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临安市於潜镇目前发展在那个镇呢

高虹镇_百度百科
高虹镇地处仇溪与猷溪汇合处,海拔65米,东临横畈,南接锦城,西靠杨岭,北依石门,离市中心约9公里,是临安市东北部一个工业以节能灯、农业以竹笋闻名的小康乡镇。节能灯产业是高虹工业的支柱产业,全镇拥有规模节能灯企业29家,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及各国,被称为“节能灯之乡”。分别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临安市工业强镇、临安市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高虹镇地理环境
高虹镇迎宾山庄
高虹镇地处北郊,全镇总面积111.2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143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5035户,总人口21970人,其中农业人口14263人,外来人口7241人。
产业是高虹工业的支柱产业。全镇拥有规模节能灯企业29家,上亿元产值5家,5亿元一家,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及各国,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的发展,既解决了大批劳动者就业,又繁荣了高虹市场。
接轨大上海是高虹农业的特色。利用长三角的地理优势,高虹镇大力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山涧竹笋源源不断地进入杭州上海市场,既解决了城市市民的菜篮子问题,又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杭州市杨桐、柃木基地农业园区成为高虹农业产业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虹镇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至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
置临水县县治的高虹镇所在地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底蕴,等待挖掘。随着省重点工程的建成,中苕溪上游猷溪源头的“石浪山景点”、“金钱松景点”、“龙潭景点”、“石门小峡谷景点”、“定云寺景点”等等都呈现在世人面前。龙上村内有“狮子山”、“千米石瀑”、“龙头潭”,从石门峡谷出发绕山路而上,到龙上村一路景色迷人。村内环境宜人。村口小公园古树林荫,全村160多户人家散落连绵山坡上,小道弯弯曲曲。夏季平均气温28℃,是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高虹镇地处临安市北郊,距杭州30公里,是一个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工业经济发达、商贸繁荣的杭州市中心镇。据史料记载,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置临水县,治于高陆(高乐),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始迁西墅,故解放前曾名古城乡。1950年建长溪、高虹乡、石门乡;现有高虹镇建制,于2001年8月由高虹乡和石门乡合并而成。
高虹镇总面积113.3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315人。有外来人口2.5余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7‰。山林面积15万亩,耕地面积9318亩,其中水田8192亩。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浙江省中心镇、浙江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杭州市文明镇、杭州卫生镇、杭州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1]
高虹镇历史沿革
由于集镇驻地高乐、虹桥,因而取两村首字得名。1950年建长溪、高虹乡,1956年并为长乐乡,1958年属横畈公社,长乐为管理区,1961年4月分建高虹公社,1996年改为建制镇。
高虹镇大事记
1986年,集资80万元,进行高乐串村公路改道工程,并且新建了虹桥。
1987年,马岭至大横山省过境公路改道,并浇筑成油路。
年,投资60万元改道高乐至长青公路。
1989年,共投资100余万元,用于建造高虹中学教育楼和中心小学迁移新教育区。
1991年,选准发展雷竹的路子,致富一方百姓,
1996年全镇仅雷竹一项收入就达2618万元。
1992年,狠抓工业,建设成为节能灯之乡。
1994年,投资350万元建成邮电大楼,开通了程控电话;投资100余万元安装有线电视,并在1996年底实现市镇联网。
1996年,被杭州市命名为首批小康乡镇,同年实现撤乡建镇目标。
1998年,节能灯管生产能力月产量达400万支,成为工业的支柱产业,199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并出现了3家外向型企业,1家台湾独资企业;投资30万元,建成高虹中心幼儿园。
高虹镇高虹大街工程
为加速高虹集镇化建设,树立对外形象,改善投资环境,1998年镇党委、政府在镇财政并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号召全镇企事业单位集资10万元,城建办出资55万元,建造高虹大街。至1998年底,第一期工程已竣工,浇筑水泥路面440米。全体政府机关干部义务劳动,在道路两旁种植了香樟树。
高虹镇镇农贸市场
高虹集镇建设在镇党委、政府、各村、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正有条不紊的展开,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集镇中心的农贸市场在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90万元,占地1300余平方米,它的建成,使高虹集镇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高虹镇虹桥综合大楼
虹桥村地处高虹集镇。近几年来,该村经济发展形势喜人,为改善对外形象,1998年,虹桥村自行投资75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133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该大楼集商业、娱乐、老人活动于一体,同时还是虹桥村村委会的所在地。它的建成,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其他村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高虹镇经济
高虹镇农业发展
高虹镇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山
无性系良种茶
林面积15.04万亩,耕地面积9318亩,是一典型的山多地少的山区小乡镇。镇内有竹笋、蔬菜、、、花卉、、、等几大产业,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3亿元,其中竹笋、蔬菜、的产值达918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3%,茶叶产值500余万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8%。而这个仅占农业比重很小的茶叶产业,80年代初曾辉煌一时,当时全镇茶叶总面积达6500余亩,产量5200余担,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3年初,临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茶叶等八大产业的扶持政策,高虹镇木公山、大山、林家塘、石路、龙上等村在新德村山顶茶厂唐妙火和镇农办的带动下,发展乌牛早、平阳特早、浙农113、茂绿等无性系茶叶良种600余亩。2004年,在龙上村王春芳、罗石良、新德村唐妙火等大户的带领下,高虹的无性系良种茶面积继续扩大,新发展茶园面积达1000余亩。在茶叶产业补助政策和茶叶市场行情的促动下,高虹镇茶叶产业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高虹镇党委政府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全镇农业走向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重
要载体,推进和开发产业。该镇先后建成了高山蔬菜、高山花卉和无性系良种茶三个省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农业总产值达到8064万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80元,同比增长10%,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该镇农业园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当地地理、气候、土壤等不同特性,确立了高山、低丘、平地三个不同产业的农业园区建设。先后投资40余万元在木公山村建起了省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内的600米机耕路、700米三面光渠道、6只600立方米以及滴灌、等设施全部配套,并投入使用,1000余亩微蓄微灌高山蔬菜长势喜人,部分蔬菜已进入市场。在园区的带动下,平地蔬菜面积也扩大到700亩,产值达到了210万元;投资30余万元,在高海拔的林家塘村建起了150亩高山花卉园区,园区内的16只大棚和2只蓄水池全部建成,使高山花卉面积由80亩扩大到150亩;投资60余万元,在陈家坎村建立510亩无性系茶叶良种示范园区,完成机耕路800米,建蓄水池4只,蓄水量5000立方米,已种茶树苗木2000株。在园区的推动下,全镇发展无性系茶园1500亩,茶叶产量达到130吨,产值达到609万元。三大农业园区建设适合高虹镇高山、低丘、平地三个不同地理环境,为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引导作用,同时也成为该镇的三大特色产业之一。
高虹镇工业经济
节能灯产业
高虹镇作为节能灯产业的集聚地,2007年,高虹镇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8.38亿元,同比增长41.5%;上缴国地两税1亿元,同比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18亿元,同比增长51%;50万元以上工业性投资1.6亿元,自营出口3000万美金,同比增长19%;500万元产值以上达到28家,新增3家;其中5亿元企业1家、上亿元企业5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高虹镇要营造特色优势,努力创建三大基地,利用行业前景优势,发挥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的优势,引导企业打造学习型团队,转变企业人才观念,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宇中、景亮、新联、三联、来特等的带动作用,发展壮大绿色节能产品基地。创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做好为中小企业的服务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奖励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奖励办法,充分发挥投资担保公司的作用,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帮助企业自主创新、开拓市场,使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最终实现企业、政府、社会“三赢”。创建节能环保示范基地,突出节能降耗,有效节能减排,通过建立项目责任制,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千方百计降低能耗。 在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这方面,更值得一提的是 从2010年末开始,出现了以恒星高虹(原临安恒星照明
以做全螺旋节能灯管为主)在当地成立了第一家led封装和led照明应用的企业,为临安市的绿色照明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大的带头作用,备受政府领导支持和当地媒体关注。led 灯比节能灯更加节能环保、且时尚美观,是第四代新型光源。
在按标准给予优秀企业奖励的同时,镇政府还将新出台“企业品牌创建奖励办法”,以政策扶持奖励的办法,激励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大集团和优势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促进节能灯关连产业的整合,推进企业多元化、集团化发展,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引导企业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积极发挥规模企业自身科研、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带动节能灯行业向高科技、自动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巩固提升现有名牌、品牌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在高虹镇,集聚着临安约80%的节能灯企业,产业规模占全国市场的近30%,节能灯“板块经济”正逐年壮大。而宇中照明是行业龙头。在宇中照明,每天都有15万只毛管和3万多只整灯从生产车间下线,被投放到国内和国际市场。公司下一步打算在现有2条整灯生产线的基础上再扩大规模。在新产品研发上,宇中照明与浙大和复旦合作开发的和无基色、无汞荧光粉灯等项目也进展顺利。
高虹镇城镇建设
高虹镇确立了全面统筹、有序规划、科学发展的整体思路,先后编制了《高虹镇集镇规划》、编制《高虹
高虹镇中心小学
镇生态建设规划》、《高虹镇工业集聚区规划》、《高虹镇“一三五”发展规划》,并委托编制了《高虹镇年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该镇已先后引进了联华超市、阳光超市、美国汉堡小子等连锁店,全市第一家加盟便利店在高虹镇长青村亮相,长青、泥马两家“放心店”挂牌营业,咖啡屋、茶吧、美容厅等新型业态均已在该镇落户。为配合创建生态市建设,2006年,高虹镇投资680万元,新建一个标准化和一个日处理2000吨的,把集镇及附近村的生活、工业垃圾和污水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完成省级重点29965亩、市级生态公益林14363亩。
高虹镇投资40余万元安装路灯45只,实现了镇区内100%的亮灯工程,投资10多万元延长高虹大街250米人行道和绿化带。投资50余万元在集镇范围内安装了一套电子监控管理系统,对集镇实行综合管理电子化监控;投资8万余元成立了高虹镇交巡警值勤点。这些建设,既改善了该镇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也为高虹的繁荣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高虹镇完成新德、林家塘、大山3个行政村,其中,新德村提升为浙江省小康建设示范村和杭州市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林家塘和石路村为重点整治村。龙上、上峰、下峰、石门、林家塘5个村被命名为生态村,其中,龙上村为杭州市。水涛村被命名为浙江省园林绿化村,新德村被命名为杭州市园林绿化村,龙上村被命名为临安市十大旅游特色村。 [1]
高虹镇文化
高虹镇一方名村
高虹被誉为浙江“竹笋之乡”,陈家坎则是高虹的竹笋生产大户。该村是高虹镇最早培植雷竹的村子,早在1988年就有一批农民在镇农科站的协助下,自发进行雷竹的栽培,一年下来,收入可观,因而带动全村的农户进行雷竹的开发。陈家坎并不是高虹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村,但竹笋产量却是名列前茅,1998年竹笋总产值就达340万元,其中5~8万元有15户,占到全镇的60%,3~5万元的有37户,万元以上有122户。
高虹镇一方名人
柯红花,1930年出生。高虹镇人民政府退休干部。曾任高虹乡妇联主任,1986年退休。在任期间,连续十几年被评为县妇联“三八红旗手”,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在当地,无人不知柯红花的事迹和作风。无论是工作或退休,柯红花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成为当地妇女的知心人。她经常接济贫困户,关怀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并为高虹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热心奔走筹款,幼儿园开学后,她又不计报酬到食堂帮忙,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当地一些老百姓都自发给幼儿园提供帮助。
.民营企业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岛石镇_百度百科
岛石镇位于西北部,地处浙皖边界,政府驻地岛石,海拔470米,东连鱼跳乡,南邻新桥乡,西北与的县、交界。全镇盛产山核桃,有“中国山核第一镇”的美称,是名副其实的山核桃之乡。全镇13.6万亩山林面积,仅山核桃就占了近10万亩,山核桃最高年产达6万余担,山核桃产值近1个亿。由于受地理环境、人才资金、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当地许多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和开发。
岛石镇区域概况
岛石镇滴水岩
岛石镇地处临安市西北部,2011年由原岛石镇、新桥乡合并而成,距临安市区约100公里,东南与临安市接壤,西连安徽省绩溪县,北接安徽省宁国市,位于浙西大峡谷的上游,钱塘江一级支流昌化江的源头,为浙皖边界交通、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139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1个居民组,2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5950人。
岛石境内平均海拔500多米,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山核桃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镇山核桃经济林面积已达到13万余亩,占临安市山核桃总面积的25%,常年产量在5000吨,是临安乃至全国山核桃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乡镇,被誉为“中国山核桃第一镇”。境内有萤石矿、锑、重晶石矿、等矿产,其中鸡血石矿、萤石矿(又称佛石)资源丰实,是鸡血石主产区之一。萤石矿中刘余萤石矿已探明储藏量213.35万吨,属大型矿床,芦塘萤石矿储藏量75.35万吨,属中型矿床。
岛石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提出“提升特色产业,加快设施建设,打造临安西部重点镇”的发展目标,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发挥山核桃产业的优势,重点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产业,成为我市坚果加工中心“一主两翼”的重要组团;整治矿山资源,做到规范有序开采,突出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边际商贸和山地旅游发展;加大民生保障投入,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使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山核桃第一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杭州市卫生强乡镇等荣誉称号。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89亿元,三产增加值1.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89亿元,财政总收入29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175元。
——山核桃产业建设步伐加快。继续实施以生态化经营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山核桃产业化建设,积极做好山核桃安全采收、政策性农业保险、纠纷调处等产业管理,积极上项目,浇筑山核桃林道18余公里。继续实施镇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为山核桃加工企业解决用地、资金、供电等困难,积极鼓励加工企业提质量、树品牌、拓市场。
——基础设施日益改善。投资近800万元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仁里溪小流域治理工程已基本完工,投资160万元的岛黄线改扩建工程已完工,总投资近200万元的江小线也已开工,实现通村公路第二轮整治大修;投资规模430余万元的集镇和仁里等村惠及6300余人口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已基本结束;“清洁乡村”成效初显,全镇10个行政村共新建垃圾箱295只,垃圾房21座,垃圾焚烧炉1座,购置移动垃圾桶442只,聘任村级卫生保洁员42名,整治河道50余公里,清除淤积物600余吨。农村生活垃圾初步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镇处理”的收集处置运作模式。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通过移民新村建设一批、重点村整治一批、特色村创建一批的方法,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建成、基本建成移民村二个,五个移民安置点,其中呼日移民新村已经通过杭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验收;一个重点整治村通过验收。岛石镇属农村到处呈现出“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家庭现代化”的崭新景象。
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86%。华光潭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又为岛石镇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竭诚欢迎各级领导莅临指导、考察,欢迎各界人士观光、投资。
下辖16个行政村:
      
岛石镇自然地理
岛石镇山多树多,资源丰富,空气清纯,环境优美,年降水量1590毫米,无霜期206天,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岛石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家庭户户数
家庭户总人口(总)
0-14岁(总)
15-64岁(总)
65岁及以上(总)
65岁及以上男
65岁及以上女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岛石镇名优特产
岛石镇是山核桃第一大镇。
在日,浙江省临安市政府举办了“2009中国(临安)山核桃文化节暨山核桃采摘开竿仪式”。在开竿仪式上,中国经济林协会宣布授予临安市“中国山核桃之都”、岛石镇“中国山核桃第一镇”称号。
全镇有山核桃经济林面积10.1万亩,占全市山核桃总面积的22%;常年产量3500吨左右,占全市山核桃总产量的30%;山核桃年总产值4亿元,山核桃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85%;拥有十余家山核桃加工企业和林佳、山妹子等一系列山核桃省内外知名品牌。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滋生了众多的山核桃加工企业,并先后开发了奶油、椒盐、多味山核桃,还有山核桃酥、山核桃仁等系列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外,其中东林绿色食品公司的产品,被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定为航空食品,并获全国博览会银质奖,还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通过深加工的山核桃,闻起来喷香,吃起来可口,更有丰富的营养,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食品。
岛石镇一方闻人
帅裕国,是一位很有造诣的书法家。1998年,参加在临安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书画展,获得广泛好评,并获得优秀奖。在临安法制宣传硬笔书法比赛中更获得一等奖,同时在“跨世纪98和平、友谊、繁荣、进步翰墨作品大联展”中展出了多幅作品。获得的主要荣誉有:1991年杭州建国70周年钢笔书法一等奖;1992年全国维美杯钢笔书法新秀大赛二等奖,作品被选入作品集;1993年,获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同年获世界银奖艺术家称号;1994年,获全国硬笔书法艺术展二等奖;1996年,作品入选中日书法作品汇观,并获钢质奖;1997年,获临安“迎香港回归”书画展二等奖,并被评为临安十佳书画家。
岛石镇大事记
20世纪80年代初,建成可容纳千人的昌北影剧院。1985年,岛石撤乡设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1992年,原仁里、呼日乡并入岛石镇。96年,省际汤苦线沙改油工程完成;同年,全镇各村普及自来水;开通程控电话19。1997年,建成镇有线电视站;岛石综合市场建成。1998年,镇产量32000担,是一个丰收之年。同时,由于政府服务措施到位,农民们增产更增收,最高的户收入达8万余元。
岛石镇乡镇介绍
岛石镇位于西北部,地处浙皖边界。东邻,南接新桥乡,西北与、交界。全镇辖3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8620人,全镇总面积90.75平方公里。岛石镇山多树多,资源丰富,空气清纯,环境优美,年降水量1590毫米,206天,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昌化县志》“北区图说”、“舆地疆域”均有“岛石”这个地名的记载,因仁里溪、黄川溪在此汇合,三面临水,一石隆起,形似半岛,故名岛石。民国年间为仁溪乡。1950年建岛石、杨川、太平乡,1956年并为岛石乡,1958年并入昌北公社,1961年分建岛石、太平公社,1970年又将岛石、太平、呼日、新桥、上许并为岛石公社,1975年复分为岛石、呼日、新桥公社,1982年2月岛石公社又分为岛石、仁里公社,1985年岛石撤乡设镇,1992年原仁里乡、呼日乡并入。
2006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26元,同比分别增长15.5%和20.9%;粮食播种面积达12259亩,总产4023吨,同比增长23.1%;方面,山核桃总产量2818吨,同比增长12.7%,新种山核桃2000亩,完成山核桃低产改造3000亩,共建立各类示范基地12000亩,有杭州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2个、临安市级山核桃生态化经营示范园区1个,山核桃高效高产示范基地2个;收获昌北无核方柿220吨;完成叶良种改造120亩;引种野生500余亩;全年种植304亩。
岛石镇是临安市著名土特产山核桃主产区,是著名的“山核桃之乡”,全镇13.6万亩山林面积,仅山核桃就占了近10万亩,山核桃最高年产达6万余担,山核桃产值近1个亿。岛石镇十分重视山核桃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大力种植山核桃树,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对山核桃进行科学培育管理。杭州东林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山核桃被指定为的航空食品。“东林食品”、“东升食品”享誉海内外。
岛石镇改革开放
80年代初,建成可容纳千人的昌北影剧院。
1985年,岛石撤乡设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1992年,原仁里、呼日乡并入岛石镇。
1993年,开通,1998年实现全镇有线电视大联网。年,岛石大街、学士路、沿溪街相继完成。
1997年,建成镇有线电视站;岛石综合市场建成。
1998年底,实现村村通电话。年,成功开发高山西瓜、高山蔬菜,产品远销上海等大中城市。
岛石镇农业发展
岛石镇是中国山核桃主产区,素有“中国山核第一镇”的美誉。全镇总面积136117亩,其中山核桃6万多亩,占山地面积(113409亩)的一半以上。山核桃成为全镇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995年,岛石镇步入,到1998年,全镇山核桃产量达4.5万担,总产值突破500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2800元,占总收入的68%。 自1983年承包到户以来,历届政府坚持谁种谁有,长期不变的政策。对人口发生变化的实行“大稳定、小调整”,采取“减人不减林,增人补山地;划片定点,分户种植;完善承包,激励开发”等措施,消除了因经常变动山核桃林而引起的破坏现象。这种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
民的种植积极性。山核桃面积从1979年的2.6万亩猛增到1998年的6.1万亩,山核桃面积增加了3.5万亩,是累计种植的1.4倍。
林业技术人员通过探索和试验,总结出科学施肥、、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丰产新措施,在全镇加以推广,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岛石镇为了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镇政府先后在32个行政村树立起22个示范户,建立市、镇二级科技兴林示范点3个,面积达600多亩。山核桃丰产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全镇山核桃总产从1989年(大年)200万斤干籽,递增到1998年的450万斤干籽。全镇亩均产干籽75公斤,出现了1995年至1998年连续四年丰产,且大小年没有明显差异。该镇累计推广山核桃丰产技术2万多亩,增加产量1200吨,为农民增加收入2400多万元。
2004年7月,岛石镇万亩山核桃特色基地建设被省林业厅评为“浙江省十大精品林业”示范基地。2003年,根据临安市《关于加快山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临安市山核桃产业10亿元工程》,制订了山核桃产业4亿元工程发展规划并通过林业专家论证,决定从年,使岛石镇山核桃的总产值达到4亿元。以省级万亩山核桃基地建设为抓手,于2003年建立市级领导示范基地2个、乡镇领导示范基地2个。
岛石镇经济建设
岛石镇抓三大产业,首先抓山核桃第一产业,确保“三个一万”基地建设,即一万亩无公害基地,一万亩高产、稳产特色基地,一万亩低产林改造基地;其次大力发
展山核桃加工业,提高山核桃品牌档次。继续扶持四家大型山核桃加工企业和加工大户,并新增中山、开天工贸两个山核桃加工企业,提高附加值,让农民增加收入;第三大力发展商贸业,抓好集镇建设,扩大经营项目,新增工商户20户,年营业额超百万元,繁荣了岛石镇经济。2005年,引进苏州客商,投资砩石精选项目,重组开天公司。引进山核桃蒲壳利用项目,有2家山核桃壳制炭厂开工生产,基本解决山核桃壳处理问题。有山核桃加工企业28家。 岛石现有山核桃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公斤以上,创全镇工业销售产值的80%以上。岛石镇党委和政府在山核桃亿元工程建设中,注重科技示范,带动农户科学经营山核桃,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岛石镇个私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以山核桃加工为主的个私企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为岛石镇山核桃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岛石镇自然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饮用水质量,2005年,岛石镇党、委政府启动岛石镇第二自来水厂建设,总投资532.14万元,占地面积约6亩。首期工程在2005年底通过竣工验收,水厂厂房建设完成,并向岛石村和20余个单位约2000余人口供水。经过质检部门水质检验,自来水符合居民饮用水标准。
随着全镇商贸活镇战略的实施,岛石的中心集镇功能日益完善。在2003年征收100多亩土地的基础上,于2004年下半年成功进行两期使用权转让拍卖。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投入10万元,建成集镇,成立镇环卫所。按照新农村规划,全镇除移民村外,全部完成村庄规划设计、申报工作,其中银坑、阁川两村完成重点整治村建设。按照康庄工程目标,完成投资近30万元的直川通村公路建设,投资30多万元的下白村通村公路也于年底开工建设。
岛石镇旅游资源
岛石镇西北与安徽绩溪、宁国两县接壤,东连,南
接新桥乡。驰名中外的山脉和山脉余脉延伸在北南两侧,境内的昌北巨溪上游,是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境内周围多海拔千米的高山环绕中部为海拔800米的中低山,整个地形呈现山间盆地地貌。该镇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资源丰富,盛产山核桃,中低山遍布山核桃林,一派郁郁葱葱景象,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山核桃之乡”,故称“浙西世外桃源”。由于受地理环境、人才资金、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该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当地许多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和开发。 岛石地处海拔450米以上,山间盆地地貌,常年气温比外地低3-5℃,冬暖夏凉,温湿适中,空气清晰、气候宜人,夏季是清凉世界,绿色王国,很适宜休闲避暑。石和尚离岛石镇西南5公里,海拔1205余米,山体为,悬崖绝壁,多奇峰怪石,峰似巨大的和尚,正看端坐,侧观似跪拜;还有“僧尼会”的形象巨石等等,悬岩上有岩洞、瀑布,多黄山松,奇形怪状。站立岩顶,不寒而粟,有伛衣欲坠之感,是自然生态观光极佳去处。
岛石镇所在地岛石坞,又名岛石湖而得名。岛石镇是浙皖边界山区的重要集镇,是昌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曾是昌北区共所等部门的驻地。历史上因交通不便,有与世隔绝的封闭性,经济不发达,仅凭古山道翻山越岭挑运货物。故有“百丈岭高高。纤岭迢迢,不带冷饭,性命难保”的民谣。解放后,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旧貌新颜。但自古以来积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乡风民俗文化甚多,有和等名人的传说,有反映当地生产生活的民歌、民间故事、谚语,有山核桃的文化,有各种礼仪、礼节和习惯的风俗等等。不少可转化为旅游项目,供游人观赏、参与,但有的已随时间推延,渐渐湮没。
.临安新闻网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安市经济发展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