P2P理财平台的解答。
郑重声明:最近有部分网友在搜狐网站,铁血网等网站将本人的文章换成自己的名字直接上传。搜狐网,铁血网和传本人文章的网友注意:转载本人文章时请保留完整性。否则将诉诸法律。
被剽窃的文章:“欧洲投降了,美国猖狂了,中国心“凉”了;“在拿中国人权说事之前,先拿镜子照照你自己”等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P2P理财,切勿盲目随波逐流 - 理财交流 - 网贷论坛-专业的P2P理财论坛-P2P网贷行业交流社区-网贷互联
服务热线 3
P2P理财,切勿盲目随波逐流
为什么老百姓都喜欢把钱存进银行里呢?因为他们认为银行是一个很安全,同时也有收益的地方。中国人确实会存钱,其实他们这么认为也是有误区的,银行有利息,但是很低,甚至还出现了负利率,银行里的钱安全么?这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小编建议大家钱要多放在几个篮子里。这样才能降低风险。
以P2P为代表的网络理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有一个规律就是,市场上有什么东西火了,诈骗也就会随之而来,虽然很多人都看好P2P,但仍有不少人认为,P2P理财不靠谱,有很多公司都卷钱跑路了、诈骗。小编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是在P2P理财上面吃过亏的,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嘛!
2016年在8月24日下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P2P)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终于正式出台。标志着这个饱受争议的行业终于有了正规化的文字条例可依,行业将进入合法合规稳健发展的快车道,银监会就《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也意味着P2P网贷行业首部业务规范政策正式面世。国家用严格的政策监管,保护P2P投资者的安全。
在未来,P2P理财将会成为老百姓理财的首选。正确的理财方式要做到顺势而为,而不是与趋势为敌。与做任何事一样,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对了,迟早都能达到目标。方向不对,越努力,结果仍是徒劳。
P2P理财的好处:既没有股票的风险高,也没有银行的收益低,也没有银行的门槛高,而且国家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网贷互联 —— 高积分发贴
没有网贷互联账号?
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
34402规避容易踩雷的心态,比学会各种各样的维权,要实际得..
总有小伙伴问,到底什么样的P2P平台才是靠谱的..
P2P网贷理财用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悄然上升,P2P逐渐成为大..
今天,微信公众号“微信公开课”发表文章《“微信..
本帖最后由 骨骨rcy 于
本帖最后由 骨骨rcy 于
周一到周日 9:00-16: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账户体系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