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抛球进球叫号策划书清晰明了

玩抛球叫号什么姿势最好躲?_百度知道
玩抛球叫号什么姿势最好躲?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陆红燕;
对“叫号接球”游戏的改进  一、“叫号接球”的传统游戏方法画若干半径分别为1米、6米的同心圆,将学生以10人为一组分为若干组,各组学生分别站在属于本组的大圆圈上;然后,学生依次进行报数,每个学生所报的号数即为自己的代号,然后各组选出一名学生持球站在小圆圈内。游戏开始后,持球者用力向上抛球,同时高喊一个号数,如“3号”,圆圈上的3号游戏者立即跑向小圆圈内接球,抛球者则向圈外的3号位跑去,3号游戏者在球落地前将球接住后,立即用球击打掷抛球者的下半身,若在抛球者跑到3号位前掷中,则抛球者回到小圆继续抛球;如果没有掷中或没有接到球,均由3号游戏者在小圆内抛球喊号,游戏继续进行。二、游戏存在问题1.游戏规则简单,若反复进行,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2.游戏设计使被喊到号的接球者击打到抛球者的机会不多,若抛球太低,接球者接不到球,若抛球太高,接球者即使接到球也往往没有机会掷到抛球者。3.在游戏过程中,换位学生奔跑范围小、时间短,其他学生站立不动,导致学生运动负荷较小,运动量不足。三、对游戏“叫号接球”的改进和拓展1.为解决“叫号接球”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规则进行修改。具体做法:画半径分别为1米、6米的同心圆,将学生以10(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10.00元/期全年定价:8.67元/期 共104.00元
      对两篇关于“抛球叫号”游戏的加工和改进设计的质疑和修正(已发表)
对两篇关于“抛球叫号”游戏的加工和改进设计的质疑和修正
&拜读2010年第12期《中国学校体育》的“对‘抛球叫号’游戏的加工”(以下简称“原文1”)一文和2011年第2期《中国学校体育》的“对‘叫号接球’游戏的改进”(以下简称“原文2”)一文后,笔者受益匪浅,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认为:两篇文章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但部分细节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希望就部分内容与原文作者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原文1中作者认为:将“抛球叫号”游戏的规则进行适当的加工,让教师既参与抛球又负责叫号,并且游戏中采用师生共练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游戏的实效性。对此,我提出质疑:粗略一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既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进一步提高课堂中游戏的实效性。但是,在实践中笔者遇到了困惑:让教师抛球,所有学生都等着接球,出现了个别学生直接跑远不去接球的现状。因为我班的学生人数是41人,按照概率来算的话,叫到号的可能只有1/41。因此,使得很多学生不想参与到游戏中来,使游戏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而且在游戏中,学生练习的密度也不够大。另外,根据体育课的评价标准来看,低密度的教学环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直接不予考虑。
修正方法:这一现象可以采用分组游戏的方式来解决。首先由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接着教师进行分组,每组8-10人,其中组长一名,组长组织和管理游戏,教师担任指导和纠错的工作。这样,适中人数的分组既可以满足每个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练习的密度也增加了,该游戏在整堂课中的价值也体现出来了。
原文1中作者认为:在“抛球叫号”游戏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做行进间队列队形的练习,当他们行至适当距离时,教师迅速抛球叫号开始游戏。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操练队列队形的情况和游戏衔接点的处理不是很到位,故对部分环节提出质疑:应该说,这样设计确实丰富了游戏的内容,不像前例中那样单调,只让学生单单等着球。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参与游戏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要成为“获胜者”。在游戏中,学生做队列队形的练习时,其实他们的心思根本不在此处,乃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只想能在游戏中证明自己,成为“获胜者”。因此,很多学生都没有认真到位地做好动作,使得抛球前的队列队形练习如同虚设,缺乏实际意义。
修正方法:笔者通过实践对游戏进一步改进后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1.学生做行进间队列队形练习时,对那些动作不到位的学生进行“惩罚”,可以由学生互相监督并记住“违规”的学生,在游戏片段结束后“惩罚”。2.可以把该环节改成“快速跑”起跑课中的多种起跑准备姿势,可以是站着,也可以是蹲着,还可以是跪着……并且要求每个人的姿势都不同(后者更换姿势),这样既简单又容易操作。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半径距离还是6-8米为宜。
原文2中作者认为:在游戏“抛球叫号”的拓展例2中,作者将游戏“脱胎换骨”,以全然一新的方式进行。笔者通过实践,对部分细节提出质疑:应该说,该游戏的改进确实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练习效果也较好。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几个小问题:
疑问1:抛球者甲队员抛好球后该做什么?该去哪里?文中对抛球甲队员的去向没有交代清楚。
修正方法: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抛球者的积极性,建议抛球者抛球叫号之后,允许其直接跑向终点线,紧接着再跑至起点线,给抛球者带来一点小利益。在抛球队员的人员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平时不太爱动的学生,在小“优势”引领下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
疑问2:抛球者向上抛球的角度如何限制?在实践中,发现有学生将球远离起点线侧向抛起,使球落到终点线附近区域,出现乙队叫到号者接球吃亏的现象。&&&&
修正方法:笔者认为:针对这一现象,规则中应规定:抛球者若出现类似行为应立刻先判给乙队得一分,或者将规则修改为:明确指出抛球者必须向正上方抛出,球必须落在以抛球者为圆心半径为1米的圆内,否则判给对方得一分,并且交换抛球权。
为何两篇原文中都不重视游戏中的“奖惩”制度呢?笔者认为:很多体育游戏都有“胜奖负惩”的奖惩制度。同时,在实施游戏练习时,除了要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一定还要教育学生遵守游戏的规则,即游戏的奖惩一定要执行好。教育学生要相互监督,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保证学生在愉悦之余,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修正方法:奖惩制度在该游戏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种好的建议:1.在传统游戏中,当接球者用球碰到远离球的队员时,则惩罚该队员;若未碰到,则惩罚接球者。每次游戏结束马上惩罚,可以用俯卧撑、立卧撑、蛙跳……2.将上述惩罚次数记录,若谁先到三次,惩罚方法为:受罚者背面作出直腿体前屈双手握脚踝姿势,其他队员用双手胸前传球姿势击打受罚者的臀部或腿部,每人一次,完成后由受罚者抛球重新开始游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体育课堂中游戏环节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目的,并且内容的设计应该为更好地学习技术动作服务。如:在“惩罚”环节中,上投掷时可以设计俯卧撑练习、上篮球传接球时可以设计双手胸前传球击打受罚者、上蹲踞式跳远时可以设计单脚跳练习,等等。另外,游戏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师生共练且人数过多的游戏,往往起不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时,应当合理分组,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还要增加练习的密度。使学生参与更多、收获更多、快乐更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12期 作者:毛明荣;叶木华;
对“抛球叫号”游戏的加工
一、游戏“抛球叫号”(一)游戏目的1.发展学生的快速起动、快速停止以及快速变向等素质。2.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二)游戏方法教师给每位学生配发一个号码,并选择一个学生抛球。练习开始后,该学生在抛球的同时叫号,被叫到号的学生出列接球,如果球没落地就被接到,接到球的学生继续抛球并叫号;如果球落地后才被接到,那么其他学生要跑向远离球的地方,并在接球的学生拿到球的同时停止跑动,接球的学生用球砸向距离自己最近的学生的腿、脚部,被砸的学生可以躲避,如果被砸到则要抛球叫号,游戏继续,反之则由原来“砸”的学生继续抛球叫号。(三)游戏规则1.如果没有砸到学生,由砸人者继续抛球,游戏继续;如果砸到其他学生,则由被砸到的学生抛球并叫号,游戏继续。2.在游戏时,学生在被砸时可以躲避。二、对游戏“抛球叫号”规则的加工(一)教师抛球并叫号(师生共同参与)。(二)规定场地范围(如,规定游戏在篮球场内进行)。(三)在游戏中,被叫到号的学生接到球,且无论球被接到前是否落地,其他跑动中的学生应立即停止跑动,停止时机以教师(五)被砸的学生留在停止位置不能跑动,但可通过扭动肢体、踮脚尖或脚跟,......(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体育教学》2012年09期
《咸宁师专学报》1992年03期
中国学校体育
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出版: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杂技抛球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