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民银行系统维护护还不了款怎么办好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欠平安银行钱还不上了有何解决办法_百度知道
欠平安银行钱还不上了有何解决办法
借钱别欠银行影响贷款信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平安银行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伙伴鼎湖森邻25钟佛山<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钟达河广佛肇轻轨带半圈鼎湖森邻与城际轻轨仅3公交车站距离预计2015通 等
先还最低,总不能一点都不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金斧子APP 扫一扫得五万元炒股本金!
滚雪球 金斧子旗下手机理财神器
金斧子微信公共平台
如果欠平安银行贷款还不起会怎么样?
1763086次浏览
提问者:交流
该问题已被锁定
您还没有填入回答内容
你填写内容过多,请缩减到3000字以内
您已回答过本题,如有需要,可以自己的答案
您好,如果在平安银行贷款逾期不还款,不仅需要缴纳滞纳金、罚息,还会在平安银行留下不良信用记录,逾期超过3个月或平安银行催款2次还不还款的,平安银行就会将你列为平安银行禁入类客户(也就是黑名单),平安银行就会起诉你,法院强制执行。
因此,建议贷款者最好能按时还款。
如果还有关于平安银行贷款还款的问题,可以拨打平安银行的电话95511详细咨询。
找不到答案?你可以继续提问,在线用户将会马上解答:
微信公众号
金斧子微信公共平台
08:00 - 23:00
友情链接:
以上项目信息来自于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资管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等提供给金斧子的信息资料,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资管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等对其提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完整准确性负责。投资者应仔细阅读理财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金斧子提供的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金斧子的任何推荐或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平安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有什么特点和优劣势?
按投票排序
不邀自来。作为平安银行珠三角一间分行的零售部的前端拉存款、卖理财的后台支持人员,其实进入平安银行仅半年的时间,所看到的、所见到或许比较真实、又或者偏于激愤,whatever。首先说优点吧,诚然平安银行作为平安集团的重要一员,在很多时候还是能借助很多综合金融的优势吧。1、以平安银行新近发行的理财产品——信鑫系列为例吧,信鑫系列的基础资产分为A、B款,两者的投向都是平安银行的对公信贷资产,对公信贷资产出售给大华汇通资产管理公司,由大华汇通打包、切割,交由平安银行零售端作为理财产品卖给客户,A款主要是一对一的产品,B款则是期限错配的产品,类似于资金池的产品,B款产品一般是3个月期限,3个月后开放,投资者可以申购赎回。平安银行投资银行事业部承担流动性管理的角色,目前3个月期限的收益率基本稳定在6.05%-6.2%。从这类产品还是可以看出,依托集团的综合金融平台,信贷资产准证券化的流程、交易还是极大地减少了交易成本,平安集团对旗下子公司的协调、控制还是相当强势的,这一点恐怕在国内其他银行或大型综合金融集团中尚不多见吧。2、在揽存、获客方面,目前平安银行的零售一线人员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财经理,内部称之为Farmer的角色,主要承担对存量客户的在本行资产(AUM,Asset Under Management)的提升,而另一类是综合开拓专员,有点类似于平安寿险的综合金融专员,内部更多的定位在Hunter的角色,即获客。这类一线人员上午一般在寿险营业区去接触客户,介绍银行理财产品、甚至贷款产品,通过对寿险渠道的客户进行交叉营销,来获取客户,在经营一段时间后转而由理财经理去维护客户。应该说,多渠道的营销也是平安银行的一大优点吧。3、在客户经营上,各种权益、客户活动丰富多彩,但仍然不够系统规范。再来说缺点。1、以笔者所在这间一级分行而言,分行存款规模约在100亿左右,零售存款约在50亿左右,整个平安银行存款一万多亿元,零售存款占比约在10%左右。而我所在的这间分行存款50%以上是保本理财,尽管所发行的保本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在同业之间并不高,但是前端的理财经理往往会有一定的贴息,营销费用的支出应该是相当庞大的。诚年然我所在的这间分行仅2010开业,网点数仅6家,存款的基础确实不好,但是平安银行对于客户的经营几乎是大户,因此客群几乎都是小企业主,导致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度敏感,负债稳定性应该是较差的。2、在交叉销售的思路下,固然有其优点,但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之间存在客户归属争议的问题,笔者所在这家分行就曾遭遇到客户因为要求购买信托产品、要求调整管户至信托并投诉到95511,另外陆金所和银行渠道之间关于客户的争执也屡见不鲜。3、目前平安银行对于客户的归属管理在同业中算是异类、沿用保险模式,采取客户管户归属划至个人维护,在这种管户模式下,比如笔者所在分行下辖支行的一名理财经理管户客户数700+,对小客户几乎没有经营、加之网点数量少,中小客户流失严重,不知道其他股份行的管理模式是怎样的、完全异于国有大行。4、从平安银行总行到分行层面,整体业务风格简单粗暴,在推动新产品的时候倾向于大干快上。对于业务的流程、风控都是在推动的过程中逐步去完善,这在国有行或者偏保守的本地的农商行都是觉得不可思议的。平安银行业务风格简单粗暴,风控几乎流于形式。5、随着全行战略转型的要求,中间业务尤其是代销业务风格激进。下半年以来,投资类产品的甄选可见一斑,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基金专户资管自不必说,量化对冲、私募类产品风险评级高达四级,而银行的客群尚未达到券商客户的层次、理财经理的素质和券商投资顾问也差很远,无论是卖方、还是投资者教育都有极大地提升空间。6、分行分管零售的副行长几乎都是平安人寿出身,业务风格你懂的。从目前零售的情况来看,保险的烙印还是很浓重,在分行层面出自保险系的同事还是相当多;内部企业文化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各种“宣导”、“分享”、“抓手”、“通关”、“利器” 、“战报”、“破零”,很多同业也做业务,但是业务不应该是运动式的;7、内部派系斗争较严重,保险的、深发的、民生的、其他银行的,水也不浅、山头文化、抱团取暖等等。8、笔者所在分行层面,几乎没有校园招聘,人员的补充要么靠挖、要么来自寿险系统,不愿意去培养新鲜血液,这在同业中也应该是异类吧。以上,希望不要被我的领导看到,仅限知乎,切勿转载!
优势:头脑优势——马明哲;平安没有什么网点,这在以前是劣势,如今……是方向;互联网金融,如今,搞得火的都是互联网起家,金融起家的,平安是在互联网里浸润最深的平安早几年已经布局了一环扣一环的产品,已经比其他银行领先了一步,接下来就是执行及整合了;下面是对照马明哲的战略发布会的一点重点提炼和个人感觉:1月16日平安集团在上海举行平安互联网金融战略发布会。据网上实录,会上马明哲重点说了三点:第一是互联网金融;第二是平安的互联网金融战略;第三是平安互联网金融的不一样第一个,平安希望壹钱包将来能够创造不同的生活场景,逐渐地用它来取代信用卡、取代现金。第二个,十到十五年,中小金融机构的前台被取代。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为利差的时代随着利率自由化而终将结束。不再支持前台机构网点的成本,“当我们的竞争到一定程度,到我们的利润空间被缩窄的时候,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只有采取这样的方法,通过外包,才能让它生存下来,所以这个选择是无奈的、被迫的,你不得不走这条路。”金融机构的前台,机构网点肯定会走向四化:小型化、社区化、智能化、标准化。应对变化,平安下一步会推出小微型的综合服务网点,来逐步改变新的金融策略。我觉得以上两点,足以看出马明哲对互联网金融的足够把握,前瞻感的大佬风范啊。这就是平安的优势人物。而第三点,则可以一窥平安一系列业务的融合优势。第三个,平安的战略——成为中国,今后是全世界领先的个人金融服务提供商。两种模式:传统金融和非传统金融,两条腿走路传统金融: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我们还是提供金融服务,我们希望将保险的客户迁徙到这里,银行迁徙到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另一个是非传统的,一个客户、多个账户、众多产品、多种服务,从金融服务到生活服务,就不单只是金融服务。所以,迁徙从非金融的客户迁徙到金融,金融的客户再相互迁徙。平安的定位叫社交金融,通过五大门户,包括壹钱包、天下通、一账通、万里通和一键通实现,一个人一辈子买一套房子,买一部车,然后是医疗健康、教育培训,这是人开支最大的。我们做金融,找到人开支最多的是什么?房子、车子、金融,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活场景,去提供服务。平安互联网金融三大功能:管理财富、管理资产,这是核心。btw,大家可以去看看陆金所,8.61%的回报(而且,马提到不仅是平安的产品,所有金融机构的产品都会销售)。管理健康,平安有数千万的健康保险客户,从管理健康开始。——当时收购1号店也是为了医药资源不是吗,一收购就推了平安药网,对宏伟计划推动了多少暂且不表,但布局很周密。管理生活,很多的财富和健康的生活场景跟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马:“互联网里面租房的这些网站,我们把它称作找房、看房、买房,基本上是找房,但是没有把金融打通,我们希望把找房、看房、买房,用金融打通。这是车,大家知道,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车主生态圈的策略,从二手车开始,我们本身有2500万台汽车的保险客户,给这2500万台车险客户,我们可以提供围绕车主服务的生态圈,不单是汽车保险,给他们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服务。最后一个是玩,聊天、聚友、消费、发红包。”——壹钱包又出场了以上,可以看到平安在各个产品的全局作用都想得很清楚,布局了很多年了,一环扣一环,动作不断。马明哲提到平安与腾讯、阿里的不同:腾讯是从社交通讯开始,到游戏,逐渐进入到各行各业,到金融。阿里从电商开始,进入到各行各业,也在进入到金融。平安,还是在金融、健康两个支柱上。希望在金融和健康两个支柱上有一个深度的理解,从现实的生活金融开始,立足于健康。所以大家可以共存的,并不打架。当然,大佬讲的好,还需要平安个层次执行地好,毕竟那么多产品,要无缝实现优质服务,难度不小的。拭目以待,我持看好的态度。
回答不从具体的业务模式展开,略有跑题嫌疑,仅提供一点个人视角。同学是原深发展的,去年聚会的时候跟我说:他妈的日子没法过了!一群四六不懂的家伙!收购了我们不好好整合,净瞎指挥,业绩压得太狠了,拿卖保险那套思路来做银行,好多同事都跳了,我也再找下家······今年没联系他,有结果了再更新。老婆是民生的,今年跟我说她们事业部好多人都跳槽了,有些部门老总带着一半员工集体离职,都去了平安银行,因为民生的邵平去了平安做行长,带去了很多老民生的嫡系。今年听这些去平安的老同事们说,现在平安银行是三个山头,平安的、深发展的、民生的,里面各种互掐、不对付,出现好多有趣的故事。讲完前面两个部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激进的保险系烙印,优势是够激进可以保持进取心,综合金融也有一定的助力;劣势眼下或许是内部企业文化的融合,持续的人事清洗和动荡不宜过久,否则影响很大。
厚着脸皮答一发。如有错误请指正。先放两张大boss照片镇楼~欲说其优劣,必先知其历史,而平安银行的历史,就是半部中国银行业的并购史。马明哲很早就有布子银行业的眼光,然他深知对于保险出身的平安集团来说,自己成立一家银行会走很多弯路,并且也不专业,所以在2003年的时候,联手汇丰一道收购了创建于1992年的福建亚洲银行。这家小银行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据说当年成立它只是为了响应政府政策,听说随后十年这家银行干的最主要的活儿就是把存款放到别的银行去生息....高端点的说法就是同业存放....所以,老马买他只是为了一块银行的牌照罢了。收购完成后,银行总部从福州立马迁往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并更名为平安银行,通过这种类似借壳上市的曲线救国手法,老马实现了国内第一家保险公司拓展至银行业的壮举。然而雄心勃勃的老马可不为满足于只在上海和福建有银行业务,2006年的时候,他将目标放在了深圳市商业银行,这个成立于1995年的中国第一家城商行。通过从国有股东手里收购股份以及深商行对平安的大额定向增发,最终平安控股了深商行近90%的股份,并顺利获得银监会批准将深商行与平安银行合并,组建深圳平安银行,并将总部迁回大北营深圳。2010年到2012年间,老马带领平安完成了中国银行史上最大的一笔资本游戏,通过将深圳平安银行并入深发展,再通过母公司平安集团收购深发展,将两行合并,重新定名为今天的“平安银行”,并继承了深市第一股SZ000001这个吉利的号码。自此,平安银行完成了从地方性银行向全国性银行转型的历史。好了,聊完历史我们可以来谈谈优劣了。就先说优势吧。1. 干爹好。不对....这可是亲爹好么!许多年以后,当掀起资本市场一次又一次波澜时,老马大概会时不时想起,1988年在蛇口,给那家小产险公司剪彩的下午。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在那个时代注定就充满了艰辛。在中国人寿和人保财险几乎百分之百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情形下,平安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硬是凭着一股子狼型文化在国有保险公司嘴下抢下了一块块肉。这里多嘴一句,我也很佩服同样蛇口出身的招商银行,两家公司都是各自领域第一家股份制,并且都是从国企嘴上靠着拼劲和服务抢下一块大肉的。许多年以后,当掀起资本市场一次又一次波澜时,老马二号大概会时不时想起,1987年在蛇口,给那家小银行剪彩的下午。(本来想继续说小马三号给小互联网公司剪彩那个下午的但是还是算了吧马尔克斯已被我玩儿残...)咳咳...继续。到2013年,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已经分别占据了国内13.6%、17.7%的市场份额。从保费收入来衡量,平安寿险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平安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平安有多大?举个栗子,前些日子平安出了个叫壹钱包的app,想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叫板(虽然我个人认为这个app目前来说略显鸡肋),于是平安马想学阿里马,号召全体员工拉人气。马云最后给来往拉来多少用户我不知道,但是马明哲的数据我们可以算算:老马要求每一个平安员工给壹钱包拉50个新用户,中国平安拥有约55.7万名寿险销售人员和约20.3万名正式雇员,每个人拉50个,在加上集团员工自身的数量,于是壹钱包一推出便拥有了38,760,000装机量,再加上当时的激励政策,最后数量肯定在四千万以上,分分钟就冲到app store排行榜首页了有木有....好吧说了那么多最后一句话总结就是这个亲爹很牛逼。而平安银行,目前是集团三大板块(保险/银行/投资)中最受重视的一个板块。2. 高管全明星队每年到了上市公司公布高管年薪的时候平安总会抢几条新闻,以前是老马自己上新闻,比如2007年税前工资加奖金高达六千万,不景气的2011年他也以987万雄踞上市公司工资第一名。老马除了给自己慷慨,也是出了名的对手下慷慨,他有个很有名的理论叫做“过桥论”,也就是平安要想少走弯路就要缴过桥费,吸引最好的智力资源来帮助平安。保险时代就开始大肆挖麦肯锡的墙角,比如之前离任平安银行投奔马化腾的顾敏。2013年金融机构薪水排行榜上,金融高管薪酬冠军由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摘得,他在2013年获得薪酬1268万元,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以1090万元年薪紧随其后。中国平安执行董事顾敏、李源祥、姚波以907万元、828万元和682万元分列第4、第6和第10位,由此可见平安对高管慷慨的令人发指....所以到了开拓银行业疆土时,老马也没闲着,包括高薪挖民生墙角,活生生从人家的副行长(现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到事业部挖了小半个行的高管过来。不仅国内行挖,外资行的墙角老马也挥得一手好锄头,花旗德意志以及外资咨询公司的高管等等都有身影,前任行长理查德和现在零售副行长蔡丽凤都是花旗出身。在股份银行中,平安的高管阵容绝对就是皇马的银河舰队。诸多金融高手的加盟帮助平安银行在短短几年类迅速搭建起事业部制、私人银行等平台,并加大了在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在继续保持老深发在贸易金融、离岸等领域的优势外,进一步推动了投行部门、同业部门的业务,并在黄金交易等细分领域做到了前列。当然银行也没有令集团失望,2013年银行板块贡献了集团三分之一的利润。3. 综合金融先离题吐槽下,这个词我已经快耳朵都听出茧了....每个presentation每个项目每个八竿子打不到的东西最后都要提到综合金融....好吧抛开词频太高这个槽点,这四个字的确是目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平安银行最大的优势,没有之一。目前中国有三家拿到全金融牌照的综合金融集团,分别是中信、光大和平安,而平安是里面唯一一家非国有的,也是在这条路上步子迈得最大的一家。什么叫综合金融呢?香港人应该对李嘉诚很熟悉吧,住房子是李嘉诚(和记黄埔)打电话是李嘉诚(电讯盈科)开灯用电是李嘉诚(港灯)住酒店是李嘉诚(香港希尔顿/海逸)买东西是李嘉诚(百佳/屈臣氏),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了李氏集团。而老马就想做国人金融领域的李嘉诚。买保险有平安保险,买股票有平安证券,存钱贷款有平安银行,买信托有平安信托,买基金有平安大华基金,买热门的P2P理财有路金所,买车有平安好车,买房有平安好房,甚至买零食都有一号店....现在集团的战略就是立足旗下各大金融平台,实现客户衣食住行玩的全方位金融需求。这样做会大大提高客户的便利性。举个栗子,现在你的各种密码都已经记杂了吧,不要告诉我你上各类网站从来没有点击过“忘记密码”,而现在只需有一个帐号、一个密码(平安一帐通),便能登录管理你在平安购买的各类金融产品(银行基金信托保险等等),是不是很方便?而且由于这也降低了集团的客户管理成本,所以搞不好平安能够向你提供比同业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同时你购买平安旗下各类产品都会有相应的万里通积分,这个积分可以兑换商品兑换里程甚至可以在淘宝上抵扣现金,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手中N个不同公司的积分不能累计使用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客户迁徙。什么叫客户迁徙呢?就是小保有一个冷笑话,小银也有一个冷笑话,他们都讲给对方听的话,大家就都有两个冷笑话了阿~(哈哈我好冷...此处忽略我...)Anyway....平安保险目前有七千万客户,目前中国人均收入还不高,能买得起商业保险的那绝对是优质客户了,再加上银行等其他专业子公司有一千多万客户,所以平安集团总共有八千万个人客户,两百万公司客户。如果这些各个子公司各自的客户能够成为其他子公司的客户,那么整个集团的业务量不就窜窜的往上飙了么?将现有拥有一个产品的客户(比如只买了保险)变成拥有多个产品的客户(比如还在平安银行存钱在平安证券买股票),这个获客成本可比完全从外部获取新客户低得多。这个过程,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叫做交叉销售。这可不是平安发明的,交叉销售的鼻祖是美国富国银行(就是最近把宇宙行挑下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那家)。你没听过?没有关系,因为这家行上百年历史长河里都是默默深耕美国市场,从来不学citi之类的走国际化路线,我在国内甚至连他家代表处都没见过。可是就是这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银行,却是目前国内各家股份制银行都想跪舔膜拜的对象。招行学他的零售业务,民生学他的社区银行,而平安则是学他的交叉销售。之前说过,所谓交叉销售,就是一个客户拥有一个公司一个以上的产品,而富国银行的公司客户平均拥有5.3个金融产品,而个人客户平均拥有4.6个产品,这个数据真是惊人的夸张,也就是说,有相当数量的美国人只用富国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一个公司做到如此极致,只能用恐怖二字形容了。而平安目前的这个数据只比1多了一点点点点.....别看数字小,但我坚信其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举个栗子,平安银行信用卡过半的用户来自与交叉销售,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平安寿险迁徙过来的客户,怎么实现的呢?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平安保险客户经理A:王先生,您购买的车险月底需要续费了~王先生:噢,好。平安保险客户经理A:王先生,建议您办理一张平安银行车主信用卡,除了为持卡人提供常见的信用卡功能之外,还可享受加油打88折的优惠,并送车辆意外险。还有各大商户消费优惠,返还积分等blablabla的好处。目前免费办理开卡中,您看我在给你送车险单据的时候顺便把办卡的资料给您了解下可以吗?王先生:噢,好。。接下来再辅以上门保险服务中顺带推销信用卡产品,成功率是不是比街头拉人开卡高多了?平安银行就是用这种方法做到去年发卡量增幅银行业第一的。除了客户迁徙,综合金融实现的另一个前提是一个更加让人耳朵听出茧的词:大数据....马云的大数据资源是阿里巴巴的几百万电商,马化腾的大数据资源是腾讯几亿的用户,而马明哲的大数据资源,就是刚才提到这八千万客户。不要觉得这数字比腾讯小多了,你要明白,这八千万客户全都是线下客户,都是和平安的几十万员工面对面交流过的、购买过平安金融产品的高质量客户,这类客户的含金量可比腾讯高多了。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老马一号那么热衷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概念了,听说他准备写本大数据的书,并且准备专门从美国对大数据应用做得最好的金融机构Capital One请来一支数据分析团队来深挖这近亿的客户需求。大数据有什么应用呢?举个网上流传的栗子:如果有客户在1号店购买了验孕棒,平安会结合其他属性的数据,向其推荐奶粉、少儿保险、家庭教育储蓄等综合产品服务。(当然前提是客户授权数据在集团内部的使用,并不存在泄漏客户信息的问题。)之前吐槽词频太高其实也反映了从集团到银行对综合金融的重视,集团专门设置了一个叫“团金会”的部门,由老马亲自负责,成员均是各子公司高管,统筹综合金融事宜,并在各子公司设置综拓部与其对接。2014届平安银行的校招名称不是之前的管理培训生,而是“综合金融管理培训生”,银行内部昵称其为黄埔一期。除了支行零售对公运营以及总行各部门的轮岗,还要去保险、证券、基金、信托、不动产、融资租赁等集团专业子公司轮岗,最大程度实践综合金融的理念,可谓是以最短时间(18个月轮岗)接触最多金融领域的最佳平台了。这里帮hr姐姐打个小广告,貌似2015年校招要开始了...4. 丰富的并购经验在开篇已经讲过了,平安银行是靠几次大的并购实现体量扩张的,虽然银行的合并和其他任何大公司的合并一样,总是充满了曲折,甚至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不可否认平安银行在一次次的兼并收购过程中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前行长理查德杰克逊就是以擅长并购著称的,在他带领下的团队也在和深发展的大兼并中得到了诸多的磨练,这是未来进行银行扩张的重要底牌。还记得邵平行长在平安大学进行演讲时,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童鞋专门提问了他未来是否会继续并购新的银行,邵行风趣的回答:“目前没有,有我也不能说....” 不过他继而提到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其中一个机遇就是银行业的大洗牌,实力不够的银行(这里应该指小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作者注)会在这场改革中被取代,而此时平安银行不排除从中进行并购扩张。 看到这里,已经把平安银行美美的表扬了一通了,如果有该银行HR或者高管看到了这里,请不要往下看,直接私信要我的姓名员工号就可以了,然后给我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最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呐~)咳咳,言归正传,现在我们来谈谈劣势。1. 规模劣势2012年刚整合的时候,平安银行的家底是28家分行,四百多家网点,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而2013年这个数据已经变成了分行38家,各类网点528家,基本形成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中部、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全面覆盖。按理说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是相对于老马和邵行X年进入股份制军团第二梯队,X年进入第一梯队的远景规划来说,步子还是太慢了。无论互联网金融闹得如何响亮,对于传统银行来说,网点数量始终是发展壮大的基石,利用网点构筑的银行与客户直面交流的平台才是传统银行不败于阿里巴巴腾讯的底牌。为什么四大行对你态度那么差,你心里默默骂完之后还是要刷他们家的卡开他们家的账户?因为规模效应,因为你家对面你公司楼下就有他们的网点,因为你出差旅游甚至出门打个酱油都会随处见到他们的ATM,方便才是王道。宇宙行和农行甚至可以做到一条街上布两三家点,哪家股份制做得到?四大行网点数量:你猜网点最多的银行是哪家?90%都会猜农行或者宇宙行吧。错,最大的是邮储银行,2012年末已经拥有3.9万家网点了....这个数据只能用恐怖来形容。股份制银行中,招行网点数量位居行业第一,达到960家。中信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位列二、三位,拥有的网点数分别为885个和824个。相比之下,虽然平安开足马力扩张,但是还是怎么追也追不上诶。我找了半天查各大银行网点及规模排行,看了好多新闻及数据统计里都没有平安银行...人家统计上市股份制银行各项数据根本就不带我们玩儿的,一般都统计招民兴浦中,我们就跟光大和华夏默默蹲墙角去...所以,平安银行真的还是家小银行,缺乏规模效应。你猜网点最多的银行是哪家?90%都会猜农行或者宇宙行吧。错,最大的是邮储银行,2012年末已经拥有3.9万家网点了....这个数据只能用恐怖来形容。股份制银行中,招行网点数量位居行业第一,达到960家。中信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位列二、三位,拥有的网点数分别为885个和824个。相比之下,虽然平安开足马力扩张,但是还是怎么追也追不上诶。我找了半天查各大银行网点及规模排行,看了好多新闻及数据统计里都没有平安银行...人家统计上市股份制银行各项数据根本就不带我们玩儿的,一般都统计招民兴浦中,我们就跟光大和华夏默默蹲墙角去...所以,平安银行真的还是家小银行,缺乏规模效应。2. 派系之争前面提到了平安银行的并购史,并购带来了规模效应的红利,也带来了不少副作用,最大的就是磨合上的困难,比如老平安银行继承自保险的激进风格与深发展传统稳健的风格就略显格格不入。文化冲突之外最大的冲突当然就是派系的产生了,据说平安银行主要有三派,老平安,老深发,和民生系。具体怎么个斗法不是很清楚,有可能如宫廷戏般引人入胜,也有可能只是君子之争大家和平分手,在下实在是没有亲自经历过这些故事。不过现在的银行高管大量的民生旧部是事实,行级领导里深发展唯一剩下的只有分管公司条线的胡跃飞副行长了,此外刚合并时还有过深发展上海分行五高管集体跳槽这些事。所以,平安银行大概是中国最像半泽直树的银行了。其实也没必要联想各自黑暗各自内幕,无论那俩个大企业合并之后都会多多少少有这些事的,连祖师爷富国银行也做过收购一家银行(克罗克银行)然后把人家管理层归零这种事,国内的安邦保险更是在和谐的收购了成都农商行之后把人家管理层裁成渣渣了。这样看来大家都一样,拼的就是谁能更早的从派系之争中恢复。从我目前没有听说过高层派系斗争的八卦这个角度来看,平安银行这个问题已经不算明显了(当然也有可能存在只是我职位太low了接触不到,反正我周围的同事相处挺和谐的)。3. 激进的风格这个严格来说不算劣势,只是一种担忧。作为一家骨子里有着保险血统的银行,其做事的风格以及业务的布局上都透露着一股激进的感觉(当然换个褒义词也可以叫昂扬的斗志~)。支行每周一早上的晨会都会电视公布分行各家网点的成绩,题目就叫做“战报”,辅以相当精美的视频阐释银行的发展思路和下一阶段的目标,真的蛮激励斗志的。但是激进往往伴随着风险,比如今年一季度业绩出来了平安银行涨幅第一,这个业绩其实很倚重于信用贷款的大量发放(新一贷/贷贷平安卡),并且各个支行都把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经济不出现大的变化,那么这个态势将会大大提升利润和业绩,但是一旦出现不可控的系统性风险,比如金融危机或者房地产泡沫破裂之类的,那么信用贷款的坏账率也一定冲在最前面....另外激进的风格也代表着对于业绩的过分看重,导致员工都会想方设法的提升业绩,更多的为自己的私利考虑而非从全行的健康发展以及客户的角度出发。举个栗子,当目前理财经理考核重点在存款(含保本理财)上,所以就会有一些理财经理向客户极力推荐将非保本理财转为保本理财,从而提高业绩的情况出现。5. 私人银行落后由于以前深发展的强项是对公业务,特别是供应链金融,特别是汽车贸易融资这一块儿,所以相对来讲零售业务略显薄弱,对业绩的贡献也很尴尬。私人银行是平安2013年才成立的新部门,相比零售龙头老大已经落后了N年了,比五大行已经其他股份制也差远了。目前高端的客群已经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的主要账户银行了,剩下那些也被各大银行激烈争抢中,所以这一块还差很远。不过也有一些优势,比如可以对接买了高额保险的优质客户,以及信托和证券的优质客户,也算是综合金融的优势。另外吐槽一下,平安银行总行营业部智能银行旗舰店修得高端大气上档次,非常具有科技感,但是为什么二楼的VIP财富中心修得那么的俗气...一股土豪风扑面....引一句我从某国企朋友那里听来的他们领导参观二楼后的感受是:“仿佛来到了洗浴中心”.....6. 令人无法直视的行服我想吐槽这个已经很久了好么,为什么人家中信招行的小妹妹穿起行服来像空姐一样,而平安再美的柜员穿行服看起来也像端盘子的....我没开玩笑,很严肃的说,这是平安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的最大劣势之一。(男客户怎么还有好心情来办理业务呢,行长大人你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吗....那个女士橙色小马褂是几个意思阿,另外男士统一戴上橙色的领带真的不会gaygay的么...)------------------------好了就写到这里了吧。如果领导看到这里,请别人肉我。。。利益相关:我要说我不是银行员工你信么....
整体层面优势:总体来看,未来的平安银行将是平安集团多元化发展的中流砥柱。一、平安集团依靠其保险以及银行业务保证庞大的现金流,并将触角延伸到与金融及互联网相关的各个方面。不要小看现金流,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就是用保险起家,因为保险可以稳定的为公司带来现金流,保险资金与银行存款都是属于那种费用低廉,可长期占用的资金。现金流是一个企业的经营根本,在一个企业初创的时候,求着银行贷款,银行基本不会搭理你。日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手里面资金很宽松,银行又会主动上门找你想要借款给你。当企业日后经营遇到困难,现金流紧张去找银行,银行基本会保持一个落井下石的状态。著名企业家史玉柱当年建造“巨人大厦”的时候,前期通过卖楼花的方式筹集资金,不像银行贷款,后期资金紧张,银行又担心他换不了款所以不借钱给他,导致企业破产。二、日,平安旗下支付公司获得支付牌照。自此基本上平安集团获得了金融产业的全部牌照。打开平安的官网就能看到,中国平安涉足了几乎金融的方方面面。平安银行在其中扮演着基础的作用。是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三、平安银行与深发展合并,算是前一阵子中国国内最大的一起金融并购案了,并购之后中国平安整合的原来的深发展,获得了很多服务网点、大客户等优质资源。但也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同事在证券市场方面,平安银行成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并且证券代码“000001”,这也成为了很好的宣传。整体层面劣势:一、即使整合了深发展银行,但服务网店可能还集中于南方或大城市,与五大行相比确实是劣势。二、作为一个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人,苛刻的认为平安银行的域名: 利用二级域名的方式还是有些不容易接受。大型的银行中似乎只有平安银行使用的是二级域名。细分到人,当然还是要看平安集团的灵魂人物马明哲。对于一个即将60岁的老人,还如此赶潮流,确实让人心生敬畏。听说黑莓手机在美国刚刚流行的时候,老马去美国开会,觉得这东西不错,回来后给每个副总配了一个。在之后的苹果出平板电脑也是如此,他还是平安里面最早使用微信的。可见老马还是很新潮的,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在他公司的产品上流露的出来的也很有互联网思维。公司04年就涉及互联网金融,2个月就以失败告终。近几年又通过陆金所、万里通的方式重整旗鼓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谢谢邀请。
平安银行的主体是深发展。那家伙可是最早上市的银行,多好的先发优势,没有好好利用。现在换了平安,我觉得如果说特点,只能说遇到马明哲。没有马明哲,现在的平安一无是处。有了马明哲,未来十年,它会题材不断,进步不断,但是否跟得上行业平均水平,甚至弯道超车,难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领先一步是行业领袖,领先两步就是行业先烈。大家都在说柯达的案例——发明数码相机但是死在数码相机。但不是每个领袖都可以在每个战略决策点上决策正确的。何况这个世界变化的节奏还在不断加快。马云都提前退休了,依然还能看到自己一手打造的阿里遇到移动互联网这么个颠覆者——我觉得这哥们也会为变化来得这么快而感慨吧。
很多人说招行保守,错过了20年的房地产盛宴。但大家不知道2006年招行上市之前,股东是拿着真金白银为招行1997年前后的离岸业务的疯狂发展买单。数额在当时是咋舌的!金融行业有自身的规律,不是看上去那么容易看得懂。平安有个金融行业NB的大脑,这是他们的幸运,但是否能够有合适的四肢,还得慢慢看。平安进去也有几年了,这一天到晚嚷嚷的8000万保险客户转移进来的步子还停留在收购前的想象阶段。
对银行业不了解,但有去年开了平安的储蓄卡和信用卡,同时我也在招商开了证券户和储蓄卡,我也看不懂马总说的什么几条腿、互联网金融等高大上的名词,我只想说,一切业务最终都要落到服务上的,就平安目前这个服务水平再多腿都没用,和招商之间隔着十个工商呢,我准备销户平安了。
不请自来,其实本来对平安没有什么印象的,前段时间入职了平安的平安数科下的金融超市项目组,在此期间进行了一个月的培训,对平安的了解是从内部得知,平安是全牌照很是牛B,这个赞,但平安集团下各专业子公司相互之间还是有所隔阂,如果我所进去的这个金融超市项目组是一个社区化的金融服务门店,计划说是15年上海开150到200家的样子,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到一家位于杨新路266号的杨新店实了一两周的时间,(我承认没有好好实习),期间在业务中明显感觉到平安的合规问题不只是平安对平安之外,更是相对平安子公司之间的,如果平安金融超市做贷款只能向上汇报业务情况,而不能与平安银行直接对接,实习期间平安银行也有主动来求合作,这点也证明平安子公司间很多事并没有交代好,而这些不能得到认可使得与平安银行间的合作成了飞单,这是一个不合规问题;同样的,客户开了证券帐号,门店店员也不能得到拥金(有证券从业)等收入;平安信托方面也无法得到相关渠道费或提成;店员工资似乎看不到盼头;虽然说绩效计分在调整,但只是调节数量而不是模式;为什么我会说店员工资方面让员工看不到盼头,这个问题最后说;平安在金融领域是个很有知名度的公司,但在那一两周门店实习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只知保险,不知道平安全牌照,见你提到非保险产品常被认定是骗子,这点也是平安之前太过于成功的不利之处吧,在实习期间曾写过文档给培训负责人,点到平安应该把平安银行的品牌打出去(我想我一个新人写的文档应该没人在意吧);不过平安在社区布点的金融超市是以中介自称,这点比民生聪明许多了,平安可以不用太过于在乎给门店申请金融牌照这样的琐事上;平安金融超市在社区这一动作很有效果,大量占领相对真空的小区,逐渐扩大影响力及存在感,相信老马还是在点头更认定这一步棋,学习富国银行社区化是对,虽然业务兑成积分量并没有达到营销老总的心理线上;从形式上看,金融门店更像是把银行大堂拿出来单独成一个部门,店员就是大堂经理,引导客户办理各种金融服务,也算是对其它子公司的业务人员形成竞争;那最后说说店员们为什么感觉没什么盼头呢,平安对这些不知道应算内勤还是外勤的店员很是谨慎,合规上不允许销售其它金融机构我们都理解,但平安集团自己的产品都没法多拿些提成或费用,用保险式的计分法给店员算提成,这样子紧紧是因为没有跟其它平安子公司没谈好合作方式?我也在思考金融门店作为各类平安产品的一个销售渠道,各种渠道费用怎么就不能给店员们多分一些呢?还是分给领导了?我这期有些人在门店实习第二天就开始讨论各种消极话题,总结起来就是钱不多、事不少、离家不近,这种时候我能用什么口吻来安定他们的心呢?最后是我在实习最后考试通关结束第二天劝退了,这点应该是我的错,我曾问过关于证券拥金和信托渠道费问题,营销领导不高兴有些,这是不合规么?我通关时对一些产品不是很熟,这是没认真实习吧?写此文并不是有所不满,只是觉得经历过思考过就让它有点价值,老马能看到么,看到也没什么用了,离开后半年内是不能再入职平安的;
----- 平安数科金超六期前新人
最大的优势就是金融类各种牌照都拿齐了,而且大都做的还不错,只要交给会玩的人,玩什么花样都可以
不请自来。平安科技出的各种APP都只是在试水阶段,员工吐槽居多,个人觉得平安科技APP发展方向有点问题。PS:没事加个什么小游戏,不去在用户体验开发。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分享,现在没看出哪个APP有这项功能,没有分享,这款APP就缺乏活力(被传播力),现在推平安好车主太费劲了,靠员工,靠朋友,没有一个持久的活力,新的产品客户和以后针对的客户及新经济增长点还是在人,客户的换代在产生,而你推出的产品还是程式化的东西,毫无吸引力。鄙人以为,在平安大力发展APP(也就是互联网)战略,在未来的3到5年,应该具有4个特点:1.分享 2.私密 3.定向 4.性格马董的目光很超前,看的很远,现在平安科技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马董对平安目前发展的要求。提高客户的极致体验我有时会比较留心主页上蹦的新东西,前一段有个在线银行的注册(名字是个什么水果),当时是注册送150元,经过三个页面的注册我成功了(这个注册页面很满意,直接简单),但是到第四步的时候,要下载APP了,我点完出现了4个大字,敬请期待。。。。。。宏观的来说,用户的体验会通过大数据来分析,但是最终的落实是更加细化,地域性细分市场,人群化区分,从上而下,进行对服务意识的革新。现在的保险用户体验的提高,要靠 更直接更简单 来实现。告别打电话拖熟人来买,出了问题要靠熟人来问的情况,这中情况一旦消失,我觉得平安的用户体验能提升一大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平安科技现在虽然忍辱负重,但是马总的支持是很大的,楼主也提到了。这个东西的前景是巨大的,也是客户时代更替的重大变革中的最最重要的砝码,以后的客户会是80.90.00.10等,销售渠道模式服务等可能会把传统的东西全部淘汰掉,全部要依靠平安科技的支持。平安已经入水,只等海啸来。未来的10年,是人力成本大变革的10年,感谢自己的青春在这动荡10年中,感谢与平安相伴。本人也是平安的员工,不过不是银行的,其实各个专业公司之间也不和谐,我们这里平安银行的员工总是感觉高我们一等,现在其他专业(除银行)员工对银行的意见很多……自己看到你写的东西,感悟也就这么多,请原谅我的吐槽,哈哈
先谈优势。我们来看一个基本公式:客户数量*单客户价值=客户总价值。企业经营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企业客户总价值的过程。平安的综合金融,从这个基本公式出发,可以看到两个方面的提升。一是客户数量。综合金融可以将客户信息最大程度在集团公司内共享(做…
从内部角度回答一下自己的看法,想到什么说什么了。利益相关:前员工,一线前台到分行中台经历,业务条线,除对公外都略有接触。素材来源13-14年中。最大的几个分行之一,与总行接触略有。特点:乱,激进,派系斗争(这个都是从员工角度说的),从个人客户体验角度最后会补充。优势:综合金融,步子大(起码战略层面),干爹不差钱。-综合金融。应该是我那时候听得最多的词汇了,交叉销售大家的回答也解释的差不多了。仅补充在里面工作最直接的感触:支行员工—销售的产品杂、多,其实我当时觉得挺不错,能接触到各个层面的金融产品对自己要求高。但实际日常会多了很多杂事:一线销售对各类产品指标压力非常大;银行因为客观特点,经常碰到保险来找事儿的(保险业务比较乱且业务员通常流动,银行是一定要接待还必须态度好)业务管理—交叉销售不是这么好做的,另外内部互抢客户的情况还是挺明显的,因为涉及到业绩计算和综拓汽融那边很多历史问题,别的银行可能主要还是内部竞争,我们明显就是要各个渠道抢,外加私行陆金所什么的,因为集团信息是互通的(后面体验会说)-激进和干爹。集团还是不差钱的,理论上也是把银行放在重点发展,另外从外在高大上的角度你会发现曝光率特别高(赞助各类热点剧集,媒体推广啊)。集团还是很强的,银行想的很多,但是现实的确是基础还不牢,只是个发展初期的小银行。大层面和外在投资发展角度,优势加分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安确是银行里面互联网金融想的多步子快的。杂七杂八产品也比较多,内部人员相对年轻(中层管理还是一线员工),积极向上一些。弱势(吐槽?)-乱。因为基础不牢,规模很小,网点还不多,客户认知还严重受保险负面影响。处于理想很远大,现实很骨感的阶段。很多东西还比较混乱,内部管理的东西,不细说,源头个人觉得是可以归结到下一点的—-并购的长远影响、派系斗争。并购历史不谈。个人经历直接与SDB(深发展),小平安,民生系都近距离的工作过,由于当时也是比较动荡的一年,所以派系的概念尤其明显复杂。支行影响基本不存在,还比较和睦。往上走水还是比较深,个人算小兵一个不是很懂也不是特别在意,但还是一定程度被波及。只能说,外面小道消息什么的也是有一定准确度的。另外,深感并购带来的系统和制度整合是很长的过程,对客户也是,对基层员工也是。总之如果你是客户,内部的政治和特点对你没什么影响1.综合产品销售有一定便利性。一账通什么的个人觉得还算比较方便。另外,开卡的时候协议中是有一条,你的信息是在集团内共享的,所以其实是默认了被各子公司营销的(不知道现在实际是如何)。别的银行也一样,只是平安的产品、子公司特别的多而已。。。。2.体验:银行网点真的比四大行少太多,尽量网上办理吧。PAB的零售产品还是在股份制有一定竞争力的。3.体谅一下一线员工:PAB的一线员工年轻的多,重服务,但是业务熟练和见识的广度可能不足,希望多体谅一下。保险搞不定就不要去网点骂街了,不是一个系统银行的人也解决不了的。。还有客服很多不靠谱的,当时自己都被电话客服坑过很多次,多跟现场的确认一下吧。如果你考虑入职1. 这是一个年轻的银行,入职后身边和你差不多年纪的很多,工作后会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成熟,营销压力特别大,锻炼多。2. 人员流动比较快,个人感受是公司对自我发展所给的空间和长远的东西相对缺乏,业绩导向。当然大公司嘛,基本流程和培训还是很健全充分的。说实在的,国内商业银行都差不多,上升和学习速度很难说。个人意见,磨练一下还是不错的,适合求稳,有能力的尽量往上混。没背景没大资源但有事业和高追求的还是慎重考虑。(咦,好像跑偏了。。
之前一直用的是深发展的借记卡,自从深发展银行被平安银行收购了之后,特别是初期,平安银行经常打推销保险的电话给我,搞得我现在对平安银行的印象很差劲。
我也来帮平安银行做做广告吧:1、平安银行的贷款如果提前还款的话要罚提前还款本金的5%做为补尝(如果说你贷了100万,已经还了30万,还剩下70万,你想把剩下的70万提前还了,你要付70*5%=3.5万元罚款);其它银行是多少呢?有一部分银行是罚一个月的贷款利息,更多银行只要提前申请是不要任何费用的。2、平安银行的无抵押代款,连本付息还款的月利息是1.89%,年利息就是24.57%,比一般的小贷公司的利息还要高,其它商业银行的无抵押代款月利息是1%-1.1%之间;3、在出现化账率高的时期,期间自雇人士(征信正常)房产抵押代款也不贷,只给月利息1.89%的无抵押代款(额度最高50W),风控能力一级棒!!!本人说的是广州的平安银行,其它地区的不太清楚!
平安银行一线员工。优劣势看你在什么角度。1.普通客户优势是搞点金融业务方便点,一个账户一个密码通用,劣势是骚扰多集团信息共享带来的就是能接触客户基本信息的人增多,其他各家银行都差不多,基本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银行网点越多越麻烦,费用越高,反之越低2.小额贷款客户,100万以内那种优势就是简单,业务品种多劣势就是利息高,很高那种3.企业客户优势是业务品种多啊,除了基本的贷款业务,各种产业链,各种投行,纷纷上马劣势,呵呵,劣势就是费用,利息,不要想占便宜什么的4.新员工优势就是学习很多东西,很多业务都是不完善的,都在摸索,新人成长很有利劣势就是累,不光是工作累,各种人事问题,呵呵5.老员工与管理层,这个没必要说,大家都懂能看到这里的估计没有是平安银行的人了,可以乱入一点斗争前面几位提到了平安的历史,很明显分派系,如果斗争都摆到桌面上了,早都滚蛋了,大股东又不傻斗争带来了大量的影响,第一个是人事变动,从上到下,各级管理层不断的变更,基层的大量干部,要么站队,要么滚蛋。这带来了第二个特征中层管理弱化又懂政治,又能做事的人极少,这种人看到形势不好,跑的飞快,留下的,要么死做事,这种人能爬上去?要么拍马屁,这种人能力不见得多好。由此又带来了第三个特征年轻化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各级骨干流失,带来的就是大量的80后进入关键岗位,能力不足,勉强顶个人而已,无论从经验,人脉,影响力,那一方面都不足以撑起他们的岗位以上引发了大量的问题业务不连续,朝令夕改,拍脑袋政策比比皆是风控弱化,人治明显,能不批就不批,批了要负责任哟贪,人治情况下,各种以权谋私纷纷涌现,尤其平安本身的利益导向机制,有钱才是硬道理倘若在经济上行周期,平安的问题可以被掩盖,大家闷声发大财,然而在经济下行期,大量的问题都会迅速暴露,这将对平安给予重创。当然,这些问题在所有银行,所有体制内都存在,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作为一个平安的基层员工(不属于银行系统),其他专业性强的范畴说不上,就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谈谈吧!先来说说优点。一,客户端方便好用。工作至今,已有不下于十家银行的借记卡,都体验过客户端,说实在的,平安银行的客户端是最为人性化的,客户体验也是最好的。可能这与平安做银行时间不长,没那么多条条框框的规定有关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户办理业务的便捷性,虽然我不知道这会不会降低资金的安全性,但是作为一个经常要网购、转账的客户来说,还是挺喜欢这种模式的。二,员工服务态度好。至少我接触过的是这样。以年轻人居多,那种每天喝茶看报纸的大姨大婶的国企机关作风基本上看不到。业务能力怎样这个因为接触不多,所以不评价,但是就我一个普通客户可以接触得到的层面来说,体验还是不错的。三,综合金融的优势。国内应该较为少有的一个集团,有这么周全的金融服务吧?所以稍微办理高端的的业务的话,可以感受到他们多部门,多渠道合作的效率是挺高的。优点就我这个屌丝层面来说,就用的到这么多,下面来说说缺点。一、保险氛围太浓,业务导向太强。整个集团从上到下都是那种保险的管理氛围。什么整天宣导,突破,激励,攻关,通报看到这些字眼我就烦。很多本来不应该做的业务,在这种氛围的感染和推动下,就不得不去做了。各种风险管理形同虚设,各种审批流程简化为审批人一个个机械化的点击鼠标签报。结果可想而知。二、综合金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做的好了,别人就会说你平安业余范围真大啊,什么都可以做,而且做得那么好。做得不好了,别人就会抓住你一个方面的痛处,扩大到整个集团来说事。举个例子,客户在平安人寿被人寿的业务员给忽悠了(不要拍我,寿险的业务员素质……),然后就会对平安整个集团都产生看法,不管你是哪个系统的。如果这时候你银行再去找这个客户做业务,他都不会鸟你,或者让你去处理寿险那点破事他才鸟你。@¥#&%&三,各种推销太多。毕竟是干保险起家,所以很多营销方式、销售方式还是沿用保险那种撒网捕鱼、电话骚扰短信骚扰邮件骚扰的模式,全然不考虑客户的接受程度。烦不胜烦这点的客户体验很差。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了。
平安的优势就是综合金融吧,还特别喜欢搞出一堆小公司,意图是小公司快速推进,再来反哺母公司,在这个方面,算是众多银行中发展动作最多的一个吧。
这是我整理的已公开数据的股份制银行业绩,平安银行是年报,其他银行是业绩快报。红色是最高,绿色是最低。
这是我整理的已公开数据的股份制银行业绩,平安银行是年报,其他银行是业绩快报。红色是最高,绿色是最低。
从这个数据来看,虽然表面上平安银行总体营收大幅增加,但其净利润率、人均净利润排名最末。人均总资产和人均营收处于末流但与其他股份行差距不大。
我的分析是平安银行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看似增加了营收,但实质上其不良贷款生成率远远大于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主的其他股份行,所以我认为平安银行是引领了银行未来的潮流,但在信用缺失的中国大陆,这是冒着更大的风险的。无论如何凭借大数据给的信用贷款虽然可以迅速抢占市场,但却比有抵质押的传统贷款面临更大的风险。
另外我一直注意到,平安银行的风险审慎程度是比较低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招商银行把所有逾期超过九十天以上贷款都归入了不良贷款,而平安银行居然有一半左右的逾期九十天以上的贷款没有纳入不良贷款。这个等待各银行正式年报出来以后我再分析。
就我个人而言,不认为平安银行是一家优质的股份行,至少从排名数据上不是。
对大型商业银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就这样,领导者的个人特点也很难在这种大型金融机构留下明显印记。
在平安带过 对公客户经理 大伙都不喜欢 因为跟以前深发展待遇差了不是一点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建设银行系统维护 的文章

 

随机推荐