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动召回问题饲料能减轻行政处罚从轻减轻解释吗

这批问题奶粉被紧急召回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font color="#16-07-21 09:34:45
  如果你手中还持有日生产的雅贝氏婴儿配方奶粉(1段)产品,那么要注意下面这条消息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在最新一次奶粉抽检不合格公告中显示,该批次的雅贝氏婴儿配方奶粉检出10个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该局已责成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和销售,召回已售产品。截止到昨日南都记者采访时,该公司已召回1850罐,还有358罐相关产品流落在外。
  多项指标低于国家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显示,雅贝氏(深圳)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雅贝氏婴儿配方奶粉(1段)中,其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 1、维生素B 6、烟酸(烟酰胺)、叶酸、泛酸、碘、硒、牛磺酸多项指标低于食品国家安全标准,或者比产品包装标签明示值要求低。其中,该批次产品的牛磺酸检出值甚至比产品包装标签明示值要求低82%。据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奶粉上的营养元素之所以要有标准,就是保证婴幼儿在食用奶粉后的营养吸收平稳安全。如果偏离了这个标准,当然会有一定影响。
  昨日,南都记者联系到雅贝氏相关负责人苏小姐。据她介绍,该公司于6月2日知悉此事后,就已经启动了不合格批次产品的召回工作。不合格批次产品共生产了2213罐,出货2208罐。截至目前已召回1850罐。消费者如有购买该批次产品的,可提供产品罐码供该公司核实处理。消费者如有疑问或其他诉求,可致电0 755-。
  问题出现在部分原料上
  雅贝氏有14年的生产历史,翻看国家食药监以往的检测结果,此前的139次公告中,雅贝氏均显示为合格。而且最新的这次检测结果中,同时抽检的另外几个批次产品也是合格的。为什么独有一个批次的产品,出现了多项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含量不达标的情况呢?&我们的产品是分段投料搅拌的,而出现问题的这个批次是当天第一批投料生产的产品。&据苏小姐介绍,由于这批原料存在问题导致第1搅拌段的产品不合格。
  据她介绍,该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广西两地市场。除了主要销售渠道&官方旗舰店&外,还有一些实体母婴店,大型连锁超市较少见。昨日南都记者也走访了广州部分大型超市,如永旺、百佳超市,均未看到该产品。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发表评论】【】
近期热点:
相关文章:
乳清粉论坛:
饲料通系列软件: |
内容咨询:010- 广告销售:010-85323 短信客服: 电子邮件:
(C)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当前位置:&>&
我国饲料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 &饲料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是以饲料生产企业为核心,结合种植业、养殖业、食品产业、零售业等,形成的一个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的组织。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里,我国饲料工业从最初的几百家国营企业发展到现今上万家各种经济成分并存、门类齐全的企业体系,从最初的全国年产几百万吨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饲料生产国,为推动我国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畜牧养殖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厘清我国饲料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打造我国现代饲料产业,推动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饲料企业发展现状1.1饲料企业发展历史& & &回顾我国饲料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随着建国后粮油加工业的发展,一些国营畜牧场参照国外颁布的动物营养需要标准,生产加工所需的混合饲料。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饲料短缺,有人称之为“饲料短缺阶段”。②起步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是我国饲料工业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质量稳定的饲料企业逐渐占领市场,有人称之为“质量竞争阶段”。③快速发展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民营饲料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得以发展壮大,打破了外资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垄断地位,这个阶段的特征是饲料市场的竞争处于无序状态,有人称之为“市场争夺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三农”为重中之重,并对农业现代化战略做了重要部署。可以说,我国饲料业正处于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窗口期。1.2饲料产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 &2001年,我国饲料总产量为7806万吨,2010我国工业饲料产量达到1.62亿吨,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饲料生产国。2011年,饲料产量达到1.81亿吨。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全国饲料总产量年均增长1026万吨;饲料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470亿元,2011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6348亿元,是2001年的3.9倍。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统计监测数据,2013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量1.91亿吨。其中,配合饲料1.62亿吨;浓缩饲料230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630万吨。& &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产品结构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已经形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的完整体系,可以较好地适应养殖业发展需要。以河北省为例,调查显示,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料稳步发展的同时,特种饲料、单一蛋白饲料及添加剂的比重逐步扩大,玉米蛋白粉、维生素添加剂、宠物饲料、花生粕、豆粕、棉粕等具有河北省地方特点的饲料产品产量也有所提高。饲料产品结构优化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配合饲料比重连续提高。2001年配合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8%,2011年则上升了5个百分点达到了83%。2013年,饲料产品结构与前两年相比略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配合饲料的涨速明显放慢,而前两年呈萎缩态势的浓缩饲料下降的速度有所减缓,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则取得逆势增长,这也是2013年饲料生产的一大亮点。1.3饲料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 &自动化生产水平和机械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最能反映饲料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水平的提升。1991年,全国饲料企业年平均产量规模仅0.29万吨;2011年,全国平均产量规模为1.65万吨,提升了469%。据美国LandO'LakesPurina公司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球配合饲料产量在100万~2500万吨的企业中,我国新希望集团仅次于泰国的正大集团和美国的嘉吉公司,排名第三;产量在500万~1000万吨的6家企业中有一半来自我国,分别是广东温氏集团、中粮集团和东方希望;产量在250万~500万吨的17家企业中有5家属于我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国的饲料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饲料工业的重要力量。1.4饲料行业发展集中度逐年提高,区域分布明显& & &目前,我国饲料产业已形成了以华南(广东、广西、湖南为主要省份)和华北(河南、山东、河北、辽宁为主要省份)为中心的饲料产业区域,6个产量千万吨以上的省份均集中在这两个饲料产业中心区域。以广东省为例,受自然资源分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广东省排名前30的饲料企业绝大多数位于珠三角地区,粤西、粤北、粤东优势饲料企业数量相对较少。2我国饲料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2.1饲料原料供需不平衡& & &我国目前主要的饲料配方模式仍然是玉米-豆粕模式。我国饲料产量的快速增加,使豆粕、鱼粉、玉米等大宗原料的需求也呈刚性增长。近年来,国家对玉米、大豆的收储量持续增长,2012年分别为1700万吨和420万吨,但难以缓解日益加剧的饲料原料需求矛盾。截至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连年增产,但受到自然资源、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制约,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已经较大。加上我国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目前已经接近1.2亿公顷这一底线,这使得我国大宗饲料原料的供给更加捉襟见肘。以广东省为例,2013年广东省饲料消耗能量类原料总量超过1200万吨,蛋白类原料约700万吨,基本是依靠省外调运及进口。2.2受养殖业等下游产业的制约& & &以2012年的“速成鸡事件"为例,该事件不仅对双汇集团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接近200亿元,还使上游的饲料企业新希望六和集团股价一度走低。有一项调查表明:90.23%的饲料企业认为养殖业的发展直接影响饲料行业的发展,44.83%的饲料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主要来自于养殖业的需求制约。这说明,饲料行业不是孤立的,直接受到养殖业发展状况影响。尤其中小型饲料企业的命运,更与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是饲料企业提升发展的主要支撑和动力来源,若是出现较大问题,反过来会产生制约作用。尤其是当前,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作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正在受到消费者“放大镜”般的关注和审视,这给饲料生产企业的规范经营带来了更大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战。2.3行业利润下降,波动性较大& & &原料成本占到饲料企业总成本的80%左右,其中以能量、蛋白类原料为主,分别占到产品成本的50%、30%左右。最近几年,玉米、豆粕等主要大宗原料及各种饲料添加剂全面涨价,而饲料产品的销售价格却远没有作出相同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饲料企业的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进一步提高,人工、电力、损耗等综合成本居高不下,饲料企业的成本压力显著加大,经营利润出现显著下滑。全国饲料业呈现出微利化经营的趋势。2.4研发投入普遍偏低,行业科技发展相对滞后& & &相当多的饲料企业科研投入不足,高学历层次的技术人才缺乏。科研力量的不足也造成所生产的饲料产品科技含量低,深陷同质化竞争,引发一轮紧接一轮的价格战。甚至有些企业只是购买预混料配成全价料就进行销售,与早年间“大板撬饲料”的唯一区别就是多了制粒设备。2012年,在沪深股市上市的饲料企业已达到24家,但大部分公司的研发投入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3%。不重视科研投入的后果就是,我国饲料行业发展长期面临着发展速度较快而相应基础性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的矛盾。2.5中小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大多数中小型饲料企业正在面临巨大的生存考验。在外部环境上,在大宗原料采购上完全丧失定价权,被迫购买高价原料;中小养殖户长期亏损累积了巨大风险,不利于中小饲料企业的稳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对饲料业和养殖业的冲击是不可低估的;土地增值已经到头,而资产出现贬值。在内部环境上,越是规模小的公司,单位劳动效率就越差;运营水平偏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缺少专业人才,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得企业缺少前进的动力。中小型饲料企业本身数量众多,为了生存下去,个别企业会采取偏门左道,不正当竞争行为将扰乱饲料市场的正常秩序。3针对我国饲料企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 &饲料企业的竞争力不仅表现在产品及其质量、成本、价格、营销服务等直接要素,还涉及到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等间接要素。进入饲料业的微利时代,必须把这些要素实现最优化配置,才能让企业基业长青。3.1重视科技创新& & &技术创新力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及发展前景,在饲料企业更是如此。提升饲料企业科技实力的方式有:坚持自主创新,创立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结合,与高校等研究机构联合攻关生产问题;和其他饲料企业组成“联合研发中心”,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技术研究,寻求廉价有效的饲料原料替代产品及微量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酸化剂、寡糖类、植物提取物等),并保证动物的营养均衡与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高质、高性价比。饲料企业需要重视科技创新,加大产品研发、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核心竞争力。3.2适时延伸产业链& & &养殖行业的变动,给饲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适度规模化可以增强饲料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体的规模扩张战略包括: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组建战略联盟等。饲料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可以积极探索向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延伸,或者与上下游实现联合发展,将产业链上点的竞争扩展为产业链的竞争。但同时要注意,规模的扩张本身就带有巨大风险,企业应该实事求是地结合自身特点,合理拓展产业链,实现适度规模化。这方面,新希望与山东六和的联合已经做出良好示范。3.3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 & &为了适应现代竞争,饲料企业要注重以合理方式创新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完善经营战略和战略管理,增强把控时局的能力,能够根据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运行形势的运筹帷幄,作出准确的商业决策。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员激励制度的完善,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要吸收利用隐性知识系统、轻资产运营等先进管理理念,控制和降低管理成本。以营销模式为例,饲料企业的模式主要是“公司+经销商+养殖户或农户”,为节约销成本、提升利润率,可以稳步推行现金交易模式,适时地推进营销渠道改革,与优质养殖户或农户直接结成战略合作伙伴。3.4应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工具& &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运输条件、信息通达度、市场主体以及制度安排等原因,饲料市场价格短期整合效果较差。以市场信息的通达度为例,价格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会对市场短期整合产生重要影响,增强市场透明度即提高市场主体对市场条件的认识程度,使其能够及时获得完整准确的商品数量、质量、价格等信息,对于饲料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显然,过去三十多年里,饲料企业并未做到这一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等信息工具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理想方案。大数据时代,可对饲料产业链各环节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挖掘、开发、利用和分析,对饲料企业发展做出准确预测,指导饲料从业者正确决策。4小结& &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饲料行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农业经济政策调整、行业政策日臻完善、企业战略性发展加快以及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等四重因素的共同促进下,饲料企业要抓住行业转型调整的历史机遇期,顺势而为、主动变革,实现自身的新跨越。(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正旭,霍永久)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联系网站下方的编辑qq
牧通人才网微信公众号主动召回企业责任的担当&&& □ 陈胜波&&& 上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汽车产品召回通告,对部分进口兰博基尼盖拉多汽车和部分普桑轿车实施召回。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共有约54起汽车召回事件,在实施召回的汽车产品中,既有奔驰等跨国汽车公司的产品,也有中外合资企业的产品,还有长城汽车等自主品牌企业的产品。&&& 自日我国开始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召回”两字便常见报端。奥拓的召回,曾是国产经济型汽车召回迈出的历史性一步;近期,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又相继主动召回有缺陷汽车。可见,我国的汽车召回从开始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开始更平和地面对召回,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所谓召回,其实是个舶来品,指的是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进行的消除其产品可能引起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过程。对于质量上有缺陷的汽车产品实施召回,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在将一款新车推向市场前,汽车生产企业往往会对其进行各种严格测试,样车路试更是动辄上百万公里。但由于一部汽车上有上万个的零部件,汽车厂家难以做到杜绝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一些问题在消费者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被发现。主动对有缺陷的车型进行召回,能够使汽车生产企业提升车型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并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的地位。&&& 对于力争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的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而言,中国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之汽车车型的日益多样化、复杂的制造工艺以及研发时间较短,迫使厂家缩短模拟测试周期等因素,而导致汽车安全隐患日益增多。既然国际厂商有这么多的召回记录,那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在车辆的设计制造上自然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所以,国内厂家应该认真正视汽车设计和制造缺陷问题,在被国家的认证机构确认应该召回之前动作,召回缺陷车是必然选择。&&& 从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中心相关网站上公布的汽车生产企业案例可以看出,当前,汽车企业对于召回一词高度敏感,甚至国内车商更是谈召回色变。因此,国际上最正常不过的召回在我国却遮遮掩掩。事实上,汽车企业对其有缺陷产品组织主动的召回,是企业树立诚信形象,展示责任担当的一个契机。除了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之外,汽车制造也受到当时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就是说,汽车产品的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应是动态的和实时的。发现缺陷后及时补救,就是召回制度的本质所在。从长期看,召回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树立。&&& 厂家对汽车召回制度的认真执行,也是对消费者生命的珍视,厂家用其信誉,使自己和消费者实现了双赢,中国汽车业也将在汽车召回的进程中得到良性发展,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随着公众对汽车召回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主动召回是汽车企业自身对安全隐患甚至有缺陷的产品进行及时整改的负责任的行为,体现了企业的责任担当,这也是汽车产业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必然。《中国质量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轻处罚的情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