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农商银行镇原县方山乡乡镇原县方山乡乡代码mj

青田华侨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青田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中下游,是丽水市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建县公元711年,因县城北隅山麓水田盛产青芝而得名,故又名芝田。总人口47.8万。全县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8.3度。年降水量1747毫米。境内山峦起伏、溪谷纵横,奇山异景不胜枚举,素有“浙南漓江”之称的瓯江穿境而过,秀丽万千。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青田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
青田华侨起源与发展
清初已有县人侨居国外,民国24年《中国年鉴》(英文版)记载,前在十七、十八世纪年间,就有少数国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从商,初期前往者,以浙江青田籍人为多,贩卖青田石制品。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数开海禁,出国经商谋生者日益增多。晚期,县人到俄国彼得堡、明斯克等大城市贩卖。据《华侨经济年鉴》记载:“清光绪年间,到意大利定居最早为湖北省天门人及浙江省青田人,前者贩卖纸花,后者贩卖青田石雕”我国人移殖至中欧者在满清末期即已开始,初期到德国的是浙江青田人及山东省江湖艺人,多沿陆路经西伯利亚、到达。
年间(),方山奎岩庄出国者共76人,少数赴欧,多数去日本。赴日者起初贩卖石雕,后转做苦工,大多当挑煤脚夫。光绪十四年(1888),山口村石雕艺人林茂祥,携销石雕于美国旧金山一带。其墓志铭载:“林先生茂祥,及壮,负有远志,携销其作品于海儿。清光绪,远适美洲,遇我国星使傅公云龙于。不数年,长次令嗣,先后遍历五洲,所谋皆遂。同年,魁市村詹阿有赴法经商。光绪十六年,港头村周留贤,辗转到南美一带谋生。光绪十八年,山口村商民季兆钧等 7人,到及印度一带贩卖石雕。光绪二十三年,小令南木宕村留甘木,到英国、荷兰经商。光绪二十四年,方山裘山村季富典赴俄国销售石雕。光绪二十六年,山口村石雕艺人朱某,受雇于英国商人,后在伦敦开设中国工艺品商店。光绪末年,县人陈元丰在浙江普陀贩卖石雕,得知西欧人非常喜爱,便携带石雕经海道到法国,获利甚多。亲友闻讯,纷纷前往。民国初期至抗日战争之前,青田石雕声誉日盛。民国4年(1915),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青团石雕参展,获银牌奖,由此名声大振,引起美国人的浓厚兴趣。方山龙现村吴乾奎,裘山村裘振珊,山口村周芝山、黄松轩,油竹雅番村金美斋等人,先后在美国开设石雕商店,营业颇盛。民国 6年,在莫斯科与彼得格勒两地共有青田华侨 100多人,贩卖花瓶、小型雕刻品等青田石雕,后因交通困难,货源不继改做皮制品(小皮包)生意。 7年,吴岸黄山村王志南,由法国转至荷兰,与广东人简谭合股开设水手馆,代荷兰轮船公司招募中国海员,国内外乡亲往投者甚多。
民国6年,北京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大批劳工赴欧洲参加战地服务。是年冬,县政府开展招募工作,凡报名者均被录取,共招募2000多人,每人发大洋5元,新棉衣1套。战后大多定居欧洲,其中在法国1000多人。日,法国总统给他们颁发国民证、享受公民权利。 山口杉树园头村,还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勋章一枚。早期陆续赴欧行销青田石雕的“图书客”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赴欧参战的华工,奠定了青田华侨在欧洲的基矗继而,旅欧华侨提携国内亲友到欧洲创业,20年代至30年代成为县人出国的旺盛时期。仅在西欧的青田侨胞,约 1万人,其中旅居法国3000多人,荷兰、、意大利各1000多人,300多人,西班牙300多人,200多人。民国8~17年,共有427人到日本,其中9~11年赴日158人。少数以贩卖石雕为业,多数靠做苦工谋生。光绪二十七年至民国26年,共有 120人到巴西、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其中巴西最多。1982年对方山、油竹、阜山等15个重点(缺山口镇)1816名归国华侨进行调查,其中清末()出国61人,民初()出国130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抗日战争前的18年间,出国1568人,占总数的86.3%。年,出国仅57人。
青田华侨路线与流向
青田华侨欧洲陆路
早期,县人多从上海乘船北上到旅顺或营口,经陆路至东北边唾满洲出境,沿西伯利亚铁路到莫斯科,再转赴欧洲各国。经此路线不用护照,当时俄两国办理铁路联运,有则广告载明:由东方乘西伯利亚铁路火车赴英国,一路甚趣味。由此北路赴英国颇便宜,由东方至莫斯科,毋须呈验护照,如在旅顺无验耽搁外,二十五日内可到伦敦矣!清末,山口一带掀?番邦热&。光绪三十三年(1907),季美楷卖田6担凑银出国,携带两书笼石雕,与两位同乡自上海至旅顺,火车入俄境,历21天到莫斯科。兜售石雕时,俄国人摇摇手说:&这东西早买过。&只好再乘火车到德国柏林,石雕卖完后,再从国内邮寄两次石货。
青田华侨水 路
民国时期,县人大多从水路出国到欧洲,其方式有&藏舱&与办护照两种。&藏舱&,出国者不必办理护照和出境手续,只需交200银圆(当时谷子三圆一)。由上海十六铺一些客栈里的秘密机构与远洋货轮的水手长联系,伺机扮成&水&上船,躲藏在机房水手寝室或蔬菜间、煤仓等处。到港后,趁夜深入静时,由首长领上岸,到青团同胞客栈。另一种是办理护照出国。当时县人在上海设有公昌、公达利、同昌等钱庄,专门代办出国护照。出国者交付300银圆,就可包。若食宿费及出国费用不足,可由钱庄贷款。钱庄还为华侨办理邮购业务。出国获得护照后,从上海乘轮船经香港、新加坡,过马六甲海峡,绕道好望角,抵达洲。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则过运河人地中海,至意大利那不勒斯或法国马赛上,分赴欧洲各国。
青田华侨航 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出国仍以欧洲为主。50年代中期至60代中期,国际直达航线逐步开通,出国人员大多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飞机出国。
旅居欧洲的青田华侨,走南闯北,常辗转数国乃至十几国,有的流向美洲。
青田华侨亚 洲
在亚洲,县人以旅居日本为主。以上海为出发地,有的直接坐船东渡日本;有经山东烟台,坐船到朝鲜仁川上岸,至釜山,再乘船去日本。其方式亦有&藏舱&办理护照两种。旅日者以经商、做工为多,部分转赴欧洲各国。据调查,到吗9年止,旅日青田华侨共785人,其中转赴欧洲等地214人,占27.3%。
美洲县人到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一般从上海出发,乘船到日本,再转乘远洋船横渡太平洋到旧金山或洛杉矾登岸。到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早期大多从欧洲前往,有的当海员,随船从欧洲去那里定居;有的从水路过大西洋,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或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上岸。80年代,旅居美洲的青田华侨,有的流向欧洲。
青田华侨发展
分布1987年,青田华侨共20030人,分布于5大洲46个国家。欧洲19个侨居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联邦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葡萄牙、瑞典、丹麦、波兰、民主德国、苏联、瑞士、挪威、卢森堡、英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1757人,占总数的88.6%;美洲10个侨居国(地区):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牙买加、墨西哥、智利、法属圭亚那,1876人,占总数的9.4%;亚洲11个侨居国:日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以色列、印度、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缅甸、土耳其、印度尼西亚,350人;非洲5个侨居国:刚果、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佛得角、加篷,47人;大洋洲侨居国澳大利亚,7人。2000年,青田华侨达到15万余人,2001年,青田华侨达到18万余人,分布120多个国家。
职业县人早期出国大多随身携带青田石雕,沿途贩卖。定居后,除少数由国内邮寄石雕继续经销外,大部改做小百货,少数在农尝工厂、矿山做工,或当海员,或经营皮革、餐馆等业。据1982年归侨职业调查:在1203名归侨中,行商小贩1036人,占总数的86.1%,做工149人,海员8人,皮革7人,餐馆3人。
青田华侨发展历史
据旅荷兰华侨陈彬《旅欧洲青田侨胞经过情况》记载:30年代,荷兰有青田侨胞1000多人(其中女性1人),大多做小生意,贩卖中国纺织品、瓷器、茶叶、小件青田石雕、工艺品及糖果等货物,少数人开店经营。在阿姆斯特丹有青田侨胞 500多人,设有进出口公司、国货公司、批发商店、洗衣馆、面馆、理发店、豆腐厂、客栈、水手馆等;在海牙,有青田侨胞200多人,设有大酒楼、面馆、赌馆、瓜菜水果店、洗衣馆、面厂、杂货店、客栈、批发商店等。在鹿特丹,有青田侨胞100多人,设有公司、客栈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适应工业社会与旅游观光的需要,中国餐馆在世界各国崛起,许多青田侨胞转而经营餐馆业。诤衫迹?嗵锴劝?钛衣唬??947年开始以炒饭、炒面供应学生和街市小商人作经济午餐,仅一年多时间,由夫妻2人扩充到雇用20多名工人,使其&华光饭店&名闻全国。在荷兰的青田侨胞纷纷向餐馆业发展,到60年代,开设酒楼饭馆200多家。在西班牙,青田华侨2000多人,经营餐馆业350多家,从事餐馆工作的占华侨总数95%以上。阜山陈迪光经营7家餐馆,并开设进出口有限贸易公司。
1980年与1986年两次调查6604位华侨,餐馆服务业2621人,占39.7%,皮革业317人,占4.8%,行商小贩仅26人,占0.39%,从事科教文专业59人,占0.89%,在校读书875人,占13.3%。
1984年,阜山乡有华侨 607人,其中:餐馆老板47人,工人 173人,共 220人,占总数的36%;皮革厂、场老板16人,工人21人;百货店老板18人,店员37人;贸易公司6人;货行3人;国外机构职员52人;读书109人;家务18人;退休29人;待业7人;幼儿71人。
随着华侨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华侨后代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有9位旅居联邦德国侨胞后代6人毕业或肄业于大学,其中博士3人。有23位旅美侨胞后代37人毕业或肄业于大学,其中博士5人,硕士1人。此外,有数十名县人留学获博士、硕士学位后侨居美国,进入科教文等知识界,有的担任高级研究员,有的任大学教授。少数县人在国外脐身政界,刘大慰在加拿大任国会议员。
青田华侨侨 心
青田华侨,对侨居地的开发与繁荣作过积极贡献。同时迫切希望祖国强盛,身居海外,心怀桑梓,处处表现赤子之心,竭力为祖国与故乡作出奉献。
青田华侨抗日爱国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华侨纷纷组织抗日救国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在异国奔走呼号,慷慨解囊,有的毅然归国,参战杀敌,流血牺牲。30年代,青田旅法华侨金映光(县城人)、金直夫(油竹雅岙人)、林德光(山口村人)、白洪斋(油竹叶山人)、黄里(章旦项元人)等,在法国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抗日宣传、筹集抗日经费等爱国活动。1938年1月回国,奔赴抗日第一线。章旦徐山归侨徐进香,参加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华侨义勇队,任一队二组准尉副组长。日,为抗击日军,在上海南翔阵亡。洋心泥番归侨叶公正,参加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华侨义勇队。因抗日积劳,日,病故南京军中。
日至1939年7月,旅法华侨捐献118016法郎。青田华侨集居的巴黎里昂车站区和哥鲁梅驿区,在1938年头10个月中,捐献41157法郎,占总数的35%。其中王鹏捐献400法郎。青团华侨陈则敬,看了保卫上海四行仓库抗日记录片后,激于爱国义愤,向中国驻法领事馆领取一本100页的救国捐献单据,在几天内动员100人募捐数千元,分三次,将钱送交领事馆。1939年7月,旅欧华侨开展&七菲摺笨拐搅街苣晗捉鹪硕??81人共捐献1400元。法国巴黎里昂车站区(巴黎12区)青田华侨吴绍庭等54人,共捐献607元。法国由。船&霞非将军号&与&杜美总统号&海员华侨等及零散的个人捐献,共5040法郎,其中也有青田华侨的捐献。在意大利罗马,青田华侨23人,捐献1010里拉。油竹华侨朱祥,1938年旅居捷克斯洛伐克,受&中国留德学生抗战后援会&之托,誊写油佣抗战报》,及时在侨胞中散发。青团旅奥地利华侨严毅庵(双洋金竹洋人),负责经常性抗日募捐,每月将捐款如数解送中国使馆。旅菲青田侨胞郑铭岩(方山下雄人),1939年编印&抗敌救国要义暨国民公约信笺&,义卖得款3081.05元,亲自携带回国。以1000元作本省前线抗敌将士奖金;以1040元送省赈济会救济难民;其余送给受伤将士办事处。当时省政府颁给&义溢嬴寰&匾额嘉奖,并报请行政院发给人民荣誉奖章与证书。旅巴西华侨周继文,四处奔走,宣传抗日救国,发动侨胞解囊支援抗日,被选为南美洲抗日救国会会长。
旅日青田华侨王永发、王源清,在日本已做十多年码头小工,抗日战争期间,日答问他们愿为新政府(指汪伪政府)人民还是为旧政府人民。他们回答说,中国只有一个国民政府,愿为国民政府人民。从而触怒日警当局,被羁押一周后,押上轮船,驱逐归国。
青田华侨支援家乡 建设·捐赠
民国18年(1929),油竹乡雅岙村旅美华侨金美斋资助1000银圆,筹建县立医院,县长郑迈书赠&急公好义&匾额嘉奖。 民国21年,青田县阜山乡村师范学校创办。阜山归侨周呈瑶参加筹备工作,是校董事会成员。26年,学生骤增,急需扩建校舍。阜山旅巴西华侨周继文捐赠5万银圆,使扩建工作顺利完成30年,山口乡石雕外销中断,乡民经济窘困,粮食奇缺,被迫自缢、投水者不少。山口旅美华侨及旅沪同乡,应乡里士绅电请,集资10500元,购番薯干、大麦、大米,急施救济。山口旅美华侨林晋南,36年2月回乡探亲,携来药品多种,治病救人,并捐款为地方兴办慈善、工商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田华侨发扬爱国爱乡优良传统,捐资兴办家乡教育、卫生、交通事业及其他公媸乱怠?年共捐资5.8万元,年共捐鸳33.17万元,纺18.5万元。 年7月,青田华侨、华人为家乡、外地捐赠各种款项、物资在万元以上者共61人。其中旅日华侨捐赠194.13万元(外地120.2万元)、彩色电视机4台、摄像机1台、空调机1台,旅意侨胞胡锡珍捐赠33.71万元(外地3.5万元)、轿车3辆、面包车2辆(其中1辆与弟合赠)。 旅巴侨胞吴朝英(女)捐赠27.34万元(外地11万元)。
华侨捐资兴办的主要公益事业如下:县侨联大楼:高3层,建筑面积808.5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193.06平方米,占地673.75平方米。1965年5月落成,造价4.7万余元。旅意大利侨胞王薛芳发起捐募,嗣后又有胡锡珍、张景和、任德球等23位侨胞捐资。 山汤公路山汤公路山口至仁庄段,长10公里,旅日侨胞林三渔乐助25万元, 1971年建成通车。
太鹤公园:1981年开始修建,至1985年初具规模。林三渔、杨彭妹、孙明权等63位侨胞,先后捐赠12.5万余元。
华侨饭店:高6层,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日落成开业。林三渔、胡锡珍、赖相令、郭玉桓等19位侨胞,共资助21万余元。其中林三渔资助10万元。
青田中学:&三渔礼堂&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由侨胞林三渔捐资15万元兴建。日落成。
中山中学教学大楼:1986年建成使用,高3层,教室12个,面积2200平方米,胡锡珍、吴朝英(女)、孙明权、孙焕然、胡守珍、林三渔、阮波奎等100多位侨胞集资38万余元兴建。
方山中学教学大楼:高3层,教室12个,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造价152万余元。侨胞裘奉权捐资1万元,全乡侨眷归侨乐助5万余元。 1986年8月落成。 奖学金旅日侨胞林三渔捐献给青团中学5万元,设立:'林三渔振兴中华奖学金&;捐赠1万元给故乡罗溪村&林三渔爱国学校&设立奖学金;旅意侨胞胡锡珍捐赠给鹤城中学、中山中学、城东小学各5000元,设立奖学金。旅意侨胞孙明权、陈玉华夫妇,设立育才奖学金,每年以6万美元利息,奖励本县高考优秀学生。
青田华侨历史陈列馆:投资286万元。全部由华侨捐助。
夏康体育馆:投资额100万元,由比利时侨领夏廷元先生个人捐助。
青田瓯江大桥:华侨捐资300万元。
青田太鹤大桥:华侨捐资200万元
青田温溪大桥:华侨捐资 万元
九九年阜山中学校庆海外校友捐款:100万
青中郑同舟、朱小珍帮困助学金5万美元
青田华侨投 资
1958年,归侨、侨眷集资创办青田华侨造纸厂。1960年4月,11位归侨、侨眷集资创办华侨餐馆。5月,21位归侨、侨眷集资创办华侨洗染公司。1980年,华侨胡锡珍贷款50万元(3年免息),帮助兴办青田华侨乳制品厂。1983年,归侨、侨眷集资3,5万元,办企业3家。1984年,集资81.5万元,办企业10家。1985年,集资14.7万元,办企业2家。1986年,集资49万元,办企业5家。1987年集资52万元,办企业6家。
侨乡的形成与概貌
位于瓯江下游,隶属丽水市。辖10镇,23乡,626个行政村,2786个自然村。面积 2493平方公里,人口49万人。
青田县人出国较早,清嘉庆二年(1798年),该县山口镇陈半山村留国云东渡日本销售石雕;清道光年间(约1840年左右),山口村一批石商赴俄国彼得堡、明斯克等地卖石雕,有的人还转为矿工。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国人数明显增加,20世纪20~30年代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达三、四万之多,侨乡由此形成。50~70年代出国人数较少,仅1000人。进入80年代又涌起第二次出国潮,1980年华侨数即达到5000多人;年近2万人出国;1993年华侨数升至5万;至1998年有15.5万华侨华人,分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港澳人士500人。归侨侨眷约18万人。至今该县海外人数相当于全县人口的33%,是典型的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县级侨乡。
青田素称&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只有三四分耕地,难填温饱,早年青田人为了谋生携石雕漂泊海外。至1990年,49万人口中仍有29万是贫困人口,贫困面达60%。为脱贫致富,青田人发挥侨乡优势,吸纳多方资金开发矿山、水利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引导侨胞回家乡办出口加工企业。近年来,协议引进侨资已达1亿元人民币。自90年代以来,每年华侨捐资都在300万元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接受华侨华人、港澳人士捐赠额共1.5亿元。还有大量的侨汇。1997年底全县创办三资企业67家,累计协议利用外资1.4亿人民币。外贸自营出口近2000万美元。建成60多座水电站,装机容量达4.3万千瓦,被评为全国小水电建设先进县。铝矿、叶蜡石等矿产的开发、加工,形成年产值2.2亿元的支柱产业。
侨胞不仅回乡投资办厂,还利用自身优势,为国内产品在国外打开销路建立营销网点,促进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1997年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县工业总量的80%。形成了温溪镇的鞋革、鹤城镇的机械电器、山口的叶蜡石和石雕、小群的木制家具等块状经济格局。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工业经济总量增加5.6倍。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0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2元,新增个体私营企业62家。1998年1月被授予&光荣脱贫县&。
青田华侨侨乡的分布
青田侨乡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青田石产地及周围地区。重点侨乡为鹤城镇(县城);山口镇、方山乡、温溪镇、阜山乡、仁庄镇、章旦乡、船寮镇等。就整个浙南地区而言,近年来,-些原本几无华侨出国的区域,出国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如青田的北部、西南、西北地区;温州的平阳、苍南、泰顺等地。又如丽水市的莲都区建国前侨胞与港胞总共才16人。自1949年10月至1978年底,出国人数总共只有216人。近十年来由于青田、文成等地的一大批山区归侨、侨眷到莲都区内买房、安居、投资开发,建立华侨村、华侨街。许多侨眷特别是青年人从这里转化为华侨,并带动不少当地人出国。在青田侨乡的带动下,至1999年9月,莲都区华侨华人数为8818人,分布 4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又一新侨乡。
青田华侨鹤城镇
青田县府所在地,至1998年底华侨华人数为4316户,16235人,分布四大洲28个国家,其中西班牙4131人,居首位,其次是意大利2550人。镇内人口中 60%以上是侨眷,成为青田县侨眷集居地。
青田华侨山口镇
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人口1.9万,华侨华人数6000余人。
青田华侨方山乡
位于青田县的东南面,辖20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 13000多人。至1998年有6000名华侨遍布世界各地。
方山是青田著名的叶蜡石主要产地之一,村民较早赴海外推销石雕。如清光绪年间(年)奎岩庄就有76位村民出国推销石雕工艺品。至1931年裘山村123户中即有125人出过国或正在海外,有一户七兄弟全部出洋。改革开放后,出国人数大增,据1999年统计,计有225户、767人的周岙村,在国外务工经商的达500人。广大侨胞常捐资支援家乡建设,如周岙村投资146.3万元用于建小学及安装自来水,修建机耕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其中华侨捐资达96.3万元,占总投资的三分之二。其中华侨朱志忠兄弟5人捐资近30万元;朱苏荣姐弟捐资达10万元以上。年侨胞与台胞捐资办公益事业达1000多万元。至1998年全乡20个行政村全部通程控电话,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国际电话乡。
青田华侨温溪镇
总面积58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华侨华人9000余人。
青田华侨阜山乡
总面积 ,人口约9400人,华侨华人数6000多人。
青田华侨仁庄镇
总面积 ,总人口2.3万,华侨华人数4000余人。
青田华侨船寮镇
位于青田县西面。全镇面积166平方公里,下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海外华侨华人数为5933人,相当于全镇人口的3.81%,分布在28个国家。分布欧洲894人(其中以西班牙最多,共198人);每洲54人;亚洲3人;非洲4人。
青田县是我省的重点侨乡,有着300多年华侨史。全县31个乡镇和1个新区管委会,共有海外华侨约22万2千人(2006年)。近10多年以来,由于华侨人数的急剧增多,青田华侨的构成、分布和从业状况等侨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青田县的侨情总体和变化情况,适应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推动我县的侨务工作,按照省委统战部和省侨联的统一部署,青田县委统战部和县侨联在4月至7月共同组织开展了这次青田有华侨史以来规模最大、调查内容最详尽的侨情调查活动。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分析
这次侨情调查着重对青田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海外留学人员、新移民及新生代华侨华人的人口现状,投资创业情况,参政任职情况,华侨华人在各国区域分布及各行业结构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登记。共填写调查登记表4万余份,全面地掌握了全县侨界的基本情况。汇总人户可查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共有华侨华人146825人,其中华人31886人,归侨85人;侨眷118252人;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5大洲84个国家。另外,县侨联对温州市青田籍归侨侨眷联谊会、杭州市青田籍归侨侨眷联谊会以及丽水、上海、北京等地的青田华侨做大致统计,发现有5.4万青田籍华侨以这些国内城市为主要联系地,他们在国外参加的仍是青田同乡会,并一直自称为青田华侨,但是在青田本地已无法具体统计在内;外加本次调查存在的漏报率、在国外的青田华侨2、3代,以及整个家族以及旁系全部移民国外而无法调查的对象,全部累加,青田县估计共有在外华侨22.2万人。其中,留学人员为33人,本科16人,硕士8人,博士9人。
通过对此次调查的146825位华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青田华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分布国家广,居住集中,受居住国的各项环境影响大。在5大洲84个国家都有我县的华侨华人,从亚洲的柬埔寨、泰国和日本到非洲的埃及、南非和喀麦隆一直到南美洲的巴西、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都有闯天下的青田人。但是最多的还是在欧洲,青田华侨的96%集中在欧洲,有141014人。华侨居住最多的国家是西班牙,有55867人,占总数的38%;其次是意大利,有44150人,占总数的30%,这两个国家的青田华侨占了在海外华侨总人数的68%。
青田华侨由于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受这些国家国内的政治、经济、政策、社会稳定等因素影响较大,华侨经济存在着较大风险因素,如何规避和分散风险是大多数华侨所要面临的问题。如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受2003年的“煞斯风暴”和去年开始的禽流感影响,加上当地报刊有偏见的报道,青田华侨的餐馆业生意受到极大影响,许多餐馆生意惨淡,很多店因此关门歇业。
相较5年前的调查,青田华侨最多时期曾经广布世界120个国家,现在只在84个国家有青田华侨的身影。调查表明,并不是每个国家都适合青田华侨的生存发展,追求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是青田华侨在世界各地飘泊的原动力,闯世界的青田人正在集聚。调查同时显示,有33个国家,青田华侨的人数在20人以下;有22个国家,青田华侨有500人以上。青田华侨正在向有更好发展空间的国家集聚。
居住国的人数也显示,原来在东欧的华侨已经大多迁居西欧。10多年前,在剧变的东欧有着许多商机,敢于闯天下的青田人曾经集聚于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开始他们淘第一桶金的经历。最多时期,青田人在这3个国家的人员有2万多人。但到今日,在上述国家的青田华侨总数已减少到1394人。这与此3国近年经济发展动荡、政策限制增多、刁难华商事件不断有关,大多青田华侨转移到了社会稳定、法制健全、经济发展强劲的西欧。
本次调查走访的华侨普遍感觉,祖国的强大,与他们自身地位的提高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和外交的强大,海外华侨在居住国的地位正日渐提升,各种投资创业的权益正得以更多的保障。
2、新生代华侨占的比重高,他们开拓新事业的能力大。1990年以后出国的有102610人,占华侨华人总人数的70%,且以青壮年为主。在国外出生的青田小华侨有21902人。1978年以前出去的老华侨仅有6186人。可见改革开放极大地拓宽了青田人的出国路,推动了我县的人口外迁,也造就了大批新生代华侨。
新生代华侨的出现,拓展了传统行业,也成就了华侨经济的极大发展。新一代华侨出国时,已经错过了西方社会的高速发展期,特别是欧洲的经济发展已步入相对稳定停滞期。传统的餐饮、服装皮革业已呈现出过度竞争的局面。在欧洲的市场上,青田华侨已涉足房地产、电脑、物流运输、装潢装修、蔬菜种植等等新行业,其中,发展最快,从业人员递增最多的是商贸业。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为他们快速发展提供了的无限商机。国际贸易,特别是小商品出口贸易使得许多新华侨事业迅速发展。他们通晓中西文化,熟知两地法律,谙熟市场需求,并以灵活手段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抢得先机。他们以家族和股份制形式优势分工,形成最佳组合。在中国的义乌、晋江、广州和欧洲、非洲、南美洲的批发市场上,他们快速地编织一条条贸易连线。据初步统计,青田华侨每年所带动的国内出口贸易达100多亿美元。
从纯粹的货物贸易,发展到经营营销网络到直接办生产企业。笔者的一位意大利同学,做贸易非常成功。但等大家都搞贸易时,他开始在意大利全国搞连锁经营,加盟分销商达100多家。现在有许多华侨学他搞连锁营销时,他开始建电脑网络直销,由所有的老客户在网络上直接看样、下订单、结算。也有许多青田华侨开始走当年温州人的创业之路,实行“前店后厂”方式,开始更大规模的创业。前店就是在欧洲设置自己的批发转运中心,后厂就是在青田或是在国内其他地区自己投资办厂,组织生产。贸易量大的一位华侨,他的订单足够支撑几十家企业。在青田侨乡工业开发区入住的几十家服装企业,全部是这种类型的,欧洲、南美洲方面负责提供样式和订单,他们负责组织生产。
3、华侨的受教育程度低,创业范围受制约。146825名华侨中,初中及以下的有120756人,占华侨总人数的82%。本科497名、硕士39名、博士43名。华侨受教育程度偏低,制约了华侨就业范围的拓展和职业档次的提升。他们把期望放在下一代。提高教育程度,拓宽就业范围,提升行业档次,融入侨居国主流社会已成为华侨们的共识。他们清楚地知道,一个要强大的中国和已经强大的西方社会需要非常多的交流合作,而他们可以成为这种交流的最好桥梁,所以他们特别注重下一代的教育。德国的青田华侨郑氏一家,父辈经营餐馆,8位子女全部完成大学教育,已经有1位博士,3位硕士(博士在读),郑氏表示一定要培养出5位博士。在美国的干氏家族,一家人就出4位博士学位的教授。虽然这样的家族不多,但是代表了新生代华侨的一种趋势。每年夏天,青田华侨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子女带回国内,北京、上海、杭州夏令营处处可见能说青田话的华侨子女,艰难地在学祖国的语言文化。今年暑假,青田县回国度假的小华侨就有2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人专门参加了青田县举办的各类中文培训班。在国外,华侨社团的中文学校也是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青田小华侨。通晓中外文,熟知中西市场,将是新一代华侨就业的最好保障。
4、行业相对集中,商贸业发展迅速。按从事的职业看,以餐饮服务业为主,从业的有57102人,占从业人员总人数的39%;其次是从事商贸业,有33015人,占从业人员总人数的22%;从事加工制造业的有13165人,占9%。这三大行业占了从业人员的70%,在科教、文化、卫生、金融等行业从业的华侨只有174人。
从三大行业比例来看,餐饮业仍以行业稳定、风险小、就业门槛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仍是青田华侨的基础产业。早年老华侨出国后是靠“三刀”和“一提”起家,“三刀”是指菜刀、剪刀、剃头刀,“一提”是指早期华侨提包行销,也是最早期的商贸业。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目前,从事商贸业人数已开始大大超过加工制造业,成为华侨从事的第二大行业。这与我国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密切相关。青田华侨汇集中外优势,在国际贸易大潮中成了真正的弄潮儿,并迅速地成为国际贸易的领头羊。意大利的姜姓华侨,1993年出国,投身国际贸易。目前他每年从国内出口300多个集装箱的货物,主要是服装、毛巾等纺织品,贸易额有2亿元人民币。在浙江和广东,有几十家企业靠他的订单生存。西班牙的金姓华侨,每年从国内出口几百个标准集装箱,在江浙一带,主要为他供货的厂商达50多家。商贸业已经成为青田华侨经济中最强劲、最具活力的行业。
5、华侨捐款为家乡兴建公益事业的较多,回国投资创业的人数逐渐增多。据统计,近五年青田共引进侨资20多亿元,华侨每年捐赠家乡公益事业资金约1000万元。全县有侨资企业64家,华侨投资兴建了小水电站72座;投资酒店、酒吧、茶座30余家;投资旅游景点达5处。目前全县共有华侨投资的房地产公司11家,近三年投入城市化建设项目的侨资超过10亿元,全县有华侨投资的高楼标志性建筑5处。据统计,青田华侨累计捐款2亿多元兴建家乡公益事业,华侨捐资兴建了阜青公路、华侨历史陈列馆、瓯江大桥、太鹤大桥等项目,设立奖学金基金会近30个,总基金达400多万元。
此次调查显示,青田海外华侨以近10年出去的年轻一代为主体,他们大多仍处于生存和创业的初始阶段。他们在国内以消费和置业为主,真正完成资本积累并能回国投资创业的只有有523人。而这其中在本省投资创业为主的有405人,以外省为主的有118人,这在14多万华侨中属少数。他们的投资领域以房地产业、小水电、酒店、酒吧、茶座为主。这与80年代初第一批回乡投资华侨的铩羽而归有关。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和观念落后,政府也没有积极引导好,几乎所有的华侨投资项目都是昙花一现。随着华侨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有实力的华侨都有回来投资的愿望。如何引导华侨,由向国内捐款兴建公益事业为主转为到国内投资创业为主,做好华侨的引资、引智工作,同时改善本地的投资环境,做好筑巢引凤的文章,开创双赢局面,将青田县蕴藏着的巨大侨力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是我们政府部门的重要课题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镇原县 方山乡 张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