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的影响营业利润的科目记什么科目

累计折旧能用于营业利润的计算吗_百度知道
累计折旧能用于营业利润的计算吗
累计折旧不能用于营业利润的计算。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利润是企业最基本经营活动的成果,也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已对营业利润进行了调整,将投资收益调入营业利润,同时取消了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的提法,补贴收入被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利润减营业外收支调整即得到利润总额。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属于资产类科目,累计折旧的金额,不是损益类科目,不能参入营业利润的计算 计提折旧时。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不能,已经记到对应的成本费用科目中了
来自团队:
累计折旧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不能直接用于营业利润的计算。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可以的。但是一般来说累计折旧当期发生额(期末-期初)应该与营业利润中费用(折旧费)一致累计折旧是资产负债表的项目
原则上是能的。相关部门会找你事的
能,通过计提折旧最后进入主营业务成本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的决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企业应该设置&利润分配&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   本科目应当分别设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本科目年末余额,反映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利润分配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借记本科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本科目(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贷记&盈余公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2.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本科目(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付股利&科目。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本科目(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记&股本&科目。  3.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盈余公积补亏)。  4.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就是累积未分配的利润数额;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数额。结转后,本科目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例】甲股份有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为0,本年实现净利润1000000元,本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0000元,宣告发放现金股利400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000 000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00 000         &&应付现金股利 400 000     贷:盈余公积 100 000&       应付股利 400 000   &同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0 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00 000           &&&应付现金股利 400 000 【】 责任编辑:雨非
&&&&&&&&&&
实务课程分类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原创精品】2002——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试题及参考答案,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初级会计实务视频,初级会计实务练习题,初级会计实务电子书,初级会计实务讲义,初级会计实务pdf,初级会计实务习题,初级会计实务重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原创精品】2002——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试题及参考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今日新帖:6556 在线学员:25993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5
第一章  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二)利润的构成  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营业外收入)-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依赖于上述公式中诸要素的确认。经典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交易和事项中,不会影响企业发生当期营业利润的有(  )。  A.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费用增加,一方面影响利润,另一方面影响营业利润)  B.出售无形资产取得净收益(营业外收入,影响利得、利润总额,与营业利润无关)  C.开发无形资产时发生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无形资产成本,与损益无关)  D.自营建造固定资产期间处置工程物资取得净收益(计入工程成本的冲减或者走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利润无关)  E.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利润的一项组成)【答案】BCD【解析】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影响营业利润的计算金额,选项A不符合题意;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发生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营业利润的计算金额,选项E不符合题意。
最美女会计
楼主其他文章
1746主题帖
2576问答数
论坛等级: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高级会计师
回帖:17108
经验:71259
鲜花:<span id='flower9
金币:<span id='medal1533
加油,做得很好,坚持哦
论坛等级:黄金会员
学术级别:中级会计师
回帖:1498
经验:3291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0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5704主题帖
12076问答数
论坛等级: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资深会计师
回帖:52008
经验:176928
鲜花:<span id='flower65
金币:<span id='medal346
回复#楼主楼一寸微光的帖子你一定是最棒的
1068主题帖
1153问答数
论坛等级: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中级会计师
回帖:9047
经验:31509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999
你是最棒的
{2016胡蝶考点学习班}{水滴石穿}{轻舞飞扬}考点汇总贴2016一定拿下中级——加油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5
  费用与损失的区分:经典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损失的有(  )。  A.无形资产转让所有权形成的损失(营业外支出)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费用,借:资产减值损失。如果是暂时减值,属于损失,借“其他综合收益”)  C.现金盘亏损失(管理费用)  D.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形成的损失(如果换出的是存货,损益算营业利润范畴,如果换出的是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那属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答案】BCD【解析】选项B,属于“资产减值损失”,归于营业利润范畴;选项C,列入“管理费用”,属于费用;选项D,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换出的是存货,则其转让损失属于营业利润范畴。
会计培训 正保培训项目
  您尚未登录,发表回复前请输入学员代码和密码,或。
学员代码:
密  码:
59.151.113.123:Execute time :0.28利润表_百度百科
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成果的报表。由于它的是某一期间的,所以,又被称为。有时,利润表也称为、。
利润表组成
利润表结构
利润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利润表的主体,反映形成经营成果的各个项目和计算过程,所以,曾经将这张表称为损益计算书。
利润表格式
利润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如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
在我国,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每个项目通常又分为“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分别用列。“本月数”栏反映各
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财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数。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多步式利润表主要分四步计算企业的利润(或亏损)。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第二步,以利润为基础,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算出营业利润;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计算净利润(或净亏损)。
利润表定义解释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利润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的基本关系来的,其具体内容取决于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及其内容,利润表项目是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内容的具体体现。从反映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反映企业经营资金动态表现的报表,主要提供有关成果方面的信息,属于动态会计报表。[1]
利润表编制
利润表编制区别
一、一步式
在一步式损益表中,首先要将一定期间内的所有收入及所有费用、支出分别汇总,两者相减而得出本期净利润或所得税后利润。
二、多步式利润表
多步式损益表将损益表的内容作多项分类,从销售总额开始,多步式损益表分以下几步展示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步:反映,即销售总额减销货退回与折让,以及销售税金后的余额。
第二步:反映,即销售净额减销售成本后的余额。
第三步:反映销售利润,即销售毛利减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第四步:反映营业利润,即销售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后的余额。[2]
第五步:是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而且分数占比极高,难度大。考生必须进行学习交流,[2]
第六步:里面每天都有真题和教程更新,想要一次性通过的考生必须加入,不想的就不要凑热闹了。反映利润总额,即营业利润加(减)投资,营业外收支,会计方法变更对前期损益的累积影响等项目后的余额。[2]
第七步:反映所得税后利润,即利润总额减应计所得税(支出)后的余额。
一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按不同的方法编制而成,它们基于不同的理由,各有优缺点:
一步式利润表比较简明,而且,由于这种格式对一切收入和费用、支出一视同仁,不分先后,可避免使人误认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有先后顺序。[2]
其缺点是一些有意义的中间性,如销售毛利、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均未直接反映,不利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相应项目的比较。[2]
多步式利润表对收入与费用、支出项目加以归类,列示一些中间性的利润指标,分步反映本期净利的计算过程,可提供比一步式损益表更丰富的信息,而且有助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相应项目的比较分析。[2]
但多步式损益表较难理解,而且容易使人产生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有先后顺序的误解,对收入、费用、支出项目的归类、分步难免带有主观性。[2]
利润表编制原理
利润表编制的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的平衡公式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地发生各种,同时取得各种收入,收入减去费用,剩余的部分就是企业的盈利。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的对比情况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企业经营不当,发生的生产超过取得的收入,企业就发生了亏损;反之企业就能取得一定的利润。会计部门应定期(一般按月份)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将核算结果编制成报表,这就形成了利润表。
利润表包含科目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资产减值损失
加:(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
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补充资料:(非常项目)
1、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所得收益
2、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3、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4、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每股收益:
利润表编制步骤
1、根据编制,登记总帐及,并进行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及账证核对。
2、保证所有会计业务均入账的前提下,编制,检查会计的正确性,为作准备。
3、依据试算平衡表的发生额,结合有关明细账户的发生额,计算并填列利润表的各项目。
4、计算营业利润。是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损益)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5、计算利润总额。是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6、计算净利润(或净亏损)。是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
4、检验利润表的完整性及正确性,包括表头部分的填制是否齐全、各项目的填列是否正确、各种利润的计算是否正确。
5、有关人员签字盖章。
利润表编制方法
计算利润时,企业应以收入为起点,计算出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其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的形成的计算步骤为:
(1)以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目的是考核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上述公式的特点是: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主营业务直接有关,先从主营业务收入中直接扣除,计算出主营业务利润。
(2)从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中减去费用、和费用,计算出企业的营业利润,目的是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上述公式的特点是: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后,得出的营业利润近似净利的概念。公式中,将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作为营业利润的扣减,意味着不仅主营业务应负担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他业务也应负担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3)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计算出当期利润总额,目的是考核企业的综合获利能力。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计算出当期净利润额,目的是考核企业最终获利能力。
多步式利润表的优点在于,便于对形成的渠道进行分析,明了盈利的主要因素,或亏损的主要原因,使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利润表计算公式
在财政年度末,所有帐目必须平帐。所有帐目的余额都需放在(TrialBalance)里。会计师需根据上的资料制作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部分公司除制作这两个外,还会制作和。公司会先计算公司的净销售和销货成本,得到这两个项目的数目后就可计算毛利 (Gross Profit/Loss)。将收入和支出的总和相减后就可计算亏损(Net Income/Loss)。以下会有几条重要公式: 计算毛利(Gross Profit/Loss)的方法:
毛利=净销售(Net Sales)-销货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净销售=销售(Sales)-销货退回与折让(Sales Returns and Allowances)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 (Beginning Inventory)+购货(Purchases)-购货退回与折让 (Purchase Returns and Allowances)+购货运费(Freight-Out/Delivery Expense)-期末存货 (Ending Inventory)
计算纯利的方法:
纯利=所有收入(Revenue)-所有支出(Expenses)
利润表填制
利润表填列项目
(利润表中的各项目都列有“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 )
利润表本月数栏
利润表“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报表时,应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
1.一般根据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
由于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因此,该栏内各项目一般根据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
(1)“营业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所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营业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销售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所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利息费用等。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减值损失。本项目应根据“”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当期利得和损失。本项目应根据“”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9)“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一”号填列。
(10)“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项目应分别根据“”账户和“”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1)“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利润的构成分类项目根据本表有关项目计算填列
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项目,均根据有关项目计算填列,此处不再赘述。
利润表本年累计数
该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应根据上月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各项目数额,加上本月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各项目数额,然后将其合计数填入该栏相应项目内。
利润表反映内容
利润表分项列显示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对外投资等所取得的各种收入以及与各种收入相对应的费用、损失并将收入与费用、损失加以对比结出当期的净利润。这一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损失进行对比,结出净利润的过程,会计上称为配比。其目的是为了衡量企业在特定时期或特定业务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价,为考核经营效益和效果提供数据。比如分别列示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并加以对比,得出,从而掌握一个企业主营业务活动的成果。配比是一项重要的,在利润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常,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从主营业务收入出发,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税金后得出主营业务利润。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减、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得出。
(3)构成(或)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损失)、、营业外收支后得出。
(4)构成净利润(或)的各项要素。净利润(或净亏损)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后得出。
在利润表中,企业通常按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也就是说收入按其重要性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费用按其性质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利润按、和净利润等分类分项列示。
利润表作用
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有多少、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有多少、主营业务税金有多少、销售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增值情况。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与进行比较,计算出;将与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将净利润与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便于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
编制利润表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提供给各种报表使用者,以供他们作为决策的依据或参考。主要作用有:
(1)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经营成果通常指以营业收入、其他收入抵扣成本、费用、等的差额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
所表示的收益信息。经营成果是一个绝对值指标,可以反映财富增长的规模。获利能力是一个相对值指标,它指企业运用一定经济资源(如人力、物力)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这里,经济资源可以因报表用户的不同需要而有所区别,可以是资产总额、净资产,可以是资产的耗费(成本或费用),还可以是投入的人力(如职工人数)。因而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净资产(税后)收益率、成本以及人均实现收益等指标。经营成果的信息直接由利润表反映,而获利能力的信息除利润表外,还要借助于其他会计报表和注释附表才能得到。
通过比较和分析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资产收益率、成本收益率等指标,能够揭示企业利用经济资源的效率;通过比较和分析收益信息,可以了解某一企业增长的规模和趋势。根据利润表所提供的经营成果信息,股东、债权人和管理部门可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据以对是否投资或追加投资、投向何处、投资多少等作出决策。
(2)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指企业以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利润表本身并不提供的信息,然而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取决于资产的流动性和资本结构,也取决于获利能力。企业在个别年份获利能力不足,不一定影响偿债能力,但若一家企业长期丧失获利能力,则资产的流动性必然由好转坏,资本结构也将逐渐由优变劣,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因而一家数年收益很少,获利能力不强甚至亏损的企业,通常其不会很强。
债权人和管理部门通过分析和比较收益表的有关信息,可以间接地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并揭示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进而作出各种信贷决策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决策,如维持、扩大或收缩现有信贷规模,应提出何种信贷条件等。管理部门则可据以找出偿债能力不强之原因,努力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改善企业的公关形象。
(3)企业管理人员可据以作出经营决策。
比较和分析中各种要素,可知悉各项收入、成本、费用与收益之间的消长趋势,发现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缺点,找出差距,改善经营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杜绝损失的发生,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4)可据以评价和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
比较前后期利润表上各项收入、费用、成本及收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并查考其增减变动的原因,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各职能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绩效,以及这些部门和人员的绩效与整个企业经营成果的关系,以便评判各部门人员的功过得失,及时作出采购、生产销售、筹资和人事等方面的调整,使各项活动趋于合理。
利润表上述重要作用的发挥,与利润表所列示信息的质量直接相关。利润表信息的质量则取决于企业在收入确认、费用确认以及其他利润表项目确定时所采用的方法。由于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可选择性,企业可能会选用对其有利的程序和方法,从而导致收益偏高或偏低。例如,在折旧费用、坏账损失和已售商品成本等方面都可按多种会计方法计算,产生多种选择,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利润表中的信息表述的是各类业务收入、费用、成本等的合计数以及非发生的非常项目,这也会削弱利润表的重要作用。
利润表局限性
(1)它不包括有益于企业发展和财务状况的许多信息。
(2)损益数值经常受到所用会计方法的影响。
(3)损益计量会受到估计的影响。
利润表相关表格
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如下:
1、利润表是按照“收入一费用=利润”的,它反映的是一个期间会计主体经营活动成果的变动。
2、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会计主体全部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应来源。
3、由于等式“收入一费用=利润”的结果既会在中反映,也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它门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表示。
4、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未分配利润”年初、年末数等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利润分配部分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度之中,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未分配利润”期末数等于年初未分配利润与利润表的净利润之和。
利润表相关概念
1.市销率:相对于市盈率来说,该指标是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跟该公司销售收入的比率。有私募做过一个跟踪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市盈率和市对股价波动的关系的影响后发现,市销率比市盈率还要可靠。根据国外统计,通常情况下市销率等于1是最合适的。而在这个指标里,销售收入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企业销售收入不断增长而利润没有,这个企业的价值就要重估了。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先出现收入的改进,后出现利润的增长,所以收入比利润更真实、市销率比市盈率更有效、收入比利润更快反映企业状况。
2.:要跟踪一只股票的毛利率变化,就要了解该的历史情况。一般来说,毛利率过高(垄断行业例外)和过低的现象都不会持续。所以,如果一个企业在毛利率很低的情况下有稳定的业绩,一旦价格上涨,利润的增加会非常明显。反过来,如果毛利率过高,那么,一旦价格下跌,利润的降低也会非常明显。从这个角度上讲,企业业绩已经稳定,毛利率平稳的行业更受投资者的追捧。
3.三费操纵:所谓三费,指的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从理论上来说,销售费用很难操纵,而管理费用更易操纵,“计提”就是企业操纵管理费用时的惯用伎俩。譬如有的公司计提绿化费、福利费,有的公司计提坏账损失,有的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一切,都会列入管理费用。而这些计提,多数不影响交税,却可以将企业的利润部分隐瞒起来。
“计提”还可能增加企业利润。例如,某钢铁公司对某项资产计提了大笔资产减值或坏账准备。但如果在某段时间后这项资产的市场价格突然大涨,又或者款项获得了全额收回,那么,公司冲回这笔计提费用,当期利润自然也会大幅度增加。
一家好的公司,一般会保持三项费用的相对稳定。正常企业的期间费用应当与销售收入成正比变化并保持合理的递增速度。如果某家企业在扩张的同时,三项费用并没有同步,那么,就说明这家企业充分挖掘了降低费用的方法并取得了成效,在这方面,这家企业具有价值。
4.终极净利润:我们都知道,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就是主营业务利润;而主营业务利润减去三费,就可以得出营业利润;用营业利润加减其他收入再加减投资收益,可以得到税前利润;用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就可以得到净利润;最后,用净利润减去少数股东权益,这个结果就是归属于母公司的终极净利润。
许家林.《会计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二版
.江苏省财政厅.&#91;引用日期&#93;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提利润分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