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3,还在上大学。快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想拿foobar2000对象未找到块开个股票账户,人家会开吗?

大家都在嘲讽题主,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br&&br&首先&b&孩子哭闹是不可避免的&/b&,这是他们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所以各位答主在公共场所看到中外熊孩子哭闹一点都不奇怪,也不必过度责备家长,有些情况真不是人力能控制的。但「动不动就哭」和「偶尔哭一哭」是两个概念,你养过孩子就知道这两种状态差距有多大。我没有在国外长期生活过,不敢说国外的孩子是不是较少哭闹,但从我自己养娃一年半的经验来看,&b&孩子照顾得好,哭闹的频率会显著降低,哭闹时的表现也不一样。&/b&有经验的家长应该能判断孩子哭闹是因为感觉不舒适、情绪没有得到正确排解还是撒娇,&a href=&///people/abbbbb35a8b3aab0fab5& data-hash=&abbbbb35a8b3aab0fab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钟文& data-tip=&p$b$abbbbb35a8b3aab0fab5&&@钟文&/a& 大夫答案中孩子哭闹的照片看起来比较像撒娇。&br&&br&6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哭闹通常是因为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饿了、困了、该换尿布了等等。其中困闹这种情况常常被家长忽视,我见过不少家长(尤其是老人)白天不让孩子睡觉,以为这样夜里会睡得更好,&b&这个观念是错误的!&/b&婴儿对睡眠的需求比成人高得多,新生儿每天可以睡18小时以上,3个月的宝宝要睡14-16小时,6个月以上也要睡12-14小时,一次睡这么久基本不可能,因此白天睡小觉非常重要,白天睡不好夜里更睡不好。&br&&br&其次,婴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弱,&b&无法从浅睡眠自主转换到深睡眠&/b&,需要家长帮助接觉。很多家长看宝宝睡了半小时自己醒来就以为宝宝睡足了,其实人家还困得很,怎么可能不哭?另外一点是多数宝宝会在固定时间犯困,有些家长不注意观察宝宝的作息规律,在该睡觉的时候逗人家玩,导致宝宝错过入睡时间。婴儿不会知道自己「困了」,他们只会感到难受,难受就要哭闹,哭闹更睡不着,如是恶性循环。推荐西尔斯的《宝宝安睡魔法书》和海蒂.麦考夫的《海蒂育儿大百科:0-1岁》,都有专门章节介绍婴儿的睡眠机制。&b&要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必须先了解孩子的睡眠需求。&/b&&br&&br&我儿子刚满月的时候婆婆来帮忙照顾,总是不遵守孩子的睡眠时间,该睡觉的时候逗他玩,哄睡的时候又总喜欢抱在怀里,导致孩子一放下就惊醒。孩子睡眠不足,从早到晚哭个不停,情绪非常焦躁,而婆婆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小孩儿就是要哭”,她养育了三个孩子都是这么哭着长大的。后来我坚决要求婆婆回家,我自己研究育儿书、请教专业护工,花了几天时间把孩子睡眠调整好,从此我儿子就变成了一个天使宝宝,只有醒来发现大人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会哭两声,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和愉快的。&b&各个孩子的情况有差异,有些孩子可能确实更爱哭,但家长首先应该确认孩子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再考虑孩子个性的问题。&/b&&br&&br&(顺便说一句,我之前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避免「有了孩子后生活品质直线下降」这种负面思想?&/a&就有人说我不尊重婆婆,这一点我没有任何愧疚。我首先是一个母亲,保护孩子是我的首要责任。我可以尽一切努力和老人沟通,但如果必须在老人的面子和孩子的健康之间选择,我必然选择后者。)&br&&br&孩子半岁左右开始表现出自己的意志,家长要学会观察并尊重孩子的意愿。我儿子十个月的时候不爱吃辅食,一上桌就东指西指的拖延时间,我妈很恼火。我观察了两天,发现有两个原因:第一,我妈总在吃饭时给他玩具玩,分散了他对食物的注意力;第二,我妈做饭不换花样,顿顿都是面条,换我也不爱吃啊!于是我找来一堆婴儿辅食食谱(微博@苏蒂小骑整理的《凯恩每日辅食》非常详尽),专门请了几天假在家教钟点工阿姨做辅食,同时用绘本诱导孩子专心吃饭,孩子很快就胃口大开,现在是一头标准吃货。下图是他今天的早餐,另外还有一个鸡蛋和一块面包。(婴幼儿辅食尽量少放调味品,从小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南瓜、山药、芦笋、胡萝卜等食物都有天然的甜味,蒸一蒸就很好吃。)&br&&img data-rawwidth=&845& data-rawheight=&947& src=&/8064395cfedb9c85f56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5& data-original=&/8064395cfedb9c85f567_r.jpg&&&br&如果无法改变孩子的习惯,就改变外部条件适应孩子。我儿子特别喜欢玩马桶里的水,怎么哄劝都没用,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卫生间的门关好不让他进去。孩子玩水是天性,责备他毫无意义。&b&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小小的外星人来到地球,不能一味要求他学习地球的语言和风俗,也要努力学习他的语言&/b&。&br&&br&我家小区孩子特别多,我带娃在楼下玩,看到各种各样的孩子和家长,一些孩子明显比另一些孩子更快乐。有一对小姐弟,姐姐大约三岁,弟弟刚三个月,妈妈总在逗弟弟,小姑娘一个人在边上玩。我每次见到她都拖着同一辆玩具车,已经玩得很破旧了,她还视若珍宝,别的孩子摸一摸都不让。她经常抢别的孩子的玩具,妈妈有时看到了立刻夺过来还给别人,同时大声呵斥女儿,小姑娘眼泪就在眼里转来转去。这样的情况,换成我也要哭的。&br&&br&你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你就是他/她唯一的依靠。孩子不是仙人掌,十天半月浇点水就能活,她需要你爱她、理解她、站在她的角度思考。&b&当你做到这一点,你和孩子都会更快乐。&/b&&br&&im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773& src=&/f20b5ff3433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20b5ff3433a_r.jpg&&&br&&br&最后打个广告:&b&筑妈手记&/b&,一个分享到朋友圈不会被拉黑的育儿公众号。&img src=&/06c5a5edafa2c938a21d6aa54c374842_b.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2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8&&
大家都在嘲讽题主,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首先孩子哭闹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他们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所以各位答主在公共场所看到中外熊孩子哭闹一点都不奇怪,也不必过度责备家长,有些情况真不是人力能控制的。但「动不动就哭」和「偶尔哭一哭」是两个概念,…
【&b&特别推荐&/b&】 &a data-hash=&aaa4ad57ad1& href=&///people/aaa4ad57ad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aaa4ad57ad1&&@一诺千金&/a&&b& 的回复,建议朋友们翻看一下。&/b&&br&——————————————————以下是我的答案————————————&br&幼儿知道自己遇到了让自己不愉快的事,但幼儿不知道谁能帮自己,甚至不知道人还会互相帮助,所以幼儿不会有求救的想法,包括不会向父母讲。他们只会在老师的威胁之下不跟任何人讲——因为【不许告诉别人啊】是一个有权威的成年人对他下的命令。&br&&br&幼儿不懂得跟别人讲这些。&br&&br&你要让他懂得。&br&&br&我很早很早(大概在我的孩子三岁)的时候,不管他能不能听得懂,就多次反复告诉他:遇到什么事要跟我讲,比如高兴的事、有意思的事、你能记得的事、让你惊慌或者害怕的事等等,都要告诉我,让我跟你一起面对这些事,你看我给你讲故事,就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个故事,我给你讲了,你就知道了,你也可以给我讲你的故事。&br&&br&所以我能从孩子那儿知道哪个小朋友尿床被老师打,哪个小朋友今天中午没有吃到午饭,他自己今天被谁推了一跤,老师今天跟他说什么话了,老师嫌他没有好好睡午觉、下午不让他玩玩具,他把谁打哭了,他把什么东西弄坏了等等,我不论听到他做错什么,一概不批评不训斥(你只要训斥一次,他以后什么都不说了,怕再被训斥),只是给他讲道理,告诉他类似的事应该是怎么做才对。有一次幼儿园老师不知因为什么打了他一回,他也当讲故事一样讲给我听,我还跟他分享挨打的感受,嘻嘻哈哈的(这样做是为了淡化挨打带来的心理阴影,让他正面接受这个事实),然后第二天叫老师单独出来谈话。老师从此对他好得不得了,完全不敢报复或冷暴力虐待,因为他什么都会跟我说,老师再给他看脸色或者什么表现,他当天晚上就都告诉我了,包括【老师说不能告诉你】这句话他也会讲出来,老师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就不会对他做任何恶劣的事了,她怕我打断她的腿。&br&&br&——————————————————咯吱————————————————&br&昨天晚上想了一下,其实【不懂】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不敢】。&br&幼儿遇到问题之后&b&不敢跟家长说&/b&。&br&我家孩子没有这个情况,所以昨天没想到。&br&&br&有些家庭里,家长凶得很,孩子不论碰到什么事儿,上来先训斥,甚至打骂,然后才去替孩子处理问题。哪怕是不可抗力导致的或者不是孩子的责任,他们也会训斥。&br&这一点,我相当的理解不了。&br&&br&孩子遭遇了这样的家长,就会战战兢兢谨小慎微,但他们又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更缺乏表达的胆量,无法判断某件事的发生会不会给他带来一顿训斥和打骂,为了保险起见,只好遇见任何事都不跟家长说。&br&————————————————再隔——————————————&br&孩子挨打这事,一定要问清楚,但不要用严肃的态度去问,免得孩子以为你要责怪他,从而不告诉你。&br&问清楚的目的是看孩子因为什么原因受到什么样的待遇。&br&孩子知道原因的话,不管打轻了打重了,至少是在教育孩子,这个动机要肯定。&br&如果孩子不知道原因,那就是老师管教不善的问题了,这样的挨打,是白挨,孩子都不知道为什么挨打,他想改正也无从改起,下次还会再犯,这样循环下去就非常恶劣了,一定要制止。&br&其次就是看打的程度。&br&如果只是在屁股上腿上拍了一两下,就不算事儿,不管有没有道理,都不算事儿。&br&如果是打脸、打头、揪耳朵、用脚踢、拧、掐、卡脖子、扯拽胳膊、用书(玩具、教具等)打,这些,就必须重视,不管是什么原因,一定要跟老师讲个结果出来,讲的方式可以是谈话、投诉,也可以像我这样直接打回去(虽然我没有真动手),爱他妈上哪儿解决上哪儿解决去,我就不信她打孩子没事我打成年人反而有事儿了。该拘留拘留该罚款罚款,不惯她这臭毛病!等老子从公安局出来再找你!打到你不再报警为止!
【特别推荐】
的回复,建议朋友们翻看一下。——————————————————以下是我的答案————————————幼儿知道自己遇到了让自己不愉快的事,但幼儿不知道谁能帮自己,甚至不知道人还会互相帮助,所以幼儿不会有求救的想法,…
&b&大多数所谓初中、高中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误读”甚至“错误”,其实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而对严谨性做出的一些小小的妥协而已。&/b&&br&&br&举个例子,一个完全不懂乒乓球的人(比如你刚上初中的弟弟)来问你如何打乒乓球,你该如何去向他解释?&br&&br&&br&(下面的内容稍微有点长,如果不想看可以直接跳到最后)&br&===============================================&br&下面的一部分内容摘抄和参考自百度百科乒乓球词条:&br&&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DRkWN7ceMbZYqzCEvOau2HLdbcao_wufF7AHe-vlj12cFpcHAyBlWwXFXY1Tp1idTFEgTqwKysUf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乒乓球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版本1:&/b&&br&&br&乒乓球是在一张桌子上进行的一种运动,双方站在桌子两侧,中间有一道网分割半场。游戏开始后,每个人要用球拍轮流将飞来的球打回对面半场上,先接不住球的一方判负。&br&&br&&br&&br&&b&版本2:&/b&&br&&br&乒乓球是在一张&u&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5厘米、高76厘米的球台&/u&上进行的一种运动,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a href=&///?target=http%3A///subview/5691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击球&i class=&icon-external&&&/i&&/a&,&u&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u&。其中,&u&球直径为40.00毫米,重量为2.53-2.70克&/u&。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br&&br&握拍方法:&br&分为&u&横拍、直拍和快攻&/u&类型,如果想打的话,&b&可以先行学习横拍,其余的两种以后再说。&/b&&br&&br&&br&攻球技巧:&br&主要分为正手攻球和反手攻球两大类,正手相对比较简单,&b&在此先介绍正手攻球。&/b&&br&&br&&br&*正手攻球的标准动作和技巧&br&(我懒得写了,省略300字)&br&&br&&b&反手攻球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攻球方式,不过实现起来稍难,超出了现在能接受的范围,所以在打一周之后,再予以介绍。&/b&&br&&br&&blockquote&判分规则:&br&回合中出现下列情况,应判失一分:&br&1、未能成功发球;&br&2、未能成功还击;&br&3、连续两次击球(如执拍手的拇指和球拍连续击球);&br&4、除发球外,球触及本方桌面两次&br&5、&b&其他明显违规的现象&/b&&br&&br&&br&&b&* &/b&如果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时触及球网,此后成为合法发球,则应当重新发球。&br&&br&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比分出现10平后,先多得2分的—方为胜方。&/blockquote&&br&&br&&br&&br&&b&版本3:&/b&&br&&br&&br&&u&先介绍几个常见的术语:&/u&&br&&br&&br&&blockquote&比赛台面&br&(一)左、右半区又称1/2区,其方向对击球者本身而言。&br&(二)近网区指距球网40厘米以内的区域&br&(三)底线区指距端线30厘米以内的区域&br&(四)中区指介于近网区和底线区之间的区域&br&(五)边区指靠近球桌边缘的区域&br&&br&球拍拍形&br&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球拍横度和拍面方向。&br&(一)拍面角度: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br&(1)拍面与台面成90°为垂直。&br&(2)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小于90°为前倾。&br&(3)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为后仰。&br&(二)球拍横度:球拍绕前后转动所形成的球拍角度变化。&br&拍柄与球台端线垂直时为0°,随球拍绕前后轴不断转 动二增加其左横角度。当拍柄与端线&br&平行时,为左横90°;球拍围前后轴&a href=&///?target=http%3A///view/361434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向右转&i class=&icon-external&&&/i&&/a&至与球台端线平行时,为右横90°.平常所说的球拍呈&br&半横状,即是横度为45°之意。&br&(三) 拍面方向:球拍左右偏转时,与球台端线所形成的角度。&br&&br&击球路线&br&&a href=&///?target=http%3A///view/106916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击球路线&i class=&icon-external&&&/i&&/a&是指从击球点到落台点之间形成的线。五条基本线路(以击球者为基准)为:正手斜线、正手直线、侧身斜线、侧身直线、中路直线。中路&a href=&///?target=http%3A///view/44429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直线球&i class=&icon-external&&&/i&&/a&在实际比赛中是随时以站位而定的,即&a href=&///?target=http%3A///view/166085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追身球&i class=&icon-external&&&/i&&/a&,也称中路追身路。&br&&br&击球点&br&击球点是指击球时,球拍与球接触瞬间的那一点所属空间的位置,这是对击球者所处的相对位置而言的,包含以下三个因素:①球处于身体的前后位置;②球与身体的远近距离;③球的高、低位置。&/blockquote&&br&&u&在理解了这些术语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地学习乒乓球了。&/u&&br&&br&&u&比赛规则:&/u&&br&&br&&br&&blockquote&发球、接发球和方位的选择&br&1、选择&a href=&///?target=http%3A///view/19773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发球&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view/19779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接发球&i class=&icon-external&&&/i&&/a&和场地的权力应通过选择硬币的正反面来决定。选对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br&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了场地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的权力。&br&3、在每发球两次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到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10分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球次序仍然不变,而且每人只轮发一分球。&br&4、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的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单打决胜局中当有一方满5分时应交换方位。&br&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处理&br&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根据场上的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继续进行比赛。&br&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根据场上比分纠正运动员所站的方位后再继续比赛。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br&3、当发球者发出的球触碰到网,叫“擦网”裁判应令发球者重新发球。直到没有擦网,或者其他发球失误&br&合法还击&br&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包含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凡属上述情况,均为合法还击。&br&重发球&br&不予判分的回合出现下列情况,应判重&a href=&///?target=http%3A///view/19773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发球&i class=&icon-external&&&/i&&/a&:&br&1、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br&2、如果发球员或同伴未准备好时球已发出,而且接发球员或其同伴均没有企图击球。&br&3、由于发生了运动员无法控制的干扰,如灯光熄灭等原因,而使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合法还击或未能遵守规则。(运动员与同伴相撞或者被挡板绊倒而未能合法回击,则不能判重发球。)&br&4、裁判员或副裁判员宣布的暂停比赛。例如:①由于要纠正发球、接发球次序或方位错误;②由于要实行轮换发球法;③由于警告或处罚运动员;④由于比赛环境受到干扰以致该回合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例如外界球进入&a href=&///?target=http%3A///view/97326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赛场&i class=&icon-external&&&/i&&/a&或者是足以使运动员大吃一惊的突然喧闹)。&br&判一分&br&回合中出现重发球以外的下列情况,应判失一分:&br&1、未能合法发球;&br&2、未能合法还击;&br&3、阻挡;&br&4、连续两次击球(如执拍手的拇指和球拍连续击球);&br&5、除发球外,球触及本方台区后再次触及本方比赛台面;&br&6、用不符合规定的拍面击球;&br&7、双打中,除发球或接发球外运动员未能按正确的次序击球;&br&8、裁判员判罚分;&br&9、其他已列举的违例现象。&br&一局比赛&br&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比分出现10平后,先多得2分的—方为胜方。&br&一场比赛&br&1、一场比赛应采用七局四胜制或五局三胜制。&br&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但在局与局之间,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有权要求不超过两分钟的&a href=&///?target=http%3A///view/78830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休息时间&i class=&icon-external&&&/i&&/a&。&br&轮换发球法&br&1、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5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已获得至少9分除外);或者在此之前的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计时员应在每一局比赛的第一个球进入比赛状态时开表;在比赛暂停时停表,恢复比赛时重新开表。比赛暂停包括:球飞出赛区至重新回到赛区、擦汗、决胜局交换方位及更换损坏的比赛器材。一局比赛进行到15分钟尚未结束,计时员应报“时间到”。&br&2、当时间到时,球仍处于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宣布暂停比赛,由被暂停回合的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当时间到时,球未处于比赛状态,应由前一回合的接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br&3、出现上述情况时,计数员应在接发球方每一次击球后报出击球数,在使用轮换发球法时,计数员报数应用英语或用双方运动员及裁判员均能接受的任何其他语言。&br&4、此后,每个运动员都轮发一分球直至该局结束,如果接发球方进行了十三次合法还击,则判发球方失一分。&br&5、轮换发球法一经实行,该场比赛的剩余部分必须继续进行,直至该场比赛结束。&/blockquote&&br&握拍方法:&br&(省略1200字)&br&&br&攻球技巧和打法类型:&br&(省略8000字)&br&&br&场馆标准:&br&(省略3000字)&br&&br&球拍标准:&br&(省略2200字)&br&&br&至此,乒乓球的基础内容已经全部介绍完毕,接下来应当在实战中遵守这些规则和规范,并尝试运用这些技巧。&br&&br&===============================================&br&&br&&br&你觉得这三种版本,哪一种更加容易让完全不了解乒乓球的初学者接受呢?&br&一般人都会接受第一种。要是对方是个非常非常有耐心的人,没准儿会听完你的第二种介绍。至于第三种……你确定你能活着讲完这些话么?&br&&br&有心的人应该能看出,我用了一些高中和大学教材的梗。没错,这三种,对应的差不多就是初中教材、高中教材和大学教材。&br&&br&&b&第一种表述根本就不严格,甚至曲解了乒乓球的规则,如果先行接受这种介绍,是否会对今后学习乒乓球造成影响?&/b&&br&&br&很显然,并不会。恰恰相反,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地给别人介绍一个全新的领域,才有可能被普遍接受。绝大多数人学习乒乓球,都会先接触的第一种表述,等到对这个运动熟悉之后,再去仔细了解第二种简单规则,而只有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去详细地研究第三种的严格规则和规范。&br&&br&&b&严格的严谨与否,从来都不应当是基础教学首先需要考虑的标准。&/b&也没有几个初学者会对为了方便理解而略去的地方抓着不放并批判一番。&br&&br&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先把握了整个学科或者领域的大体框架,才可能有那个耐心去扣严格的定义与表达。&br&&br&&b&而只有适当地牺牲一些精确性与严谨性,甚至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地方造成“错误”,才能让学习者快速地把握整个知识框架,进而产生兴趣去继续探究。&/b&&br&&br&所以,高中的内容安排我认为是没有大问题的,也更谈不上“曲解”,只是一个对科学很好的“近似”,而这种近似,可以让大家快速又简单地接触到这个学科的核心内容。正如同在有了相对论之后,人们在进行物理教学时,仍然会使用较为简单却“曲解”了科学的牛顿力学一样。&br&&br&(举个简单的例子,实数的定义,你还记得初中和高中分别都是怎么讲的吗?要是直接用数学分析中严格的定义来说明,首先讲ε-δ语言,然后讲极限的严格定义,再证明戴德金分割定理和闭区间套定理什么的。数学分析理论上可以被没有任何初等数学基础的人听懂。然而,不说初中生,有几个高中生能听得下去?)&br&&br&==============================================&br&&br&PS:我本来想举三角函数作为例子,不过我觉得并不能足够一针见血地表达出观点,最后采用了一个我并不专业,但被大家广泛熟知的领域——乒乓球。只是想表达一个大体的意思,若是有专业性的错误和不妥,请不要过于在意。~谢谢!
大多数所谓初中、高中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误读”甚至“错误”,其实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而对严谨性做出的一些小小的妥协而已。举个例子,一个完全不懂乒乓球的人(比如你刚上初中的弟弟)来问你如何打乒乓球,你该如何去向他解释?(下面…
&b&应试教育并没有“危害”。&/b&&br&&br&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后,会有立刻点“反对”的冲动,别着急,因为你可能误解了我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的真实含义是:&b&用 “危害” 来描述应试教育并不妥当,更为恰当的词是 “局限性”。&/b&&br&&br&&br&“危害” 和 “局限性” 的区别是什么呢?举个例子:&br&&ul&&li&喜欢吸烟的人得肺癌的概率更高,因此,吸烟对身体是有&b& “危害” &/b&的。&br&&/li&&li&素菜中几乎不含有蛋白质,通常钙的含量也较低。它很难让人变得强壮和漂亮,所以,吃素菜是有 “&b&局限性&/b&” 的。&br&&/li&&/ul&&img src=&/f28db4c63def322ea5b74ead_b.png& data-rawwidth=&771&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1& data-original=&/f28db4c63def322ea5b74ead_r.png&&&br&&br&这下就很清楚了,危害和局限性的区别在于:&b&“危害” 会让你在某些方面直接遭受损失,而 “局限性” 只是无法让你在某些方面得到进步,但并不会让你损失什么。&/b&&br&&br&之所以我用 “烟” 和 “素菜” 来举例,是因为我觉得它们确实很好地刻画了“应试教育”的地位:&br&&b&&ul&&li&&b&接受应试教育,并不相当于吸烟,而是更接近于吃素菜——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不应该吸烟,但不该停止吃素菜,而是应该去吃点荤菜;同样地,对于教育来说,我们不应该完全抛弃应试教育,而是在维持应试教育的同时,去慢慢地添加一些其他的教育方式,让人才选拔和自身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一些。&/b&&br&&/li&&/ul&&/b&&br&应试教育的存在是有它的合理性的。&br&&br&应试教育最大的优点,是它的 “&b&高效&/b&”。&br&&br&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试教育评判标准明确,动用的资源少,不需要太多的师资力量,通过几张考卷就可以迅速筛选出相当数量的优秀学生。而且筛选出来的结果,也是大体合理的:985 学生总体来说确实比普通一本学生优秀,本科生总体来说也确实比中专生优秀。这样的教育制度,也的确 &b&适合那些人口众多而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 &/b&—— 我们都知道鼓励学生讨论的小班化教育甚至是一对一辅导有着更好的教育效果,可是学生那么多,哪里有那么多匹配的高质量教师呢?&br&&br&对于学生来说,应试教育能帮助我们迅速地了解到一个知识点下的知识架构,通过对知识点的传授和一定量难题的训练,我们可以迅速拿下一个知识点。事实上,总体而言,中国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高效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有名的。看看大部分美国大一学生们的教材吧,国内的高中生们基本都可以尽情地嘲笑他们。&br&&br&这种简单高效的教育制度,也带来了另一个优点,那就是&b&相对公平&/b&。因为应试教育主要依赖课本,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不那么高,加上相对统一的试卷,使得即使是条件落后的地区,也能受到可以接受的教育。“寒门贵子” 的比例虽然远不如发达地区的孩子高,但好歹人们还看得到希望。&br&&br&当然了,我写这篇回答,并不是在给应试教育洗地。因为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也确实不少。&br&&br&&br&&ul&&li&&b&第一,应试教育窄化了优秀的标准&/b&&br&&/li&&/ul&&br&在 &a data-hash=&342d47c5da88fbd261ce64& href=&///people/342d47c5da88fbd261ce6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肥肥猫& data-tip=&p$b$342d47c5da88fbd261ce64&&@肥肥猫&/a& 的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应试教育有什么危害? - 肥肥猫的回答&/a&)中,他提到:&br&&blockquote&“数学,在我们传统的应试考核体系中, 在“对人的智力进行评判”这件事上,权重过高。一个语文很好的人和一个语文很差的人,可能是90分和65分的差异,但一个数学很好的人和一个数学很差的人,就是99分和20分的差距。”&/blockquote&这种说法很吸引眼球,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并不算准确。&br&&br&假设这种说法是准确的,那我们像 TOEFL 和 GRE 一样,对考试分数进行修正,使它符合相同的分布(比如把语文分数的 [65,90] 映射到 [20,99]),这样数学的权重就和语文一样了,行不行?&br&&br&并不会有太大的效果。诚然,有些文科好而数学稍差的人会脱颖而出,但是那些数学特别好而语文稍差的人会抱怨自己的优势科目变得不明显;而对那些语文并不突出但数学很差的人来说,基本没什么帮助,他们依旧会觉得数学比例太高。&br&&br&因此,问题的本质并不在此。问题的本质在于: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东西。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文科生就是要考语数英政史地,理科生就是要考语数英理化生,这六门课,只要有一门不好,就会影响升学。&br&&br&实际上,尽管对全人类来说,数学是很有用的学科,但有些职业是真的用不上初中以上的数学的:学新闻的人基本不会用到解析几何,学美术的人也很少用到数列。&br&&br&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在于,&b&它给你的考试科目和难度提供了太少的选择&/b&,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给“优秀” 定下了一个标准:优秀就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全面发展,最好有几科还特别突出。除非你在某些方面&b&特别&/b&突出(比如奥赛金牌、国家运动员),否则你是无法脱离这个标准的。&br&(好在这种状况正在好转:一些省份的教育改革,让我们在考试科目上有了更多的选择)&br&&br&这种被窄化的优秀标准,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兴趣爱好的培养,很多所谓的优秀学生,本来可能会在很多其他方面拥有潜能,但却不愿意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发展兴趣,只是一味地做题,这样的生活是很&b&无聊&/b&的。&br&&br&而另一方面,到了真正上大学和找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高中把这几门课学到这种程度,对自己的帮助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效果也确实不明显。而曾经那些多才多艺而被定义成“不务正业”或者因为偏科被我们嘲笑的人,反而过得更好,这让我们对 “优秀” 的定义产生了动摇,只是,已经有点晚了。&br&&br&&br&&ul&&li&&b&第二,应试教育并不鼓励对真理的探索&/b&&br&&/li&&/ul&&br&简单地说,&b&应试教育倾向于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而不会告诉你它为什么正确,以及我们是如何探索到正确答案的,中间又踩了多少坑。&/b&&br&&br&这种教育方式的原因很明确:它需要高效,需要学生们在每堂课上都学到知识,所以无法接受很多讨论和探索的过程,更不用说错误的讨论。&br&&br&当学生们回到家时,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学到什么知识。&br&&ul&&li&若孩子说:“我们今天学习了 XX 定理,然后用这个定理讲了几道例题,然后布置了几道相关的作业题。” 家长们会感到满意。&br&&/li&&li&若孩子说:“今天老师让我们讨论了一道难题的解法,我们各执己见,得到了很多不同的答案,然后老师分析了每个人答案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但并没有告诉我们正确答案,他让我们回家查阅资料,继续想,明天上课讨论。” 家长们则会想:这老师教的是什么玩意儿!那么低效!&br&&/li&&/ul&&br&但实际上,哪种教育方式更好呢? &br&&br&如果为了追求考试分数,当然是前一种很好。如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还真的是后一种好啊。让我们进入社会时,过去学的知识点和考试分数很多都用不上了,但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却是受益终生的。&br&&br&如果我们不鼓励探索能力的培养,永远只告诉你结论,那我们学习东西,永远是线性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还容易遗忘;但&b&如果我们掌握了思考的方法,那么我们就拥有学习大量知识的潜能,让我们越学越快。在缺乏学习资料的情况下,这种潜能也能帮助我们自主地学到更多的东西。&/b&&br&&br&&br&&ul&&li&&b&第三,应试教育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联系,难以让我们产生职业兴趣&/b&&br&&/li&&/ul&&br&为了让我们学习理科,应试教育 “发明了” 一些奇怪的场景,比如:&br&&ul&&li&一边蓄水一边放水的水池,最终水池干了;&br&&/li&&li&白天往上爬,晚上在墙上休息,掉下去一点点的井底之蛙;&br&&/li&&li&傻乎乎沿着直线逃跑的羊和按照螺旋线追羊的奇怪的狼……&br&&/li&&/ul&我承认这些题目背后的知识点是有用的,但是这些所谓 “应用题” 的场景却是理想化而难以在现实中发生的。而真正用到这些知识的场景,其实要复杂得多,而相关的综合性题目却并不多见——哪怕作为课后探索题也好啊!&br&&br&当我们在做这些题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把它们抽象成某道理科题,但由于场景本身距离生活太远,这些例子很难让我们真正意识到理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br&&br&类似地,当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为了提高区分度,我们会出一些英国人根本用不到的语法,出一些英国人也不知道答案的阅读题。这才出现了 “英国教授做高考英语卷竟然不及格”、“英语高分学生完全无法在美国生存” 之类的奇怪事。&br&&br&总之,为了追求分数和区分度,一些科目的学习会脱离学习初衷,到最后,我们掌握了一堆细枝末节的知识和考试技巧,却难以对科目产生真正的兴趣,亦或是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br&&br&等我们进了大学,突然发现,学习和中学阶段变得完全不同,学习目标不再是一张张试卷而是一个个项目时,我们发现工作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曾经觉得特别有趣的东西可能非常无聊,曾经不屑一顾的东西到反而会有点意思……但这时发现这些,就已经错过了很多择业良机了。&br&&br&&br&以上这些,是我心中应试教育存在的局限性,但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彻底摒弃应试教育,而是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它,并采用其他方式弥补这些不足。&br&&b&如果未来有条件,我们可以丰富大学的录取方式、适当增加讨论和探索相关的课程、多让学生参加工程实践和项目实践并了解职业,那么,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也是可以被慢慢消化的。&/b&&br&&br&#&br&&br&(欢迎转发,转载需私信作者获得授权)
应试教育并没有“危害”。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后,会有立刻点“反对”的冲动,别着急,因为你可能误解了我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的真实含义是:用 “危害” 来描述应试教育并不妥当,更为恰当的词是 “局限性”。“危害” 和 “局限性” 的区别是什么呢?…
从小我要求着我爸干啥,他都让我写申请打报告,列可行性计划。&br&
这个过程中,不是特别想要的,我懒得想必要性,懒得动笔。&br&
特别想要的,想一下必要性,有时自己就能否定一些,把那些冲动的欲望给排除。&br&
真正特别想要又有必要的的,写个申请完全不是事。&br&
落在笔头上有几个好处,&br&
第一,帮助他自己理清思路。&br&
第二,避免言语冲突,造成【我非要得到】的逆反心理。&br&
第三,写在纸上的东西,他的计划,东西的使用方法,白纸黑字,对于他来说是个压力。首先必要性不好胡扯,其次,使用目的也会尽量避免和计划偏离。&br&
这个方法对我来说很管用,我跟老爹开口要求时,一般都想好必要性和目的了。时间长了,那些纯粹是冲动欲望的要求,自己都会否定掉。现在不光是向他要求,自己买东西也会克服一下不必要的冲动。
从小我要求着我爸干啥,他都让我写申请打报告,列可行性计划。
这个过程中,不是特别想要的,我懒得想必要性,懒得动笔。
特别想要的,想一下必要性,有时自己就能否定一些,把那些冲动的欲望给排除。
真正特别想要又有必要的的,写个申请完全不是事。
&p&写在前面:&/p&&p&1)图片全部来自网络,&b&非商业用途&/b&,仅在知乎网作分享参考说明。&/p&&p&&b&2)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或转发。谢绝任何形式的抄袭、改写、借鉴。&u&微博、朋友圈、QQ空间以及各种论坛一律退散&/u&!&/b&&/p&&p&&b&3)广告信息自觉滚粗。本&/b&文&b&不推荐&/b&任何与文中信息相关的矫正产品或婴幼儿产品,&b&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b&。请各位知友不要上当受骗。&/p&&br&&b&声明:&/b&&br&谢谢几位知友的提醒!现在已有&b&微博ID“镰刀刮腋毛”、“娱小读同学”未经授权擅自盗用了该答案发在微博上。&/b&我已经联系知乎管理员处理此事。&br&&b&我没有、也不会授权任何微博账号转载该答案。请大家擦亮眼睛,千万别被营销账号所蒙骗!&/b&&br&&img src=&/9bf504de6e23424cdf89676_b.jpg& data-rawwidth=&489&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9bf504de6e23424cdf89676_r.jpg&&&br&&a href=&///?target=http%3A///view/373598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扁头综合症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先给她爷爷看这个,一字一句地念,不懂得地方请医生做详细解释。&br&&br&脑袋后面要平——这种奇葩的观念不知道祸害了多少孩子。&br&&br&宝宝要戴这样的矫正器进行治疗,直到恢复圆头为止:&br&&img src=&/59fea4ab800b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9fea4ab800bc_r.jpg&&&img src=&/9b7ecee0aa9ae523390fe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9b7ecee0aa9ae523390fe_r.jpg&&&br&&br&&p&看了题主的问题解释,我非常感动,也很心酸——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些在评论区中指责题主甚至恶言相向的,你们够了。不要面对一位母亲在知乎口出恶言。这是起码的素质。&/p&&br&&p&关于题主的问题:&/p&&br&&p&&b&Q1:图中的婴儿头戴的矫正器,半岁的孩子能不能戴?可以在哪里购买?&/b&&/p&&br&&p&抱歉,我没有相关的知识或经验,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唯一在报道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的,是这种矫正器应该是在医院里&b&经过医生的专业诊断之后&/b&,&b&争对每个婴儿的不同情况&/b&而订做的。具体适用于多大的孩子、应该戴多久,一切应&b&遵医嘱&/b&。&/p&&br&&p&我建议题主寻找在这方面专业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治疗,&b&千万不要盲目听信外行人的建议,千万不要随意购买非专业医生推荐的产品,&/b&以免矫正不当害了孩子。我不知道我国在这方面比较专业而有经验的医院/医生有哪些,题主可以多方寻找,谨慎挑选。&/p&&br&&p&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尝试联系国外在这方面&b&知名的大型正规医院。&/b&是否治疗、怎么治疗慢慢再议,多咨询、多了解总是不会错的。&/p&&br&&p&&b&Q2:如果没有矫正过来,女儿长大了会不会怪你?&/b&&/p&&br&&p&我自己也算是个扁头受害者吧,但我一点也不怪父母。他们是一番好意(哪儿有父母会害子女的),这结果不过是个意外罢了,我不在意。&/p&&br&&p&头扁了就扁了,丑一点也没什么,反正BF喜欢就成;智商低就低了,努力一点完全可以弥补,学习主要看兴趣和习惯(绝大部分人都还没有达到要拼IQ的地步)。&/p&&br&&p&我体谅题主的心情,不希望你为此太过于自责。当母亲都不容易,请保重,祝你和你的女儿一切都好。&/p&
写在前面:1)图片全部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仅在知乎网作分享参考说明。2)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或转发。谢绝任何形式的抄袭、改写、借鉴。微博、朋友圈、QQ空间以及各种论坛一律退散!3)广告信息自觉滚粗。本文不推荐任何与文中信息相关的矫正产品或婴幼…
先放结论:题主的做法不对,但大家给出的大部分解决方案——比如再买一个——我也不赞同。&br&&br&这位家长所犯的错误是中国家长普遍会犯的错误,从现在两千多个答案来看,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这样的「童年故事」可以讲述。但是分享自己的经历并不一定能为题主解决问题,因此我会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这个问题。&br&&br&&b&一、为什么你的孩子会哭。&/b&&br&&br&题主问怎么开导孩子的时候,就说明并没有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哭」,明明只是顺手送了几个玩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呢?因为在家长眼里,根本不明白一个玩具对孩子的重要性。&br&&br&我们知道很多孩子常常会对某些物品产生特别强烈的感情,我们自己回忆童年也会有印象极其深刻的玩具。这些物品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有些已经和孩子建立了感情的物品,甚至是&b&过渡性客体(Transitional objects)&/b&。&br&&br&孩子与父母,尤其是母亲分离,建立自己的世界而不是依附于母体时,孩子对于外界的「安全感」将会有一部分转移到其他物体上,其中最多的就是玩具。我们看到有些孩子必须抱着小熊宝宝才能入睡,甚至依恋一条丝巾,就是这种现象。&br&&br&这也是我不建议武断地用「再买一个」来解决问题的原因,因为新买的物品即使和原来的一模一样,甚至更好,但对于孩子来讲可能完全不是原来那个物品了。&br&&br&这些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世界安全感的「标志」。只要这些物品还在,孩子就会觉得世界是完好的。而一旦被剥夺,孩子则会陷入极大的恐惧和不安。而父母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结果却强行剥夺这些物品,还将其转送他人,这对于孩子内心来讲是非常大的打击。一方面是最信任的人背叛了自己,一方面是建立了感情的物品被剥夺。&br&&br&因此,你的孩子才会一直哭。&br&&br&&b&二、作为家长,你做错了什么。&/b&&br&&br&从问题的描述来看,这位题主一直在用大人的思维来思考事情,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是中国亲子教育当中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有时候既把孩子太当「孩子」,又把孩子太不当「孩子」,这就导致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不理解。&br&&br&比如很多家长在不经过孩子的同意,将孩子的玩具转送给其他人,认为这是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但是试想一下,A 在没有经过 B 同意的情况下将 B 的东西拿去送给 C,C 是应该感谢 A 还是 B?这种行为算分享吗?分享应该是发自真心的,孩子经过这种被强制分享的经历,只会抵制分享,变得以后再也不愿意分享。&br&&br&同样, &a data-hash=&defa3f9adfeff& href=&///people/defa3f9adfef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defa3f9adfeff&&@一笑风云过&/a&先生的答案也是一种大人的思维,将这种「法律意识」传达给孩子,非常容易引起孩子对于「法律」的反感。&br&&br&最重要的在于,父母这种不经孩子同意就将孩子的东西转送出去的行为,给孩子竖立了一个极差的榜样。一旦孩子认可了这样的行为,就有可能不认为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有什么错误,甚至于觉得只要自己比对方强(就像大人比小孩强),就拥有处置他人物品的权利。&br&&br&&b&三、你应该怎么做。&/b&&br&&br&正如其他答案所说,你需要道歉,但是得讲究顺序。&br&&br&首先你要认可孩子的难过,理解他为什么会一直哭(正如我说的第一条)。然后道歉的时候,必须要讲明白道歉的原因,作为一个家长,做错了什么。如果没说明白原因,仅仅只是说了对不起,孩子可能会困惑哪一方面做错了。向孩子说明原因,真诚道歉,不是丢人,相反是一种勇敢的行为。&br&&br&最后在弥补和安慰的时候,不要强塞给孩子一个原来的物品,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开始缓和地和孩子沟通,解释自己的行为,寻求孩子的原谅。无论怎么去做,都需要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这阶段,作为家长需要谨记的关键词包括:耐性、理解、关怀、真诚,以及爱。&br&&br&如果以后再碰到有亲戚的孩子想要自己孩子的玩具,家长也可以鼓励这种分享行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开始就问孩子「愿不愿意把玩具给XXX」,因为这会让孩子一开始觉得对方是对立面的。家长可以在逐渐培养两个小朋友的感情后,再去试探孩子愿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其他人玩。家长需要培养的是孩子关于「正确」的观念,而绝不是帮孩子做「正确」的决定。&br&&br&让孩子拥有「分享」的意识,也得让孩子从「分享」这个行为中感受到快乐。&br&&br&教育孩子并不容易,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很多答主谴责题主,但其实自己当了父母,也不一定能办得更好。因为往往为了图「省事」,父母都会选择最简单粗暴的做法。但只要愿意放下身段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父母就会发现,孩子会给予他们正面的回馈,变得越来越懂事,也越来越会理解他人。&br&&br&而这正是教育的意义。
先放结论:题主的做法不对,但大家给出的大部分解决方案——比如再买一个——我也不赞同。这位家长所犯的错误是中国家长普遍会犯的错误,从现在两千多个答案来看,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这样的「童年故事」可以讲述。但是分享自己的经历并不一定能为题主解…
&b&反对题主和楼下某答案的说法,将月子期间的冲突简单归因为妻子单亲家庭的背景并不可取。&/b&&br&&br&现在随着“大众心理学”的流行,似乎都赞同这样的说法:一个人的童年和成长经历要为他未来的价值观和处事风格负全部的责任。我们和一个人起冲突了就不由自主往他的过去里找原因,并拿畅销书里的那些理论对号入座。你单亲了,你就是缺爱失衡,你父母强势,你就是受虐者。&b&这一类的归因,其实不管正确与否,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只能像星座一样,给人划分群类,然后予以歧视和压迫。&/b&&br&&br&单凭题主的描述,我并不能简单地下定论说,你妻子的作为一定是源于她童年经历,这需要在咨询中长期沟通才能确认。&b&我反对的是你将这件事都定性为她的童年阴影,这会让你将冲突简单归因,失去“就事论事”的平常心。&/b&单从带孩子一事来说,你母亲遇到孩子一哭就喂奶,确实是不会带孩子的,你妻子的不满没有错。但如果在这件事上,把问题简单归咎于——“&b&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她就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b&”,就戛然而止不往下深挖了,这个思考方式绝对会成为你们关系中的一大定时炸弹。&br&&br&读你的描述时让我想起一个段子,微博上曾评选过最能激怒女朋友的一句话,其中一句叫做”&b&你又来大姨妈啦&/b&“。没有女人听到这句话不被激怒的,因为&b&没有人会乐意,自己真诚表达出来的意见,被对方以这样的方式刻意忽视,并贴上标签。&/b&会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是不乐意正面解决问题的人,他们不愿意去了解另一半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此心烦,他们更不愿意去承认这心烦中有一大部分是自己的责任。为了逃避指责,他们将矛头先对准对方,而且很卑鄙地利用对方的生理特点进行攻击。而在你的叙述中,我感觉,这句话被你替换成了,&b&”你的童年阴影又上来啦?”“老毛病又犯了?”&/b&而这是非常,非常伤人的。因为在这一刻,对方不是一个有权利发表愤怒的人了,她是一个有身世问题的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自然也就对所有事情失去了发言权。你包容她,就像包容一个小孩子,一个病人,你不会再尊重她的意见。&br&&br&事实上,如已有回答所说,女人坐月子脾气大,几乎挨家挨户都会有,双亲健全童年幸福的女人,月子里焦虑发火的也比比皆是,单凭这一点要说是你妻子的童年经历在当中发生作用,太过无力。但在描述中,你似乎&b&有意识地用她的童年经历解释你们生活中一切问题,不论具体问题是什么&/b&。你提到“想从理论上探讨一下作为非亲生子女,在养育小孩方面可能有哪些特点,如果能提早觉察,我也好有个准备。”——我得说,一万个非亲生子女有一万种养育小孩的特点……你不能在网上查一种所谓“非亲生子女养育小孩的特点”然后去在心里设定一个标杆,时时刻刻拿你老婆的行为去套这个特点(因为这明显就是你接下来要干的事),这样是要闹出毛病的,甚至你老婆没有童年阴影都要给你闹得在意起童年来的……在你往这个方向去寻求答案的时候,你已经距离事情的真相、你们家的安宁、还有你老婆的心,非常之远了。&br&&br&问题描述完了给建议,如果我是你:&b&忘了她的过去吧。忘记她是个非亲生子女,不要去探寻,她教养孩子的方式里有几分是受了童年的影响,不要去追究,她这样那样的怒火是不是因为她非亲生所致。&/b&说白了,那是她的一部分,是你也爱着的一部分,&b&你不可能把她身上你不喜欢的部分都分析出来,然后预防起来,那样做只会把你们越分越远。&/b&&br&&br&那么,下次发生冲突以后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不看过去,不问将来,就坐下来心平气和地&b&就事论事。&/b&她说你妈不会带孩子,是不是事实?如果是,就改进,如果不是就驳回。她看你妈逗孩子心里就有气,这气有没有道理?如果有道理,就少逗,如果没有,先哄着,哄完情绪过了,告诉她,你这气其实没道理,以后咱可以这样这样想。&br&&br&生孩子对全家人的情商和承压能力都是个艰巨的考验,大部分矛盾冲突都是这时候埋下的,作为中间人的你,十分辛苦,承受着巨大负担,但最好还是该端正下心态,好好接受你老婆有理没理的怒气,别把她的童年经历作为反击的手段。&br&&br&最后说一句,心理分析最怕三脚猫工夫,最怕读了一点点书的人不懂装懂的套用。没掌握充分的论据,没有当事人足够的自我剖白,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随意拿生活中的一点点行为和话语,给对方扣上一个这样那样心理问题的帽子,真是不要太方便。
反对题主和楼下某答案的说法,将月子期间的冲突简单归因为妻子单亲家庭的背景并不可取。现在随着“大众心理学”的流行,似乎都赞同这样的说法:一个人的童年和成长经历要为他未来的价值观和处事风格负全部的责任。我们和一个人起冲突了就不由自主往他的过去…
&b&语文教育的根本矛盾,便是那么多精彩而伟大的文字,偏偏要一个个懵懂无知、未经人事的孩子们去勉强理解。&/b&&br&于是编者们写下诸多形式化的、极端化的文字,什么反对封建礼教,什么讽刺人性之类,以便那些还未睁眼看世界的孩子们,能稍稍对一篇文章有多一些的感觉。鲁迅如此,老舍巴金们也是如此,甚至王勃杜牧贾谊亦然。&br&那么难道我们就没有必要学语文了吗?难道我们认全了那么几千几百个常用汉字,就可以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了吗?似乎也并不。&br&因为假若我们不去学这些文字,当我们成人之后,心有所思,就不知该怎样下笔,不知该如何用自己的母语精练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万千思绪,因为我们不曾在懵懂时代阅读经典,尝试感悟一篇中文文章中所能蕴含的七情六欲。&br&假若我们不去学这些文字,当我们成人之后,遍尝人情冷暖,骂过社会,恨过人间,却觉得特别孤独,不知道该如何自处,因为我们不会回头去阅读经典,不会突然想起少年时曾读过的那些晦涩文字里,竟蕴含了那么多为人处世中的无奈和辛酸。&br&&b&所以就如同谢逊教张无忌武功那样,不懂的时候,你先去读,先去背,总有一天是有用的。&/b&&br&至于语文书上的那些解读,想想人到中年的那些教材编委,想想他们处心积虑想要把一篇文章中的万千精华汇于味同嚼蜡的一句总结,只为那些激扬文字能稍稍印刻在少年的脑中,等到日后再生根发芽,也就原谅吧。既然这是他们所愿,就按照那些方法,写下标准答案吧。&br&毕竟,标准答案不是真理,只是角度罢了。
语文教育的根本矛盾,便是那么多精彩而伟大的文字,偏偏要一个个懵懂无知、未经人事的孩子们去勉强理解。于是编者们写下诸多形式化的、极端化的文字,什么反对封建礼教,什么讽刺人性之类,以便那些还未睁眼看世界的孩子们,能稍稍对一篇文章有多一些的感觉…
我今年23,也是我20岁的那年,我爸爸和阿姨(继母)生了一个弟弟,&br&就是同父异母、比我小20岁的弟弟!&br&虽然也可以想到等他15岁的时候、我35岁、我爸爸60岁。&br&这个最让家长操心的年龄应该会由我来操心,但是现在想起弟弟也是微笑挂在嘴边。&br&&br&他让我觉得血缘真的是多么神奇的一个东西!&br&阿姨怀孕的时候我大二,知道了以后就好开心,要有个弟弟了,为了取名字操碎了心。&br&然后我放寒假的时候他就出生了,我就好开心地要回家。&br&结果我爸爸说“你晚点回来,这几天都在医院没人可以照顾你”&br&WTF!我都是大人了我还需要谁照顾!&br&于是没管我爸直接回家就去了医院,&br&然后就看见一个红红的、小小的、皱巴巴的一个像青蛙一样的东西= = &br&当时就吓到了,不敢抱,只敢在旁边看。&br&心里一边想:&br&啊~眼线好长,以后眼睛一定大!&br&一定要长得像我啊,以后才帅!&br&但是女儿长得像爸爸,我爸爸帅我才这么美的!&br&儿子要像妈妈,,oh~像阿姨一定不会很帅。。。。&br&Blablablabla~~~~~~&br&&br&然后过了几天阿姨就出院回家了~&br&然后我在家度过了一个好有趣的寒假!&br&啊!他眼睛睁开了!&br&啊!他手动了一下!&br&啊!他会笑了!&br&啊!他吐奶了!&br&啊!他又哭了!&br&&br&然后后来就开学啦,再次见到他就是半年以后了,&br&长得真快!&br&然后就这样半年见一次&br&&br&而且!而且!&br&每次不管多久没见面,他明明平时很认生的!&br&可是见了我,根本一点都不觉得我是一个陌生人,&br&每次我一回家,他的睡觉时间就会往后延1小时,&br&就是那种激动得睡不着的感觉,&br&只要我还不睡,爸爸阿姨把他扔床上喊睡觉,&br&他就要蹬着他的小短腿下来跑出来看着我喊一声贼贼~(”姐姐“的音还发不清楚),然后又跑回卧室。&br&然后过一会儿又跑出来——”贼贼“,然后又跑回卧室&br&就这样除非看到我睡觉他才会睡。&br&&br&假期我要睡懒觉,他每天一大早就醒了,然后第一件事就是跑来我房间!以前不会开门的时候就边敲门边喊贼贼!&br&现在会开门了!就直接打开门进来,看着我在睡觉就又把门关上!&br&有时候我醒了不想起来,就会被他这些动作萌得不要不要的!&br&&br&还有还有!&br&每次晚上我睡觉前要洗澡!&br&我每次洗澡他就要一直站在门外面喊贼贼!&br&然后我每次洗完澡一开门就会发现他在外面!&br&我一出来他就一溜子跑开!&br&&br&后来再大点了,&br&因为我在家他总是要看我睡觉了才会睡!&br&所以我每天睡觉的时候他都要在我的卧室门口,我就会喊他帮我关灯关门,&br&他的身高还够不着灯开关!&br&他就会去搬个小板凳踩上去把灯关上!再下来把小板凳搬出去!再过来把门关上!&br&天啊天啊~萌死了!简直就是一个小暖男!&br&&br&看吧~血缘真的好神奇,平时根本不和他在一起生活,可是每次一见面他就会这么粘我!~&br&好幸福!!!&br&&br&过年的时候他就满4岁了!&br&4岁了应该可以使唤他很多事情了吧~哈哈哈哈哈
我今年23,也是我20岁的那年,我爸爸和阿姨(继母)生了一个弟弟,就是同父异母、比我小20岁的弟弟!虽然也可以想到等他15岁的时候、我35岁、我爸爸60岁。这个最让家长操心的年龄应该会由我来操心,但是现在想起弟弟也是微笑挂在嘴边。他让我觉得血缘真的是…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732 人关注
4187 人关注
146 个回答
1736 人关注
1890 个回答
15626 人关注
258 个回答
293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年那个国家还在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