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运营姜岚昕 社会企业家家社群

针对社群运营的5个痛点,我们给出了8点建议--百度百家
针对社群运营的5个痛点,我们给出了8点建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一个优质的社群离不开三个要素:好的激励制度、内容创造者、优质群管理者。
一个优质的社群离不开三个要素:好的激励制度、内容创造者、优质群管理者。
编者按: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作者@冯健(微信号:)原创发布。
本文主要针对的用户群体是:
互联网相关从业者(产品、运营、营销等)
对互联网感兴趣的人群
对社群运营感兴趣的人群
对我感兴趣的人群(虽然我知道没多少)
学习型社区的问题
社群一直是一个很火热的话题,我研究了市面上比较火热的互联网学习型组织,发现一个怪圈,就是一些人自己社群运营的很糟糕,但是还出来教别人怎么玩社群,收费还不低。我总结一下当下这些互联网学习型社群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五点:
1、群成员之间信息不畅,沟通成本高
这几乎是所有社群存在的问题。大家在社群里看到彼此的信息只有 “上海-无业游民-冯宝宝” 类似于这种的格式,这种信息根本没法对彼此产生了解。跟每个人说一分钟,500个人的社群就得花近十个小时。这就导致沟通效率很低很低,所以导致你无法立马找到你要找的人。
2、社群运营缺乏体系化
有的社群活跃度很高,那是因为群主本身有点威望,而且愿意花很多的精力去打理,所以能够维持这样的活跃度。但是当建立两个群,三个群,四个群的时候,群主就分身乏术了。然后群主开始招募一些志愿者进行社群管理,从此社群就开始变味了。这些群管为了活跃而活跃,整天搞些无聊的事情,忘了大家聚在一起是为获得价值而不是打发时间。所以建立一个社群如果想形成一定规模,就必须体系化,有一套自运行、可复制的机制。
3、缺乏激励机制
一个优质的社群离不开三个要素:好的激励制度、内容创造者、优质群管理者。而目前基本上所有社群的内容创造者都是社群组织者,群成员输出的优质内容零零星星,所以根本转不起来。问题出在没有一个激励制度,激励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几句感谢的客套话。你以为能给别人创造的价值很多时候都是别人不屑的。所以得针对内容创造者、群管理者、活动发起者、其他群成员画清楚一个价值闭环,给做出贡献的人足够诱惑的激励,让大家有互动、做出贡献的积极性。
4、缺乏一个高效的沟通方式
微信群聊天一个很大的毛病在于很难深度交流,很多时候我更喜欢打电话。因为你没法一下子把问题的场景、细节、诉求全部描述出来,大家要不停的爬楼,所以对方理解的就很成问题。如果对方再没有追问细节得习惯,很容易就现有的内容断章取义。如果追问细节,那么沟通起来就会没完没了。
由于这种低效的沟通方式,以及缺乏很好的组织性,所以一些有货的人就不会在群里面活跃。牛人思维就是追求效率,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群沟通都很低,所以自然就不愿意在里面浪费时间,于是社群整天就是一群闲人在里面扯淡(冒着自己中枪的危险也要把这句话说完)。并不是说牛人天生的就讨厌在群里面聊天,如果群里面有他们需要的内容,并且不会浪费太多时间,我想他们还是很愿意在群内分享。
有人会说,我来可不是为了学习的,我就是为了进个圈子结识人脉。那我想问,什么是人脉,肯定是有资源或者有能力的人跟你沟通熟悉觉得有合作可能性之后才能成为你的人脉。那问题是在一个大家谁都不了解彼此又不活跃的社群里面,你又如何去判断对方的成色呢,你是要发个寻人启事么?最后你会发现这个根本无法执行。
5、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注定无法调动大家积极性
很多社群天天喊着社群是去中心化的,实际上还是服务于个人的利益。比如不让别人发广告,但是自己就可以发广告,道貌岸然的说自己发的是福利。有些大咖有很多粉丝,开设课程之后建立学习型社群,虽然学员对你满是敬意,但是要让别人花时间参与你社群建设又是另外一码事。
人都是自私的,你在为自己服务那又如何激发所有人建设社群的积极性呢。你以为你这样可以获得更多,但是实际上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爱活跃,你最终得到实际也没有多少,说到底还是格局不够。
我就挑主要的问题说了,至于其他的问题比如说:群管管死群,群内到处发广告,群友撕逼,群内闲扯淡等问题真的没有拿出来聊的必要。
学习型社群的特点
挑别人毛病容易,还是要给出解决方案的,不然纯粹就是瞎BB。下面说说我所设计的学习型社群的特点:
1.可以在社群里面看到精彩分享,解决工作问题,开拓思维,真正的熟悉社群里面的每个人,彼此产生连接
2.超高的沟通效率,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成本很低(工作繁忙人的最爱)
3.有足够诱惑的激励制度让所有人可以参与创造价值,激活每个人
4.制度可以自运行,可复制
5.真正的实现去中心化,这个社群绝对不是为个人利益服务的
有的人会说,你就不怕别人复制你的 idea 吗?我一点不怕,我还巴不得别人模仿呢,这就说明我的理念是有价值的。我的目标就是我的社群理念能够得到验证,至于最后是谁成功的真的无所谓。我的要求只要一个,谁做好了求介绍工作,拉我入伙,我来给你打工。让我们回到主题吧!
线上学习型社群体系以及操作步骤
本文只针对线上社群运营进行讨论,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跟大家具体讨论我设计的线上学习型社群体系以及操作步骤。
1、如何迅速让大家互相熟悉,降低沟通成本
在入群的时候,需要每个人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
职位、行业、个人发展路径;
个人擅长领域(渠道资源整合、策划、文案、交互设计、思维能力等);
个人诉求(跨界信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大家关注的热点、产品运营的技术问题、理念指导、求职、招聘等);
个人爱好(便于线下活动的开展)。
(这块还有很多细节可以阐述,文字原因就不详述)
这一步其实很多群主可能在做,信息也不算详细。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群主都没有将这些信息共享,而只是占为己有。我认为,在社群运营初期,这些信息必须得共享,让大家彼此都能够产生了解,便于找到正确的人去解决问题。
具体共享的方式就是:种子用户阶段,信息完全共享,后期随着群规模的扩大,可以把姓名和公司给略去,由群主保管。这样的好处就是即使把这个名单给泄露出去,也不会造成人员流失,也不会造成大家的隐私泄露,而且反而更容易吸引别人加入。
2、如何激励内容分享者
社群的文化就是人人都是人人的老师,大家遇到问题很多时候可以相互解决而不依赖大咖。那当一个人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别人为什么要来解决你这个问题,别人为什么要主动分享,仅仅靠奉献的精神、虚荣心是不持久的,所以要设立一个激励制度。
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分享者每周评选一次最佳分享的前几名,给予物质以及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分为两种:群成员自发打赏,群基金固定打赏。群内需要养成为知识付费的理念,愿意分享的人值得给他奖励。(具体的排名方案就不详述)
群基金怎么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在入群的时候每个人收 200 入群门槛,500 个人就是 10 万元,这 10 万元就用做社群基金,分为 52 周花完,每周的奖励额度就是近 2000。这数额的奖励足够有一个定的吸引力让大家参与其中。物质奖励是基础,精神奖励以及其他附加价值奖励另说。不过始终要记住,物质激励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其实附加价值的意义更大,需要深入了解的可以详细交流)
3、如何激励社群组织者
一个里面再多大牛如果社群不能运作起来,那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群运营组织者至关重要。一般的社群都是群主来组织,或者招募一些全职人员管理,甚至是义工。这种方式对于社群的持续不具有持续性,社群运营本身就是一个高技术的活儿。社群的运营者本身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是群成员都是有工作的人,所以要给社群运营着足够的物质以及精神激励,社群的运营不能总指望大家抱着奉献精神。
我所设想的制度就是,钱永远都是最简单粗暴搞笑的方式,这个钱不需要由群主出。直接采用众筹供养群管的方式。高福利意味着高税收,共享经济不是免费经济,不是靠的牺牲和奉献。500人的社群每人每个月缴纳 10 元社群运营费,那么一年总共就有 6 万的社群运营管理费。这费用足够养活一个全职员工。
群管采取轮值制度,想参与的可以直接报名,按报名先后顺序进行轮值。6 万元按周结算,每周就是 1100 多元,这金额足够刺激一个人把事情给做好,而且对于大家的代价又不算太大。
群管工作职责:群管要负责从开始的需求整理,根据群友资料库找到合适的人进行沟通,在不影响对方的情况下促使对方给出解决方案,并且要将解决方案具体化,有深度。然后在每周的一次问题解答的时候,做好活动预热,让大家踊跃参与。最后将产生的内容去除无效信息整理成标准化文件给全员共享,节省大家的时间,提高大家价值获取的效率。
群管的KPI:必须得给群管设置 KPI,KPI 主要指标就是参与回答的人数,以及内容质量,在这种激励制度下足够让群管把这个事情做好。(细节就不深入讨论)
4、如何提高群员质量,不断吸引优秀的人
社群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群友的质量,以及他们的分享主动积极性。社群初期门槛就只是收费。后期就需要不断的招募高质量的人,那如何招募高质量的人呢?我们就得给这些人提供两个入群方式,这里我要提到的一个数字是52。
比如入群费用是 200 元,那么当群人数到了 52 个的时候,周奖励金额就是 200 元了。这个时候我们搜集群内一些问题让其他圈子的人参与答题,并且告诉对方,你可以随便挑一个问题参与解决,如果解决了问题并且获得最佳方案,你就得到入群的奖励。到时候可以把所有的解答方案给他分享,如果他不是最佳方案,那么可以告诉他,入群的门槛是 200 元,你可以一起参与学习交流。
牛人喜欢跟高手切磋,如果他成为最佳方案,那么对于群友而言这也是巨大的福利,所获得奖励正好冲抵入群费用。如果没有获得最佳方案,那么他因为社群里面的牛人而认可社群的价值,最终可能会选择加入。(我瞎歪歪的,我又不是牛人)
5、作为一个菜鸟发起者如何迅速扩展群规模
靠制度以及自己苦心经营决定着社群是否优秀,但是只有大咖才能让这个社群变得卓越。因为大咖可以一呼百应,而屌丝只能一个个慢慢去说服。而且社群到了后期,因为大咖处于主导地位,作为一个灵魂人物可以镇得住场子,提高大家的凝聚力。
所以在初期阶段先寻找第一批种子用户,验证模式的可行性,然后努力去说服大咖让大咖让他参与主导。菜鸟是永远无法扛此大旗的,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量力而行。哪怕为别人做嫁衣对自己的反而是最有力的,而且本身也不存在这个问题,社群本身就应该是分享而不是占有。大咖很重要,但是没有大咖社群本身也具有自运行的能力。
想扩展群规模还需要让所有人都能够主动推荐吸引别人加入。人人都喊着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但是市面上基本上所有的社群本质上还是在为自己服务的。人都是自私的,你在为自己服务那又如何激发所有人建设社群的积极性呢。具体如何调动所有人推广的积极性我这次就不说了,想了解的可以跟我私聊。
6、社群价值延伸
在社群运营成功之后,可以产生很多附加价值。对于那些回答问题积极主动的人,获奖的让你,需要做好信息记录,建立人才储备库。可以给他们提供资源对接的服务,反正他们需要什么就尽量满足他们。这也是这样的社群必须由大咖主导的意义所在。
所有人在里面的作答可以整理成档案,这样的档案对于人才招聘意义重大,传统的简历式招聘方式如果配上这些档案,将会帮助企业更好的招聘合适的人才。
社群内的原创内容最后可以整理出书,拔高社群的高度,在每个章节标注内容的创造者,给内容创造者名和利。
附加价值我只是列举其中几点,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附加价值。
7、建立高效的沟通制度
问题发起者需要将自己的诉求,背景详细信息写在 word 上提前几天仍群里面,让大家有充分时间思考。形式不限,最重要的就是把问题阐述清楚。(这块还有很多细节可以阐述,文字原因就不详述)
解答问题的人把解答的方法以及思路详细的写在 word 上,放在群里。然后由群管进行统一整理协调。大家可以针对这些比较完整的问题以及方案展开讨论,防止话题偏题,提高沟通效率。在话题讨论结束之后,群管负责再将整个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提炼整理,最后跟大家进行共享。防止大家为了看信息要不断的进行爬楼,浪费大量的时间。
套路只是为了沟通更加方便,千万不能变成教条的制度,一切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沟通效率,创造价值为根本目的。
8、在社群内各方价值闭环:
吸粉吸粉再吸粉
提高自己分析的留存度以及粘性
强化自己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洞察能力
吸取一些优秀的 idea
去发现目前大家最普遍的问题,寻找最接地气的研究方向
寻找优秀的员工
寻找优秀的项目进行投资,或者投资对接
通过解答可以看到自己的方案的操作反馈,不断检验自己的理论
可以针对大家普遍的问题,定制化一些培训活动
上面都是我歪歪的,我又不是大咖,我怎么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参与分享者:
形象以及能力的展示,得到大家认可,塑造个人魅力
潜在的商业合作机会
提出问题者:
解决自己实际的问题
找到自己需要的牛人资源
默默无闻的人:
围观别人优秀的 idea 自己跟着成长
获得牛人资源
群管理员:
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
围观别人优秀的 idea 自己跟着成长
做一个事情得彻彻底底的想清楚社群里面所有人的价值诉求,不要总搞一些你以为的价值去糊弄人家,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人都是聪明自私的。
我们可以像一枚坚硬的种子一样,一辈子活在那个壳里,没有风险。但是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我们是一棵什么样的植物,能够开出什么样的花。而如果我们能够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理想,开出自己的花朵,我们便能绽放自己的芬芳。
(来自:左右逢源创投微信公众号:zjiay8;项目路演、投融资服务请联系)
关于我们:
孙春光 学历: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 。
现担任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EMBA教育联盟秘书长;北京左右逢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E盟雨咖啡创业孵化器创始人;爱投(ITOU)高管会创始发起人;IT高管会创始发起人;陈香梅公益基金会天使荣耀基金理事;博雅金科投资合伙人。在IT公司工作多年,曾任北京智网能达董事总经理,北京海创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支持),香港上市公司高阳科技全资子公司技术总监。
EMBA联盟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哈佛、斯坦福、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海内外商学院EMBA企业家共同发起,目前已拥有2万多位EMBA会员(覆盖了全国10万EMBA同学的五分之一),已建立20多个EMBA教育联盟群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EMBA区域教育联盟群及EMBA联盟微信公共平台。
在2万多会员中,北京占30%、上海占20%,广州占15%,其他区域占35%。主要会员来自各商学院EMBA校友企业家。这些会员在各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会员占行业比例在20%左右,销售额占行业在10%左右。联盟成立以来成功举办了两届EMBA联盟春晚、“为爱而拍光亮生命”慈善活动、嗨走中国行、中国首届EMBA企业家仲夏音乐节、EMBA联盟创投汇、2015京津冀青年创业路演与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左右逢源 - 构筑梦想】北京左右逢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是全国工商联EMBA联盟发起成立的以服务于会员(注册会员2万多名)企业为主的互联网投融资服务平台。EMBA联盟一直致力于发展“众创、众筹、众包、众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未来,EMBA联盟依托于线下雨咖啡创业孵化器、线上左右逢源创投平台,结合产业资本优势,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367
热门文章HOT NEWS
香港房价最低谷,也就跌到1995年的价格,Over。
商学院杂志
老胡说科技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当前位置: &
& 实战:社群如何进行推广与运营
实战:社群如何进行推广与运营
&&日09:3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运营是什么,运营与销售的关系
  一直有人问我社群运营是做什么的,运营跟销售有什么关系,我就用自己的大白话捋一遍:销售就是通过价值传递把人往家里面拉,传统的销售模式就是拼命的出去拉人,然后点对点服务这些客户。
  社群运营就是别人到你家里了干嘛呢,不能光唠嗑吧,看看别人喜欢玩什么,是玩麻将的还是**的,总之给他们一个可以自己玩起来的游戏规则。所以,当销售结合运用的时候就不会存在二八定律(80%的时间去服务20%的用户),你不用再去点对点的去服务每个客户,他们自己就能够愉快的玩耍,会省你很多力气。
  当他们玩耍的很愉快的时候,他们还会主动拉一些亲朋好友到你家玩,解放你的销售工作。而如果你不运营的话,别人到你家里面玩的很无聊,最后很多人就直接回去了,你再请别人到你家玩的时候其实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两者结合起来,未来销售的提成只是你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但是想玩社群,你得先有人呀,拉人就是一个销售的过程,其实未来销售运营两种职业我觉得完全可以合并。因为运营不了解客户那你无从玩起,而在你去深入了解用户的时候,本身就可以顺便把销售的工作给做了。
  什么样的社群是需要销售运营的协同介入强配合
  一般的社群用户体量较大,很难进行点对点服务,在推广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新媒体的渠道进行引流,对于传统的销售模式依赖性较小。比如说行业群、妈妈群等。而企业家都是高净值人群,并且这个群体的基数又不大,岁数又整体偏大,所以企业家社群是个特殊的存在,企业社群的运营暂时是无法摆脱传统的销售推广方式。类似的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同样也是如此。总结一下需要销售运营协同介入强配合的社群具备的特点:
  高净值人群
  客户购买决策周期整体较长
  产品很难标准化
  产品高定价
  产品的衍伸价值较为丰富
  前几天听了孙路弘老师的销售课程:顾问销售策略与战术。主观的判断我不表达,但是有必要分享一下他的观点以及我对于他观点的一个解读。今天我就萃取一下孙老师的知识精华再结合自己关于社群的理解好好谈一谈高净值社群从销售与运营相结合的一个玩法。
  销售过程中谈判要有目的,节奏要控制
  拜访客户的时候谈十分钟必须达到目的,具体的就是挖掘出他的诉求,让他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当然目的不仅仅就是签单,更多的是为了传递信息,为下一次做铺垫。在长周期销售过程中,需要将目标拆解,分阶段完成,要控制好节奏,不要一上来就扔两王四个二把招数全用完,这样做有几个问题:
  如果第一次没有成交,第二次拜访就无牌可打,只能重复第一次的话术
  给产品设计带来压力
  优势说得太多,会提高用户期望,为以后的服务带来压力
  具体的做法就是把产品的每个优势点说透。比如说企业家社群,很多人跟别人介绍的时候就说一句,我们资源很丰富,其实这样根本就没有把价值说透。资源丰富到资源可以为你所用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我们要说清楚,资源是如何的丰富,这些资源跟你的相关性,我们是如何高效的帮你对接你需要的人等等。在阐述的时候少下主观判断要多下逻辑以及客观陈述。
  社群运营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此,要分阶段落实,掌控运营的节奏,好的东西要一个个来,而不是一下子全部打完。这样就会增加运营的负担,并且影响执行的效果。
  要让无形产品有形化
  客户花钱买奔驰相比而言要简单很多,因为这个看得见,容易去量化。而无形的产品他的价值需要你去描述,用户成本高。你如果纯粹的描绘一个无形的东西用户理解起来就会很费劲,所以需要将无形产品有形化。比如说你在一个企业家社群平台做销售,你可以说你购买的其实就是企业家群体里面的&&,具体再列出个123。
  除了无形产品有形化也可以对标化。客户之前为了满足这个需求的时候可能一直采用别的方式,比如说他在寻找企业家的时候都是通过购买电话号码,让业务员cold call。那你第一步,先把他之前的方式挖掘出来,然后针对这个具体的东西进行拆解,罗列个swot模型,针对每一点展开优势对标,这样可以让他明确的知道你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不要掉入对方思维陷阱,要学会主导节奏
  跟客户交流的时候如果你的回答就是对方预料到的,那么你就是在按照他的套路走,掉入对方的思维陷阱。如果他的问题更多的是让你自我证明,你真的试图用一些主观的语句去自我证明,那么你就失败了。比如说别人问你:你们公司诚信么?如果你拼命的说,当然诚信啦!我们都经营了多少年了巴拉巴拉的,这样的主观回答其实很难让别人认同。
  参考思路:你现在可以做这样的一个事情,就是把我们的电话做一个录音,保留好证据,这样我跟你说的每句话都可以作为投诉依据。然后我来跟你说说如果我们不诚信的后果:
  法律风险:如果因为我们不诚信你就可以投诉我们,这样我们承担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从你这里得到的收益。
  公关危机:我们每年在品牌上面的投入是几百万,如果我们遭到你的投诉,哪怕是一个抱怨,将会影响我们的品牌形象,对我们以后的销售产品严重的影响,最后花在公关维护上面的费用将远超这点小便宜。
  2个月包退:如果你觉得不满意,你可以随时无理由要求退款,解决你的后顾之忧。
  我说的也仅仅是个思路,总之还是一句话,多下逻辑,少下主观判断,你又不是马云,你自己没有任何做背书的资格,别人不会买账的。
  把自己打造成IP,创造顾问价值
  很多时候客户购买产品并不是因为产品怎么样怎么样,因为同质化产品太多,往往取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一般有两个方式:
  在业务上做到专业专业;
  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别人觉得你很有特质。
  如何让自己在业务上显得很专业,作为一个互联网社群,你服务的对象很多都是传统企业,所以你需要结合企业咨询管理、产品运营思维、销售技能三者相结合。这块是个系统的工程,本文就不展开,后面会单独成文。
  让自己有一技之长会让你更有特质,比如你服务的是高净值人群,你擅长品红酒,擅长艺术鉴赏,这样你会给客户完全不一样的特质。这些特质一定要是对方了解但不擅长,如果你跟客户聊喝茶,那你要想在这个方面给客户带来不一样的感觉难度实在太大,会喝茶的实在太多了。
  孙老师提到一个,一个汽车销售很擅长素描,经常画车。有一次一个客户来买车,看到他在画画,就很好奇,问了一句,小伙子画的不错呀,要不给我画一个吧。好呀!这个销售欣然同意,于是销售让客户靠在车上开始素描,那销售问了一下这位客户的车牌,于是把车牌号也给画了上去。客户拿到这幅画开心的不得了,直接拿回去挂在自己办公室。其他朋友看到这幅画也赞不绝口,于是问了一句:哎,你的车呐?后来那客户就直接下了单。
  当然有的时候把自己搞的越专业反而越是让客户觉得不爽。比如你介绍一辆汽车说的头头是道,别人压根就插不上话,这时候有些客户就会认为,你厉害是吧,那我就离你远点。表现的专业是达到成交目的集中之一的手段,你根本目的是为了给他带来一个好的体验,而不是为了表现的专业。就好像沟通的本质是通,而不是证明你的对的。总之聊天的过程中多去观察别人的感受,在恰当的时候表现的专业。
  运营和销售都需要系统性归纳
  很多销售出去走了很多的客户,但是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沉淀,很多运营也同样如此,连个客户基本的信息都不了解。这样造成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你对客户传达的一些关键信息不敏感,你没法快速抓住客户需求点。最后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别人就认为是个垃圾,你认为有趣的在运营的时候别人压根就没有兴趣。
  孙老师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思路,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每次去拜访客户,记录一下他提到价格的次数,是否问了有效期,是否有赠品等等。我们需要了解到的信息都得是事实而非你的看法,不是你主动加工的结果。因为经过加工后的信息势必会与事实有所偏离,而且人的判断能力千差万别,谁知道你的判断到底靠不靠谱。比如问题里面出现一个&客户购买印象是否强烈&,这样的信息利用价值实在不多。
  我也分享一下我在运营企业家社群的时候采用的归纳步骤。首先我将企业家的清单列出,分行业分领域。然后我这段时间就专门去拜访一类的企业,比如我就拜访纺织业。这样有个好处就是,我在上午访问玩第一家的时候,可能所搜集到的信息下午就能够派上用场。这样更便于我抓住这类企业的诉求。当我搜集完20家纺织类企业的信息之后,我就已经摸清楚了这类企业的规律,在遇到剩下的企业我可能就是半个专家了。
  做销售的时候多整理信息,多做归纳是为了更好的预判下一个客户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策略。而做社群运营多整理信息,多做归纳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用户的诉求,了解行业的特性,你才能精准的找到大家都能够产生共鸣的话题,激发大家互动的欲望。
  最后总结一下:
  不管是销售还是运营,苦力气都是要下的,有想法的人很多,最后谁牛逼就是看执行。
  套路只是提供个思路,当所有人都用这招的时候,那么这招就作废了,所以学会思考很重要。
  不管是做运营还是做销售,首先自己得坚信不疑。(来源:鸟哥笔记 文/冯健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关键字」
& &(1)凡本中心注明“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或带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水印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作品 ,其版权均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中心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与本中心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违者本中心将依法追究责任。
& &(2)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中心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中心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中心不承担责任。
& &(4)凡本中心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5)关于本中心发布的用户投诉稿件,信息均由用户通过本中心投诉通道提供,本中心不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内容真实性有误,请与本中心联系,本中心将在核实后进行处理。& &(6)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中心内容者,本中心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中心联系的请发送相关内容至邮箱:)& &此版权声明解释权归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
  导读:9月26日,电商门户、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年(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全文下载:/zt/upload_data/2016hlwjr.pdf)。报告报告发布了2016年上...
生态型企业:
行业热点:
曝光专区: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人士,请联系:
行业/频道:
产品/服务:
数据/研究:
导航/平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姜岚昕 社会企业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