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的,就是一骗子,骗大学生贷款骗局,让他们贷款

桃城警方提示:大学生办贷款小心四种诈骗陷阱
衡水公安网-燕赵警民通
桃城警方提示:大学生办贷款小心四种诈骗陷阱
日 09:32:12
&&&来源:&&&
去办贷款,自己不用还钱还有“好处费”。一些大学生本来以为遇到了“好事”,最后却惹麻烦上身。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利用大学生贷款实施诈骗的案件。诈骗陷阱主要有4种。
陷阱一:以好处费为诱饵让大学生帮贷款
今年,某高校学生高某报警称,社会人员夏某等人让其以自己的名义在“分期乐”“名校贷”“优分期”“99分期”“人人分期”“拍来贷”等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帮助其累计贷款3万余元,事后给了他2000元好处费,并承诺所有贷款均由夏某等人来还。但对方一直未还款,目前上述贷款平台多次以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催其还款,夏某等人已经联系不上,不知去向。
陷阱二:冒用大学生身份贷款
去年4月,某高校学生吴某通过一个姓王的男子办理了大学生贷款,事后发现,该男子未经本人同意,继续以其名义在网站多次办理贷款累计达35000元。被发现后,该男子声称无需吴同学偿还,自己会按期还贷,但随后销声匿迹。
陷阱三:网上设虚假贷款公司
去年12月3日,杨同学在百度上搜索“大学生创业贷款”,检索到一家无需抵押的公司。杨同学加了对方QQ后,对方传真过来一张贷款合同书,要求杨同学缴纳3000元保险金。杨通过支付宝转账后,对方又以信誉不足要求再转8000元。后对方又要求再转9000元,杨同学产生怀疑,电话咨询上海银行本部,发现该公司为冒牌贷款公司。
陷阱四:以“黑户”为幌子吸引大学生贷款
聂同学在网上结识的朋友告诉他,进行大学生分期贷款可以操作为“黑户”,成为银行内部的呆账,从而不用还款。今年1月23日,聂同学和朋友一起来到江宁义乌商品城找人操作大学生分期贷款,主要方式就是贷款购买苹果手机,拿到手机后卖掉套现,并成功分红2000元。但事后,贷款平台开始催其还款。此时,聂同学发现可以操作为“黑户”不用还钱是虚假信息,但其朋友已不知去向。
警方提醒:广大学生要通过正规渠道贷款,不要随意将身份信息提供给他人,切莫贪图小利而向网络、地下等非法贷款公司贷款,以防上当受骗。
Copyright @ 1998 - 2010 HSpolice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号-20
人次访问本站&&&&大学生消费分期诈骗横行平台要对此负责任吗?_耀游金融
客服电话:0
> 文章资讯
大学生消费分期诈骗横行平台要对此负责任吗?
大学生市场成了P2P行业的竞争市场,尤其是消费分期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有不法分子钻空子进行诈骗,很多大学生因为各方面原因上当受骗,那么所谓的小费分期平台需要对此负责任吗?
前阵子有媒体报道,湖南工业大学多名大学生曾遭遇骗子忽悠,在众多平台上帮其进行大额购物零首付分期或者直接贷款,承诺学生不必负责还债,并支付给他们一定的好处费。但是,在钱或商品交付后骗子便立即消失,有的大学生&背负&的债务已经高达两万元。
  11月,笔者一个大学生朋友王某接到了一个亲戚的电话,请求王某将自己的身份证借给他办理分期贷款。王某出于义气和信任将身份证借出,预料之外的是亲戚长期不还钱,王某差点被告上法庭。
  此类事件已屡见不鲜,但更让人心惊的是,有人从中嗅到了&商机&,让大学生代办&分期贷款&竟然成了一种诈骗手段。
  越来越多的学生遭诈骗案例不断曝光,引发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整个大学生市场消费分期的模式和风控能力都遭到了质疑。
  笔者认为,这种大学生被骗确实存在个人因素,但各大消费分期平台是否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呢?
  1、分期平台是否有义务在明显位置对大学生进行提醒?
  比如切勿使用个人信息替他人进行贷款,无论是承诺提供&好处&的陌生人还是关系好的同学;比如切记理性消费,勿盲目攀比等等。
  2、平台对于贷款对象还款能力的判断并不可靠,是否应该对额度进行限制?
  笔者查询发现,大学生通过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的贷款额度可高达七八千元,期限可长达两年,还款情况并不乐观。
  据曾经在某大学生分期消费平台工作的知情人刘兆峰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大学生还款坏账率很低,但逾期不还的却大有人在。&有些学生是确实没钱,他们本来就是从生活费中挤还款,遇上个突**况,比如学校或班里举办活动交钱,生病住院等,钱就不够了。&刘兆峰说,还有的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反正就买一次,即使逾期不还被拉黑也无所谓。
  3、大学生不还款时,平台的催收该如何进行?
  这可以算是一个政策雷区,一旦对学生催收出一点事情,平台迅速就会被打压掉。
  4、让大学生通过分期进行超前消费是否存在道德风险?
  有业内人士此前质疑过,大学生应该好好在学校读书,合理使用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即可;还有学者呼吁过,应该禁止消费分期进入学校。
  北京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张麦昌律师分析道:&虽然为大学生办理分期消费是合法的,但商家的做法从商业道德上说是不妥的。因为商家明知大学生不具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分期付款买高档手机,大学生很可能承受不起,商业上存在一定风险。之所以仍办理这种业务,是因为摸透了家长心疼孩子,不会眼睁睁看孩子因为欠款成为被告的心理。可以说,商家对大学生的高消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许多分期平台为了更好地切入大学生的消费场景,在各类软件如&饿了么&、饭卡充值网页等多处都接入了自身的分期&按钮&,但还款时是否不够方便?
  某有大学生贷款业务的平台CEO指出:&趣分期的模式是,我在场景A形成一笔债权,借钱买东西,场景B我又借1000,场景C又借,你想象一下这种体验是什么样子?可能在A记得还钱,在B就忘了,可能C还了D又忘了,这种体验很糟的&。
  6、各个分期平台是否应该共享数据?
  如果有大学生在不同平台分别进行分期消费而平台并不知情,此类风险确实难以把控。虽然现在各大平台的竞争还比较激烈,但也确实需要在某些方面联合起来形成共赢。
  综上所述,消费分期贷款,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分期消费贷款,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风险难控制、道德受质疑,平台或许真的该考虑下眼前的盈利之外的事情了。95后大学生谎称是网贷平台业务员 骗同学近20万|网贷平台|贷款|诈骗_新浪教育_新浪网
95后大学生谎称是网贷平台业务员 骗同学近20万
  近两年,随着P2P(网络借贷)的兴起,借款周转变得不再繁琐与困难。逐渐的,连在校大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学籍身份获得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网络贷 款。于是有人借此动起了歪脑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一位95后大学生孙某以此方式冒充借贷平台业务员,骗取十余位同学人民币近20万元。30日,记者从杭 州市富阳区公安分局获悉,孙某目前已被刑事拘留。
  今年6月,小周来到富阳区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报案称被自己的高中学长孙某诈骗,损失人民币 1万余元。几乎在同一时间,富阳区城西派出所、新登派出所也接到了类似的报案。三个派出所,三个不同学校的在校大学生,三起案件,指向的却是同一个人—— 孙某。警方经过缜密侦查与布置,于6月7日在浙江台州将犯罪嫌疑人孙某抓获归案。
  据了解,孙某的第一个诈骗对象就是他的高中学妹,也就是本案的第一个报案人小周。当时孙某联系小周,谎称自己是某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员,因业绩冲量,要小周帮他刷单,并答应刷单成功后支付相应的佣金。小周出于对高中学长的信任,当即答应了孙某。
  随 后,孙某让小周用她本人的真实信息在几个网络借贷平台上进行注册、认证。注册完成后,孙某又让小周用各网络借贷平台给出的不同信用额度办理最大额度的信用 贷款。小周曾对此表示质疑,但孙某称,只要贷款完成,就将平台的放款全部转给他,他还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将该笔贷款取消,保证不会产生任何费用,收到钱后就 可以支付小周佣金。这一次小周选择了相信孙某。
  孙某采用同样的方式,先后让十余名同学在不同的网络借贷平台上完成了3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贷款。
  “刷单”完成后,小周等人便将此事抛诸脑后,依旧享受着大学生活,但一个月后,他们陆续收到各网络借贷平台发来的催款信息。
  这不是已 经将贷款取消了吗?为什么还会有催款信息?带着种种疑问,小周拨通了孙某的电话,电话里孙某解释称,自己目前无法操作公司的后台,暂时需要小周自行还款, 为了打消小周的疑虑,孙某还将第一期的还款金额转给了小周。但是在小周按时收到第二期催款信息之后,她却再也联系不上孙某了。事情至此,小周马上意识到自 己上当受骗了,便立即到派出所报案。与此同时,被孙某诈骗的其它受害人也都在各地报案。
  警方经调查发现,除了富阳小周等三人被孙某诈骗外,在浙江省绍兴、台州、宁波等地还有十余名在校大学生也被孙某诈骗了钱财,涉案价值达近20万元。这些受害人均是孙某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或学弟学妹,且均为95后。
  该案犯罪嫌疑人孙某目前已被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1958人已测试
8491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贷款诈骗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