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机构在并购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加气站

中国同行从国际燃气企业发展能学什么
中国同行从国际燃气企业发展能学什么
一、国内城镇燃气行业发展概况
2004年12月30日,以“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正式商业运营为标志,我国天然气市场由启动期进入快速发展期。受益于天然气应用范畴和消费区域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政策红利因素的影响,我国城镇燃气行业保持了10年的较好发展态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2013年,我国城镇燃气年供气总量达到1186亿立方米,较“十一五”末的836亿立方米增长了41.9%。从气源结构来看,天然气的供应量增长迅速,2013年供应量达到982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LPG)、人工煤气供气量分别为175亿立方米和29亿立方米。全国用气人口已达到5.17亿,用气家庭达到1.61亿户。从应用方面看,城镇燃气的应用已经从主要供应居民生活向城市供暖、工商业、交通运输、燃气发电、分布式能源等多领域发展。
城镇燃气的普及利用推进了能源生产供给和消费模式的变革,提高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促进了能源结构的优化,改善了环境质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国内城镇燃气行业在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下仍有强劲增长。根据《全国燃气城镇“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城镇燃气供应将达到180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气将达1200亿立方米;根据《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年)》,到202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10%以上。
在总体乐观的市场背景下,国内多数燃气企业仍将沿袭传统发展模式,并以运营精益化、服务安全性为经营目标。但部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仅在传统领域发展,而是将眼光放在更多的新兴业务领域。进入“十二五”以来,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的新动向以及公众对服务、环境及安全的日益关注为城镇燃气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然而,受短期政策激励的影响,多数燃气企业在业务发展中仍以项目为抓手,缺乏明晰的战略导向,尚未形成良好成熟的商业模式。此外,由于新兴业务多为竞争性业务,对于习惯了垄断经营环境的城镇燃气企业挑战很大。因此,分析借鉴国外领先燃气企业增长战略对国内燃气企业明确战略方向,制定发展战略及打造新兴业态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二、国际领先燃气企业的战略动向
由于企业面对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经济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同区域的企业差异性大、经营面临的风险各异,因此燃气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参考不同的维度。通过对美国、法国、日本和德国部分燃气企业发展现状进行跟踪分析后,我们发现多数领先燃气主要是从强化主业、产业链延伸、多元化发展、地域拓展四个维度来制定和实施其发展战略的。
首先,领先的燃气企业都不遗余力的最大化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强核心业务,同时也关注降本增效和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第二,他们更多地考虑通过并购和战略合作进入上游勘探开采领域,争取气源保障,也向下游不断延伸进入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业务领域。第三,为了扩展企业规模和实现业绩增长,多数企业都谋划在其传统的经营区域以外甚至全球范围内进入更多的竞争性新兴业务领域,谋求更大的扩张和增长。第四,这些企业还积极开拓提供环境整治、能源服务、物业服务、节能改造等多元化业务。
企业的主业犹如树木的主干,它既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作为欧洲最大的燃气及公用事业企业,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GDF-SUEZ,以下简称法国燃气)坚持强化其上游勘探开采业务,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延伸开拓新的业务。长期以来,法国燃气把上游业务作为发展重点,目标是加强对上游资源控制,为企业提供能源供应保障;同时由于上游业务具有较高的利润率,有利于弥补法国燃气基建、贸易(重要但利润较低)等业务。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法国燃气就通过持续不断的储备人才、技术和资金,为拓展上游业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并将上游业务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业。1994年,以收购德国EEG公司并获得德国北海范围的天然气开采权为标志,法国燃气正式进入上游勘探开采领域。1999年,法国燃气成立勘探开发部后,确立了以欧洲地区为主,积极投资全球上游勘探开采领域,加强勘探和开采业务发展的战略。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燃气先后收购了英国、挪威、阿尔及利亚、荷兰、德国等国家的天然气上游勘探企业(以常规天然气开采企业为主),在短期内获得上游行业的专业能力和运营许可证,同时也积累了可观的天然气资源储量。2005年后,法国燃气开始走出欧洲并逐渐在全球范围进行扩张,先后收购了毛里塔尼亚、阿塞拜疆、利比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卡塔尔等国家的燃气企业。截至2012年,法国燃气天然气产量为3690万桶油当量,在16个国家拥有344个勘探开采许可。年,法国燃气每年在上游业务的投入达到近10亿欧元,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0%。2012年,法国燃气上游业务收入达到604亿欧元,占其全部收入的63%,利润贡献率达44%。
受地理位置和国家资源禀赋的限制,日本东京燃气(TOKYO
GAS)公司从二战之后就首先把LNG业务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从1960年开始,着手布局上游LNG资源,扩张海外市场。年,东京燃气着手全球范围的天然气开采和生产,并积极参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项目。开始从阿拉斯加、文莱、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卡塔尔进口LNG,并陆续在国内建成3个LNG接收站、在国外投资建设了6个天然气上游资源项目,初步建立了LNG全价值链的业务覆盖。进入21世纪后,东京燃气将下游市场的深度开发作为企业在未来20年发展的核心战略,并围绕这一核心,从气源供给、运输、再气化、分配和终端市场开发等方面开展业务。采取分布式能源、能源服务业务模式,积极开发用气需求,推广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及先进的用能系统。自2008年以来,东京燃气每年投资达到6000亿日元(在全部投资额中占比达到29%)。
2.产业链延伸
长期以来,燃气企业仅仅被当作为城市用户提供燃气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伴随燃气普及率的提高、燃气供应量的不断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用户对使用燃气产品和享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燃气企业进入电、热等多能源提供和服务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快由燃气供应商向能源服务商的转变。
目前,燃气企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发展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由于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高效的能源利用率,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电力供应峰谷差,加之合理的投资回报、灵活的运营机制,燃气冷热电三联供被认为是代表21世纪能源利用技术和管理发展方向的一种供能方式。燃气企业凭借气源优势、遍布的燃气管网以及广大的终端客户群体和充裕的现金流,拥有进入燃气三联供行业的独特优势。
东京燃气为发展燃气冷热电三联供,设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培植技术优势,据此与电力行业开展竞争,从而增加市场份额。东京燃气向家庭用户推出了地暖系统和微型热电联合产品(ENE-FARM),也为工商业用户构建了三联供系统以及燃气空调和商用厨具等一系列配套产品。通过推广分布式联供系统,推动区域用能转换,加强天然气的普及。通过推广燃气节能设备,进一步拉近用户距离、加强用户粘性。东京燃气还积极引入智能家居及智能社区的概念,通过参与政府能源规划工作将冷热电三联供业务纳入其中。在东京部分居住区尝试将众多建筑连接起来,形成智能化社区能源网络(Smart
system),整合电、热、气供应,提高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调配楼宇间的能量供需,将能耗降到最低。
法国燃气则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过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推进冷热电三联供业务。法国燃气旗下能源服务板块拥有一批在大型能源设施安装、运行管理、能效诊断方面的专家,并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业务模式,以长期运营管理服务合同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能源解决方案。作为法国燃气的全资子公司——COFELY公司,从客户用能情况诊断到设备推荐,从能源采购到转换,从技术支持与维修服务到综合物业管理,以及在技术、融资和运维资源的管理,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可选服务。并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灵活的合作方式。
3.多元化发展
目前,国际领先燃气企业都在逐步拓宽经营领域,走有限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多元化发展既体现在传统的天然气汽车业务上,也涌现出智能化及大数据应用、能源服务业务等新型业态。
(1)天然气汽车业务
由于天然气对于汽、柴油的价格优势,优良的环保性能和逐步完善的供应保障体系,使其逐渐成为替代车用燃料的主力。以美国天然气汽车业务领域最大的企业——清洁能源燃料公司(Clean
Energy Fuels
Corp)为例,自2007年以来,该公司通过企业并购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逐步扩大业务版图。2007年,清洁能源燃料公司制定了“横跨东西海岸、贯穿州际”的长途车辆加气业务战略,以打通和培植整个产业链,降低企业投资风险。该公司联合美国最大的五家卡车制造商进行LNG卡车的开发,还收购了LNG与CNG制备技术及设备制造企业——北星公司(NorthStar),为其战略提供硬件支持;并在德州设立天然气液化工厂,保障旗下加气站LNG供应。此外,公司还与北美最大旅行服务中心运营商PFJ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客、货运车流量大的重要高速干线建立了超过150个LNG或L-CNG加气站(同时提供LNG和CNG),保证每250~350英里就有一个站点,以确保卡车在主要城市之间不间断的运输行驶。而且大部分加气站建在原有的旅行服务中心旁边,保证客、货运车辆不需要改变原行驶路线就能享受服务。针对CNG汽车适合短途行驶的特点,清洁能源燃料公司重点向城市区域内的配送车辆、政府用车、公共巴士、垃圾车、机场班车等中小型物流货车、客运车辆推广CNG汽车加气业务,并且收购了CNG服务及设备企业IMW公司和燃气汽车改装企业BAF公司,进一步完善CNG汽车产业链。为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清洁能源燃料公司还帮助用户通过其金融公司(Clean
Energy Finance)安排融资和获得政府补助金。
(2)智能化及大数据应用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使我们看到大数据、云计算等基于互联网的技术为燃气企业实现智能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智能化为数据挖掘和云技术提供了平台,使企业能通过建立智能气网,实现优化生产、储存和使用的目的,并降低运营成本。而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结合与运用,能通过海量数据的处理对不同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和消费需求进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并辅助燃气企业制定合理的营销与定价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推广。
德国最大的能源企业——意昂(E.ON)集团专门成立了表计服务公司(E.ON
GmbH),来负责燃气网、电网智能化及智能表计业务,并在德国境内安装了130万块智能流量计。依托意昂集团在电力、燃气领域的业务,该公司负责提供智能化的全方位服务,包括为顾客提供智能表计安装,智能电、气器具安装运营,智能家居,能效解决方案设计等。意昂集团还通过与IBM合作,采用先进的业务流程管理(BPM)平台来收集、分析客户端信息,深度挖掘客户的用电、用气数据,向个人及企业客户提供用能分析报告和节能建议。
(3)能源服务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用户对节能减排、定制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各国政府对于环境污染的监管更加严格,全球新一轮的城市化需求迫切,可再生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储能技术等技术创新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外部因素促使燃气企业向能源服务领域延伸,并不断深化和拓展能源服务和交易业务,向成为提供能源产品和服务的综合能源类企业迈进。
虽然能源服务是一项竞争性业务,但是由于燃气企业与用户之间通过管网建立起的“钢铁联系”和长期服务关系,使得燃气企业较之其他企业处于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长期以来,法国燃气集团就将能源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积极涉足与天然气相关的工程设计、安装维护和能源服务三大类业务以及电力安装、智能电表和运河管道维护等其他类业务。截至2012年,法国燃气能源服务板块旗下共有6家能源服务公司,收入达到147亿欧元,占集团总收入的15%左右,年的年均投资额达到6亿欧元,年均增幅6%,雇员数量已占到其整个集团人员的1/3。在细分市场上,法国燃气通过其控制的Tractebel
Engineering公司为客户提供咨询、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管理工程设计服务,例如为巴黎Saclay项目提供城市化咨询规划服务;通过INEO、ENDEL、Fabricom公司提供工业维护、采暖、通风和空调制冷服务,例如由ENDEL公司为法国库鲁航天中心项目设计内部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和集成智能中央温度控制系统,节能超过20%;通过COFELY公司提供能源效率优化、多技术运营和维护、分区供冷供热服务,例如由COFELY提供小区能源效率优化的汉堡环保能源小区项目,曾经获得欧洲“2011太阳能奖”。法国燃气还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苏伊士贸易(GDF
trading)从事能源贸易,活跃在电力、燃气、液化天然气、石油、煤炭、碳排放等多个大宗实物和衍生产品的交易市场。为法国燃气提供了包括能源交易、经济风险研究、财务及内部风险控制等多项服务。此外,苏伊士贸易还通过为大型工业及商业客户提供各种灵活的供应合同及能源金融衍生产品(指数、远期合约、掉期交易和期权等)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地域拓展
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燃气企业业务受到特许经营权的限制而有很强的地域性,虽然这很好地保障了业务的独占性和持续性,但是也限制了企业的规模发展。而且伴随企业规模的增加和新兴竞争性业务的开展,燃气企业势必要考虑跨地域的扩张问题。
以日本东京燃气为例,2000年日本经济进入长达10年的迟滞发展期,受此影响,东京燃气在日本国内市场增长也进入停滞期。2001年企业开始加大海外扩张的力度,在墨西哥、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开展燃气供应、天然气发电和能源服务业务。在选择海外项目时,东京燃气通常考虑天然气需求前景良好、对智能化等新业务趋势有一定接受程度、节能环保意识较高、并对日本企业有政府支持和社会认同度的市场。
同样,法国燃气在做好国内燃气供应的同时,凭借其深厚的上游领域背景,抓住国际市场增长的机遇,在20世纪末着力开拓国际市场,并迅速将业务拓展到全球。年营业额取得了约30%的年增长,2002年达到660亿欧元。目前,法国燃气已经形成西欧、南美、北美“三角”业务态势,并在2010年开始以中国市场为重点的东亚扩张。2010年法国燃气与中国海油签订了为期4年购买26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合同,2013年再次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CIC)签署价值40亿美元的涉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液化天然气(LNG)厂的协议。同时,法国燃气在2012年收购英国国际电力公司的100%股权,借此进入英国燃气和电力市场。这些举措使法国燃气在近1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跨越式增长。
三、对未来国内燃气企业发展的启示
国际领先燃气企业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均已进入成熟阶段。反观国内城市燃气企业,在经历了“跑马圈地”的快速增长后,已经由初始阶段逐渐进入成长阶段。因此,借鉴领先燃气企业发展经验,对中国城市燃气企业在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的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做大做强下游主业
在强化主业方面,我们看到,国际领先燃气企业无一不是利用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优势地位,或巩固上游资源勘探开采领域领先地位,或加大下游用户市场开发力度,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对于国内城市燃气企业而言,下游用户需求领域既是我们的“根据地”,也是我们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因此,我国城市燃气企业应该不断加大对下游领域的投资力度,提高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充分挖掘用户需求,做强燃气分销业务。
2.积极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国际领先燃气企业基本都采取全产业链经营策略,紧紧围绕构建全产业链这一中心思想打造价值链。对于国内燃气企业而言,既有向上游资源勘探领域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有向下游分布式能源、交通用气等领域延伸的诉求。因此,无论是从保障气源供应,还是增加多源供应渠道来说,在国家逐步放开上游勘探开采领域的限制和“第三方”准入逐步放宽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燃气企业应积极投资上游勘探开采企业,迅速建立起价值链上游的竞争力,对燃气销售核心业务形成能源保障,并提升整体的利润率。
同时,从国际领先燃气企业的案例中我们也认识到,要做好燃气冷热电三联供业务,企业必须着力培植相关的技术和服务能力,选择适合的商业模式(例如合同能源管理、智能社区能源网络),构建包含设备制造商、工商业主和电网企业的商业联盟,并取得地方政府支持,做好目标市场客户群的定位选择。
3.寻找合适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国际领先燃气企业凭借其完善的市场结构、广泛的网络基础、良好的技术优势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目前国内尚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中国城市燃气企业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就燃气智能网络的建设而言,我国城市燃气企业应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与设备制造商、电信公司、IT公司进行多方合作,攻克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和网络通信方面的技术难题,加快解决智能网络的标准制定问题,并整合应用数据挖掘和云计算技术,以开拓增值服务业务。
就能源服务而言,由于管制环境的不同和部分交易产品的缺失,尝试“多公用事业”模式及能源和衍生产品交易尚有困难。在国家环保力度加大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影响下,能源服务产业将会井喷式发展,城市燃气开展能源合同管理、“一站式”服务等业务进入能源服务领域恰逢其时。
就车用气而言,国内燃气企业开展LNG/CNG汽车加气业务必须首先解决站点资源的问题。加气站建设隶属城市规划范畴,在数量和布点上都有限制,协调好与当地政府以及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市场领先企业的关系是根本。在业务模式的设计上,需要与LNG/CNG设备、车辆制造和改造商、高速公司服务加气站和服务中心运营商以及物流公司等结成产业联盟;在加气站的布局上要统筹考虑供应端的管道布局和需求端的车流密度,以保证足够的业务量,做到“有站有车”;此外,还必须充分考虑LNG和CNG车辆分属不同的细分市场,在服务需求特性和站点布置上要予以区分。
4.积极进行全球领域的扩张和布局
在地域拓展方面,国内城市燃气企业应该利用当前国际油价下跌和全球能源市场发生重大变革的有利时机,采取“走出去”战略,积极布局全球天然气资源。事实上,国内部分燃气企业在21世纪初的前10年一直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地域拓展工作,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扩张主要是以国界为限,甚至囿于一些省区;在非常规业务的开展上也有拓展不足的问题。国际领先燃气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必要深刻理解市场,了解当地文化,准确识别和有效控制地缘政治及国家风险,积蓄属地化管理和技术人才,这些将对企业进行全球化扩张起到决定性作用。
“十五”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和能源需求持续旺盛的有利环境下,我国城镇燃气行业通过不断改革得到了较快发展,燃气企业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但当前面临“新常态”下大气污染治理、城镇化建设等积极因素以及改革红利基本消失殆尽、天然气供大于求等不利因素的多重影响,中国城镇燃气企业发展面临着选择和压力。通过借鉴国际领先燃气企业的经验,我们认为,国内城镇燃气企业应该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来构建燃气企业的价值链,以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引擎,发现用户痛点,挖掘用户需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企业燃气供应商向清洁能源服务和运营商的转变。
(来源:能源情报&
作者: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研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三大油企投资万亿布局天然气 概念股迎投资机遇
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 [三大油企投资万亿布局天然气 概念股迎投资机遇]
尽管目前天然气进口和LNG加气站运营仍然亏损,但在消费需求两位数增长和天然气价格上涨预期之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我国三大石油巨头,正加速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在上游争抢海外气源,下游“跑马圈地”LNG加气站,涉及资金投入将超万亿元。  2013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8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其中进口天然气2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将近25%。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国内天然气需求达到2500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用气和天然气汽车用气复合增速将分别高于8%和29%,保持高速增长状态。  随着天然气进口量的日益增加,对上游供应和价格的控制愈发显得重要。2012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28%以上,逼近国际公认的30%的能源安全警戒线。与此同时,2010年至2012年间,我国进口气价格上涨了68.6%,国内销价和进口成本倒挂现象日益严重。  数据显示,中国油企2012年累计并购交易金额3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进入2013年,三大油企海外抢气步伐进一步加快。中石油3月斥资42亿美元收购了意大利石油集团埃尼运营的东非莫桑比克项目20%的权益,而东非也是全球天然气开发最令人垂涎的新地区之一。6月24日,中石油与诺瓦泰克签署协议,获得其主导的俄罗斯北极项目亚马尔LNG的20%权益。  中石化在2月斥资10.2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天然气公司切萨皮克能源的俄克拉荷马一块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土地资产50%的权益后,近期又计划入股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在加拿大价值200亿美元的LNG项目。而中海油则刚刚在7月26日与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加拿大油砂、液化天然气等业务领域寻求机会。  与此同时,作为配套设施的LNG接收站的建设也在大力开展。据卓创资讯统计,目前我国累计投运LNG接收码头6座,总计产能为1880万吨/年,而“三桶油”正在筹建的LNG接收站约15座,全部建成投产后我国LNG年接收能力总计为4170万吨。  “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中海石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黄虎龙指出,中海油正在打造沿海天然气大动脉,其将纵贯吉林、辽宁、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  未来,涉及天然气方面的海内外投资将逾万亿。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称,建一座加气站需1000万元。以中石油为例,远期将建5000座,这就需要至少500亿投资。而产业链中部的接收站投资更高,从福建LNG总体项目投资约300亿元来看,三桶油这方面的投资就将超过4000亿。另外,投资更多的是海外部分,仅2012年就已高达2000多亿元。以此来算,未来油企涉及天然气方面投资将超过万亿元。  天然气概念股迎来投资机遇  上海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目前来看,由于天然气资源相对稀缺,总体供给偏紧,产量增长低于消费量增长,缺口主要依靠进口量增长来弥补。随着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线和沿海主干道等大动脉的建成,以及LNG 接收项目投产,多气源供应来满足消费需要增长,对行业形成长期利好。给予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  中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天然气发展为油服产业链带来机遇,维持油服子行业“强于大市”评级。中报情况是近期市场关注的重点,关注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及杰瑞股份。建议继续关注天然气产业链,未来2-3年涨价预期明确,供应企业受涨价驱动积极性提高。此外,中国石油2季度业绩有可能超预期,关键在于西部管道资产合资收益并表时间点。推荐中国石油和广汇能源。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概念股解析】  杰瑞股份:看好非常规开采及天然气产业链拓展前景  研究机构:招商证券 撰写时间:  上半年公司在销售网格、设备制造产业链、油服方面取得的进展。完善集团的销售资源,建立了海外销售机构与产业部门的协同机制,健全了集团的大海外销售体系,促进了产品的国际化进程。设备制造板块的产业链仍在完善,目前杰瑞在增产完井设备制造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在油田工程技术服务方面也取得进展,杰瑞与贝克休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后杰瑞、贝克休斯与塔里木油田三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0.67%,完成全年计划的42.63%,受益高毛利率设备占比大增,毛利率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上半年油田专用设备制造营业收入12亿,同比增长1.35倍,毛利率保持高位48.1%,设备升级和配置提高是高毛利率的原因。上半年油田专用设备制造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天然气压缩机和压裂设备,LNG装备开始实现销售。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上半年服务类产品收入也在快速增长,但未达到年初的计划预期,目前连续油管服务、固井服务、压裂服务、环保服务、油田工程设计服务等都比较均衡,还没有成为突出的支柱服务和核心业务。  上半年公司获取新订单28.6亿元(不含增值税),去年同期为13.9亿元,与上年同期比增长105.75%,增加14.7亿元。截至2013年6月末,公司存量订单约为33.5亿元(不含增值税),同比增长43%。  计划通过再融资提高钻完井服务能力,不排除收购扩张的可能性。目前,公司的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队伍数量、作业产能和业务规模有限,离公司2015年油服收入占比达到5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此次公司通过非公开募集资金15亿用于投资钻完井一体化服务项目,以满足钻完井服务业务对服务队伍的数量、设备配置以及作业能力的需求,进而提升公司的专业服务能力。  非常规气钻完井技术和服务、天然气的开采及完井增产设备未来需求仍向好。根据我国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页岩气目标产量为65亿立方米。要想实现这一产量目标,未来几年内我国新增页岩气钻井数量每年都要保持在100口以上,这必然会带动大量的设备投资需求。《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依托页岩气开发示范区项目,实现高效钻头、可钻式桥塞及分段压裂封隔器、3000型压裂车等关键装备的本地化制造,研究同步压裂和微地震裂缝监测等技术装备;开展新型压裂液、压裂液处理和再利用、储层伤害机理及保护、分段压裂、长井段射孔和体积改造等技术装备研制,掌握适用于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核心装备技术体系。中国目前定向井占比只有8%,未来还有很大空井。美国从年压裂能力增长了六倍,每年钻5000口井,长期看市场没有饱和。  目前杰瑞股份3100型压裂泵车也已获得工业试验成功,最大输出功率高达3100马力,其压裂技术为世界首创,核心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该设备最大输出功率3000马力,最高工作压力140MPa,是目前国际上最大型号的车载压裂装备。3000型压裂车主要解决了功率的问题,因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需要大规模的压裂作业,中国的页岩气产区地表和路况条件相对较差,大功率压裂车组能够确保在有限的井场区域内,使用较少的装备和足够的功率,完成大型压裂施工作业。3000型压裂车连续运转的可靠性强,适应页岩气大规模的压裂,其压裂技术为世界首创,核心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预计明年后将开始投产。  看好LNG产业链,未来将有爆发式增长。公司不断推出天然气压缩机、加气站、液化装备,虽然目前销售规模还不大,但是公司依托客户资源,未来将具有竞争优势。去年压缩机实现收入7000万,今年预计可以实现收入3-4亿元,液化装备市场尚未爆发,但坚定看好。  上半年资产周转率下降,预收账款大幅增长。上半年应收账款增长1.12倍,存货增长93%,主要是有些大订单交付在际,尚未确认收入。公司预收账款9.58亿元,同比增长6.86倍,反映了订单的大幅增长。上半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动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为1,由于订单大幅增长,为准备生产的经营活动支出也是成倍增长,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营业收入仅为5%,属高成长期的特征。由于公司业务量大幅增加,资产周转下降,中期资产负债率大幅提高至43.9%,较一季度末提高了14.9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警戒线。  公司之前制定的2015年收入50亿元的目标,预计明年即可以实现。规划中还提出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目标40%,到2015年服务与设备的比例是1:1。未来的四个方向:天气勘探开发;增产和提高采收率;三大油国外区块的项目;深海油气的勘探开发。  公司预告1-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88亿-8.386亿元,再次超出市场预期,预计全年公司营业收入将达到40亿,年EPS1.8、2.5、3.5元。考虑增发4900万股,2013年动态PE41倍,已基本反映今年业绩的高增长,2014年摊薄EPS2.3元,动态PE29倍,仍然低估。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维持强烈推荐的评级,建议参加增发,按明年40倍PE估值给半年期目标价93-100元。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易世达:工业余热发电专家 意图开拓区域天然气市场  研究机构:华泰证券 撰写时间:  工业余热发电专家,意图开拓区域天然气市场。公司业务涵盖水泥、钢铁等行业的余热发电为主的设计、工程和运营等。近2年来受制于水泥行业景气度下行,客户投资意愿下滑,公司余热发电业务收入和盈利均有所下滑。面对经营困境,公司力图通过开拓钢铁、冶金等新兴市场和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两条路径,谋求传统主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收购天然气业务公司进军天然气行业,力图借力大连全面气化之际,将天然气业务培育成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  乘大连天然气大发展之东风,公司欲全面发展天然气业务。大连地区现阶段燃气消费仍以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2011年末大连LNG项目投产,气源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政府启动全面气化工程,我们测算大连地区全面气化后,天然气年耗气量有望超过10亿立方米。大连地区现有燃气提供商超过200家,其中龙头企业为大连燃气集团(提供城市人工煤气服务,年供气2.74亿立方米)。大连市政府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天然气市场开发,公司手握7亿元现金,在大连天然气大发展中具备明显的资金优势。建议积极关注公司在天然气领域的后续举动。  开拓钢铁等新兴市场,布局合同能源项目。根据测算,工业余热利用市场空间超过1000亿,其中水泥行业已较为成熟,后续以更新需求和国外市场为主;钢铁、玻璃、冶金行业需求巨大,正在陆续启动。2012年末以来,受益于国家电网并网政策出台,解决并网难;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解决资金难等利好的陆续推出,钢铁、玻璃等新兴市场需求正快速释放。工业余热利用领域竞争激烈,公司并不占据明显优势。我们预计公司将采取积极开拓钢铁、海外市场等新兴市场,同时加大合同能源项目的拓展,以提升业绩的稳定性。  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0.43、0.58、0.69元(未考虑天然气业务贡献)。公司目前估值水平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的主要看点在于天然气业务,大连地区天然气需求超过10亿立方米/年,公司现金充沛,且拥有上市公司平台,具备一定竞争优势,但具体经营策略尚未确定,建议积极关注公司天然气领域的业务拓展。给予“增持”评级。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中海油服:发展高端半潜式装备及深水钻探能力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 撰写时间:  中海油服具备深水油气勘探开采能力。中海油服是中国近海最具规模的油田服务供应商,也是亚洲地区功能最全、服务链最完整、最具综合性的海上油田服务公司。公司具备深水油气勘探开采能力,业务向海外扩展。  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采景气向上。全球近十年发现的大型油气田中,海洋油气田占60%以上。目前全球石油产量的1/3以上来自海洋,预计到2015年,海洋石油所占比例可能达到45%。全球海洋钻井平台日费率及利用率自2011年以来均呈现上升趋势,海洋油气勘探开采景气向上。  我国原油增产60%来自海洋。我国原油的整体探明程度为36%,天然气为18%。而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3%,天然气为10.9%,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海洋油气增产潜力大。过去十年间我国原油增产量的60%来自海洋,同时海洋原油储量增加,而陆地原油储量减少,未来原油的增产仍将以海洋为主。  中海油保持高资本开支。中海油"十二五"期间油气产量复合增速将达到6~10%,我们预计年中海油的资本开支将分别达到120、150亿美元,预计2013年中海油资本开支的增加将为中海油服带来42亿元左右的收入增量。中海油服增加半潜式钻井装备。  中海油服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有4座半潜式钻井平台投产,预计1H2013公司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天数同比有550天左右的增量,带来公司收入的增长在10亿元左右,未来公司高端装备仍将持续增加。  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有望回升。一季度公司钻井平台的生产作业前准备等一次性事项带来公司毛利率下降。随着COSLPromoter及南海七号在一季度投入运营,公司二季度盈利水平将提高,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有望达到15%以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海通证券盈利预测模型,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1.20、1.39、1.59元。公司年净利润复合增速有望达到16.1%,按照元EPS及16倍PE,我们给予公司19.20元的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惠博普:收购煤层气区块 天然气全产业链运作日渐清晰  研究机构:国泰君安 撰写时间:  2013 年7月16日惠博普公告,其使用自有资金2088万美元(约12875万元人民币)收购DartEnergy(FLG)Pte.Ltd.(以下简称 DartFLG)100%股权,本次收购的实施主体是惠博普全资子公司香港惠华环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惠华)。DartFLG通过持有富地柳林燃 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LG)50%的股权从而拥有柳林地区煤层气资源开采产品分成合同(以下简称PSC)25%的权益。本次交易完成后,DartFLG 成为惠博普的全资子公司,其将拥有PSC合同25%的权益。  短期对业绩影响较小,但长期盈利能力可期:目前柳林煤层气 项目已处于勘探后期阶段,前期已开发了几十口勘探井,而且均实现正常出气。2013年1月中联煤已取得《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柳林煤层气开 发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同意柳林煤层气开发项目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建设规模暂按3亿立方米/年设计,计划开采山西组3+4、5号煤层中煤层气,动用 煤层气含气面积为183.8km2,地质储量约131.6亿立方米。目前中联煤和FLG正在组织开发方案的编制,预计年内开发方案有望批复,明年正式进入 开发阶段。目前该地区煤层气售价大约1.4元/立方米,假设开采成本为1元/立方米,加上国家对煤层气开发0.2元/立方米的补贴,在不考虑未来气价提高 的情况下,公司开采每立方米煤层气可获利0.6元。假设3年后该项目能达到3亿立方的计划开采量,公司的权益利润约为4500万元,大约增厚每股收益 0.1元。  生产LNG公司将会获取更高的利润:由于销售LNG利润空间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公司更可能会液化后销售LNG,而不是直接销售气 态煤层气。假设西部地区的LNG售价为3.5元/立方米(东部沿海地区为4.5元/立方米),每立方米的生产成本为2元(1元的煤层气生产成本,1元的液 化成本),则每立方LNG的利润空间为1.5元,假设项目总的开采量达到3亿立方米,公司的权益利润约为1.13亿元,大约增厚每股收益0.25元。  预 计未来公司在天然气产业链仍会有进一步动作:公司天然气业务的长期愿景是形成"气源、管道运营、LNG液化工厂及LNG加气站"一体化运作,此次收购柳林 煤层气区域是公司向上游资源领域的延伸,我们认为获得上述煤层气资源后,未来公司在液化工厂、加气站等领域还将有进一步的动作。  达到3亿立 方开采能力,公司需要投入资金3.5-4亿元:从该区块勘探井的出气量看,水平井约1万方/天,年产气量约300万立方米/年,保守起见我们以200万立 方米/年测算,达到3亿立方的产气量需打水平井150口,以每口井投入1000万计算,总投资需要15亿元,按25%的股权比例计算,公司需要投入大约 3.5-4亿元。  柳林煤层气经济可采储量超107亿立方米,储量丰富:柳林煤层气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属于薄层、低渗、欠饱和中浅层煤层 气藏,主要含气煤层为山西组3、4、5号煤层和太原组8、9、10号煤层,含气量较好。该区块探矿权面积183.824km2,探明地质储量为 217.84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15.78亿立方米,经济可采储量为107.31亿立方米。如果按照规划的3亿立方/年的开采量计算,经济可采储 量可供开采超过30年。该区块探矿权所有人为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根据PSC合同,项目的作业者为富地柳林燃气有限公司。  PSC收益分 配方式有利于公司勘探费用的回收:PSC合同规定,FLG负责勘探期间的全部投入,在转入开发期后,中联煤有权参加开发投资获得PSC50%的权益。当进 入生产期后,PSC规定了每年产气量的30%用作增值税和矿区使用费用,70%用作费用回收,直至全部回收完毕为止。由于FLG负责项目前期勘探投入,因 此该收益分配方案保证了FLG可以较早的收回前期的勘探费用和作业费用,增强了现金流的稳定性。  柳林煤层气是国家重点开发项目:煤层气的主 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高效、洁净的能源,我国煤层气资源量达36.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国家高度重视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在《煤层气(煤矿瓦斯) 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大力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在煤层气勘探方面"以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重点,加快 实施山西柿庄南、柳林、陕西韩城等勘探项目,为产业化基地建设提供资源保障。根据上述论述,该项目短期内对公司利润影响很小,因此维持此前对公司的盈利预 测。预计年公司EPS分别为0.39、0.54及0.75元,目标价15.47元,增持。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陕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 公司有望迎来毛利与销气量双升  研究机构:民生证券 撰写时间:  到2015年公司销气量有望达50亿方以上,较2012年增长近85%。从长远看,公司管输能力130亿方,未来如管道利用率继续提升,销气量达到100亿方,按照公司历史上正常的盈利水平(0.18元/立方米天然气)测算,净利润可达18亿元以上。公司未来的想象空间,可以支持目前110亿元左右的市值。  公司垄断省内天然气长输管道。公司垄断了陕西省天然气长输管道市场。目前公司建成天然气长输干线10条,总里程超过2600km,年输气能力达到70亿m3(靖西三线建成后达130亿方)。形成了纵贯陕西南北,延伸关中东西两翼,覆盖全省11个市(区)的输气干线网络。  公司获资源配置量达140亿方/年,气源充足。陕西是我国天然气主产区,2012年天然气产量311.3亿方,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28.9%。公司作为气源地省属天然气企业,在气源配置方面具有优势。公司获得的年天然气资源配置量达到140亿方,相对于2012年公司27.9亿方的销量,公司销气量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另外,西二线、延长石油等气田以及国家级过境输气干线可作为备用气源,公司气源保障充足。  陕西天然气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国家及陕西省为保护环境、改善大气污染,制定了一系列清洁能源利用政策,将推动天然气需求的增长。2012年“气化陕西”工程(一期)全面建成并完成原定任务目标。按照“气化陕西”工程(二期)以及陕西省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陕西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50亿方。  按此计算,今后5年全省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速将不低于每年20%。陕西民用车“油改气”合法化将使陕西省CNG需求量快速增长,按年行驶里程1.8万公里、百公里耗气量8方、改装比例10%测算,到2015年陕西省民用车用气量有望达到8亿方以上。  受益长输管网超前建设,公司有望迎来毛利与销气量双升。十二五”期间,公司着力构建七纵、两横、一环、两枢纽,以7座CNG市场组团辐射周边的天然气供应系统,新增天然气长输管道2200km,总里程超过4000km,日供气能力达3000万m3以上,年销气量有望达到50亿方,较2012年增长85%以上。近几年公司加快了长输管网的建设,资本开支较大,压制了公司近两年的业绩。未来随着长输管网利用率的提高,公司长输毛利有望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如未来公司长输管线利用率达到75%左右,公司输气量可达100亿方,按照元/方的净利测算,公司净利润有望达到18亿元,对应目前股价PE仅6.4倍。公司近年通过资产并购重组的方式向下游城市燃气业务延伸,这将有助于公司长输管网利用率的提升,拓展公司未来的盈利空间。  预计公司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1元、0.40元、0.52元,对应年PE分别为32倍、24倍、18倍,虽然短期业绩受压,但公司销气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给予“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深圳燃气:天然气销量增长31.5% 电厂气为主要增量  研究机构:华泰证券 撰写时间:  公司预告中报净利润增长38.9%。公司发布2013年中报预告,报告期内受液化气批发业务量下滑影响,公司营业收入40.71亿元,同比下滑3.6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37.4%;基本每股收益0.25元。扣除确认处置房产收益后,净利润4.06亿元,同比增长13.6%。同时日前公告收到针对宝安区中压管网工程的政府补助资金3.04亿元,预计年均确认约1500万元。  天然气销量增长31.5%,其中电厂气为主要增量。公司天然气业务营收21.99亿元,同比增加21.54%,报告期内天然气销量6.68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31.05%。  其中电厂供气提升至1.65亿立方米,同比提升1.08倍;除电厂气外的天然气销量同比增长约17%。拆分单季度来看,公司二季度销气量3.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其中电厂气1.1亿立方米,环比超过1.2倍。我们预计2013年电厂用气将达到4-5亿立方米,成为推动气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销气量持续高增长,支撑业绩持续稳定增长。我们维持对公司销气量持续高增长的判断:未来3年深圳电厂用气+异地气高增长接力,车用气为超预期因素。电厂气方面,目前公司意向供气量合计超过49.23亿立方米,伴随深圳地区电网调峰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区域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预计深圳区域内燃气电厂(含分布式燃气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将提速。异地气方面,截止2012年公司异地气销量达到2.08亿立方米,贡献净利润1.12亿元;公司与中石油等管道天然气供应商购气合同达到3.47亿立方米,加上已基本落实、未来签订购气协议量,总计将达到8.39亿立方米。我们预计随着西二线气量的达产和当地气化率的提升,公司已有异地燃气业务将迎来量价齐升黄金发展期;公司仍将继续推进异地燃气资产的并购和拓展,未来深圳区域外的利润贡献将进一步提升。  预计公司年EPS分别为0.40、0.46元。维持对公司电厂气+异地气驱动,销气量持续高成长的判断,车用气为超预期因素。维持公司“增持”评级。天然气价格调整短期来看或将抑制工商业等非民用客户的用气积极性,但无碍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建议密切关注天然气价格调整相关政策和方案的进展。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中国石油:进口气亏损或将终结 自产气增厚盈利  研究机构:瑞银证券 撰写时间:  天然气实现价格的上限已经打开。发改委公布了天然气价格的新执行方向,(1)调整存量气价格最高不超过0.4元/方,化肥不超过0.25元/方(2)增量气一步到位(3)平均门站价上调约0.26元/方。  天然气价格上升自产气盈利上升明显。公司今年可能无法按照最高价格实现气价提升,如果中性假设存量气每年上升0.36元/方(不含税),增量气2013年到2015年的井口价格分别为1.8元/方,2元/方和2.2元/方,那么公司的自产气会因为价格上升,于年分别增厚EPS0.04、0.25和0.4元/股。  如果到2015年存量和增量气完全调整到位,估计15年西二线进口亏损将消失。调价之后,我们预计年分别减少亏损0.02、0.1和0.2元/股;虽然LNG可能还有部分亏损,但是最大的亏损源头基本已经解决。由于公司的西二线还有一定的余量,并且还在建设西三等管线,对于上游特别想通过管线输气的公司来说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将成为公司向下游发展的一大助力。因此可以给予其较高的估值。  中石油二季度业绩有下行风险,原油实现价格下降,以及化工亏损加剧,天然气输气量减少等。但中石油2013年PE为12X,处于合理水平;如果下半年落实了天然气价格改革,公司的股价还有上升空间。基于分部估值法,维持10.05元的目标价和“买入”评级。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然气加气站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