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娃哈哈集团招聘为什么不收购汇源集团 如果娃哈哈收购汇源那会怎么样了

可口可乐_汇源_并购_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被否 得失几何?_hc360慧聪网酒店用品行业
 日,可口可乐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汇源果汁也同时公告,称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
 汇源集团于1992年创立于山东省,1994年将总部迁至北京市顺义区,1998年开始向全国发展。中国最大的纯果汁制造商,汇源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可口可乐提出的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较汇源停牌前的上周五收盘价4.14港元溢价1.95倍。汇源果汁07年2月23日在联交所上市,当时招股价为每股6港元。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之裁定是基于对市场竞争的考虑,与民族品牌保护完全无关。这是自2008年8月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通过反垄断审查的案件。[]
&否决收购三大原因
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第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第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
收购细节汇源复盘前价格:4.14 港元收购价:每股 12.2 港元收购方式:要约收购汇源上市价:6 港元收购总价:179亿港元
& 观点交锋
  可口可乐以碳酸性饮料进入中国市场虽然也有果汁型饮料,但做得并不好。可口可乐看中汇源的市场,但这种并购并不会给中国带来高技术。
&&&&虽然反垄断法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的表述上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但总的来说,结果的出台是非常审慎的。社会各界应尊重企业家的决策,尊重市场本身的规律,尊重反垄断。
&&&&果汁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高度开发的行业,也不属于战略领域,仅仅是一个20亿销售额的企业并购就适用反垄断法,缺乏公平精神。
& 汇源路在何方?
&&&&朱新礼说:“可口可乐收购的只是汇源产业链中的下游产业,主要是果汁饮料及罐装,即香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汇源还拥有果园和水果加工等上游产业。把汇源果汁饮料及罐装业务卖给可口可乐后,将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到果汁饮料的上游,积极发展中国水果品种的改造以及深加工。”他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水果产量最大的国家,品种也最丰富,但有2亿吨水果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工业加工。
&&&&为什么一定要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了,汇源才能有所作为,我不明白;为什么收购被禁,股票就暴跌,我也不明白。难道公众都觉得被收购才有前途,那么前途在哪?做自己的品牌用自己果农的树立自己的健康饮料观念不好吗?中国人的果汁,我们就要争气、要努力,不去买可口可乐和百事的产品,多多支持国货。[]&
&&&&叶檀表示,可口可乐的营销能力是有短板的,这次的并购,就是为了弥补其在果汁业务上的短板。但预计此后可口可乐并购其他果汁企业的可能性不大。按兵不动也许是可口可乐目前不错的选择。叶檀认为,对于汇源来说,预计汇源未来仍将维持原来的队伍,保留果汁业务继续经营。
展望企业融资之路
&以往案例分析
达能欲收购娃哈哈
&&&&达能欲收购娃哈哈所有非合资企业,出资40亿元,双方谈谈打打,未有结果,如同一出并购连续剧,08年9月2号达能遭遇在中国的第七次败诉。
高盛控制的罗特克斯并购双汇
&&&&高盛控制的罗特克斯并购双汇发展,20亿,2007年2月获得证监会通过,高盛控制双汇雨润,高盛最近大举购买养猪场。
强生收购大宝
&&&&强生收购大宝,约23亿元,日收购成功民族品牌全军覆没,《反垄断法》实施前的最后一个外资并购案。
&我有不同看法娃哈哈集团昨晚发布声明称,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已经驳回达能方面要求撤销杭州仲裁委员会于2007年12月就“娃哈哈”商标转让协议所作裁决的申请。这意味着杭州仲裁委员会终审认定的娃哈哈商标归属最终有效,即“娃哈哈”商标被确认归属娃哈哈集团……[]
达能欲低价强行并购娃哈哈
 法国达能公司最近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与达能合作合作近10年之久,宗庆后坦言其“市场换技术”的梦想并没有实现。达能提供的“好处”仅是合作之初,作为收购合资公司51%股权代价的4500万美元。
宗庆后不断揣摩达能合资和并购娃哈哈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将企业经营壮大,而是为了资本运作―――将中方企业股权低价收购后再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或上市,以套取巨额资金和利润。”
“这完全是个误会。”达能昨日向记者表示,“收购这件事情有很大误解,所谓‘达能在十年前精心布置圈套’的情况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会尽快向外界解释清楚所有的事情。”
&&& 4月14日下午,宗庆后现身杭州税务机关,之后向媒体承认,他已于去年10月补缴了2亿多元的个税和因十年未缴足个税而产生的高额滞纳金……[]
●1987年,成立广州达能酸奶公司。
●1996年,达能开始与娃哈哈建立合资公司。
●1996年,收购武汉东西湖啤酒54.2%的股权。
●2000年3月,达能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
●2000年,达能获得光明乳业5%股权。
●2001年,达能亚洲有限公司参股光明,比例为5%。
●2004年,收购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
达能欲垄断中国饮料业
在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并购在中国越来越活跃,而必将面对民族品牌何去何从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外资并购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是纯粹的投资收益,还是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如果是后者,那么民族品牌将不是并购过程中外资最为看重的,背后的渠道、市场占有率等因素才是外资所觊觎的资源,而民族品牌的雪藏甚至消失似乎是必然的……[]
宗庆后不断揣摩达能合资和并购娃哈哈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将企业经营壮大,而是为了资本运作―――将中方企业股权低价收购后再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或上市,以套取巨额资金和利润。”
“这完全是个误会。”达能昨日向记者表示,“收购这件事情有很大误解,所谓‘达能在十年前精心布置圈套’的情况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会尽快向外界解释清楚所有的事情。”
&&& 入股光明乳业以后的三度增持并没有满足达能不断膨胀的胃口,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上海牛奶集团向达能亚洲转让万股国有法人股已经获得国资委的批准。这已经是3年来达能第四次增持光明的股份……[]
中国最大的果汁饮料企业汇源集团在北京宣布,法国达能集团、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将与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汇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投资中国汇源2亿多美元……[]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563.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出乎意料!汇源为何快速收购三得利?
[摘要]朱新礼想要的是一个能和可口可乐、百事、娃哈哈竞争的综合性饮品集团。这桩收购快得有点儿出乎意料。3月19日,在香港出席业绩会的汇源集团创始人告诉记者们,未来他有并购扩张计划。不到24小时后,汇源宣布与三得利中国订立框架协议,以近1.18亿元的价格,购买后者在中国的饮品业务。这桩不甚昂贵的收购交易背后,是朱新礼梦寐已久的大汇源构想。在这一庞大的计划中,汇源最擅长的果汁只是其中一部分,茶饮料、养生饮品、功能饮料、咖啡饮料、浓缩果汁……朱新礼想要的是一个能和、百事、娃哈哈竞争的综合性饮品集团,不拘泥于汇源单一品牌。接近交易的人士为腾讯财经解析了收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朱新礼看重茶饮 牵头发起交易较短的谈判时间,让汇源和三得利的交易得以保密。3月20日,汇源宣布与三得利中国订立框架协议,内容是由一指定附属公司向三得利中国收购三得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的全部权益,以及三得利(上海)贸易有限公司50%权益,总代价为近1.18亿元。三得利在中国市场拥有三大业务板块:啤酒、饮料和进口酒。其中,三得利食品是其饮料生厂商,产品主要覆盖华东市场和部分一二线城市。这桩交易由朱新礼亲自牵头发起,没有投行顾问,其女朱圣琴所掌管的投融资团队亲自参与谈判。从双方接触、达成共识,到签订框架协议,仅用半年左右。来自日本的品牌三得利最吸引朱新礼的是其茶饮料业务,特别是乌龙茶。早年朱新礼由浓缩果汁贸易起家,汇源又稳居中高浓度果汁第一位置多年,但他始终认为,茶饮料之于中国市场不可或缺。尽管早年汇源拍得的旭日升品牌冰茶产品已停产,但这不妨碍他利用更成熟的品牌和工艺二次尝试。1981年,三得利就在日本推出了乌龙茶产品。如今的茶饮料第一品牌康师傅,那时还只是台湾彰化的一家名为顶新的小榨油厂。按照框架协议,汇源除了收购三得利饮料工厂,还与之组建合营企业。合营企业会被授予在中国市场使用三得利商标的独家许可权。合营企业董事会会在汇源收购三得利贸易50%权益后成立,双方将各自委任代表加入董事会。不过,大部份董事将由三得利中国委任,这是外方在谈判中最坚持的内容之一。收购金额1.18亿元,并不需要汇源真的最终给付现金,而是向三得利等值发行。知情人士说:“简单来讲,这桩交易就是汇源用价值1个多亿的股权,换了三得利的饮料工厂,又拿到品牌。”交易还要经过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知情人称初步预计是在2015年初左右全部完成。三得利饮品亏损 品牌授权汇源10年对于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日本三得利株式会来说,汇源之手可以帮其结束在华多年的亏损。1979年,三得利以进口威士忌叩开中国市场。1984年,三得利投资设立在中国的第一家啤酒合资企业落户江苏。1997年开始,它推出了以乌龙茶、鲜橙汁等为主的饮料产品。现在的三得利饮料业务,除了明星单品乌龙茶,还有多种奶茶、养生、功能饮料。不过三得利的问题是,在中国它更像区域品牌,在华东市场以外、二三线以下城市缺乏销售渠道。尽管饮品每年有20亿左右的销售规模,但难逃亏损。去年,私人控股的三得利将其食品和非酒精饮料子公司在东京上市。按照计划,2020年之前,其食品及非酒精饮料部门的营收要从2011年的9600亿日圆,提高逾一倍至2万亿日圆(约合1216亿人民币)。与汇源的合作,有益于三得利改变亏损的现状。接近交易人士表示,未来双方合作成行后,三得利的饮料产品依然会由上海工厂供应,由汇源负责生产。产品要先销售给合营公司,再由合营公司销售给汇源的销售系统,由汇源拓展市场。而合营公司是双方各持股一半,且来自三得利的董事比汇源多一席位。合营公司可以掌握三得利饮品在中国市场的全部销售状况,按照合作设想,汇源是要按照销量给付三得利品牌授权费用的。这也正是为何三得利愿意接受1亿多元的出价,将品牌和工厂交予汇源——它看中的是未来销量增长带来的利润。这一独家品牌授权期限是10年。这不是三得利第一次与国内企业进行类似合作:2012年年中,和三得利中国决定合资,将部分区域子公司资产整合,再经由合营公司销售。同样,三得利也在合营公司董事会中占主导,而最终销售则由青啤占主导。苏氏汇源尽管对三得利的收购仍是由朱新礼最初牵头,但如今的经营已经几乎完全委托给新任CEO苏盈福。朱新礼携及多位创业老将脱离,转战农业板块,为苏盈福团队创造最大自由。2013年7月,李锦记前高层苏盈福与其团队空降汇源,他和其团队引入的管理层人员多达30 多位。现任的四位副总裁中,除了来自的CFO王顺永外,销售副总裁孟晓强、规划与业务支援副总裁钟嘉祺、人事副总裁余琳娜,他们的职业经历都与苏盈福有过诸多交集。而暂时空缺的运营副总裁、市场副总裁,据悉也已觅得人选,均来自与汇源相关的行业企业。而赵金林、李文杰、周红卫等高管,均追随朱新礼转战农业、果业板块。朱新礼寄希望于苏盈福,带汇源从可口可乐收购未果的后遗症中走出,转变为强大的综合性饮品集团。2008年前后,由于收到可口可乐收购邀约,汇源大举扩充产能,因为按计划其果浆可以进入可口可乐全球供应链系统。商务部的一致否决批文,让汇源庞大的产能就此闲置。目前,汇源的五六十家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仅有30%。3月19日,汇源公布了苏盈福上任之后的首份年报: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上升13%;净利润为2.29亿元,同比大增13倍,不过利润增长不少来自于出售两处闲置资产。收入增长主要是由百分百果汁、中浓度果蔬汁的销量上升。由于上下游业务整合产生的收益显现,汇源2013年整体毛利率表现优于上年。3月19日香港业绩会上,时隔六年记者再度提及“养儿卖猪论”,朱新礼被问笑了。这一说法曾让他在2008年承受极大压力,他扔掉手机躲在山里三天,反思为什么自己一下子成了“罪人”。(腾讯财经记者李伟 发自北京)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yuedong]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6.98万起16.98万起
11.9万起11.9万起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商务部3月18日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延续将近一年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在这一刻戛然而止,随着可口可乐随后宣布不再继续竞购汇源,关于汇源的种种猜测似乎失去了意义。但这件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此后折射出来的反垄断问题、所谓民族企业的走向、权力与资本的交锋,无不引起更多的深思……
  鲁大卫回应,可口可乐当初是诚心诚意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后,他们尊重这个决定。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可口可乐正与汇源果汁商讨,可能包括购入汇源所属资产的少数股权.
汇源果汁概况一览
税前经营溢利
股东应占溢利
流动比率(倍)
速动比率(倍)
总资产回报率(%)
股东权益回报率
经营利润率(%)
税前利润率(%)
存货周转率(倍)
1.你觉得商务部裁决合理吗?
合理。要把好反垄断关口不大清楚不合理。饮料市场难垄断
2.裁决会否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
会。外国也有了正当理由不好说不会。我们是依法办事
外资并购情况一览
乐凯与柯达合资
7家感光企业进入柯达阵营
柯达市场份额达到50%
乐凯被剔出“中国名牌”名单
AB公司增持青岛啤酒
成为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
国内啤酒厂商纷纷与外国巨头合资
英博并购ab 百威可能威胁青啤
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集团
3800万美元
2007年7月宣布收购成功
大的水泥企业基本成为合资企业
四川双马有重大资产重组
高盛控制的罗特克斯并购双汇发展
2007年2月获得证监会通过
高盛控制双汇雨润
高盛最近大举购买养猪场
强生收购大宝
日收购成功
民族品牌全军覆没
《反垄断法》实施前的最后一个外资并购案
达能欲收购娃哈哈
双方谈谈打打,未有结果
如同一出并购连续剧
08年9月2号达能遭遇在中国的第七次败诉
《反垄断法》三大任务解析
通常而言,各国反垄断法都具有三种任务:促进公众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竞争。在具体实践中,各国反垄断执法机关也会具体把握个中尺度,并且通常也都会与其本国当时的产业政策、国家安全等因素结合考虑。
控制企业合并 促进公众利益
出于维护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国反垄断法都有控制合并的规定。这种控制的目的不是限制企业的绝对规模,而是保证市场上有竞争者。商务部驳回汇源案申请主要就是根据这一原则。
不过,有些合并即便产生或者加强了市场支配地位,但是因为某些特殊的情况,政府也应当批准合并。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规定,如果合并有利于整体经济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应当批准合并。
适用案例:
通过并购,必和必拓不仅控制全球1/3铁矿,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铜矿、铝矿及煤矿供应商,其垄断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2008年11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发表否决声明。
商务部认为,此项经营者集中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将对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和果汁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否决了这起并购。
禁止垄断协议 保护消费者权益
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曾经说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少聚集在一起,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其目的便是商讨如何对付消费者。反垄断法上把这种限制竞争性的协议称为&卡特尔&。
在各国反垄断法中,上述各种严重损害竞争的协议一般得适用&本身违法&的原则,即不管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订立的,都得被视为违法。当然,企业间订立限制竞争的协议有时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它们一般被视为合理限制,可以得到反垄断法豁免。
适用案例:
三菱参与石墨电极价格协议被罚 在2000年,日本三菱因为被指控参与了一个固定石墨电极价格的国际卡特尔,被美国司法部征收1亿3千4百万美元罚金。
两大国际拍卖行商定佣金被罚 英国Christie拍卖行和美国Sotheby拍卖行作为国际上两家最著名的拍卖行,因商定佣金的价格被指控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最后,这两家拍卖行不仅被课以巨额罚金,它们的总裁还面临着刑事监禁。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维护市场竞争
合法的垄断者同样不受竞争的制约,它们非常可能会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损害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国家必须对那些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垄断地位或者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加强监督。
适用案例:
微软在美国、欧盟涉嫌垄断被罚 微软公司就是通过控制操作系统的知识产权在全世界的软件市场上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并凭此优势在浏览器、即时通讯等产品上事实捆绑,妨碍了竞争者进入。
1997年,美国司法局控告微软垄断,微软由此饱受诉讼煎熬,最终交出数亿罚金和解。后来,微软由被欧盟控告垄断,最终因未执行欧盟裁决而被罚3.57亿美元罚金。
考考你对《反垄断法》的了解
反垄断在中国的立法命运,被形象地概括为“一十三年磨一剑”。从1994年被列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到日十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整整耗费了13年时间。
而随着《反垄断法》8月1日的正式实施,谁会成为新法实施后,第一个斩首示众的企业或行业,成为各界最为关心的话题。终于,谜底在8个月后揭晓,汇源不幸成了祭旗者。
无跟贴,不新闻! 匿名
网易通行证:密码: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娃哈哈集团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