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破产了,集体企业破产职工安置去要饭好吗

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破产千万富翁遭老赖欠款沿街乞讨
千万富翁落到如此田地令人唏嘘本报白山讯 一个身价千万的富翁,“失足”栽进一个合作开发项目中,最终导致破产。如今,已倾家荡产的他只能是一边沿街乞讨,一边叫卖他人“抵债”的房屋产权证,以此来寻找肯帮他打官司的“高人”。千万富翁当街叫卖房产证11月7日上午,天灰蒙蒙的,平日里很热闹的白山市政府广场也因阴沉的天气而变得很是萧条,偶尔走过几个人也都是加快了脚步。一个中年男子手持一张巨大的红纸不断地在原地“打转转”,纸上的“征集广告”4个大字很是醒目。“有人当街叫卖房屋产权证,这是不是违法啊!”记者接到群众报料后,迅速赶过去一探究竟。该男子的“征集广告”中写道:我姓沈,原吉林省临江市玮业特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五年前,我与吉林蛟河龙信公司签订沙棘种植栽培协议,因对方无力偿还,故愿拿12处房产抵债,但因诸多原因,临江市法院一直未将这些房产执行给我,导致目前我已倾家荡产,身无分文,负债累累。由于无力再继续打官司了,所以我自愿将这12处房产的产权证进行出让处理。如果哪位高人有能力和经济实力,可以直接与我联系。“我是迫不得已才这么做的,我也感觉很不好意思!”“广告男”对记者说,他叫沈玮,今年52岁,1979年东北林业大学林学本科毕业,高级营林工程师,曾任临江市林业局营林处处长。2004年辞去林业局的工作,只身“下海”闯荡,并注册了50万元资金,成立了我省唯一一家从事生态开发的专业公司——吉林省临江市玮业特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我最开始是在临江苇沙河搞绿化苗和红松嫁接苗的培育,先从100多亩干起,逐渐扩大到1000多亩,后来发展壮大,在白山地区多个县、(市)区都有了自己的培育基地,加起来超万亩。”沈玮说,他以培育科技含量高的特种经济林见长,其技术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我培育的绿化苗市场价是一棵少则20元,多则300元,红松嫁接苗也能卖到7元到18元不等的价格,五味子苗也在3毛至5毛之间!”由于一年销售额可达400多万元,所以沈玮用短短两年的光景就完成了生意人原始资本积累的整个过程,晋身固定资产达千万的富翁行列。那么,沈玮的身份是否如他自己说所的那样,他到底曾经是不是一个千万富翁呢?经过记者多方核实,他说的是真的。12本房产证抵债320万欠款2005年,是沈玮事业最为辉煌、鼎盛时期。当年4月的一天,时任吉林龙信沙棘系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李家荣主动找到沈玮,提出两公司合作事宜。很快,二人便达成共识,签署了一份《沙棘果树种植栽培协议》,由沈玮为李家荣栽培沙棘果树,并提供地块和管理果树和育苗。李家荣则提供树种和栽培费用。此后,李向沈提供了种子,沈则按《协议》约定的内容进行了种植。“我方当年播种了40亩,总育苗量800多万株,但因李家荣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抓,我无法再与他取得联系,而不得不将种植的沙棘树苗毁掉。”沈玮称,首次合作,自己便损失了30余万元。2006年8月,李家荣取保候审出来了。他再次找到沈玮要求继续合作,并承诺因他给沈玮造成的30多万元损失,他会加倍赔偿。日,李家荣和沈玮再次签订《沙棘果树种植栽培协议》。由于李提供的第一批种子有问题,沈又损失了20余万元。很快,李又为沈提供了第二批种子。同年8月15日,李家荣来到沈玮处检查验收苗木培育和抚育清林情况。次日,李给沈写了一份承诺书。承诺育苗费50万元,抚育清林费30万元,总计80万元最迟于2007年末付清。“我于2007年10月份开始催要欠款,李家荣开始时总是说明天给、后天给的,到后来根本也没给啊。”鉴于李家荣无法偿还欠款的事实,同年12月5日,李家荣与沈玮签署了一份《资产转移协议书》。双方经协商共达成6项协议。针对协议书中的内容,12月25日,李家荣又书写了一份《资产移交声明》。内容为:李家荣与沈玮从2005年至2007年合伙以来因拖欠沈玮各项费用累计320万元,至今无力偿还,按合同第五条违约规定,今将公司全部资产(厂区、厂房及公司现有一切资产)赔偿给沈玮,用作对沈玮损失的一点补偿,因此造成的一切遗留问题(包括李家荣所欠的其他债务等)均由李家荣自己承担。该声明不仅有李家荣的签名,还摁了手印。此后,李家荣将涉及该公司的12本房屋产权证全部交给了沈玮。三次胜诉却拿不回一分钱“我拿着这些产权证根本就没有用,它也转化不了钱。”因欠外债过多,且已走投无路,沈玮无奈之下于2008年6月将李家荣所在的吉林龙信沙棘系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法院依法判决龙信公司赔偿各项损失320万元及利息并多次催要欠款的各项费用5万元。对此,临江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解除原、被告签订的沙棘果树种植栽培协议及沙棘果的果、叶回收协议;被告吉林龙信沙棘系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15日内,将该公司办公室等12处房产交付给原告,房产过户费用由被告承担。吉林龙信公司不服一审判决,遂向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日,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了该公司的上诉,维持了原判。此后,吉林龙信公司又向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同年8月20日,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指令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此案。日,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撤销了一审和二审的判决,发回临江市人民法院重审。日,临江市人民法院作出重审判决:解除原、被告签订的沙棘果树种植栽培协议;被告于本判决生效后将12处房产交付原告,房产过户费用由被告负担。10月11日,吉林龙信公司再次向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请了上诉。目前还未判决。“短短2年多,我们在法庭上对峙了4个回合,其中3个回合我都胜了,但就是要不来一分钱。”沈玮对记者说,正是因为吉林龙信公司的违约、欺骗以及赖账的行为,才将他好端端的一个公司给拖垮的。“保守估计我的损失能有上千万,这其中包括70多名员工8个月的工资、山场承包费、山场割灌清理、材料、油料、水电、农药化肥等费用。此外我还要承担所欠费用的利息,同时造成我公司无法经营而停业,两年多来山场基地无法管理经营,导致多种经济林木因无钱培育已成片死亡。”沈玮说,为还债,他已把包括4辆车、8栋楼房等资产全部卖掉了,妻儿也离他而去。目前吃饭都成了问题。而为了最终能讨个说法,他只能是一边沿街乞讨,一边寻找可以出手救他的“高人”。律师称终审判决前出卖产权证涉嫌违法记者就沈玮当街叫卖他人“抵债”的房屋产权证一事咨询了相关律师。律师表示,在法院没有最终判决之前,沈玮就要出卖这12本产权证,其行为涉嫌违法,但不构成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gavinyan]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母亲为市内一停产10余年,且负债累累的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单位中断缴纳医保已5年。母亲患尿毒症两年,巨额透淅费只能自己承担而与医保无缘。好不容易熬到政府拆迁征用企业土地房产,却被告之企业应得的大部分拆迁补偿款得用于还债,余下的钱不足补交医保欠款。请法律界人士指点,政府对该企业采用“解体”而不是“破产”处置,是否合法?  急盼指教,几百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辛苦一辈子,当年企业红火时为国家创造那么多税收,现在却病无所医,悲惨!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重庆七、八、九十年代的家庭,大部份应该用过该企业生产的产品。  双菱电器
  政府主管部门的解释是:集体企业只能“解体”,国有企业才能“破产”。  但我仔细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并未涉及企业所有制问题。以我的理解,只要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都适用于《破产法》。
  “解体”与“破产”    是截然不同的后果    “解体”是一个法律概念还是政策概念?    请懂法的高人指点。
  请懂法的高人指点
  近700企业员工被单位中断医保,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干什么?  重庆有多少人“享受”如此待遇?  病无所医难道不是“民生”大事?
  这种没钱交医保统筹的企业,政府为什么不及时把它“解体”或“破产”?    重庆检查,可否以案释法,让我等明白?!
  呼唤重庆检查以案释法
  肯定可以破产的,私有企业都可以破产呢,不过一般政府不愿意企业走破产这个程序,宁愿拖起。其中牵涉的事情比较繁杂,一下子给你解释不清楚
  这个问题,应问有关部门。
  可以破产的。
  谢谢楼上各位。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有关部门”是不会正面解答的。  某些人刻意绕过破产,实质是为了绕过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会让好些人现形。
  该企业当初向银行贷款的300万元债权,已拍卖给了私人。  据说此人为某行长亲戚,现在,他可以从拆迁补偿款中拿走2000多万。  剩余的1000多万不够安置职工及补交这些年企业拖欠的医保统筹。  如果破产,应当优先安置职工并补齐企业多年欠费。  剩余部分才可以偿还债务,有多少还多少,没有则不还。  但在该企业主管部门主导下,正实施“解体”。
  该企业近700名职工及退休工人的权益谁来保护?  “有关部门”正全力保护债权人利益。  政府,或者说政府的某些人,你们在干什么?  重庆检查,可否关注一下???
  重庆检查,可否关注一下???
  我没有理由不相信    “政府”、债权人、企业管理者    正在合谋侵害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结局是----    债权人得到比“破产”更多的权益    企业管理者规避了“破产清算”    “政府”或者说政府的某些人,得到了......(大家都懂的)    而企业员工及退休人员,谁来为他们主张权益???
  重庆检查,请关注本案!!!
  盼司法界人士指点。
  请教律师  我母亲在被中断医保期间的医疗费,有没有法律依据  要求企业承担
  盼司法界人士指点。
  盼司法界人士指点。
  唉!一声叹息!  丛林法则,  对尔等P民  最多还你一句  中国特色!
  盼司法界人士指点。
  重庆检查,此案必有惊人内幕,请关注。
  破产,是用法律协调并兼顾债务人债权人利益。  解体,却把债权人利益放在首位。  要不要民生?  要不要和谐??  要不要稳定???
  盼司法界人士指点。
  重庆市潼南县丝二厂也是属于集体企事业。这次和国营企业的丝一厂同时清算解体。方案一样。
  重庆检查,政府按解体处置该企业是否合法?  请解答。
  谢谢风中之竹。
  请教重庆检查,“解体”是不是法律术语?  若不是,有关部门为何有《破产法》不依?  背后有什么猫腻?
  在亏损的企业里   不叫养老保险是很正常的  养老保险都是自己 或是单位在交   和ZF没关系
  重庆检查,本案如果有行贿受贿、职务侵占、违法行政等问题。  是否属你们职责管辖范围?
  32楼,问题是该企业主管部门正在实施解体工作,而且明确表示不走破产程序。  主管部门-----九龙坡区经委
  欢迎司法界人士讨论。
  楼主 这个你没法    把那个地卖的钱 是应该先把账还了   解体或是破产 可能都是差不多的   不管合不合法 就是这个集体企业 没钱 钱是关键 我想破产或是解体 都不能改变这个经费的问题。  这个医药费 基本上都是楼主你们家人自己出
  支不抵债时走破产程序(法律程序),意思是欠债权人的债务由法院宣判不还了;失去生产资料走解体程序,意思是欠债权人的债务偿还以后,已经没必要再继续维持下去;上面有人提及到—该企业当初向银行贷款的300万元债权,已拍卖给了私人,这就是有限责任公司,理应该按照股权比例实施清算。
  楼上,你不清楚《破产法》  破产是优先安置员工,然后缴清欠税,然后按比例清偿债务。  如果钱刚够安置及清偿对企业内部职工的欠帐,国家税款都可以洗白,债权人分文没有。
  欢迎讨论
  集体企业可以“破产”,市政府在2005年有规定.。
  欢迎讨论
  集体企业可以走破产还债程序
  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适用破产法;  解体,企业因吸收、合并以及其他原因不在进行生产经营;  据你所讲企业应得的大部分拆迁补偿款用于还债还有剩余,不属于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范畴,所以不适用破产法。  个人观点。。。
  楼上,企业内部拖欠职工部分是否属于债务?  而拖欠部份在破产时为法定优先清偿。  谢谢你的意见!
  优先偿还国家和银行的,再来是人民。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共18059个阅读者,14条回复 |
发表时间: 09:45
马航会不会就此破产[讨论] &&
横行教父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76-1.html
  马来西亚总理的发布会召开,马航失联事件,最终以悲剧拉上了阶段性的帷幕。
  3月25日上午,马航CEO表示将向每位乘客家属发放5000美元的慰问金,尽管这不是赔偿款,却也拉开了失联事件后期处理的序幕。
  后期处理,说穿了是要赔偿,马航要赔偿多少金额?有人算了算,大概是超过两亿人民币。对于一家航空公司来说,2亿元本来不算什么,比如国内最大的东方航空,去年的净利润30亿左右。但马航的状态比较特殊,财报上,马来西亚航空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亏损分别为47.4亿元、8.1亿元、22亿元人民币,总计逾77亿元。
  所以大家都在猜测马航会不会就此破产?
  说实话,马航这次出现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引导我们都去关注马航这家公司本来的质地。但我们发现,航空公司一般都是比较隐蔽的,马航也是有如迷雾一般。
  只能大概从它的官方资料看到,马航相当于马来西亚的国家航空公司,是国营的航空公司,主要基地在吉隆坡国际机场,历史可追溯到1947年成立的马来亚航空公司,马航已经运营了67年。
  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后,公司更名为马来西亚航空。1966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随后的1972年,公司被拆分成新加坡航空公司和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还有一点没想到,出事前,马航是全东南亚机队最多的一家航空公司。
  马航在马来西亚,就像中国的国航,马航在马来西亚具备独特的垄断资源。
  但10年前,马航在马来西亚国内也算遇到对手了----亚航。亚航是马来西亚的民营航空,于2004年登陆马来西亚交易所,融资8亿林吉特。但自2004年该国的亚洲航空上市以来,马航的日子就开始越来越艰难。亚航主营东南亚航线,策略是廉价机票,非国企低成本优势突出。这完全冲击到了马航,马航几度采取措施自救,但因为工会组织强大,对裁减人员和缩减工人工资及福利有较强保护,马航想缩减成本的策略至今没能成功。
  这种背景,加速了马航向廉价航空领域转型的决心。这种转型,使得马航在本次航难中损失的绝不仅仅是赔偿金额,而是远远大于这个的数字。
  廉价航空,首要稳固的就是用户数量。然而飞机失联事件对与用户信任恰恰是致命的。对于一个本身已经处于ICU,并且拼了身家性命进行转型的企业来说,更无异于晴天霹雳。前一阵马航的财务转暖,恰恰是客流提升。随着信用下滑带来的用户流失,以及前期投资被迫拉长的成本回收周期,马航头上的债务只会越来越重,特别是考虑到赔偿、搜索、客流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不排除,这将成为又一个被事故拖入死棋的航空企业。
  倒闭或者重组?
  这并非毫无根据,历史上航企在发生空难后走向没落的例子多的是。
  比如2010年8月,河南航空公司航班在黑龙江省伊春林都机场降落时发生坠机事故,随后,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公告,撤销河南航空有限公司名称。2002年中国北方航空在发生大连空难后,与南方航空重组。最著名的911航空事故后,美国航空业有5家公司相继申请破产保护,政府不得不拿出大笔资金提供支持。2008年,西班牙航空一架MD-82客机在马德里起飞时冲出跑道,并爆炸起火,事故造成154人死亡,事故4年之后,该公司停止运营。更早以前的还有泛美航空空难后,2001年,泛美航空被美国航空并购。
  但据我熟悉的一位业内人士说,马航跟它们都不一样。马航直接破产的可能性很小,马航是马来西亚国家包装的一个品牌,有政府背书。马航破产,损失的是国家航空品牌的形象。上而面举例的其他破产停运的航企中,都没有国家航空的性质,所以其命运与马航会有所不同。
  至于马航会不会重组,那也可能性太小。在这种关节头,其它航空公司难以与马航进行重组,投资马航等于是去救市。引入战略投资人只能是马航的一厢情愿,一般资本不会盲目介入。
  最大的可能性还是政府救急。碰到这种事,马来西亚政府注资的可能性最大,而且为使马航扭亏,可能还要让其剥离债务。此前多年来,马航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一直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维持着国家航空公司的形象。
  当然,有人说,如果这次失联事件处理不得当,影响了民众对于马航的整体信任度和美誉度,大胆猜测的话,不排除马来西亚官方另外创造一个国有航空公司品牌。
  如果是这样结局的话,倒不失为一件好事。资料结果让人惊讶,空难事件在马航的历史上早已不是第一次,其中有多次产生了人员伤亡。
  最著名的一次发生在日,马来西亚航空653号班机(MH653),遭到劫机后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丹绒古邦坠毁。这是马航首宗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机上93名乘客和7名机员无一幸免。
  这次航班于到达巡航高度后不久就被骑劫,而骑劫原因和随后坠毁的过程,到现在都仍然是个未解开的谜团。
  直到坠毁之后,才有人见到沼泽上正在燃烧的残骸。残骸后来获得确认是马来西亚航空653号班机。机上无人生还,而且没有一个人的尸体能认出来,飞机是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和非常高的速度撞向地面。
  飞机的机舱通话记录器后来被找到,发现以下惊人的事情:
  当劫机者于接近坠毁前控制飞机后,把机长和机师都反锁在驾驶舱内,在他们的对话中,显示气氛不紧张,而劫机者和两名机员的对话都是以温和的语气交谈。突然间,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两下枪声,不久再传来第三下枪声,也就是最后一下。
  在这个时候,飞机还是可以控制的,而自动导航系统也仍然开着。然后出现一下可能是驾驶室门爆破的声音,接下来出现一堆乘客的尖叫声和咒骂声,而这个阶段再没有听到在驾驶室内发出的声音,是来自两名机师和劫机者的。
  后来自动导航系统解除连接,可能是有强行进入驾驶室的人尝试驾驶飞机,但那个人并不懂如何操作飞机。调查员认为有人把操纵杆向后拉,令机头拉高,而这个动作令飞机作出相应的反应,而量度超出了人可承受的力度,使飞机承受了逐渐增强、且最后无法控制的俯仰震荡,即是所谓的飞行员诱发震荡。然后再出现一次强烈的起伏,令飞机最后在沼泽坠毁。劫机者操日文口音,令人怀疑劫机和谋杀机师的计划是由日本赤军策划的。
  所有人体残骸后来都经过X光处理,来尝试在残骸中找出导弹的证据,但最后并没有找到任何武器和子弹的痕迹。而这些人体残骸后来在一个公墓集体安葬。这次事故成为了马来西亚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空难事故,也是曾经震惊全球的十大飞机劫持案之一。
  有这么多的前科,经历这次空难,对马航的信任度是彻底的打击,这对它来说是致命的,它的救援成本自然也会非常的高。马来西亚政府还不如放弃创造一个新的国有航空公司品牌!(许一力)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13 于
10:00 编辑]【恭喜,该文被华声论坛头条选录,特奖励花生3,玫瑰3。请查收!~】
本帖助威记录
总计:魅力1点
回复时间: 10:30
没有实力,经营管理不善,
对客户负责,不如优胜劣汰,自裁算了
回复时间: 11:27
这问题。。。
回复时间: 13:04
马航这次表现的是一拖二瞒一错再错的无赖相!根本没有诚信和良心可言。
回复时间: 14:51
马航真恶心,钱能买来生命啊
回复时间: 15:16
一个马航倒下了,另一个马航会起来。因为,不出事,一般来说是赚的。出了事,老板不会去要饭。赔点钱了事。
回复时间: 16:43
回复时间: 16:47
马来西亚对中国没那么友好的
回复时间: 18:20
回复时间: 22:04
恶心 的马航政府
回复时间: 23:02
虱多不痒,帐多不愁;破不破产,政府统筹也.
回复时间: 23:07
回复时间: 08:16
回复时间: 11:05
原帖由 yuanrts 于
13:04 发表
马航这次表现的是一拖二瞒一错再错的无赖相!根本没有诚信和良心可言。
碰到劫机这一类问题,就不是马航想怎么表现的问题了,这是国家意志在左右整个谈判及坠机后的新闻导向和公开程度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体所有制企业破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