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跌发债券 京东净现金流流究竟稳定不稳定

美团大众点评合并 抱团就能取暖吗?--百度百家
美团大众点评合并 抱团就能取暖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两个团队的融合,也将带来人员的动荡,原先两家的管理层是走是留,各地的地推团队也将合并裁员
网传美团、大众点评即将合并,抱团取暖,减少摩擦降低烧钱速度,同时也更好的应对百度撑腰号称“砸200亿”的糯米,以及已经启动全民开店计划的支付宝“口碑”。对此,笔者认为不转变以烧钱为主的商业模式,没有投资人的持续埋单,抱团不一定能够取暖,还会带来文化融合、队伍整合、市场竞争等一系列问题,1+1可能不只是小于2!
一、&&&&&&& 商业模式:烧钱总得有个盼头
(一)烧钱,不遗余力
O2O大力烧钱一直是主旋律,目的是为了吸引用户参与,沉淀用户习惯,同时也是为了构建行业壁垒,以期形成相对垄断优势。
经济参考报曝料引述一位参与美团融资的投资者的原话称,美团各条战线亏损严重,最近的融资材料中佣金率已经下降至2%,上半年,其月均亏损额大约6亿元左右,相当于每进账1元就同步净亏损2.7元。
如此烧钱的情况,美团虽然在团购市场上占据了较大份额,却没有形成相对垄断的优势。因为团购用户的逐利,用户哪家便宜就选哪家,美团培育了市场,却没有真正粘住用户。
(二)投资人会继续买帐吗?
滴滴和快的合并,受到市场认可,公司市值上涨,因为双寡头合并形成投资者可以想象也可以看到的未来。
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市场上却还有着其他的竞争对手,团购领域是百度糯米;外卖领域是百度外卖和饿了么;电影票领域,是百度糯米、微信电影、网易电影、格瓦拉等;酒店领域,携程、去哪儿等。
烧钱,得有可以看到的盼头,不是为了烧钱而烧钱。正因为如此,近段时间百度外卖、百度糯米和饿了么,分别拿到了2.5亿美元、200亿人民币和6.3亿美元的融资。网传美团新的一轮融资却失败了。
如果不改变一味烧钱,猛烧钱的模式,不能真正的粘住用户,即使抱团,投资人也不会埋单。
二、&&&&&&& 文化融合:1+1可能小于2
据传美团、大众点评合并的新公司将采用双CEO制;家有千口,做主一人,双CEO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一个公司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把手文化,两个公司抱团,要实现王兴的美团文化和张涛的大众点评文化的融合,这一点对于两个公司及团队来说都将是一个难题。
美团比较激进,大众点评比较稳健,文化的融合将走向激进还是保守,笔者判断,将更加激进、更加疯狂。唯有激进,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融合过程中的可能产生的问题,激进也可能让降低烧钱速度成为一句空话。
两个团队的融合,也将带来人员的动荡,原先两家的管理层是走是留,各地的地推团队也将合并裁员。文化、思想、人员上的动荡是免不了的。
三、&&&&&&& 市场格局:糯米的危险,还是机遇?
有一种说法,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抱团,遭殃的将是百度糯米。其实对于糯米来说,可能是危险,也可能是机遇。首先糯米背靠百度,不存在美团、大众点评缺钱的情况;其次,糯米,有着独家的优势,百度的高频使用,带给糯米稳定的高流量;再有美团和大众点评融合中出现的文化、团队等问题,将给糯米带来新的机会。最重要的时间成本,两家公司整合的时间,或可能是糯米快速成长的时期。
关注铁哥可加微信平台:科技说 微信号:kejishuo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8135
阅读:3747
阅读:12万
阅读:12万
阅读: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房子越盖越多,人却越来越少,东北到底怎么了?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优土为何弃众多绯闻对象选阿里被收购?--百度百家
优土为何弃众多绯闻对象选阿里被收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届时,谁会感到紧张和焦虑呢?
昨天下午阿里巴巴宣布已向优酷土豆发出要约,45亿美金全面收购优土。优土的终极归属问题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此前收购者曾一度被舆论指向腾讯和百度旗下的爱奇艺。优土弃爱奇艺和腾讯,选择阿里,对于整个视频网站行业意义尤其深远。
视频网站解困不再输血而在造血
众所周知,在线视频行业处于有人气无盈利的尴尬局面,优土每年亏损已达两亿美金。虽然在线视频成为当今互联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胆气盈利道路却显得尤为坎坷。
截至目前,在线视频行业曾尝试过:1.广告;2.电影投资;4.增值服务等为代表的盈利探索,但却始终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广告虽有足够曝光度,但由于观看视频缺乏相应的购物场景,在线视频的广告转化率一直较低,广告形式多以品牌广告为主,难以给广告主带来可观的流量以及用户,而优土此前曾重点投入的电影事业也由于资金投入大,资金回笼慢,风险较高使得业务整体推进较慢;而虽然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推出以免广告、大片抢先看为噱头大做付费会员生意,会员收入也成为增速最大的收入项目,优土2014会员收入增速达379%,但由于会员收入基数过小,短时间内会员等增值服务依然难以成为担当扭亏为盈大任。
以上共同问题使得优土在考虑被收购时,是不能再选择同行的。原因极为简单,如果优土委身同行,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叠加,企业依然难以摆脱亏损阴影,这显然不是古永锵的风格。
视频网站如果要走出困境必须是商业模式创新,也意味着必须选择业务互补或者可提供造血能力的合作者,并非是简单的资金投入。
阿里收购不在资金而在产业链
阿里虽然不差钱,但铁哥以为此次阿里收购优土如果简单从资本的层面去看就难免显得格局过小,此次收购,阿里可为视频网站提供开源节流样本。
如前文所言,在线视频行业收入门路虽多但始终无法突破行业限制,而阿里方面在广告方面有阿里妈妈,可通过广告创意和形式创新提高优土的广告转化率,更为重要阿里妈妈背靠海量网店,可降低优土对大品牌广告的依赖,以有精力探索效果广告。在版权方面有阿里影业,优土可最为便捷拿到阿里影业所有IP,双方亦有可能共同出品电影,如此影业有了电影落脚,而优土则多影视版权支持。至于会员部分,阿里方面此后有望打通两方数据,实现优土与阿里的会员共享,如此优土在以大数据进行用户行为刻画时,整个数据模型加入了关键的购物数据,其数据模型更加接近真实,以此可提高广告转化率,并提高会员的变相能力。
而在节流方面效果也极为明显,阿里云可极大降低优土在服务器方面成本,这也是视频网站最大的投入之一。
综合来看,优土选择阿里而并非他人,主要原因还在优土方面此后有重新完善和突破自身商业瓶颈的可能,他人在此所为极为有限。
视频行业果真要迎来寡头时代?
昨天消息传出,业内便传出各种消息,相当部分人士以为经过此次收购之后整个视频行业将彻底进入寡头时代:搜狐收了56,百度有爱奇艺,还有腾讯视频,收购之后也造成BAT人手一个视频网站的局面。
简单从格局上看,仍处在高投入阶段的视频网站未来只属于有钱人的产品,寡头的进入会加剧行业的竞争强度,亦有人士认为未来影视剧版权还会继续攀升。简单就此来看,视频网站未来确实是有钱土豪们的天下,中小企业要么被收要么消失。
但从营收来看,视频行业还未出现真正大佬,虽然都称自己业务增速多么明显,但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亏损且多以补血为生的企业非但不能称得上大佬,且要时刻面临崩盘危险,太多资方停止输血行业老大迅速被颠覆案例了。
如此来看,谁率先盈利谁才有资格称得上寡头。对比来看,如无意外,爱奇艺和腾讯短时间内商业模式不会有太大变化,将仍然延续集团输血式扩展的道路。而一旦优土合并之后,按照理想道路实现商业模式优化,扭亏为盈则有望成为真正寡头。
在如今行业格局之下,如果优土真正实现盈利,其象征意义并非是简单的寡头、大佬的头衔归属问题,而是其他视频网站要真正反思自身模式了,此次收购对行业的影响也在此。
届时,谁会感到紧张和焦虑呢?
关注铁哥可加微信平台:科技说 微信号:kejishuo
阅读:518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8135
阅读:3747
阅读:12万
阅读:12万
阅读: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房子越盖越多,人却越来越少,东北到底怎么了?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股价跌发债券 京东现金流究竟稳定不稳定
  本周二,京东股价大跌9%,于此同时,此前外界所传的债券消息也被证实,只是由此前的15亿美元将为了如今的10亿美金。作为一家备受争议的电商企业,虽然多年亏损,但京东多次表示自己“不差钱”,而为何如此“健康”企业却迟迟未能取得资本市场的完全信任,以及明明“现金流健康”为何还要发行债券呢?
  京东健康现金流本就是伪命题
  此前京东公关部曾对外表示“截至2015年年底,京东的流动资产为580亿人民币,所以完全不存在资金吃紧的任何担忧。”但铁哥以为,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下京东所谓的现金流定义。
  严格意义上讲,现金流乃是企业日常经营的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情况,现金流的健康程度也反应出该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我们再仔细分析,现金流又可分为几类:1.日常业务营收2.应收或应付账款。如若前者占比较大,企业的现金流构成则相对是健康的,反之如果企业的现金流过多依赖应付账款,则意味着该企业的现金流构成是严重不健康的。
  我们再看京东,自去年开始起将供应商的账期延长至两月,打破了行业账期一月最多45天的记录。其内在商业逻辑很清楚,京东需要通过延长账期的方式来强行扩充自己的资金池,换言之京东所谓的580亿人民币流动资产,其中相当部分应属给供应商的应付账款。
  因此,当京东需要以延长账期的方式来获得表面光线的现金流数据时,其基本等于将公司未来的发展押宝在从供应商处榨取剩余价值上,而此模式的合理性也基于此关键点:京东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以此换得供应商的凝聚力。
  但事实上,京东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和能力吗?
  列强环饲京东危险
  当京东将延长账期作为整个商业模式运行的最基本做法时,必然意味着其必须要保持快速增长才能取得供应商的信任,使两个月账期有继续实施的可能。
  但阿里与苏宁结盟之后,将供应链和物流进行深度融合,以苏宁线下优势弥补阿里物流不足,又以阿里流量支援苏宁的线上扩充。不久前的“418合体”,双方首次在全国一线城市尝试家电当天送达,使京东自营物流赖以为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随着苏宁与阿里融合的深入,京东在一线城市的优势不再,而后用户注意力转移,其后商家在此更加难以获利,自然考虑逃离京东亦或是挑战京东的霸王条款。当一切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呈连锁反应时,京东的噩梦也便正式开始。
  其实,当京东已经取得一定用户体量之时,本应该多为供应商考虑,在规则制定方面让传统制造企业多获利,其也便奠定了来长期发展的基础。但京东为了获得资本市场的亲睐,不惜牺牲商家的利益单方面延长账期。在京东和苏宁和冲击之下,京东最强势的3C商家出逃,必将带动整个京东商家出逃的连锁反应,京东的商业逻辑也便不复存在。
  此外,近来各类垂直电商的蓬勃兴起,其都在严重分流京东这个自营为主的综合性电商平台的注意力,原因也很简单,京东除3C之外,其他多个品类都在培养建设期,在供应商方面权重不大。而相当部分垂直电商手握用户和供应商双重优势,不断稀释京东在用户中的注意力。
  因此,在苏宁、阿里以及各垂直电商列强的环饲之下,京东真的处于历史上最危险的地步。
  京东发行债券究竟有何用?
  如前文所言,京东的现金流并非是健康的,且其现金流构成模式对京东的商业未来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那么有朋友肯定认为京东如若果真发行15亿美元,其必然将反哺给供应商,弥补其劣势。
  但铁哥以为大家真的太单纯了,就今天情况来看,京东乃是试图通过不断扩张其商业边界来实现其资本市场收益的增长。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近两年京东连续上马京东到家、京东超市等产品,试图以新业务刺激京东的业务增长。
  尤其京东到家,其2015年亏损高达94亿人民币,但仍是刘强东亲自督战的重点项目。其逻辑很简单,通过高频使用产品来绑定用户,进而可以绑定商家,使京东的现金流可以继续稳定。但京东到家此类O2O模式已经被证明在商业上是难以取得胜利的,此前风光无二的社区001的破产已经足以证明这一切,须知社区001的业务商业逻辑与京东到家基本无异。
  因此,铁哥认为京东方面不太可能将发行债券的10亿美元用在补贴商家上,相反,会继续加大无商业前景但有“流水前景”的业务投入。去年京东到家亏损94亿,之前传说融资的15亿美元,这显然并非是一个巧合。京东提高自营服务费 由盛转衰开始--百度百家
京东提高自营服务费 由盛转衰开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同情京东,心疼京东。
近日有媒体报导,京东自营在79元包邮的基础上,又增添了额外收取运费一栏,新规注明:“部分商品因重量或体积原因,额外收取运费5元/件,具体以商品详情页公示信息为准”。其中核心关键词为:1.只限京东自营商品;2.按件收费。
在铁哥看来,其结果必然是:提高用户享受京东自营服务的门槛,会进一步动摇京东在一二线城市的品牌。
自营物流已成京东“吗啡”
京东以自营电商起家,其核心竞争力也在自建物流的配送效率上,这也是京东对外最津津乐道的谈资,当然也必须承认此模式是京东在一二线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但事实是,自建物流固然满足了消费者的一定诉求,但对于企业而言,自建仓储物流和配送团队成本是极其高昂的,京东上市之前获得的每笔投资几乎都用在此处,上市之后京东迟迟不能摆脱亏损,也全在自建物流的高成本投入。
不客气说,自建物流已经成为京东的一剂“吗啡”,固然可以给以阵痛幻觉,但病已深入骨髓,难以医治。
此次京东方面提高自营商品服务费,且采取按商品件数收费,我们其实可以看做是京东自营面临高昂的成本的“自救”。自建物流不能成为企业脱困的负担,提高资费水平以降低自建物流压力。
而在铁哥看来,提高资费不仅可视为京东自营的“自救”行为,更可视为京东自营模式的破产,当企业无法承担过重的商业模式时,无论其在用户层面有多大竞争力,自身依然是岌岌可危的。在此,铁哥也奉劝视京东为榜样的创业者,不要将高昂补贴和体验视为重要竞争力,去年火热的O2O和如今的京东都很清楚证明商业上的成功只能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并非是单一的补贴和所谓的用户体验提升。
或开启京东连锁反应
如今京东业务板块已经十分庞大,如今年京东方面就不断放话“互联网金融”将成为其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其新兴业务怎样“如火如荼”自营电商乃其业务根本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自营电商一方面为京东输送的源源不断的用户量,另一方面也维持了京东较高的用户品牌,用户和品牌不断向新兴业务辐射,京东才有今天的矩阵基础。
但客观事实也是,自营电商本身便是个竞争极为激烈的行业,用户的品牌黏着力远未到单方面提高服务费用户依然不弃不离的地步,可以想象当服务费提高以后,用户享受京东自营服务的门槛提高,也意味着大量用户将会从京东分流出去,这显然动了京东的根本。
在铁哥看来,面临此骑虎难下尴尬境地,京东极有可能采取以下两种手段:
1.&&&& 进一步压榨开放平台商家
去年京东单方面提高商家入驻成本,已经令开放平台商家苦不堪言。而对于京东而言,其根本是自营电商,开放平台仅是其快速变现的通道而已。在此思维引导下,京东下步极有可能提高开放平台商家的“取款机”职能,采取种种手段从开放平台商家赚取现金流。
将自营物流电商成本转嫁至开放平台商家,一方面可以维护自营品牌不过分稀释,而另一方满又实现了开放商家在京东的定位目标,真可谓一箭双雕。
但铁哥在此提醒京东管理层,开放平台商家作为京东电商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丰富度以及服务多样化方面贡献良多,京东去年一系列“利润攫取”行为发生后,开放商家已经出现“离京”行为,如优衣库等品牌纷纷远离京东,如事件再恶化,京东的电商生态真的危险。
2.&&&& 京东自营将会进一步“放水”
京东自营最大特点在物流,其最大短板在采购机制之下的产品品质不可控。去年至今京东自营连续爆出“苹果门”,女记者购买涉假花王纸尿裤等事件,已经暴露出采购模式之下京东自营商品的不可控。
但在盈利的政治任务指引之下,也不排除京东采购故意“放水”以提高商品的盈利能力。
对于电商企业而言,其售货模式的利润点无非来自两处:1.服务费,包含快递费;2.商品差价。
京东如今正在提高前者收费来改善其财务状况,而当前者收益过小且影响其根本之时,京东极有可能在采购商做些手脚,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明眼人都知道,无论采取哪种手段,对于京东都是一条死胡同,京东的尴尬也在其商业模式的局限将其逼到了死胡同境地,采取任何手段都只能换得短暂的“表面繁荣”,无法从根本上起到改善生态的作用。
因此,当京东提高服务费时,起连锁反应并非是盈利能力提高,而是接下来一连串的恶性循环。
对于京东而言,此次提高服务费多是无奈之举,铁哥也深表同情,但一家商业公司如果其策略要稀释自身最大优势时,我们也当然可以视为此为一家公司由盛转衰的开始。
同情京东,心疼京东。
关注铁哥可加微信平台:科技说 &微信号:kejishuo
阅读:561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8135
阅读:3747
阅读:12万
阅读:12万
阅读: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房子越盖越多,人却越来越少,东北到底怎么了?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股价跌发债券 京东现金流究竟稳定不稳定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股价跌发债券 京东现金流究竟稳定不稳定
加入日期: 12:19:08
  本周二,京东股价大跌9%,于此同时,此前外界所传的债券消息也被证实,只是由此前的15亿美元将为了如今的10亿美金。作为一家备受争议的电商企业,虽然多年亏损,但京东多次表示自己“不差钱”,而为何如此“健康”企业却迟迟未能取得资本市场的完全信任,以及明明“现金流健康”为何还要发行债券呢?
  京东健康现金流本就是伪命题
  此前京东公关部曾对外表示“截至2015年年底,京东的流动资产为580亿人民币,所以完全不存在资金吃紧的任何担忧。”但铁哥以为,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下京东所谓的现金流定义。
  严格意义上讲,现金流乃是企业日常经营的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情况,现金流的健康程度也反应出该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我们再仔细分析,现金流又可分为几类:1.日常业务营收2.应收或应付账款。如若前者占比较大,企业的现金流构成则相对是健康的,反之如果企业的现金流过多依赖应付账款,则意味着该企业的现金流构成是严重不健康的。
  我们再看京东,自去年开始起将供应商的账期延长至两月,打破了行业账期一月最多45天的记录。其内在商业逻辑很清楚,京东需要通过延长账期的方式来强行扩充自己的资金池,换言之京东所谓的580亿人民币流动资产,其中相当部分应属给供应商的应付账款。
  因此,当京东需要以延长账期的方式来获得表面光线的现金流数据时,其基本等于将公司未来的发展押宝在从供应商处榨取剩余价值上,而此模式的合理性也基于此关键点:京东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以此换得供应商的凝聚力。
  但事实上,京东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和能力吗?
  列强环饲京东危险
  当京东将延长账期作为整个商业模式运行的最基本做法时,必然意味着其必须要保持快速增长才能取得供应商的信任,使两个月账期有继续实施的可能。
  但阿里与苏宁结盟之后,将供应链和物流进行深度融合,以苏宁线下优势弥补阿里物流不足,又以阿里流量支援苏宁的线上扩充。不久前的“418合体”,双方首次在全国一线城市尝试家电当天送达,使京东自营物流赖以为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随着苏宁与阿里融合的深入,京东在一线城市的优势不再,而后用户注意力转移,其后商家在此更加难以获利,自然考虑逃离京东亦或是挑战京东的霸王条款。当一切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呈连锁反应时,京东的噩梦也便正式开始。
  其实,当京东已经取得一定用户体量之时,本应该多为供应商考虑,在规则制定方面让传统制造企业多获利,其也便奠定了来长期发展的基础。但京东为了获得资本市场的亲睐,不惜牺牲商家的利益单方面延长账期。在京东和苏宁和冲击之下,京东最强势的3C商家出逃,必将带动整个京东商家出逃的连锁反应,京东的商业逻辑也便不复存在。
  此外,近来各类垂直电商的蓬勃兴起,其都在严重分流京东这个自营为主的综合性电商平台的注意力,原因也很简单,京东除3C之外,其他多个品类都在培养建设期,在供应商方面权重不大。而相当部分垂直电商手握用户和供应商双重优势,不断稀释京东在用户中的注意力。
  因此,在苏宁、阿里以及各垂直电商列强的环饲之下,京东真的处于历史上最危险的地步。
  京东发行债券究竟有何用?
  如前文所言,京东的现金流并非是健康的,且其现金流构成模式对京东的商业未来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那么有朋友肯定认为京东如若果真发行15亿美元,其必然将反哺给供应商,弥补其劣势。
  但铁哥以为大家真的太单纯了,就今天情况来看,京东乃是试图通过不断扩张其商业边界来实现其资本市场收益的增长。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近两年京东连续上马京东到家、京东超市等产品,试图以新业务刺激京东的业务增长。
  尤其京东到家,其2015年亏损高达94亿人民币,但仍是刘强东亲自督战的重点项目。其逻辑很简单,通过高频使用产品来绑定用户,进而可以绑定商家,使京东的现金流可以继续稳定。但京东到家此类O2O模式已经被证明在商业上是难以取得胜利的,此前风光无二的社区001的破产已经足以证明这一切,须知社区001的业务商业逻辑与京东到家基本无异。
  因此,铁哥认为京东方面不太可能将发行债券的10亿美元用在补贴商家上,相反,会继续加大无商业前景但有“流水前景”的业务投入。去年京东到家亏损94亿,之前传说融资的15亿美元,这显然并非是一个巧合。
  当我们看透京东商业模式的本质时,真是为京东捏了把汗,须知此时京东如果不悬崖勒马结束对供应商的盘剥,京东必将错过其转型的最佳时期。此后,京东恐无晒流水证明的底气了。
  关注铁哥可加微信平台:科技说 微信号:kejishuo
■相关联接
郑重声明:以上博客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中华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Copyright? 2000 - 200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现金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