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杭州市余杭区区公司裁員是什么样裁?有什么标准? 对第方員工是什么看?

GSK中国裁员已经大刀砍下;裁员与GSK中国商业运营模式的改革相关。近日,关于GSK中国的最新裁员潮已经成为业界大热门的消息。“我们现在有义务对有确凿证据证明的违规行为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包括终止劳动合同……我们的每个决定都是基于严格且一视同仁的审核流程。……我们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取消个人销售指标,销售业绩不再与奖金挂钩;改进运营模式,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与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开展交流互动;增加在培训和技术上的投入,使员工具备相关工具和技能从而为消费者和患者带来科学价值。”这是葛兰素史克高级副总裁、中国/香港区处方药及疫苗部总经理季海威3月6日一封关于GSK中国裁员的通报邮件原话。其中传递两个主要信息:GSK中国裁员已经大刀砍下;裁员与GSK中国商业运营模式的改革相关。近日,关于GSK中国的最新裁员潮已经成为业界大热门的消息。3月5日,中国农历元宵节这天,GSK中国对其分布在全国近20个省份、职位多为地区经理级别以上的员工以就近为原则进行了约谈。约谈内容只有一个:通知所到人员,因其存在合规问题,公司现对其进行解聘。员工的选择有两种:自动离职和公司强制解除劳动合同。此次全国范围的约谈至少涉及110人。这是这次裁员力度与以往最大的不同:裁员的职位不再是基层的岗位,而涉及到大区经理甚至市场总监级别的管理层;这些管理岗位员工在GSK中工作年限在10年左右,且合同多为无固定期限合同,即除非存在法定或约定合同解除的情形,否则该合同直至劳动者退休才终止。E药脸谱网在这个周末采访了GSK和被裁员工多方,试图回答三个问题:谁被裁?为什么?裁掉的后果会是什么? 被裁掉的GSK中国员工们对于裁员的原因,显然不认同季海威的说法,他们认为GSK此举原因有三:一是为了减少财务支出,因为裁掉的岗位不同于以往,多为薪酬丰厚的高级岗位;二是为了逃避美国司法部门关于GSK中国问题的合规检查;其三,GSK为了自身安全,剔除掉那些对于他们来说是高风险因素的员工,即此次被裁掉的员工多为GSK中国原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四驾马车之一)的部下,而梁宏已经因GSK案件被判刑。事件始末据彭博社消息,此次被裁撤的GSK中国员工约为110人。据被裁员的李琨华向脸谱君透露:本次裁员事件涉及员工大概150人,处方药约120人,疫苗30人,其他BU也涉及少数,各层级均有裁撤。较以往比较涉及大量5~10年高职位管理人员和老员工,职位以地区经理为主,十来个大区经理和数个BU总监。“我们已经专门建了一个群,用来沟通被裁员后的劳动仲裁及起诉事宜,现在群里有90多人。”裁员的原因?据官方的表达,此次的合规问题仍主要集中在礼品、会议、报销等几个方面,这不禁让人想起2014年GSK上海总部门前聚众示威的医药代表们被解聘的原因。不过,此次新增了一项:私自删去公司邮件,此举被视为“销毁不合规证据”。但就在约谈发生前不久,GSK所有员工在2014年以前的所有公司邮箱内的邮件被一并由公司删除。这些“不合规”行为被GSK中国官方证实均发生在“2013年上半年以前”,证据由外聘的独立律师事务所搜集。外聘的律师事务所在2014年5月左右进驻GSK,季海威发给所有员工一封邮件,示意所有员工要积极配合此次独立调查。在与员工约谈时,该律师事务所明确表示,所获内容不会上交至GSK,双方遵循保密原则,不得向其他人透露约谈的任何内容。两个人的口述D先生,已经在GSK工作18年,像其他被约谈的人一样,清楚、细致的回答了漫长约谈中的所有问题。但他从未想过这次裁员会裁到自己头上。事发之前的GSK还在积极扩张自己在中国业务,D先生从某产品的高级地区经理提升至两款泌尿产品的全国销售总监,GSK为其泌尿产品成立了两个销售部门。但在事件爆发以后,GSK在2014年对中国区的业务进行结构调整,虽然公司从未公开承认过缩减规模,但其实已经有所行动了。7月GSK内部宣布,泌尿产品线的两个部门合并成为一个,人数从300多人减少至200人。由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职位冗余,公司通知将会在2014年底对这些职位和人员进行再评估。与此同时,涉及人员面前出现了三个选择:进入公司特别组建的人力资源库,进入该库以后,人员工资保持不变,职位暂定为内部培训岗,等待下一步分配;降级至下一个岗位(因为基本不存在同级别岗位空缺);领取补偿金后离职。D先生选择了降级到高级地区经理。但在2015年初,公司再发通知,取消泌尿产品线的两个销售部门,不再保留内部培训岗,人力资源库中的所有销售代表将会重新分配销售岗位。但并未对库中管理岗位的员工做具体的安排。接下来,就是3月5号的再一次约谈,D先生被解聘了。D说:“被外聘的律师事务所约谈的员工多达800人。”他总结此次被裁人员有三个特点:一是工作年限多为5年以上的资深员工;二是涉及岗位多为非重点核心产品领域的高级职位;三是职位多为地区经理级别以上。在GSK工作多年且在此次裁员中被解聘的并不仅是D先生一人,另一位同病相怜的高级市场经理U认为:实行新的薪酬考核体系和业务结构调整以后,GSK的公司销售业绩必然出现下降,而人员必然出现大规模裁撤,“因为不需要这么多人了”,所以这股裁员潮在所难免。只是此次裁员并非是一时之举,也不是如官方表述的那般“一视同仁”,而是“定向裁员”,即剔除与“四驾马车”有关系的高风险人员。刮骨疗伤还是挥刀自宫?GSK这是在为了合规“刮骨疗伤”?行贿事件曝出以后,GSK在中国区的业绩旋即受到很大影响,但目前,对于GSK来说,似乎合规是更重要的事情。此次被裁的受访者均在通过多次渠道寻求支持声援,并且都在用各种证据表明自己的行为是被冤枉的,是多少的微小,或者自己现在被视为“不合规”的行为均通过了公司内部财务部、合规部和定期的外审机构的审查,并有上级领导的签字。但是GSK并不认为这些人员如他们表达的那样:“无论违规情况涉及的金额大小,对于任何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我们都绝不容忍。对有清晰证据表明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葛兰素史克必须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包括终止劳动合同。”脸谱君的管中之见,关注的其实还有GSK中国接下来的中国之旅如何继续?GSK中国现在的员工难道不人人自危?接下来进入GSK中国的职业人难道不会考虑安全感这个问题?而剔除了这些市场经理、大区经理,GSK中国的业绩怎么会好看?如果不为商业利益,难道GSK在中国就是为了合规来的吗?GSK中国五段式裁员潮据医药代表整理:☉ 第一段:2013年11月,从通知到解聘不到三天。全国性销售和市场岗位,一百人左右。很少的赔偿。☉ 第二段:2014年5月前后,先是HR电话通知只有签署合规文件才能报销2012年已花的费用,逼迫员工签署警告协议,之后因此事对部分员工直接解聘。销售岗位,人数在百人以上。取消区域市场部,逼很多人离开。无赔偿。☉ 第三段:2014年11月,对部分合规过的员工发邮件形式解聘,从发邮件到解聘时间不到两天。销售岗位。人数百人内。无赔偿。☉ 第四段:日。本次合规。全体员工,大多为公司大区经理、地区经理级别,还有市场部。百人以上。公司加强安保防止动乱。无赔偿。☉ 第五段:最普通的销售一线员工,曾经为了拿到公司要求办活动而花的钱,在HR的承诺和老板的说服下签署过合规协议,当时承诺不会影响到裁员,但就目前形势,老板都没了,像是待宰的羔羊一般,前路渺茫……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y-lp@。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5869 更新:
人气:33440 更新:
人气:29597 更新:
人气:24756 更新:
E药经理人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节气】夏至 . 养生
喝酒脸红、脸上长斑咋还和癌扯到一起了?别不信,还真是有这么一码事!
你知道吗,小黄人看见Ta简直欲罢不能~
每天搓搓这里 能活到九十九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原标题:GSK在华裁员引抗议 英国最大的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多名前员工近日到位于上海的GSK中国区总部门口拉横幅抗议被单方面解约、解聘孕妇、未提供具体解约理由裁员。就在几天前,GSK中国刚刚宣布了多达110人的大规模裁员计划,这也是因&行贿门&事件在华被罚30亿元人民币之后,GSK中国确认的最大规模裁员。 (京华时报记者 平亦凡)
被裁员工上海总部抗议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GSK中国3月6日突然宣布大规模裁员,裁员人数达110人。解聘员工90%以上都是地区经理以上级别,而且这些员工大多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裁员甚至还包括3名孕妇和4名正在哺乳期员工。不过,以上信息尚未得到GSK官方确认。被裁员工近日出现在GSK上海总部门口,拉横幅抗议。 据《第一财经日报》,一位被裁撤的前员工介绍,公司曾找过他们单独谈话,称其有违规行为,并且提供了口头证据,要求其在3月9日前提交辞职报告,公司视为其主动辞职,否则将在人事档案上留下污点记录。此外,所有被解职的员工均没有任何赔偿。 &被约谈过程中,公司出具的口头证据无非是组织旅游、礼品、不合理的讲课费、假发票等,甚至还有删除邮件、召集以提高销量为目的科室会等理由。&上述人士表示,&公司的约谈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资料,员工当天的邮件系统全部被关闭,门禁卡也于当天失效。&
GSK称被裁员工违规
GSK中国方面昨天告诉记者,上述员工违规情况都发生在2013年上半年之前。葛兰素史克因此加强了对内部报销流程及其他各项合规举措的监督力度,公司还对中国公司的运营进行调查和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违背了葛兰素史克公司价值和行为准则的员工进行了惩处。&GSK中国方面称,&无论违规情况涉及的金额大小,对于任何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我们都绝不容忍。对有清晰证据表明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葛兰素史克必须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包括终止劳动合同。& 对于如何考量未来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GSK中国方面称,公司对一系列公司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以确保按照最高的标准运营。对GSK的中国业务,公司将持续进行评估,并进行运营模式的不断改进。
在华业务面临全面收缩
一位外资药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像GSK这样采取极端手段直接裁员的情况并不多见,大部分外资药企不会这么着急赶人,往往采取人员自然流失这样更为温和的处理方式裁员,这样就不会牵扯到法律问题。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贾宝军表示,根据劳动法,需要裁员20人以上或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须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如果涉及100多人的裁员而没有向当地人社部门报备,肯定是不合法的。 另据记者了解,&行贿门&事件曝光后,GSK在二线城市市场几乎失守。加之GSK中国去年就宣布,医药代表的工资不再以个人销售指标完成情况为依据,更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多数外资药企的核心技术和产品都在
<<上一篇:
>>下一篇:
医 疗保 健骨科病骨知识葛兰素史克在华行贿或被英美重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英国最大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在中国或将进入下一轮的多事之秋。 昨日,GSK多位前管理层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采访时确认,GSK目前正在接受美国司法部就其在中国商业贿赂案的调查,依照美国法律,该结果将直接决定其是否定性为公司犯罪,并将有可能连带承担数倍于其在中国被裁决的30亿元人民币罚金。 与此同时,GSK本月6日突然宣布大规模裁员。据被裁方透露,此次裁员涉及多人,同时还承受着被裁方“单方面解约”、“解聘孕妇和哺乳期女员工”、“未提供具体解约理由”及大规模解聘未按照规定向人社部门报备等种种指责,让GSK在中国的下一步走向显得越发扑朔迷离。司法调查进行时 “美国司法部的调查还在进行中,我们先后都被授权的律师事务所反复约谈过,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结束。”昨日,GSK某前管理层张弛(化名)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 按照该人士的回忆,从2013年夏天公司“出事”后,美国司法部的调查就随即开始了。 “2013年7月起,美国瑞格(Ropes&Greg)律师事务所参与美国司法部调查GSK中国商业贿赂事件,而瑞格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将直接决定GSK在中国贿赂事件的定性:究竟是不是公司行为。”该人士告诉本报。 2013年6月,GSK在中国涉嫌商业贿赂案发;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贿赂行为被中国有关方面正式认定为“公司行为“,被判罚金30亿元,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GSKCI)前中国区总经理马克锐(MarkReilly)等被告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驱逐出境。 而商业贿赂在美国如何认定,对现在的美国司法部调查和GSK来说可能都是最关键的问题。 “美国的《反海外贿赂法》是针对公司商业贿赂的最高标准的法案,根据这一法律,对于在美国设立和上市的公司,美国的司法机构任何时间都有权向海外公司进行调查。”昨日,主要负责涉外业务的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庆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她告诉记者,《反海外贿赂法》对于行贿行为设定了程度不同的几种处罚,分别施予公司和个人,除需公司承担200万美元罚款、个人判处10万美元罚金和5年以下刑罚外,该法案最严厉的地方在于其“选择性罚款”。 “如果确认行贿,可以处以行贿图谋利益的数倍,这个数字往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此外,竞争对手也可以提起市场被不正当竞争挤占的诉讼,美国证监会[微博]可以裁定其撤市,联邦内禁止交易、剥夺出口等毁灭性打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她告诉记者。 中国公安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来,葛兰素史克向超过700家旅行社及咨询公司转移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依此推断,如若美国司法部认定在中国商业贿赂是公司行为,则GSK很可能将承担数倍于30亿元人民币的罚金。 不仅如此,GSK在英国总部还将很有可能继续面临更加严厉的惩罚。 2012年7月英国颁布《反贿赂法》,该法目前已经被公认为超越美国《反海外贿赂法》的全球惩罚范围最宽、惩处力度最严格的“反腐大法”。“不能解释”的裁员? 而3月6日的大规模裁员,正是发生在GSK接受司法调查的关键阶段。 “北上广在3月5日、其他城市在3月4日收到了通知,要求我们在3月6日参加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面谈,虽然没有说到底是什么事,但是语气很强硬,说不来就自己承担严重后果。”昨日,曾在北京参加3月6日约谈的沈扬(化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按照他的描述,这个由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主持的约谈并没有在公司举行——“在东四环的万豪酒店,一个一个人地进去,说你违法了公司纪律,宣布单方面和你解除劳动合约,对你提出的问题,他们只是回答‘不能解释’。”他告诉本报记者。 沈扬在GSK已经工作了10年,他告诉记者,和之前裁员不同,这一次的裁员大多是5年以上的“高年资”员工以及大区经理等资深员工,甚至包括一个重点产品线的总监。 “根据劳动法,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须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并且要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而且裁员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 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京都律师事务所主要研究劳 动纠纷的律师贾宝军律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如果涉及150人的裁员而没有向当地的人社部门报备,肯定是不合法的。”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就上述问题向GSK中国确认,对方表示对具体问题无法提供详细回答,也并未回应是否涉及以裁员规避美国司法调查,以及违 反中国法律裁员等问题,仅表示,“对有清晰证据表明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葛兰素史克必须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包括终止劳动合同。” 据被裁的一名中高层透露,3月6日解聘的员工90%以上都是地区经理以上的级别,属于中高管理层,大多数曾获得过公司各种各样的奖励,其中不乏 列入人才保留计划,而且这些员工大多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还有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员工。此外,还包括3名孕妇和4名正在哺乳期的员工。但以上信息尚未得到 GSK官方确认。 “被谈话的员工公司要求在3月9日前通知公司,要么提交辞职报告,公司视为其主动辞职,否则将在人事档案上留下污点记录;并要求在3月13日前 上交所[微博]有的电脑、iPad和门禁卡等物品;所有被解职的员工没有任何赔偿,而且去年的评分直接降为最低5分,意味着去年的奖金归零。”张弛告诉记者。 而最让张弛觉得不能理解的是,公司并没有给他们出具一份正式的解聘合同,也没有写明具体的解聘理由。 “我们后来交流了一下,在大家被约谈的过程中,公司出具的口头证据无非是组织旅游、礼品、不合理的讲课费、假发票等,更有甚者还有删除邮件,知 晓下属的“不当”行为,以提高销量为目的的科室会等匪夷所思的理由。 公司的约谈没有留下任何书面的资料,员工当天的邮件系统全部被关闭,门禁也于当天失 效。同时,GSK公司在各大办事处加强了安保的力量,所有进出员工必须刷门禁,我们感觉自己被设计了。”他说。救命稻草 张弛所说的“被设计”缘于一周后公司新架构的对外公布。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裁员发生的一周后,GSK中国宣布了新的组织架构,以这次受灾最严重的肝炎治疗领域为例,新的架构将地区经理以上(包括 市场部人员)由原来的170人缩减为132人,减员比例高达23%;而在此次裁员中该治疗领域有超过31人被解除合约,其中尚不包括接受警告而待岗的。 “之前被裁员的总监也正是之前的肝炎产品总监,因为肝炎事业部的两条产品线合并,管理层也必然有‘被多出来的’。”张弛告诉记者。 而在沈扬看来,突然降临在他们这些管理层身上的解聘或许并不简单。 “2014年开始,公司进入所谓模式转型的‘第二篇章’,很多市场都收缩不做了,加上出事后清退和主动离职的销售代表,二线城市的市场基本没有人去覆盖,甚至在原有的一线城市重点市场,也被竞争对手拿去了不少市场份额。”他说。 2014年1月,受中国区商业贿赂案影响,GSK中国宣布开始其薪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对直接面向处方医生的销售员工的评估和薪酬体系进行根本性调整,不再以个人的销售指标完成情况为基础。 突然转变的销售方式既需要长期的适应期,也需要市场的重新培育,GSK开始告别之前的高速增长。 “2014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约20%,而同期GSK的销量则约下降了20%;2013年仅处方药领域,我们的销售代表最多达到5000个,而现在仅有2000个,开源节流于是就成为了公司业务停滞期的一根救命稻草。”沈扬向记者透露。
zhongguoxing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关注今日:2 | 主题:527686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讨论】GSK被裁员工上海总部拉横幅
页码直达:
来源:赛柏蓝
作者:司徒阳明昨日,葛兰素史克前员工到葛兰素史克上海总部拉横幅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到处传播。这并不是葛兰素史克中国首次因裁员引发抗议。2014年3月末,也有葛兰素史克前员工在其上海总部打出“还我血汗钱”字样的横幅,到6月初,多地被裁医药代表起诉或拟起诉GSK(中国)非法解聘。这些来自员工层面的抗议,让GSK继深陷行贿丑闻泥潭后,一次又一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以下为第一财经对此事的报道和分析,相对全面,特转载如下。GSK裁多名中高层 节流成救命稻草?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王蔚佳GSK多位前管理层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采访时确认,GSK目前正在接受美国司法部就其在中国商业贿赂案的调查,依照美国法律,该结果将直接决定其是否定性为公司犯罪,并将有可能连带承担数倍于其在中国被裁决的30亿元人民币罚金。 与此同时,GSK本月6日突然宣布大规模裁员。据被裁方透露,此次裁员涉及多人,同时还承受着被裁方“单方面解约”、“解聘孕妇和哺乳期女员工”、“未提供具体解约理由”及大规模解聘未按照规定向人社部门报备等种种指责,让GSK在中国的下一步走向显得越发扑朔迷离。 司法调查进行时“美国司法部的调查还在进行中,我们先后都被授权的律师事务所反复约谈过,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结束。”昨日,GSK某前管理层张弛(化名)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 按照该人士的回忆,从2013年夏天公司“出事”后,美国司法部的调查就随即开始了。 “2013年7月起,美国瑞格(Ropes&Greg)律师事务所参与美国司法部调查GSK中国商业贿赂事件,而瑞格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将直接决定GSK在中国贿赂事件的定性:究竟是不是公司行为。”该人士告诉本报。 2013年6月,GSK在中国涉嫌商业贿赂案发;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贿赂行为被中国有关方面正式认定为“公司行为“,被判罚金30亿元,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GSKCI)前中国区总经理马克锐(MarkReilly)等被告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驱逐出境。 而商业贿赂在美国如何认定,对现在的美国司法部调查和GSK来说可能都是最关键的问题。 “美国的《反海外贿赂法》是针对公司商业贿赂的最高标准的法案,根据这一法律,对于在美国设立和上市的公司,美国的司法机构任何时间都有权向海外公司进行调查。”昨日,主要负责涉外业务的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庆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她告诉记者,《反海外贿赂法》对于行贿行为设定了程度不同的几种处罚,分别施予公司和个人,除需公司承担200万美元罚款、个人判处10万美元罚金和5年以下刑罚外,该法案最严厉的地方在于其“选择性罚款”。 “如果确认行贿,可以处以行贿图谋利益的数倍,这个数字往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此外,竞争对手也可以提起市场被不正当竞争挤占的诉讼,美国证监会可以裁定其撤市,联邦内禁止交易、剥夺出口等毁灭性打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她告诉记者。 中国公安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来,葛兰素史克向超过700家旅行社及咨询公司转移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依此推断,如若美国司法部认定在中国商业贿赂是公司行为,则GSK很可能将承担数倍于30亿元人民币的罚金。 不仅如此,GSK在英国总部还将很有可能继续面临更加严厉的惩罚。 2012年7月英国颁布《反贿赂法》,该法目前已经被公认为超越美国《反海外贿赂法》的全球惩罚范围最宽、惩处力度最严格的“反腐**”。 “不能解释”的裁员? 而3月6日的大规模裁员,正是发生在GSK接受司法调查的关键阶段。 “北上广在3月5日、其他城市在3月4日收到了通知,要求我们在3月6日参加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面谈,虽然没有说到底是什么事,但是语气很强硬,说不来就自己承担严重后果。”昨日,曾在北京参加3月6日约谈的沈扬(化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按照他的描述,这个由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主持的约谈并没有在公司举行——“在东四环的万豪酒店,一个一个人地进去,说你违法了公司纪律,宣布单方面和你解除劳动合约,对你提出的问题,他们只是回答‘不能解释’。”他告诉本报记者。 沈扬在GSK已经工作了10年,他告诉记者,和之前裁员不同,这一次的裁员大多是5年以上的“高年资”员工以及大区经理等资深员工,甚至包括一个重点产品线的总监。 “根据劳动法,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须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且要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而且裁员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京都律师事务所主要研究劳动纠纷的律师贾宝军律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如果涉及150人的裁员而没有向当地的人社部门报备,肯定是不合法的。”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就上述问题向GSK中国确认,对方表示对具体问题无法提供详细回答,也并未回应是否涉及以裁员规避美国司法调查,以及违反中国法律裁员等问题,仅表示,“对有清晰证据表明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葛兰素史克必须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包括终止劳动合同。” 据被裁的一名中高层透露,3月6日解聘的员工90%以上都是地区经理以上的级别,属于中高管理层,大多数曾获得过公司各种各样的奖励,其中不乏列入人才保留计划,而且这些员工大多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还有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员工。此外,还包括3名孕妇和4名正在哺乳期的员工。但以上信息尚未得到GSK官方确认。 “被谈话的员工公司要求在3月9日前通知公司,要么提交辞职报告,公司视为其主动辞职,否则将在人事档案上留下污点记录;并要求在3月13日前上交所有的电脑、iPad和门禁卡等物品;所有被解职的员工没有任何赔偿,而且去年的评分直接降为最低5分,意味着去年的奖金归零。”张弛告诉记者。 而最让张弛觉得不能理解的是,公司并没有给他们出具一份正式的解聘合同,也没有写明具体的解聘理由。 “我们后来交流了一下,在大家被约谈的过程中,公司出具的口头证据无非是组织旅游、礼品、不合理的讲课费、假发票等,更有甚者还有删除邮件,知晓下属的“不当”行为,以提高销量为目的的科室会等匪夷所思的理由。公司的约谈没有留下任何书面的资料,员工当天的邮件系统全部被关闭,门禁也于当天失效。同时,GSK公司在各大办事处加强了安保的力量,所有进出员工必须刷门禁,我们感觉自己被设计了。”他说。 救命稻草 张弛所说的“被设计”缘于一周后公司新架构的对外公布。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裁员发生的一周后,GSK中国宣布了新的组织架构,以这次受灾最严重的肝炎治疗领域为例,新的架构将地区经理以上(包括市场部人员)由原来的170人缩减为132人,减员比例高达23%;而在此次裁员中该治疗领域有超过31人被解除合约,其中尚不包括接受警告而待岗的。 “之前被裁员的总监也正是之前的肝炎产品总监,因为肝炎事业部的两条产品线合并,管理层也必然有‘被多出来的’。”张弛告诉记者。 而在沈扬看来,突然降临在他们这些管理层身上的解聘或许并不简单。 “2014年开始,公司进入所谓模式转型的‘第二篇章’,很多市场都收缩不做了,加上出事后清退和主动离职的销售代表,二线城市的市场基本没有人去覆盖,甚至在原有的一线城市重点市场,也被竞争对手拿去了不少市场份额。”他说。 2014年1月,受中国区商业贿赂案影响,GSK中国宣布开始其薪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对直接面向处方医生的销售员工的评估和薪酬体系进行根本性调整,不再以个人的销售指标完成情况为基础。 突然转变的销售方式既需要长期的适应期,也需要市场的重新培育,GSK开始告别之前的高速增长。 “2014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约20%,而同期GSK的销量则约下降了20%;2013年仅处方药领域,我们的销售代表最多达到5000个,而现在仅有2000个,开源节流于是就成为了公司业务停滞期的一根救命稻草。”沈扬向记者透露。 来源:赛柏蓝
作者:司徒阳明昨日,葛兰素史克前员工到葛兰素史克上海总部拉横幅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到处传播。这并不是葛兰素史克中国首次因裁员引发抗议。2014年3月末,也有葛兰素史克前员工在其上海总部打出“还我血汗钱”字样的横幅,到6月初,多地被裁医药代表起诉或拟起诉GSK(中国)非法解聘。这些来自员工层面的抗议,让GSK继深陷行贿丑闻泥潭后,一次又一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以下为第一财经对此事的报道和分析,相对全面,特转载如下。GSK裁多名中高层 节流成救命稻草?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王蔚佳GSK多位前管理层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采访时确认,GSK目前正在接受美国司法部就其在中国商业贿赂案的调查,依照美国法律,该结果将直接决定其是否定性为公司犯罪,并将有可能连带承担数倍于其在中国被裁决的30亿元人民币罚金。 与此同时,GSK本月6日突然宣布大规模裁员。据被裁方透露,此次裁员涉及多人,同时还承受着被裁方“单方面解约”、“解聘孕妇和哺乳期女员工”、“未提供具体解约理由”及大规模解聘未按照规定向人社部门报备等种种指责,让GSK在中国的下一步走向显得越发扑朔迷离。 司法调查进行时“美国司法部的调查还在进行中,我们先后都被授权的律师事务所反复约谈过,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结束。”昨日,GSK某前管理层张弛(化名)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 按照该人士的回忆,从2013年夏天公司“出事”后,美国司法部的调查就随即开始了。 “2013年7月起,美国瑞格(Ropes&Greg)律师事务所参与美国司法部调查GSK中国商业贿赂事件,而瑞格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将直接决定GSK在中国贿赂事件的定性:究竟是不是公司行为。”该人士告诉本报。 2013年6月,GSK在中国涉嫌商业贿赂案发;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贿赂行为被中国有关方面正式认定为“公司行为“,被判罚金30亿元,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GSKCI)前中国区总经理马克锐(MarkReilly)等被告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驱逐出境。 而商业贿赂在美国如何认定,对现在的美国司法部调查和GSK来说可能都是最关键的问题。 “美国的《反海外贿赂法》是针对公司商业贿赂的最高标准的法案,根据这一法律,对于在美国设立和上市的公司,美国的司法机构任何时间都有权向海外公司进行调查。”昨日,主要负责涉外业务的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庆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她告诉记者,《反海外贿赂法》对于行贿行为设定了程度不同的几种处罚,分别施予公司和个人,除需公司承担200万美元罚款、个人判处10万美元罚金和5年以下刑罚外,该法案最严厉的地方在于其“选择性罚款”。 “如果确认行贿,可以处以行贿图谋利益的数倍,这个数字往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此外,竞争对手也可以提起市场被不正当竞争挤占的诉讼,美国证监会可以裁定其撤市,联邦内禁止交易、剥夺出口等毁灭性打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她告诉记者。 中国公安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来,葛兰素史克向超过700家旅行社及咨询公司转移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依此推断,如若美国司法部认定在中国商业贿赂是公司行为,则GSK很可能将承担数倍于30亿元人民币的罚金。 不仅如此,GSK在英国总部还将很有可能继续面临更加严厉的惩罚。 2012年7月英国颁布《反贿赂法》,该法目前已经被公认为超越美国《反海外贿赂法》的全球惩罚范围最宽、惩处力度最严格的“反腐**”。 “不能解释”的裁员? 而3月6日的大规模裁员,正是发生在GSK接受司法调查的关键阶段。 “北上广在3月5日、其他城市在3月4日收到了通知,要求我们在3月6日参加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面谈,虽然没有说到底是什么事,但是语气很强硬,说不来就自己承担严重后果。”昨日,曾在北京参加3月6日约谈的沈扬(化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按照他的描述,这个由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主持的约谈并没有在公司举行——“在东四环的万豪酒店,一个一个人地进去,说你违法了公司纪律,宣布单方面和你解除劳动合约,对你提出的问题,他们只是回答‘不能解释’。”他告诉本报记者。 沈扬在GSK已经工作了10年,他告诉记者,和之前裁员不同,这一次的裁员大多是5年以上的“高年资”员工以及大区经理等资深员工,甚至包括一个重点产品线的总监。 “根据劳动法,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须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且要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而且裁员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京都律师事务所主要研究劳动纠纷的律师贾宝军律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如果涉及150人的裁员而没有向当地的人社部门报备,肯定是不合法的。”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就上述问题向GSK中国确认,对方表示对具体问题无法提供详细回答,也并未回应是否涉及以裁员规避美国司法调查,以及违反中国法律裁员等问题,仅表示,“对有清晰证据表明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葛兰素史克必须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包括终止劳动合同。” 据被裁的一名中高层透露,3月6日解聘的员工90%以上都是地区经理以上的级别,属于中高管理层,大多数曾获得过公司各种各样的奖励,其中不乏列入人才保留计划,而且这些员工大多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还有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员工。此外,还包括3名孕妇和4名正在哺乳期的员工。但以上信息尚未得到GSK官方确认。 “被谈话的员工公司要求在3月9日前通知公司,要么提交辞职报告,公司视为其主动辞职,否则将在人事档案上留下污点记录;并要求在3月13日前上交所有的电脑、iPad和门禁卡等物品;所有被解职的员工没有任何赔偿,而且去年的评分直接降为最低5分,意味着去年的奖金归零。”张弛告诉记者。 而最让张弛觉得不能理解的是,公司并没有给他们出具一份正式的解聘合同,也没有写明具体的解聘理由。 “我们后来交流了一下,在大家被约谈的过程中,公司出具的口头证据无非是组织旅游、礼品、不合理的讲课费、假发票等,更有甚者还有删除邮件,知晓下属的“不当”行为,以提高销量为目的的科室会等匪夷所思的理由。公司的约谈没有留下任何书面的资料,员工当天的邮件系统全部被关闭,门禁也于当天失效。同时,GSK公司在各大办事处加强了安保的力量,所有进出员工必须刷门禁,我们感觉自己被设计了。”他说。 救命稻草 张弛所说的“被设计”缘于一周后公司新架构的对外公布。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裁员发生的一周后,GSK中国宣布了新的组织架构,以这次受灾最严重的肝炎治疗领域为例,新的架构将地区经理以上(包括市场部人员)由原来的170人缩减为132人,减员比例高达23%;而在此次裁员中该治疗领域有超过31人被解除合约,其中尚不包括接受警告而待岗的。 “之前被裁员的总监也正是之前的肝炎产品总监,因为肝炎事业部的两条产品线合并,管理层也必然有‘被多出来的’。”张弛告诉记者。 而在沈扬看来,突然降临在他们这些管理层身上的解聘或许并不简单。 “2014年开始,公司进入所谓模式转型的‘第二篇章’,很多市场都收缩不做了,加上出事后清退和主动离职的销售代表,二线城市的市场基本没有人去覆盖,甚至在原有的一线城市重点市场,也被竞争对手拿去了不少市场份额。”他说。 2014年1月,受中国区商业贿赂案影响,GSK中国宣布开始其薪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对直接面向处方医生的销售员工的评估和薪酬体系进行根本性调整,不再以个人的销售指标完成情况为基础。 突然转变的销售方式既需要长期的适应期,也需要市场的重新培育,GSK开始告别之前的高速增长。 “2014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约20%,而同期GSK的销量则约下降了20%;2013年仅处方药领域,我们的销售代表最多达到5000个,而现在仅有2000个,开源节流于是就成为了公司业务停滞期的一根救命稻草。”沈扬向记者透露。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GSK的肝炎组~~~~2006年以前,捧着金饭碗吃饭。2006年博路定上市~~~年,阿德福韦的国内仿制品陆续上市~~~到2010年已经疲态尽显~~~~2011年在争夺替诺福韦的战役中惨胜BMS,但是替诺福韦肝炎的适应症要才能拿到。然后是拉米夫定的仿制品,根本包不出去,没有人要。到了2013-14年,恩替卡韦的仿制品纷纷出炉,替诺福韦将上未上,摊上了官司。其实砍肝炎组,一点也不奇怪。以前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从博路定上市到2014年替诺福韦肝炎适应症获批前,就靠着两个拉米夫定这个亲儿子,还有抱来的阿德福韦,既要和BMS的博路定打,还要和诺华的替比夫定打,还要和罗氏的长效干扰素打,还要和国内正大天晴等阿德福韦的仿制品打,到后期还加上了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的仿制品。而自己的儿子一直是那两个,在其他后出来的品种的对比下,特别是拉米夫定,简直拿不出手。除了寄希望于替诺福韦早点出来,就啥招也没有了,砸钱、苦苦支撑。没有人去搞新品种,没有人想过,是不是弄两个新点的品种支撑下。说句实在话,GSK的肝炎组,有今天,并不奇怪。 唏嘘一下,感慨一下,胡言乱语一番,谢绝追杀。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edited on
不过,真是个典型案例。 当年我在某司的时候(07年),和GSK中国的BD团队接触过。一水的海归,一水的MBA,一水笔挺的西装,英语口语让我自惭形秽。唯一的问题是:没有一个人有药品销售或市场推广经验,更不用说什么注册之类的了。如果年的时候,还是这种BD团队,指望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去为肝炎组弄新品种,结果肯定只能是洗洗睡吧。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成非非 销售的工作很难找吗?还是对GSK有就业歧视?还是现在的国内企业都不喜欢有外企背景的员工? 这个可能要从多方面说了。首先,歧视恐怕难免,毕竟GSK出了这种事情,其他公司难免会带有色眼镜看GSK的员工。其次,销售工作,也要看什么级别,代表,高代找工作,恐怕不会很难,但是地区经理就要打问号了,总监更不用说。内企不喜欢外企背景的员工到不见得,但是外企做久了,对于去内企,可能心里会担心。更主要的是,销售很多是垫钱的,先卖出去,回头找公司报销。现在裁员,一个是突然,一个是补偿,一个是报销。半年前先吹风,可能冲击就不会这么大了。被裁员工的抵触可能也不会那么大。之所以没有吹风,很可能是——GSk总部对于中国的生意,最近才进行了新的规划。这也可以理解,看事情看一年,2014年的销售和业绩,要到2015年初才出来,然后总部评估,多方沟通,调整战略~~~差不多2月下旬到3月上旬了。个人感觉,GSK这次在中国是破罐破摔了。潜在的违反中国劳动法,企业的雇主形象等等,统统不在乎了。潜台词是:GSK打算逐步放弃在中国的处方药生意(至少是大部分处方药)有关,在中国进行战略收缩。在中国做事情,如果打算大规模扩张和发展的,compliance方面肯定会出问题,特别是:1、GSK在中国的pipeline有问题,青黄不接;2、CFDA的审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严控compliance,基本不可能扩张。出了这种事情,可能GSK只剩下在华战略收缩一条路了,特别是在处方药领域。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edited on
拉横幅的,先看看自己身上是否干净!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GSK已经破罐破摔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GSK在职员工怎么看?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zhulikou431 edited on
其他外企怎么看?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据说,2014年,Be公司也有类似情况。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雅虎中国研发中心关闭,遣散员工的,解决方案是N+4记者采访员工,员工表示很快就能找到工作,年前就有HR勾搭上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比较关心的是这些人会失业吗?销售的工作很难找吗?还是对GSK有就业歧视?还是现在的国内企业都不喜欢有外企背景的员工?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成非非 edited on
成非非 销售的工作很难找吗?还是对GSK有就业歧视?还是现在的国内企业都不喜欢有外企背景的员工? 这个可能要从多方面说了。首先,歧视恐怕难免,毕竟GSK出了这种事情,其他公司难免会带有色眼镜看GSK的员工。其次,销售工作,也要看什么级别,代表,高代找工作,恐怕不会很难,但是地区经理就要打问号了,总监更不用说。内企不喜欢外企背景的员工到不见得,但是外企做久了,对于去内企,可能心里会担心。更主要的是,销售很多是垫钱的,先卖出去,回头找公司报销。现在裁员,一个是突然,一个是补偿,一个是报销。半年前先吹风,可能冲击就不会这么大了。被裁员工的抵触可能也不会那么大。之所以没有吹风,很可能是——GSk总部对于中国的生意,最近才进行了新的规划。这也可以理解,看事情看一年,2014年的销售和业绩,要到2015年初才出来,然后总部评估,多方沟通,调整战略~~~差不多2月下旬到3月上旬了。个人感觉,GSK这次在中国是破罐破摔了。潜在的违反中国劳动法,企业的雇主形象等等,统统不在乎了。潜台词是:GSK打算逐步放弃在中国的处方药生意(至少是大部分处方药)有关,在中国进行战略收缩。在中国做事情,如果打算大规模扩张和发展的,compliance方面肯定会出问题,特别是:1、GSK在中国的pipeline有问题,青黄不接;2、CFDA的审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严控compliance,基本不可能扩张。出了这种事情,可能GSK只剩下在华战略收缩一条路了,特别是在处方药领域。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edited on
GSK要转OTC了么。但是OTC的市场很难做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成非非 GSK要转OTC了么。但是OTC的市场很难做啊,去年上半年就放话了,要变成healthcare的公司,在中国的生意,分成四块:OTC,疫苗,肝炎,呼吸,其他或者放弃或者外包/代理出去。现在看这架势,肝炎和呼吸恐怕要进一步收缩。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去年上半年就放话了,要变成healthcare的公司,在中国的生意,分成四块:OTC,疫苗,肝炎,呼吸,其他或者放弃或者外包/代理出去。现在看这架势,肝炎和呼吸恐怕要进一步收缩。 其实Healthecare做的好也挺有市场,比如说糖尿病的营养补充或营养治疗什么的,其实在国外做的蛮好,但是国内的医生不太认可,可能要做很久的学术推广,如果没有非常规手段的话,我觉得满难做的。OTC的话现在能做的品种也不多,还是挺同情GSK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这是一个案例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zhulikou431 这是一个案例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1、GSK的HR强势和执行总部政策的执行力2、GSK的HR,恐怕不太专业(大规模裁员,不是公司说裁就能裁的,我估计,中国的法规,都没有被其HR报告给UK总部)不过,说这些也没有用,GSK的HR,本来就是这种风格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zhulikou431 这是一个案例的确是个经典案例。我到现在,都有种蝴蝶效应的感觉。砍了一个总监,换了一场举报,来了一轮搜查~~~~已经被罚了30亿RMB,不知道还要被罚多少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1、GSK的HR强势和执行总部政策的执行力2、GSK的HR,恐怕不太专业(大规模裁员,不是公司说裁就能裁的,我估计,中国的法规,都没有被其HR报告给UK总部)不过,说这些也没有用,GSK的HR,本来就是这种风格 现在大的公司,人力资源不是都外包了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现在大的公司,人力资源不是都外包了么 外包的是基本工作,例如工资发放等等~~。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的确是个经典案例。我到现在,都有种蝴蝶效应的感觉。砍了一个总监,换了一场举报,来了一轮搜查~~~~已经被罚了30亿RMB,不知道还要被罚多少 30亿的RMB啊,GSK最好的时候一年在中国的利润有30亿么?感觉特别狠啊。如果GSK在面临本国和美国的处罚,GSK估计好几年都缓不过来了……这是后台不够硬然后被杀鸡给猴看了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GSK的肝炎组~~~~2006年以前,捧着金饭碗吃饭。2006年博路定上市~~~年,阿德福韦的国内仿制品陆续上市~~~到2010年已经疲态尽显~~~~2011年在争夺替诺福韦的战役中惨胜BMS,但是替诺福韦肝炎的适应症要才能拿到。然后是拉米夫定的仿制品,根本包不出去,没有人要。到了2013-14年,恩替卡韦的仿制品纷纷出炉,替诺福韦将上未上,摊上了官司。其实砍肝炎组,一点也不奇怪。以前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从博路定上市到2014年替诺福韦肝炎适应症获批前,就靠着两个拉米夫定这个亲儿子,还有抱来的阿德福韦,既要和BMS的博路定打,还要和诺华的替比夫定打,还要和罗氏的长效干扰素打,还要和国内正大天晴等阿德福韦的仿制品打,到后期还加上了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的仿制品。而自己的儿子一直是那两个,在其他后出来的品种的对比下,特别是拉米夫定,简直拿不出手。除了寄希望于替诺福韦早点出来,就啥招也没有了,砸钱、苦苦支撑。没有人去搞新品种,没有人想过,是不是弄两个新点的品种支撑下。说句实在话,GSK的肝炎组,有今天,并不奇怪。 唏嘘一下,感慨一下,胡言乱语一番,谢绝追杀。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edited on
成非非 现在大的公司,人力资源不是都外包了么人力管理很重要,不可能都外包。程序化的,可控工作会外包。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有奖竞猜:Gilead是否会在1-2年内收回替诺福韦在中国的销售?我出10个丁当,我认为会收回,Gilead已经在上海建代表处了 下注啦下注啦 就歪你的楼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有奖竞猜:Gilead是否会在1-2年内收回替诺福韦在中国的销售?我出10个丁当,我认为会收回, ...我叮当比你多,你不能给我。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悬赏一周,下周五结束。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zhulikou431 我叮当比你多,你不能给我。 你可以给我啊。没准这一轮肝炎组的调整和砍人,就是因为Gilead已经向GSK提出要收回替诺福韦所引发的呢?没有替诺福韦,肝炎组恐怕要歇菜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GSK的肝炎组~~~~2006年以前,捧着金饭碗吃饭。2006年博路定上市~~~年,阿德福韦的国内仿制品陆续上市~~~到2010年已经疲态尽显~~~~2011年在争夺替诺福韦的战役中惨胜BMS,但是替诺福韦肝炎的适应症要才能拿到。然后是拉米夫定的仿制品,根本包不出去,没有人要。到了2013-14年,恩替卡韦的仿制品纷纷出炉,替诺福韦将上未上,摊上了官司。其实砍肝炎组,一点也不奇怪。以前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从博路定上市到2014年替诺福韦肝炎适应症获批前,就靠着两个拉米夫定这个亲儿子,还有抱来的阿德福韦,既要和BMS的博路定打,还要和诺华的替比夫定打,还要和罗氏的长效干扰素打,还要和国内正大天晴等阿德福韦的仿制品打,到后期还加上了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的仿制品。而自己的儿子一直是那两个,在其他后出来的品种的对比下,特别是拉米夫定,简直拿不出手。除了寄希望于替诺福韦早点出来,就啥招也没有了,砸钱、苦苦支撑。没有人去搞新品种,没有人想过,是不是弄两个新点的品种支撑下。说句实在话,GSK的肝炎组,有今天,并不奇怪。 唏嘘一下,感慨一下,胡言乱语一番,谢绝追杀。 GSK现在的研发开始本地化了,搞新品种,想的容易,GSK中国的R&D没那么大的魄力的,还是深挖既往上市的品种安全一点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GSK现在的研发开始本地化了,搞新品种,想的容易,GSK中国的R&D没那么大的魄力的,还是深挖既往上市的品种安全一点我不是说从临床前开始从头搞啊。其他公司刚批出来的,或者接近获批的品种,和肝脏搭边的,不能弄么?不然,要BD干什么?比如什么牛磺酸熊去氧胆酸~~~就是个纯BD操作,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撑不住了,从其他人手里买两个(话说替诺福韦不也是从Gilead手上买来的么?)品种,撑过青黄不接的阶段,稳定队伍和销售产出。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你可以给我啊。没准这一轮肝炎组的调整和砍人,就是因为Gilead已经向GSK提出要收回替诺福韦所 ...你悬赏,我给你叮当?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30亿的RMB啊,GSK最好的时候一年在中国的利润有30亿么?感觉特别狠啊。如果GSK在面临本国和美国的处罚,GSK估计好几年都缓不过来了……这是后台不够硬然后被杀鸡给猴看了么还是那句话,No Zuo No Die。干政府事务的总监,是能轻易砍的么?这叫自作孽,不可活。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个人认为GSK 基本上没有太多希望了,逐渐退出中国市场的医药大公司行列........新人不太敢再去,在职的人没心思干活,走的人得不到合理的尊重和赔偿各种打官司和搞新闻.......名声已经很不好了,就不能再挽救一下自己公司的声誉吗?确实是蝴蝶效应,当初裁掉那个总监的时候,客气一点,做得不那么绝一点,也不至于被报复得这么惨吧?所以公司还是要善待你们的员工,你不知道一个任性的决定背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命运?? 尤其是当今反腐常规化前提下。。。。。也有可能背后还有很深的原因和不为人知的阴谋.......所以GSK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不过,真是个典型案例。 当年我在某司的时候(07年),和GSK中国的BD团队接触过。一水的海归,一水的MBA,一水笔挺的西装,英语口语让我自惭形秽。唯一的问题是:没有一个人有药品销售或市场推广经验,更不用说什么注册之类的了。如果年的时候,还是这种BD团队,指望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去为肝炎组弄新品种,结果肯定只能是洗洗睡吧。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的确是个经典案例。我到现在,都有种蝴蝶效应的感觉。砍了一个总监,换了一场举报,来了一轮搜查~~~~已经被罚了30亿RMB,不知道还要被罚多少 啊,多么痛的领--悟--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deliatian 确实是蝴蝶效应,当初裁掉那个总监的时候,客气一点,做得不那么绝一点,也不至于被报复得这么惨吧?所以公司还是要善待你们的员工,你不知道一个任性的决定背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命运?? 尤其是当今反腐常规化前提下。。。。。说句实在话,我这样的小喽啰,砍了也就砍了,不会给任何公司造成任何大的不利影响。但是政府事务总监~~~~那可是 X 二代的铁饭碗啊!X 二代之间互砍没有关系,但一个英国佬敢砍这种人的饭碗,必须严惩不殆!不然会危及一大批 X 二代的。别说是GSK,就是奥黑老婆开的公司,也要让其下不来台,必须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edited on
yuuyake 说句实在话,我这样的小喽啰,砍了也就砍了,不会给任何公司造成任何大的不利影响。但是政府事务总监~~~~那可是 X 二代的铁饭碗啊!X 二代之间互砍没有关系,但一个英国佬敢砍这种人的饭碗,必须严惩不殆!不然会危及一大批 X 二代的。别说是GSK,就是奥黑老婆开的公司,也要让其下不来台,必须的! 哈哈哈,正解!!!别太谦虚啦,你不是小喽啰,也不敢随便砍的,哈哈~~话说同样某大集团因为乌龙事件而裁员,裁之前一两年都不咋上班或者一周甚至半月上几天班(还是大家轮班制,因为生产很少),工资福利照发不误,最后没办法效益还是缓不过来裁员,普通员工N+3 加签字费1W, 老员工N+6, 有老员工直接领了三十多W ,然后各级别人士拿着钱屁颠屁颠立马就跑下家报道去了........GSK应该学学,花小钱免大灾.....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不过,真是个典型案例。 当年我在某司的时候(07年),和GSK中国的BD团队接触过。一水的海归,一水的MBA,一水笔挺的西装,英语口语让我自惭形秽。唯一的问题是:没有一个人有药品销售或市场推广经验,更不用说什么注册之类的了。如果年的时候,还是这种BD团队,指望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去为肝炎组弄新品种,结果肯定只能是洗洗睡吧。这种局面,目前在某些公司,还存在。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uuyake 说句实在话,我这样的小喽啰,砍了也就砍了,不会给任何公司造成任何大的不利影响。但是政府事务总监~~~~那可是 X 二代的铁饭碗啊!X 二代之间互砍没有关系,但一个英国佬敢砍这种人的饭碗,必须严惩不殆!不然会危及一大批 X 二代的。别说是GSK,就是奥黑老婆开的公司,也要让其下不来台,必须的! 版主大人不要乱说实话好么,当心被查水表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杭区事业单位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